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曲阿遇匪

杜雲在城外歇了一宿,第二日天明,等城門開了,這才進去。回到客棧,梳洗一番,換了件洗得發白的灰布袍子,那袍子依舊短,露出一截小腿來。攏起頭髮,繫了塊黑布綸巾,去結了房錢,又牽上毛驢上路。一路穿街過巷,急急自西門出城,竟也無事,並未見到朱家的人。

一日,行到曲阿,離京城已近。正是秋高氣爽,在往曲阿城的官道旁,有一個茶寮,屋外搭着涼棚,挑着一竿青旗,旗上一個黑色茶字。四野都是稻田,屋旁有荷塘、桔園,荷塘裡蓮花碧葉相映,桔園裡結着金黃的桔子。來往的客商趕路累了,只要瞧一眼茶寮,若是兜裡還有幾個閒錢,就會忍不住到裡邊喝碗茶,將歇一下。

杜雲就坐在涼棚裡,案前擺着一碗茶,兩個桔子。他飲一口茶,用蒲扇扇扇風,看着棚外的風景。他的毛驢就係在棚外的樹上,樹下又有水桶,毛驢時不時低頭飲水,啃啃樹下野草。

兩個小孩在路邊打鬧,一個頭戴蓮葉,手持竹子削成的小劍,手指另一人道:“你這賊寇,還不下跪求饒。”

另一人頭上戴着生有綠葉的藤環,一手叉腰,擡起木頭削成的小刀,瞪眼道:“臭衙役,你以爲打得過我嗎?”

兩人發一聲喊,刀來劍往,打作一團,口中咿咿呀呀不絕。小孩的玩鬧如何入得大人的眼睛,故而多視而不見。道路與京城相反的方向,盡頭處揚起一片灰塵,不久踏踏的馬蹄聲漸漸入耳。

杜雲往那路上望去,只見前邊六七匹馬,簇擁着一輛馬車,馬上騎士一色的皁色衣裳,頭戴皮冠,不知什麼人。等馳到近處,才發現馬車後面還跟着十來騎,統共有二十騎。這些人皆軍士打扮,佩刀負弓,面有彪悍之色。

來到茶寮跟前,一衆人停了下來。當先一人似乎是頭領,朝涼棚裡看了看,又四處打望一番,對後邊人吩咐道:“我到茶寮裡看看!”他獨自翻身下馬,走進涼棚裡來看了看,見六張席案被佔了四張,便對提着茶壺的茶倌道:“店家,屋裡可有座位?”

茶倌見他們人多,自然喜上眉稍,忙說道:“屋裡有座,只是天熱沒風,悶了些。”

頭領道:“不妨事,我等趕路辛苦,只想喝口茶,歇息一番。”說着邁腳進屋裡一瞧,不過擺了些案席、晾茶葉的扁盆,爐竈上正煮着茶,雖暗了些,倒也陰涼。

茶倌笑道:“那快些進來,本店的茶可是地道毛尖。”

頭領出了涼棚,招呼衆人將車馬趕到路旁,進屋喝茶。只駕馬車的守在車上,頭領和幾個弟兄佔了涼棚裡剩下的兩張席案。他叫了涼茶,又買了些桔子,親自送到馬車上,看來車裡還有人。

乘茶倌來斟茶,頭領問道:“不知這道上最近可還太平?”

“太平啊,此地牛頭山、虎背嶺是有些毛賊,但客家既是官兵,怕他何來?”

頭領以指摸摸脣上鬍鬚,哈哈一笑,說道:“自是不怕他,不過有備則無患嘛。”

杜雲休息已畢,付過錢,牽驢上道。這官道從山谷中過,路雖寬闊,但兩邊崇山峻嶺不絕。天氣又熱,毛驢都拉聳着耳朵。行了一陣,從驢背上取下水囊,喝了兩口。耳畔傳來一衆馬蹄聲,不消說,定是那些皁衣軍士。

果然那些軍士共馬車,飛快從杜雲身旁馳過,有軍士還一邊盯着他看,直到不見了蹤影。杜雲用手臂上的衣袖遮住鼻子,眯眼瞧着一下一路的灰塵,又不緊不慢的趕路了。

行得兩里路,忽聞得前邊刀兵聲響,杜雲趕忙騎上驢,催促着奔過去。待望見前邊人物,卻是適才經過的一衆軍士,都不在馬上,地上倒躺了許多,餘下的數人正與賊人打鬥,那馬車前的馬也倒在地上。他下了驢,將繮繩系在路旁樹上,快速奔近了,躲在一旁觀看。與軍士打鬥的人,皆蒙着面,手持長刀,身手比之軍士更爲高強。正打着,“嗖”一聲,一旁的山林裡射出一支箭來,正中一個軍士。杜雲瞧那些地上的躺着軍士,大多身中箭羽,怕是凶多吉少。

打得一會兒,軍士便只剩兩個,卻被四人圍攻。這時,從馬車中出來一人,繫着髮髻,一身盔甲,卻是個女子。她手持長劍,和軍士一起鬥那些蒙面人。兩個軍士見她來,有羽翼之心,更兼拼死之志,三人步調相合,頗有軍陣味道。那些蒙面人武功雖更強,畢竟搏殺時久,一時竟與三人打平。林中放暗箭者,於之前軍士人多時,尚易於狙殺,此刻人少,反難尋機會。

