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大捷

馬克沁機槍殺傷力巨大,但是印度部隊好像“無懼無畏”源源不斷的發起攻勢,這就和圖蓋拉河時印度人士兵的表現完全不一樣。

“全部不許後退!”英國人在後方的督戰隊起了大作用。

實際上這種情況下,英國人和印度人心裡也急,但是就像踩踏事故發生時,後方不知道前方情況一股腦往前衝一樣,指揮協調上的失誤導致前方的印度士兵知道情況,但是後方印度士兵卻不知曉,而印度人後面的英軍督戰隊就更無從所知了。

如果是英軍正規師可能指揮官很快就會發現問題,而印度師的高層指揮官卻是英國人。

平原地形限制了英軍指揮官對最前線戰事的發生情況,而印度兵後涌實際上是非常常見的情況,畢竟印度人戰鬥意志薄弱是英國人心中相當清楚的,換句話說印度人不往後方逃,那纔是不正常。

這個時候如果可以從高空俯瞰,就會發現非常奇葩的戰場態勢,東非機槍手在前方對印度士兵大規模屠殺,而英國督戰隊則在催促後面的印度士兵不斷往前面填充。

經過二十多分鐘的發展,英軍指揮官終於發現了戰場情況變化,那就是印度部隊數量急劇減少,而且隨着屍體的增加,在戰場後方已經可以隱約發現前方戰事的慘烈。

說句屍橫遍野也不爲過,後方的印度兵想向前都已經不可能實現,屍體堆積的小山攔住了去路。

而真相蔓延之下,印度士兵已經產生的恐懼已經接近臨界點,隨後直接爆炸。

這種恐懼超過了對英國人的恐懼,他們不顧一切的向後方衝擊,試圖逃離,即便在英軍督戰隊槍彈的威懾下,也不顧一切的向後方逃竄。

印度部隊徹底“瘋癲”,使得整個英軍戰線直接崩潰,而且迅速傳導到後方的英軍主力部隊。

沒有人知道印度人經歷了什麼,讓他們如此驚恐,而羅斯特下令英軍把印度士兵攔截下來,但收效甚微。

這個時候東非炮兵也開始發力,向着英軍的後方進行炮擊,進一步加深了印度士兵的恐懼。

現在他們腦海裡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逃離這處地獄,羅斯特非常懊惱,前線撤下來的印度士兵就像發了瘋一樣,衝擊英軍主力的陣型,而現在都搞不清原因。

難道是因爲對面東非不止一個旅,而是埋伏着更多兵力!所以導致了印度部隊的大潰敗。

兩個印度師也就是東非四倍多的兵力,這麼多人就算打不過東非一個旅,也不應該敗的這麼慘。

而這個時候,東非第九旅旅長亞力多德在觀察了英軍的混亂情況後,果斷下令部隊後撤。

“全旅向新漢堡港市撤離,炮兵和傷員先撤,二團一營負責留下沿着公路繼續阻擊敵人,滯緩敵人行軍速度。”

這個時候留下來已經沒有意義,隨着這次“揮霍”,第九旅的彈藥大部分被清空,而且如果被英軍咬住,那第九旅必然面臨全軍覆沒的風險,敵人數量上已經佔據着絕對優勢。

趁着英軍混亂之際,東非第九旅開始跑路,而這個時候,英軍指揮官羅斯特師長,卻還在焦頭爛額之中。

這些潰散的印度士兵數量太多,即便是要鎮壓也需要耗費不少時間,同時還要提防東非人的進攻,但是他沒想到這個時候東非第九旅根本就不戀戰,而且已經開始跑路。

隨着時間推移,英軍終於在羅斯特的指揮下“安撫”了潰敗的印度部隊,同時因爲這次戰爭的“突發情況”,羅斯特不得不下令英軍在原地休整,而白天兩軍交戰的情況也被整理報告上來。“根據印度士兵的描述,東非人使用的是一種新型機槍,我們沒有繳獲事物,不過通過印度人的描述,還有該機槍的特徵,應該是歐洲新出現的馬克沁機槍,沒有想到東非軍隊裝備了大量這種新式機槍,這說明馬克沁機槍非常成熟,完全可以在戰場上應用,性能遠超加特林。”

羅斯特:“那馬克沁機槍的戰果怎麼樣?只憑藉機槍,東非人就擊潰我軍數倍的兵力,是不是有些誇大!”

對於馬克沁機槍羅斯特有所耳聞,不過這種機槍並沒有在歐洲得到大面積推廣,或者說還沒有大規模實戰過,而且憑藉一門小小的機槍就取得驚人的效果,是羅斯特不敢相。

畢竟機槍英軍也有,雖然不是馬克沁,但是加特林沒有取得過這樣的戰績,所以羅斯特想象不到機槍能帶來這樣的效果。

“根據我軍統計,今天一天,就傷亡的印度士兵就超過七千多人,其中四千多陣亡,還有三千多傷員。”說到這裡,下屬都有些顫抖。

而羅斯特臉都黑了,就下午一場戰鬥,半個師的兵力直接報廢了,雖然死的都是印度士兵,但是這個數字也遠遠超過了羅斯特的心理預期。

同時印度部隊的大潰敗也解釋的通了,如此高的傷亡之下,不發生大潰敗纔不符合常理。

隨後羅斯特又開始思考該怎麼處理這次戰爭結果,七千多傷亡,不是一個小數字,即便自己是英國人,也不可能推卸掉這次戰爭失利的責任。

如果是三四千的傷亡,羅斯特也有辦法通過人脈關係模糊處理,但是七千多就超出他的能力範圍之外了,而現在羅斯特最慶幸的是這次死的還是印度士兵居多,如果自己的師面臨這種情況,他都不用幹,可以直接上軍事法庭了。

