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7章 移民申請

繼奧匈帝國戒嚴之後,此時歐洲三個大國都發生了嚴重的政治動盪,德國方面,阿道夫大肆對工黨,猶…還有反對分子進行迫害和清洗。

接着是蘇聯內部的政治運動,不少人員因爲政治鬥爭被捲入其中,各路人馬相互指責,批判,大量人員鋃鐺入獄或者受到政治迫害。

最後是奧匈帝國,眼下奧匈帝國隨時可能爆發內戰,國內民衆惶恐不安,生怕遭受波及。

……

德國,斯圖加特市。

在斯圖加特城區中心,東非的領事館就建在此地,近些日子東非領事館的來訪人員明顯增加了不少。

“這位先生,請問你想諮詢哪些問題?”在領事館的移民署專門辦公區,職員布李恩向眼前的男人詢問道。

東非的移民署近些年來因爲東非對移民需求的下降,所以關停了在德國的單獨辦事機構,轉而和外交機構聯合辦公。

來訪者是一個男人,大約三十多歲,他坐在窗口的椅子上回答說:“是的,我想知道如果申請東非國籍需要哪些條件?”

布李恩聽到他的訴求後,解釋說:“當下,東非對移民的需求主要針對工程師,高級技術人員,科學家,研究員和部分學者。”

“當然,如果是普通人,也可以選擇向我們填報申請,經過我們審覈後,可以分配移民地點。”

實際上,後者就是一個坑,目前東非本土對普通移民根本沒有需求,畢竟東非本土的人口都接近兩億,這個人口規模下,東非本土人口根本就不缺乏,尤其是普通移民。

假設有普通人想加入東非國籍,那他們大概率會被東非分配到南洋,達爾富爾,多哥蘭等東非殖民地區域,但是,東非偏偏又不會解釋這一點。

所以,近些年來有不少不明真相的德國人,上了東非的賊船,然後到東非的殖民地做貢獻。

這倒不是說東非殖民地對他們的態度不好,而是東非殖民地的條件和本土相比,顯然是天差地別。

基礎設施落後,交通不便,產業不發達,待遇相對於東非本土也略低,至於到東非殖民地做人上人,顯然也是不可能的,也只有東非本土移居殖民地的公民,才能享受到一些政府提供的隱形福利。

眼前的男人顯然不知道這些隱秘,而布李恩也不可能告訴他,移民署也是有業務指標的,如果能忽悠一個不明真相的德國移民到東非的殖民地,那布李恩也能多拿一些提成。

那個男人問道:“先生,我叫舒斯特,是一名在斯圖加特溫特吐克海姆汽車廠工作的工人,是車間的焊接工,不知道怎麼算?”

他的話確實讓布李恩有些爲難,如果放在別的國家,一個焊接工確實算的上高級技術工人,可對於德國和東非這種工業強國,就有些不夠看了。

布李恩問道:“不知道舒斯特先生,你的技術怎麼樣?焊接工在東非其實並不算稀缺。”

聽到布李恩的詢問,舒斯特解釋說:“先生,雖然我只是一名焊接工人,但是我向你保證,我的技術還是很過硬的,否則也不可能在汽車廠幹下去。”

“我工作的溫特吐克海姆工廠,在斯圖加特也算知名的大企業,不知道你是否聽說過。”

布李恩點點頭說:“如果我們沒有記錯的話,你們這家工廠應該是爲戴姆勒汽車公司生產汽車,戴姆勒汽車在德國也確實算比較有名氣的汽車廠。”

舒斯特說:“就是戴姆勒汽車公司,這可是我們斯圖加特的知名企業。”

戴姆勒汽車公司是斯圖加特市的三大汽車產業公司之一,另外兩家分別是保時捷和博世,不過只有戴姆勒汽車公司在斯圖加特有完整的產業,生產民用和軍用車輛,同時在高端轎車領域,戴姆勒頗有話語權。

