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

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

資源密集型產業,也可以稱爲土地密集型產業,顯而易見該產業類型牽扯到依賴土地及有關的資源的產業,而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農業和採礦業。

東非是典型的農業和採礦業大國,農業不需多說,採礦業隨着東非國土面積的擴張,以極速擴大,尤其在東非中南部地區,形成了大批因礦產資源而興起的城市。

隨着同德奧兩國經濟合作的開展,東非的礦產資源出口量也開始逐年攀升,而農業還好說,因爲東非化工業的落後,農業尚且以有機農業爲主,而礦產資源開發對土地,河流的污染就相當嚴重了。

就以卡布韋市爲例,不要小看卡布韋只是一座不知名的城市,實際上在前世卡布韋是全世界污染最嚴重的十座城市之一。

卡布韋市的優勢礦產也就是鉛,鋅在開採過程中會導致嚴重的重金屬污染,而且幾乎是不可逆的,但是人類對鉛,鋅的需求又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像卡布韋市這種鉛鋅產地不可能被東非直接停滯,反而要加大產量,來滿足電力,軍工,冶金,化工等產業的需求。

“對於工業污染防治,我們政府不能視而不見,盲目追求生產效率,而忽視環境問題,尤其是內陸地區的環境問題。”恩斯特在政府會議上特意強調道。

“礦產資源開發,會產生大量的污染,其中按照順序分別是固體,液體和氣體。”

“氣體污染防治確實不好解決,但是固體和液體污染問題,必須順手解決,畢竟採礦業資源開發中產生大量的礦渣和有害物質,對土地和河流的污染是最嚴重的。”

“這一點比農業更甚,農業雖然對生態影響也很大,但是農業本身就是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具有替代作用,而採礦業對生態的影響幾乎是負面的,如果我們不重視這個問題,那過個五六十年,如今很多城市要麼因爲資源枯竭,要麼因爲生態問題而直接衰落。”

“當然,聽起來貌似不是很嚴重,畢竟城市可以重新開發,有衰落就有崛起,但是附帶對土地和河流的污染狀況,那就完全不一樣了,這些城市及周邊區域就會成爲未來東非大地上的一塊塊難以癒合的疤痕。”

“東非的土地資源雖然豐富,但也是有數的,這一點對世界任何國家和地區都是如此,就比如尼羅河周邊土地如果因污染而無法生存,那埃及這個國家基本就等於名存實亡。”

“當然,我們東非畢竟不可能和埃及相比,埃及那一點能開發利用的土地,連東非的北方省都比不過,但是同理我們的工業規模也不是埃及可以相比的。”

說到底環境治理就和一個房間的衛生差不多,每天房間的主人都會產生各種生活垃圾,勤快的人每次製造的垃圾,每天順手就清理丟到樓下垃圾桶去,而邋遢的人則會一直積攢,直到裝不下去了纔開始清理。

恩斯特也說不好兩種模式的優劣,畢竟最後房間的結局是都乾淨了,只不過勤快的人每天都生活在乾淨的房子裡,而邋遢的人則“忍受一段時間”再清理。

這次會議的主旨其實重點也就是廢棄礦渣和廢石的治理,手段也不難,總結起來也就是集中存放,這四個字。

首先要考慮的肯定是遠離河流和耕地,其次是居住區,放在難以利用且不會對生態造成嚴重影響的區域。

而且礦渣未必沒有二次利用價值,在19世界的礦產冶煉技術是相當落後的,或許廢棄礦渣裡就有沒有被提煉出來的資源,等未來技術進步後或許可以二次利用。

採礦業說完,話題又迴歸到農業,資源密集型產業,說到底影響和覆蓋面積最大的還是農業,畢竟有經濟價值的礦產資源不是每個地方都有,但是農業卻無處不在,就算是沙漠也能發展一些特殊的小規模農業。

對於農業,那就是老生常談的問題,包括水系治理,耕地開發,對接市場。

俗話說穀賤傷農,在東非未必如此,因爲集體農業的原因,損害的就是國家資產,所以針對農業發展自然是要符合國際市場需求,而這就又離不開機械化,農作物選擇,化肥和農藥生產這幾個方面。

