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摩托

膠州港。

一場商品展會在當地召開,當前膠州港已經和昔日相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作爲東,德,奧三國和遠東貿易的交互中心,膠州發展日新月異,人口達到了三十萬左右,這僅僅指的是市區人口,而同時期之所濟南人口才二十多萬。

膠州也成了達官顯貴,商賈雲集之地,成爲北方地區重要的大城市之一,在淮海經濟區內人口僅次於開封,但是經濟上顯然更強。

而人口集中,使得膠州也醞釀了一定的市場,東非第一批對遠東帝國出口的內燃機動力車也在這裡上岸,不過數量並不多,總共就五臺。

隨着操作人員的演示,這輛笨重的“自行車”在早已經完成路面硬化的膠州市區街道上跑了起來。

“這就是摩托車,東非進口的高檔貨,就看着兩個輪子就能跑起來,和自行車原理差不多,只不過它可以自行提供動力。”

“這車爲什麼叫摩托?”

“因爲這東非也是德意志國家,摩托是德語機器的兩輪車的縮寫,所以有這個名字。”

雖然摩托車發明從德國變成了東非,但是東非仍是德語國家,所以摩托這個詞沒有發生變更,而且摩托一聽就不是本土產物,順應這個時代的潮流,加上這種賽博朋克的造型,簡單一聯想就能想到是西洋人的發明。

摩托車的發明者是一個原本歷史上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林萊頓,曾經黑興根教育體系下培養出來的人物,當初恩斯特還在歐洲的時候,就安排了很多黑興根學校畢業的學生跟着黑興根財團下的大佬們學習技術和管理。

林萊頓就是本茨的助手,而當時,本茨還是勒努瓦的助手,後來本茨獨立成爲黑興根能源動力公司柏林公司的管理者後,主要負責內燃機小型化和車輛應用研究,林萊頓也就繼續跟着本茨學習,而摩托車就是本茨交給他獨立完成的項目。

像林萊頓這樣的人物有很多,就比如毛瑟兄弟,勒努瓦,林德等等在,爲黑興根王室服務的技術人員和和管理人員都帶着幾個東非徒弟,這就是所謂的近水樓臺先得月。

而且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比東非外派留學成材率還要高,因爲留學生更多擅長理論學習和研究,實踐的機會很少。

東非倒是想方設法的讓他們在歐洲參與工作,這樣才能真正的成長起來,但是東非的面子顯然沒有這麼大,畢竟有一句話叫做教會徒弟餓死師傅,不管是什麼傳統行業或者領域,都是被壟斷的。

目前東非和奧匈帝國之間的關係是最好的,也順帶着東非留學生主要就業去向也是在奧匈帝國境內。

尤其是奧匈帝國的政府機關或者軍隊,在兩國王(皇)室的磋商之下,許多東非年輕人可以進入學習經驗,尤其以奧匈帝國海軍部門,外交部門爲最。

目前在奧匈帝國海軍,東非人數量達到了三百多人之多,可以說是手把手教學。

因爲奧匈帝國海軍在本國地位本來就比不上陸軍,所以對這個領域奧地利對東非這個盟友是放開的。

至於外交部,東非畢業留學生也達到了三十多人規模,主要還是給奧地利外交人員打下手。

外交建立在國力基礎之上,但是從其本身來說,裡面的彎彎道道多的很,包括各種禮儀,知識,文化,人情世故……所以這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實際上奧地利外交部對東非這些不用發工資的實習生很歡迎,幹活又不拿錢的好事可不常見,自己還能偷懶,對於東非未來外交人員培養髮揮了巨大作用。

“這臺車就是自行車上加了蒸汽機吧!你看這黑煙,我在紡織廠裡見過。”有人說道。

“這你就不懂了,我聽東非主管說過,這種叫做內燃機,比蒸汽機先進,可以用來給車輛提供動力,他們東非是世界最早生產汽車的國家。”

“汽車又是什麼?”

“汽車就是三個輪子,或者四個輪子的馬車,東非產的‘倒騎驢’和‘三輪兜子’見過吧!就和這個摩托一樣,摩托和自行車沒什麼區別,而汽車就是給‘三輪兜子’加上所謂的內燃機,最厲害的是四個輪子的,帶車蓬,就和轎子差不多,不過裝着四個軲轆,會自己跑。”

“王二,你說的那麼邪乎,伱見過麼?”

王二得瑟的說道:“那是自然,不就是汽車麼,你看這摩托,我也早就見識過了,這就是我當生產組長的優勢。”

“吹牛了!這摩托可是第一批到遠東的,你又沒出過國,之前上哪見識?”有人質疑道。

“這實物當然沒見過,但是畫上的見過啊!你們這些人一看就知道不學無術,我已經和你們不在一個層次了,要不然怎麼能當你們的組長!”王二說道。

“畫?”

“呵呵,不知道了吧,去年十月份的膠州日報,上面就詳細介紹了內燃機汽車,還有兩張插圖,後來,也就是今年三月份又出了一期,就有這個摩托車。”王二接着說道,“所以說平時讓你們多看看報紙,少去春蘭巷找姑娘。”

“王二,你少說風涼話,我們都是大老粗,大字不識一個,誰會去看報紙,而且這報紙不要錢啊!也就是你和洋人主管混的熟,才能接觸到報紙,不然你捨得掏錢買麼?”

