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高等教育

英國人希望以葡萄牙爲棋子,對東非進行試探,這一點合情合理,葡萄牙的殖民地面積不小,而且剛好在東非的左右兩側,所以東非和葡萄牙人存在不可避免的地緣矛盾,說東非對葡萄牙的兩塊殖民地沒有想法,沒有人會相信。

不過英國人能不能說動葡萄牙人來當這把刀,還真是一個問題,至少莫桑比克新總督萊福德對東非有一點畏懼。東非不知道英國人的謀劃,對於東非來說,除了和東非通過氣的比利時,周邊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可疑的存在。

……

1877年,索加市。

國王康斯坦丁親臨這座東非的科技之城,參加國立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和索加師範學校的開幕式。

國立農業專科學校是東非籌劃的第一所大學,除了農業是東非的主導產業之外,東非的農學家數量比其他科學家要多,很容易拼湊出來。

索加師範學校則屬於比較特殊的學校,他不屬於大學,但是又比東非中學高一級別,專門爲東非培養中小學教師,其教師來源也特殊,是東非在黑興根親王國自己培養的師範類型人才,不過勉強也能歸類到高等教育層次。

康斯坦丁:“安格羅斯先生,很高興你能爲東非的農業教育做出貢獻!”

“國王陛下,沒想到您會親臨現場,這真是讓我感到榮幸。”安格羅斯有些受寵若驚。

康斯坦丁笑呵呵的說道:“我們東非王國是一個尊重科學的國家,所以對科學研究者也是如此。”

安格羅斯是約翰·海因利希·馮·屠能的學生之一,約翰·海因利希·馮·屠能是德國出名的農學家,他是阿爾布雷希特·泰厄的學生,而阿爾布雷希特·泰厄是當(近)代農業經營學的奠基人,被譽爲近代農學創始者。

所以安格羅斯雖然不出名,但是專業性絕對是足夠的,因爲他的老師和師爺都是德國農學界最頂尖的人物。

1804年阿爾布雷希特·泰厄建立了普魯士的第一所農業學校,15年後的1819年這所學校被普魯士王國政府授予王立農業大學的稱號。

所以作爲阿爾布雷希特·泰厄的徒孫,安格羅斯在東非開創東非第一所農業大學也是合情合理的。

不過相比較普魯士的王立農業大學,東非的國立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名字上比較低調,大專麼!

不過這也符合恩斯特對東非大學的預期,大學專注於理論水平建設,而東非顯然還達不到那個層次,當前東非只能跟在歐美國家後面學習,不具備廣泛理論性創造的基礎。

而且恩斯特不認爲大專就應該比大學差勁,這是一個被前世某些國家污名化的詞語,就比如德國和蘇聯的高等專科學校實力非常強。

誠然專科的侷限性比綜合性大學要高一點,畢竟從名字是就能看出來它被限制在專業領域,東非的國立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就是如此,它不像前世遠東的大專那樣什麼學科都設立,只限於農業專業的學科的高等教育學校,未來也註定是東非農業教育領域的權威之一。

這就和黑興根軍事學院是一個道理,黑興根軍事學院實際上也是一所專科學校,只不過專業是軍事類型。

綜合性大學雖然很好,但是東非現在不應該想那些有的沒的,先把高等人才培養起來,纔有能力建設世界頂級的綜合性大學。“國立農業高等專科學校佔地三千多畝,教師職工兩百多人,當前藏書十六萬冊,共設計了農學,畜牧學,農藥學,植物病理學等十三個專業,本年度共招收學生七百多名。”

“這些學生是東非頂級的一批學生之一,或許他們的知識儲備能力和歐洲相比要差一些,但是學習能力絕對是最頂級的,都是萬里挑一的。”康斯坦丁說道。

至於東非最頂尖的學生,那就不是東非這座小廟可以接的住的了,在1877年,東非高考中的前兩千名,已經按照東非的需求,派往德奧等國公費留學。

東非留學生目的地是很講究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條,那就必須是君主國,不過這條限制對東非來說不妨大礙,刨除掉那些“自由”國家,東非的選擇性相當多,尤其是德奧兩國本省高等教育一樣是世界頂級水平。

除了德奧以外,瑞典,荷蘭,比利時,英國等都是東非可以挑選的地區,不過除了德奧瑞三國以外,其他地區的留學生數量很少,畢竟兩千人還不夠德國一個國家分的。

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千留學生並不是東非留學生的全部,因爲當前東非在海外有自己人才培養基地的原因,所以東非在國外學生總數大約是七千多左右。

那些本來就在國外的東非學生,接受的是所在國的教育,參加所在國學校的招生考試,而東非本土派出的留學生則主要是和各國政府簽訂了協議,其中包括德奧兩國,以及和東非關係友好的瑞典,比利時。

