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二虎競食

冬去春來,大雁北歸。夏侯叔侄從摯先生口中得知莫虛之並非兇手,已離開臨沅。

去過南昌,庾公子帶着阿柔再次來到柳葉莊,請皇甫家醫治。

一日,胡不二領着兵馬護持一隊僧侶,由北而南往臨沅來。由儀仗鳴鑼開道,打出旗幡。旗幡上有蓮花、寶樹,寫着“金剛護法”、“降龍伏波”。隊伍中間有八擡大轎,擡着一個大和尚。只見他身披袈裟,慈眉善目,頷下一部銀鬚。後面跟着個高大的身影,鐵甲鏘鏘,手提大棒,正是鼓桴。

臨沅城門大開,諸葛邪率大小官吏、士紳於北門外相迎,立於道旁。

杜雲看着稀奇,臉上帶笑,附耳問諸葛邪:“清風又在弄什麼玄虛?”

諸葛邪道貌岸然,瞪了他一眼,說道:“不得無禮!”聲音卻小於蚊子。

衆士紳、百姓哪裡見過鼓桴這等怪物?還道它真是護法金剛,手中所持乃金剛杵。

待隊伍走近,諸葛邪納頭便拜,呼喊:“恭迎聖僧!”餘人都跟着下跪。

杜雲一看,也不能光杵着,忙躬身施道教之禮,心中暗禱:“弟子不肖,元始天尊莫怪,要怪就怪清風!”

隊伍停下來,那八擡大轎上的“聖僧”,見衆人跪下,露出慈祥相,口中只大聲唸叨:“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鼓桴莫名其妙,用手撓了撓頭盔。

杜雲擡眼望去,這大和尚若是沒剃去千根煩惱絲,不就是諸葛邪家裡掃地的老叟?

“聖僧”並不落轎,胡不二高喊一聲:“走!”

隊伍入城,沿街穿城而過,自南門而出。

城中萬人空巷,莫不爭睹佛家氣象。

來到江邊,早有大船守候。待“聖僧”、“金剛”上船,划槳往對面去,送入降龍寺。

臨沅城內外傳揚着各色留言,一衙役喝着酒對大雅居的堂倌說:“那降龍寺藏有降龍羅漢的舍利子,拜上一拜,可保平安。”

堂倌還恨自己擠破了頭都沒看到聖僧,點了點頭,說道:“差官說的是,我看那金剛就是護持舍利子的。”

旁邊席案上坐着兩人,左邊的人說:“這降龍寺能不能降住霸洞庭?”

右邊的人說:“連龍都能降,何況是區區的霸洞庭?他要敢往寺中去,定然會被那金剛棒殺。”

左邊的人說:“那不是棒,分明是金剛杵!”

右邊的說:“啊,原來是金剛杵,我道是狼牙棒。”

二月中,一千二百戶流民自江陵而來,在城外安營。

諸葛邪站在城頭,望了望營帳,問流民首領鄭儒:“我只問江陵要一千戶人丁,怎多出二百戶來?”

雖取名爲儒,卻長得孔武有力,若非這樣在這亂世也做不得首領。鄭儒回答說:“郡守有所不知,那北國動盪,官府卻乘機暴斂,百姓畏而南逃。因江陵容不下,所以纔多送二百戶來。”

諸葛邪皺着眉頭,問道:“江陵給了多少耕牛?”

鄭儒說:“三百頭。”

諸葛邪說:“這麼說來,一頭牛需四戶人家共用?”

鄭儒也知道捉襟見肘,嘆氣道:“哎,刺史府能給我等耕牛、稻種已是大恩大德,草民不敢奢求。”

諸葛邪說:“耕牛由本官去籌借,即日命你爲屯田都尉,專責漢壽屯田之事。”

鄭儒下拜道:“謝郡守恩德,在下沒齒難忘!”

諸葛邪說:“屯田快快請起!”待他起身,又道:“你且去城南降龍寺禮佛,祈求今年風調雨順。”

鄭儒稱是,告辭而去。

看他走遠,諸葛邪對身後的漢壽縣令說:“周縣令可以借到多少耕牛?”

周縣令面露難色,說道:“這……恕下官無能,借不來牛。”

諸葛邪說:“天門周家可是郡望。”

周縣令眼珠擺動,說道:“下官不掌家事,周家自有主人。”

諸葛邪說:“哎,我當週縣令是個聰明人,不想竟是個糊塗蟲。”

周縣令心想:“哼,拿話激我,就能借到牛麼?”嘴上說:“下官駑鈍,望郡守不吝賜教。”

諸葛邪說:“水賊盤踞漢壽,想必縣令也深知其害。”

周縣令說:“水賊爲禍已久,可惜官軍不能盡剿。”心想:“諒你智謀過人,怕也無計可施。要知漢壽民即是賊,剿賊即是殺民,若真將賊殺光了,誰人種地,莫非要靠這些流民?”

諸葛邪說:“所以本官給你一千二百戶人丁。”

周縣令說:“流民衣食無着,只怕兩年也繳不來賦稅。”

諸葛邪說:“我已免去漢壽賦稅,流民自然也不用納稅。”

周縣令不解道:“郡守是何用意?”

諸葛邪說:“一山不容二虎。”

周縣令恍然大悟,心想:“二虎競食,這些南來的流民必然不見容於霸洞庭!”說道:“郡守好計謀。”

諸葛邪說:“再者漢壽減免賦稅、徭役,必引得外縣耕者前來,周縣令可將其盡歸屯田都尉統轄,以豐其羽翼。”

周縣令說:“可惜光有人丁,卻無兵刃。”

諸葛邪說:“我已備下五百甲杖,全憑周縣令取用。”郡衙缺額兩百士兵,武庫中剩着刀、槍、弓弩,還有些甲冑,正好用上。

周縣令露出笑容,心想:“手下有兵丁,自然勝過脣舌。”周家經商,販運鹽、茶、布、絲綢多經水路。他雖是漢壽父母官,也止不住水賊要挾,好說歹說,奉上錢財,才保得周家行船無虞。別看周公子於人前誇耀,實則有難言之隱。

周縣令說:“難得郡守早有準備,只是周家雖有田莊,着實借不出多少耕牛。”

