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入川(三)

萬源縣政府

“師長,原九團三營營長王勝前來報到。”現在已經是川東遊擊隊副司令的王勝,在紅軍主力拿下萬源之後,他便與王維舟等人來到這裡面見黃公略。

“王營長,辛苦了!這位想必就是維舟同志吧!”看着略顯消瘦的王營長,黃公略便安慰了一下之後視線就轉到了旁邊的一個年齡略大的同志身上,想想川東遊擊隊的裡面的人物,也就只有那位連李衛國都提起過得比建黨還早的黨員-----王維舟了。

“黃師長,你好!”看着黃公略伸出的手,王維舟也很熱情的與之握起了手。

“維舟同志,這次我們能這麼快拿下萬源,你們川東遊擊隊功不可沒啊!”黃公略客氣的誇讚道。

“哪裡哪裡,配合大部隊拿下縣城是我們的職責,畢竟都是爲了共產主義奮鬥。黃師長,我們游擊隊武器不足,很多游擊隊員都拿着刀跟敵人戰鬥,你看能不能給我們補充點武器,不用太好,只要能殺敵就行。”王維舟開始大義凜然的說了幾句客套話,就開始厚着臉皮要武器了,不過這也沒辦法,雖然他們是游擊隊,但組織有能力了也不能就不管他們吧。

“武器好說,我們剛繳獲了一批夏利曼步槍,這跟我們主力部隊的制式不符,你們回去的時候可以帶些回去。”聽到要武器,黃公略就樂了,現在根據地紅軍雖然擴編了一部分,但就是不缺武器,倉庫裡之前繳獲的那些雜七雜八的步槍起碼一萬支,因爲口徑不符就被扔在倉庫或者就送給附近的游擊隊之類的,讓他們去敵人佔領區搞破壞。

“太好了,黃師長,太感謝你了,我代表游擊隊全體人員謝謝你了。”聽到黃公略沒有猶豫就給了自己那麼多槍,王維舟非常激動,兩個手緊緊地握着對方,久久不收手。

“維舟同志,你客氣了,都是黨領導的武裝,你不用這麼客氣。我這也帶來了組織給你們的新的安排,接下來的時間川東遊擊隊的任務就是負責襲擾敵人的補給線,在宣達(即宣漢、達縣,劉存厚的核心統治區)附近發動羣衆,策應主力部隊的這邊的戰鬥。”說着,黃公略就從身邊參謀的手上拿過一封電報,遞給了王維舟,由於兩者之間並沒有隸屬關係,若想調動對方只能通過黨委來下達命令。

“好的,沒問題,這本就是我們的份內的工作,我回去就馬上行動。”看到電報上署名是西南特委,王維舟啥也沒說直接答應下來。

“行,那就這樣,我這邊事情比較多,我讓這裡的黨委直接跟你對接吧。”在聊的差不多之後,黃公略就去忙他的事了。

王維舟等人此次也不是來遊玩的,在萬源縣城待了不到一天就領着快一千支步槍讓同行的游擊隊員給帶着,雖然每人身上都揹着七八支步槍,但這些隊員一個個都是樂呵呵的,平時苦逼的他們連槍都很好摸到。主力部隊一來,他們的武器水平都能趕上一般的川軍了(沒有重武器,基本就是步槍和幾挺輕機槍)。

。。。。。

轟,一聲爆炸在竹山縣的武器試驗場響起,只見兩百多米外的靶子已經被炸壞了,散射的彈片也把周圍的木板給弄得支離破碎。

“威力還行,就是射程和重量還得改進!”李衛國起身拿着一具擲彈筒,感覺重量有點偏重都有四公斤了,而且射程也是很好,只有不到300米,這個距離對於操縱擲彈筒的士兵來說非常不安全。

“總指揮(李衛國是西南特委書記,也是陝鄂根據地的軍隊總指揮),這還只是我們製造出來的樣品,後面我們會在仔細改進的。”新任的兵工廠廠長王軍(原漢陽兵工廠的管理層之一,也是一個武器設計師,至於何東主要忙着整個後勤的事就沒法兼任兵工廠廠長一職)在旁邊恭敬地說道。