羅斯特在師部裡焦躁不安的來回走動,想着如何把這次戰爭情況“美化”。

這麼多人傷亡是瞞不過的,因爲數字太大,那就只能從敵人那裡想辦法。

首先就和之前一樣,必須誇大東非軍隊的實力,而對東非實力的計算,必須是敵人優勢,而我軍劣勢,這樣大的傷亡才能顯得不突兀。

其次是對敵人使用武器的誇大,尤其是馬克沁機槍的作用,不把馬克沁機槍吹上天,那就這件也不好解釋。

“這次有沒有抓到俘虜?”羅斯特問道!

“我們抓了三個活的東非士兵,不過都是重傷狀態,現在還處於昏迷中。”

“趕快把他們醫治好,把我的私人醫生派過去,一定要搞清楚對面東非軍隊的編制。”羅斯特說道。

“還有,對馬克沁機槍的分析,你們要現在開始組織討論,這種‘恐怖’的殺戮武器,我們的軍隊沒有裝備,是戰爭傷亡的主要原因,軍情處要負很大責任。”

“這充分說明東非人在軍事上加大了投入,而我國陸軍軍費不足,導致了在武器裝備上的劣勢,所以這次戰役我軍的傷亡也是情理之中的。”

第1551章 交涉第1131章 刺殺失敗第238章 三把“刀”第830章 蓄水池第32章 霍亨索倫城堡第1215章 區域協調發展第38章 開墾第238章 三把“刀”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第953章 新家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1053章 波斯灣第1555章 雨林裡的直升機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390章 勸離第10章 各國反應第1154章 斷案第226章 遠東大使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460章 衝突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489章 戰爭歸戰爭,貿易規貿易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830章 蓄水池第802章 爭論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352章 東印度洋的海上馬車伕第1486章 對外標準輸出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205章 別說沒給你機會啊!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441章 回國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1533章 施瓦本省第575章 達成共識第371章 生意第1173章 結下樑子第76章 應許之地第1039章 哈拉雷市工農業發展計劃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1205章 工業依賴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693章 再次獨立!第1452章 化工產業第1398章 歐洲共識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1187章 東非世界博覽會第1468章 亞松森利馬鐵路第146章 農業研究所第572章 停火線第610章 軍事顧問團第38章 開墾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1408章 技術進步第772章 心態第1195章 新能源城市第308章 滲透第1551章 交涉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401章 駁回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1352章 戰爭結束第1311章 秘密會議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258章 夜襲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1430章 布達佩斯第374章 熱鬧的南非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168章 餐具第865章 高原省第1353章 博爾納局長第1143章 比利時難民第183章 到達第1444章 蒙巴薩島第1236章 敖德薩第1058章 英國關注第551章 交給時間檢驗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六 那基瓦力湖戰役第1345章 能源結構第291章 “偷國”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192章 拆分研發部第185章 交易達成第1242章 “非法”辦學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1350章 達成一致
第1551章 交涉第1131章 刺殺失敗第238章 三把“刀”第830章 蓄水池第32章 霍亨索倫城堡第1215章 區域協調發展第38章 開墾第238章 三把“刀”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第953章 新家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1053章 波斯灣第1555章 雨林裡的直升機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390章 勸離第10章 各國反應第1154章 斷案第226章 遠東大使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460章 衝突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489章 戰爭歸戰爭,貿易規貿易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830章 蓄水池第802章 爭論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352章 東印度洋的海上馬車伕第1486章 對外標準輸出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205章 別說沒給你機會啊!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441章 回國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1533章 施瓦本省第575章 達成共識第371章 生意第1173章 結下樑子第76章 應許之地第1039章 哈拉雷市工農業發展計劃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1205章 工業依賴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693章 再次獨立!第1452章 化工產業第1398章 歐洲共識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1187章 東非世界博覽會第1468章 亞松森利馬鐵路第146章 農業研究所第572章 停火線第610章 軍事顧問團第38章 開墾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1408章 技術進步第772章 心態第1195章 新能源城市第308章 滲透第1551章 交涉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401章 駁回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1352章 戰爭結束第1311章 秘密會議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258章 夜襲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1430章 布達佩斯第374章 熱鬧的南非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168章 餐具第865章 高原省第1353章 博爾納局長第1143章 比利時難民第183章 到達第1444章 蒙巴薩島第1236章 敖德薩第1058章 英國關注第551章 交給時間檢驗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六 那基瓦力湖戰役第1345章 能源結構第291章 “偷國”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192章 拆分研發部第185章 交易達成第1242章 “非法”辦學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1350章 達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