諸葛邪說:“本官新造十二躡的織機,已跟皇甫家換了三頭耕牛。要再與其借一百頭牛,也非難事,只需以織機作保。你周家世代經商,該知其中之利。”

商人敏感,豈有不知?周縣令說道:“此事下官早有耳聞,倒也想一睹那織機的真容。”

諸葛邪笑道:“舍下就有織機,內子甚是喜愛。”

周縣令心想:“倘皇甫家、庾家都用此織機,我周家豈能落於人後?”拱手道:“哦,那下官斗膽上門討杯水酒喝。”

諸葛邪說:“好說,好說。”

降龍寺倒不難找,鄭儒帶了幾個手下,花了幾枚銅錢,渡過江去。廟不大,外面有官軍巡邏。鄭儒聽同船而來的一商人說道:“因廟裡有舍利子,所以官軍在此守護。”

入廟中,見一鐵甲金剛手持大棒跟在幾個兵丁後面。兵丁手中捧着盤子,盤子裡是供餅、供果。

鄭儒瞠目結舌。

商人說道:“此乃護法金剛。”

鄭儒本不信佛,眼下也肅然起敬。

佛堂內外,有不少信衆伏拜於地,叩頭禱告。堂內有佛陀及羅漢塑像,供案上擺着供餅、供果,還有銅錢。一個沙彌敲着木魚,口宣佛號。

許多百姓往寺裡送兩枚銅錢,只爲一睹“護法金剛”,還覺得十分值當。兩枚銅錢也就值一張餅,比起有錢人一供就是數十張大餅合算多了。

鄭儒給佛像拜了拜,祈禱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同來的商人卻祈禱諸事順遂、平平安安,又往供案上放了十枚銅錢。

鄭儒一行人拿不出錢來,也無供品,面上有些慚愧。

商人看他們衣袍上還打着補丁,想來貧窮,說道:“心誠則靈,倒也無需供物。”又指着供案上的銅錢說:“這銅錢是給寺裡鑄鐘用的。”

鄭儒不解,問道:“寺裡沒有鍾麼?”

商人說:“哎,有洞庭水賊作亂,官府沒有餘錢,所以這廟小,又無銅鐘。”

大家出了佛堂,一個沙彌上前來,衝鄭儒問道:“施主就是鄭屯田?”

鄭儒詫異,拱手道:“你怎知我姓氏,又知我官職?”

沙彌不答,只道:“住持說施主將遇水患,需小心爲是。”

鄭儒心想:“春來水漲或許真有災患,毀壞秧苗。”問道:“貴寺如何得知?”

商人插嘴說:“聖僧有大智慧,通天曉地。敢問沙彌,這水患從何處而來,也好讓在下早做準備?”原來他經商,不免行於水路。

沙彌說道:“住持說水患乃人禍,並非天災。”

商人皺眉道:“莫非指的是水賊?”

沙彌不答,道聲:“阿彌陀佛!”轉身離去。

鄭儒問商人:“鄭某要去漢壽屯田,不知會否遭遇水賊。”

商人說:“啊?在下行商,每每過漢壽都小心翼翼。那些水賊或藏於洞庭湖上,或又隱於鄉野,常奪人財物。我看兄臺並非本地人,不知水賊厲害。”搖了搖頭。

鄭儒心想:“回去問過郡守便知。”

回到城中,往衙門詢問才知郡守在家中。

鄭儒來到諸葛邪宅子,看院落雅緻,心想:“名門果然與衆不同。”

後堂中,諸葛邪與周縣令相談甚歡,案上擺着酒水。見鄭儒來,諸葛邪說道:“屯田都尉快坐,今晚就在舍下用飯。”

鄭儒拱手道:“多謝郡守。”

在下首坐了,鄭儒又說:“在下去降龍寺禮佛,沙彌告知我,將遇水患,卻又說是人禍。聽聞漢壽有水賊爲亂,怕就是這人禍。”

諸葛邪捋須道:“漢壽確實有水賊作亂,皆因之前征斂過度。有鑑於此,自本官到任,着即減免漢壽賦稅、徭役。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又何必從賊?至於屯田都尉之下,一千二百戶,更無需納稅。”

鄭儒一聽,心想:“人之初,性本惡。那些水賊賊心既起,怕是難得收斂,郡守書生意氣,不知人間險惡。”說道:“郡守輕徭薄賦,雖是好心,然則只恐賊心不死。我等流民手無寸鐵,如何自保?”

周縣令說道:“郡守早有準備,武庫中五百甲杖任你取用。”

鄭儒聽了,心中稍安。

周縣令又說:“適才我與郡守商議,再籌借三百耕牛與你,用完即還。”如此一來,兩戶人家分得一頭牛用,於人力已大爲削減。

鄭儒大喜過望,朝諸葛邪、周縣令稽首道:“多謝郡守、縣令。”

屯田事宜交給周縣令、鄭儒,諸葛邪又找來劉猛。

劉猛依舊穿着杜雲贈他得長衫,因在軍中打鐵,下襬都磨破了,拱手問諸葛邪說:“不知郡守召小卒前來,所爲何事?”

諸葛邪問道:“眼下有個立功的機會,不知你願不願做?”

劉猛點頭說:“我早等今日,郡守儘管吩咐。”

諸葛邪說:“本官讓你重拾舊業。”

劉猛不解道:“嗯,在下不明白?”

諸葛邪笑道:“就是讓你做賊!”

劉猛睜大眼睛:“啊?”

諸葛邪問:“你不願意?”

劉猛苦着臉,拱手道:“這……小人就因做賊而被流放巴東,如今再也不敢爲惡。”

諸葛邪從袖中取出一符節,上書“賊捕”二字,交給劉猛,說道:“本官任你爲賊捕掾,明裡是賊,暗裡卻是官。”

劉猛接過符節,說道:“恕在下駑鈍,還請郡守明言。”不過能當上小吏,心中還是暗喜。

諸葛邪負着手,問道:“本官命你去剿水賊,要多少人馬?”

劉猛想了想,說道:“水賊人多勢衆,怕是將士兵、衙役都給我尚嫌不足。”

諸葛邪又問:“若你拌作賊人,再去殺賊,又需要多少人馬?”

