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3章 波斯灣

在東非二五計劃進行的時候,1907年的世界並不太平,歐洲國家之間的矛盾日益嚴峻,其中尤其以德,法矛盾最爲突出,這顯然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經濟危機的影響。

而英國和俄國的關係也發生了一定程度的轉變,日俄戰爭中俄國作爲最大輸家,但事後影響並不全對俄國不利,就比如在關於中亞問題上,俄國同英國之間達成妥協,兩國就波斯,阿富汗等區域進行了重新談判,而兩國之間關係轉暖的原因也比較複雜。

“英,俄兩國,可能就中亞和遠東帝國西北地區達成了某種默契,隨着日俄戰爭中俄國的糟糕表現,俄國的威脅在英國人看來已經大打折扣,而俄國在經過經濟危機,日俄戰爭,國內運動以後,沙皇政府的窘境也迫使他們和英國改善關係。”

“但是兩國在中亞這個矛盾地區的妥協,對於我們會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中亞包括阿富汗等國家在內,以及中東的波斯,都是我國重要的商品出口目的地之一,過去憑藉英,俄矛盾,我國能夠渾水摸魚,而一但英,俄兩國劃分勢力範圍,對於我國商品出口顯然是不利的。”

憑藉着阿曼人(原桑給巴爾商人)的關係,東非早早就開通了和中亞,以及波斯灣沿岸國家的貿易。

而英,俄兩國作爲區域秩序的主要參與者,過去因爲各種分歧所以不能達成一致,這也保證了東非在當地貿易的通暢,所以英,俄“和解”必然影響東非的利益。

聽着情報部門的分析,恩斯特心情也比較沉重,東非和美國一樣,雖然暫時不熱衷參與國際政治,但是維護本國經濟發展的核心利益是不會改變的。

就比如美國的“門羅主義”和最近提出的“門戶開放”,本質上就是美國經濟勢力範圍的擴大,美國工業品從美洲走向世界的一個標誌。

東非過去沒有非洲版的“門羅主義”,但是通過對周邊國家的影響,已經粗略形成了一個“東非經濟圈”,只不過這個經濟圈的含金量遠不如美國在北美構建的勢力範圍,加拿大,墨西哥以及加勒比諸國,遠不是阿比西尼亞帝國,南德意志王國等國家或者殖民地能相提並論的。

而且美國的門羅主義是一種明確的政治主張,東非經濟圈還沒有形成一個明確的政治和經濟概念,主要是周邊英,法兩國殖民地實力比較強大,而且不像南美那樣有更高的自主權。

當然,東非暫時不拓展東非經濟圈範圍,也和鞏固和平的外部發展環境有關,這種潛規則形式的利益互換,也確實讓東非和其他國家之間關係大大緩和。

而中亞和波斯灣沿岸情況又有不同,東非天然重視印度洋沿岸,畢竟東非大部分海岸線都位於印度洋沿岸,是印度洋沿岸第一大國,而這也使得東非一直想要在印度洋發揮更大的作用。

東非將印度洋分爲大致五個區域,包括南洋板塊,大洋洲板塊,印度板塊,阿拉伯教板塊,以及非洲板塊。

其中大洋洲的核心是澳大利亞,同印度一樣是英國無可爭議的殖民地,同時其他板塊英國的勢力也很強大。

比如非洲板塊的埃及和英屬索馬里蘭,阿拉伯教板塊的也門,阿曼,波斯灣西岸諸部(阿聯酋等),波斯等都有英國殖民地或者屬於英國的保護國,南洋板塊亦是如此。

所以說在東非視爲未來核心利益的印度洋上,英國是東非最大的阻礙,至於其他國家,威脅遠不如英國大。

而東非想拆解掉英國在印度洋的勢力範圍,自然也需要逐步出手,先從英國控制較弱的阿拉伯教板塊和南洋板塊入手,最後纔是埃及(紅海),澳大利亞,印度這些英國在印度洋沿岸的核心殖民地。

這些板塊中,阿拉伯教板塊是最容易干預的,因爲區域內還有波斯,奧斯曼這種比較獨立的國家,而英,俄如果確定各自勢力範圍,那東非未來想再插手難度就大了。

這就是世界各國在遠東帝國劃分勢力範圍的時候,美國爲什麼要提出“門戶開放”的原因,就是要防止其他國家將美國利益排除在外。

而東非如果對中亞和波斯灣進行不干預,就會面臨和美國一樣的選擇,所以爲了維持在中亞和波斯灣地區的利益,同時爲了後續在區域內埋下棋子,東非不能無動於衷。

“英,俄兩國的行動,對於奧斯曼帝國幾乎沒有什麼影響,所以奧斯曼帝國必然會選擇‘裝死’,所以我們想插手區域內事務,只能以波斯爲主要抓手,雖然不一定能阻止英,俄兩國,但至少也要保證我國在區域內的話語權和經濟利益。”

東非對中亞和波斯灣沿岸的貿易活動是相當便利的,不僅距離近,而且是海路,成本最低,這使得東非工業品近年來在區域內攻城掠地,形成了巨大的利益網絡,所以東非不可能輕易放棄當地的利益存在。

