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9章 選擇路線

第1019章 選擇路線

雖然東非不可能全力支持俄國,但是能夠給俄國提供一定幫助,對於現在俄國政府而言就是雪中送炭了。

接下來馬克西姆和東非就如何給俄國海軍提供服務的流程進行了磋商,基本可以確定,東非只會爲俄國提供本土和蘭芳海外省的一些港口。

“在西海岸,有能力爲俄國軍艦提供服務的港口總共有六座,包括卡賓達,羅安達,本格拉,亞歷山大港,斯瓦科普蒙德,鯨灣港。”

“東非可以爲俄國提供其中一座港口作爲俄國海軍臨時停靠港口,這幾座港口中,羅安達和卡賓達的條件最好,尤其是在物資供應方面,基本可以滿足俄國海軍的所有需求,其中羅安達的氣候條件也最優渥,卡賓達的熱帶雨林氣候,恐怕俄國人難以適應。”

“同樣的,西海岸南部那些港口過於乾燥,但是基本基礎設施比較完善,就是鯨灣港和斯瓦科普蒙德的物資供應比較緊張,兩地完全處在沙漠包圍之中,缺乏果蔬供應,其他物資也相對緊張。”

在一五計劃期間,東非西海岸加速發展,尤其是這六座港口城市,在基礎設施領域都已經落實,並且有鐵路和內陸串聯,所以都有爲俄海軍提供服務的基礎條件。

看着東非人在地圖上揮斥方遒的情景,馬克西姆此時心中只有無窮的羨慕,俄國一直都是一個對海洋充滿嚮往的國家,從彼得大帝開始,俄國領土擴張的核心思想就是爲了獲得優良出海口,但是事與願違,即便到今天,俄國領土達到驚人的兩千多萬平方公里,但是在海洋方面依舊受制於人。

再看看東非,說實話,東非的這種海陸佈局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俄國所希望的,當然,馬克西姆心中暗想到非洲終究無法和歐洲這個世界文明的中心相比,所以俄國的未來還是向着西歐擴張,才能解決當前困境。

“總體而言,我們建議你們選擇羅安達作爲停靠港口,這裡本來就是葡萄牙人殖民時期的中心,在落入我們手中後,更是得到飛速發展,各個基礎設施都十分完善,並且這裡是非洲西海岸的商業貿易中心,世界上絕大多數商品都能在羅安達見到,在羅安達甚至一些俄國人在此做生意。”

在非洲西海岸,除了東非以外,幾乎就沒有多少發展像樣的國家或者殖民地,也就是最北端的摩洛哥和最南邊的開普敦經濟上勉強說的過去,但是和東非西海岸相比也差了不少。

所以說,東非西海岸城市是非洲西海岸的商業貿易中心完全說的過去,這也導致羅安達吸引了越來越多非洲,歐洲和南北美的商人前來做生意。

在以前,這裡只能輸出一些農產品,畢竟安哥拉農業條件還是不錯的,作爲葡萄牙人的“麪包籃”,開發歷史悠久,是非洲西海岸少有的農業開發程度比較高的殖民地。

而在東非治理下,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當地的工業也逐漸發展起來,進入新世紀,又成了東非一五計劃期間重點發展的區域,目前西海岸的發展更是超乎世人的想象。

工農業一起發展,也使得羅安達地區商業貿易繁榮,能夠提供更豐富的產品種類,同時交通建設使得這裡和東非內陸聯繫日益緊密,正在迅速縮小和中,東部地區的經濟差距,成爲東非經濟第三極。

“那就選定羅安達吧!”在東非政府的介紹下,馬克西姆也是確定了俄海軍臨時借住的東非西海岸港口。

“先不要急,馬克西姆大使,我你們的海軍可能有自己的計劃安排,畢竟具體落腳點最終還是要綜合考慮,接下來我們粗略介紹一下東海岸港口城市的情況,你再向國內反饋,決定最終結果。”

對於東非政府的建議,馬克西姆欣然接受,主要是對東非地理和城市發展不太瞭解,所以必須由東非政府人員做出介紹。

雖然目前東非發展飛快,但是東非城市除了蒙巴薩市和達累斯薩拉姆市以外,知名度都不太高,實際上大多數國家都是如此,哪怕很多經濟發達的國家也是如此,很多人可能只知道其首都或者經濟最發達的城市。

“東海岸可供選擇的港口遠多於西海岸,而且大部分發展歷史較長,沒有明顯短板,基本上都能爲俄國海軍提供較爲齊全的服務,其中蒙巴薩和達累斯薩拉姆市自不用多說,除了這兩座港口以外,最發達的就是貝拉市和新漢堡港市,在地圖上標記出來其他港口也不差。”

在馬克西姆看來,東非東海岸的港口確實沒有什麼可挑的,主要就看俄國海軍部門如何規劃航行路線了。

所以他對恩斯特說道:“殿下,接下來我儘快向國內發送這些消息,相信我國政府很快就能拿出主意,到時候我再過來向貴國反饋我國的意見。”

除了東,西海岸以外,還有一處已經明確,但不再討論之內的城市,那就是蘭芳海外省的省會坤甸市。

對於俄國而言,坤甸市的位置是除了馬六甲海峽以外,目前最合適的,而且離開東非本土以後,俄國海軍從東非東海岸到馬六甲海峽這中間都是無法休息的,所以坤甸的重要性對於俄國海軍而言絲毫不弱於東非本土的一些港口。