保時捷雖然也是汽車產業企業,但更類似諮詢和設計公司,1931年才成立,專心於汽車設計,它的客戶就包括戴姆勒,奧迪等德國汽車生產企業,自身卻沒有獨立工廠。

而博世的重點經營領域,是汽車配件,像汽車點火系統,燃油噴射設備,電器部件等等,主要爲戴姆勒,歐寶等汽車廠商提供核心零部件。

除了這三家頗具規模以外,在斯圖加特還有一些不太重要的小汽車產業廠家,就比如內卡汽車廠,瑞特摩托車廠等。

在1929年的世紀經濟危機中,斯圖加特還有大量倒閉的汽車相關公司和生產商,能活到現在的,要麼有資本,要麼有核心技術。

但是毫無疑問,在斯圖加特市當前汽車產業的龍頭老大就是戴姆勒汽車公司,排在他之後的保時捷和博世,都爲其提供部分服務。

因此,舒斯特能在戴姆勒汽車公司旗下的汽車廠工作,顯然技術並不平庸,至少也是一個熟練工。

舒斯特就說道:“除此外我還有一張高級焊接工證,並且有十六年的從業經歷。”

布李恩看着眼前的中年人,心裡尋思着,舒斯特看起來也就三十歲出頭,卻有十六年從業經歷,那說明他十幾歲可能就已經展開工作。

不過,這種情況在這個時代並不罕見,歐洲目前可是連童工都還存在,而東非的成年年齡也就是十七歲,之後就可以參加社會工作。

布李恩說:“好了,我相信舒斯特先生你應該屬於高級技術人員,不過,你既然爲戴姆勒汽車公司工作,爲什麼還想移民海外呢?要知道戴姆勒汽車公司可不是小廠,它的待遇至少比普通企業也強不少,更別說你還是技術性工種。”

對於這個問題,舒斯特沒有搪塞,他直言不諱的說道:“我想申請移民的主要原因,在於我並不是德國人,或者說不是德意志人,而是捷克人。”

然後,舒斯特低聲對布李恩說道:“先生,我相信你也知道如今德國的新首相,他對於我們捷克人是存在偏見的,至少我有預感,接下來德國並不是一塊好地方。”

捷克人屬於斯拉夫人,而斯拉夫人在德國首相阿道夫口中屬於“劣等”民族,這可能也是舒斯特擔憂的主要來源。

他接着說道:“就在此前,我們廠就受到了政府的檢查,有幾名猶…就被直接逮捕,雖然我不是猶…但是也難免不爲自己的處境擔憂,如果我是德意志人,那肯定不會想着跑路。”布李恩皺着眉頭問道:“那你爲什麼不選擇回到波西米亞?”

舒斯特被布李恩逗樂了,他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反問道:“先生,假如現在讓你去波西米亞,你會去嗎?”

布李恩瞬間明白過來,他有些懊惱自己怎麼會問出這麼愚蠢的問題,現在波西米亞可不太平,估計當地人都想着怎麼往外跑,更別說外面的人回到波西米亞了。

於是,布李恩直接轉移話題:“那你爲什麼要選擇東非?”

舒斯特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略帶擔憂的說:“在此前,布李恩先生,先讓我問你一個不太禮貌的問題,那就是東非未來是否有可能像如今的德國這樣?”

“什麼意思!”布李恩有些不明所以。

舒斯特隱晦的問道:“就是對待非德意志民族的態度。”

布李恩恍然大悟,然後他向舒斯特解釋說:“關於這個問題,你完全不用擔心,在東非永遠也不可能發生這種情況,我們東非雖然也是德意志國家,但是和德國的國情有很大不同。”

“東非本身是一個移民國家,所以更加開放和包容,許多東非人過去就有可能是像你這樣的捷克移民發展過來的,但是,現在他們在東非都生活的很好。”

“東非更講究文化上的認同,只要認同東非的價值觀,那就能夠成爲東非公民,當然,前提是通過東非的移民申請,像你這樣的技術人才,通過移民申請概率還是很大的。”

話是這麼說,舒斯特還是有些不放心,他問道:“東非既然是一個德意志國家,如何確保不會像如今德國這樣發展呢!”

