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非的交通發展模式傾向於均衡發展,因此,東非政府鼓勵民航業做大做強,但是又限制其盲目擴張,從而穩定鐵路,公路等交通發展。
現階段下,民航業和鐵路,公路交通的主要競爭領域是客運,尤其是對鐵路客運的競爭壓力最大。
至於水運,客運對其就不是太重要了,或者說水運的的速度是很難滿足民衆出行需求的,在陸地方面,之前水運就競爭不過鐵路和公路的客運,而飛機出現後,隨着時間的發展,未來國際客運,航空必然取代輪船,成爲國際長途客運的首要選擇,航空在國際客運超越海運,大約也就在未來二三十年內。
東非的民航業發展即便不像美國那樣管制相對寬鬆,但事實上已經領先世界,這是由多方面因素導致的。
政治層面,東非政府最早重視民航業發展,科技層面,東非是世界最早投入航空工業發展的國家,並且擁有世界數量最多的相關從業人員,還有研發機構。
市場需求層面,東非本土就高達一千三百萬平方公里,南北直線距離甚至超過四千公里,東西也達到三千公里,民航需求量大。
區域發展方面,民航業對東非北方,還有西南地區意義重大,因爲這些區域的交通線路相對稀疏,東非的鐵路和公路網主要集中在中間地帶,而北方和西南,除了國家戰略交通幹線以外,絕大部分區域出行並不是很便利。
產業方面,東非空軍已經檢驗了飛機在安全性上的可靠性,因此,可以向民用航空過渡相關技術,就比如東非如今已經已經研製成功大型遠程運輸機,還有世界第一臺噴氣式飛機。
……
1932年七月。
德國,柏林。
七月份德國的議會選舉正式結束,德國民族黨在本輪議會選舉中,首次超過社民黨和德國工黨,成爲德國議會第一大黨。
所謂社民黨和工黨,實際上都屬於工黨,只不過前者屬於鴿派,後者屬於激進派,在一戰前社民黨就成爲了德國議會第一大黨。
此後的長時間內,社民黨長期在議會第一,第二大黨之間徘徊。
不過,這也可以看出社民黨在政治上的“天真”,這樣一個長期德國議會第一大黨,卻從來沒有成爲德國領導者,這當然也和德國的政治制度設計有關,就像首相任命,最終還是要經過皇帝和軍隊的同意後才能通過。
一戰後,皇帝權力被架空,如今德國首相人選,更是受到軍隊的直接操控,而軍隊背後就是容克,相對於社民黨和工黨,毫無疑問德國民族黨更容易讓他們接受。
雖然阿道夫也不受歡迎,但是他鼓勵軍隊發展和支持擴張迎合了容克集團的胃口。
進而,在德國民族黨成爲議會第一大黨之後,阿道夫上臺已經沒有懸念,只要通過後續流程,他將成爲德國新首相。
此時,阿道夫就已經召集民族黨內部的骨幹共商大事。
“1932年是整個德國命運發生驚天動地變化的關鍵一年,我們德國民族黨,將帶領德意志人走向勝利,但是在此前,我們還有一些準備,必須提前展開。”
“首先就是軍隊,必須服從我們的領導,因此,從現在開始,加速我們德國民族黨對軍隊的滲透工作,拉攏中下級軍官還有基層士兵,這一點尤其重要。”
“帝國軍隊關係到我們能否成爲帝國實際掌權者,而非一些無能之輩的提線木偶,後者是我們絕對不能允許的,除此外,衝鋒隊的繼續擴大和正規化,也要提上日程,衝鋒隊將成爲我們領導帝國的重要力量。”
“同時,也將成爲我們粉碎敵人的重要倚仗,屆時,我們將徹底清理社民黨,工黨等德國社會的蛀蟲和破壞分子。”
事實上,此時社民黨還是德國民族黨的重要支持者,甚至社民黨內部一些人將阿道夫視爲“自己人”,因爲阿道夫領導的德國民族黨,全稱中帶有“社會”,“工人”等詞彙,也就是民族社會“主義”德意志工人黨。
