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大捷

馬克沁機槍殺傷力巨大,但是印度部隊好像“無懼無畏”源源不斷的發起攻勢,這就和圖蓋拉河時印度人士兵的表現完全不一樣。

“全部不許後退!”英國人在後方的督戰隊起了大作用。

實際上這種情況下,英國人和印度人心裡也急,但是就像踩踏事故發生時,後方不知道前方情況一股腦往前衝一樣,指揮協調上的失誤導致前方的印度士兵知道情況,但是後方印度士兵卻不知曉,而印度人後面的英軍督戰隊就更無從所知了。

如果是英軍正規師可能指揮官很快就會發現問題,而印度師的高層指揮官卻是英國人。

平原地形限制了英軍指揮官對最前線戰事的發生情況,而印度兵後涌實際上是非常常見的情況,畢竟印度人戰鬥意志薄弱是英國人心中相當清楚的,換句話說印度人不往後方逃,那纔是不正常。

這個時候如果可以從高空俯瞰,就會發現非常奇葩的戰場態勢,東非機槍手在前方對印度士兵大規模屠殺,而英國督戰隊則在催促後面的印度士兵不斷往前面填充。

經過二十多分鐘的發展,英軍指揮官終於發現了戰場情況變化,那就是印度部隊數量急劇減少,而且隨着屍體的增加,在戰場後方已經可以隱約發現前方戰事的慘烈。

說句屍橫遍野也不爲過,後方的印度兵想向前都已經不可能實現,屍體堆積的小山攔住了去路。

而真相蔓延之下,印度士兵已經產生的恐懼已經接近臨界點,隨後直接爆炸。

這種恐懼超過了對英國人的恐懼,他們不顧一切的向後方衝擊,試圖逃離,即便在英軍督戰隊槍彈的威懾下,也不顧一切的向後方逃竄。

印度部隊徹底“瘋癲”,使得整個英軍戰線直接崩潰,而且迅速傳導到後方的英軍主力部隊。

沒有人知道印度人經歷了什麼,讓他們如此驚恐,而羅斯特下令英軍把印度士兵攔截下來,但收效甚微。

這個時候東非炮兵也開始發力,向着英軍的後方進行炮擊,進一步加深了印度士兵的恐懼。

現在他們腦海裡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逃離這處地獄,羅斯特非常懊惱,前線撤下來的印度士兵就像發了瘋一樣,衝擊英軍主力的陣型,而現在都搞不清原因。

難道是因爲對面東非不止一個旅,而是埋伏着更多兵力!所以導致了印度部隊的大潰敗。

兩個印度師也就是東非四倍多的兵力,這麼多人就算打不過東非一個旅,也不應該敗的這麼慘。

而這個時候,東非第九旅旅長亞力多德在觀察了英軍的混亂情況後,果斷下令部隊後撤。

“全旅向新漢堡港市撤離,炮兵和傷員先撤,二團一營負責留下沿着公路繼續阻擊敵人,滯緩敵人行軍速度。”

這個時候留下來已經沒有意義,隨着這次“揮霍”,第九旅的彈藥大部分被清空,而且如果被英軍咬住,那第九旅必然面臨全軍覆沒的風險,敵人數量上已經佔據着絕對優勢。

趁着英軍混亂之際,東非第九旅開始跑路,而這個時候,英軍指揮官羅斯特師長,卻還在焦頭爛額之中。

這些潰散的印度士兵數量太多,即便是要鎮壓也需要耗費不少時間,同時還要提防東非人的進攻,但是他沒想到這個時候東非第九旅根本就不戀戰,而且已經開始跑路。

隨着時間推移,英軍終於在羅斯特的指揮下“安撫”了潰敗的印度部隊,同時因爲這次戰爭的“突發情況”,羅斯特不得不下令英軍在原地休整,而白天兩軍交戰的情況也被整理報告上來。“根據印度士兵的描述,東非人使用的是一種新型機槍,我們沒有繳獲事物,不過通過印度人的描述,還有該機槍的特徵,應該是歐洲新出現的馬克沁機槍,沒有想到東非軍隊裝備了大量這種新式機槍,這說明馬克沁機槍非常成熟,完全可以在戰場上應用,性能遠超加特林。”

羅斯特:“那馬克沁機槍的戰果怎麼樣?只憑藉機槍,東非人就擊潰我軍數倍的兵力,是不是有些誇大!”