劉猛恍然大悟,拱手道:“卑職明白。”

漢壽縣西邊,與臨沅接壤,鄭儒所領的流民正在刀耕火種,開墾荒地。忽然,從樹林裡鑽出百十個水賊,額頭上繫着赤巾,揚着刀衝了過來。

流民一看,驚慌失措,忙扔下水牛便跑。

水賊趕跑流民,牽着水牛往樹林而去。只聽一陣鑼響,大股流民反拿着兵器、鋤頭殺來,數十支箭射過去,放到幾個水賊。

其餘的水賊一看,舍了牛,又鑽回樹林裡去。

鄭儒走近來,看不光射倒了六個水賊,還射倒了一頭牛。痛惜道:“來呀,快去取草藥來,給這牛醫治。”

手下一個癩頭漢子指着仍在哼哼的水賊,問道:“這些賊人該如何處置?”

鄭儒說:“梟首,將首級拿去衙門換取賞錢。身子燒了,肥田!”

地上的水賊聽了,眼中露出驚恐的神色,只見癩頭漢子咬着尖牙,舉起刀來,“刷”的劈下,一切清淨了。

爲首的水賊躲在樹林裡,遠遠的瞧見了,一拳捶在樹上,切齒道:“可恨!”衝手下喝一聲:“走!”帶着衆人往樹林深處走。

走出五里,來到林中的一片空地。陽光透下來,水賊們停下腳步,拿出水囊來解渴。

忽然,前邊喊殺聲起,射來一陣箭矢。

水賊們措手不及,不知對手多少人馬,扔下水囊便往後跑。誰知後面的樹林裡也鑽出山賊,個個頭系青巾,手拿刀槍,截住退路。

一番廝殺,水賊被殺過半,餘者跪地求饒。

山大王是個一魁梧漢子,滿臉兇狠,正是劉猛。這些“山賊”是氐兵所扮,內穿皮甲,外罩各色布衣,看上去與尋常土匪無異。原來他們早就盯上這夥水賊,因而在此設伏。

衆山賊繳了水賊兵器,將他們身上的錢財搜刮一空。

劉猛見一個身材單薄的水賊,抱着頭,瑟瑟發抖,提刀走到他面前,喝問道:“爾等首領是誰?快說!”

那水賊被唬得膽寒,擡頭看了劉猛一眼,見他正瞪着自己,吞吞吐吐說道:“呃,這,首領是……”

未等他回答,一個濃眉水賊挺直身子說:“我等首領乃是霸洞庭,尊駕不會不知道吧?”以爲報出霸洞庭的名號,會叫這些山賊生畏。

劉猛冷笑一聲,走了過去,問道:“誰是霸洞庭?”

濃眉水賊“哼”一聲,傲然說道:“連我家首領名號都沒聽過,真是不知死活。”

劉猛手起刀落,立時劈死濃眉水賊,大聲說道:“管你什麼名號,敢搶我霸荊南的買賣,當真是不知死活!”

衆山賊看了,紛紛叫好。而水賊看了,瞠目結舌,心道這廝吃了熊心豹子膽,竟敢自稱霸荊南,荊南之地廣袤數千裡,豈不比洞庭湖還大。

劉猛又走到身材單薄的水賊跟前,問道:“你家住哪個村子,父母尚在啊?”

那水賊看他濺了一臉血,面目更加猙獰,嚥了咽口水,說道:“小人家住……住龍湖村,父母尚在。”

一個方臉水賊出聲道:“愚蠢,何必告訴他?”向山賊報上家門確實有些愚蠢,即便要說也該胡謅纔是。

劉猛指着方臉水賊,又問身材單薄的水賊:“這人家住何處?”

那水賊瞧了一眼方臉水賊,支支吾吾說道:“這,他……”不想出賣同伴。

方臉水賊對他怒目而視,呵斥道:“住口,你這無恥鼠輩!”

劉猛舍了身材單薄的水賊,走到方臉水賊跟前,虛劈了一下刀,問道:“那你自己說來!”

方臉水賊怒視劉猛,閉口不語。

劉猛將刀換給左手,騰出右手來,“啪啪啪”,甩了方臉水賊三記耳光。

方臉水賊臉上現出指印,通紅,不敢再怒視劉猛。

劉猛又問:“快說,你家住何處?”

方臉水賊咬着牙,一聲不吭。

劉猛看他嘴硬,“啪啪啪……”,一連甩了他十多記耳光,打得他牙根鬆動,方臉腫成圓臉。他大聲問道:“到底說不說?”

方臉水賊一心忍耐,依舊閉口不語。

劉猛對手下道:“此人不會說話,給我砍了!”

兩個山賊抓起方臉水賊,拖到一棵槐樹下,一刀砍了。

劉猛又走到身材單薄的水賊面前,見他戰戰兢兢,也不用劉猛問話,脫口說道:“此……此人也住龍湖村。”

劉猛一把扶起他來,說道:“就你最爲實誠,眼下放你回去。”

那水賊聽了,面露喜色,又聽劉猛接着說:“告訴他們的家人拿錢到降龍寺的後山羅漢寨贖人,一萬錢一條命,以一月爲期。”

那水賊掃視其他水賊,看他們垂頭喪氣,臉上覆又悲愴,心想:“這山賊比官府還狠毒,不止殺人如麻,贖金更勝過賦稅十倍。”

劉猛衝他說道:“好生帶話,不然屠了你全家!”字字如刀。

那水賊腦袋嗡嗡,劉猛的惡言似乎在耳邊縈繞不去。朝劉猛躬身告辭,一個人匆匆逃了去。

關公角,大義堂中,上首坐着一紅臉長髯漢子,正是霸洞庭,倒有五分關公樣貌。下首坐着軍師、頭目,軍師是幄瓏先生,頭目有獨眼龍、屠子張、鍾節,四人依着座次幄瓏先生爲尊,鍾節最末。

聽說冒出來一個霸荊南,殺了他人還綁了票,霸洞庭拍案而起,怒道:“哪來的霸荊南,敢在本王地界逞狂?”

