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4章 警告

之後,恩斯特又向莫林詢問了一些俄國國內的情況,主要是如今莫斯科高層政府的消息。

莫林介紹道:“因爲在俄國情報網的崩潰,所以我們現在摸不清克里姆林宮裡的具體情況,只能通過俄方的官方消息,以及一些小道傳聞,進行彙總和鑑別。”

“俄國最高領袖弗拉基米爾,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在公開場合露面,根據俄羅斯電訊社還有以前沙俄時代的情報還有我們病理專家的分析,弗拉基米爾的身體,一直都不大好。”

“而且,最近俄國的政務工作中,約瑟夫的出場頻率越來越高,而且他是弗拉基米爾的親信之一,所以,如果弗拉基米爾真的出現問題,這個約瑟夫最有可能成爲俄國新的領導人。”

“而約瑟夫本人,自從本世紀初,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分裂後,他就一直跟在弗拉基米爾這一派,曾經多次被沙俄政府逮捕,流放到西伯利亞,不過和很多工黨人員一樣,又成功從西伯利亞逃離。”

沙俄的流放地,基本上沒有太嚴格的監管,因爲對於俄國而言,罪犯實際上也是開發西伯利亞地區的主力之一,很多西伯利亞地區的城鎮和村落,大概率都是從監獄發展起來的。

“不過,這個約瑟夫在俄國也不是沒有競爭對手,就比如托洛茨基,此人對俄國軍隊有着深刻影響,而且也深受弗拉基米爾信任。”

“所以,我們不能確認,最終誰會成爲俄國的新領導人,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接下來一段時間,俄國高層可能會因爲弗拉基米爾的身體原因,產生動盪。”

“而這兩個重要俄國繼承人,他們的主要政治分歧在於,後者比約瑟夫更加極端,他主張工黨的全球政策,而約瑟夫則更加重視俄國國內情況,強調鞏固俄國現階段的政權穩定。”

站在東非的角度來看,托洛茨基的危害當然更大,畢竟,就他的言論,有很大概率直接影響到東非,而約瑟夫則更加務實。

而恩斯特自然更希望約瑟夫成爲俄國的新領導人,約瑟夫成爲俄國新領導人,也就意味着變數更少,這樣也能讓恩斯特應對俄國的優勢更大。

恩斯特對莫林吩咐道:“最近一段時間裡,盯緊克里姆林宮可能發生的變化,我有預感,俄國接下來的走勢,很有可能對整個歐洲,乃至世界產生重要的影響。”

“還有,對俄情報工作的人員選拔,一定要嚴格,提防俄國工黨思想逆流入帝國境內。”

……

1924年1月21日。

俄國工黨領袖,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永遠的閉上了眼睛,對於這位俄國領導人的去世,一時間俄國內外的反工黨分子欣喜異常,而俄國也暫時處在權力動盪中。

不過,對於俄國內外的反工黨分子而言,他們早就已經失去了翻盤的機會,俄國工黨並不會因爲某個領導人的逝世就立馬土崩瓦解,畢竟此時俄國工黨是真的“人才濟濟”。

但正是因爲如此,可以預見,整個1924年,俄國基本上將陷入爭權奪利的情況中,直到新繼任者正式確立自己的權威,以及排除異己,但是誰最終鞏固最高權力,在能力上肯定都沒有問題。

而俄國內部政治鬥爭的直接結果,就是東歐戰場局勢暫時恢復平息,因爲此時德國爲首的外國干涉軍也無力東進。

干涉軍內部人員混雜,除了德奧兩國以外,基本上出工不出力,而德國也因爲自身的問題,對於戰爭不感興趣,而奧匈帝國完全沒有能力組織和領導干涉軍對抗俄國。

歐洲的情況暫時穩定下來,而歐洲之外,各國的競爭也變得頻繁起來,尤其是涉及到海外市場的競爭層面。

其中突出點,就在於東非和美國,這兩個世界最大工業國家經濟領域的競爭。

東非,卡賓達市。

卡賓達市市場監管局人員登門造訪了卡賓達市哥里肖恩電器廠。

“根據最新的國家工業標準委員會制定的標準,你們工廠生產的電子元件,在用料上,存在安全隱患,可能導致相關電子產品發生短路等問題。”市場監管局的調查員德萊恩對着哥里肖恩廠長說道。

哥里肖恩苦着臉的說道:“這位先生,我們哥里肖恩在此前,一直都是按照這種工藝加工產品的,如今有很多工廠都使用我們的產品,並沒有你們提到的問題,以前您們怎麼沒有提到過?”