前世在南洋地區可沒有坤甸這樣的港口爲俄國海軍提供便利,英國控制的馬六甲海峽以及其他港口根本不可能爲俄國人提供服務,荷蘭殖民地在英國施壓下,大概率也不會對俄國開放,至於法國也處於種種原因,沒有爲俄國提供便利,所以不出意外,坤甸肯定會俄國海軍臨時落腳點。

至於這樣會不會讓俄國在接下來的戰爭中佔據優勢,恩斯特完全不擔心,過了坤甸到東北亞還有很長距離,等到了東北亞後,俄國海軍就徹底成爲無根之萍,彼時旅順被日本圍困或者佔領,而通往海參崴的路線肯定也在日本控制之中,所以俄國太平洋第二艦隊成功到達東北亞,局勢也不會好轉。

而馬克西姆所說的儘快,對於東非而言有些漫長,這一等就到了今年的三月份,因爲俄國不單單要考慮東非因素,還要考慮沿線其他國家,尤其是德國和法國的態度,要不然俄國海軍恐怕連波羅的海想出去都困難。

波羅的海的通道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北歐兩國,丹麥,瑞典控制的天然海峽,這個時候挪威還沒有從瑞典獨立,芬蘭也在俄國控制之下,所以北歐只有兩個國家。

第二個就是德國的基爾運河,基爾運河早在1895年就正式建成,並且投入使用,已經成爲波羅的海通往大西洋最重要的人工航道。

現在波羅的海的很多商船都會選擇從德國基爾運河航線通往大西洋,如果德國允許,這裡也是最適合俄海軍前往遠東海域的路線。

第1089章 最終圖謀波斯灣第396章 推測第463章 站隊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1484章 查科戰爭結束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187章 勸說第114章 東非的聖誕節第1543章 德國應對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513章 抉擇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1310章 禍水東引第351章 過往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1240章 分險平攤第710章 鞏固經濟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64章 一日政治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1220章 萊茵人第780章 追蹤第419章 危機爆發第850章 移民第1354章 瘟疫來了第1459章 禍水南引第42章 移民熱潮第945章 空軍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563章 熱心腸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1349章 犧牲第774章 搬遷第1326章 野望第159章 實驗基地第1524章 整合資源第1408章 技術進步第598章 新年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322章 視察多多馬市。第503章 多管閒事第1194章 鐵礦商機第1316章 對話第564章 貴人第693章 再次獨立!第1268章 人口分佈第784章 自己人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20章 第一鎮(姆蘭迪濟)第74章 “整肅”運動第1536章 阿爾圖佐夫的計劃第15章 從阿姆斯特丹到威尼斯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1524章 整合資源第967章 奧拓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992章 入籍第1416章 東非“工黨”第402章 妥協第1492章 贊比西河改造工程第1028章 1904年經濟狀況第1381章 拿下警局第671章 西北的機遇第1207章 法爾塔新區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1511章 聲吶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1032章 世界最大封閉國家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1288章 東法會晤第1226章 世界第一人工大水庫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404章 暴富第356章 鐵路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1517章 契卡出動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1142章 莫斯塔爾議會第492章 靜坐戰第850章 移民第942章 宣戰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1542章 波西米亞紡織工人運動第153章 送酒第1171章 新達爾馬提亞王國第1246章 領土細節爭議第240章 大借款第1215章 區域協調發展第600章 嘗試第1095章 《東,英和解條約》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
第1089章 最終圖謀波斯灣第396章 推測第463章 站隊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1484章 查科戰爭結束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187章 勸說第114章 東非的聖誕節第1543章 德國應對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513章 抉擇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1310章 禍水東引第351章 過往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1240章 分險平攤第710章 鞏固經濟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64章 一日政治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1220章 萊茵人第780章 追蹤第419章 危機爆發第850章 移民第1354章 瘟疫來了第1459章 禍水南引第42章 移民熱潮第945章 空軍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563章 熱心腸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1349章 犧牲第774章 搬遷第1326章 野望第159章 實驗基地第1524章 整合資源第1408章 技術進步第598章 新年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322章 視察多多馬市。第503章 多管閒事第1194章 鐵礦商機第1316章 對話第564章 貴人第693章 再次獨立!第1268章 人口分佈第784章 自己人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20章 第一鎮(姆蘭迪濟)第74章 “整肅”運動第1536章 阿爾圖佐夫的計劃第15章 從阿姆斯特丹到威尼斯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1524章 整合資源第967章 奧拓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992章 入籍第1416章 東非“工黨”第402章 妥協第1492章 贊比西河改造工程第1028章 1904年經濟狀況第1381章 拿下警局第671章 西北的機遇第1207章 法爾塔新區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1511章 聲吶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1032章 世界最大封閉國家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1288章 東法會晤第1226章 世界第一人工大水庫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404章 暴富第356章 鐵路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1517章 契卡出動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1142章 莫斯塔爾議會第492章 靜坐戰第850章 移民第942章 宣戰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1542章 波西米亞紡織工人運動第153章 送酒第1171章 新達爾馬提亞王國第1246章 領土細節爭議第240章 大借款第1215章 區域協調發展第600章 嘗試第1095章 《東,英和解條約》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