布李恩坦然解釋說:“在東非,只要你願意融入這個大家庭,那我們政府和國民,就不可能存在歧視和偏見問題,就像我的祖母,曾經是一位遠東人,而我的祖父則是一位奧地利人,但是,他們移民東非之後,就自動變成了德意志人,到了我這一代,更是如此。”

“在東非不可能出現德國這樣的種族歧視政策,還有人種優越論調,大家都是平等的。”

有了布李恩的現身說法,舒斯特才放心下來,他問道:“那如果想要移民東非,還需要哪些條件?”

布李恩回答說:“就你的情況而言,情況不會太複雜,不過移民過去後,如何尋找工作,還有安家落戶,就有些困難了,這需要一定的積蓄,幫你度過前期的生活,就比如租房,尋找工作都是要開銷的。”

舒斯特對此倒是不太擔心,他說道:“我相信憑藉我的個人履歷,想在東非找到一份工作應該不算難,更何況東非的汽車產業可是比德國還要龐大,就業機會也應該更多。”

“就算不幹老本行,靠着焊接工的技能,也應該能找到其他工作,像建築業,設備製造廠等等,更別說現在你們東非的經濟狀況可是比德國好太多。”

經濟危機也是舒斯特選擇東非的重要因素,否則的話,對於歐洲人而言,美國顯然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現在美國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失業率太高,甚至有人跑到蘇聯謀生,這就打消了許多人移民美國的念頭。

而在德國,東非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到了東非,不會因爲語言和文化差異感到不便,就像舒斯特這種,對於英語就很陌生。

布李恩對於舒斯特的想法,還是做了一些特別提醒:“舒斯特先生,你的想法有些過於簡單了,雖然現在東非的經濟在世界範圍來看還不錯,但這不代表東非沒有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

“除此外,想在東非找工作也絕對沒有你想的那麼容易,畢竟,東非也有大量人口,更有世界最大的教育體系,每年東非培養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規模就穩居世界首位。”

“因此,你想到東非,依舊要面臨競爭,不過,鑑於你的就業經歷,能夠接受低工資的話,應該就不難了。”

布李恩的話讓舒斯特清醒了不少,正如他所說,東非可不是落後國家,而是世界第一工業大國,整體工業水平和德國相比也差不了太多。

這時,布李恩又開口道:“不過我倒是有一個建議,不知道你是否能夠接受,那就是到東非的殖民地發展,像你這種技術工人,我們殖民地的缺口還是很大的,待遇也不錯,如果你到了那些地區,只會當地企業被搶着要。”

布李恩想要把舒斯特忽悠到東非的殖民地去,當然,他說的也是事實,現在東非殖民地對技術人才的缺口確實比較大。

不過,舒斯特並不上套,他說道:“我還是想要申請到東非本土工作和生活,畢竟殖民地……”

舒斯特沒有繼續說,但是布李恩也知道,這確實有些強人所難。

不過他還是解釋道:“殖民地雖然不是什麼好詞,可也不能完全否定,就像英國的一些殖民地,印度確實不算什麼好地方,但是加拿大,澳大利亞這種就很不錯。”

“我們東非的殖民地大部分就更接近於後兩者,和本土確實有差距,但這並不意味着他們條件有多差,在這些殖民地的城市等經濟發達區域,其實和東非本土沒有太大差異。”

“而且在東非殖民地,基本上實現了德語化,到這些地區生活工作,同樣不會有太大障礙。”

“該有的生活設施一樣也不少,這裡我還可以舉一個例子,那就是東非的蘭芳海外省,它就是帝國的一個省份,除了在海外以外,和帝國本土完全沒有區別。”

蘭芳海外省確實比較獨特,作爲帝國省份之一,但是它和旁邊的東加里曼丹,實際上差別只侷限於行政地位上。

即便如此,舒斯特還是決心申請東非本土的移民,布李恩只好給了他一份表格,並且讓他準備相關材料,之後再到領事館等待消息。

……

東非,萊茵市。

弗里德里希對着恩斯特說道:“如今整個中東歐地區,風雲激盪,德國有大量人員出逃。奧匈帝國也有部分人擔心戰爭,試圖到海外避禍,蘇聯也有少量人口流失。”