“那還真不是,這報紙雖然不便宜,我也捨得的起,畢竟上面的信息可都是好東西,就是因爲從上面學到,赫萊先生纔對我另眼相看,他當初可是推薦我去東非當管理員,要不是捨不得家人,我早就坐着大輪船出洋了。”

移民到東非其實並不算難,但是想直接一步到位當管理層,就有難度了,所以王二並不算吹牛。

“話說,這摩托這麼貴,王二,不知道赫曼先生能買的起麼?”

“應該是不能,這種東西壓根就不是給普通人消費的,別說摩托,就是自行車咱們都要攢幾年錢,我聽赫曼先生說了,這東西就指望着咱們這裡的富商和官老爺購買,一般人根本消費不起,而且富商不是普通商人,沒有實力根本別想。”

“一輛是五萬萊茵盾,聽說就有人訂購完了,這麼多錢能買下一大片土地,直接當地主了,膠州還是有錢人多。”

“有錢和咱們也沒關係,而且這東西太金貴,人家大人物拿來撐場面,到咱們手裡也是浪費,而且這玩意要燒黑油,聽說也不便宜,光是油費就不是普通人能承受的。”

第423章 軍工推銷第1050章 伊林加市工業探索第146章 農業研究所第1542章 波西米亞紡織工人運動第1352章 戰爭結束第1120章 巴爾幹戰爭爆發第339章 加大投資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1344章 輿論戰第269章 大津巴布韋遺址第225章 東非王國第656章 擴產和升級第195章 拜訪還在審覈……第1300章 喀山軍政府第230章第1229章 百花齊放第1414章 奧匈帝國危機第1077章 汽車訂單第882章 出口第802章 爭論第1116章 泰坦尼克號第591章 歸途第1445章 凱末爾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392章 戰略安全第356章 鐵路第1126章 手搓收音機第210章 小丑第1420章 客戶第561章 海軍抵達第1086章 以法國爲底線第27章 地圖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156章 焚燒(內容可能引起不適)第1288章 東法會晤第120章 熱帶疾病研究中心第76章 應許之地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1378章 欺軟怕硬第497章 準備調停第1217章 出兵蘇丹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1412章 六月事變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452章 東非鐵路網第91章 說明:請大家不要划走,一定要看完,第1288章 東法會晤第145章 菸草工廠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1008章 分析第830章 蓄水池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1355章 鐵血總統第553章 大公無私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865章 高原省第1264章 在東非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867章 推銷第564章 貴人第1327章 同意出兵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231章第1219章 先兵後禮第1186章 南半球經濟體系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80章 農業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248章 海因裡希第751章 西線反攻第1464章 鐵血暴君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1396章 急轉直下第142章 三區一改第208章 選擇困難症第1034章 汽車之都第279章 索馬里香蕉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128章 打探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553章 大公無私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第703章 有軌電車和東非電力發展機遇第903章 萊茵宮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第307章 德國誕生第1365章 銅礦帶經濟發展區規劃第98章 遊歷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1215章 區域協調發展
第423章 軍工推銷第1050章 伊林加市工業探索第146章 農業研究所第1542章 波西米亞紡織工人運動第1352章 戰爭結束第1120章 巴爾幹戰爭爆發第339章 加大投資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1344章 輿論戰第269章 大津巴布韋遺址第225章 東非王國第656章 擴產和升級第195章 拜訪還在審覈……第1300章 喀山軍政府第230章第1229章 百花齊放第1414章 奧匈帝國危機第1077章 汽車訂單第882章 出口第802章 爭論第1116章 泰坦尼克號第591章 歸途第1445章 凱末爾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392章 戰略安全第356章 鐵路第1126章 手搓收音機第210章 小丑第1420章 客戶第561章 海軍抵達第1086章 以法國爲底線第27章 地圖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156章 焚燒(內容可能引起不適)第1288章 東法會晤第120章 熱帶疾病研究中心第76章 應許之地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1378章 欺軟怕硬第497章 準備調停第1217章 出兵蘇丹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1412章 六月事變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452章 東非鐵路網第91章 說明:請大家不要划走,一定要看完,第1288章 東法會晤第145章 菸草工廠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1008章 分析第830章 蓄水池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1355章 鐵血總統第553章 大公無私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865章 高原省第1264章 在東非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867章 推銷第564章 貴人第1327章 同意出兵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231章第1219章 先兵後禮第1186章 南半球經濟體系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80章 農業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248章 海因裡希第751章 西線反攻第1464章 鐵血暴君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1396章 急轉直下第142章 三區一改第208章 選擇困難症第1034章 汽車之都第279章 索馬里香蕉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128章 打探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553章 大公無私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第703章 有軌電車和東非電力發展機遇第903章 萊茵宮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第307章 德國誕生第1365章 銅礦帶經濟發展區規劃第98章 遊歷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1215章 區域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