獨眼龍拱手說:“大王,那些山賊定是隨流民而來。”此人叫官軍射盲一目,又姓龍,故諢名獨眼龍。

雖然天氣不熱,幄瓏依舊搖着羽扇,朝霸洞庭說道:“大王息怒,山賊不過是癬疥之疾,而數千屯田的流民纔是心腹大患。”

霸洞庭不解,問道:“那些流民受盡官府欺壓,衣食無着,若肯歸附於我,豈不妙哉,何言心腹大患?”

幄瓏先生說:“大王有所不知,這些流民本是趙國人,逃難至此。眼下官府給其耕牛、稻種,又免除賦稅、徭役,談不上欺壓,只怕難以歸附。且其開墾荒地,佔據山林水澤,必不見容於本鄉人。其可爲農,又可被徵召爲兵。在下疑心此乃官府所施鵲巢鳩佔之計,欲叫我等與流民相鬥。”

霸洞庭皺着眉頭,摸摸長髯說:“此計甚毒,該如何是好?”

獨眼龍站起身來,拱手說道:“大王,在下這便帶兵將流民盡趕出漢壽,倒看官府能奈我何?”

霸洞庭看着幄瓏先生,問道:“軍師意下如何?”

幄瓏先生說:“官府既然想到屯田之策,必不會善罷甘休。如今正當春耕,還是化干戈爲玉帛,以免貽誤農時。在下往臨沅去一趟,請諸葛郡守將流民遷往別處。”

獨眼龍問:“若他不肯,又該如何?”

幄瓏先生說道:“先禮後兵,倘若流民不走,金秋便去割他稻穗。”

獨眼龍哈哈大笑:“軍師好計謀。”

臨沅城門,懸着水賊首級,正是鄭儒送來的。

郡衙大堂,茶水方奉上,冒着熱氣。

諸葛邪手握鐵笛,看着幄瓏先生、屠子張,問道:“不知兩位前來有何要事?”

幄瓏先生搖着羽扇,笑道:“郡守明知故問。”

諸葛邪一臉疑惑,問道:“哦,先生何出此言啦?”

幄瓏先生說:“眼下漢壽多了數千流民屯田,不免與本鄉百姓互生齟齬。爲漢壽安定計,懇請郡守將流民遷往別處。”

諸葛邪說:“因漢壽減免賦稅、徭役,而流民衣食無着,正好將其遷入,同免徵斂。且流民不過是開墾荒地,並無失當之處。先生當勸霸洞庭約束人馬,不要劫掠流民,行此不義之事。”

幄瓏先生說:“郡守不聽我勸,將來必生出事端。”

諸葛邪心想:“要的就是生出事端。”說道:“不妨這樣,流民既已開了荒地,此時將其遷走於理不合,待秋收後,再遷往別處,你看如何?”

幄瓏先生問:“郡守此話當真?”

諸葛邪說:“這還有假?”

幄瓏先生說:“即便如此,恐怕仍有人不服。”心想:“莫不是緩兵之計。”

諸葛邪摸了摸鬍鬚,說道:“城南本有一市集,眼下荒涼,就讓那些不服的百姓前來做些買賣,無須納稅,這樣可好?”

幄瓏先生心想:“我洞庭多有魚獲,卻苦無出路。若他肯畫地與我賣魚,倒也是好事一樁。”說道:“若能將城南市集盡交與我,流民之事就依郡守所言,待秋收之後再遷出漢壽。”

諸葛邪說:“幄瓏先生可要保流民安生。”

幄瓏先生笑了笑,說道:“一言爲定!”

諸葛邪說:“再者,我說的可是讓百姓販魚,這其中不會暗藏賊兵襲我南門吧?”

幄瓏先生大笑,而後拱手道:“豈敢,豈敢,諸葛郡守說笑了。”心想:“人言諸葛邪多謀善斷,如今看來不過爾爾。襲他南門又有何用?我若攻城,必引大軍前來。”臨沅城離洞庭湖近,且易於攻取,足以讓官府投鼠忌器。倘真攻下來,劫掠一番,徒增惡名,枉失道義。更引得朝廷征剿,雖能逃入蠻疆,終須傷筋動骨,非智者所爲。

幄瓏先生又說:“武陵多了一股山賊,就藏於降龍寺的後山,郡守與其防範於我,不如早早出兵將其剿滅,以免其勢大,成肘腋之患。”

諸葛邪一拍案几,說道:“哼,小小山賊何足道哉?待春耕一過,我便出兵剿滅之!”

幄瓏先生說:“郡守切莫大意,那山賊窮兇極惡。”

諸葛邪摸須道:“本官自有良謀。”

幄瓏先生看他官帽都戴歪了,還敢自誇。心中暗笑,嘴上卻逢迎道:“郡守多謀,鄙人也早有耳聞。”

諸葛邪眉開眼笑:“哦,哈哈!”

幄瓏先生看他樣子,越發輕視,起身告辭:“某尚有要事,改日再來拜會。”

諸葛邪起身道:“先生好走。”

諸葛邪看着幄瓏先生出門去,背影越來越遠,用鐵笛敲了敲掌心,輕笑一聲。

離開郡衙,出南城門,幄瓏先生看市集上商人寥寥。走至江邊碼頭,望見對岸降龍寺,寺後山巒疊翠。

一艘泊在碼頭的船上,下來一頭戴斗笠的漢子,衝幄瓏先生、屠子張拱手說:“先生、張頭領,我等這便回程麼?”

幄瓏先生晃晃羽扇,說道:“先送我二人去對岸,看看那降龍寺。”

兩人登船,往對岸去。

屠子張問:“要不要上山?”

幄瓏先生知他心思,說道:“你不怕那山賊?”

屠子張說:“哼,若見到那山大王,我一刀劈了他。”

幄瓏先生搖頭而笑。

屠子張撓撓腦勺,問道:“先生何故搖頭?”

幄瓏先生說:“你雖膂力過人,能敵他百十人?”

屠子張估摸了一下,說道:“怕是敵不過。”

幄瓏先生說:“與其鬥力不如鬥智。”

屠子張素來敬佩幄瓏先生智謀,點了點頭。

下了船,幄瓏先生來到山門前,見匾額上“降龍寺”三個字大氣圓融,心想:“降龍,此‘龍’非彼‘瓏’,未必與我相沖。”他雖聰明過人,但水賊過的乃是刀頭舔血的日子,難免相信運勢。

入寺中,見有官兵把守,因農忙少有信徒,庭院空空。佛堂傳出佛樂,一鐵甲金剛在前庭踏着鼓點起舞,鏗鏘有力。幄瓏先生駭然,心想:“原來傳言不虛,果有金剛護法。”

屠子張看鼓桴鐵甲鏘鏘,手持大鐵棒揮舞,目瞪口呆,心想:“什麼怪物?氣力勝過我百倍!”