德萊恩對哥里肖恩科普道:“哥里肖恩先生,你也不用太着急,實際上你心裡也應該很清楚,我們這個部門早就已經存在,而東非工業標準委員會更是一個計劃經濟時代,就已經存在的組織。”

東非工業標準委員會,是上個世紀就成立的機構,類似德國工業標準委員會,不過,德國工業標準委員會成立時間比東非要晚許多。

而工業標準委員會的成立,對於早期東非工業確實起到了巨大作用,樹立了諸多東非工業產品的製造標準。

這使得在計劃經濟時代,東非商品的口碑還是很不錯的,尤其是在東非比較擅長的工業領域,不過在此前,東非工業標準委員會主要和東非國有企業打交道。

畢竟,市場經濟興起在東非也沒有多少年時間,而在1910年以後,東非工業標準委員會也消停了一段時間。

所以德萊恩說道:“但是,因爲前十幾年,國家爲了鼓勵民間企業的發展,所以對於市場監管放鬆了尺度,但這並不意味這種局面會長期存在下去。”

“這十幾年來,因爲監管的缺失,市場上出現了大批假冒僞劣商品,嚴重損害了我們東非製造的名譽。”

“尤其是在一些海外出口產品上,因爲製造工藝不達標,或者缺斤短兩等問題,對東非商品出口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

“你們的商品,就涉及到出口工業品,有部分廠家使用你們提供的零部件,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成本,但是也導致產品的質量出現問題。”

哥里肖恩對着德萊恩調查員回覆道:“這也不應該是我們的問題吧!畢竟做買賣本來就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一些廠家從我們這裡訂購產品,我們都是按照他們的要求來做事。”

“畢竟,我們的產品如果不達標的話,他們完全可以不從我的廠子裡下訂單,所以說,他們付出的價格,以及自身要求,因爲達不到國標,你們應該去找這些廠家,而不是我們廠啊!”

在哥里肖恩的話裡,彷彿哥里肖恩電器廠蒙受了不白之冤,不過,德萊恩可不吃這一套。

他對哥里肖恩說道:“哥里肖恩先生,你不用揣着明白裝糊塗,你們廠用的這種生產工藝,本來就是十幾年前的工藝,已經明確在東非是要被淘汰的落後工藝。”

“我們在三年前就已經提醒過你,應該採用國家新出爐的製作工藝,根據最新國家標準,生產相關產品。”

“但是,你爲了節約成本,沒有及時更新生產設備,在我們已經多次發文提醒的情況下,繼續生產落後產品,這本來就是不對的。”

“畢竟,你們廠的這種工藝,對於水源的污染性很大,我們早就接到了投訴,而新工藝下,不僅能提高生產效率,產品質量,同時還能降低污染。”

“所以說,你這是明知故犯,不用在我面前裝無辜,你們廠的產品,有很大一部分流入到南美和歐洲市場,也確實對東非製造形成了負面影響。”

哥里肖恩說道:“那那些下游廠家怎麼說?我們的產品又不是直接面向民用的,僅僅是初級加工產品,並不會直接流入市場,所以要整改也應該從下游廠商開始。”

對此,德萊恩的解釋是:“如果是1920年以前,那我們自然不會揪着這個問題不放,但是1920年後,新的國標制定,而且隨着五五規劃中的要求,所以要推動全國工業的高質量發展。”

“在過去,我們部門主要是和國有企業打交道,近些年來,開始涉及到一些已經有一定規模民間大廠,而你的企業就在其中。”

“畢竟,說直白一點,在卡賓達市還有很多小作坊,這很難監管,所以我們只能從源頭上解決問題。”

“你們廠就是很多小家電作坊的重要供應商之一,所以爲了提高東非製造業發展水平,我們這次優先從規模以上企業開始排查。”

“至於,你的一些客戶,他們也跑不了,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隨着我們部門的重新擴張,對於市場的監管力度,也會不斷加強。”

