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3章 壞事做盡

第923章 壞事做盡

莫西爾的回憶完全符合史實,在此前棉蘭老島最繁華的三寶顏,因爲人口斷崖式下降,生產活動幾乎癱瘓,只有西班牙人和華人開辦的種植園,工廠,作坊……免遭劫難。

但是損失了大量人口的三寶顏,各個產業基本終斷,畢竟沒有人口,等於原本城市原材料供應,以及市場需求都被腰斬,東非完全是爲了破壞而破壞。

在此後一段時間裡,三寶顏人口依舊大量流失,主要是原本從事商業貿易的西班牙人,畢竟原本的原材料和市場被東非毀滅了,留在當地也發不了財,所以不如直接離開。

這並不是結束,東非和當地摩洛人的鬥爭一直持續了將近二十年,最終東非通過源源不斷的移民和軍事鎮壓,基本上消滅了摩洛人,整個島嶼上綠色教人口直接被清空,當然,如果改信,那自然安然無恙。

……

對於三寶顏慘劇,東非中央政府自然也得到了消息,但是對此大家並不關心,首先該區域是一塊不被重視的殖民地,其次東非對摩洛人的清洗,是對應摩洛人對東非態度的。

畢竟作爲殖民而產生的國家,東非對當地土著尚且網開一面,不至於完全致其於死地,主要是東非自從出道以來,就沒有遇到摩洛人這樣強烈抵制東非的土著。

最後,棉蘭老島的人口並不多,加上位置偏僻,所以影響也不大,畢竟沒有人會爲摩洛人發聲,畢竟大家都是這麼幹的。

西班牙政府同樣在棉蘭老島搞過屠殺,只不過西班牙政府同樣需要摩洛人爲其殖民地建設當牛做馬,而東非就不一樣了,恩斯特只看中土地,對於土著完全沒有興趣,所以面對摩洛人的抵抗,東非只會採取比西班牙政府更加暴虐的統治手段。

不聽話,一意孤行,那就去見上帝,畢竟東非也給當地人留了出路,就比如轉信基督教,那自然可以網開一面,這都做不到,那自然只能去和上帝老人家親自談了,反正摩洛人歸安拉管,上帝不會怪罪東非。

當然,東非的所作所爲,西班牙政府自然是有些瞭解的,對於東非在棉蘭老島的所作所爲,就挺無語的。

畢竟搞殖民地的目的,那自然是爲了賺錢,但是東非現在這麼幹,未來棉蘭老島再不引入外部人口的情況下,什麼時候能回本,畢竟東非可是花了錢纔將棉蘭老島買下來的,駐軍,行政管理,後續投入都要花錢。

對於這一點,恩斯特自然也清楚,但是棉蘭老島的經濟價值主要體現在當地的礦產上,就算東非放着不開發,未來也能有的賺。

▪ттkan▪C○

至於人口遷入,那就簡單多了,從遠東引入即可,殖民地不是本土,並不需要擔心人口結構問題,華人移民比白人多也沒問題,畢竟蘭芳海外省就是案例,雖然蘭芳海外省白人人口只有百分之二十不到。

當然,對棉蘭老島的開發治理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首先就是那些分散在島嶼各地的摩洛人,想要徹底被剿滅就十分困難。

前世越南戰爭已經打了模板,東非自然不可能學習美國一樣和他們死磕,所以東非的策略主要以“壓縮,替換,削弱”爲主。

首先就是截斷棉蘭老島和外界的聯絡,這一點很容易辦到,只要把沿海的港口封死基本上就可以做到。

此後,從沿海據點開始,逐步佔領適宜生存的土地,摧毀摩洛人的耕地,房屋等,將他們逼入原始叢林中。

這樣逃入原始叢林,東非雖然拿他們也沒有辦法,但是文明倒退,生產力倒退,加上雨林環境的惡劣條件,本身就能引發摩洛人人口下降。

同時,東非不斷對外圍摩洛人進行圍剿,加上放火燒山等相關措施,如果恢復了原始叢林生活的摩洛人,很難形成氣候。

當然,這麼做的前提是東非引入大量人口,從而形成一個個人口聚集區域,將適合生存的土地佔領,才能達到這個目的,不然東非前腳走,後腳這羣土著下山了,那就等於白費功夫。

實際上,這就是有預謀的種族滅絕,而且比東非在本土做的更甚,在本土,很多黑人至少還有海外這條路可以走,但是摩洛人東非連把他們流放的心思都沒有,從這一點來說,東非在棉蘭老島上真是把壞事做盡,展現了19世紀殖民者的“風采”。

所以在政府會議上,恩斯特直接說道:“未來十幾年我們要直接引入上百萬遠東移民,來填充棉蘭老島,只有這樣才能穩固棉蘭老島的統治。”

引入華人移民,對於其他國家或許是自掘墳墓,但是對東非這種混血爲主的國家,反而沒有威脅,同時棉蘭老島的上層統治者肯定以東非人爲主,這樣一來東非也不擔心未來棉蘭老島會分裂。