女子劍法不弱,既有道家的輕靈,也有軍中劍法的狠辣。

杜雲曾隨師父遊歷江湖,從不惹官府之事,而此次去京師卻多半要給官府效力,想那些蒙面人截殺軍士自非善類。因爲軍士押送的不是財物便是要人,蒙面人無非截財或人。他有心要幫軍士,卻又躊躇,從懷中摸出那枚朱家的飛鏢,細細打望林中施箭者。忽聽得林中一聲哨響,那四名蒙面人驟然齊齊後縱,留出空檔。”嗖”,一支箭來,正中一個軍士,餘下一個軍士和女子忙躲在馬車之後。四名蒙面人又上前圍攻,此時,軍士和女子受制於車後,已落下風。未幾,那軍士腹部便中一刀,又一刀劈在他腿上,片刻即被殺死。蒙面人呼和起來,以爲要大功告成,一人更舍了他們爬進馬車裡去。女子反身阻擋,背上已中一刀。

杜雲看那女子要死,再忍不住,已辨出林中暗箭傷人者位置,手起飛鏢,身形已動。蒙面人圍住女子,卻不猛攻,只刀刀逼迫。此時見一人來,勢若奔馬,不禁驚駭。一人止住女子,另兩人要上前阻擋。

杜雲身形剛到,那兩人揮刀劈其肩頸。他腳下未停,身形已矮,抵近兩人,讓卻兩刀於身後,雙手成爪,摳住兩人前襟,推將出去。那兩人跌出一丈來遠,剛摔在地上,又忙翻身站起。

兩人摸摸胸口,倒未受傷,瞠目看着杜雲。只見他右手抓住正和女子相鬥者的背心,提將起來,直扔出去,如摔一小兒,速度既快,又氣力非凡。此時,馬車中的蒙面人也出來了,手裡還抱着一個四方的匣子。見外邊情況,尚自懵然,早被杜到雲一腳踢到,側身要躲,已是不及,被踹出三步之外,其餘三人紛紛跑過去扶助。

杜雲看看那女子,只見她滿頭大汗,背倚車轅,左臂上滲出血來,咬着脣,體力已是不支。他伸手攙住她右臂,不使她倒地。女子見蒙面人搶了東西去,滿眼焦急,嘶聲喊道:”賊人休走!”

杜雲對她道:”你站穩了!”鬆開手,轉出車後,眼見那四人要逃。剛拔步追趕,沒兩步便聽得林中一聲哨響,不禁駭然止步,提防有箭來,心想怕是剛纔的飛鏢失了準頭。側身躲在車後,卻不見射箭,又聽見身後倒地之聲,心知那女子身體已然不支。望着四人鑽進山林中,失了機會,料難挽回,只得作罷。轉身走到車後,女子已倒在地上。他俯身探她鼻息,呼吸尚存,見她嘴脣發白,日頭正曬,便抱將起來,覺得鎧甲於女子而言不輕。送她路邊樹下陰涼處躺下,再探脈搏,並無大礙,又檢查傷口,背部那一刀有鎧甲護着,並傷未及皮肉,只左臂上的傷口頗深。

杜雲解下女子鎧甲,卻見她裡面僅穿了件絲綢深衣,想是馬車內悶熱,又穿着鎧甲,因而爲之。那女子青春年華,生得俏麗脫塵,讓他難免心生情愫。他先去牽了自己的毛驢過來,取了包袱裡的金瘡藥和水囊,幫她清洗傷口,因還要縫合只得草草敷了藥,包紮住傷口。又輕輕扶起她的頭,喂她水喝,不免瞧見她衣下透露的肌膚,竟也覺得脣乾舌燥。喂完水,女子還未醒,杜雲去查看軍士是否還有活口,不幸都傷及要害,盡皆身死,坐騎倒未傷,自顧的到路邊林下吃草。

這時有商旅路過,看此場景,避之不及,不聞不問,匆匆而過。杜雲不想耽擱,尋了塊緞子,用水浸溼了,給女子擦臉擦手,越發覺得她膚如凝脂,脣若激丹。

過了一會兒,女子醒了過來,睜眼看杜雲在身邊,先是驚恐,俄而又舒緩,想是記起他來,說道:”賊人呢!”一邊掙扎着坐起來。

杜雲道:”已經逃走了。”

女子面有驚色,睜大眼睛說:”那被他們搶走之物呢?”

杜雲慚愧道:”沒奪回來。”

女子忙要站起來,又腳一軟,倒進杜雲懷裡。杜雲用手扶她胳臂,直起身說:”時候不早,且叫他們隱於山林,怕是尋不回來了。”

女子扶着他手臂,說道:”快,我要去曲阿縣衙。”

杜雲道:”我先扶你上車。”

女子看着轅前的死馬,又見軍士都躺在地上,提高聲音道:”快扶我上馬!”

