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5章 工業依賴

不過隨着時間推移,尤其是新經濟政策在東非實施後,這幾年東非飲料市場可以說真正意義上迎來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燦爛時代。

作爲典型的輕工業,飲料產業的生產和研發並沒有什麼技術難度,這就使得在新經濟政策之後的短短几年時間裡,東非市面上出現了至少上萬個飲料品牌,不需要太多投入,隨便一個小飲料家庭作坊,只要口感過的去就足以在社會上站穩腳跟。

當然,這也容易造成不少問題,比如缺乏監管,很多小作坊和工廠產品的質量上肯定會存在問題,不過這顯然是如今東非政府難以處理的。

新經濟政策下市場上突然冒出如此多的新事物,現在東非政府也不可能一家一家的排查。

當然,東非飲料市場上繁榮背後的存在的問題,和歐美國家相比,那就是小巫見大巫,所以東非政府也不急於大規模整改。

說回到東非世博會,遠東帝國的不少茶葉品種受到了東非民衆的好評,當場就有不少人下了訂單,而受到青睞的茶葉商家臉都笑僵了。

很多遠東茶葉商家也是第一次來到東非,所以他們並不瞭解東非這個規模龐大,且消費能力強的新興茶葉市場。

而東非世博會給他們提供的就是這樣一個渠道,讓他們更加了解東非的國情,而通過東非民衆的反饋,這也讓他們意識到東非茶葉市場大有可爲。

茶葉僅僅是遠東帝國的代表性產品之一,其他諸如瓷器,絲綢,手工藝品等等也頗受世界各國遊客和商人關注。

……

萊茵市。

東非政府一直都在緊盯着東非世博會的情況,而達累斯薩拉姆市,第一鎮市和巴加莫約市傳來的消息也讓東非政府感覺十分滿意。

思維特說道:“從目前的反饋來看,世博會舉辦是相當成功的,如今我國的商品,工業實力,城市發展狀態等等諸多信息正在通過世博會這個平臺迅速向南方國家和地區傳播。”

“如果進展順利的話,這將極大推動我們對南方國家和地區市場的搶奪進度,諸如電器,汽車,紡織等等獲得更多穩定的海外市場。”

東非舉辦這次世博會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爲了在南方國家和地區,樹立東非的影響力。

從而讓這些國家和地區,見識到東非真正的發展水平和強大的綜合國力,從而樹立東非在南方國家和地區的權威性。

這實際上就是在刨英法等歐洲傳統列強的根基,東非和美國各自揮着鋤頭,挖着歐洲各國的牆角,可以預見歐洲戰事結束後,彼時歐洲勝利者將會有多麼憋屈,歐洲打爛了不說,在世界的影響力和話語權也大不如前。

恩斯特說道:“這次世博會規模和影響搞得很大,接下來半年時間,還要繼續關注。”

“這和我們對歐洲的態度不同,如今歐洲市場只是因爲戰爭原因,短暫出現空缺,等戰爭結束,這些空缺就會被補齊。”

“所以可以預見,戰爭結束並且歐洲重建,工廠復工後,國際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而我們趁着這個時間段,組建的強大工業生產能力,如果不及時消化,並且找到穩定的海外根據地,那就會十分危險。”

“所以南方國家和地區,就是我們用來消化戰爭中獲取財富的新陣地,將這些國家和地區納入到我們東非的商品市場和原材料供應地系統中來。”

“這樣在戰後,我國的工業纔不會因爲生產過剩而迅速萎縮,從而讓我國渡過經濟上的困難時期。”

實際上前世戰後,世界經濟依舊迎來了新的繁榮,畢竟整個歐洲被戰爭重創,歐洲各國想要恢復正常的社會生產也需要時間。

而戰爭中,大量農田,房屋,道路,工廠被摧毀,這也使得戰後歐洲依舊有着強烈需求。

而當歐洲經濟徹底恢復,標誌差不多就是前世德國經濟重新恢復後,整個世界也就迎來了規模空前的經濟危機,而這場危機也爲二戰埋下了禍根。

這很好理解,前世美國在一戰中產能飛速擴張,而一戰結束後,這種產能擴張因爲歐洲社會的戰後蕭條得以繼續維持,可是等到英法德等國重新恢復生產後,市面上的產能過剩也就必然到來。

所以從經濟角度上來說二戰爆發和美國脫不開關係,畢竟造成二戰前經濟大蕭條的罪魁禍首就是美國瘋狂資本的無序擴張。

這牽扯到兩個方面,一個是美國本土產能嚴重過剩,而美國政府對風險選擇視而不見,另一方面,美國爲了重新武裝德國,又對德國進行投資,使得德國工業迅速恢復,加上其他國家工業恢復和發展,短期內市場容量根本無法支撐這種經濟上的繁榮。

爲什麼單獨把美國和德國提出來,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前世二戰前,美國和德國就是世界工業最強大的兩個國家,這使得他們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巨大。

而本時空內,更是多出了東非這個重量級的選手,恩斯特都可以預見未來戰後如果發生經濟危機,只會比前世來的時間更早,且規模上更加龐大,威力上更加迅猛。

所以,在恩斯特已經知道必然會爆發這樣一場影響深遠的世界性經濟危機的情況下,東非這艘大船的調度顯得更加重要。

而毫無疑問,應對經濟危機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將矛盾轉嫁到殖民地,這也是英國和法國過去能輕鬆度過經濟危機的一個重要原因,這也反應出德國爲什麼比英法兩國更加好戰的原因。