但是,社民黨的一廂情願顯然是失敗的,阿道夫從來沒有把他們看做合作者,而是和工黨一樣的敵人,因此,在已經確定上臺後,他立刻開始安排對社民黨的圍剿工作。
阿道夫說道:“未來德國只有一個聲音,那就是我們民族黨的聲音,我們天然代表了德意志民族的利益,而社民黨,工黨還有其他黨派,完全沒有存在的必要。”
“尤其是德國工黨,他們是蘇聯人和猶……分子的間諜,是潛伏在德國內部的敵人,德意志民族的叛徒。”
“他們聽命於莫斯科和約瑟夫的領導,並且和猶……分子勾結,因此,只是蘇聯和猶……分子的棋子,德意志民族的利益對他們而言完全不重要,因此,我們不能放任德國工黨繼續存在。”
“還有社民黨也是如此,和工黨是一丘之貉,是工黨兩頭下注的結果而已,因此不排除他們未來和工黨合流的風險。”
社民黨和德國工黨兩家雖然支持率不如德國,但是他們在德國的支持率都在百分之二十以上,如果合流,就是百分之四十,將超過德國民族黨,威脅德國民族黨和阿道夫的地位,這是阿道夫絕對不能允許的。
當然,在阿道夫本人看來,社民黨和工黨本質上就是“一夥的”,而實際情況則是自二十年代以來,社民黨和工黨的思想衝突,甚至超過了他們和德國民族黨之間的矛盾。
“異端比異類更加可惡。”這是德國社民黨和德國工黨間最真實的寫照,社民黨甚至支持阿道夫這個獨裁者,都不願意和工黨合作,因爲他們認爲德國工黨“過於極端”。
事實則是阿道夫和民族黨遠比德國工黨極端的多,但是社民黨對此視而不見,前世他們就支持過德國專制政府,因此,他們能在一戰前,成爲帝制德國下的第一大黨派也就不足爲奇。
這大概就和英國工黨一樣,他們不足以讓兩國的幕後統治者感覺到“威脅”,畢竟指望議會鬥爭,成爲國家領導層的想法過於天真,他們的上限也就是成爲明面上的統治者,但是絕對無法調動基層官僚還有實權部門。
就像英國工黨,哪怕取得首相職位,但是他們的任何改革措施,基本上都是一紙空文,無法對英國政治和社會結構形成重塑。
在聊完國內的政治任務安排後,阿道夫接着把矛頭轉向奧匈帝國。
“奧地利民族黨和我們的合作也要加快進度,德意志民族能否統一,奧地利是關鍵,現在,我們即將掌權,對奧地利的滲透也要開始做好準備。”
“未來,一個空前強大的大德意志帝國將出現在歐洲的版圖上,這是我們德意志民族統治世界的第一步。”
“尤普,你應該加強和我們奧地利夥伴們的合作,他們面臨的情況,要比我們複雜的多,尤其是輿論宣傳層面。”
“如果無法拉攏多數人,那德奧合併就很有可能夭折,因此,加強在奧匈帝國內部的宣傳,是我們必須做到的。”
現在,德國民族黨上臺已經板上釘釘,那德國民族黨就可以把一部分精力放在奧匈帝國,尤其是宣傳工作上。
戈培爾推了推眼鏡,向阿道夫說道:“好的,黨魁閣下,我會向奧地利的同胞們傳授一些經驗,減少未來兩國合併的民間阻力。”
對於德國民族黨而言,他們本身的民族屬性就尤爲濃烈,因此德意志合併長期以來,都是他們的重要目標之一。
當然,大德意志帝國如果實現,對於德國民族黨的好處也是驚人的,沒有多少人能拒絕這份誘惑。
1932年8月4日。
柏林皇宮。
威廉二世在德國保守派精英的壓力下,不得不正式任命阿道夫成爲德國新首相,德國的歷史來到新的轉折點。
今天威廉二世的臉色並不好看,他帶着略微冰冷的語氣對這位“內定”的德國新首相說道:“阿道夫先生,希望你能給德國帶來一些好的變化。”
阿道夫本人目前對威廉二世倒是並不怎麼反感,他迴應說:“皇帝陛下,接下來我們將帶領帝國完成世界大戰未完成的事業,我想這也是你的理想,因此,我們的目的始終是一致的。”
“都是爲了德國的未來,因此我希望接下來我們的合作能夠愉快的展開,一起爲德意志民族的發展做出貢獻。”