杜雲聽她說的威嚴,也不違拗,正待扶她上了匹馬,又見其衣着過於單薄,便說道:”女公子,是否再披件衣衫?”杜雲本是無邪,自少難得和女子相處,這樣不拘已是失禮。

女子剛纔心中急切,以致失了方寸,此時發覺身上穿得少了,不禁羞紅了臉。好在世風曠達,又事出非常,再看這少年衣着簡樸,面有豪氣,想必是不知禮節。也不責怪,對他說道:“義士,煩你到馬車中取我包裹來。”

杜雲去馬車裡尋了包裹來,捧在手上,女子從包裹裡撿了件深色披衫,左手使不得力,倒教杜雲給她披上,繫好衣帶,撿拾好了,這才上馬。女子娥眉微蹙,低頭看着杜雲,問過他名姓,說道:“杜郎可願與我同去曲阿縣衙麼?”

杜雲燦然一笑,露出兩顆小虎牙,說道:“好啊,就隨你同往。”反正也同路。

女子腳磕馬肚,右手抓緊繮繩,口呵一聲:“駕!”趕馬上路往縣城去。

杜雲騎上驢,跟在後面。那驢雖跑不過馬,但女子身上有傷,只右臂使力,也騎得不快。

兩人趕到縣城已是黃昏,來到衙前,門正敞開着,門前一個衙役。見他們上前來,衙役擡手製止道:”你等何人?此乃衙門重地,不可擅闖!”一臉兇悍氣色。

女子從包裹裡取出一枚銅符,遞給衙役道:“我乃奉太尉府之令行事,速速報縣令迎候。”

衙役一聽,嚇掉七魄,趕忙接過銅符觀瞧,卻哪裡識得。不敢拖延,一溜煙跑進衙內稟報縣令去了。過了一會兒,一個穿着縣令服色之人,一手衣裾,一手扶着官帽,匆匆忙忙跑出來,後面還跟着那個衙役。

縣令到衙前,不敢居上,走到下位,朝女子躬身道:“不知卿使駕到,有失迎奉,下臣惶恐不及,但聽所令。”衙役奉還符節,讓到一邊。杜雲見了也驚詫不已,不曾想這女子竟有這般來頭。

女子道:“進衙說話。”說着,已當先走進衙門,餘者緊隨其後。到了正堂,女子吩咐召了傷醫來爲其療傷,又問城中有多少衙役,多少兵丁,距晉陵遠近,可否調兵前來?那晉陵有晉陵將軍,統兵十萬,是爲中軍,用以拱衛京師。縣令着人去找傷醫,又一一作答:“因曲阿歸屬京畿,所以有三百兵馬,衙役也有三十人。此地往東距晉陵七十里,即便有太尉府兵符,也無以調兵。”又懵然不明就裡,乃問其緣由。

於是,女子將奉太尉府之命回京,卻路遇山賊,失了財物。

縣令心驚,指天罵道:“天殺的山賊,朗朗乾坤,竟敢劫殺官兵,莫非謀反不成?”心下卻在思量:“此事出在我曲阿縣內當真晦氣,需設法逃脫罪責纔好。”

女子卻不責怪,只要縣令知會城中所有兵丁、衙役,各備刀弓、乾糧、馬匹,明日辰時集於東門,前往虎背嶺剿滅山賊。她發號施令自有風度,看那傷醫來,就讓他在堂上醫臂上之傷。

傷醫剪開她衣袖,捏起傷口上杜雲所敷的藥末,嗅了嗅,點點頭。取藥水,清洗傷口,以針線縫合。

杜雲看她額上滲出汗水,細長的睫毛微微顫抖,矯健的手臂上傷口殷紅,不覺心中生庝。

縣令擡眼看這女子生得細眉鳳目,不過弱冠之年,雖面容嬌好,卻勇武如此,粉面不怒而含威,言辭不灼而傲然,定然來歷非凡,只是身邊這隨侍少年雖生得高健,但衣着也太寒磣了些,奴隸也不過如此,不禁問道:”下臣敢問尊使,是哪家公卿之女?”

女子忍着療傷之痛,言道:”我乃徵虜將軍謝石之女。”原來她是謝石的長女,名喚謝嬋。

縣令聽了既驚且喜,這謝石乃是水軍都督,鎮守淮陰,時有立功,其兄長謝安,是吏部尚書,正是他頂頭上司。難得有此機緣,怎能不喜?忙讚道:”哎呀,果真是名門之女,難得,難得,竟如此器宇不凡。下官一直對令伯謝吏部仰慕不已,常求一見,可惜不遂人願,但今日能見到謝家之女,那也是萬幸了,哈哈,哈哈。”

杜雲看縣令笑得眉眼都入了鬢角,還一面躬身,一面捋須,模樣甚爲古怪。又看看那謝家女,心頭一甜,想道:”原來她是將門之女,難怪會使劍法。”

這時,有衙役通報給縣令:”令外甥有事求見。”

縣令略一思索,說道:”下臣的外甥乃琅琊王姓族人,正在我處做客,難得他拳腳、刀弓樣樣精通,正好爲卿使所用。”言罷,讓衙役喚他外甥進來。

來人一身灰白布袍,戴着葛巾,腳下一雙麻鞋,雙眉有力,豹眼圓睜,腮上微須,衝縣令施禮道:”孃舅,甥兒叨擾多日,不便久留,明日...”