不敢招惹鼓桴,兩人入佛堂拜了拜。看見供案上施捨有錢,幄瓏先生從袖囊中掏出錢袋,放在案上。

兩人出寺來,繞至後山,見一條小徑蜿蜒而上。路旁立有一木牌,上書“羅漢寨”字跡奇醜,畫了個箭頭指着山上。

幄瓏先生說道:“這山賊果然非同一般,如此明目張膽。”

屠子張說:“他既然指明道路,待我引五百兵來,燒了山寨!”

幄瓏先生說:“屠子張稍安勿躁,看我略施小計,使之與官軍爲敵。”

山頂上,幾間草廬,前邊據着陡坡,立有柵欄。豎起一杆大旗,上面有“降龍羅漢法駕”幾個大字,一隻信鴿越過旗杆,振翅而去。

一小卒匆匆入堂屋來稟:“那幄瓏先生和屠子張正沿山路而來。”

劉猛問道:“就兩個人?”

小卒說:“不錯。”

劉猛揮揮手,讓他退下。轉頭對一魁梧黑臉漢子說道:“安之,要不要將他二人砍了?”

這人確是杜雲,以鍋灰塗臉,黑不溜秋,免得叫人認出來。他將手中信給劉猛過目,說道:“征夫要留他們性命,莫輕舉妄動。”

劉猛看完信,扔進火堆裡,柴火上的大鍋燒得湯水滾滾。

這山寨是趁着建廟,冬日裡立起來的。

幄瓏先生和屠子張入寨來,看到大旗,幄瓏先生心想:“難道此處供有降龍羅漢?”又看過草廬,“哼”一聲,心想:“不過是些蟊賊。”

進到堂屋,見上首坐着山大王,滿臉兇惡。旁邊站着兩個賊兵,手持開山斧。下首坐着一黑臉漢子,腰上佩刀,手中拿着一把蒲扇。堂中間煮着一口大鍋,鍋中似乎燉着什麼。

幄瓏先生心想:“莫不是弄什麼斧鉞湯鑊?”給劉猛施禮道:“鄙人幄瓏見過大王。”

屠子張跟着行禮,卻叫不出口,心想:“這小小山賊還敢自稱大王?”

劉猛還真敢,說道:“早聞幄瓏先生大名,找本王可是爲了贖人?”

幄瓏先生說:“還望大王寬宏大量,放了我洞庭義士。”

劉猛說:“可帶了贖金?”

幄瓏先生搖扇說:“不妨明說,我此來是爲與大王結盟,同心協力,共拒官府。”

劉猛不理他話,皺眉道:“這麼說,你沒帶贖金?”

幄瓏先生說:“比起安危,大王似乎更在乎錢財。”

劉猛心想:“要的就是錢財,不然怎麼養兵?”臉上露出詫異,問道:“先生是何用意啊?”

幄瓏先生說:“大王敢立寨於城南,可見膽氣過人,英雄蓋世。然‘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我料春耕一過,官府必定引兵來攻,還望大王早做準備。”給劉猛戴了頂高帽,就看他上不上道。

劉猛摸摸鬍鬚,說道:“哦,原來如此,明日我拔寨,去漢壽暫避”

幄瓏先生一聽,有些尷尬,生怕弄巧成拙,說道:“在下的意思是你我結盟之後可相互照應,無懼官府。”

劉猛看了看杜雲,想讓他幫腔。

杜雲學幄瓏先生,輕搖蒲扇,粗着嗓門道:“既要結盟,就需立一盟主。方纔先生說我家大王膽氣過人,英雄蓋世,可見盟主之位非我家大王莫屬。”

劉猛附和道:“不錯,看來先生有意推我爲盟主。”

幄瓏先生本無心立什麼盟主,只想從中挑撥,讓山賊與官軍鷸蚌相爭。怎能損及自家顏面,容劉猛位居霸洞庭之上?忙擺手否認:“大王誤會了。”

屠子張豈能忍,霍然站起身來,大聲道:“豈有此理!我家大王威震一方,自該稱盟主!”他因屠牛犯禁被官府捉拿,本要處死,卻被霸洞庭救得性命,自此對其忠心耿耿,

杜雲說:“我家大王威震八方,自該稱盟主!”言辭與他相當,只是多“威震”了七方。

屠子張惱怒道:“你,我家大王有兵卒三千,縱橫洞庭,你們有多少人馬?”

杜雲說:“我家大王乃降龍羅漢轉世,御下神兵何止千萬?”

幄瓏先生心想:“哼,原來這廝假託羅漢轉世,以此妖言惑衆,我道他怎麼敢在這降龍寺後安寨。”

屠子張眉毛倒豎,可惜口拙,氣道:“這……你,神兵呢,哪有?”

杜雲搖扇道:“爾等區區兩個人,何勞神兵前來?”

屠子張“刷”的抽出闊刀,喝道:“唬我,你敢與我一較高下麼?”

杜雲聽了,哈哈大笑。

劉猛看屠子張不自量力,敢邀戰杜雲,也咧嘴而笑,相貌反更顯兇惡。

幄瓏先生對屠子張說:“屠子張快放下刀,不得無禮。”

屠子張看他們嘲笑,臉面上掛不住,“嗨”,一刀將面前的案几斬作兩截。出了口氣,這才若無其事的坐下來,把刀放在席子上。

幄瓏先生朝劉猛拱手道:“恕我等鹵莽,壞了大王案几。”

杜雲說:“案几值多少錢,幄瓏先生賠不起麼?”

幄瓏先生嘴角抽動兩下,忍住性子,不與他作無謂之爭。對劉猛說道:“大王,結盟之事可容後再議。眼下貴寨需急招兵馬,以壯聲勢,這樣纔好與官軍抗衡。”已無結盟之心,免得在盟主位置上多生枝節。

杜雲說:“招兵買馬少不得用錢。”

劉猛說:“不錯,正因如此,纔要爾等贖金。”

幄瓏先生說:“既然要兩家結盟,就該放了我洞庭義士,怎能再索要贖金?”