第705章 德蘭士瓦人的算盤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606章 後悔第42章 移民熱潮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1392章 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第936章 軍售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1519章 會議第1146章 趁虛而入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837章 颱風第871章 “萊茵”市第109章 聖誕節第244章 轉敗爲“勝”第1195章 新能源城市第122章 北境開發第1209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755章 攻守易勢第1516章 糧食交易和饑荒第705章 德蘭士瓦人的算盤第66章 《東桑條約》第191章 青檸第798章 東非氣象局第1291章 印度誘惑第777章 聖誕節攻勢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9章 接觸戰第1125章 打破海軍發展限制第1097章 三五計劃第147章 橡膠種植第295章 拒絕第958章 巴拉圭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865章 高原省第1015章 市場第391章 羊入虎口第724章 臨時調整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34章 動員第1082章 工業軸心第689章 心態失衡第144章 貿易第61章 桑給巴爾新朝雅政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410章 海軍問題第1358章 海軍比例第1542章 波西米亞紡織工人運動第1216章 企業出海第1322章 新絞肉機南線戰場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1441章 交通強國第64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29章 艱苦行軍第1146章 趁虛而入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98章 遊歷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1111章 佈局遠東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780章 追蹤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189章 佔領第1216章 企業出海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103章 “大殺器”第821章 裁軍第1133章 最後的準備第261章 威脅第1378章 欺軟怕硬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1484章 查科戰爭結束第210章 小丑第787章 進攻納塔爾第1162章 弗朗茨四世來訪第1482章 魯道夫改革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926章 機耕路第639章 不對等交易第362章 第一鐵路總體設想第19章 黑興根軍事學院第1487章 七五編定第1489章 各國汽車工業第292章 先進的包稅制第45章 羅恩羅達第201章 走馬上任第1307章 東美地緣衝突第1378章 欺軟怕硬第28章 “圈地運動”第276章 “老朋友”
第705章 德蘭士瓦人的算盤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606章 後悔第42章 移民熱潮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1392章 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第936章 軍售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1519章 會議第1146章 趁虛而入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837章 颱風第871章 “萊茵”市第109章 聖誕節第244章 轉敗爲“勝”第1195章 新能源城市第122章 北境開發第1209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755章 攻守易勢第1516章 糧食交易和饑荒第705章 德蘭士瓦人的算盤第66章 《東桑條約》第191章 青檸第798章 東非氣象局第1291章 印度誘惑第777章 聖誕節攻勢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9章 接觸戰第1125章 打破海軍發展限制第1097章 三五計劃第147章 橡膠種植第295章 拒絕第958章 巴拉圭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865章 高原省第1015章 市場第391章 羊入虎口第724章 臨時調整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34章 動員第1082章 工業軸心第689章 心態失衡第144章 貿易第61章 桑給巴爾新朝雅政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410章 海軍問題第1358章 海軍比例第1542章 波西米亞紡織工人運動第1216章 企業出海第1322章 新絞肉機南線戰場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1441章 交通強國第64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29章 艱苦行軍第1146章 趁虛而入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98章 遊歷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1111章 佈局遠東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780章 追蹤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189章 佔領第1216章 企業出海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103章 “大殺器”第821章 裁軍第1133章 最後的準備第261章 威脅第1378章 欺軟怕硬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1484章 查科戰爭結束第210章 小丑第787章 進攻納塔爾第1162章 弗朗茨四世來訪第1482章 魯道夫改革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926章 機耕路第639章 不對等交易第362章 第一鐵路總體設想第19章 黑興根軍事學院第1487章 七五編定第1489章 各國汽車工業第292章 先進的包稅制第45章 羅恩羅達第201章 走馬上任第1307章 東美地緣衝突第1378章 欺軟怕硬第28章 “圈地運動”第276章 “老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