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華北大掃蕩(三)

山西大同,這個華北塞外最大的城市,不過此時城牆上飄着的大部分是八路軍的紅旗,只有在司令部大門口位置有着一面青天白日旗,不過旁邊仍然有一面紅旗插在那。

經過近一年的休養生息,大同城雖然還有之前打仗留下的痕跡,不過城裡的百姓也都習慣了在八路軍統治下的生活。大同之前被日軍佔領了三年,受日本影響很深,城裡也到處都是日本商店,投降日軍的漢奸更是不計其數。

不過現在這一切都改變了,罪惡滔天的漢奸基本都被槍決了以平息民怨,情節稍微輕點的則是判刑的判刑、勞改的勞改,再輕點的則是回籠教育,糾正其錯誤思想。對於那些僞軍也一樣。

現在八路軍佔領了晉北,首要的任務就是招兵、擴軍。不過光靠從當地的百姓裡招兵,訓練起來稍微麻煩點,都是一羣沒摸過槍的,沒有數個月的軍事訓練沒打上戰場。而那些僞軍就不一樣了,雖然戰鬥力差,槍法也次,但起碼摸過槍,知道怎麼開槍,也打過仗,有點戰場經驗,訓練起來就要省事多了。

之前的北同蒲戰鬥以及大同等地的戰鬥,俘虜的僞軍就超過5萬多人,有皇協軍,也有僞蒙軍,剔除那些之前幹了壞事被槍決或者關起來的,還是有4萬多人。不過戰後,這四萬多可以吸入隊伍的卻被第六縱隊、第九縱隊、38軍、騎兵第二軍四個部隊給瓜分了,用於填補之前戰鬥的損失。

剩下的也就只能招收新兵,八路軍招收新兵的消息傳出去後,大同附近等之前屬於日軍佔領的地區,一年內先後就有五萬人報名參軍,出了一部分女學生,大部分都是青壯年。

不過這些新兵都劃入了第六縱隊和騎兵第二軍的序列,不過暫時還沒有算爲正規軍,而是在接受軍事訓練。

大同城外的一個新兵訓練營裡,有着5000名剛剛加入八路軍沒幾個月的新兵正在接受軍事訓練。他們之前大多是農民、學生、小商販等,看見八路軍這麼能打鬼子,又收復了大同,便主動來報名參軍了。

此時的一個訓練場上千人在教官的指導下,正拿着沒有子彈的步槍正在練習拼刺刀技術;另外一些的訓練場上有的在鍛鍊士兵的身體素質;還有在靶場練習射擊的,總之這個訓練營是一片忙碌,每個人都在認真地訓練或者指導別人訓練。

“劉副師長,這段時間訓練新兵沒有怨言吧?”訓練場上,第六縱隊的副司令員王震正在負責新兵訓練劉轉連的陪同下視察新兵訓練情況。

劉轉連是現在120師的副師長,此時的120師負責大同城及周邊的防衛,加上王震也在,他這個副師長就來負責新兵訓練這一塊了。

“副司令,我也不跟你說假話,開始的時候還真有點不樂意,不過來了之後就沒有怨言了。新兵訓練是我們部隊之後發展路上非常重要的一步,我再想到這裡面甚至有不少會來我的部隊,那我就得好好訓練了,不然以後影響我部隊戰鬥力咋辦?”劉轉連笑着說道。

“這批新兵訓練多久了?”王震看着數米開外那些拿着槍正在練習刺刀技術的新兵們,王震突然問道。

“已經訓練兩個月了,現在基本的軍事常識也有了,槍倒是會開了,不過射擊訓練的時間不長,就說子彈每人也纔打十發而已,射擊水平還有待訓練。按照我們的計劃,在訓練一個月這批新兵也就算合格了。”劉轉連站在王震面前,認真地說道。

現在是戰爭期間,新兵訓練肯定無法像後世那樣進行差不多六個月的訓練,現在形成的體系都是三個月一批,剩下的只能去戰場上或者加入部隊之後再去練習。

“抓緊訓練,現在局勢不算太好,這批新兵還有之前那些新兵估計很快就要投入戰場。現在你既然負責訓練這一塊,就得給我好好抓,我不希望這些人上了戰場就送命,那樣就太不划算了,明白嗎?”王震嚴肅地說道。

“明白!”

