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0章 分險平攤

雖然文尼察市的兵變規模龐大,但是手握重兵的俄國政府僅用一天時間就鎮壓了下去。

自從一戰以來,俄國前線發生兵變的情況不少,這其中有俄國軍方親自參與,也有同盟國的輿論戰,還有革命黨的影子,不過像文尼察市這種規模的兵變在目前俄國還是少數。

1916年7月28日,俄國政府宣佈本次兵變的策劃者伊利亞等二十六人通敵叛國罪,並且處以槍決。

而俄國內部,尼古拉二世也大發雷霆,要求軍方和政府部門徹查腐敗等問題,當然,效果也就是雷聲大雨點小,不過南布格河前線的物資確實比以前增加了不少。

而對於這場發生在俄國的軍隊叛亂活動,東非政府也相當關注,或者說恩斯特本人比較關注。

恩斯特對着弗里德里希說道:“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俄國目前的情況就形象的給我們演示了前一論點。”

弗里德里希說道:“父親,是不是有些誇張了,不過是一場小小的軍事叛亂而已,應該不會對俄國造成太大威脅吧!畢竟這種情況在兩大陣營裡屢見不鮮,就算德國也有逃兵存在。”

恩斯特說道:“還是有些不同的,俄國內部現在就像一個炸藥桶,而俄國的整個體系還在填裝火藥,至於德國除非物資供應出現巨大困難,否則德國基本上不會出現太大問題,至少在戰爭結束前如此。”

“戰爭不僅沒有轉移俄國的社會矛盾,反而加劇了俄國的社會矛盾,這個時候沙皇如果選擇停戰,或許還有迴旋的餘地,如果繼續戰爭,那就是兩邊不討好。”

“俄國的革命黨,民衆都會積極推動將這個腐朽的帝國推入深淵之中,戰局不利下,還有資本家虎視眈眈。”

這是恩斯特處於前世的上帝視角,對目前俄國現狀的解讀,前世俄國就出現過兩個政黨並立的情況,不過最終還是革命黨手裡的牌更多,畢竟他們一方面可以滿足民意退出戰爭,同時在初期真心實意的想改變國家現狀。

而資本家集團看待問題則不是這樣,他們並不會和前線士兵共情,反而更看重戰爭中的利益所在,這導致他們最終棋差一招,輸給了革命黨。

當然,這些和恩斯特都沒有太大關係,恩斯特最關心的還是俄國皇室的命運。

恩斯特總感覺俄國要走前世的老路,而且很有可能時間提前,畢竟現在俄國的情況比前世要惡劣的多。

“弗里德里希,以皇室的名字的名義邀請俄國皇室成員到東非來吧!”

恩斯特還是希望可以手中多幾張牌的,畢竟如果蘇俄出現了,對全世界君主都不是一個好的信號。

“邀請誰?”弗里德里希問道。

“阿列克謝皇儲,或者尼古拉二世的幾個公主都可以,反正這場戰爭中他們也起不到什麼作用,我想尼古拉二世應該沒有拒絕的理由。”

“這樣會不會引起德奧兩國的誤判?”

“沒有這種擔心的必要,畢竟阿列克謝也就是十二歲,能幹什麼呢!還是一個血友病的受害者,維多利亞女王果然是歐洲皇室的毒瘤,要不然當初我們說不定還真有可能考慮和沙俄皇室聯姻。”

對於維多利亞這個“老妖婆”,反正恩斯特是沒什麼好感的,畢竟維多利亞女王統治時期,也是東非和英國關係最差的時候,兩國還打了一仗,這也是東非唯一一次和其他列強發生直接戰爭,當然,彼時東非還算不上列強國家中的一員。

對於父親的話,弗里德里希沒有反駁,他說道:“我這就去安排。”

恩斯特卻突然叫停他說道:“等到年底再說吧!”

突然改變主意自然是恩斯特有了新的想法,那就是即便東非真邀請到人,恐怕能在東非停留的時間不是很長,那這樣一來,自己折騰一番也就沒有效果,所以還是推遲一下時間爲好。

“先不談這個話題了,目前東加里曼丹的情況怎麼樣了?”恩斯特問道。

弗里德里希說道:“大規模的動盪基本結束,目前我們已經開始了對東加里曼丹的開發和移民活動。”

東非對東加里曼丹展開了血洗,這種種族滅絕活動,也就是趁着一戰這個節骨眼上,東非才敢如此肆無忌憚。

弗里德里希接着說道:“目前對東加里曼丹最大的問題就是人口,華人移民很好尋找,歐洲移民勉強也能跟得上,到目前爲止我們在東加里曼丹移民了將近三萬多白人。”

“大多都是戰爭難民,不過最後能留住多少恐怕是個未知數。”

隨着東非本土經濟的發展,東非本國移民想到殖民地發展終究是少數,所以只能在戰爭難民上想想辦法。

但是這些戰爭難民也只是無奈的選擇罷了,等到戰爭結束,他們說不定就返回歐洲了也說不定,當然,前提是經濟實力足夠支付船票。

恩斯特說道:“對於幾個海外殖民地的建設要加快,尤其是人口問題要優先解決,如今俄國局勢糜爛,可以多想一想辦法。”

俄國民衆向來是優質移民,畢竟東非本土白人移民的原始股中俄國人佔比就不小。

雖然說東非的幾個殖民地環境都不太好,但總比俄國的西伯利亞要強的多。

“東加里曼丹的條件還是很不錯的,要資源有資源,要土地有土地,能夠支撐工農業發展。”

