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7章 三通政策

第907章 三通政策

沒錯,遠東帝國的經濟體量,全世界範圍來看,也就英,美兩國能穩壓一頭,屬於大而不強的層次。

這一點從軍費開支上就可以有所窺見,遠東帝國海軍的規模在全世界都是有數的,這還是在其工業基礎薄弱的情況下實現的。

所以人口優勢在遠東帝國體現的淋漓盡致,就算東非在厲害,也不可能以一比七,在1890年遠東帝國人口是東非的七倍,而東非的工業水平又是整體偏弱的,雖然比遠東帝國強,但也很有限,所以遠東帝國在經濟體量上依舊強於東非。

不過東非人口增長速度很快,加上工業進程的加速,兩者之間王車易位也就是幾年的時間。

……

“到1900年,我國主要城鎮地區應該實現全面的通水,通電,通路這三通政策,實現城鎮地區全面通水,通電,通路,而在下一個五十年,也就是1900年到1950年以前,實現全國電力覆蓋,包括東非各個農村和偏遠地區的電力,安全飲用水,道路等基礎設施上的普及。”

目前東非全國通電家庭多達兩百多萬戶,看起來不少,實際上不到全國人口的百分之五,而這就已經造就了東非全世界第一大電力產業國的地位,美國的電力規模只佔到東非的百分之四十七左右,第三則是德國。

東非,美國,德國處在世界電力產業的第一梯隊,遙遙領先於全世界其他國家,包括英法在內。

“截止到今年5月份,全國建設各類發電廠一千七百多座,發電量達到三十九億千瓦時,其中百分之七十九用於照明,工業領域電解鋁等產業是消耗大戶,電力產業工人和相關從業人員突破七萬人。”

而美國則在三萬人左右,德國在兩萬多人,所以光從電力從業人員數量來看,東非就遠高於世界其他國家,其中專業電工人數就超過兩萬多人。

世界電力產業發展是十分迅速的,從無到有,再到發展壯大,也就是近三十年的事,而東非作爲搶佔先機的國家之一,在這方面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

電力和汽車,石油等特殊產業也是東非少有走在世界前列的產業,相比較之下,鋼鐵,鐵路,紡織等產業東非就稍微落後,但是總體也排在世界前列,勉強符合東非的列強身份,化工,裝備製造,蒸汽機等就屬於比較落後的國家,但是這些產業東非雖然不強但也有,不至於被完全卡脖子。

而東非對新興工業領域的投資,也就導致了東非作爲後發國家,同日本這種追趕者有着根本性區別,反而和德國,美國一樣在新興產業領域超過了英,法兩國。

當然,德國和美國的底子好,所以算在後發國家行列實際上是有些欺負人的,之前德國雖然四分五裂,但是德意志諸國經濟都不算太差,至於美國那就更過分了,如果單從經濟規模而言,其甚至已經是“世界第一”。

“電力和內燃機產業,依舊是國家未來的重點投資領域,尤其是生產領域推廣普及着爲重要,而電力普及是最容易惠濟民衆,提高本國公民幸福感的民生工程,所以電力普及十分重要。”

這麼說很好理解,東非自然不可能現在就給東非家家戶戶配上汽車,但是實現家家戶戶安裝電燈就十分容易。

當然,這個容易是相對而言的,就比如東非提出的電力計劃中所說的的,直到1900年才能實現全國主要城鎮電力覆蓋。

目前東非城市人口應該在一千多萬左右,而享受到電燈的人口才兩百多萬,這還是東非政府三十多年來努力的結果。

當然,當電力普及率達到百分之五以後,電力推廣速度會加倍增長,前世美國等國家就是如此。

所以東非才敢說出1900年之前實現全國主要城鎮電力普及這個豪言壯語,至於爲什麼是主要城鎮,原因在於目前東非,隨時有可能蹦出新的城鎮。

尤其是“三部”地區的開發,還有資源勘探也會催生新的工業城鎮,這些新生城市的電力普及自然不可能和東非其他城鎮完全同步。

所以“三通”政策,主要針對的是中,東部和其他地區的東非主要城鎮,通電是最難完成的。

至於通水和通路就簡單許多,其中大部分地區通路都已經完成,至於通水,如果沒有足夠的水源也不可能發展成爲人口較多的城鎮,東非只是在這個基礎上,建立新水廠,鋪設自來水管道。

“三通政策,並不完全以經濟數據爲指標,同時是我國重要的民生工程,是爲了迅速追趕歐美國家,縮小差距。”

實際上,東非的三通政策遠不止如此,歐美國家實現全部三通的一個都沒有,甚至電力產業都比不過東非,而且歐洲社會能用上電的,那一般也不是普通人。

畢竟電力目前是稀缺資源,是要花錢的,而東非雖然在電力普及上也分三六九等,但是也惠及了部分普通民衆,尤其是東非發達城市地區,很多普通市民也能享受電力帶來的福利,這也是東非能成爲世界第一大電力生產國的原因。

