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五)

“羅參謀,你們總算回來了。咦,怎麼就你們幾個人,其他人呢?”聽見自己的心腹參謀之一的羅文慶回來了,戴安瀾頓時也有點激動。

在之前日本人開始進攻毛淡棉的時候,他就命令毛淡棉的手下先撤回來。當時電報是發過去了,不過後面英緬軍潰敗的太快,日軍快速的佔領了毛淡棉,200師師部這邊就跟羅文慶等人失去了聯繫。這兩天戴安瀾也在詢問北撤的英緬軍,但他麼都說沒看見,這還讓戴安瀾擔心了半天。

“師座,其他人都犧牲了,包括王參謀在內,觀察組的人就剩我們五個人了。這是他們的骨灰,我們把他們也帶回來了。”聽到戴安瀾問起,羅文慶一臉傷心之情流露而出,旁邊一起回來的其中兩個人都都忍不住掉淚了。

“怎麼回事?”聽到自己的干將犧牲了,戴安瀾一臉陰沉,連忙詢問怎麼回事。

“師座。。。。。”

。。。。。。

於是在戴安瀾的追問下,羅文慶便從撤出毛淡棉開始說起,一直說到他們回到部隊。中間如何遇到李雨萱那些人的,一羣戰友怎麼死的,又如何被解救的,都仔細地說了一遍。

“你們能回來就好,至於王參謀他們的骨灰,都好好帶着,我們一定要帶他們回去,我們200師是不會拋下戰友的。”戴安瀾聽完之後,拍了拍羅文慶的肩膀安慰道。不過他的臉色也不太好,畢竟自己的參謀團死了好幾個手下,他一時也有點接受不了。

“是,師座!”

“對了,你們說的那個什麼南洋華人統一戰線,你們知道多少?”戴安瀾突然詢問道。對於這個突然冒出來的組織,還有着上萬軍隊,他聽着很陌生。

其實他都碰見過,只是不知道碰到的就是南洋華人統一戰線。他的部隊之前在中越邊境駐防過,肯定知道越南有支gcd的武裝,不過在那裡打出的是越共名字,在泰國這裡換了名字而已。

“我們也不清楚,要不是這次被他們解救,我們根本不知道有這個組織的存在。”羅文慶想到那些猜測,不過猶豫了一會兒還是沒說。

“那就奇怪了,這麼強的一支武裝,不可能沒人知道啊。”

其實也很正常,這個時候的通訊也不發達,加上南洋縱隊只是在泰緬老邊界活動,而且主要在泰國和老撾兩國。本身那些地方就不是什麼繁榮之地,又是在鄉村,外界也就很難得知有這個組織的存在。可能中統、軍統知道,不過他們的關注重點是日本、中共僞軍、以及自己人身上,哪有功夫去關心南洋華人統一戰線。

“我聽他們說之前主要在泰國境內活動,大部分是華人組成,也有一部分南洋的本地民族。不過他們也跟我們一樣,也是反日的,當然他們也反英、反泰。

對了,我聽我們解救的那些華人說,南洋華人統一戰線在南洋的華人圈子裡很出名,或許我們去問問東籲城裡的華人,他們或許知道點。”羅文慶突然想到。

“這個事就交給你了,反正你剛回來,也需要休息。就趁着休息的時候,去城裡的華人那裡打聽一下,既然是反日的,而且有那麼多軍隊。即便是游擊隊也沒問題,只要他們肯跟我們聯合抗日就行。”

說到這的時候,戴安瀾突然覺得這一幕很眼熟,不正是現在國內的情況嗎?他們國民黨軍隊正面抗擊敵人,八路軍、新四軍在後面襲擾日僞軍交通線。

“是,師座!”

就在羅文慶回到東籲(即同古)的第二天,日軍第55師團的部隊就到了東籲外圍,並對駐守這裡的200師發起了猛烈的進攻。此戰日軍就出動了一個55師團,不過若是把它跟日軍普通的三單位師團比就錯了。

日軍的師團從21開始,後面基本都是三單位師團,也就是隻有三個步兵聯隊(番號100以上的除外),人數也就1萬6左右的樣子。但是這次要進攻的英軍或者遠征軍,加上東籲的地理位置比較重要,所以也就增加了55師團的實力。

該師團的炮兵聯隊成了一個150mm野戰榴彈炮的重炮兵聯隊,擁有36門重炮,還有一個戰車大隊以及三個航空中隊的支援,總人數在20000人出頭。而200師只有20門75mm野炮,3輛坦克(其餘的都在臘戌,英國人不幫忙運不過來),總人數也就一萬出頭。