“對於這個擲彈筒我的期望很高,我也希望兵工廠能早日把它改進到我想要的要求。

Www▲TтkΛ n▲C O

第一、全重不能超過3.5公斤;

第二、結構簡單,便於攜帶;

第三、精度得高,有效射程必須在400米;

第四、造價不能超過漢陽造步槍(歷史上日本最好的那款八九式擲彈筒成本只有38大蓋的四分之一)。

我把話也放在這,若是有人能把這個擲彈筒改進後能達到我的要求,首先津貼標準升一級,並獎勵500大洋。”爲了儘快研製出這個擲彈筒,李衛國也是下血本了。

看着眼前生產出來的擲彈筒,李衛國是在不敢恭維,就跟歷史上日本的大正十年式看着差不多,不過由於工藝等原因,雖然造出來的射程達到了200米,但重量太重,精度也不高,也不方便攜帶。眼前的擲彈筒就像是兵工廠技術人員吧60迫擊炮強行給縮小了一樣,看着也特別憋屈,所以他很不滿意。

至於他爲什麼這麼着急研製擲彈筒也是有原因的,想想前世日本軍隊的擲彈筒多牛逼,中國軍隊傷亡快到1/3都是它造成的。當時日本用的八九式擲彈筒,全重才2.7公斤,精度也不錯,有效射程達到了500米,最遠達到700米,這個射程有效的保護了操縱人員的安全,也正是用着這款擲彈筒,日軍給國共雙方乃至美軍都造成了巨大的傷害。

在很多人眼裡,擲彈筒就是小口徑的炮擊炮,都是射角大,彈道彎曲,適合用來殺傷躲在工事或者隱蔽物的敵人。而且擲彈筒操縱還簡單,殺傷效果特別好,直接躲在隱蔽處攻擊敵人的什麼機槍陣地,一炮一個準。經典的就是歷史上淞滬會戰期間,日軍用擲彈筒攻擊中央軍一個擁有36挺重機槍的旅,直接打掉了這個旅32挺重機槍,剩下的的重機槍因爲移動不便(好幾十公斤),又要躲着日本的擲彈筒,根本就沒什麼殺傷力了。

“總指揮放心,我會親自抓這個擲彈筒的生產任務,保證完成任務。”王軍見李衛國這麼重視這個擲彈筒,便在那嚴肅的保證道。

“多跟着點這個項目,其他的生產也別落下了,必須保證兵工廠產能能跟上部隊擴編的速度。”

“總指揮放心,我代表兵工廠在這裡立下軍令狀,絕對不會拖軍隊的後退!”

“有信心就行,帶我去看看各個武器生產車間看看吧!”李衛國也不想在這一直聽這個兵工廠廠長在這裡立什麼軍令狀,便直接去實地勘查一下。

此時的兵工廠車間,工人們都在認真地生產武器,自從李衛國提出了改進生產工藝,採用流水線作業之後,武器生產的速度現在已經大幅提升起來,就是原材料限制了武器生產規模。

現在根據的鋼鐵廠每年生產的出來的鋼也不多僅僅8000噸,生鐵產量1萬噸而已,這些還都要用於生產重要的炮管、槍管等,所以每年的武器產量就被鋼產量給限制了。雖然此時中國的鋼鐵產量也不高加起來還不到10萬噸,不過其他的兵工廠可以去國外買鋼材,根據地確是不行,只能靠自己更生。

“總指揮,指揮部電報。”就在李衛國視察兵工廠的時候,身邊的警衛員拿來一個電報。

“挺不錯,居然這麼快就拿下萬源了,去給指揮部說一聲,讓一師也做好準備,劉存厚那邊可不會這麼輕易讓我們搶他的地盤。”看到二師這麼快拿下萬源,李衛國也不是很意外,川軍什麼水平他也知道,拿下萬源是必然的。