話還未說完,縣令趕緊打斷道:”說哪裡話,我正要予你謀個事做。”這外甥姓王,名平,有效法祖逖之志,所以取字士稚。無奈家道中落,父親又早逝,年紀既長,母親便命他來尋舅父,或可入職官府,不想他舅父幫襯不上,盤桓數日,終要辭別。這舅父昔日嫁妹乃因看中王姓大族,可平添勢力,不想他妹夫家竟而勢衰,而今反求上自己,心中窩着氣,自然怠慢了外甥。今日卻不同,一來,若是剿賊有功,自己必然會官運亨通,且連外甥都送去剿賊,可見這報效朝廷之心天日可表呀。二來,他外甥武藝確實不錯,或可就此混個一官半職,也好應付了妹妹所求。

縣令將外甥引薦給謝嬋,吩咐道:”你但要好生殺賊,若有功勞,謝卿使必會報予太尉知道。”

王平諾諾稱是,當今太尉正是王家宗長,可惜自己人微言輕,接近不得。既然有此機會,怎能不躊躇滿志。謝嬋卻蹙着眉,不知是臂上生痛,還是聽了縣令攛掇心煩。只恨手中兵少,就是蕩平山崗,也要奪回那寶物。

療傷已畢,縣令也着人將明日之事吩咐妥當。待得張燈,各自休息,不提。

第二日,曲阿城東門,兵丁、衙役果然聚齊。謝嬋左臂有傷,本不該來,但事關重大,就是咬着牙也來了。縣令早爲她備下馬車,又着縣尉張成領兵,衆人皆聽從謝嬋的命令。對付山賊也非小事,兵丁各備護甲、盾牌、硬弩、刀槍,衙役則備腰刀、繩索、三股叉、火油,又有一百匹馬、三十駕牛車。一應具備,一聲號角,衆人齊齊上車,上馬,往虎背山而去。

到了昨日遇險之地,那些皁衣軍士依舊就屍當場,已發出腐爛氣味,馬匹則不知跑到哪裡去了。衆人紛紛下馬,看得如此場景,不少人已經膽顫心驚。謝嬋從馬車中出來,望着部下的屍身,既悲且怒,眼圈都紅了。張縣尉本是軍中都尉出身,因粗通文墨,便充了此地縣尉。早見過沙場生死,倒也心平氣和,上前察過屍體,聽說只四人與軍士相鬥,期間有人從林中放箭,回來朝謝嬋拱手,說道:”尊上,這些山賊刀兵、箭矢犀利,武功也好,我在曲阿多年,也曾剿過賊,知道此處不過有百十山賊,卻從未曾見過厲害人物,稀奇,稀奇。”

謝嬋還未說話,王平便接話道:”如此說來,襲殺軍士的未必是此間山賊?”

張成說道:”待殺到賊窩便知道了。”

這虎背山顧名思義其形如虎背,”背上”溝壑累累有如虎紋,山勢崎嶇,最險要之處乃在北峰貓耳崖,也是山賊安寨之所。衆人舍馬登山,只留十人守住輜重。張成曾來此剿賊,因此引路先行,王平緊隨其後,兵丁在前,衙役在後,謝嬋有傷,和杜雲落在最後。

行到正午,方纔望見貓耳崖,那山崖高聳如貓耳,一面臨絕壁,另三面則坡勢較緩,山頂有岩石裸露,生着望雲的松樹。

張成指着山崖說道:”此崖有兩條路,一前一後,需分撥人手守住山後道路,防山賊跑了。”顯是先前剿賊曾讓賊人逃過。

王平正想立功,豈能不上山頂,自然是不去守路的。謝嬋心繫被劫之物,怎肯留在崖下?只杜雲無功名,外物累身,領了一百兵丁去山後道路把守。

張成對剩下的兵丁、衙役吩咐道:”這山賊不知劫了多少財物收在寨中,爾等殺到山上,需先將賊人屠滅,再蒐集財物,不可私藏,待尊使過目之後,再行分賞。”

衆人聽了,蠢蠢欲動,哪聽他的不可私藏?於是結隊沿崖前道路而去。

剛到崖下,就見崖頂升起狼煙,王平一看,叫聲糟糕,言道:”這山賊已有防備,需速速攻上去!”

張成道:”莫急,山賊並不知我有多少人馬,吩咐下去,不得喧譁,各隊依次上山,切莫自亂陣腳。”言罷,領前隊先行,前隊兵丁皆手持長盾、硬弩。

這山道崎嶇狹窄,只容兩人並行,有兵丁離開道路而行,卻觸及陷阱,被竹槍、木尖襲擊,好在有皮甲護身,才無人受傷。行到山腰陡峭處,有一隘口,忽聽得鑼聲一片,自隘口上射出箭矢來,又礌石滾落。

張成命兵丁散開躲避,仍有人中箭倒地。張成躲在一塊岩石後面,朝隘口上的山賊射箭,聽見旁邊一棵樹後,王平說話:”張縣尉,這隘口兩側山崖高出木柵,不如着人攀上山崖,居高臨下攻之。”

張成自然知道,之前剿賊就是這麼攻破隘口的。他叫了兩個親兵,去崖下打探。親兵探過回來,稟明情況,原來山賊也長了記性,那山崖下,已被掘出壕溝,壕中積滿雨水,不知深淺。那隘口柵欄也前移了,可以往兩側巖面上射箭,不過仍有死角。張成一聽,只得另做籌謀。