除了容克貴族體系以外,德國即便不挑動戰爭,在沒有殖民地作爲蓄水池的情況下,應對經濟危機的能力也比英法兩國小的多,這個時候除非德國願意進行社會改革,讓利於民,擴大本國市場容量,但即便真這樣做,也未必會取得效果,說不定會反噬自身。

與之相比,戰爭這種賭博行爲的風險都比主動改革要小的多,所以還不如和英法拼一把,改革有可能把自己玩沒了不說,即便成功最多也就是讓德國暫時度過經濟上的危險週期。

而戰爭雖然也有亡國風險,但是其可見的收益也是巨大的,畢竟勝利者可以擁有整個歐洲的霸權,所以如果恩斯特是德國統治者,也只能選擇開戰。

歸根到底,社會的資源在一定時期內是有限的,東非如果想要安穩熬過經濟危機,就必須獲得更多海外市場以及殖民地,而且必須是穩定的海外市場和殖民地。

就比如德國戰前殖民地看起來規模不小,但是實力作用基本上沒有起到,反而讓德國的投資打了水漂,甚至如果不是東非託底,德國連一點油花都看不到。

所以東非所圖謀的區域經濟霸權和殖民地要牢記德國的教訓,不能等歐洲戰爭結束後,原來的世界秩序制定者,英法兩國伸出手勾一勾就直接跑了。

而想要開拓經濟殖民地,無非兩點,一個是武力威脅,一個則是利誘,東非世博會就屬於第二點,通過和南方國家和地區市場對接,從而讓他們對東非工業形成依賴性。

第366章 “禮尚往來”第961章 危與機第1472章 重返歐洲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801章 恭賀第1337章 麥哲倫海峽第221章 先苦一苦尼格第962章 提爾皮茨第41章 衣錦還鄉第1330章 選定地點第179章 總部第631章 準備第1392章 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第1111章 佈局遠東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832章 押解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419章 危機爆發第381章 國禮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379章 黃金葉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第217章 恩斯特的小算盤第602章 夫妻對話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1203章 車展第43章 行政區劃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1502章 雅利安人第924章 海洋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169章 費舍爾的工作第542章 生個艦隊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326章 “中央運河”工程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217章 恩斯特的小算盤第84章 消息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322章 視察多多馬市。第1285章 挖坑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335章 生豬養殖第1455章 日本人的野心第1082章 工業軸心第149章 王位第1401章 擺了一道第444章 到家第1159章 交易和威脅第1282章 學習營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152章 恢復聯絡第1337章 麥哲倫海峽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1401章 擺了一道第1555章 雨林裡的直升機第1017章 沙皇政府的急躁第678章 “民主”東非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411章 斐迪南海軍學院第1184章 通吃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1028章 1904年經濟狀況第234章 兄弟拉扯第226章 遠東大使第386章 兵臨城下第1479章 英國的農業第109章 聖誕節第395章 耍無賴第811章 送行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811章 送行第1318章 歐洲形勢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571章 封鎖宮古海峽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購物第99章 岸防炮第1491章 文化入侵第734章 戰備狀態的新漢堡港市第76章 應許之地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1338章 政治互信第1244章 英法調停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713章 不畏戰第1151章 東非人打過來了!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992章 入籍第208章 選擇困難症第936章 軍售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700章 龍騎兵第1086章 以法國爲底線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73章 消化第1002章 人人如龍
第366章 “禮尚往來”第961章 危與機第1472章 重返歐洲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801章 恭賀第1337章 麥哲倫海峽第221章 先苦一苦尼格第962章 提爾皮茨第41章 衣錦還鄉第1330章 選定地點第179章 總部第631章 準備第1392章 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第1111章 佈局遠東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832章 押解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419章 危機爆發第381章 國禮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379章 黃金葉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第217章 恩斯特的小算盤第602章 夫妻對話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1203章 車展第43章 行政區劃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1502章 雅利安人第924章 海洋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169章 費舍爾的工作第542章 生個艦隊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326章 “中央運河”工程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217章 恩斯特的小算盤第84章 消息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322章 視察多多馬市。第1285章 挖坑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335章 生豬養殖第1455章 日本人的野心第1082章 工業軸心第149章 王位第1401章 擺了一道第444章 到家第1159章 交易和威脅第1282章 學習營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152章 恢復聯絡第1337章 麥哲倫海峽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1401章 擺了一道第1555章 雨林裡的直升機第1017章 沙皇政府的急躁第678章 “民主”東非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411章 斐迪南海軍學院第1184章 通吃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1028章 1904年經濟狀況第234章 兄弟拉扯第226章 遠東大使第386章 兵臨城下第1479章 英國的農業第109章 聖誕節第395章 耍無賴第811章 送行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811章 送行第1318章 歐洲形勢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571章 封鎖宮古海峽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購物第99章 岸防炮第1491章 文化入侵第734章 戰備狀態的新漢堡港市第76章 應許之地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1338章 政治互信第1244章 英法調停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713章 不畏戰第1151章 東非人打過來了!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992章 入籍第208章 選擇困難症第936章 軍售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700章 龍騎兵第1086章 以法國爲底線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73章 消化第1002章 人人如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