接下來的就是應對劉存厚的反撲了,自己跑到四川去插一腳,還不知道楊森、劉湘等會是什麼反應呢,對於這些老鄉,李衛國可是知道他們很排外的。

再看了一下電報之後,李衛國就沒再管四川的戰事了,有徐向淺、陳更他們去指揮。

。。。。。

四川,各大軍閥也得知了紅軍佔了劉存厚的地盤。

“這個李衛國還真是讓人意外啊,沒想到就這麼幾年就發展的這麼快了!”雲霧山的吳佩孚聽到部下帶來的消息感慨萬分,對於這個李衛國,他沒見過,但不就意味着他不知道這個人。自己的武漢不就是這個後起之秀給攻破的嗎,他前期的崛起不就是建立在自己的失敗上的嗎。當然他的失敗跟這個後起之秀,關係不是太大,現在已經站在棋盤外的他,也看的很開了,想要再次崛起是不可能了。

“gcd居然進入四川了,不知是福是禍呀!”在重慶的劉湘得到紅軍進入的消息,也有點意外,以前只是gcd人小打小鬧,沒事來個所謂的‘武裝起義’,現在居然主力部隊進入四川了,不過即便他想阻止,也沒有精力,周圍的一大波軍閥正在虎視眈眈呢。

“小赤佬居然進了四川,看樣子劉存厚這龜兒子的日子不好過了。”遠在成都的劉文輝對於紅軍佔領萬源一點也不擔心,他的隊伍跟紅軍之間可是隔着劉存厚、羅振洲等川軍實力派。

“紅軍進入萬源,看樣子後面紅軍得有大動作了,必須在拿下下川東(今重慶市南邊,重慶市北部叫做上川東)。”萬縣的楊森對gcd沒有好感,但是此時的他正在與其他軍閥商量一起進攻劉湘,奪取下川東,哪有心思去管隔着衆多大山的紅軍。

此時的川軍各大軍閥雖然不少都得知了劉存厚的地盤被紅軍佔了,不過在他們看來區區紅軍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反正又不是搶自己的地盤,所以更多的是幸災樂禍。