杜雲說:“眼下並未結盟,結盟之後自然就不要贖金了。”

劉猛附和道:“阿黑說的正是。”

幄瓏先生心想:“原來這黑臉漢子叫‘阿黑’,真是人如其名。”說道:“大王已一月爲期索要贖金,倘若結盟不及,這些義士豈不身死?”

劉猛皺着眉頭,說道:“這倒爲難。”

杜雲說:“這有何難?先給贖金,放了人,再結盟不遲。”

劉猛點頭道:“哎呀,阿黑所言不無道理。”

幄瓏先生額上冒汗,心想:“這些山賊盡是歪理,與其爭辯,徒費脣舌。”說道:“贖金太多,能否削減一半?”

劉猛說道:“看在幄瓏先生面上一半就一半。”

幄瓏先生心想:“總算沒有白來,贖金就當是助他軍資,望他能與官軍廝殺。”說道:“多謝大王。貴寨威勢一起,定能大敗官軍。”

劉猛一臉得意,說道:“嘿嘿,臨沅不過數百官軍,本王視其爲螻蟻。”說完,又對杜雲道:“阿黑,還不快給客人上酒菜?”

杜雲起身來,躬身稱是。走出座位,朝堂外喊道:“快上酒來!”

門外兵丁抱了四壇酒進來,放在每人的案几上。屠子張的案几壞了,直接撤下,也不換一張上來,酒罈就放在他席子上。

屠子張窩火,這不欺負人麼?

放下酒罈,又拿來酒杯、菜碗,碗中空空。兵丁用酒勺給每人斟完酒,退了下去。

幄瓏先生看杜雲正拿着長勺往大鍋裡撈,心想:“原來這釜中燉着菜。”又聽劉猛道:“先敬客人!”

杜雲嘴中稱是,用勺子撈起一物,走到幄瓏先生席前,倒進他大碗裡。

幄瓏先生一看,這碗中的東西分明是顆心。他朝劉猛拱手道:“敢問大王,這是……”

劉猛說:“因二位是貴客,才以心肝相待。”這一語雙關,以心肝相待乃是赤誠。

一會兒,杜雲又舀了東西放在屠子張碗裡,果然是肝。

屠子張宰牛無數,卻辨不出這是什麼肝,不禁問道:“這是什麼肝?”

劉猛笑道:“心是人心,肝自然是人肝。”

幄瓏先生大驚失色,不禁身子後仰,避讓說:“人心?”聲音都發顫。

屠子張雖然不懼,卻心想:“這山賊果然歹毒無比,竟以人心肝爲食!”

杜雲給劉猛和自己的碗裡放了心肝,這才坐下。

劉猛說:“來來,先滿飲此杯。”說完,一口飲盡杯中酒。看客人都喝了酒,又說:“吃菜,吃菜,不成敬意!”說罷,光着手抓起心就啃,邊吃邊笑,樂得其所。

杜雲手上有鍋灰,只用匕首切了肝來吃。

幄瓏先生、屠子張看了,瞠目結舌。

杜雲問道:“二位怎麼不吃?”

幄瓏先生說:“今日腹中吃得太飽,着實吃不下。”

屠子張“哼”一聲,說道:“還敢自稱羅漢轉世,卻剖人心肝來吃!”

杜雲說:“我家大王好心待客,你卻這般無禮!”

劉猛說:“本王敢屠龍,何況是賊?這幾個蟊賊昨日敢犯我山寨,被阿黑砍了,今日正好待客。”降龍羅漢不是白叫的。

屠子張忿忿不平,說道:“我洞庭義軍不齒與爾等爲伍!”

劉猛臉色一沉,喝道:“大膽!”

屠子張梗着脖子道:“多行不義必自斃。”

杜雲笑道:“哦,你還讀過《左傳》?”多行不義必自斃,出自《左傳·隱公元年》。

屠子張嗤之以鼻,不搭腔。

幄瓏先生朝劉猛稽首道:“屠子張出言不遜,請大王恕罪。”

劉猛說:“不宰你兩個水賊難消本王惡氣!”

幄瓏先生心中噗噗,暗道不好:“怎能與山賊硬拼?哎,屠子張太過莽撞。”

屠子張持刀站起來,護在幄瓏先生身前。

杜雲也起身,按刀。

劉猛卻不理會,對左右刀斧手說:“將關押的水賊選兩個壯實的,砍了!”

殺人還要挑肥揀瘦,莫不是要殺來吃?幄瓏先生忙從屠子張身後伸出腦袋來,朝劉猛稽首道:“大王息怒,我等這便回洞庭取贖金來,殺了豈不可惜?”

劉猛說:“不錯,殺了少賺兩萬錢。”對左右道:“暫且留他們性命。”

幄瓏先生吁了一口氣,說道:“大王已經答應贖金減半,兩個人應該是一萬錢。”

劉猛問杜雲:“我說過麼?”

杜雲說:“大王確實說過。”

劉猛說:“哎,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幄瓏先生心想:“你哪是什麼君子?”說道:“時候不早,我等這便告辭,後會有期。”說着,站起身來。

劉猛說:“先生好走,恕不遠送。”

兩人剛要走,杜雲卻喝道:“慢着!”

屠子張護住幄瓏先生,瞪着杜雲問道:“你待如何?”

杜雲說:“方纔你砍壞一張案几,不用賠麼?”

幄瓏先生心想:“還道是什麼,一張案几而已。”掏了掏袖囊,這纔想起來:“不好,錢都施捨給寺廟了。屠子張,你可帶了錢?”

屠子張穿着裋褐,衣衫敞開,哪裡藏得下錢,說道:“先生,我身無分文。”

幄瓏先生只得對杜雲拱手說:“待回去取了錢,一併奉上。”

杜雲說:“不巧,本寨概不賒賬。”

幄瓏先生心想:“這山賊也太霸道了些!”

屠子張說:“都說了身無分文。”

杜雲盯着他闊刀說:“就留下這刀,權當賠禮。”

屠子張吃飯的傢伙怎能捨得,早看杜雲不順眼,鼓着眼睛說:“你太過分了!”

