第424章 奔逃

最後交易還是達成了,雙方達成共識,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這樣只等東非的船隻上岸,遠東官方在膠州灣驗貨後付款即可。

德萊塞步槍這種武器,定位很不好把握,它確實是世界上第一支被廣泛採用的軍用後膛裝填步槍,但是時代在發展,各國都正在研發或者已經裝備更加先進的步槍。

德萊塞步槍的市場無非就是落後地區,而非洲自然也是屬於此列,但是恩斯特可不會在非洲售賣自己的絞繩,那就只剩下遠東地區和南美洲這兩個獨立市場。

遠東地區只有遠東帝國符合東非的要求,其他地區要麼是別國的殖民地,要麼掏不出這筆錢,這就是小國的無奈,當然,日本是個例外,如果僅僅是軍火生意,恩斯特倒是可以考慮摻和一手,軍工產業就算了。

……

夜色籠罩着整片黑非洲大陸,除了達累斯薩拉姆市和蒙巴薩市這兩個不夜城零星散佈着微弱的光斑外,看不見一絲光亮。

深居東非王國腹地的布拉瓦約也是如此,在布拉瓦約郊野的土著村莊巴柯拉村外,幾百雙明亮的眼睛在四處張望。

“克拉嚕嚕,大家都聚齊了麼?”

“酋長,我一家一戶通知的,所有人都在這裡了!”

“沒有驚動德意志人?”

“放心好了,德意志人晚上從來不出城堡,他們只有白天才會巡視四周,每天只要天一黑他們都會準時縮進城堡裡。”

“那就好,今天把大家都叫出來,相必大家都知道原因吧!就在昨天,德意志人又來要人了。”

“該死的德意志人,按照以往時間他們應該過段時間纔來,現在還沒到時間他們又來抓人,從去年開始到現在我們失去了太多人了,巴克,莫莫猶絲,卡爾魯古……”克拉嚕嚕並不會數學,但是他清楚的記得村子裡每個人的名字。

按理說東非當然要要在月末抽籤拉壯丁,但是現在東非需要更多的勞動力,也就提前下發了任務,所以津巴布韋的土著徹底爆發。

不過有恩德貝萊人的前車之鑑,紹納族並不認爲自己能應對東非,而且紹納族的大部族被東非按地區拆分成爲一個個小塊區域,所以他們也無法實現串聯。

於是像巴柯拉村這樣的小單位村落只能自救,打又打不過,只能選擇逃跑。

“酋長,我們該往哪個方向逃?”

“德意志人在北方和南方都有勢力,所以我們只能往西邊跑了!”

土著沒有具體的邏輯分析能力,但是他們清楚德意志人是從北方來的一路南下,所以北方和南方都有東非王國的人。

至於爲什麼不選擇東方,那是因爲東方也常有德意志人到布拉瓦約來補充物資,畢竟是曾經的馬塔貝萊王國首都,所以東非也就接着使用,充當津巴布韋境內的物資中轉站。“可是西方,那裡的環境非常惡劣,以前部落的勇士爲了追擊獵物去過西方,他們說那裡比巴柯拉還要乾旱。”

“乾旱是好事,乾旱說明德意志人在那裡的人肯定也不多,所以我們應該反其道而行之。”

就這樣,在確定了方向後,巴柯拉村的土著連夜跑路了,這一路前期十分順暢,因爲正如他們預測的那樣,東非根本不可能在卡拉哈里盆地部署多少人。

在東非王國爲鐵路建設大抓壯丁的時候,受到東非剝削最嚴重的津巴布韋地區也最先撐不住,東非可以說是逮着一頭羊使勁薅羊毛。

本來津巴布韋的人口就不多,整個地區人口不足百萬(1960年369萬),結果東非一次工程就要從津巴布韋抓十萬左右的壯丁,這誰受得了。

在此之前東非就按月從津巴布韋抽調人口到各地爲東非服勞役,被稱爲“血稅”,而且東非還不退貨,出口轉外銷,這種只進不出的形式徹底嚇壞了紹納族,各種謠言也在紹納族內部興起。

而東非這次的“血稅”直接嚇壞了紹納族,成爲了紹納族大逃亡的導火索,他們開始預謀從津巴布韋逃到沒有白人存在的區域。

於是從三月份開始,紹納族大大小小的“叛逃”行爲發生了上百起,幾乎九成的紹納族參與了叛逃行動。

他們猶如雨水一般,由幾個村落慢慢匯流成萬人規模大江大河,在草原上橫衝直撞,而草原上的動物羣體爲他們提供了逃亡路上的口糧。

非洲草原上驚現動物羣和土著羣,都在奔逃的壯觀景象,巔峰時有三十多萬人向着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流竄,等東非反應過來,卻攔不住了,因爲東非在津巴布韋實在缺人手。

所以整個津巴布韋就像漏風的口袋一樣,大量土著流竄,東部靠近莫桑比克和幾個土著王國的最多,至少在十萬左右。

東非則攔截了差不多十萬左右,直接湊齊了這次鐵路修建需要的工人,至於逃掉的土著,要麼進入莫桑比克,要麼流入卡拉哈里盆地,剩下腦子比較蠢的則進入東非其他區域,只有極少數沿奧卡萬戈河逃入納米比亞和安哥拉。

