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戰平漢線(六)

“八嘎,這羣該死的支那人,居然敢背叛皇軍!都應該統統死啦死啦地!”

北平,日本華北方面軍司令部,當聽到兩萬皇協軍像八路軍投降後,岡村寧次本就不好的心情,變得更糟。

就在今天早上,第一軍那邊傳來消息,孫良城下屬的四個皇協軍步兵師在濮陽向八路軍繳械投降。而且這個消息擴散的很快,不僅僅日軍這邊知道了,**的根據地、國統區、僞汪地區的大城市都知道了這個消息。

抗戰全面爆發這麼多年,大規模繳械投降的事多了,不過都是國民黨軍隊向日軍投降,沒有日軍主動中**隊投降。這次雖然投降的是僞軍,但是數量高達兩萬多人,規模在日軍全面侵華以來實屬罕見,相當於在打日軍的臉。

因爲這件事,南京的派遣軍司令部更是發來質問電報,詢問到底怎麼回事,這仗到底怎麼打的。孫良城手下這三萬多皇協軍,可是在皇協軍中戰鬥力都是很強的,現在倒好,兩萬多人呢向八路軍投降了。

當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孫良城直接在自己的府邸氣得暈倒了,他的班底啊!這可都是他好不容易纔拉出的軍隊,現在直接少了一大半,對他的打擊可謂之大。

“司令官閣下,這次其實吉本君和孫良城都有責任,要是他們肯派出一支皇軍隨同,即便是遇到八路軍的包圍,也能在皇軍的帶領下突出重圍。”現任的華北方面軍參謀長大城戶三郎勸道。

“大城君,其實我覺得現在不應該追究這個,我們應考慮豫北的情況。在我看來,現在豫北狀況並不好,我們應該果斷放棄豫北,不然我們將損失更多的帝**隊!”一旁的參謀副長中西貞喜搖頭道。

“哦!中西君,平漢線對我們來說可是一條非常重要的鐵路,我們好不容易纔打通的平漢線,爲什麼要輕言放棄。”聽到中西貞喜把話題轉移到豫北戰場,岡村寧次好奇道。

不僅岡村寧次好奇,一旁的大城戶三郎也一樣,顯然他們都比較認同重新大同平漢線!在豫中會戰前,南北日軍的聯繫就只有一條津浦線,大同平漢線對於日軍來說可以省不少資源,往華中運送軍事物資也就更爲方便,不必從津浦線繞那麼一大圈。

對於岡村寧次的看法,中西貞喜顯然不認同,“司令官閣下,豫北戰場的細節不知道你們發現沒有。

根據吉本君電報,八路軍已經好幾天沒有對豫北所圍之城大規模進攻,可以說是圍而不攻。而在外圍,八路軍集中不少軍隊對我們的增援部隊發起進攻,包括八路軍調動的那個戰車師。

這是典型的圍點打援戰術,八路軍的現在不是急着拿下被包圍的城市,而是利用這些城市,誘使我們派出軍隊馳援,並重點打擊我們的增援部隊。

豫北固然重要,若是因此損失了大量的精銳部隊,要是八路軍趁機發起更大規模的進攻,我們會很吃虧!

所以我建議放棄豫北,固守冀南、魯西地區,防止八路軍擴大攻勢。現在關東軍在外蒙也遭遇慘敗,而八路軍仍然在不斷增兵外蒙,關東軍現在暫時無法給我門太多援助,我們必須儘快讓部隊休息,而不是白白被消耗!

失去平漢線,我們還有津浦線。若是失去河北或者山東,我們纔是真的一敗塗地!”

聽到中西貞喜的話,岡村寧次和大城戶三郎便瞬間沉默,相互看了一看,在看着地圖上的雙方態勢,顯然在思考他所說的是否正確。

現在整個華北方面軍所控制的區域只有全盛時期的一半,重要煤礦來源的山西已經全部丟失,若是再丟失豫北,局面低於日軍來說將更爲被動。

岡村寧次本來就是一個聰明人,剛纔只是因爲那兩萬皇協軍投降的事而衝昏了頭腦,現在突然冷靜下來,便發現了中西貞喜所說的正確。豫北跟河北相比,孰輕孰重,他自然知道,不然他也不會在河北以及察南還留着20萬人防守。

此時的岡村寧次思路有點亂,而自己的副手明顯還有話想說,他便有了打算。“中西君,你繼續說說你的看法!”

“司令官閣下,其實發動豫中作戰,在我看來其實就是一個錯誤之舉!”