換句話說這些本土學生,不管他們在東非的成績如何,以上三國都給東非學生在各個大學留出了一定的名額,相當於保送。

不過東非也不能自砸招牌,所以在留學生挑選上很用心,除了統一考試外,還要經過兩次複試,同時在出國前對這些學生進行爲期兩個月的培訓。

培訓主要是按照所在國的風土人情,對東非留學生的禮儀習慣等進行糾正,讓他們在所在國能夠更好的融入學習環境。

留學生是一個國家的臉面,尤其是東非這種封閉式國家,除了黑興根財團員工和政府人員,留學生可以說是東非接觸世界的第一大羣體,他們在國外的素養,代表着海外東非學生整體的素養的第一印象。

康斯坦丁參加索加市兩所學校的開學典禮,而恩斯特也沒閒着,除了索加市,第一鎮市也籌劃了一所國立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這也無可厚非,要說東非醫療水平最高的城市,那首都肯定是最好的,畢竟這裡是東非的政治中心,所以按照這個優勢,東非第一所醫科大學就設立在了第一鎮市。

除了以上這三所學校外,東非今年沒有其他新建學校,因爲東非這兩年中學畢業生數量不多。

東非的本土派出留學生是兩千人,而東非三所大學加起來才一千八百多名學生,留學生數量甚至要超過本土接受高等教育數量,由此可見東非當前教育處在什麼層次。

真要大規模鋪開大學層次的教育,至少要再等十幾年時間,所以現在恩斯特的計劃是每兩三年先增加一所大學,等到十幾年後再考慮大規模建設一批高校。

第973章 籌備第460章 衝突第357章 索加第336章 東非菜?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810章 海岸線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732章 雙輸第1418章 亞歷山大港第802章 爭論第1108章 比利時人的震撼第1077章 汽車訂單第1418章 亞歷山大港第1434章 德語國家組織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206章 “收破爛”第1074章 市場和矛盾第704章 底氣第782章 近衛師第371章 生意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309章 私人特工組織第1312章 非洲之角第220章第1388章 人才招聘第81章 煤礦第121章 姆萬紮船廠第1082章 工業軸心第878章 無線電第750章 葡萄牙士兵的抱怨第1201章 經濟體制優勢第308章 滲透第1259章 同意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515章 狗咬狗第406章 黑色產業鏈第765章 南非戰爭下面目全非的歷史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413章 二元制中學第556章 氣吐血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1312章 非洲之角第1441章 交通強國第765章 南非戰爭下面目全非的歷史第69章 黑興根王室領地第1062章 新興產業蛻變第73章 消化第345章 援助團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1011章 借錢第204章 “流放”?“潤”!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320章 雙標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第686章 1885式國防軍用鋼盔第444章 到家第1329章 兇名在外的劊子手第773章 消極的英軍第368章 插曲第482章 波斯尼亞第1166章 體驗第1185章 速成第1343章 法國動搖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97章 日常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478章 馬普托的情報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1187章 東非世界博覽會第653章 省會選擇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344章 印度洋之都達累斯薩拉姆第289章 教學第126章 邊境巡邏隊第958章 巴拉圭第450章 人口危機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協議第1141章 學習第21章 軍事化管理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381章 國禮第210章 小丑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844章 魯道夫第792章 條件第1363章 基特韋市的轉型之路第1091章 英國選擇退讓第1304章 坎帕拉第1445章 凱末爾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1222章 會面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
第973章 籌備第460章 衝突第357章 索加第336章 東非菜?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810章 海岸線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732章 雙輸第1418章 亞歷山大港第802章 爭論第1108章 比利時人的震撼第1077章 汽車訂單第1418章 亞歷山大港第1434章 德語國家組織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206章 “收破爛”第1074章 市場和矛盾第704章 底氣第782章 近衛師第371章 生意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309章 私人特工組織第1312章 非洲之角第220章第1388章 人才招聘第81章 煤礦第121章 姆萬紮船廠第1082章 工業軸心第878章 無線電第750章 葡萄牙士兵的抱怨第1201章 經濟體制優勢第308章 滲透第1259章 同意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515章 狗咬狗第406章 黑色產業鏈第765章 南非戰爭下面目全非的歷史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413章 二元制中學第556章 氣吐血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1312章 非洲之角第1441章 交通強國第765章 南非戰爭下面目全非的歷史第69章 黑興根王室領地第1062章 新興產業蛻變第73章 消化第345章 援助團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1011章 借錢第204章 “流放”?“潤”!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320章 雙標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第686章 1885式國防軍用鋼盔第444章 到家第1329章 兇名在外的劊子手第773章 消極的英軍第368章 插曲第482章 波斯尼亞第1166章 體驗第1185章 速成第1343章 法國動搖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97章 日常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478章 馬普托的情報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1187章 東非世界博覽會第653章 省會選擇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344章 印度洋之都達累斯薩拉姆第289章 教學第126章 邊境巡邏隊第958章 巴拉圭第450章 人口危機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協議第1141章 學習第21章 軍事化管理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381章 國禮第210章 小丑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844章 魯道夫第792章 條件第1363章 基特韋市的轉型之路第1091章 英國選擇退讓第1304章 坎帕拉第1445章 凱末爾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1222章 會面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