這些遠離東非本土的殖民地,說實話就算同種族,過個幾十年也會感情淡化,就像英國全球殖民地一樣,未來還不是會解體。

所以東非並不需要這些海外殖民地未來成爲東非的一部分,而是成爲依賴東非存在的附屬勢力。

這一點很容易做到,就比如棉蘭老島的位置和歷史,以後菲律賓獨立了,菲律賓不會動心麼?會不會搞“自古以來”這一套。

別的不說,澳大利亞爲什麼那麼怕印尼?還不是印尼人口太多,未來菲律賓肯定也會和前世一樣,人口爆炸式增長,這樣菲律賓自然會對從其分裂出去的棉蘭老島動心。

同理,蘭芳海外省的形勢比棉蘭老島還要複雜,棉蘭老島至少地理上同菲律賓是分裂的,而蘭芳海外省是直接和其他國家接壤的。

恩斯特可不敢保證未來印尼和馬來西亞這種國家還會不會出現,畢竟東非對南洋地區的拆解已經開始,毫無疑問,在恩斯特眼裡,這塊地區還是細分一下爲好,像前世菲律賓七千多個島嶼,印尼一萬七千多個島嶼,還能湊成一個國家就太離譜了,這顯然要“歸功”於荷蘭,西班牙這些國家。

他們倒是圖省事,爲了方便對當地的殖民統治,把一堆島嶼蹂雜在一起,在恩斯特看來,印尼至少應該分裂成幾個到十幾個國家纔算合理,同理,前世的菲律賓和馬來西亞也是如此。

當然,現在東非肯定是沒有能力這麼做的,這樣也就意味着和荷蘭,英國發生衝突,不過隨着東非國力增長,這一天遲早會到來。

不早說這些國家,就是澳大利亞在恩斯特眼中也大有文章可做,畢竟東非除了重視南洋海上交通樞紐位置以外,最貪圖的就是當地的資源,蘭芳海外省爲什麼能成爲東非本土,其中一個最主要原因就是人口少,資源上,未來註定不會脫離東非。

而棉蘭老島就不一樣了,島上礦產資源豐富,煤,鐵,銅等儲量豐富,而有了煤和鐵就意味着基本的工業發展資源並不缺乏。

所以在恩斯特的想法裡,未來棉蘭老島可以安排分封,直接讓自己的一個兒子去當地當國王,這樣就算棉蘭老島獨立,也能和東非之間形成紐帶,同時有利於維繫東非王室的統治,一舉兩得。

第781章 大環套小環第1482章 魯道夫改革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1469章 查科戰爭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837章 颱風第1311章 秘密會議第1370章 節水農業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訂)第771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續)第174章 食品產業獨立第903章 萊茵宮第393章 東英民間衝突第1078章 海軍南美行第1408章 技術進步第32章 霍亨索倫城堡第178章 葉克王國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1055章 東非向北第500章 德國大使第210章 小丑第832章 押解第1478章 銷燬農產品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1230章 水權第1336章 鐵路強國第344章 印度洋之都達累斯薩拉姆第1526章 全軍突擊檢查第809章 事後第1111章 佈局遠東第1074章 市場和矛盾第727章 艦隊第344章 印度洋之都達累斯薩拉姆第732章 雙輸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270章 忠心愛國的威尼斯商人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88章 衝突升級第3章 在柏林第316章 萊茵盾第542章 生個艦隊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560章 記者會第1353章 博爾納局長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159章 實驗基地第75章 大逃亡第390章 勸離第1061章 無畏艦時代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1230章 水權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577章 收尾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第553章 大公無私第780章 追蹤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332章 稻種第1099章 鋼鐵第172章 擴張和移民問題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1503章 縱火案第1393章 世界經濟復甦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1386章 萊茵盾國際化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73章 消化第1490章 新成員國第1076章 南洋勸業會第1310章 禍水東引第222章 體面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924章 海洋第553章 大公無私第1062章 新興產業蛻變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1487章 七五編定第861章 分贓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488章 情報戰第1510章 九大工業區第1403章 歹毒計劃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1293章 肢解第718章 奧賽羅“販奴”第976章 開始第1069章 德國討論第39章 利薩海戰第346章 移民過渡點第5章 火熱的製造業第1282章 學習營
第781章 大環套小環第1482章 魯道夫改革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1469章 查科戰爭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837章 颱風第1311章 秘密會議第1370章 節水農業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訂)第771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續)第174章 食品產業獨立第903章 萊茵宮第393章 東英民間衝突第1078章 海軍南美行第1408章 技術進步第32章 霍亨索倫城堡第178章 葉克王國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1055章 東非向北第500章 德國大使第210章 小丑第832章 押解第1478章 銷燬農產品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1230章 水權第1336章 鐵路強國第344章 印度洋之都達累斯薩拉姆第1526章 全軍突擊檢查第809章 事後第1111章 佈局遠東第1074章 市場和矛盾第727章 艦隊第344章 印度洋之都達累斯薩拉姆第732章 雙輸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270章 忠心愛國的威尼斯商人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88章 衝突升級第3章 在柏林第316章 萊茵盾第542章 生個艦隊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560章 記者會第1353章 博爾納局長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159章 實驗基地第75章 大逃亡第390章 勸離第1061章 無畏艦時代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1230章 水權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577章 收尾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第553章 大公無私第780章 追蹤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332章 稻種第1099章 鋼鐵第172章 擴張和移民問題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1503章 縱火案第1393章 世界經濟復甦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1386章 萊茵盾國際化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73章 消化第1490章 新成員國第1076章 南洋勸業會第1310章 禍水東引第222章 體面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924章 海洋第553章 大公無私第1062章 新興產業蛻變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1487章 七五編定第861章 分贓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488章 情報戰第1510章 九大工業區第1403章 歹毒計劃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1293章 肢解第718章 奧賽羅“販奴”第976章 開始第1069章 德國討論第39章 利薩海戰第346章 移民過渡點第5章 火熱的製造業第1282章 學習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