畢竟環境惡劣的話,估計前世印度尼西亞也不會考慮將首都遷往東加里曼丹地區。

“未來對東加里曼丹,我的計劃是讓你的弟弟來繼承,這樣可以在南洋地區扶持一個我們霍亨索倫王國,配合如今的蘭芳海外省,穩定我們在南洋的地位,同時鞏固皇室在本土的地位和紐帶作用。”

日後的東非殖民地肯定都是要轉型的,要麼劃作本土,要麼轉型爲正常國家,畢竟遠離本土,這些地方很容易離心離德。

弗里德里希對此沒有絲毫意見,畢竟他本身會繼承萊茵帝國這個最大資產,而弟弟們到海外自立門戶也有助於皇室在帝國中的地位。

這就類似前世英國皇室是維繫英聯邦國家的紐帶一樣,當然,東非會更進一步,畢竟成立新的王國,這些國家名義上還是萊茵帝國的一份子,更接近當初神羅下的各個邦國。

恩斯特有三個兒子可以分封海外,目前第三代也開始出現,所以建立一個霍亨索倫家族的大帝國體系,有助於穩固未來霍亨索倫家族的國際地位。

就猶如歐洲貴族打架的時候,能夠拉出一幫子親戚助陣一樣,單打獨鬥終究會吃虧。

尤其是在這種君主制日益衰落的情況下,尤其是未來如果發生前世俄國的情況,直接被人一窩端了,那恩斯特可就笑不出來了。

恩斯特說道:“在遠東帝國這個歷史悠久,並且內卷嚴重的地區,周帝國的歷史告訴我們,分封制雖然存在風險,但是他最有利於我們這種舊時代殘餘的延續,歐洲近代的歷史也說明了這一點,所以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這也是家族的的退路之一。”

第553章 大公無私第1089章 最終圖謀波斯灣第251章 各方行動第602章 夫妻對話第1457章 爆金幣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752章 軟柿子第32章 霍亨索倫城堡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782章 近衛師第1405章 產業轉移第1190章 南方國家盛會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1471章 戰鬥第164章 肉類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410章 海軍問題第1361章 影響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1073章 交通大變局第640章 工地第801章 恭賀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938章 換血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744章 心態調整第683章 瓜分世界第一階段完成第385章 煽動第575章 達成共識第84章 消息第539章 鄰居論第1205章 工業依賴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1042章 工業反哺農業第89章 漢堡遠洋商業貿易船隊第882章 出口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1329章 兇名在外的劊子手第411章 斐迪南海軍學院第1206章 “情同手足”第903章 萊茵宮第225章 東非王國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638章 利益交換第1394章 形勢判斷第1027章 合金鋼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46章 船隊第1117章 輿論第571章 封鎖宮古海峽第898章 太特市第1288章 東法會晤第1480章 有實無名的殖民地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1175章 登陸三馬林達第769章 籌碼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389章 易手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1105章 第一百二十七 雜交水稻第106章 《東非與莫桑比克互不侵犯條約》第961章 危與機第1342章 奔走呼籲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135章 休整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1332章 軍事半島第1317章 流亡政府第1224章 收網第1336章 鐵路強國第1078章 海軍南美行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1070章 法德相爭第1299章 喀山國庫劫案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399章 還是要請爹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1316章 對話第1301章 將軍跑路第55章 到東非去第844章 魯道夫第924章 海洋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111章 第一百一十像 文明論第803章 威脅第967章 奧拓第1353章 博爾納局長第784章 自己人第626章 封閉和開放第1509章 兩大戰略後方第396章 推測第949章 戰敗
第553章 大公無私第1089章 最終圖謀波斯灣第251章 各方行動第602章 夫妻對話第1457章 爆金幣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752章 軟柿子第32章 霍亨索倫城堡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782章 近衛師第1405章 產業轉移第1190章 南方國家盛會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1471章 戰鬥第164章 肉類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410章 海軍問題第1361章 影響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1073章 交通大變局第640章 工地第801章 恭賀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938章 換血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744章 心態調整第683章 瓜分世界第一階段完成第385章 煽動第575章 達成共識第84章 消息第539章 鄰居論第1205章 工業依賴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1042章 工業反哺農業第89章 漢堡遠洋商業貿易船隊第882章 出口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1329章 兇名在外的劊子手第411章 斐迪南海軍學院第1206章 “情同手足”第903章 萊茵宮第225章 東非王國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638章 利益交換第1394章 形勢判斷第1027章 合金鋼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46章 船隊第1117章 輿論第571章 封鎖宮古海峽第898章 太特市第1288章 東法會晤第1480章 有實無名的殖民地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1175章 登陸三馬林達第769章 籌碼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389章 易手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1105章 第一百二十七 雜交水稻第106章 《東非與莫桑比克互不侵犯條約》第961章 危與機第1342章 奔走呼籲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135章 休整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1332章 軍事半島第1317章 流亡政府第1224章 收網第1336章 鐵路強國第1078章 海軍南美行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1070章 法德相爭第1299章 喀山國庫劫案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399章 還是要請爹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1316章 對話第1301章 將軍跑路第55章 到東非去第844章 魯道夫第924章 海洋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111章 第一百一十像 文明論第803章 威脅第967章 奧拓第1353章 博爾納局長第784章 自己人第626章 封閉和開放第1509章 兩大戰略後方第396章 推測第949章 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