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9章 交易和威脅

趁着歐洲各國打的死去活來的時候,東非全面出擊,在亞非拉各個區域悄然擴張,除了搶奪原本歐洲的市場和原材料供應地以外,對各國殖民地也是小動作不斷。

其中,東非對荷蘭的東印度羣島殖民地也是十分眼饞,但是卻沒有太大動作,只能圍繞加裡曼丹島做小文章。

1914年9月。

德國和英法聯軍開啓了血腥的馬恩河會戰。

德國在比利時的軍事行動基本上結束,雖然最終拿下了列日要塞,但是結果並不符合德國的心理預期。

小毛奇沒有完全執行施裡芬生前的全套計劃,抽調了原本比利時戰場三分之一的兵力調往其他地區,削弱右翼帶來的危害很快彰顯出來,原計劃幾天內結束的西線比利時戰事,在列日要塞被拖了十幾天。

施裡芬計劃從一開始就被設計成爲速勝方案,但是因爲小毛奇的輕敵,拖累了整個西線戰場德軍的行動,當然,現在德國依然是優勢在我,將戰線成功推進到了法國境內,只要接下來不再失誤,施裡芬計劃依舊可以繼續實施。

而此時英法兩國對德國的海上封鎖力度也開始加大,德軍表現出的強大攻擊力,足以讓任何國家心驚肉跳。

鹿特丹港。

進入20世紀初,鹿特丹港背靠航運已經發展成爲歐洲最大的港口之一,而這裡也是東非對德國貨物運輸的主要中轉港之一。

一戰爆發前,荷蘭就嚴格遵守中立原則,而且沒有像比利時那樣被德國選做突破口,這使得荷蘭成爲歐洲戰場的世外桃源之一。

而隨着比利時淪爲戰場前線,大量比利時難民逃亡荷蘭,人數高達幾十萬,這極大增加了荷蘭政府的壓力。

而現在終於有人願意主動幫助荷蘭政府分擔難民的壓力,在荷蘭王宮,東非使節特萊爾正在和威廉明娜女王以及荷蘭政府高層們進行會晤。

特萊爾直接開門見山道:“女王陛下,我們東非可以安排這些比利時人前往東非各地避難。”

威廉明娜女王:“特維爾爵士,現在難民對於很多國家都是燙手山芋,你們東非難道不會覺得麻煩?”

特維爾說道:“當然不會,衆所周知我們東非是一個移民國家,所以我們對移民的需求還是很大的,畢竟東非是一個國土面積過千萬的世界大國,就是我們本土都有許多地區沒有得到充分開發。”

這一點也說的過去,畢竟東非雖然移民規模近些年縮減了許多,但是每年移民力度依舊可以讓很多國家望其項背。

當然,這些移民的主要目的地大概率不是東非本土,多是東非的殖民地等區域。

女王點點頭說道:“我們自然不會阻止東非的活動,不過這一切都不應該以強迫爲主,如果你們能說服這些可憐人自願前往東非,我們還可以爲貴國提供一些便利。”

比利時難民自然是可憐人,當然,荷蘭政府也並不想收留這麼多累贅。

“這是自然,我們東非也是世界少有的大國,而且東非總比歐洲安全的多,所以我相信還是有不少人願意到東非發展的。”

逃難到荷蘭的比利時人太多,而且大多數都身無分文,所以之前荷蘭政府只能出於人道主義精神,爲這些難民提供救濟,也就是荷蘭政府財大氣粗,才能供養這麼多吃閒飯的。

如今荷蘭作爲東非和德國貿易的中轉站,光是過路費就讓荷蘭人數錢數麻了,隨便漏一點就夠養活比利時難民了。

但這顯然不是長久之計,如果東非能把這羣吃閒飯的比利時難民收留,那荷蘭肯定能賺的更多。

而這對於東非來說也不是難事,東非到鹿特丹等荷蘭港口的船隻,基本上都是空船,回去的道路上往多哥蘭,加蓬等地方捎帶些人,並不會浪費太多精力。

在商量完這件事後,特萊爾道:“女王陛下的善良令人感動,上帝肯定會保佑您長命百歲。”

對於特萊爾的恭維,威廉明娜只是笑了笑。

這個時候,特萊爾又說道:“對了,女王陛下,不知道你還記得當年我們和貴國關於加裡曼丹島的爭議麼?”

鋪墊了許多後,特萊爾終於圖窮匕見,比利時移民對東非來說終究是小事,包括荷蘭中轉地位對東非吸引也不算大,畢竟德國其實也有大西洋出海口,現在只不過是德國海軍被圍堵在波羅的海里,東非的商船依舊可以抵達德國本土。