對於馬克沁機槍羅斯特有所耳聞,不過這種機槍並沒有在歐洲得到大面積推廣,或者說還沒有大規模實戰過,而且憑藉一門小小的機槍就取得驚人的效果,是羅斯特不敢相。

畢竟機槍英軍也有,雖然不是馬克沁,但是加特林沒有取得過這樣的戰績,所以羅斯特想象不到機槍能帶來這樣的效果。

“根據我軍統計,今天一天,就傷亡的印度士兵就超過七千多人,其中四千多陣亡,還有三千多傷員。”說到這裡,下屬都有些顫抖。

而羅斯特臉都黑了,就下午一場戰鬥,半個師的兵力直接報廢了,雖然死的都是印度士兵,但是這個數字也遠遠超過了羅斯特的心理預期。

同時印度部隊的大潰敗也解釋的通了,如此高的傷亡之下,不發生大潰敗纔不符合常理。

隨後羅斯特又開始思考該怎麼處理這次戰爭結果,七千多傷亡,不是一個小數字,即便自己是英國人,也不可能推卸掉這次戰爭失利的責任。

如果是三四千的傷亡,羅斯特也有辦法通過人脈關係模糊處理,但是七千多就超出他的能力範圍之外了,而現在羅斯特最慶幸的是這次死的還是印度士兵居多,如果自己的師面臨這種情況,他都不用幹,可以直接上軍事法庭了。

羅斯特在師部裡焦躁不安的來回走動,想着如何把這次戰爭情況“美化”。

這麼多人傷亡是瞞不過的,因爲數字太大,那就只能從敵人那裡想辦法。

首先就和之前一樣,必須誇大東非軍隊的實力,而對東非實力的計算,必須是敵人優勢,而我軍劣勢,這樣大的傷亡才能顯得不突兀。

其次是對敵人使用武器的誇大,尤其是馬克沁機槍的作用,不把馬克沁機槍吹上天,那就這件也不好解釋。

“這次有沒有抓到俘虜?”羅斯特問道!

“我們抓了三個活的東非士兵,不過都是重傷狀態,現在還處於昏迷中。”

“趕快把他們醫治好,把我的私人醫生派過去,一定要搞清楚對面東非軍隊的編制。”羅斯特說道。

“還有,對馬克沁機槍的分析,你們要現在開始組織討論,這種‘恐怖’的殺戮武器,我們的軍隊沒有裝備,是戰爭傷亡的主要原因,軍情處要負很大責任。”

“這充分說明東非人在軍事上加大了投入,而我國陸軍軍費不足,導致了在武器裝備上的劣勢,所以這次戰役我軍的傷亡也是情理之中的。”

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395章 耍無賴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1317章 流亡政府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1150章 羅德斯公司第1344章 輿論戰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1444章 蒙巴薩島第1296章 接見第368章 插曲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1296章 接見第53章 土豆種植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746章 士氣可用第114章 東非的聖誕節第925章 造船業第1346章 城市轉型第317章 《東埃邊界劃定協議》第755章 攻守易勢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1410章 東北非博弈第44章 新歐陸局勢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488章 情報戰第1024章 監視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389章 易手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1101章 東非對波斯尼亞的滲透第780章 追蹤第1071章 計劃尾聲第672章 危與機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1268章 人口分佈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76章 應許之地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139章 戰爭結束第782章 近衛師第2章 恩斯特的改變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574章 服軟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1389章 定居第431章 居所第798章 東非氣象局第1274章 巴士拉的商人第670章 人口流動第286章 工人調動第953章 新家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143章 奴隸制經濟第320章 雙標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925章 造船業第320章 雙標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10章 各國反應第474章 討論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1423章 再臨敖德薩第390章 勸離第926章 機耕路第1099章 鋼鐵第300章 掠奪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1047章 奧匈海軍求助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1088章 紅海航線的戰略意義第206章 “收破爛”第1186章 南半球經濟體系第1198章 遠東人員請假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1265章 新世界第118章 啤酒館聚會第236章 “羅馬”之謀。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630章 勞務合作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1145章 機遇第304章 調停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595章 鼓動第244章 轉敗爲“勝”第938章 換血第1199章 討論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1176章 萊茵帝國東征第437章 霍亂和黑幕第371章 生意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
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395章 耍無賴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1317章 流亡政府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1150章 羅德斯公司第1344章 輿論戰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1444章 蒙巴薩島第1296章 接見第368章 插曲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1296章 接見第53章 土豆種植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746章 士氣可用第114章 東非的聖誕節第925章 造船業第1346章 城市轉型第317章 《東埃邊界劃定協議》第755章 攻守易勢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1410章 東北非博弈第44章 新歐陸局勢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488章 情報戰第1024章 監視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389章 易手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1101章 東非對波斯尼亞的滲透第780章 追蹤第1071章 計劃尾聲第672章 危與機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1268章 人口分佈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76章 應許之地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139章 戰爭結束第782章 近衛師第2章 恩斯特的改變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574章 服軟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1389章 定居第431章 居所第798章 東非氣象局第1274章 巴士拉的商人第670章 人口流動第286章 工人調動第953章 新家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143章 奴隸制經濟第320章 雙標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925章 造船業第320章 雙標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10章 各國反應第474章 討論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1423章 再臨敖德薩第390章 勸離第926章 機耕路第1099章 鋼鐵第300章 掠奪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1047章 奧匈海軍求助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1088章 紅海航線的戰略意義第206章 “收破爛”第1186章 南半球經濟體系第1198章 遠東人員請假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1265章 新世界第118章 啤酒館聚會第236章 “羅馬”之謀。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630章 勞務合作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1145章 機遇第304章 調停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595章 鼓動第244章 轉敗爲“勝”第938章 換血第1199章 討論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1176章 萊茵帝國東征第437章 霍亂和黑幕第371章 生意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