杜雲“刷”的抽出破月刀,說道:“難道當我家大王的面逞兇,就不過分?只叫你留下這破刀,已是開恩了!”

屠子張聽了,眉毛倒豎:“我要不給,你能奈我何?”

杜雲咧嘴一笑,黑臉上露出白森森的牙齒:“你若不給,休想出門!”

屠子張怒不可遏,大喝一聲,揮刀朝杜雲劈來,勢大力沉。

幄瓏先生眼見屠子張要闖禍,無力阻止,忙喊道:“趕快住手!”

只聽“鐺”一聲,屠子張的刀掉在地上,拿刀的手虎口裂開,發着顫。他張口結舌,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只覺得這阿黑有千斤氣力,就是蠻牛也抵擋不住。

幄瓏先生也背上冒汗,心想:“山賊中還有這等高手?”

劉猛開口道:“阿黑,怎麼待客的?”

杜雲還刀入鞘,轉身對劉猛行禮道:“請大王恕罪。”

劉猛對幄瓏先生說:“先生見諒,下山去吧。”

幄瓏先生道聲:“告辭!”拉着屠子張胳膊就走,舍了那闊刀。

等他們走遠,杜雲指着屠子張的刀,對劉猛說:“叔雄,這刀正好拿來一用。”

劉猛走下座位,笑道:“安之說的是。”

杜雲聳了聳鼻子,走到鍋邊,用勺子撈了撈,舀出一隻豬蹄,咂咂嘴說:“真香!”原來這鍋裡燉的不是什麼人肉,而是野豬。

臨沅城外越來越熱鬧,南市販魚,西市販牛羊、布匹。

降龍寺依舊聽不見鐘聲,隻日暮敲鼓。

黃昏,“咚咚”,寺廟的鼓聲播於江面。郡衙庫房前,已經掌燈,張氏兄弟正點算物品,一個氐兵挑來一擔銅錢送入錢庫。

張三嘆看了,嘆一聲:“阿彌陀佛!”

張一笑說道:“住嘴,莫冒犯了佛祖。”

張三嘆說:“哎,我佛四大皆空,視而不見,視而不見。”

原來這些銅錢是信衆施捨給寺廟的,但郡衙庫房空虛,只好拿來一用。諸葛邪可不是什麼善男信女,建寺廟不過是另有所圖。一來安百姓之心,二來鼓動流民抵抗水賊,三來弄點錢花。除此之外,若還能使人棄惡從善,也算是件功德。

又有馬伕馱了土布前來,將布卸下。

西市蠻人沒賣掉的土布,衙門收了,充作軍資。牛羊、茶葉自有周家收購,衙門倒沒有從中佔什麼便宜。

春種已過,大白天的,一隊蠻人趕着牛兒往臨沅去賣。忽然,路邊樹林中鑽出剪道的賊人,將他們團團圍住。

這些賊人都頭系赤巾,與水賊一般無二,只是蒙着臉。

賊人頭領穿着裋褐,衣衫敞開,手中拿着一把闊刀。

蠻人中似乎有人認得,問道:“你是屠子張?”武陵蠻漢雜處,他會說漢話也不足爲奇。

“屠子張”搖了搖頭,說道:“我乃霸荊南手下阿黑,快快交出牛來,饒爾等不死!”

蠻人看他露出的胸膛、手和半張臉,一點也不黑,說道:“你可知我等乃武溪王部衆,還敢強搶?”

“屠子張”說:“若是屠子張定然不敢搶,不過我乃霸荊南手下阿黑,最是敢搶!”說完,衝上去,一刀劈下,立時劈死一頭牛。

蠻人唬了一跳,說道:“屠子張果然好氣力。”

“屠子張”嘿嘿一笑,說道:“不錯!呃,是阿黑好氣力!”

蠻人哪裡信他的話?

“屠子張”接着說:“叫你們賣牛,以後西市歸我阿黑所有。”

蠻人滿臉怒色,問道:“西市乃官府給的,你也要霸佔?”

“屠子張”說:“我家大王洞庭都敢霸佔,何況是西市?”

蠻人說:“果然是霸洞庭!”

“屠子張”說:“啊?不對是霸荊南!”

蠻人心想:“聽聞屠子張魯莽,又拙於言辭,果然不錯。”說道:“你方纔還說洞庭都敢霸佔。”

“屠子張”說:“這個……還不快滾?不然就像宰牛一樣砍了你們!”

蠻人勢單力薄,落荒而逃。

“屠子張”對衆賊人說:“將牛牽走。”

一人問道:“這死牛該如何處置?”

“屠子張”說:“不要了,就留在這裡,好叫蠻人知道我的厲害。”

這日,數百洞庭漁民將魚從船上挑至臨沅城南,見集市的涼棚裡多了一羣牛,也不明就裡,還道是蠻人牽錯了地方。

雖然被牛擠佔了地方,但漁民揹負水賊名聲,在人屋檐下,敢怒不敢言,將就着作買賣。

中午,數百蠻人揚着刀直奔城南,從集市奪回牛,還搶了漁民的魚。漁民被殺了十數人,餘者逃回船上。

關公角的水寨,霸洞庭臉色漲紅,問道:“什麼,蠻人搶了魚還殺人,沒有王法麼?”

這話聽在幄瓏先生耳中有些荒誕,水賊跟人家說王法豈不可笑?對霸洞庭拱手道:“大王,這其中只怕有所誤會,我等於南市賣魚,而蠻人在西市販牛,各不相干。”

獨眼龍說道:“聽蠻人說,是因屠子張假山賊之名,搶了他們牛,所以纔出手報復。”

屠子張站起身來,拍着胸膛說:“大王,絕無此事!我,我敢以死明志!”

霸洞庭朝他壓了壓手,說道:“誒,快些坐下,賢弟的爲人本王豈有不知?”又對幄瓏先生說:“勞煩先生去一趟沅陵,以交好蠻王。”水賊要想借深山避禍,非與蠻王交好不可。

幄瓏先生搖扇說:“沅陵當去,不過此事只怕另有蹊蹺,非找出元兇不可。”

屠子張說:“不用想,定是那班山賊所爲。”

幄瓏先生不置可否,對鍾節說:“水鬼鍾,你帶人去羅漢寨刺探一番。”

鍾節拱手道:“是!”