歷史上,200師就是靠這些,在內缺彈藥,外無援兵的情況下,在東籲與日軍激戰12天,也重創了數倍於己的日軍。不得不說,200師以及整個第五軍的戰鬥力都很強,至於前世第一次緬甸戰役失敗原因則有很多。

不是遠征軍的士兵不能打仗,而是上面的問題太大。老蔣的瞎指揮,史迪威跟老蔣爭奪遠征軍的指揮權,英國人背後使絆子,緬甸本地人對遠征軍的敵視,杜聿明這個第五軍軍長太聽校長的話,這些原因綜合在一起,讓歷史上第一次緬甸作戰以完敗告終,大量的軍隊死在野人山以及緬甸其它戰場。

。。。。。。

此時東籲以北的斯瓦小鎮,這裡距離東籲只有40多公里。跟東籲此時遭受日軍陸空一體的轟炸不同,這裡絲毫沒有看到日軍轟炸,此時的日軍主力的目光已經被重兵防守的東籲給吸引住了,也就沒空搭理後面的地方。

此時的斯瓦小鎮,可謂是混亂不堪,鐵路早已經被日軍給炸了,現在只能通過公路來撤退。不過通往彬馬那的公路也不是很寬,加上北上逃難的人太多,還夾雜着不少英緬軍的士兵以及他們的卡車,所以此時的道路非常的擁擠。

小鎮裡面,一支英軍部隊正在那裡停留着,由於北上道路都是人,這支英軍是在沒法擠上道路,總不能開槍吧,逃難的雖然大多是緬甸人,可還有英國人。

“中校,我們要不就在這裡駐紮一晚上吧,照這個情況,我們短時間根本無法通行。反正東籲有中國人在那擋着,日本人一下子也過不來,再說士兵這兩天都很疲勞了,還是讓他們休息一下吧。”

英軍隊伍中一個吉普小汽車裡面,一個英軍少校,正在對一箇中校認真地建議道。

“好吧,命令部隊暫時駐紮,明天一早我們再出發。”看着那擁擠不堪的道路,以及身邊這些疲憊不堪的士兵,這個中校無奈地說道。

這個中校叫約翰,是英軍第七裝甲旅的一個坦克團的參謀,由於他率領的這些人跟他們團長的率領的主力失散了,剩下的人裡面他的職位最高,自然成了老大。旁邊的那個少校,是一個坦克營的營長。

現在停留在斯瓦小鎮的英軍,除了這個坦克營,一共32輛m3斯圖亞特輕型坦克,還有30輛運送彈藥的卡車。這些部隊都是隸屬於第七裝甲旅的,還有一部分英緬軍第一師的部隊。

這支部隊比較亂,最高的也就是一個少校,大約1400多人,大部分是緬甸人,軍官基本是英國人。他們也是帶着幾十輛卡車,裝的都是東籲等地的軍火庫的東西,打算運送到後方去。

約翰中校看着周圍這兩千餘名英緬軍士兵,一個個都垂頭喪氣,毫無戰鬥力,他也不禁頭疼。他跟第七裝甲旅所有高級軍官一樣,認爲來緬甸都是教訓日本人的人,雖然他們的坦克也都是輕型坦克(謝爾曼坦克都留在埃及對付德軍去了),但是m3斯圖亞特坦克也要比日軍的95式輕戰車性能要好,跟97式相比雖然火力弱了點,但是裝甲比對方後。

結果他們一來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他們根本沒有跟日軍的戰車部隊交手,他們的坦克面對的都是日本步兵,結果還是沒打過。加上英軍指揮官也是坑,特別是那個亞歷山大,組織過40年的敦刻爾克大撤退,自然也想在緬甸這麼幹。

不過緬甸可不是敦刻爾克,這裡都是山地,海上也沒有優勢。敦刻爾克可以欺負德國海軍垃圾,但是緬甸這邊,日本海軍可是完虐英國海軍,海路走不了,只能走陸路。

對於步兵倒還無所謂了,兩條腿跑也能跑過去打,是裝甲旅可不同,那都是坦克和裝甲車啊,對於道路要求高,怎麼可能跟步兵一樣。加上指揮混亂,整個撤退也都是漏洞百出,不然約翰的這隻小部隊也不會走散,還跟英緬軍碰到了一起。

晚上,在吃完後勤部隊做出來一頓香噴噴的晚餐,整個斯瓦小鎮的英軍都進入了沉睡之中。由於沒有槍聲,沒有轟炸,也沒有追兵,這些英軍便悠然自得睡着好覺,做着美夢。

不過這些英國人不知道的是,小鎮外面,突然出現了一支軍隊,爲首的穿的是日軍軍裝,後面跟着一些穿着綠色軍裝的部隊。

砰!

突然一陣槍響在這寂靜的小鎮響起,在這槍聲過後,更激烈的槍聲響了起來,還夾雜着日語和英語的叫聲。

“殺光這些英國豬,大日本帝國萬歲!”