這個瘋子!這是威廉二世心裡對阿道夫的評價,雖然阿道夫之前說的也沒有問題,一戰時期,威廉二世的確也是一個野心家,試圖把整個歐洲變成德國的後花園。
可是,他並沒有這樣的自知之明,威廉二世發動戰爭,他認爲自己是爲了德國的利益,而阿道夫也這麼做,那就完全是“野心家”和“瘋子”了。
當然,威廉二世還抱有一絲幻想,那就是阿道夫只是說大話罷了,畢竟政客本身就是天然的騙子。
在他看來,阿道夫完全就是一個“政治素人”,他還不懂人心的險惡,接下來只要他和自己一樣,受到容克集團的刁難,最後也會“認清現實”。
是的,這個時候威廉二世在很大程度上,還把阿道夫認作是和自己一樣的“可憐蟲”,德國精英階層的“提線木偶”。
所以,威廉二世反而用奇怪的語氣對阿道夫說道:“阿道夫先生,你是一個樂觀的人,我希望你的這種精神能夠一直保持下去。”
雖然阿道夫不明其意,但這個時候他正春風得意,所以客氣的迴應說:“樂觀是德意志民族的優良品質,而我的樂觀,也將和未來帝國的發展一樣維持下去,我相信帝國的未來是一片光明的。”
皇帝和阿道夫交頭接耳的內容,無人知曉,不過看到皇帝和新首相如此“融洽”,德國的統治集團代表們都很滿意。
正如之前威廉二世所想,在統治集團看來,阿道夫不過是他們一手挑撥的“提線木偶”,德國統治集團的右翼分子們自認爲可以“控制”這位帝國新首相。
所謂的右翼分子,包括德國容克集團,也就是貴族和軍方,然後還有德國的大工業資本家,民族主義政黨,官僚和司法系統等等。
德國的民族主義政黨不止德國民族黨一家,還有一些小黨派,就比如德國人民黨,他們主要由退伍軍人,反民主和反猶……分子構成。
而德國的大工業資本家,則是阿道夫和德國民族黨的重要支持者,就比如德國的那些工業巨頭,克虜伯,蒂森,法本,西門子等,他們給德國民族黨提供了主要的資金支持。
而阿道夫也能很好的滿足他們政治訴求,就比如反對工會和社民黨的“社會福利政策”,鎮壓工人運動,確保私有財產權,獲得軍備訂單等。
容克集團,尤其是軍方內部對阿道夫的支持倒是有所分歧,但是他們自己扶持的代言人,沒有阿道夫在德國的那種影響力,難以和阿道夫打擂臺,因此後期轉向支持阿道夫,他們對阿道夫的主要訴求只有一個,那就是打壓工黨等左翼分子。
最後是官僚集團和司法體系,他們對阿道夫的期許是阻止社民黨和工會倡導的“平等化”改革,維護體制傳統權威。
這也是此前德國警察局還有法院等系統,縱容和偏袒德國民族黨旗下衝鋒隊各種暴力活動的主要原因之一。
……
隨着德國民族黨的成功,中歐地區的形勢也越發緊張起來,而奧匈帝國將成爲新一輪中歐地區政治和社會危機的風暴中心點。
因爲,蘇聯也試圖在奧地利發動攻勢,這樣一來,奧匈帝國內部就形成五大勢力的激烈戰場,首先是哈布斯堡爲首的保守統治集團,然後是工黨,接着是各個民族主義分子,然後是勾結德國民族黨的奧地利民族黨,最後還有資產階級的激進分子。
除了哈布斯堡爲首的統治集團以外,其餘各方勢力,並不過於在意帝國領土的完整性。
奧匈帝國這個世界大國即將迎來最大的挑戰,接下來的局勢發展,將決定這個古老帝國的存續問題。
對於帝國內部的嚴峻形勢,魯道夫皇帝也有清楚的認知,但是,他能做的卻很有限,如果放在上個世紀中後期,魯道夫或許還有信心壓制其他反對勢力,但是現在的奧匈帝國就是一個新的歐洲火藥桶。
隨意一處火苗,都有可能讓奧匈帝國原地爆炸,而現在奧匈帝國內部試圖“縱火”的人太多,這也意味着起火點遠不止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