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斐迪南海軍學院

聽到這裡斐迪南瞬間來了興趣:“你打算增添多少?”

恩斯特:“按照東非的發展路徑,接下來幾年我們都不會在軍事上有太多投入,不過海軍是個例外,鑑於東非日益嚴峻的海防壓力,我打算在1880年之前,把東非海軍建設成爲一支僅次於英、法、美、俄、西、奧(斯曼)奧匈、德的世界第九海軍力量。”

除了恩斯特說的這幾個國家,目前排在第九的是荷蘭,第十則是意大利,在意奧戰爭之前,意大利則排在第五的位置。

奧斯曼帝國海軍實力不容小覷,因爲從1860年開始,奧斯曼帝國蘇丹阿卜杜拉就在大力發展海軍,購入多艘鐵甲艦。

西班牙則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一直沒有跌落世界海軍強國行列,比隔壁葡萄牙要強的多。

東亞則沒有國家上榜,東亞唯二有能力發展海軍力量的遠東還沒起步,日本則比較窮,沒有錢大力發展海軍。

東非王國也沒有錢,但是恩斯特卻富可敵國,而且因爲出售大量產業的原因,恩斯特手裡都是現金。

所以恩斯特底氣十足的說道:“我們也不買太多,7艘鐵甲艦,我認爲是一個比較合適的數量,足以應對當前東非海軍面對的海防形勢。”

“多少?你確定不是傳統木製戰艦?而是鐵甲艦!”斐迪南大公立刻就坐不住了,生怕恩斯特忽悠自己。

恩斯特說道:“當然,就是鐵甲艦,不過我要事先說明一下,這批鐵甲艦噸位要選擇在三千噸左右,像五千多噸往上的巨型鐵甲艦,我只打算造兩艘,七千多噸往上的頂尖鐵甲艦的目前不再考慮範圍之內。”

斐迪南聽到恩斯特的答覆後,有些結巴的說道:“好,好,好……”,自己要先冷靜冷靜。

康斯坦丁也有些吃驚,他對自己的兒子忽然感覺有些陌生,這還是往日那個對海軍摳摳搜搜的恩斯特!於是說道:“恩斯特,如果你真打算這麼做,那可不是一筆小花費,光是軍艦的採買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恩斯特示意父親不用擔心:“父親,這次我可真不是畫餅,資金方面我們是充裕的。”

康斯坦丁問道:“伱到底在北美搞了什麼?不會是搶了美國國庫吧!”

恩斯特笑呵呵的說道:“我要是真搶了美國國庫,世界第一海軍的位置我都敢嘗試一下。”

恩斯特話鋒一轉:“而且你們不要想太多,這筆錢是未來七年的海軍經費,也就是七年時間,總計投入兩億多東非萊茵盾,資金有限,所以還要岳父您多發動發動奧地利的關係。”

兩億東非萊茵盾差不多是將近七百萬英鎊,而1870英國皇家海軍一年的經費就達到九百萬英鎊。

平均到七年時間,也就是未來七年內每年東非投入一百萬英鎊左右的經費建設海軍。

但是實際上東非政府每年也要單獨給東非海軍撥款,只是東非政府和日本政府一樣都屬於窮鬼,所以這筆錢不多,但是給東非海軍發發工資,改善伙食還是綽綽有餘的。

已經確定自己不是做夢的斐迪南大公,認真的點點頭道:“這件事就交給我吧!有了這筆錢,我保證給你打造一支強大的海軍出來。”

對於斐迪南大公來說,這真是富裕仗,只要錢到位,東非海軍的經費就立刻達到和奧匈帝國海軍同一級別。

雖然經費上不缺了,但是奧匈帝國海軍同東非海軍相比的優勢在於家底厚實,工業體系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完整,經驗豐富。

所以斐迪南大公說道:“有了錢確實可以做不少事,不過現在還有一個問題擺在我們面前,必須要解決,那就是專業培養海軍的教育系統。”

對於這一點恩斯特很是認同,這方面確實是東非最大的短板,所以他向斐迪南大公請教道:“岳父,你不妨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 斐迪南大公:“東非王國在這方面完全沒有任何基礎,所以必須從歐洲引入全套的海軍教育系統,建設海軍學校,培養專業的海軍人才,我的想法是在在奔巴島建設全套的海軍教育體系。”

“奔巴島啊!那確實是個不錯的地方。”

“是的,奔巴島可以更好的模擬海軍戰鬥環境,地方也大,補給也方便,同時有現成的軍事基地方便學生實習操作……”

奔巴島讓恩斯特想起了前世日本電影裡的江田島海軍兵學校,目前還叫日本海軍兵學校。

話說日本建立海軍學校,其實是比較無奈的事,因爲這個時候日本海軍留學生到處被人拒絕,具體原因不可知,有可能是人種的原因。

不過東非王國就沒有這方面困擾,自從斐迪南大公創建東非海軍以來,每年東非政府都會組織學生到奧地利皇家海軍學校留學。

不說斐迪南大公,就是看在康斯坦丁和恩斯特面子上,其他歐洲國家也會招收東非留學生,至少以前和黑興根親王國關係不錯的國家都是沒有問題的。

不過斐迪南大公還是認爲東非應該有自己的海軍培養體系,這也符合恩斯特的想法,獨立自主麼!