王平立功心切,摸了摸腰間鉤索,對張成說要冒死,背上箭弩,提一面盾牌就往右側山岩下奔。張成阻止不得,一拳錘在岩石上,皺眉叫苦,暗想:“這廝若死了,該怎生向縣令交代?”急切的望着王平,只見他躲過箭矢,衝到崖下死角處,將弩取下來,再把盾牌負在背上。解下腰間繩索,那索鉤是連着箭柄的,正好搭在弩上,他擡頭舉弩,往上一射,索鉤直拋上十餘丈高的崖頂。

王平用力拉拉繩索,已經勾穩了,將弩系在腰上,吸一口氣,跳出一人高,攀住繩索,蕩過壕溝,以腳抵住岩石,往上攀爬。“篤篤”,箭矢射在他背上,出了死角,關隘上的賊人果然能射到巖面上。王平也不理會,提一口氣,手腳並用,往上竄出一丈遠。

張成遠遠望着,正心驚,待看了王平身手,不禁搖搖頭,嘆道:“這廝果真了得。”吩咐士卒將火油拿上來。

王平到了崖頂,汗溼了衣衫,山風吹來,竟生出寒意。他趴在崖頂,探頭往崖下看,關隘上有三十多個賊人,正往兵丁射箭,爲首的頭領手拿一面令旗,一邊衝衆賊人吆喝着,一邊仰頭往崖頂觀瞧。王平解下弩來,從箭囊裡取出箭矢,朝那頭領射去。頭領擡頭望見,趕忙閃避,卻被射中左腿。頭領吃痛,拖着傷腿,口中呼和,命令山賊往崖頂射箭。幾個賊人聽命往崖頂看,一面彎弓搭箭,只待王平露頭。王平露頭再射,一賊人應聲而倒,下面的箭射上來,卻又夠不着。賊人只有挨箭的份,不免生出亂象,頭領惡狠狠的罵道:“賤骨頭,上面不過一人,能有多少箭羽?快些用盾牌遮擋,拼死也要...”正說着,一塊岩石砸到,正中那頭領,可惜他話還沒完,就變成了一副臭皮囊。

關隘下,三五個人舉着長盾庇護,慢慢走到關隘近處,中間一人猛然扔出火油罐,砸到木柵上。關隘之上,衆賊人羣龍無首,一邊向隘下投石,一邊防着崖頂。

張成一看時機成熟,令兵丁朝木柵上射火箭。“呼呼”,木柵上燃起火焰,火借山風,逐漸勢大,不多時便燒到隘頂。衆賊人無心戀戰,紛紛逃命。王平見賊人逃散,順着繩索,下到關隘之內,將關隘大門打開,放兵丁、衙役進來。一時士氣大振,高呼着,又結隊往山寨攻去。

攀到貓耳崖頂,張成已望見山寨,那寨前左右箭樓上插着青旗,有人把守,他命手下張起旗幡,吹起號角,“嗚嗚”聲在山峰間迴盪。來到寨門前,兵丁往箭樓上放箭。張成看那些賊人中箭,卻紋絲不動,不禁嗤笑一聲:“竟學會了這套!”原來箭樓上的賊人,不過是些草人。他命人翻過寨門,打開來,衆人一擁而入。

另一廂,杜雲正守在道口,聽崖頂傳來號角聲,相必已經得手。剛要招呼兵丁上山,只聽得呼啦啦一片,從貓耳崖上衝下來一衆賊人。衆兵丁,早手癢癢,只恨沒有先上崖頂,舉弩往賊寇招呼。

賊寇們舉起盾牌,拼死向前,逃命之心如潰堤之水。杜雲見賊人衝的近了,心下焦急,左右察看,忽然大喝一聲,抱起一根林中倒伏的枯木,往當先的賊人衝去。兵丁們見了,下巴都驚掉了,以致停了手,不敢亂放箭矢。當先的賊人衝的急,盾牌擋在身前,剛擡眼看一人奔來,就撞到了枯木上,悶哼一聲,往後跌倒。其後的人又撞在他身上,一列人有如被鎖鏈連着一樣,依次倒下去。兵丁們看了,發一聲喊,擁上來,刀砍槍戳,不多時便殺了二十幾人。那些山賊也非善類,其中有不少亡命與官兵拼死。

杜雲見一山賊肩上中了刀卻不退,與官兵互刺而死,另一山賊,手中拿一狼牙棒,敲碎兩個兵丁腦袋,而後被槍戳死。杜雲不是擅殺之人,但看這景象,不覺熱血沸騰,胸口中似乎有一隻猛獸在張牙嘶吼,忍不住牙關發抖。

山賊越殺越少,最後十來個山賊,護住身後的二十幾個女人、小孩。衆兵丁擋在下首,不少人朝他們擡起箭弩。只見賊人中一魁梧漢子,滿臉兇狠,似乎是賊首,上前大喊道:“請官軍留手,我等願降!”說罷,扔下手中大刀,跪在地上。衆兵丁正待上前,賊首喝到:“我等落草乃不得已,今日投降多半是死罪,只求官軍放過我等妻兒。”

兵丁中一兵頭,先朝杜雲一拱手,又對賊首說道:“爾等放心,依律既然降了,首犯死罪,從者充軍,妻兒賣與富家爲奴!”