霸洞庭問:“先生是否有所懷疑?”

幄瓏先生說:“山賊使出這等挑撥離間的計謀,着實出乎我意料。但於他又有何好處?”

屠子張說:“山賊錙銖必較,就因爲我當時有所得罪。先生莫忘了,那霸荊南和阿黑是吃人心肝的,無惡不作。”

幄瓏先生心想:“什麼錙銖必較,怕是賣多了牛肉,應該說睚眥必報纔對。”沒文化真可怕,他搖扇說:“屠子張不必多言,我自有計較。”

第二十一章 敗失潁上第四十六章 大義失義第四十七章 蕩寇伏波第三十五章 武陵青芒第十九章 紙上談兵第九章 名重京師第三章 曲阿遇匪第二十九章 巴郡硝煙第四十七章 蕩寇伏波第二十七章 巫者降怪第十二章 將兵淮南第十八章 冤家路窄第三十章 赤血狂刀第三十四章 心向林泉第三十八章 郡守駕到第二十二章 謫戍巴東第五十章 鬼洞之丹第三章 曲阿遇匪第五章 京城四醜第四十九章 天命靡常第二章 草莽俠心第二十八章 鬼影初現第三十四章 心向林泉第三十一章 絕薪止火第四十章 鬼社中人第十章 驅狼遇虎第五章 京城四醜第十三章 壽春之圍第三十四章 心向林泉第九章 名重京師第三十九章 暗譜鴛鴦第四十六章 大義失義第二十九章 巴郡硝煙第三十六章 吹皺春水第五章 京城四醜第十一章 北風意冷第四十章 鬼社中人第二十三章 蠻荒之地第四十章 鬼社中人第十九章 紙上談兵第十章 驅狼遇虎第九章 名重京師第五十章 鬼洞之丹第三十七章 聖手書生第十一章 北風意冷第十八章 冤家路窄第十七章 劍號玄冥第八章 請君入彀第三十六章 吹皺春水第十七章 劍號玄冥第三十九章 暗譜鴛鴦第九章 名重京師第五章 京城四醜第六章 中興之志第五十章 鬼洞之丹第十一章 北風意冷第三十六章 吹皺春水第十一章 北風意冷第三十二章 不世之功第三十五章 武陵青芒第五章 京城四醜第十五章 臨淮破敵第四十章 鬼社中人第五十三章 鬼府爭鋒第四十六章 大義失義第五章 京城四醜第三十二章 不世之功第二十七章 巫者降怪第二十五章 奇毒相攻第四十三章 禍起蕭牆第五十五章 重操兵戈第一章 歸藏門人第四十四章 金剛法衣第四十九章 天命靡常第三十三章 反客爲主第十七章 劍號玄冥第五十六章 王師又敗第三章 曲阿遇匪第八章 請君入彀第三十五章 武陵青芒第五十五章 重操兵戈第八章 請君入彀第十三章 壽春之圍第五章 京城四醜第二十四章 噬骨之蠱第十章 驅狼遇虎第四十章 鬼社中人第五十一章 陽極生陰第六章 中興之志第三十七章 聖手書生第四十三章 禍起蕭牆第十八章 冤家路窄第一章 歸藏門人第四十九章 天命靡常第三十四章 心向林泉第二十六章 騰龍設伏第二十一章 敗失潁上第二十四章 噬骨之蠱
第二十一章 敗失潁上第四十六章 大義失義第四十七章 蕩寇伏波第三十五章 武陵青芒第十九章 紙上談兵第九章 名重京師第三章 曲阿遇匪第二十九章 巴郡硝煙第四十七章 蕩寇伏波第二十七章 巫者降怪第十二章 將兵淮南第十八章 冤家路窄第三十章 赤血狂刀第三十四章 心向林泉第三十八章 郡守駕到第二十二章 謫戍巴東第五十章 鬼洞之丹第三章 曲阿遇匪第五章 京城四醜第四十九章 天命靡常第二章 草莽俠心第二十八章 鬼影初現第三十四章 心向林泉第三十一章 絕薪止火第四十章 鬼社中人第十章 驅狼遇虎第五章 京城四醜第十三章 壽春之圍第三十四章 心向林泉第九章 名重京師第三十九章 暗譜鴛鴦第四十六章 大義失義第二十九章 巴郡硝煙第三十六章 吹皺春水第五章 京城四醜第十一章 北風意冷第四十章 鬼社中人第二十三章 蠻荒之地第四十章 鬼社中人第十九章 紙上談兵第十章 驅狼遇虎第九章 名重京師第五十章 鬼洞之丹第三十七章 聖手書生第十一章 北風意冷第十八章 冤家路窄第十七章 劍號玄冥第八章 請君入彀第三十六章 吹皺春水第十七章 劍號玄冥第三十九章 暗譜鴛鴦第九章 名重京師第五章 京城四醜第六章 中興之志第五十章 鬼洞之丹第十一章 北風意冷第三十六章 吹皺春水第十一章 北風意冷第三十二章 不世之功第三十五章 武陵青芒第五章 京城四醜第十五章 臨淮破敵第四十章 鬼社中人第五十三章 鬼府爭鋒第四十六章 大義失義第五章 京城四醜第三十二章 不世之功第二十七章 巫者降怪第二十五章 奇毒相攻第四十三章 禍起蕭牆第五十五章 重操兵戈第一章 歸藏門人第四十四章 金剛法衣第四十九章 天命靡常第三十三章 反客爲主第十七章 劍號玄冥第五十六章 王師又敗第三章 曲阿遇匪第八章 請君入彀第三十五章 武陵青芒第五十五章 重操兵戈第八章 請君入彀第十三章 壽春之圍第五章 京城四醜第二十四章 噬骨之蠱第十章 驅狼遇虎第四十章 鬼社中人第五十一章 陽極生陰第六章 中興之志第三十七章 聖手書生第四十三章 禍起蕭牆第十八章 冤家路窄第一章 歸藏門人第四十九章 天命靡常第三十四章 心向林泉第二十六章 騰龍設伏第二十一章 敗失潁上第二十四章 噬骨之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