“副司令,賀老總急電,讓你速回司令部,說是有要是商量!”就在王震這邊正在給劉轉連叮囑事情的時候,一個士兵小跑着來到他的面前,大聲地說道。

“我知道了,你去說一聲,我立馬就趕回去。”王震回覆道。

“是!”

“副司令,是要打仗了嗎?”劉轉連激動地問道,他訓練新兵這麼久,憋得他心慌慌,所以聽說有事,立馬就想到打仗,不然賀老總可不會讓他突然趕回去。

“有可能,現在日本人在河北地區已經開始發起掃蕩,我們佔領了大同這麼久,日本人不可能坐視不理的。你先管好你自己的事,要真實要打仗,不會忘了你的。”王震知道劉轉連的想法,便沉聲說道。

“是,副司令!”劉轉連聽到王震的保證,心裡一喜,便大聲地回答道。

。。。。。。

“老總,是鬼子要打來了嗎,這麼急把我叫回來?”

大同,晉綏軍區的司令部。快馬趕回的王震,一進司令部的指揮室,把東西一放就着急地問道,顯然也好奇什麼事。

“老王,要不是知道你去了城外的新兵訓練營,我還會認爲你是提前得知了消息。李參謀長,現在人也齊了,你就把事情說說吧。”賀隆看着王震笑着說道。

此時的指揮部,除了晉綏軍區兩個部隊的高層,還有炮兵師、裝甲師等幾個師長也在,顯然是有大事。

“這件事其實也算不上什麼秘密了,我們在佔領大同那一刻就知道會有現在這一仗。剛剛得到的消息,日軍分兩路打算向我們固守的晉北、綏遠發起進攻。

東路是,以日軍第十師團、第二戰車師團、第三戰車師團,加上三個僞蒙軍騎兵師,數萬皇協軍,以及一支不祥的重炮兵部隊。日軍的進攻主力是以第十師團的加上第三戰車師團,以及數萬皇協軍、一個僞蒙軍騎兵師對我們所在的大同發起進攻,其他的部隊則是進攻綏遠等地。

南路則是由日軍第41師團、獨立第三混成旅團,以及超過兩萬人的皇協軍,沿着北同蒲線,朝着我們而來。”李答對着衆人開始慢慢說道。

“兩個步兵師團,加上兩個戰車師團,還有一個獨立混成旅團,這人也不多啊。

兩個戰車師團交給吳師長的兩個裝甲師不就行了;另外第十師團,我們只需守好天鎮一帶,日軍也打不進來;南路的日軍更好辦了,讓38軍和第九縱隊出兵協助,我們在除了一兩個步兵師,擋住他們的進攻也不是不行。”看着眼前衆人的一臉凝重,王震很不解,他這很快都說出瞭如何應對眼前的戰局。

“老王,忘跟你說了。剛剛前線指揮部以及後方總部都來電說了,讓我們別放開打,最好是讓日軍兵臨大同城,反正就是讓我們挨點打,別打鬼子打狠了。

而且38軍有其他的任務無法幫我們。第九縱隊更沒戲了,上次我們打完大同,日軍就對晉冀軍區發起了大掃蕩,現在元氣還沒恢復過來呢,現在日軍又在開始對他們的根據地發起掃蕩了,雖然規模小了點,但也得讓第九縱隊難受會兒了。”賀隆解釋道。

“什麼?讓我們捱打,上面怎麼想的?現在日軍雖然增兵了,但我們無論是東進、還是南下,都是很好的破局辦法,爲什麼上面還讓我們保持克制?”王震不解道。

他這個想法不是沒人提出來過,之前前線指揮部就提交了一份作戰計劃,就是出動第一縱隊、第六縱隊、第九縱隊、38軍、67軍各一部,發起對太原以及晉西南的進攻。這份計劃在之前可是有不少人支持的,不然前線指揮部也不會把這份計劃書提交上去。

不過這份計劃書,一提交上去就被打回去了,回了一句‘計劃不錯,但時機未到’。具體原因下面的人不知道,估計就彭得淮以及徐向淺等人知道,但並沒有跟下面的人說,就知道最後這份計劃就暫時放在了前線指揮部。