只不過之前恩斯特對海軍並不重視,纔沒有想起來這件事,現在斐迪南大公提起,那就乾脆一併實行。

恩斯特:“可以,具體如何操作,還要多勞煩您了,建設海軍學校的經費由我單獨出資,並不從之前的購艦經費抽取。”

“沒有問題,像教師資源這方面,我想以我的關係,是可以從奧地利挖不少優秀人才過來的。”

恩斯特和斐迪南大公在挖奧地利牆角這件事上達成共識,實際上這對奧地利也是一件好事。

奧地利海軍向來不受重視,雖然之前打贏了意大利,收復了威尼斯地區,但是奧匈帝國海軍的經費卻沒有增加(歷史上這個時期還削減了)。

奧匈帝國海軍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壓制意大利海軍,現在意大利統一已經是不可能了,所以奧匈帝國在海軍投入上反而更加沒有動力,爲此帝國海軍司令馮·特格特霍夫那是相當發愁。(歷史改變,馮·特格特霍夫並沒有英年早逝。)

這也是奧地利海軍接單“斐迪南大公”號的重要原因,自己沒錢造軍艦,不如給東非造,這樣還能積累經驗,不至於讓奧地利軍艦建造能力流失,同時可以實驗一下新技術,現在因爲沒錢用不上,未來等需要的時候也不至於沒有。

像“斐迪南大公”號這種頂級軍艦,一般情況下,各國是不會輕易出售的,畢竟關係到軍事機密,當然加錢的話另算。

但是賣給東非就完全沒有這個顧慮,首先是兩國關係親密,其次是東非暫時也沒有這種能力,最後就是斐迪南大公再怎麼說也是皇帝陛下的弟弟,還是曾經海軍的老領導。

斐迪南大公:“那說一下最後一件事,關於這所海軍學校,應該起什麼名字?”

恩斯特:“就用你的名字好了,斐迪南海軍學院,畢竟東非海軍是在岳父你的領導下才建立起來。”

恩斯特實話實說,全世界比斐迪南大公適合發展海軍的頂級人才都沒有幾個,斐迪南大公在東非王國海軍再就業確實幫了自己大忙。

沒有斐迪南大公,東非海軍發展絕對舉步維艱,就比如遠東北洋水師,再建立過程中被英國人忽悠走了不少彎路,多花錢還不辦事。

“斐迪南海軍學院!”

聽到恩斯特起的名字,斐迪南大公很明顯是比較高興的,這也算是對自己這些年來成績的認可。

第1236章 敖德薩第711章 歸國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382章 渡河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832章 押解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1440章 達累斯薩拉姆的不速之客第903章 萊茵宮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1520章 《巴拉那河商船通航協定》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745章 菜雞互啄第590章 噓寒問暖第1476章 經濟危機爆發第1536章 阿爾圖佐夫的計劃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1494章 被架空的威廉二世第10章 各國反應第861章 分贓第1190章 南方國家盛會第303章 馬拉維湖重工業區第117章 天倫之樂第871章 “萊茵”市第8章 普奧聯動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1331章 巴達維亞第177章 放牧第1072章 七大城市羣第296章 拿下威尼斯第210章 小丑第1173章 結下樑子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1200章 電氣化第585章 變革時代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48章 訂婚第638章 利益交換第1043章 化工安全第1036章 鐵路二五規劃第678章 “民主”東非第269章 大津巴布韋遺址第683章 瓜分世界第一階段完成第1539章 中東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1049章 農業危機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1536章 阿爾圖佐夫的計劃第1095章 《東,英和解條約》第1479章 英國的農業第637章 大缺大德第898章 太特市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1249章 赫赫兇名第1139章 三色旗落下第1215章 區域協調發展第1286章 心生傲慢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522章 列強守門員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1121章 康斯坦丁離世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936章 軍售第346章 移民過渡點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189章 佔領第348章 城鎮化率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1338章 政治互信第1037章 電氣化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1052章 齊頭並進第1549章 潰兵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1557章 南非破冰第47章 聯姻事宜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1424章 契卡的監視第1119章 對奧斯曼貿易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121章 姆萬紮船廠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472章 備戰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811章 送行第760章 421師野望第1275章 新三角貿易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1095章 《東,英和解條約》第1032章 世界最大封閉國家第1267章 成功的秘訣
第1236章 敖德薩第711章 歸國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382章 渡河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832章 押解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1440章 達累斯薩拉姆的不速之客第903章 萊茵宮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1520章 《巴拉那河商船通航協定》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745章 菜雞互啄第590章 噓寒問暖第1476章 經濟危機爆發第1536章 阿爾圖佐夫的計劃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1494章 被架空的威廉二世第10章 各國反應第861章 分贓第1190章 南方國家盛會第303章 馬拉維湖重工業區第117章 天倫之樂第871章 “萊茵”市第8章 普奧聯動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1331章 巴達維亞第177章 放牧第1072章 七大城市羣第296章 拿下威尼斯第210章 小丑第1173章 結下樑子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1200章 電氣化第585章 變革時代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48章 訂婚第638章 利益交換第1043章 化工安全第1036章 鐵路二五規劃第678章 “民主”東非第269章 大津巴布韋遺址第683章 瓜分世界第一階段完成第1539章 中東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1049章 農業危機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1536章 阿爾圖佐夫的計劃第1095章 《東,英和解條約》第1479章 英國的農業第637章 大缺大德第898章 太特市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1249章 赫赫兇名第1139章 三色旗落下第1215章 區域協調發展第1286章 心生傲慢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522章 列強守門員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1121章 康斯坦丁離世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936章 軍售第346章 移民過渡點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189章 佔領第348章 城鎮化率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1338章 政治互信第1037章 電氣化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1052章 齊頭並進第1549章 潰兵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1557章 南非破冰第47章 聯姻事宜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1424章 契卡的監視第1119章 對奧斯曼貿易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121章 姆萬紮船廠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472章 備戰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811章 送行第760章 421師野望第1275章 新三角貿易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1095章 《東,英和解條約》第1032章 世界最大封閉國家第1267章 成功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