“中西君!”大城戶三郎厲聲說道。

“沒事,繼續說!”岡村寧次揮了揮手道。

有了岡村寧次的允許,中西貞喜便繼續說道,“嗨!發動豫中作戰,雖然擊潰了豫中的支那軍隊主力,但是卻讓我們的戰線拉得更長,不然豫北不會像現在這個局面。

對我們華北派遣軍來說,最大的敵人不是支那政府軍,而是八路軍。現在八路軍已經佔領山西、綏遠、察北地區,下一步有兩個行動方向,一個是河北,一個是山東。

我們在河北軍隊實力較強,八路軍顯然也知道。若是我們不發動豫中作戰,或許八路軍還不知道從哪下手,我們也不會知道八路軍會從哪下手。

可我們進攻豫中,讓八路軍看到了破綻,直接出兵豫北。既然八路軍出兵豫北,那就只有一個目的,配合山東的八路軍,佔領山東,從而包抄河北,切斷我們與華東軍隊的聯繫。

我有個大膽的建議,那就是放棄河南,全力固守河北和山東。可能的話讓11軍撤出華中地區,固守華東,把多餘的軍隊調至華北,協助我們守住華北。”

“中西君,你知道你在說什麼?華中、河南都是帝**隊花費了極大地代價才佔領的,你居然說放棄!”岡村寧次盯着中西貞喜,冷冷地說道。

面對岡村寧次的其實壓迫,中西貞喜沒有退縮,迎面直接碰撞對方的目光,“嗨!在我看來,目前只能這麼做!若是我們繼續讓兵力分散,肯定會被八路軍各個擊破,到時候我們即便反應過來,手上也沒有了可戰之兵。

華北一丟,八路軍就會直逼滿洲,帝國大業可能就會因此毀於一旦!”

中西貞喜的話,可謂是一陣驚雷,把岡村二人震得不輕。但是他這番危言聳聽,也的確很有道理,正因爲前幾任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對八路軍不重視,纔會造成後面的局勢失控。而在岡村寧次上任後,八路軍之前的積累便開始爆發了,他只能不斷地填前兩任所留下的坑。可當他把一個坑填好時,結果又有幾個新的坑出現,讓他也是疲憊不堪。

聽到中西貞喜所說,岡村寧次的思維一下就打開了。放棄華中,他做不了主,他對中西貞喜的觀點也不是全都認同,起碼不用放棄華中地區。

“大城君,你怎麼看?”岡村寧次問着旁邊的大城戶三郎。

大城戶三郎此時也很震驚,但他既然坐到了中將參謀長一職,也證明他也有着一定的能力,他看了一眼岡村二人,猶豫了一會兒才說道。“司令官閣下,中西君所言有一定道理,但是不會得到支那派遣軍司令部和大本營的支持。

或許豫北真的應該放棄,至於河南等地我倒是有個建議。”

“哦,什麼建議?”岡村寧次好奇道。

“若是我們真的需要放棄河南等地,我覺得可以利用**跟支那政府的矛盾做點文章。最好是能讓他們內鬥,這樣也能減輕我們的壓力,運氣好還能坐收漁翁之利。”大城戶三郎陰險地說道。

“我也贊成大城君建議!”中西貞喜點頭道。

“這個事關重大,我得好好考慮一番。給吉本君發報,給他兩天時間,若是他的部隊仍不能推進到新鄉,就讓部隊退回鄭州、開封等地!”岡村寧次吩咐道。

“嗨!”

。。。。。。

岡村寧次的糾結,八路軍這邊並不知道,進攻豫北的這些八路軍仍然繼續在進行着他們的戰鬥。

亢村,平漢鐵路就從這裡路過,並在這裡設有一個車站,叫亢村站。這個火車站在平時放在整個平漢線來說,並不起眼,但此時這個地方卻是非常的重要,八路軍和日軍圍繞着這個火車站爆發了數次激戰,雙方都有很大的死傷。

不過這個車站經過數次易手,現在掌握在八路軍手中,日軍進幾次進攻並沒有多大進展,每次都被八路軍打了回去。

“李家俊這傢伙這次賺大了啊,勸降了兩萬僞軍,孫良城那個大漢奸估計聽到這個消息心都碎了吧!”