“我也不知道,爲這事我還專門問過彭老總以及主席、總司令等,不過發回來的電報都一樣,叫我們執行命令。”賀隆無奈地說道。

“難道上面在下一盤大棋?”王震猜測道。

“或許吧,不過這不是我們應該關心的,我們還是想想接下來的仗怎麼打吧。上面說了讓我們吃點虧,但是又要讓我們保住大同,這個地方不能丟。”賀隆眉頭緊鎖的說道,上面的命令讓他有點束手束腳,根本不好打接下來的這場仗。

“上面的命令的確讓我們放不開手,不過也不是沒有辦法。你們看這次日軍進攻無非就是仰仗第十師團和第四十一師團兩個師團,至於進攻綏遠的就是一支偏師,就是爲了吸引我們的注意力。

第十師團的畢竟是野戰師團,還有大量的重武器,加上跟隨一起的僞軍也不少,我們需要防備的其實就是第十師團。守住大同就必須守住盤山這附近的晉北屏障,只要在這裡守住,東線日軍也就發真的威脅大同。

在綏遠方面,我們實在不行就放棄綏東,把一切能撤的都撤到歸綏等地,這樣就會讓日軍以爲我們不敵他們。

南線的日軍無非就兩條路,要麼是沿着鐵路進攻,這條路比較長,兩邊多山,我們只需要一個師節節阻擊就行。

還有一個地方就是雁門關,這個地方有點尷尬。雁門關以前是爲了防備北方的敵人,設計是防北不防南,不過這邊道路都比較坎坷,日軍很難投入大部隊,防守壓力不會太大。

只要我們及時掌控戰場動態,在適當的情況下多丟一些城池,也不是不行。日軍佔領這些縣城,肯定會留一定的軍隊防守,剩下的部隊即便打到大同附近也沒有吃下大同的實力了。”

王震坐在凳子上摸着自己的下巴,思考了一會兒,便站起來說道。

“你們呢?還有不一樣的意見嗎?”賀隆聽完之後沒有發表看法,而是問着一旁的其他人。

周逸羣、李達等人此時也在思考王震所說的方法的可行性,不過他們暫時覺得目前這個情況,也沒有太好的方法,在聽到賀隆的詢問後,也都表態了,“我覺得老王的方法可以試試,反正這場仗就是打吃虧點,只要把握好尺度就行。”

“既然你們都沒看法,那我就同意了。”賀隆對着衆人認真地說道。

隨後賀隆下達了命令,讓獨34師負責阻擊南面的41師團,獨19師、獨20師,負責防守天鎮陽高等重要關口,120師負責留守大同。

騎兵第二軍方面的騎兵第三師加上裝甲一師負責集寧等綏東地區的防守,只許敗不許勝,然後退房歸綏附近保衛歸綏;騎兵第六師留守歸綏、包頭等地;獨21、22兩個師作爲預備隊,根據戰場情況在投入戰場。

