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7章 流亡政府

恩斯特接着說道:“西海岸城市,比如卡賓達,羅安達有利於和波羅的海地區的航行,也就是有助於你們直接聯絡聖彼得堡。”

“當然,聖彼得堡雖然是貴國的政治中心,但是我並不推薦你們將聖彼得堡作爲攻略的首要目標。”

“畢竟聖彼得堡現在也是俄國工黨的大本營,工黨的勢力在聖彼得堡很強大,尤其是對你們的人進行清洗之後,同時波羅的海還因爲歐洲的戰爭,被同盟國和協約國封鎖,這不利於物資的輸送和信息的傳遞。”

“所以,我建議你們將政府駐地設置在達累斯薩拉姆,或者達累斯薩拉姆市以北的地方。”

“從東非的東海岸出發,到俄國國內的聯絡的通道有數條,包括蘇伊士運河,中東和中亞,最後則是西伯利亞鐵路。”

“而西伯利亞鐵路,最有利於你們的發揮,通過西伯利亞鐵路,可以和俄國東部的勢力取得聯絡,而據我所知,西伯利亞現在的勢力,依舊忠於俄國政府。”

前世,俄國白匪等反動勢力的大本營就集中在俄國的東部,比如知名的匪首鄧尼金,高爾察克等等,就是依託西伯利亞鐵路,從而獲得外部勢力的支持,同工黨做鬥爭。

而西伯利亞鐵路,這也是唯一一條,可以暢通無阻的支援俄國反動勢力的交通線路。

所以恩斯特提點道:“俄國的東部,要麼被工黨控制,要麼因爲歐洲戰爭的原因,被同盟國和協約國封鎖。”

“所以,如今你們想要和國內聯絡,或者調配物資,要麼通過西伯利亞鐵路,要麼通過中亞的陸地運輸。”

“很顯然,中亞和印度洋沿岸畢竟不是你們俄國的土地,所以這條路線的安全性沒有西伯利亞鐵路高。”

“所以,你們在和工黨的對抗之中,應該把西伯利亞鐵路放在一個比較重要的位置。”

“同時,這也是我推薦你們將政府駐地設置在東非的東海岸城市的原因。”

“除此外,選擇我們東非的城市,還有一個優點,那就是能夠更加迅速的獲得俄國國內的各方面情報和信息。”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東非早就建設了規模僅次於英國的世界第二大海底電纜線路,同時積極開發東非和歐洲,中東等地區之間的陸地郵電系統。

所以,東非想要獲得世界各地的情報和信息十分便捷,在這一點上,只有歐洲和美國可以和東非相提並論。

聽完了恩斯特的建議之後,阿列克謝說道:“就將地點設置在達累斯薩拉姆市吧!”

阿列克謝之所以選擇達累斯薩拉姆市,倒是沒有其他原因,主要是達累斯薩拉姆市長期都是東非的第一大城市。

所以,阿列克謝相信將流亡政府設置在達累斯薩拉姆市,至少各方面條件都不會差。

其實,有可能的話,阿列克謝都不想離開萊茵市,畢竟萊茵市的氣候相當不錯,而達累斯薩拉姆市反而有些炎熱。

但是正如恩斯特所說,將流亡政府設置在沿海地區,更有利於他們和國內的聯絡和交流。

而且,既然成立流亡政府,那就勢必要和工黨對着幹,而這樣一來,流亡政府所需要的武器,糧食等物資,就必須依賴其他帝國主義國家。

如今,流亡政府設置在東非,那顯然他們的物資獲取要多從東非政府手裡“化緣”,這些物資出海發往俄國國內,就也需要一個海運便利的地區。

當然,恩斯特十分清楚,扶持這樣一個俄國流亡政府,基本上沒有什麼前途。

不過,這並不妨礙恩斯特給予阿列克謝等俄國反動勢力一些幫助,畢竟之前東非可是搶劫了尼古拉二世在喀山的國庫。

除了這個原因以外,恩斯特也希望這個流亡政府能夠吸引俄國國內的人員流入到東非來。

正如前世,工黨政權下,俄國必然會發生大量精英以及有錢人出逃,對於俄國工黨來說,這些人中不乏廢物和垃圾,畢竟他們的存在整體上對俄國社會發展弊大於利。

但是這些廢物和垃圾,對東非等國家而言,就是一種財富了,哪怕是俄國最貪的官員,只要他能帶着貪污的錢財來到東非,那就是對東非極大幫助,反正他不可能對東非社會造成危害。

畢竟他在俄國能夠作威作福,那是因爲其官僚身份和地位,但是流亡到東非,他就天然失去了過去的權力。

恩斯特說道:“那我們就爲你們在達累斯薩拉姆市免費提供一處辦公地點,方便你們開會,以及指揮國內事務。”

阿列克謝十分感激的說道:“多謝陛下。”

組建流亡政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對東非政府這種從來沒有扶持過流亡政府的經驗的國家來說,東非倒是扶持過一些傀儡國家,最典型的就是阿比西尼亞帝國。

十天後。

俄國流亡政府在達累斯薩拉姆市正式成立,該政府繼承的的是前沙皇政府的宣稱,在尼古拉二世本人情況不明,且早就宣佈退位的情況下,前皇儲阿列克謝自然是無可辯駁的正統第一順位繼承人。

