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5章 阿道夫上臺

東非的交通發展模式傾向於均衡發展,因此,東非政府鼓勵民航業做大做強,但是又限制其盲目擴張,從而穩定鐵路,公路等交通發展。

現階段下,民航業和鐵路,公路交通的主要競爭領域是客運,尤其是對鐵路客運的競爭壓力最大。

至於水運,客運對其就不是太重要了,或者說水運的的速度是很難滿足民衆出行需求的,在陸地方面,之前水運就競爭不過鐵路和公路的客運,而飛機出現後,隨着時間的發展,未來國際客運,航空必然取代輪船,成爲國際長途客運的首要選擇,航空在國際客運超越海運,大約也就在未來二三十年內。

東非的民航業發展即便不像美國那樣管制相對寬鬆,但事實上已經領先世界,這是由多方面因素導致的。

政治層面,東非政府最早重視民航業發展,科技層面,東非是世界最早投入航空工業發展的國家,並且擁有世界數量最多的相關從業人員,還有研發機構。

市場需求層面,東非本土就高達一千三百萬平方公里,南北直線距離甚至超過四千公里,東西也達到三千公里,民航需求量大。

區域發展方面,民航業對東非北方,還有西南地區意義重大,因爲這些區域的交通線路相對稀疏,東非的鐵路和公路網主要集中在中間地帶,而北方和西南,除了國家戰略交通幹線以外,絕大部分區域出行並不是很便利。

產業方面,東非空軍已經檢驗了飛機在安全性上的可靠性,因此,可以向民用航空過渡相關技術,就比如東非如今已經已經研製成功大型遠程運輸機,還有世界第一臺噴氣式飛機。

……

1932年七月。

德國,柏林。

七月份德國的議會選舉正式結束,德國民族黨在本輪議會選舉中,首次超過社民黨和德國工黨,成爲德國議會第一大黨。

所謂社民黨和工黨,實際上都屬於工黨,只不過前者屬於鴿派,後者屬於激進派,在一戰前社民黨就成爲了德國議會第一大黨。

此後的長時間內,社民黨長期在議會第一,第二大黨之間徘徊。

不過,這也可以看出社民黨在政治上的“天真”,這樣一個長期德國議會第一大黨,卻從來沒有成爲德國領導者,這當然也和德國的政治制度設計有關,就像首相任命,最終還是要經過皇帝和軍隊的同意後才能通過。

一戰後,皇帝權力被架空,如今德國首相人選,更是受到軍隊的直接操控,而軍隊背後就是容克,相對於社民黨和工黨,毫無疑問德國民族黨更容易讓他們接受。

雖然阿道夫也不受歡迎,但是他鼓勵軍隊發展和支持擴張迎合了容克集團的胃口。

進而,在德國民族黨成爲議會第一大黨之後,阿道夫上臺已經沒有懸念,只要通過後續流程,他將成爲德國新首相。

此時,阿道夫就已經召集民族黨內部的骨幹共商大事。

“1932年是整個德國命運發生驚天動地變化的關鍵一年,我們德國民族黨,將帶領德意志人走向勝利,但是在此前,我們還有一些準備,必須提前展開。”

“首先就是軍隊,必須服從我們的領導,因此,從現在開始,加速我們德國民族黨對軍隊的滲透工作,拉攏中下級軍官還有基層士兵,這一點尤其重要。”

“帝國軍隊關係到我們能否成爲帝國實際掌權者,而非一些無能之輩的提線木偶,後者是我們絕對不能允許的,除此外,衝鋒隊的繼續擴大和正規化,也要提上日程,衝鋒隊將成爲我們領導帝國的重要力量。”

“同時,也將成爲我們粉碎敵人的重要倚仗,屆時,我們將徹底清理社民黨,工黨等德國社會的蛀蟲和破壞分子。”

事實上,此時社民黨還是德國民族黨的重要支持者,甚至社民黨內部一些人將阿道夫視爲“自己人”,因爲阿道夫領導的德國民族黨,全稱中帶有“社會”,“工人”等詞彙,也就是民族社會“主義”德意志工人黨。