第356章 綏寧會戰(十六)第260章 晉綏根據地第83章 第一次反圍剿第451章 後續(四)第49章 平叛第501章 特殊的客人(二)第160章 西征(三)第267章 綏西攻防戰(二)第55章 武漢起義(四)第85章 二次北伐以及濟南慘案第202章 激戰板垣師團(九)第524章 奪取新疆(二)第101章 漢中攻略(三)第453章 華北大掃蕩(二)第236章 天津(十一)第230章 奇襲太原第499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六)第281章 晉東南之戰(五)第147章 一二八事變(二)第484章 渡河戰役(七)第456章 華北大掃蕩(五)第170章 西征(十三)第4章 安仁之戰第216章 激戰板垣師團(四)第202章 西安事變(一)第256章 西北聯合大學第398章 大同戰役(二)第432章 中條山之戰(三)第264章 衛立煌來訪第488章 渡河之戰第187章 《莫斯科協定》第577章 緬甸反擊戰(三)第462章 華北大掃蕩(十一)第381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三)第126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第32章 boss出現第114章 紅四軍團第392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圍剿(八)第566章 戰平漢線(二)第544章 太原光復(五)第321章 長治之戰(二)第439章 日軍挺進隊的災難(二)第479章 渡河戰役(二)第630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五)第297章 新四軍首戰(三)第157章 西征前奏之紅四方面軍來投(三)第318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二)第449章 後續(二)第234章 中日山西空戰(二)第589章 津浦線風雲(五)第2章 汝城之戰第575章 緬甸反擊戰(一)第66章 秘密協議第2章 汝城之戰第315章 第一次反掃蕩(九)第305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六)第481章 渡河戰役(四)第523章 奪取新疆第204章 西安事變(三)第195章 東征(五)第233章 天津(八)第199章 東征(九)第239章 奇襲太原(八)第406章 百團大戰(一)第35章 衝突的後果第235章 天津(十)第114章 紅四軍團第83章 第一次反圍剿第285章 晉東南之戰(九)第263章 晉綏根據地(四)第449章 後續(二)第387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三)第80章 第一次反圍剿(六)第612章 興安嶺雄風(十二)第131章 九一八(一)第484章 渡河戰役(七)第124章 第二次反圍剿(八)第483章 渡河戰役(六)第302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三)第236章 天津(十一)第549章 43年的到來(四)第395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一)第517章 收復外蒙(四)第388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四)第164章 西征(七)第237章 奇襲太原(六)第603章 興安嶺雄風(三)第595章 津浦線風雲(十一)第247章 新的任命(三)第168章 西征(十一)第27章 武漢之戰(八)第407章 百團大戰(二)第290章 晉東南之戰(十四)第579章 緬甸反擊戰(五)第139章 谷城起義第67章 南昌起義、工農紅軍第四軍第587章 津浦線風雲(三)第479章 渡河戰役(二)第69章 家的感覺第634章 武漢反擊戰(四)
第356章 綏寧會戰(十六)第260章 晉綏根據地第83章 第一次反圍剿第451章 後續(四)第49章 平叛第501章 特殊的客人(二)第160章 西征(三)第267章 綏西攻防戰(二)第55章 武漢起義(四)第85章 二次北伐以及濟南慘案第202章 激戰板垣師團(九)第524章 奪取新疆(二)第101章 漢中攻略(三)第453章 華北大掃蕩(二)第236章 天津(十一)第230章 奇襲太原第499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六)第281章 晉東南之戰(五)第147章 一二八事變(二)第484章 渡河戰役(七)第456章 華北大掃蕩(五)第170章 西征(十三)第4章 安仁之戰第216章 激戰板垣師團(四)第202章 西安事變(一)第256章 西北聯合大學第398章 大同戰役(二)第432章 中條山之戰(三)第264章 衛立煌來訪第488章 渡河之戰第187章 《莫斯科協定》第577章 緬甸反擊戰(三)第462章 華北大掃蕩(十一)第381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三)第126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第32章 boss出現第114章 紅四軍團第392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圍剿(八)第566章 戰平漢線(二)第544章 太原光復(五)第321章 長治之戰(二)第439章 日軍挺進隊的災難(二)第479章 渡河戰役(二)第630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五)第297章 新四軍首戰(三)第157章 西征前奏之紅四方面軍來投(三)第318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二)第449章 後續(二)第234章 中日山西空戰(二)第589章 津浦線風雲(五)第2章 汝城之戰第575章 緬甸反擊戰(一)第66章 秘密協議第2章 汝城之戰第315章 第一次反掃蕩(九)第305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六)第481章 渡河戰役(四)第523章 奪取新疆第204章 西安事變(三)第195章 東征(五)第233章 天津(八)第199章 東征(九)第239章 奇襲太原(八)第406章 百團大戰(一)第35章 衝突的後果第235章 天津(十)第114章 紅四軍團第83章 第一次反圍剿第285章 晉東南之戰(九)第263章 晉綏根據地(四)第449章 後續(二)第387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三)第80章 第一次反圍剿(六)第612章 興安嶺雄風(十二)第131章 九一八(一)第484章 渡河戰役(七)第124章 第二次反圍剿(八)第483章 渡河戰役(六)第302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三)第236章 天津(十一)第549章 43年的到來(四)第395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一)第517章 收復外蒙(四)第388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四)第164章 西征(七)第237章 奇襲太原(六)第603章 興安嶺雄風(三)第595章 津浦線風雲(十一)第247章 新的任命(三)第168章 西征(十一)第27章 武漢之戰(八)第407章 百團大戰(二)第290章 晉東南之戰(十四)第579章 緬甸反擊戰(五)第139章 谷城起義第67章 南昌起義、工農紅軍第四軍第587章 津浦線風雲(三)第479章 渡河戰役(二)第69章 家的感覺第634章 武漢反擊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