“叮叮噹噹”賊人聽了都扔了兵器,束手就擒。

杜雲和兵丁押着賊人上崖,踏着地上的血跡。上到崖頂,張成等人早搜查完畢,寨子中間的空地上擺着搜出的財物,後來的兵丁一看,暗自咒罵。

張成見他們上來了,讓他們把賊人押到一邊,列好隊伍。然後衝適才搜查的兵丁、衙役說道:“謝尊使已經看過了,地上的物件中沒有她丟失的帥印。你們都把身上抖乾淨,敢私藏太尉府之印者,就地格殺!”又有伍長提着刀在隊伍間巡視。

衆人聽了,左顧右盼,都拍拍身上,抖抖衣甲,“鏘鏘”似有金珠之聲,伍長搜查,卻報稱未見帥印。張成正要發怒,謝嬋止住他道:“那印他們身上怕是藏之不下,不如把賊人喊來問話。”她見這些人皆勁裝鎧甲,懷中只能藏些小物件。

衆人一聽,暗自竊喜。

杜雲押了賊首過來,聽謝嬋說道:“昨日,有賊人在山下往曲阿的路上截殺官軍,奪走護送之物,你可知道?”

那賊首一聽,有恍然之色,答道:“我若說來,可有功勞?”

謝嬋瞪眼道:“你若不說,立死!”

賊首嚥了咽口水,說道:“我山寨半月之前來了幾個外人,說是要拜山落草,我看他們身手十分了得,也就答應了。不想他們三日前也不言語便偷下山去了,至今也未歸,原來是藏了禍心,要與官軍爲難,我可冤枉得很啦!”

謝嬋問:“他們到底幾人?”

賊首斷然道:“五人。”

謝嬋道:“你可記得他們相貌,若能幫官府畫出來,就算有功。”

賊首一聽,忙問:“有功,可否免死?”

謝嬋道:“我會替你求情。”

賊首看她官最大,只得答應,又道:“那些人還送了我一柄大刀,好不銳利。”

士兵拿來剛纔在崖下繳獲的大刀,捧到謝嬋跟前,只見刀的吞口上篆着一隻朱雀。杜雲大吃一驚,剛纔在崖下沒發現,指着朱雀道:“我這篆紋是...”因事關重大,又把話吞了回去。 www⊕ttκǎ n⊕co

張成看了,說道:“這種篆刻多用於府兵,那些人故意留下,分明想嫁禍給他人。不過既然想栽贓,或者與用此篆刻的人有私仇也未可知。”

杜雲點點頭,又聽張成說道:“衙門有畫師,把這些人押回去祥加審問。天色不早,你等快將這些贓物搬下山去,到了衙門再作分賞。”手指着剛纔在後崖路上把守的兵丁。

那些人一聽樂上心頭,紛紛搶着去搬財物,小小一個裝金子的盒子竟有兩人一起搬。

張成又指着其餘兵丁、衙役:“還不快押解人犯,將那死傷的兵丁擡下山去。”

杜雲不禁發笑,看着張成,心道:“這縣尉果然會用兵。”

張成朝謝嬋拱手道:“下官如此處置,尊使以爲如何?”

謝嬋心念寶物,擺擺手道:“你儘可安排。”有些失望,跟隨衆人下山而去。

杜雲對張成說:“這寨子如何處置?”

張成說道:“隨它去吧,風吹雨淋的,過得兩年就爛了。”

杜雲道:“可是...”

話未說完,張成湊近道:“你也有功,財物自當分你一份,寨子中或還有證據,此事就交由官府處置吧。”

杜雲聽了,只得作罷。他哪知張成所想:“留着這寨子,哪日又聚了賊寇,我這縣尉又有了用武之地,還能賺些財物,豈不樂哉?”是謂養寇自重。

回到曲阿城,將人犯押入縣衙大牢,傷者送醫,死者入殮,財物送入庫房,明日再作分賞。兵丁各自回營,衙役也已散去,衙門早掌了燈。杜雲正在房中休息,還想着白天之事,卻聽到敲門聲,他朝門外問道:“何人?”傳來的是張成的聲音,杜雲開門,讓他進來。

張成轉身將房門關上,這才走近來笑着說道:“杜郎跟隨謝尊使一路辛苦,今日又有功,我和縣令商議過,這點財物奉上,不成敬意。”說着從袖中掏出一袋珠寶,奉給杜雲。

杜雲瞧瞧袋子,卻不伸手,說道:“我不要財物。”

張成面露尷尬,又擠出笑容道:“怕是嫌給得少了?”

杜雲搖搖頭說:“這財物於我並無多大用處,倒是那把刀...”

“啊哈!”張成說道:“杜郎原來是愛刀之人,且等我取它來。”說着忙出房而去。他們吞墨了錢財,總得封人口舌不是?

不久左右手各提了一把刀來,一刀無鞘,張成進來又關上門,將無鞘的刀遞到杜雲面前說:“這刀鋒利得很,杜郎當心拿着。”

杜雲接過刀,正是白天所見的那柄,掂了掂,其比之尋常的刀要重多了,怕有十餘斤。他之前也碰過吳縣朱家的刀,細看那朱雀紋,腹中不禁生疑。

張成看他神情,問道:“杜郎識得此刀?”