而隨着“三通政策”的開展,未來東非電力普及更是能在短短几年時間內惠及全國百分之二十多的人口。

這也是東非國有電力企業和歐美私人電力企業的本質差別,東非的電力企業並不完全以盈利爲首要目標,肩負着一定的社會責任,而歐美的私人電力企業,則完全以盈利爲首要目標。

當然,東非也不是所有企業都是如此,就比如黑興根電力公司,黑興根電力公司是黑興根王室企業,所以和歐美電力公司沒有本質區別。

但是黑興根電力公司作爲世界電力巨頭之一,其產業大頭還是部署在東非國外,尤其是歐洲地區,在國內市場僅佔到不到百分之二十的份額。

不過百分之二十的份額也不算小數,除了頂級列強國家以外,基本能秒殺包括西班牙在內的任何國家。

前世歐洲電力產業發展不錯的還有意大利,但是在這個時空,意大利因爲重新分裂,電力產業發展不盡人意,畢竟當前電力產業發展靠的主要是壟斷組織,尤其是東非,美國和德國,而意大利顯然沒有三者這樣的條件,主要是市場規模。

等到三通政策初步完成後,東非同其他國家在電力領域的差距還會進一步加大,除非蘇聯那種“速成”選手出現,但是東非是積累加速成,就算現在就有蘇聯這個國家,想超越東非也不是易事。

就算美國現在在電力領域都達不到東非的五成,可見東非電力產業的發展速度,而且最恐怖的地方在於東非人口還在飛速增長,這也就意味着未來東非電力產業的規模只是持續加速增長。

第1500章 阿根廷經濟崩潰第1332章 軍事半島第277章 騰籠換鳥之計第942章 宣戰第70章 蒙巴薩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1535章 阿道夫上臺第641章 一進一出第511章 輸血第198章 烏龍對話第1551章 交涉第1357章 倫敦海軍會議第1512章 維也納密謀第309章 私人特工組織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1105章 第一百二十七 雜交水稻第189章 佔領第560章 記者會第1461章 南亞三國辦事處第389章 易手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1262章 慫恿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347章 開飯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581章 “火車頭”第80章 農業第631章 準備第331章 插翅難飛第337章 美利堅老鄉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535章 落後農業國第810章 海岸線第832章 押解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1128章 開端第271章 新海軍基地選址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104章 飲食第961章 危與機第1108章 比利時人的震撼第837章 颱風第503章 多管閒事第34章 動員第593章 巴爾特庫姆造船廠第514章 喀布爾大起義第449章 野心第660章 貿易和產業第787章 進攻納塔爾第268章 “愛國者”牛肉土豆罐頭第300章 掠奪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1031章 軍火貿易第458章 太平洋“明珠”第459章 工作會議第1036章 鐵路二五規劃第13章 國際調停第547章 登陸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1418章 亞歷山大港第494章 假情報第1522章 水利專家第1048章 以“歐美”爲鏡第433章 小治強工程第1102章 備戰第169章 費舍爾的工作第1215章 區域協調發展第850章 移民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822章 卡賓達第1083章 憂心忡忡的英國人第1345章 能源結構第597章 軍紀敗壞第43章 行政區劃第711章 歸國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1137章 領土交易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797章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1435章 雙總部第1188章 廢物利用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1519章 會議第590章 噓寒問暖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1407章 重要地位第1452章 化工產業第1340章 準備干預歐洲戰爭第933章 法國主導
第1500章 阿根廷經濟崩潰第1332章 軍事半島第277章 騰籠換鳥之計第942章 宣戰第70章 蒙巴薩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1535章 阿道夫上臺第641章 一進一出第511章 輸血第198章 烏龍對話第1551章 交涉第1357章 倫敦海軍會議第1512章 維也納密謀第309章 私人特工組織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1105章 第一百二十七 雜交水稻第189章 佔領第560章 記者會第1461章 南亞三國辦事處第389章 易手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1262章 慫恿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347章 開飯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581章 “火車頭”第80章 農業第631章 準備第331章 插翅難飛第337章 美利堅老鄉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535章 落後農業國第810章 海岸線第832章 押解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1128章 開端第271章 新海軍基地選址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104章 飲食第961章 危與機第1108章 比利時人的震撼第837章 颱風第503章 多管閒事第34章 動員第593章 巴爾特庫姆造船廠第514章 喀布爾大起義第449章 野心第660章 貿易和產業第787章 進攻納塔爾第268章 “愛國者”牛肉土豆罐頭第300章 掠奪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1031章 軍火貿易第458章 太平洋“明珠”第459章 工作會議第1036章 鐵路二五規劃第13章 國際調停第547章 登陸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1418章 亞歷山大港第494章 假情報第1522章 水利專家第1048章 以“歐美”爲鏡第433章 小治強工程第1102章 備戰第169章 費舍爾的工作第1215章 區域協調發展第850章 移民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822章 卡賓達第1083章 憂心忡忡的英國人第1345章 能源結構第597章 軍紀敗壞第43章 行政區劃第711章 歸國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1137章 領土交易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797章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1435章 雙總部第1188章 廢物利用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1519章 會議第590章 噓寒問暖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1407章 重要地位第1452章 化工產業第1340章 準備干預歐洲戰爭第933章 法國主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