德萊恩直言不諱,至少從現階段開始,東非政府對市場的監管主要是類似哥里肖恩電器廠這種規模以上工業。

過去,東非市場監管部門可以說爲了助推東非市場經濟發展,處於隱身狀態,而現在,東非政府認爲,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東非已經形成了一大批有實力的民營企業,而這些民營企業自然也應該納入到國家的監管中來。

在過去的十幾年裡,東非國有經濟已經從原本的百分之七十以上,萎縮到百分之四十多,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過去十幾年,東非民間經濟的野蠻生長。

而這種野蠻生長也帶來了大量問題,尤其是山寨,粗製濫造等問題,不過其中最嚴重的還是商品造假。

不僅坑害東非本國的消費者,同樣對東非出口商品口碑產生了極其惡劣的影響,而信譽崩塌,顯然是不利於東非工業長期健康發展的。

德萊恩對哥里肖恩說道:“這幾年,國家在對市場的監管只會越來越嚴格,不僅涉及到商品質量,還有生產設備和技術更替,經營狀況,資金情況,工人福利待遇等等。”

德萊恩的話可以說在哥里肖恩的頭上澆了一盆冷水,畢竟任何企業都不喜歡政府幹預和指手畫腳。

哥里肖恩對德萊恩詢問道:“難道政府連我給工人發放多少工資也要管?我給他們提供生計,他們爲我工作,本來就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所以,政府應該學習美國和歐洲,減少對市場的干預才行,這並不利於經濟的活躍發展。”

德萊恩對哥里肖恩說道:“哥里肖恩先生,你的這種想法顯然是錯誤的,我們當然也希望企業能夠健康的發展,但是企業應該自覺的遵守國家相關規定,承擔社會義務。”

“就你所說的歐美國家問題,我們東非市場確實在活躍度上比他們差,但是近幾十年的發展證明,東非的經濟制度同樣是有優越性的,要不然我們國家怎麼可能如此短的時間裡發展成爲世界第一工業國。”

“你說經濟活躍度,而事實上,東非經濟增速最快的一五計劃和二五計劃期間,國家經濟完全由國家主導安排,不照樣取得了輝煌的經濟成就。”

“我承認這些年市場經濟興起後,很多私人企業飛速發展,但你們能飛速發展的前提是建立在東非過去幾十年經濟建設的基礎上,東非國有企業爲國家夯實了牢固的基礎。”

事實上,在東非這個國家,同樣有不少計劃經濟的支持者,畢竟,東非計劃經濟的結束,並不是因爲當時經濟出現了問題,而是因爲政府的主動調整。

所以,計劃經濟時代給東非國民塑造的記憶,整體上是東非取得了輝煌的成績,雖然也有一些問題,但是相較於貢獻而言,瑕不掩瑜。

所以,德萊恩用計劃經濟時代的例子來反駁哥里肖恩,這讓哥里肖恩完全無話可說,雖然他是市場經濟的受益者,但是他也不能睜着眼說瞎話。

畢竟,東非徹底結束完全計劃經濟時代,也纔過去不到十五年時間,東非民衆的記憶可不是那麼容易更改的。

德萊恩說道:“而且,你們配合國家的工作,這並非壞事,如今世界經濟競爭日益激烈,只有強者纔有活下來的希望,所以推動自身競爭力進步,比如在技術或者生產效率上擁有競爭力,才能更好的參加市場競爭。”

“當然,這也和如今社會發展需要有關,我想哥里肖恩先生,你也應該清楚,如今歐洲各國的情況。”

“之所以,如今歐洲各國工黨分子活躍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因爲企業和工人間的矛盾日益激烈,所以爲了避免帝國走向俄國的後塵,我們的企業給予工人一些利益,這不僅不過分,反而是合情合理的做法。”

“畢竟,工人不好過了,他們就有可能被工黨分子策反,如果真的讓帝國變成俄國那種情況,恐怕你們現在已經被吊在路燈上,或者遊街示衆了。”

德萊恩的話讓哥里肖恩心裡一緊,不過他還是嘴硬道:“我也沒看到東非有什麼工黨分子活躍的情況,這完全是無稽之談。”