杜雲卻不置可否,若說識得,自己那日竟夜闖朱家,依律也是有罪,還是謹慎爲妙。於是說道:“我是在猜這的刀是出自何處?”

張成捏須道:“這種刀非一方諸侯不敢打造,尋常之人也不敢用。”

杜雲摸摸刀,說道:“這刀,我先拿着。”

張成擺手道:“你儘可多看,但此刀乃是物證,他日審案還需呈堂。我這還有另一把刀,杜郎不妨過目。”說着又將另一把帶鞘的刀遞給杜雲。

杜雲放下手中刀,捧起另一把刀來,連鞘比剛纔那刀還重得多了。看那刀鞘年深月久,早將紋飾磨得破碎,然而卻磨滅不了那股煞氣,刀柄魚鱗紋,柄端是個魚頭,口銜銅環。他手握刀柄,“嗆”一聲,拉出刀來,刀光如練,不禁嘆了聲:“好刀!”

張成搓手笑道:“杜郎可知此刀來歷?”

杜雲心中癢癢,喜上眉梢,乃接話問道:“縣尉且說來聽聽。”

張成道:“此刀名喚破月,乃當年吳主孫權賜大將周泰所用,有魚躍江河,破水中印月之意,且刀氣生寒,猶涼於月,奪月之氣象。”

杜雲聽了,讚歎道:“原來如此。”

張成又道:“此刀淨重三十六斤,可想那周泰何其威猛。只是這刀久歷沙場,刀鋒也豁了口,周泰後人又不復乃祖盛名,窮頓時,竟將其買了。某有幸,無意中得之,修補一新,奈何戰陣中使不動,只平常拿來練練臂力,着實可惜。我聽兵卒說杜郎氣力拔山,不如寶刀贈英雄了。”

杜雲看那刀刃確有修補過得痕跡,難得修補得宜,仍不失爲當世利器。正惺惺惜之,待聽了張成贈刀的話,不禁兩手顯得哆嗦,緊握那刀,張着嘴,胸中縱有千言,此時卻難拒絕。一時無話,又聽張成說道:“縣令知謝尊使因失了太尉府大印心中煩憂,想要解憂,又不知她喜好,恰好今日剿賊得了些珠寶、首飾,杜郎可知她受用些什麼?”

這倒將杜雲問到了,他略一思索,說道“該是金釵、金環。”他哪裡知道?只是想起曹植的《美人篇》有言:“皓腕約金環,頭上金爵釵。”

“好,好。”張成笑着告辭,出門而去。

不一會,他又來到王平的房中,同樣送上珠寶:“公子,我和縣令說過了,此次攻破賊寨,你着實立了頭功,最該分賞。”

王平瞧瞧珠寶袋,揹負雙手,說道:“我非爲了財物,爲朝廷效力,只想逞千里之志。”

張成聞之,哂然一笑:“你身無一文,如何尋得門路,一逞壯志呢?想我十五歲便隨父從軍,三十有五才做到都尉,滿身傷痕自不必提,身邊的袍澤也不知死了多少。”

王平一聽,才放下倨傲,接過珠寶。

次日一早,縣令來到謝嬋門前,敲門道:“尊使。”

屋內傳來妙音:“何事?”

縣令言道:“下官有事求見。”

“進來吧。”

縣令推門而入,見謝嬋一身便服,桌上放着兩封信。他還未開口,便見謝嬋指着桌上的信說道:“這兩封信煩縣令今日便差人去送。”

縣令見一封信封上寫着:徵虜將軍謝親啓,自然是送往淮陰的,另一封信寫着:吏部尚書謝親啓,當是送往京師的,兩封信都用蠟封了,別無其他。他將信收進袖中,答應道:“下官一定照辦。”

謝嬋又問:“你找我何事?”

縣令說道:“昨日剿了賊寨,得了些釵、環,若分給那些莽夫,實乃暴殄天物,我看卿使貌比西子,不如...”

謝嬋打斷他話:“士卒們剿賊有功,把財物分給他們便是,無需給我。”

縣令面露難色,說道:“下官所管地界出了這等惡事,怕是難辭其咎,且此案背後牽連甚廣,一時也難以查到真兇。”

謝嬋道:“此非你之過,因事涉朝廷機密,也非你所能擔當。”

縣令展眉道:“卿使如此一說,倒讓我放心了,不知那些人犯該如何處置?”謝嬋說道:“先讓他們交代襲擊我的賊人樣貌,由畫師畫出來。你審問之後,再派人將他們押往京師。”