但是,社民黨的一廂情願顯然是失敗的,阿道夫從來沒有把他們看做合作者,而是和工黨一樣的敵人,因此,在已經確定上臺後,他立刻開始安排對社民黨的圍剿工作。

阿道夫說道:“未來德國只有一個聲音,那就是我們民族黨的聲音,我們天然代表了德意志民族的利益,而社民黨,工黨還有其他黨派,完全沒有存在的必要。”

“尤其是德國工黨,他們是蘇聯人和猶……分子的間諜,是潛伏在德國內部的敵人,德意志民族的叛徒。”

“他們聽命於莫斯科和約瑟夫的領導,並且和猶……分子勾結,因此,只是蘇聯和猶……分子的棋子,德意志民族的利益對他們而言完全不重要,因此,我們不能放任德國工黨繼續存在。”

“還有社民黨也是如此,和工黨是一丘之貉,是工黨兩頭下注的結果而已,因此不排除他們未來和工黨合流的風險。”

社民黨和德國工黨兩家雖然支持率不如德國,但是他們在德國的支持率都在百分之二十以上,如果合流,就是百分之四十,將超過德國民族黨,威脅德國民族黨和阿道夫的地位,這是阿道夫絕對不能允許的。

當然,在阿道夫本人看來,社民黨和工黨本質上就是“一夥的”,而實際情況則是自二十年代以來,社民黨和工黨的思想衝突,甚至超過了他們和德國民族黨之間的矛盾。

“異端比異類更加可惡。”這是德國社民黨和德國工黨間最真實的寫照,社民黨甚至支持阿道夫這個獨裁者,都不願意和工黨合作,因爲他們認爲德國工黨“過於極端”。

事實則是阿道夫和民族黨遠比德國工黨極端的多,但是社民黨對此視而不見,前世他們就支持過德國專制政府,因此,他們能在一戰前,成爲帝制德國下的第一大黨派也就不足爲奇。

這大概就和英國工黨一樣,他們不足以讓兩國的幕後統治者感覺到“威脅”,畢竟指望議會鬥爭,成爲國家領導層的想法過於天真,他們的上限也就是成爲明面上的統治者,但是絕對無法調動基層官僚還有實權部門。

就像英國工黨,哪怕取得首相職位,但是他們的任何改革措施,基本上都是一紙空文,無法對英國政治和社會結構形成重塑。

在聊完國內的政治任務安排後,阿道夫接着把矛頭轉向奧匈帝國。

“奧地利民族黨和我們的合作也要加快進度,德意志民族能否統一,奧地利是關鍵,現在,我們即將掌權,對奧地利的滲透也要開始做好準備。”

“未來,一個空前強大的大德意志帝國將出現在歐洲的版圖上,這是我們德意志民族統治世界的第一步。”

“尤普,你應該加強和我們奧地利夥伴們的合作,他們面臨的情況,要比我們複雜的多,尤其是輿論宣傳層面。”

“如果無法拉攏多數人,那德奧合併就很有可能夭折,因此,加強在奧匈帝國內部的宣傳,是我們必須做到的。”

現在,德國民族黨上臺已經板上釘釘,那德國民族黨就可以把一部分精力放在奧匈帝國,尤其是宣傳工作上。

戈培爾推了推眼鏡,向阿道夫說道:“好的,黨魁閣下,我會向奧地利的同胞們傳授一些經驗,減少未來兩國合併的民間阻力。”

對於德國民族黨而言,他們本身的民族屬性就尤爲濃烈,因此德意志合併長期以來,都是他們的重要目標之一。

當然,大德意志帝國如果實現,對於德國民族黨的好處也是驚人的,沒有多少人能拒絕這份誘惑。

1932年8月4日。

柏林皇宮。

威廉二世在德國保守派精英的壓力下,不得不正式任命阿道夫成爲德國新首相,德國的歷史來到新的轉折點。

今天威廉二世的臉色並不好看,他帶着略微冰冷的語氣對這位“內定”的德國新首相說道:“阿道夫先生,希望你能給德國帶來一些好的變化。”