“殺給給!”

突然而來的槍聲一下子讓這些熟睡的英軍都從美夢中醒來,他們都被這槍聲給嚇到了,特別是那些日軍以及英語的喊話,那就是他們的噩夢啊。

“shit!日本人打來了!”

“蠢豬,都給我起來,日本人打來了!”

聽見這進攻的槍聲以及那喊聲,那些醒來的英軍軍官連忙踢着周圍睡覺的士兵,並拿起槍開始反擊。不過由於之前有懈怠,這些英軍都睡得比較死,在這槍聲響起後,即便起來也都手忙腳亂的。

“怎麼回事?怎麼有槍聲?”正在帳篷裡睡覺的約翰中校,衣衫不整的來到帳篷外,拉住一個逃跑的英軍士兵質問道。

“中校,日本人打來了,東面、南面都有槍聲,我們快跑吧,我們打不過的,日本人的火力太猛了。”那個英軍士兵直接說完就跑,或許覺得手上的槍太礙事,後面直接扔在了一旁,撒腿就跑。

不僅是他一個人再跑,整個小鎮的英軍,包括那些英緬軍不少人直接棄槍逃跑了,什麼卡車、坦克全給拋棄了。

此時一個少校一邊穿着衣服一邊跑過來,並焦急地說道,“中校,現在怎麼辦,一定是那些緬甸人帶着日本人抄小路繞過了中國軍隊的陣地,而且到處都是槍聲,我們的部隊已經潰敗了,英緬軍第一師的直接跑了。”

“什麼?該死的日本人,還有那些緬甸人也該死,馬上命令部隊開着坦克撤退!”約翰中校罵完便吩咐道。

“中校,路被幾輛卡車堵住了,我們的坦克開不過去啊!”

“什麼?”這時約翰中校藉着夜色看見本來就不寬敞的道路,被將惶逃竄的幾輛卡車堵在那裡,後面的有幾輛坦克想開過去都沒法。幾個坦克兵直接鑽出坦克跑了,想疏通短時間也很難了,而後面的槍聲也越來越清晰,顯然已經很近了。

“中校,我們快走吧,日本人起碼有一千多人,第一師的那些人跑了,我們根本擋不住這麼日本人的進攻,再待下去肯定全軍覆沒啊!”那個少校焦急地說道。

“該死的!”聽着越來越近的槍聲,還有周圍驚慌失措的士兵,約翰中校咬了咬牙說道,“命令部隊放棄坦克和車輛,步兵突圍。還有給中國軍隊發報,就說日軍小部隊佔領了斯瓦小鎮,讓他們自己看着辦。”