亢村車站北面的杏莊村,許是友的獨30師師部暫時放在這裡,當他得到李家俊勸降兩萬僞軍,那叫一個羨慕,而且還不忘挖苦一下遠在開封的孫良城。

“那肯定的,誰能想到那些僞軍這麼不經打,5師這次是賺大了。我們現在的俘獲加起來也不過幾千人,5師這次的戰果都超過我們好幾個師的總和了。”一旁的柳彥彪羨慕道。

“不行,這兩萬僞軍,等打完仗,我再怎麼得要個四五千過來,這次我們的部隊也該擴充擴充了!”許是友不客氣地說道,就像一個餓久了的人看到美食一樣。

聽到許是友現在就惦記那兩萬僞軍,柳彥彪也不知道該說什麼了,“師長,估計惦記那兩萬僞軍不止咱們吧,我可是聽說129師那邊損失也不少,首長那邊肯定會考慮優先給129師補充。”

“那沒事,你待會就給首長髮報,不,先給司令發報,就說我們也需要補充兵員,能要多少要多少。”許是友笑着說道。

但很快他就笑不起來了,因爲他看到了從亢村火車站陣地擡回來的傷員,那叫一個慘。這些傷員除了被炮彈或者子彈弄傷的,還有相當一部分是被毒氣造成的。

擡回來的這些傷員,身上裸露在外的皮膚有不少都發生了潰爛,輕點的傷員身上也出現紅腫、水皰,並不斷地咳嗽。這是明顯的芥子氣中毒後的表現,而芥子氣也是日軍用的最多的毒氣。

“這些該死的小日本,又他孃的放毒氣,給指揮部那邊發報,催一下他們,儘快能送點抑制毒氣中毒的藥品過來!”

看着眼前這些一個個中毒的士兵,許是友也很心痛。他的部隊本來面對日軍第六師團不會這麼被動的,就是因爲對面的第六師團一直放毒氣,讓他的部隊死傷很大。 百度@半(.*浮)生 —紅色帝國1924

這已經做了準備了,還是有這麼多人中毒,真不知道那些該死的畜生朝亢村陣地放了多少毒氣彈!

“癢,好癢!我忍受不了了,給我來一槍吧,我不想在這麼被折磨下去了!”

一箇中毒比較嚴重的傷員,躺在病牀上一直亂動,手也忍不住想去撓身上中毒的部位。不過旁邊的醫護人員顯然不會讓他這麼幹,毒氣中毒的人身上癢的地方千萬不能撓,越撓越癢,醫護人員見過那些把全身肌膚都給抓破情況的,便死死地壓着那人的雙手。

“胡鬧,你是一名八路軍戰士,是我許是友的兵,怎麼能輕言去死。你們幾個快點給他的傷口祛毒,先把他的痛感給降低一下。”許是友來到這個傷員的面前,大聲地說道。

“是!你們幾個把他的手壓着,快拿大蘇打出來,給他們擦拭傷口,速度快點!”

那個戰地醫院的院長,便趕緊吩咐着旁邊的那些醫護人員開始行動起來。隨着陸陸續續傷員被擡到這裡,醫院的慘叫聲此起彼伏。不過能叫出來算是不錯了,起碼還活着,有不少中毒嚴重的傷員,此時已經失去了生命。