阿道夫本人目前對威廉二世倒是並不怎麼反感,他迴應說:“皇帝陛下,接下來我們將帶領帝國完成世界大戰未完成的事業,我想這也是你的理想,因此,我們的目的始終是一致的。”

“都是爲了德國的未來,因此我希望接下來我們的合作能夠愉快的展開,一起爲德意志民族的發展做出貢獻。”

這個瘋子!這是威廉二世心裡對阿道夫的評價,雖然阿道夫之前說的也沒有問題,一戰時期,威廉二世的確也是一個野心家,試圖把整個歐洲變成德國的後花園。

可是,他並沒有這樣的自知之明,威廉二世發動戰爭,他認爲自己是爲了德國的利益,而阿道夫也這麼做,那就完全是“野心家”和“瘋子”了。

當然,威廉二世還抱有一絲幻想,那就是阿道夫只是說大話罷了,畢竟政客本身就是天然的騙子。

在他看來,阿道夫完全就是一個“政治素人”,他還不懂人心的險惡,接下來只要他和自己一樣,受到容克集團的刁難,最後也會“認清現實”。

是的,這個時候威廉二世在很大程度上,還把阿道夫認作是和自己一樣的“可憐蟲”,德國精英階層的“提線木偶”。

所以,威廉二世反而用奇怪的語氣對阿道夫說道:“阿道夫先生,你是一個樂觀的人,我希望你的這種精神能夠一直保持下去。”

雖然阿道夫不明其意,但這個時候他正春風得意,所以客氣的迴應說:“樂觀是德意志民族的優良品質,而我的樂觀,也將和未來帝國的發展一樣維持下去,我相信帝國的未來是一片光明的。”

皇帝和阿道夫交頭接耳的內容,無人知曉,不過看到皇帝和新首相如此“融洽”,德國的統治集團代表們都很滿意。

正如之前威廉二世所想,在統治集團看來,阿道夫不過是他們一手挑撥的“提線木偶”,德國統治集團的右翼分子們自認爲可以“控制”這位帝國新首相。

所謂的右翼分子,包括德國容克集團,也就是貴族和軍方,然後還有德國的大工業資本家,民族主義政黨,官僚和司法系統等等。

德國的民族主義政黨不止德國民族黨一家,還有一些小黨派,就比如德國人民黨,他們主要由退伍軍人,反民主和反猶……分子構成。

而德國的大工業資本家,則是阿道夫和德國民族黨的重要支持者,就比如德國的那些工業巨頭,克虜伯,蒂森,法本,西門子等,他們給德國民族黨提供了主要的資金支持。

而阿道夫也能很好的滿足他們政治訴求,就比如反對工會和社民黨的“社會福利政策”,鎮壓工人運動,確保私有財產權,獲得軍備訂單等。

容克集團,尤其是軍方內部對阿道夫的支持倒是有所分歧,但是他們自己扶持的代言人,沒有阿道夫在德國的那種影響力,難以和阿道夫打擂臺,因此後期轉向支持阿道夫,他們對阿道夫的主要訴求只有一個,那就是打壓工黨等左翼分子。

最後是官僚集團和司法體系,他們對阿道夫的期許是阻止社民黨和工會倡導的“平等化”改革,維護體制傳統權威。

這也是此前德國警察局還有法院等系統,縱容和偏袒德國民族黨旗下衝鋒隊各種暴力活動的主要原因之一。

……

隨着德國民族黨的成功,中歐地區的形勢也越發緊張起來,而奧匈帝國將成爲新一輪中歐地區政治和社會危機的風暴中心點。

因爲,蘇聯也試圖在奧地利發動攻勢,這樣一來,奧匈帝國內部就形成五大勢力的激烈戰場,首先是哈布斯堡爲首的保守統治集團,然後是工黨,接着是各個民族主義分子,然後是勾結德國民族黨的奧地利民族黨,最後還有資產階級的激進分子。

