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補丁

第137章 補丁

東非孤懸海外,遠離德意志。

而很明顯對黑興根王室來說當前核心利益依然在德意志本土,東非殖民地只能算黑興根王室投資的一個主要項目。

雖然恩斯特在戰略上將黑興根王室的未來選定在了東非,但是目前並不需要立刻前往東非。

因爲東非殖民地放在任何一個殖民國家眼裡都還是個長遠項目,現在這個項目連第一階段都沒有完成。

東非殖民地嚴重依賴黑興根財團補血,離開了黑興根王室其發展就立刻陷入停頓。

就比如德意志和奧匈帝國的武器,技術,人口,沒有黑興根王室作爲中心調節,東非一個殖民地根本就不要幻想。

雖然,恩斯特人不在東非,但是東非的權力都掌握在恩斯特手中,條條框框將東非所有官員的權力都限制在極小的區間裡。

因爲東非採用的是僱傭制,也就是公司制,當前主要開發項目就是農業,所以說東非殖民地是一個黑興根旗下的農業開發公司也不爲過。

而東非的官員也就是黑興根的僱員,尤其是軍隊裡,那些最早的德意志人,他們都是和黑興根簽了合同的。

換句話說,這些人都有軟肋在黑興根王室手裡,你大可以放心在東非利用職權瞎搞,可你的家人那都是在黑興根財團的檔案裡記錄着,在普魯士和德意志這一畝三分地霍亨索倫家族的便宜可不好佔。

而且這些身居殖民地各個統治層的德意志僱傭兵,都是從普魯士軍隊退役的老兵。

說難聽點,都是歲數大了被軍隊趕出來的老年人,爲了生計纔到東非給恩斯特賣命。

等他們錢撈夠了肯定是不願意在東非繼續待下去的,畢竟他們也要安享晚年,而東非現在明顯不是養老之地。

東非醫療條件簡陋就算了,也沒啥好玩的地方,最重要的是沒有他們的家人。

和那些底層移民不同,遠東和奧匈,南德意志……的移民那是爲了討生活的,他們在離開家鄉的那一刻就做好了客死他鄉的思想準備,不排除一些人有榮歸故里的想法,可大多數人還是衝着活命去的。

而德意志僱傭兵,從一開始的目的就是參與殖民活動來賺錢,不管什麼時候他們都是德國人(這裡德國指目前德意志各邦國統稱。)而不是東非人。

所以錢賺夠後,自然要回到德意志去享受生活,所以權力只是暫時在他們手中,何況是被鎖在籠子裡的權力。

黑興根財團常駐東非理事,那是專門用來查賬的,嚴格把關東非各項資源的調度和開銷,同時負責監督東非官員對恩斯特命令的執行情況。

黑興根財團派駐東非理事雖然人數少,但在高層地位都不低,其中馮德萊恩就是代表,他和東非軍事長官亞爾曼,東非軍隊參謀部的思維特(華裔)共同構成了東非的三駕馬車。

在恩斯特最看中的東非軍隊裡參謀部是第二支力量,都是黑興根軍事學院的學員,早期以華人學員爲主,現在已經開始補充德裔學員。

黑興根軍事學院其實就是恩斯特養私軍的地方,所有學生都接受過洗腦教育,黑興根王室就是其信仰,所以恩斯特敢於重用他們,對東非各方勢力起到監督作用。

基本上每一個東非官員就要配一個黑興根軍事學院的學員爲副手,這套配置從中央一直到鄉村。

東非的任何動作都需要以上這三個團體聯席會議,然後報告給恩斯特,恩斯特再做決斷。

這樣東非的行政效率當然不高,但是非常穩妥,因爲三方利益團體尿不到一個壺裡。

好在東非是個徹徹底底的農業殖民地,具體事務枯燥無味,就是種地,種地,種地……

偶爾打個土著部落,殖民地的村莊自己就能拿決定,也只有土著國家,阿拉伯人勢力和其他殖民者需要向上級上報。

但是,東非周邊的勢力,早讓東非排查了個遍,那些人不能惹,東非殖民地心裡門清,除了葡萄牙人和英國人,沒有什麼有威懾力的勢力。

即便如此,東非殖民地還是相當低調的,就比如英國,東非之所以對桑給巴爾蘇丹國客氣,除了處理土著需要外,就是忌憚英國人干涉,所以桑給巴爾蘇丹國核心才能繼續存在。

在東非和莫桑比克邊境,東非殖民地也一直保持克制,不會主動惹事。

不要說英國和葡萄牙,就是那些土著,東非殖民地都是小心翼翼的處理。

就比如西南邊的贊比亞,東非早就有能力去跑馬圈地了,就算東非勢力進入贊比亞,其他殖民勢力也得不到消息。

但東非殖民地沒有這麼做,飯要一口口吃,移民不到位,就不急於擴張。

當然,恩斯特也不是不想去東非坐鎮,而是目前脫不開身,也沒必要。

康斯坦丁親王年紀大了(67歲),恩斯特可不放心把老父親一個人放在歐洲(歷史上康斯坦丁親王死於1869年9月3日)。

同時,黑興根王室手中最大的財富,就是黑興根財團,其主要業務全部位於歐洲地區。

恩斯特可不敢輕易將黑興根在歐洲的事務交給別人,如果失去黑興根財團,恩斯特就是有天大本事也開發不了東非殖民地。

東非殖民地從創建到現在,可以說是黑興根財團一點點扶起來的,移民需要的資金和船隻,移民早期的口糧,殖民地的武器裝備,東非官員的工資……那都是黑興根財團提供的。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黑興根財團的重心轉移到東非去。

但是東非殖民地目前的條件不要說養活黑興根財團,養活自己都有些吃力,恩斯特要求不高,至少要等到東非建立好一套初步的工業基礎後纔會把黑興根財團向東非轉移。

比如,發展工業要解決東非殖民地煤的問題,就需要建設鐵路,東非的煤主要在西南部,所以要把他們拉到沿海地區,當然有人可能說在當地建工廠不就行了嗎?