津巴布韋土著“叛逃”事件,“血稅”只是一部分原因,整體來說東非在其他方面也比較不做人,就比如把土著強制在土地上,使其從事固定農業,這對於靠狩獵和放牧爲生的紹納族來說就很爲難紹納族人,他們既沒有相關技術和經驗,所以糧食產出低的可憐,而且農業是極其枯燥的體力勞動,狩獵雖然存在危險,但確實更加自由。

這次“叛逃”事件讓東非王國幡然醒悟,看來要對津巴布韋的土著進行大規模遷移,不能讓他們靠近莫桑比克。

要說東非對莫桑比克不存在壞心思,這種話鬼都不信,只是當前東非還沒做好吞併莫桑比克的準備。

莫桑比克(包括幾個土著王國)本身就存在不少土著,大概兩百萬左右,如果說未來東非吞併莫桑比克,肯定是要清理當地土著的。

而津巴布韋土著逃入莫桑比克也就代表着失控,會堆高未來的清理成本,如果土著真的逃入安哥拉以西區域,那東非還樂見其成,就是不能進去莫桑比克這個在東非盤中的肥肉。

至於安哥拉殖民地,爲什麼東非不擔心,那是因爲這羣土著可以往安哥拉逃,那以後也可以接着往西非逃,不像莫桑比克完全被東非三面包圍,只有東面接着大海,東非減少土著的手段說到底還是驅離爲主,總不可能把他們直接趕下大海里。

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1035章 二五計劃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1217章 出兵蘇丹第1226章 世界第一人工大水庫第205章 別說沒給你機會啊!第796章 強硬態度第1101章 東非對波斯尼亞的滲透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330章 跑路第765章 南非戰爭下面目全非的歷史第1261章 試圖拆分第444章 到家第1529章 第十九路軍第1086章 以法國爲底線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54章 美泉宮談話第1213章 三五計劃成績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73章 消化第28章 “圈地運動”第43章 行政區劃第524章 幸福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953章 新家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721章 1885型重機槍第1135章 一戰爆發第362章 第一鐵路總體設想第778章 跨海作戰第151章 在法國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981章 捷徑第406章 黑色產業鏈第1401章 擺了一道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284章 連環計第1213章 三五計劃成績第258章 夜襲第657章 安哥拉防務第6章 戰爭臨近第1185章 速成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92章 挖牆角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566章 比較第230章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668章 都需要時間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255章 五五開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1513章 兩黨合流第1487章 七五編定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850章 移民第95章 兵工廠升級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1143章 比利時難民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33章 尋找“光明”第1483章 北非鐵路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547章 登陸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942章 宣戰第1399章 加入第1392章 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1518章 旅遊業第1305章 封賞第1237章 角落裡的奧斯曼第426章 回歐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45章 羅恩羅達第172章 擴張和移民問題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191章 青檸第29章 艱苦行軍第1254章 錫礦第1437章 徵兵第317章 《東埃邊界劃定協議》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787章 進攻納塔爾第746章 士氣可用第1045章 教育第686章 1885式國防軍用鋼盔第263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1227章 缺德的尼羅河戰略第798章 東非氣象局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105章 葡萄牙人
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1035章 二五計劃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1217章 出兵蘇丹第1226章 世界第一人工大水庫第205章 別說沒給你機會啊!第796章 強硬態度第1101章 東非對波斯尼亞的滲透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330章 跑路第765章 南非戰爭下面目全非的歷史第1261章 試圖拆分第444章 到家第1529章 第十九路軍第1086章 以法國爲底線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54章 美泉宮談話第1213章 三五計劃成績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73章 消化第28章 “圈地運動”第43章 行政區劃第524章 幸福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953章 新家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721章 1885型重機槍第1135章 一戰爆發第362章 第一鐵路總體設想第778章 跨海作戰第151章 在法國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981章 捷徑第406章 黑色產業鏈第1401章 擺了一道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284章 連環計第1213章 三五計劃成績第258章 夜襲第657章 安哥拉防務第6章 戰爭臨近第1185章 速成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92章 挖牆角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566章 比較第230章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668章 都需要時間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255章 五五開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1513章 兩黨合流第1487章 七五編定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850章 移民第95章 兵工廠升級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1143章 比利時難民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33章 尋找“光明”第1483章 北非鐵路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547章 登陸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942章 宣戰第1399章 加入第1392章 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1518章 旅遊業第1305章 封賞第1237章 角落裡的奧斯曼第426章 回歐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45章 羅恩羅達第172章 擴張和移民問題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191章 青檸第29章 艱苦行軍第1254章 錫礦第1437章 徵兵第317章 《東埃邊界劃定協議》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787章 進攻納塔爾第746章 士氣可用第1045章 教育第686章 1885式國防軍用鋼盔第263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1227章 缺德的尼羅河戰略第798章 東非氣象局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105章 葡萄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