至於約翰中校也聽到了進攻的日軍槍聲很雜亂,不過想到他們最近遺失的武器很多,所以也沒有去懷疑,是不是真的日均,反正對方說了日語,那就是日軍沒錯了。

有了約翰中校的命令,周圍的士兵直接照搬辦,一下撤的乾乾淨淨,那些武器彈藥都留在原地,連炸燬的功夫都沒有了。很快斯瓦小鎮就空無一人,只有那滿地的武器彈藥。

第220章 激戰板垣師團(七)第585章 津浦線風雲(一)第282章 晉東南之戰(六)第412章 百團大戰(七)第16章 北伐之戰平江(二)第276章 挺進山東(三)第448章 後續第369章 晉西事變第409章 百團大戰(四)第435章 閻錫山的動搖第228章 太原!太原!第507章 察哈爾反擊戰(五)第147章 一二八事變(二)第82章 第一次反圍剿(八)第341章 綏寧會戰(一)第527章 觀察團事件(一)第635章 武漢反擊戰(五)第603章 興安嶺雄風(三)第96章 入川(二)第482章 渡河戰役(五)第612章 興安嶺雄風(十二)第365章 綏寧會戰之反擊(五)第427章 皖南事變(七)第120章 第二次反圍剿(四)第22章 武漢之戰(三)第593章 津浦線風雲(九)第445章 除閻計劃(二)第313章 第一次反掃蕩(七)第429章 皖南事變第632章 武漢反擊戰(二)第361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一)第72章 崛起(三)第223章 激戰板垣師團(十)第527章 觀察團事件(一)第71章 崛起(二)第22章 武漢之戰(三)第567章 戰平漢線(三)第569章 戰平漢線(五)第227章 太原告急(三)第65章 大撤退(五)第88章 陝北(二)第634章 武漢反擊戰(四)第249章 回蘭州第8章 安仁之戰(五)第169章 西征(十二)第597章 津浦線風雲(十三)第75章 紅四軍的第一次反圍剿第77章 第一次反圍剿(三)第516章 收復外蒙(三)第41章 在襄陽(四)第389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五)第535章 觀察團事件(九)第353章 綏寧會戰(十三)第509章 察哈爾反擊戰(七)第110章 中東路事件第441章 汾陽協定第76章 第一次反圍剿(二)第184章 權力分配會議第296章 新四軍首戰(二)第131章 九一八(一)第93章 固軍壩起義第11章 空閒之餘的收穫第518章 收復外蒙(五)第489章 南洋風雲(一)第391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七)第96章 入川(二)第84章 新年第405章 大同戰役(九)第505章 察哈爾反擊戰(三)第512章 察哈爾反擊戰(十)第324章 挺進冀中續和玉門石油第236章 天津(十一)第533章 觀察團事件(七)第453章 華北大掃蕩(二)第217章 激戰板垣師團(五)第442章 汾陽協定與蘇日中立條約第235章 奇襲太原(四)第212章 激戰板垣師團第367章 調動第611章 興安嶺雄風(十一)第437章 黃公略歸國第531章 觀察團事件(五)第47章 平叛(二)第581章 緬甸反擊戰(七)第453章 華北大掃蕩(二)第599章 津浦線風雲(十五)第226章 太原告急(二)第211章 第八戰區第344章 綏寧會戰(四)第435章 閻錫山的動搖第145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四)第118章 第二次反圍剿(二)第189章 《莫斯科協定》第487章 渡河戰役(十)第205章 西安事變(五)第24章 武漢之戰(五)第635章 武漢反擊戰(五)第61章 大撤退(一)第51章 起義前夕(二)第70章 崛起(一)
第220章 激戰板垣師團(七)第585章 津浦線風雲(一)第282章 晉東南之戰(六)第412章 百團大戰(七)第16章 北伐之戰平江(二)第276章 挺進山東(三)第448章 後續第369章 晉西事變第409章 百團大戰(四)第435章 閻錫山的動搖第228章 太原!太原!第507章 察哈爾反擊戰(五)第147章 一二八事變(二)第82章 第一次反圍剿(八)第341章 綏寧會戰(一)第527章 觀察團事件(一)第635章 武漢反擊戰(五)第603章 興安嶺雄風(三)第96章 入川(二)第482章 渡河戰役(五)第612章 興安嶺雄風(十二)第365章 綏寧會戰之反擊(五)第427章 皖南事變(七)第120章 第二次反圍剿(四)第22章 武漢之戰(三)第593章 津浦線風雲(九)第445章 除閻計劃(二)第313章 第一次反掃蕩(七)第429章 皖南事變第632章 武漢反擊戰(二)第361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一)第72章 崛起(三)第223章 激戰板垣師團(十)第527章 觀察團事件(一)第71章 崛起(二)第22章 武漢之戰(三)第567章 戰平漢線(三)第569章 戰平漢線(五)第227章 太原告急(三)第65章 大撤退(五)第88章 陝北(二)第634章 武漢反擊戰(四)第249章 回蘭州第8章 安仁之戰(五)第169章 西征(十二)第597章 津浦線風雲(十三)第75章 紅四軍的第一次反圍剿第77章 第一次反圍剿(三)第516章 收復外蒙(三)第41章 在襄陽(四)第389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五)第535章 觀察團事件(九)第353章 綏寧會戰(十三)第509章 察哈爾反擊戰(七)第110章 中東路事件第441章 汾陽協定第76章 第一次反圍剿(二)第184章 權力分配會議第296章 新四軍首戰(二)第131章 九一八(一)第93章 固軍壩起義第11章 空閒之餘的收穫第518章 收復外蒙(五)第489章 南洋風雲(一)第391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七)第96章 入川(二)第84章 新年第405章 大同戰役(九)第505章 察哈爾反擊戰(三)第512章 察哈爾反擊戰(十)第324章 挺進冀中續和玉門石油第236章 天津(十一)第533章 觀察團事件(七)第453章 華北大掃蕩(二)第217章 激戰板垣師團(五)第442章 汾陽協定與蘇日中立條約第235章 奇襲太原(四)第212章 激戰板垣師團第367章 調動第611章 興安嶺雄風(十一)第437章 黃公略歸國第531章 觀察團事件(五)第47章 平叛(二)第581章 緬甸反擊戰(七)第453章 華北大掃蕩(二)第599章 津浦線風雲(十五)第226章 太原告急(二)第211章 第八戰區第344章 綏寧會戰(四)第435章 閻錫山的動搖第145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四)第118章 第二次反圍剿(二)第189章 《莫斯科協定》第487章 渡河戰役(十)第205章 西安事變(五)第24章 武漢之戰(五)第635章 武漢反擊戰(五)第61章 大撤退(一)第51章 起義前夕(二)第70章 崛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