除了哈布斯堡爲首的統治集團以外,其餘各方勢力,並不過於在意帝國領土的完整性。

奧匈帝國這個世界大國即將迎來最大的挑戰,接下來的局勢發展,將決定這個古老帝國的存續問題。

對於帝國內部的嚴峻形勢,魯道夫皇帝也有清楚的認知,但是,他能做的卻很有限,如果放在上個世紀中後期,魯道夫或許還有信心壓制其他反對勢力,但是現在的奧匈帝國就是一個新的歐洲火藥桶。

隨意一處火苗,都有可能讓奧匈帝國原地爆炸,而現在奧匈帝國內部試圖“縱火”的人太多,這也意味着起火點遠不止一處。

第313章 盜版“斯圖加特”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461章 弗里德里希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220章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456章 帝國主義第1063章 推力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1200章 電氣化第833章 拖拉機第13章 國際調停第325章 恩德貝萊人的支持者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600章 嘗試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1039章 哈拉雷市工農業發展計劃第1294章 俄國變天第1451章 蘇聯算盤第991章 抵達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13章 國際調停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250章 敵在巴黎第50章 教育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500章 德國大使第142章 三區一改第1525章 視察軍隊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182章 抉擇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1079章 水利建設情況第753章 三個月結束戰爭!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1495章 工程選址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354章 電報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1479章 英國的農業第53章 土豆種植第447章 趣談第1185章 速成第1294章 俄國變天第1151章 東非人打過來了!第840章第475章 出手第958章 巴拉圭第630章 勞務合作第411章 斐迪南海軍學院第528章 與時俱進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243章 70式第1062章 新興產業蛻變第1505章 庫夫拉地區第796章 強硬態度第1328章 “阿奸”賽義德第255章 五五開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1204章 茶葉市場第738章 雙方謀劃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796章 強硬態度第44章 新歐陸局勢第250章 敵在巴黎第1199章 討論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1505章 庫夫拉地區第1403章 歹毒計劃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809章 事後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1395章 下藥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362章 第一鐵路總體設想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657章 安哥拉防務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1293章 肢解第609章 提升第726章 深入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419章 危機爆發第1373章 干涉俄國會議第992章 入籍第1507章 大水災第241章 黑興根入場第1321章 羅馬尼亞加入同盟國第620章 步步爲營
第313章 盜版“斯圖加特”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461章 弗里德里希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220章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456章 帝國主義第1063章 推力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1200章 電氣化第833章 拖拉機第13章 國際調停第325章 恩德貝萊人的支持者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600章 嘗試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1039章 哈拉雷市工農業發展計劃第1294章 俄國變天第1451章 蘇聯算盤第991章 抵達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13章 國際調停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250章 敵在巴黎第50章 教育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500章 德國大使第142章 三區一改第1525章 視察軍隊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182章 抉擇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1079章 水利建設情況第753章 三個月結束戰爭!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1495章 工程選址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354章 電報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1479章 英國的農業第53章 土豆種植第447章 趣談第1185章 速成第1294章 俄國變天第1151章 東非人打過來了!第840章第475章 出手第958章 巴拉圭第630章 勞務合作第411章 斐迪南海軍學院第528章 與時俱進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243章 70式第1062章 新興產業蛻變第1505章 庫夫拉地區第796章 強硬態度第1328章 “阿奸”賽義德第255章 五五開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1204章 茶葉市場第738章 雙方謀劃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796章 強硬態度第44章 新歐陸局勢第250章 敵在巴黎第1199章 討論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1505章 庫夫拉地區第1403章 歹毒計劃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809章 事後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1395章 下藥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362章 第一鐵路總體設想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657章 安哥拉防務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1293章 肢解第609章 提升第726章 深入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419章 危機爆發第1373章 干涉俄國會議第992章 入籍第1507章 大水災第241章 黑興根入場第1321章 羅馬尼亞加入同盟國第620章 步步爲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