機械化的大方向早已經確定,而農作物選擇自然優先向經濟作物種植業過渡,重點就在於化肥和農藥使用上。

隨着東非和德,奧等國經濟合作的開展,以及東非的化學工業大發展趨勢已經明朗,但是對化肥和農藥的使用卻必須慎重。

恩斯特自然不是前世非洲那些“綠色農業”的吹捧者,化肥和農藥等提升產量的法寶該用還是用,不僅如此,東非還要大力發展“農業基因工程”。

但是化肥和農藥,尤其是農藥的使用,顯然不能盲目,在這方面恩斯特提出:“安全性,可持續性,合理劑量”這三個重點原則。

有的農藥,那可不僅僅是農藥,可能連人順帶着也有威脅,畢竟19世紀各國對此管理並不嚴格。

而這一切自然都需要東非科研工作者先進行實驗,確定了副作用後,然後再有選擇的大規模推廣。

能少些污染就少些污染,這樣一來雖然東非會比其他國家多幹些事,但對東非整體經濟影響不大。

污染都是自己的,這就和健康都是自己的一樣,資本家拍拍屁股跑路了,以後各國政府還是要下功夫整治環境問題,誰也逃不掉這個難關。

而且東非對這一點更要重視,東非的是全世界最大的有色金屬儲量國之一,礦產資源還集中在內陸地區,所以對環境問題更不能馬虎。

沿海地區的污染,那是順着洋流就漂向其他海域了,甚至因爲海洋主權上的問題,你不污染,別的國家也會污染。

很顯然,未來對印度洋污染最嚴重的國家就是印度地區,所以恩斯特往大海里傾倒垃圾,那是沒有絲毫心理負擔。

隨着會議結束,東非政府開始了新一輪的工作,尤其是對礦山和礦石提煉廠進行重新規劃和管理。

重點就是礦渣的存放管理,以及對礦區河流環境的重點保護,這一點其實很容易,解決了礦渣存放之後,基本上河流受到污染的情況也會減小,除非是一些液體污染源,這就沒有辦法了。

稍微有條件的城市只能對污染水體進行簡單的沉澱和過濾,再排放到江河湖海里,但這樣也極大減少了東非內陸河流的壓力。

這一系列工作,確實給東非工農業生產帶來一些麻煩,但是問題不大,畢竟東非的經濟主體是公有制,如果是私人企業或許會有怨言,畢竟要多安排一些人手,增加生產工序,而對東非的企業而言自然是政府怎麼說就怎麼幹,執行力上沒有問題的。

第605章 奧蘭治人起義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303章 馬拉維湖重工業區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1397章 德國的困境第159章 實驗基地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308章 滲透第394章 硬氣第1016章 日俄戰爭爆發第1400章 俄國停戰打算第318章 朱壩鎮第1149章 再臨南美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492章 靜坐戰第1251章 二手艦隊第953章 新家第976章 開始第459章 工作會議第1160章 凱波爾首相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591章 歸途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345章 援助團第487章 太特城第721章 1885型重機槍第1372章 平原省第467章 觀察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第89章 漢堡遠洋商業貿易船隊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1297章 熬過光明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1369章 意大利啤酒館第8章 普奧聯動第1283章 要命的氣候第14章 王國的野心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67章 大臣路線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1342章 奔走呼籲第149章 王位第1315章 交接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410章 海軍問題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1274章 巴士拉的商人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406章 黑色產業鏈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8章 普奧聯動第936章 軍售第635章 第三百三十六 五萬以內第847章 畜牧業第407章 軍事改革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1054章 地緣博弈第1012章 萌芽第282章 “進步”的桑給巴爾蘇丹國第1288章 東法會晤第392章 戰略安全第820章 購艦第1439章 匈牙利工黨的處境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78章 奧匈帝國第87章 西北之亂第1145章 機遇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購物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1391章 國際會議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453章 借款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78章 奧匈帝國第119章 農忙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1354章 瘟疫來了第552章 過往第592章 巡視巴加莫約第307章 德國誕生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1243章 東非自導自演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1327章 同意出兵第1204章 茶葉市場第378章 有自己的路第1091章 英國選擇退讓
第605章 奧蘭治人起義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303章 馬拉維湖重工業區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1397章 德國的困境第159章 實驗基地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308章 滲透第394章 硬氣第1016章 日俄戰爭爆發第1400章 俄國停戰打算第318章 朱壩鎮第1149章 再臨南美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492章 靜坐戰第1251章 二手艦隊第953章 新家第976章 開始第459章 工作會議第1160章 凱波爾首相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591章 歸途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345章 援助團第487章 太特城第721章 1885型重機槍第1372章 平原省第467章 觀察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第89章 漢堡遠洋商業貿易船隊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1297章 熬過光明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1369章 意大利啤酒館第8章 普奧聯動第1283章 要命的氣候第14章 王國的野心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67章 大臣路線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1342章 奔走呼籲第149章 王位第1315章 交接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410章 海軍問題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1274章 巴士拉的商人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406章 黑色產業鏈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8章 普奧聯動第936章 軍售第635章 第三百三十六 五萬以內第847章 畜牧業第407章 軍事改革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1054章 地緣博弈第1012章 萌芽第282章 “進步”的桑給巴爾蘇丹國第1288章 東法會晤第392章 戰略安全第820章 購艦第1439章 匈牙利工黨的處境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78章 奧匈帝國第87章 西北之亂第1145章 機遇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購物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1391章 國際會議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453章 借款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78章 奧匈帝國第119章 農忙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1354章 瘟疫來了第552章 過往第592章 巡視巴加莫約第307章 德國誕生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1243章 東非自導自演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1327章 同意出兵第1204章 茶葉市場第378章 有自己的路第1091章 英國選擇退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