縣令答應道:“如此甚好。”他還想着如何推脫這個燙手山芋,不想竟如此方便。

過得一日,審問完人犯,命人將逃犯畫像張貼縣境,封了卷宗、物證,縣令乃差人押解人犯隨謝嬋、杜雲一同前往京師。

第六章 中興之志第五十二章 輕兵入山第五章 京城四醜第二十六章 騰龍設伏第二十五章 奇毒相攻第五十一章 陽極生陰第十八章 冤家路窄第二十五章 奇毒相攻第三章 曲阿遇匪第十六章 貪吞之陣第四十八章 波雲詭譎第三十七章 聖手書生第二十七章 巫者降怪第三十九章 暗譜鴛鴦第五十七章 梟雄興兵第五十三章 鬼府爭鋒第五十五章 重操兵戈第四十六章 大義失義第五十五章 重操兵戈第十七章 劍號玄冥第二十八章 鬼影初現第十四章 瞞天過海第十章 驅狼遇虎第四十三章 禍起蕭牆第三十一章 絕薪止火第八章 請君入彀第三十七章 聖手書生第二十七章 巫者降怪第二十五章 奇毒相攻第三十四章 心向林泉第三十三章 反客爲主第二十七章 巫者降怪第三章 曲阿遇匪第三十九章 暗譜鴛鴦第六章 中興之志第五十二章 輕兵入山第三十四章 心向林泉第一章 歸藏門人第四章 國之重寶第四十九章 天命靡常第三章 曲阿遇匪第四十三章 禍起蕭牆第五十三章 鬼府爭鋒第二十七章 巫者降怪第五十三章 鬼府爭鋒第一章 歸藏門人第四十章 鬼社中人第五十七章 梟雄興兵第八章 請君入彀第二十六章 騰龍設伏第四十章 鬼社中人第二十二章 謫戍巴東第五十二章 輕兵入山第五章 京城四醜第一章 歸藏門人第九章 名重京師第三十三章 反客爲主第三十三章 反客爲主第四十九章 天命靡常第三十七章 聖手書生第三十二章 不世之功第四十七章 蕩寇伏波第三十章 赤血狂刀第五十三章 鬼府爭鋒第三章 曲阿遇匪第四十二章 計定姻緣第一章 歸藏門人第四章 國之重寶第七章 山雨欲來第五十一章 陽極生陰第四十六章 大義失義第十五章 臨淮破敵第四十二章 計定姻緣第十八章 冤家路窄第五十六章 王師又敗第五十三章 鬼府爭鋒第十六章 貪吞之陣第三十四章 心向林泉第十章 驅狼遇虎第一章 歸藏門人第四十三章 禍起蕭牆第十五章 臨淮破敵第十章 驅狼遇虎第二十章 進兵汝陰第四十四章 金剛法衣第八章 請君入彀第二十七章 巫者降怪第五十四章 了卻安樂第七章 山雨欲來第十九章 紙上談兵第三十九章 暗譜鴛鴦第五十四章 了卻安樂第三十章 赤血狂刀第五十三章 鬼府爭鋒第四十三章 禍起蕭牆第十四章 瞞天過海第二十八章 鬼影初現
第六章 中興之志第五十二章 輕兵入山第五章 京城四醜第二十六章 騰龍設伏第二十五章 奇毒相攻第五十一章 陽極生陰第十八章 冤家路窄第二十五章 奇毒相攻第三章 曲阿遇匪第十六章 貪吞之陣第四十八章 波雲詭譎第三十七章 聖手書生第二十七章 巫者降怪第三十九章 暗譜鴛鴦第五十七章 梟雄興兵第五十三章 鬼府爭鋒第五十五章 重操兵戈第四十六章 大義失義第五十五章 重操兵戈第十七章 劍號玄冥第二十八章 鬼影初現第十四章 瞞天過海第十章 驅狼遇虎第四十三章 禍起蕭牆第三十一章 絕薪止火第八章 請君入彀第三十七章 聖手書生第二十七章 巫者降怪第二十五章 奇毒相攻第三十四章 心向林泉第三十三章 反客爲主第二十七章 巫者降怪第三章 曲阿遇匪第三十九章 暗譜鴛鴦第六章 中興之志第五十二章 輕兵入山第三十四章 心向林泉第一章 歸藏門人第四章 國之重寶第四十九章 天命靡常第三章 曲阿遇匪第四十三章 禍起蕭牆第五十三章 鬼府爭鋒第二十七章 巫者降怪第五十三章 鬼府爭鋒第一章 歸藏門人第四十章 鬼社中人第五十七章 梟雄興兵第八章 請君入彀第二十六章 騰龍設伏第四十章 鬼社中人第二十二章 謫戍巴東第五十二章 輕兵入山第五章 京城四醜第一章 歸藏門人第九章 名重京師第三十三章 反客爲主第三十三章 反客爲主第四十九章 天命靡常第三十七章 聖手書生第三十二章 不世之功第四十七章 蕩寇伏波第三十章 赤血狂刀第五十三章 鬼府爭鋒第三章 曲阿遇匪第四十二章 計定姻緣第一章 歸藏門人第四章 國之重寶第七章 山雨欲來第五十一章 陽極生陰第四十六章 大義失義第十五章 臨淮破敵第四十二章 計定姻緣第十八章 冤家路窄第五十六章 王師又敗第五十三章 鬼府爭鋒第十六章 貪吞之陣第三十四章 心向林泉第十章 驅狼遇虎第一章 歸藏門人第四十三章 禍起蕭牆第十五章 臨淮破敵第十章 驅狼遇虎第二十章 進兵汝陰第四十四章 金剛法衣第八章 請君入彀第二十七章 巫者降怪第五十四章 了卻安樂第七章 山雨欲來第十九章 紙上談兵第三十九章 暗譜鴛鴦第五十四章 了卻安樂第三十章 赤血狂刀第五十三章 鬼府爭鋒第四十三章 禍起蕭牆第十四章 瞞天過海第二十八章 鬼影初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