當然,東非也不太可能爲了這裡直接和英,俄進行戰爭行爲,畢竟東非海軍實力對兩國沒有太大優勢。

在這種情況下,東非想幹預此區域,就只能通過扶持代理人,而依照奧斯曼帝國現階段膽小怕事的情況,是指望不上了。

波斯就成了東非的唯一選擇,波斯一直都是中東和中亞地區的傳統大國之一,並且在區域內有着巨大的影響力。

而且本輪英國和俄國的談判,對波斯得負面影響最大,英,俄兩國以波斯灣爲界,幾乎將波斯一分爲二,這肯定損害了波斯得利益。

但是奈何近代波斯衰退的厲害,本國工業實力和軍事實力弱小,如果沒有國家扶持,那面對英,俄兩國之間的默契,恐怕也只能束手就擒。

“波斯在政治上一直都主要傾向於英國,也有傾向於俄國的,但是這些政治派別的形成主要原因是過去別無選擇,其國內也有大量反抗力量,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對其他力量的扶持,影響波斯國內的政治,從而給英,俄兩國增加麻煩,從而讓兩國不得不重視我國的利益。”

對波斯進行干預是當下東非政府最好的選擇,雖然會引起英,俄兩國的不快,但是迴旋餘地也大,這裡並非三國的核心利益所在,所以發生爭端也不會將矛盾升級,頂多是區域內國家遭受更多的戰亂之苦,這就不是三國需要關心的了。

在經過一番討論後,東非政府最終還是決定插手波斯等國家的內政,並且加入英,俄兩國對波斯灣區域的瓜分活動。

畢竟東非如果不插手,那東非在區域內不僅被排除在外,還有可能喪失原本的既得利益,這對於東非而言是難以接受的。

而東非的加入,勢必會讓波斯灣沿岸的局勢更加緊張,在恩斯特看來,東非想要擴大印度洋沿岸的影響力,就必須把握好這次機會,如果成功不僅可以保證東非的既得利益,同時也有助於東非未來在能源安全領域的佈局。

還是波斯灣背後的利益太大,恩斯特不可能放過任何一個可以插手其中的機會,如果這個時候退縮,未來石油資源暴露出來,東非想再幹預,就更困難了。

第1178章 萊茵市弊端第122章 北境開發第736章 第九旅第832章 押解第1017章 沙皇政府的急躁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991章 抵達第126章 邊境巡邏隊第423章 軍工推銷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1419章 東非人的優越性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1382章 紅旗升起夜空下第1532章 轉移文化資產第197章 建議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958章 巴拉圭第1119章 對奧斯曼貿易第1章 穿越第1059章 戰爭販子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249章 熱度第132章 躍躍欲試第1524章 整合資源第1542章 波西米亞紡織工人運動第461章 弗里德里希第1108章 比利時人的震撼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1008章 分析第708章 東非標準化協會第153章 送酒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1549章 潰兵第566章 比較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1497章 噴氣式飛機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296章 拿下威尼斯第136章 道路第290章 長絨棉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763章 威脅本格拉第230章第1465章 1928年經濟奇觀第660章 貿易和產業第1430章 布達佩斯第1225章 庫區移民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461章 弗里德里希第865章 高原省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爆發第791章 圖窮匕見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1494章 被架空的威廉二世第90章 新行政區劃(彩蛋章地圖供參考)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1207章 法爾塔新區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1254章 錫礦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1121章 康斯坦丁離世第405章 運河背後第564章 貴人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112章 人口和農業第1219章 先兵後禮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419章 危機爆發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552章 過往第1305章 封賞第226章 遠東大使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1229章 百花齊放第1365章 銅礦帶經濟發展區規劃第1008章 分析第1275章 新三角貿易第1456章 內訌和逼宮第1251章 二手艦隊第8章 普奧聯動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1425章 文物買賣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379章 黃金葉第1502章 雅利安人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183章 到達第1405章 產業轉移第671章 西北的機遇第1023章 俄國海軍靠岸
第1178章 萊茵市弊端第122章 北境開發第736章 第九旅第832章 押解第1017章 沙皇政府的急躁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991章 抵達第126章 邊境巡邏隊第423章 軍工推銷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1419章 東非人的優越性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1382章 紅旗升起夜空下第1532章 轉移文化資產第197章 建議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958章 巴拉圭第1119章 對奧斯曼貿易第1章 穿越第1059章 戰爭販子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249章 熱度第132章 躍躍欲試第1524章 整合資源第1542章 波西米亞紡織工人運動第461章 弗里德里希第1108章 比利時人的震撼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1008章 分析第708章 東非標準化協會第153章 送酒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1549章 潰兵第566章 比較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1497章 噴氣式飛機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296章 拿下威尼斯第136章 道路第290章 長絨棉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763章 威脅本格拉第230章第1465章 1928年經濟奇觀第660章 貿易和產業第1430章 布達佩斯第1225章 庫區移民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461章 弗里德里希第865章 高原省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爆發第791章 圖窮匕見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1494章 被架空的威廉二世第90章 新行政區劃(彩蛋章地圖供參考)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1207章 法爾塔新區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1254章 錫礦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1121章 康斯坦丁離世第405章 運河背後第564章 貴人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112章 人口和農業第1219章 先兵後禮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419章 危機爆發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552章 過往第1305章 封賞第226章 遠東大使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1229章 百花齊放第1365章 銅礦帶經濟發展區規劃第1008章 分析第1275章 新三角貿易第1456章 內訌和逼宮第1251章 二手艦隊第8章 普奧聯動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1425章 文物買賣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379章 黃金葉第1502章 雅利安人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183章 到達第1405章 產業轉移第671章 西北的機遇第1023章 俄國海軍靠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