被擡到這裡的都是病情比較嚴重的,那些輕微中毒的和沒中毒的,都用溼毛巾捂住嘴鼻,在充滿着淡黃色煙霧中的戰場上繼續與日軍在激戰。

第377章 諾門坎事件(二)第299章 援助(二)第158章 西征第270章 綏西攻防戰(五)第105章 漢中攻略(七)第51章 起義前夕(二)第122章 第二次反圍剿(六)第575章 緬甸反擊戰(一)第384章 周昆事件和整風運動第186章 根據地風雲(二)第19章 汀泗橋之戰(二)第318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二)第592章 津浦線風雲(八)第7章 安仁之戰(四)第585章 津浦線風雲(一)第433章 中條山之戰(四)第285章 晉東南之戰(九)第413章 百團大戰(八)第116章 中原大戰第197章 東征(七)第546章 43年的到來(一)第497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四)第343章 綏寧會戰(三)第128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二)第510章 察哈爾反擊戰(八)第37章 臨走前的會面第151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三)第409章 百團大戰(四)第238章 奇襲太原(七)第144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三)第305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六)第288章 晉東南之戰(十二)第373章 晉西事變(五)第423章 皖南事變(三)第484章 渡河戰役(七)第82章 第一次反圍剿(八)第557章 日軍的反擊(八)第143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二)第487章 渡河戰役(十)第177章 事件後續(二)第72章 崛起(三)第487章 渡河戰役(十)第519章 收復外蒙(六)第304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五)第239章 奇襲太原(八)第84章 新年第473章 珍珠港事件(一)第422章 皖南事變(二)第522章 收復外蒙(九)第255章 相聚第475章 珍珠港事件(三)第538章 親歷駝峰航線(三)第200章 東征(十)第460章 華北大掃蕩(九)第351章 綏寧會戰(十一)第319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三)第116章 中原大戰第330章 天津(五)第114章 紅四軍團第375章 晉西事變(七)第535章 觀察團事件(九)第581章 緬甸反擊戰(七)第600章 津浦線風雲(十六)第349章 綏寧會戰(九)第205章 西安事變(五)第449章 後續(二)第126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第601章 興安嶺雄風(一)第468章 華北大掃蕩(十七)第166章 西征(九)第561章 日軍的反擊(十二)第583章 緬甸反擊戰(九)第310章 第一次反掃蕩(四)第206章 西安事變(五)第235章 奇襲太原(四)第471章 華北大掃蕩(二十)第28章 武漢之戰(九)第423章 皖南事變(三)第631章 武漢反擊戰第426章 皖南事變(六)第392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圍剿(八)第61章 大撤退(一)第47章 平叛(二)第598章 津浦線風雲(十四)第62章 大撤退(二)第475章 珍珠港事件(三)第144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三)第604章 興安嶺雄風(四)第180章 長征開始第71章 崛起(二)第214章 激戰板垣師團(三)第314章 第一次反掃蕩(八)第242章 奇襲太原(十一)第316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第590章 津浦線風雲(六)第410章 百團大戰(五)第504章 察哈爾反擊戰(二)第546章 43年的到來(一)第546章 43年的到來(一)
第377章 諾門坎事件(二)第299章 援助(二)第158章 西征第270章 綏西攻防戰(五)第105章 漢中攻略(七)第51章 起義前夕(二)第122章 第二次反圍剿(六)第575章 緬甸反擊戰(一)第384章 周昆事件和整風運動第186章 根據地風雲(二)第19章 汀泗橋之戰(二)第318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二)第592章 津浦線風雲(八)第7章 安仁之戰(四)第585章 津浦線風雲(一)第433章 中條山之戰(四)第285章 晉東南之戰(九)第413章 百團大戰(八)第116章 中原大戰第197章 東征(七)第546章 43年的到來(一)第497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四)第343章 綏寧會戰(三)第128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二)第510章 察哈爾反擊戰(八)第37章 臨走前的會面第151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三)第409章 百團大戰(四)第238章 奇襲太原(七)第144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三)第305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六)第288章 晉東南之戰(十二)第373章 晉西事變(五)第423章 皖南事變(三)第484章 渡河戰役(七)第82章 第一次反圍剿(八)第557章 日軍的反擊(八)第143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二)第487章 渡河戰役(十)第177章 事件後續(二)第72章 崛起(三)第487章 渡河戰役(十)第519章 收復外蒙(六)第304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五)第239章 奇襲太原(八)第84章 新年第473章 珍珠港事件(一)第422章 皖南事變(二)第522章 收復外蒙(九)第255章 相聚第475章 珍珠港事件(三)第538章 親歷駝峰航線(三)第200章 東征(十)第460章 華北大掃蕩(九)第351章 綏寧會戰(十一)第319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三)第116章 中原大戰第330章 天津(五)第114章 紅四軍團第375章 晉西事變(七)第535章 觀察團事件(九)第581章 緬甸反擊戰(七)第600章 津浦線風雲(十六)第349章 綏寧會戰(九)第205章 西安事變(五)第449章 後續(二)第126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第601章 興安嶺雄風(一)第468章 華北大掃蕩(十七)第166章 西征(九)第561章 日軍的反擊(十二)第583章 緬甸反擊戰(九)第310章 第一次反掃蕩(四)第206章 西安事變(五)第235章 奇襲太原(四)第471章 華北大掃蕩(二十)第28章 武漢之戰(九)第423章 皖南事變(三)第631章 武漢反擊戰第426章 皖南事變(六)第392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圍剿(八)第61章 大撤退(一)第47章 平叛(二)第598章 津浦線風雲(十四)第62章 大撤退(二)第475章 珍珠港事件(三)第144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三)第604章 興安嶺雄風(四)第180章 長征開始第71章 崛起(二)第214章 激戰板垣師團(三)第314章 第一次反掃蕩(八)第242章 奇襲太原(十一)第316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第590章 津浦線風雲(六)第410章 百團大戰(五)第504章 察哈爾反擊戰(二)第546章 43年的到來(一)第546章 43年的到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