問題是,這個時代工廠那些機器都是傻大笨粗的玩意,想把他們運到內陸也需要鐵路,加之黑興根財團的主要業務就是歐洲,最後內陸的商品和糧食還是要靠鐵路輸送出去。

而以當前東非的條件建設一條通往內陸的鐵路難度還是相當大的,如果集全殖民地之力和黑興根財團的支撐也不是辦不到,但是代價太大。

恩斯特當然知道鐵路的作用,但是現在不是建設鐵路的時候,恩斯特知道一個機遇期,打算那個時候在規劃東非的鐵路建設。

除了鐵路,鍊鐵廠,水泥廠……這些都要有吧!不然黑興根財團也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把機器搬過來也沒用,總不能什麼都靠進口。

不說這些,就是東非當前農業規模也很難支持工業建設,就比如棉花這種輕工業原材料,東非也只是小規模種植,要是真搞大了,說不定會引起某些國家注意,紡織業可是許多工業化國家的支柱產業。

……

總而言之,東非還有許多道路要走,目前東非殖民地頂多是黑興根財團的附庸,恩斯特可以通過黑興根財團影響德意志地區的政治和歐陸輿論,同時控制東非的產業發展。

雖然東非殖民地在恩斯特心中很重要,但事實是東非殖民地現在比不上黑興根財團。

就這樣說,丟了東非,恩斯特可以通過黑興根財團重新找處地方重新開始,而丟了黑興根財團,恩斯特就什麼都玩不轉了。

當然,恩斯特的想法是以後將黑興根財團和東非殖民地結合起來,但現在還不是時候,東非殖民地的發展還不足以支持恩斯特將全部身家賭在上面。

(本章完)

第1308章 趁火打劫第1538章 世界第四工業強國第1279章 溫斯頓的計劃第35章 牛馬第317章 《東埃邊界劃定協議》第1033章 一五計劃尾聲第648章 1883年國防軍事變動報告第590章 噓寒問暖第1244章 英法調停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779章 登陸成功第157章 風車磨坊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751章 西線反攻第1521章 蘇亞雷斯港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961章 危與機第802章 爭論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第229章 開足馬力第945章 空軍第155章 沙俄移民的特殊待遇第1457章 爆金幣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120章 熱帶疾病研究中心第322章 視察多多馬市。第1437章 徵兵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1150章 羅德斯公司第79章 閒談第144章 貿易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1096章 北部灣領地第519章 百萬黑奴第203章 穢土轉生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113章 野望第545章 孤兒第1090章 世界第二大海底電纜網絡第1300章 喀山軍政府第561章 海軍抵達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809章 事後第552章 過往第1206章 “情同手足”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1250章 謠言第1059章 戰爭販子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317章 《東埃邊界劃定協議》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330章 跑路第56章 平衡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391章 羊入虎口第1445章 凱末爾第847章 畜牧業第1180章 東華商業聯盟第1494章 被架空的威廉二世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1099章 鋼鐵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1084章 底氣第1490章 新成員國第191章 青檸第112章 人口和農業第1343章 法國動搖第68章 阿拉斯加第832章 押解第330章 跑路第744章 心態調整第251章 各方行動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1288章 東法會晤第930章 漢薩省第687章 近衛師境況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1471章 戰鬥第732章 雙輸第668章 都需要時間第58章 密謀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710章 鞏固經濟第643章 西班牙和菲律賓第782章 近衛師第844章 魯道夫第1128章 開端第1159章 交易和威脅第129章 西北將戰第942章 宣戰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1486章 對外標準輸出第1310章 禍水東引
第1308章 趁火打劫第1538章 世界第四工業強國第1279章 溫斯頓的計劃第35章 牛馬第317章 《東埃邊界劃定協議》第1033章 一五計劃尾聲第648章 1883年國防軍事變動報告第590章 噓寒問暖第1244章 英法調停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779章 登陸成功第157章 風車磨坊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751章 西線反攻第1521章 蘇亞雷斯港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961章 危與機第802章 爭論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第229章 開足馬力第945章 空軍第155章 沙俄移民的特殊待遇第1457章 爆金幣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120章 熱帶疾病研究中心第322章 視察多多馬市。第1437章 徵兵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1150章 羅德斯公司第79章 閒談第144章 貿易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1096章 北部灣領地第519章 百萬黑奴第203章 穢土轉生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113章 野望第545章 孤兒第1090章 世界第二大海底電纜網絡第1300章 喀山軍政府第561章 海軍抵達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809章 事後第552章 過往第1206章 “情同手足”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1250章 謠言第1059章 戰爭販子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317章 《東埃邊界劃定協議》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330章 跑路第56章 平衡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391章 羊入虎口第1445章 凱末爾第847章 畜牧業第1180章 東華商業聯盟第1494章 被架空的威廉二世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1099章 鋼鐵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1084章 底氣第1490章 新成員國第191章 青檸第112章 人口和農業第1343章 法國動搖第68章 阿拉斯加第832章 押解第330章 跑路第744章 心態調整第251章 各方行動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1288章 東法會晤第930章 漢薩省第687章 近衛師境況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1471章 戰鬥第732章 雙輸第668章 都需要時間第58章 密謀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710章 鞏固經濟第643章 西班牙和菲律賓第782章 近衛師第844章 魯道夫第1128章 開端第1159章 交易和威脅第129章 西北將戰第942章 宣戰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1486章 對外標準輸出第1310章 禍水東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