德萊恩呵呵一笑,雖然警告道:“信不信由你,我們也不是要故意刁難你們,而是爲了國家的健康和穩定發展,總而言之,你們工廠的問題很多,我建議你翻一翻政府這幾年新出臺的政策,做好整改工作,下次我們還會來進行調查,如果依然選擇無視,那我們只能按照規章制度,以及法律辦事了。”

第1485章 半殖民地第795章 難兄難弟第1415章 貝尼託的隱忍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1387章 影視基地第1519章 會議第1262章 慫恿第671章 西北的機遇第1483章 北非鐵路第1552章 1933年貿易形勢第1345章 能源結構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1203章 車展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295章 拒絕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120章 熱帶疾病研究中心第1287章 不動如山第408章 劊子手上線第1236章 敖德薩第1255章 林業資源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260章 南轅北轍的猜想第1275章 新三角貿易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1247章 五萬平方公里第878章 無線電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862章 後續第487章 太特城第1490章 新成員國第600章 嘗試第637章 大缺大德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699章 兵役登記第1136章 糟心的威廉二世第1421章 鑄鐵廠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75章 大逃亡第20章 第一鎮(姆蘭迪濟)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1414章 奧匈帝國危機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1486章 對外標準輸出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23章 阻礙時代進步第247章 黑興根旅第1406章 糧食安全第1029章 國防工業第195章 拜訪第249章 熱度第1419章 東非人的優越性第930章 漢薩省第1318章 歐洲形勢第385章 煽動第1275章 新三角貿易第949章 戰敗第701章 城市化第1501章 亞丁灣駐軍第1133章 最後的準備第505章 提速第348章 城鎮化率第1510章 九大工業區第958章 巴拉圭第679章 比屬剛果第87章 西北之亂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第1072章 七大城市羣第1242章 “非法”辦學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243章 70式第1078章 海軍南美行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1200章 電氣化第938章 換血第1064章 人口和城市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1105章 第一百二十七 雜交水稻第1334章 世界第三人口大國(二合一)第273章 雞飛狗跳第489章 戰爭歸戰爭,貿易規貿易第1333章 1919年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354章 電報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865章 高原省第772章 心態第1295章 巴拉諾夫大使第1192章 鋼鐵森林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1294章 俄國變天第535章 落後農業國第1315章 交接第922章 大開殺戒
第1485章 半殖民地第795章 難兄難弟第1415章 貝尼託的隱忍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1387章 影視基地第1519章 會議第1262章 慫恿第671章 西北的機遇第1483章 北非鐵路第1552章 1933年貿易形勢第1345章 能源結構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1203章 車展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295章 拒絕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120章 熱帶疾病研究中心第1287章 不動如山第408章 劊子手上線第1236章 敖德薩第1255章 林業資源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260章 南轅北轍的猜想第1275章 新三角貿易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1247章 五萬平方公里第878章 無線電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862章 後續第487章 太特城第1490章 新成員國第600章 嘗試第637章 大缺大德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699章 兵役登記第1136章 糟心的威廉二世第1421章 鑄鐵廠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75章 大逃亡第20章 第一鎮(姆蘭迪濟)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1414章 奧匈帝國危機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1486章 對外標準輸出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23章 阻礙時代進步第247章 黑興根旅第1406章 糧食安全第1029章 國防工業第195章 拜訪第249章 熱度第1419章 東非人的優越性第930章 漢薩省第1318章 歐洲形勢第385章 煽動第1275章 新三角貿易第949章 戰敗第701章 城市化第1501章 亞丁灣駐軍第1133章 最後的準備第505章 提速第348章 城鎮化率第1510章 九大工業區第958章 巴拉圭第679章 比屬剛果第87章 西北之亂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第1072章 七大城市羣第1242章 “非法”辦學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243章 70式第1078章 海軍南美行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1200章 電氣化第938章 換血第1064章 人口和城市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1105章 第一百二十七 雜交水稻第1334章 世界第三人口大國(二合一)第273章 雞飛狗跳第489章 戰爭歸戰爭,貿易規貿易第1333章 1919年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354章 電報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865章 高原省第772章 心態第1295章 巴拉諾夫大使第1192章 鋼鐵森林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1294章 俄國變天第535章 落後農業國第1315章 交接第922章 大開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