同時,阿列克謝任命巴拉諾夫爲首相,並且將其他流亡到東非的俄國人員定爲內閣成員,開啓了初步執政之路。

在流亡政府成立之後,就積極和俄國境內的保皇派,貴族,軍隊勢力聯繫,尤其是軍隊,被鄧尼茨,高爾察克等知名的俄國軍官都是流亡政府的拉攏目標。

值得一提的則是,控制喀山的丘八洛夫也是流亡政府重點拉攏的人選,這個倒黴蛋就是之前被東非國防安全局推上去的軍閥,因爲他的勢力暫時還沒有和工黨接壤的原因,所以依舊存在着。

而且因爲他控制了喀山這個俄國重要城市,所以丘八洛夫在俄國也算比較出名的軍閥之一。

而俄國流亡政府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俄國境內的貴族,保皇派勢力十分興奮,不少人迫不及待的選擇前往東非,面見阿列克謝皇儲。

這也造成俄國境內一些正準備跑路的達官顯貴,將東非作爲了重要的目的地之一。

反倒是俄國境內的一些軍閥勢力,對流亡政府不太感興趣,尤其是一些支持前臨時政府的人員。

前臨時政府,也就是前俄國資本主義政府,很多舊俄國軍官其實更支持這個已經被俄國工黨推翻的政府。

從俄國前臨時政府成立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說明了俄國貴族和資本主義之間的分道揚鑣。

這使得在東非組建的俄國流亡政府,很難指揮和號令俄國東部的一些部隊。

在流亡政府成立的同時,東非政府也加大了對境內的監察活動,畢竟俄國流亡政府的成立,必然會引起俄國工黨政府的注意,恩斯特也擔心有不怕死的工黨分子,偷偷溜進東非境內。

畢竟他們連尼古拉二世都敢殺,一個流亡到東非的前俄國皇儲自然更是小兒科,這也是恩斯特希望阿列克謝將流亡政府設置在沿海的原因,其實就是害怕被殃及池魚。

當然,目前俄國工黨的精力肯定也顧及不到海外,如今俄國境內的戰爭就足夠他們折騰和忙碌的了,不過,不怕萬一,就怕一萬,該做的防範還是要做好的。

第436章 惡意競爭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1516章 糧食交易和饑荒第745章 菜雞互啄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459章 工作會議第79章 閒談第1442章 公園取經第642章 制裁和認慫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844章 魯道夫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26章 遠道而來的人們第1151章 東非人打過來了!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1207章 法爾塔新區第499章 建交熱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1184章 通吃第360章 安排第289章 教學第85章 馬西米連諾一世眼中的東非第1483章 北非鐵路第1169章 戰場問詢第809章 事後第612章 美食節第221章 先苦一苦尼格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140章 新品第221章 先苦一苦尼格第794章 英國議會第54章 美泉宮談話第1097章 三五計劃第1373章 干涉俄國會議第1099章 鋼鐵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20章 第一鎮(姆蘭迪濟)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47章 聯姻事宜第1306章 美國參戰第852章 夏威夷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847章 畜牧業第1084章 底氣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1033章 一五計劃尾聲第535章 落後農業國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925章 造船業第1192章 鋼鐵森林第1407章 重要地位第810章 海岸線第347章 開飯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360章 安排第1534章 航空工業會議第436章 惡意競爭第1451章 蘇聯算盤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338章 幕後黑手第539章 鄰居論第332章 稻種第1306章 美國參戰第89章 漢堡遠洋商業貿易船隊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1484章 查科戰爭結束第867章 推銷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1102章 備戰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981章 捷徑第307章 德國誕生第403章 撤資第739章 防線失守第1222章 會面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398章 狗都要挨兩巴掌第797章第28章 “圈地運動”第1555章 雨林裡的直升機第998章 貝拉市第707章 貿易和市場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63章 攻克桑給巴爾王宮第766章 集結第800章 威尼斯變化第1398章 歐洲共識第77章 “貨物”到港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1196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鍊鋁廠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
第436章 惡意競爭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1516章 糧食交易和饑荒第745章 菜雞互啄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459章 工作會議第79章 閒談第1442章 公園取經第642章 制裁和認慫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844章 魯道夫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26章 遠道而來的人們第1151章 東非人打過來了!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1207章 法爾塔新區第499章 建交熱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1184章 通吃第360章 安排第289章 教學第85章 馬西米連諾一世眼中的東非第1483章 北非鐵路第1169章 戰場問詢第809章 事後第612章 美食節第221章 先苦一苦尼格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140章 新品第221章 先苦一苦尼格第794章 英國議會第54章 美泉宮談話第1097章 三五計劃第1373章 干涉俄國會議第1099章 鋼鐵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20章 第一鎮(姆蘭迪濟)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47章 聯姻事宜第1306章 美國參戰第852章 夏威夷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847章 畜牧業第1084章 底氣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1033章 一五計劃尾聲第535章 落後農業國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925章 造船業第1192章 鋼鐵森林第1407章 重要地位第810章 海岸線第347章 開飯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360章 安排第1534章 航空工業會議第436章 惡意競爭第1451章 蘇聯算盤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338章 幕後黑手第539章 鄰居論第332章 稻種第1306章 美國參戰第89章 漢堡遠洋商業貿易船隊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1484章 查科戰爭結束第867章 推銷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1102章 備戰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981章 捷徑第307章 德國誕生第403章 撤資第739章 防線失守第1222章 會面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398章 狗都要挨兩巴掌第797章第28章 “圈地運動”第1555章 雨林裡的直升機第998章 貝拉市第707章 貿易和市場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63章 攻克桑給巴爾王宮第766章 集結第800章 威尼斯變化第1398章 歐洲共識第77章 “貨物”到港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1196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鍊鋁廠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