而特萊爾的話,讓威廉明娜面色爲之一變,東非對於荷蘭東印度羣島的野心,這些年來荷蘭一直都十分清楚。

東非政府曾多次透露過購買加裡曼丹島上荷蘭殖民地的意圖,不過都被荷蘭政府拒絕了。

而這次特萊爾舊事重提,顯然是對加裡曼丹島,甚至東印度羣島起了野心。

如果是和平時期,荷蘭政府自然可以直接拒絕,畢竟東非出於國際社會的規則,還需要顧及顏面。

但是現在是一個十分微妙的時間段,歐洲列強自顧不暇,哪裡還管得着歐洲以外發生的事情。

假設這個時候,東非對東印度羣島霸王硬上弓,荷蘭連哭訴的地方都找不到,就比如同荷蘭關係最緊密的英國,德國。

確實,荷蘭和德國的關係也不錯,因爲威廉明娜和普魯士皇室關係很不錯,她的母親,丈夫都是德意志貴族,而且前世也正是這位荷蘭女王收留了“可憐”的威廉二世。

不過,特萊爾既然選擇和自己談判,那顯然事情還有轉機,要不然東非真出動軍隊,那以荷蘭在東印度羣島的軍事力量,唯一能做的就是舉手投降。

想通了這一點,威廉明娜懸着的心,稍微放下了一點,她面露鎮定的對特萊爾問道:“特萊爾爵士,難道貴國想要趁人之危?東印度羣島是我國最重要的海外領土,根本沒有談判的可能性。”

特萊爾則反駁道:“女王陛下不用忙着拒絕,我們東非只是對加裡曼丹島感興趣,而不是東印度羣島,畢竟我們知道,東印度羣島裡只有爪哇島對貴國最具有經濟價值。”

“而加裡曼丹島就不一樣,一方面加裡曼丹島除了面積大一點以外,沒有什麼其他優點,而且如此貧瘠的土地,還被我們兩國和英國瓜分。”

“而以荷蘭的力量根本不可能守得住加裡曼丹島,最後結果無非是我國,或者英國獲得加裡曼丹島其他領土。”

“所以貴國還不如將加裡曼丹島賣給帝國,這樣,甩的這個包袱,貴國也能集中精力開發爪哇島,畢竟荷蘭國力有限,而爪哇島上的土著又那麼多,各種暴亂活動就足夠貴國頭疼的了,所以收緊力量,將實惠拿到手,對貴國纔是最有利的,不知道女王陛下是否認同。”

特維爾的話即是擺明道理,有帶有威脅成分,一般而言,殖民地的暴動還是比較容易鎮壓的,但是有第三方勢力加入那就不一樣了,就比如美國曾經在西班牙殖民地就策劃過類似行爲,極大削弱了西班牙對菲律賓和古巴的控制力。

同樣的手段,東非自然也可以用在荷蘭頭上,現在特萊爾好言相勸,如果拿不到想要的結果,那就不能怪東非接下來用強了,而且一但東非使用武力,那就不是一個加裡曼丹島能解決的了。

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1393章 世界經濟復甦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364章 燃燒第1302章 巴庫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211章 “口袋”計劃第1095章 《東,英和解條約》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48章 訂婚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976章 開始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1539章 中東第531章 兵城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226章 遠東大使第1095章 《東,英和解條約》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208章 選擇困難症第199章 結款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1381章 拿下警局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1095章 《東,英和解條約》第365章 詐騙式移民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505章 提速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1070章 法德相爭第1199章 討論第183章 到達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1261章 試圖拆分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508章 經濟制裁第705章 德蘭士瓦人的算盤第516章 愛國教育第1537章 蘇聯一五計劃結算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904章 卡賓達第1111章 佈局遠東第1309章 領土置換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1491章 文化入侵第616章 行蹤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1473章 警示第577章 收尾第198章 烏龍對話第832章 押解第696章 油井第810章 海岸線第1325章 卡塔爾第1487章 七五編定第882章 出口第1510章 九大工業區第1180章 東華商業聯盟第1377章 賄賂第704章 底氣第1490章 新成員國第1486章 對外標準輸出第180章 足球國度第555章 羞辱第1501章 亞丁灣駐軍第1387章 影視基地第774章 搬遷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第1518章 旅遊業第711章 歸國第871章 “萊茵”市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協議第1294章 俄國變天第1073章 交通大變局第595章 鼓動第1182章 中間商第1183章 撒哈拉鐵路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809章 事後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91章 說明:請大家不要划走,一定要看完,第539章 鄰居論第523章 旱情第417章 炊事車
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1393章 世界經濟復甦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364章 燃燒第1302章 巴庫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211章 “口袋”計劃第1095章 《東,英和解條約》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48章 訂婚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976章 開始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1539章 中東第531章 兵城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226章 遠東大使第1095章 《東,英和解條約》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208章 選擇困難症第199章 結款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1381章 拿下警局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1095章 《東,英和解條約》第365章 詐騙式移民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505章 提速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1070章 法德相爭第1199章 討論第183章 到達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1261章 試圖拆分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508章 經濟制裁第705章 德蘭士瓦人的算盤第516章 愛國教育第1537章 蘇聯一五計劃結算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904章 卡賓達第1111章 佈局遠東第1309章 領土置換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1491章 文化入侵第616章 行蹤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1473章 警示第577章 收尾第198章 烏龍對話第832章 押解第696章 油井第810章 海岸線第1325章 卡塔爾第1487章 七五編定第882章 出口第1510章 九大工業區第1180章 東華商業聯盟第1377章 賄賂第704章 底氣第1490章 新成員國第1486章 對外標準輸出第180章 足球國度第555章 羞辱第1501章 亞丁灣駐軍第1387章 影視基地第774章 搬遷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第1518章 旅遊業第711章 歸國第871章 “萊茵”市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協議第1294章 俄國變天第1073章 交通大變局第595章 鼓動第1182章 中間商第1183章 撒哈拉鐵路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809章 事後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91章 說明:請大家不要划走,一定要看完,第539章 鄰居論第523章 旱情第417章 炊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