。。。。。

此時由宣漢到萬源的路上,一支一萬多人的軍隊正在前進,這是劉存厚現在的大部分兵力了,此時的他正打算用這些部隊去趕走佔據萬源的紅軍。

就在川軍大舉來攻的時候,遠在萬源的黃公略便得到了這個消息,對於川軍的前來,他早有預料,不過卻比預想中的時間晚了好幾天,看樣子川軍的集結能力差點事啊。

黃公略也下來了作戰命令,其中九團留守縣城,八團、十團以及游擊隊出擊迎戰來犯川軍。

在得到李衛國的命令後,三師的王爾琢便帶着他的部隊從安康出發前往萬源,雙方的大戰一觸即發。

第115章 紅四軍團(二)第361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一)第188章 《莫斯科協定》(二)第626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第221章 激戰板垣師團(八)第585章 津浦線風雲(一)第226章 太原告急(二)第435章 閻錫山的動搖第200章 東征(十)第349章 綏寧會戰(九)第477章 太平洋戰爭爆發第82章 第一次反圍剿(八)第424章 皖南事變(四)第423章 皖南事變(三)第43章 四一二第372章 晉西事變(四)第149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以及西征前奏(一)第470章 華北大掃蕩(十九)第524章 奪取新疆(二)第149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以及西征前奏(一)第57章 武漢起義(六)第149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以及西征前奏(一)第606章 興安嶺雄風(六)第293章 洛陽會議(二)第79章 第一次反圍剿(五)第534章 觀察團事件(八)新四軍首戰一更第120章 第二次反圍剿(四)第395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一)第454章 華北大掃蕩(三)第532章 觀察團事件(六)第439章 日軍挺進隊的災難(二)第66章 秘密協議第486章 渡河戰役(九)第287章 晉東南之戰(十一)第247章 新的任命(三)第208章 諜影第427章 皖南事變(七)第455章 華北大掃蕩(四)第88章 陝北(二)第506章 察哈爾反擊戰(四)第535章 觀察團事件(九)第432章 中條山之戰(三)第220章 激戰板垣師團(七)第287章 晉東南之戰(十一)第359章 綏寧會戰(十九)第249章 回蘭州第236章 天津(十一)第375章 晉西事變(七)第30章 漢陽兵工廠第69章 家的感覺第528章 觀察團事件(二)第140章 谷城起義(二)第612章 興安嶺雄風(十二)第218章 激戰板垣師團(六)第147章 一二八事變(二)第127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一)第538章 親歷駝峰航線(三)第241章 奇襲太原(十)第238章 奇襲太原(七)第89章 喜事降臨第143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二)第151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三)第408章 百團大戰(三)第523章 奪取新疆第245章 新的任命第82章 第一次反圍剿(八)第421章 皖南事變(一)第354章 綏寧會戰(十四)第621章 攻克濟南(四)第613章 興安嶺雄風(十三)第494章 中國軍隊在緬甸(一)第118章 第二次反圍剿(二)第522章 收復外蒙(九)第64章 大撤退(四)第65章 大撤退(五)第590章 津浦線風雲(六)第433章 中條山之戰(四)第636章 大結局(上)第551章 日軍的反擊(二)第384章 周昆事件和整風運動第109章 中東路事件(二)第180章 長征開始第280章 晉東南之戰(四)第609章 興安嶺雄風(九)第105章 漢中攻略(七)第352章 綏寧會戰(十二)第552章 日軍的反擊(三)第140章 谷城起義(二)第430章 中條山之戰第238章 奇襲太原(七)第425章 皖南事變(五)第293章 洛陽會議(二)第387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三)第135章 九一八(五)第514章 收復外蒙(一)第515章 興安嶺雄風(十五)第590章 津浦線風雲(六)第237章 奇襲太原(六)第15章 北伐之戰平江(一)
第115章 紅四軍團(二)第361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一)第188章 《莫斯科協定》(二)第626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第221章 激戰板垣師團(八)第585章 津浦線風雲(一)第226章 太原告急(二)第435章 閻錫山的動搖第200章 東征(十)第349章 綏寧會戰(九)第477章 太平洋戰爭爆發第82章 第一次反圍剿(八)第424章 皖南事變(四)第423章 皖南事變(三)第43章 四一二第372章 晉西事變(四)第149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以及西征前奏(一)第470章 華北大掃蕩(十九)第524章 奪取新疆(二)第149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以及西征前奏(一)第57章 武漢起義(六)第149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以及西征前奏(一)第606章 興安嶺雄風(六)第293章 洛陽會議(二)第79章 第一次反圍剿(五)第534章 觀察團事件(八)新四軍首戰一更第120章 第二次反圍剿(四)第395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一)第454章 華北大掃蕩(三)第532章 觀察團事件(六)第439章 日軍挺進隊的災難(二)第66章 秘密協議第486章 渡河戰役(九)第287章 晉東南之戰(十一)第247章 新的任命(三)第208章 諜影第427章 皖南事變(七)第455章 華北大掃蕩(四)第88章 陝北(二)第506章 察哈爾反擊戰(四)第535章 觀察團事件(九)第432章 中條山之戰(三)第220章 激戰板垣師團(七)第287章 晉東南之戰(十一)第359章 綏寧會戰(十九)第249章 回蘭州第236章 天津(十一)第375章 晉西事變(七)第30章 漢陽兵工廠第69章 家的感覺第528章 觀察團事件(二)第140章 谷城起義(二)第612章 興安嶺雄風(十二)第218章 激戰板垣師團(六)第147章 一二八事變(二)第127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一)第538章 親歷駝峰航線(三)第241章 奇襲太原(十)第238章 奇襲太原(七)第89章 喜事降臨第143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二)第151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三)第408章 百團大戰(三)第523章 奪取新疆第245章 新的任命第82章 第一次反圍剿(八)第421章 皖南事變(一)第354章 綏寧會戰(十四)第621章 攻克濟南(四)第613章 興安嶺雄風(十三)第494章 中國軍隊在緬甸(一)第118章 第二次反圍剿(二)第522章 收復外蒙(九)第64章 大撤退(四)第65章 大撤退(五)第590章 津浦線風雲(六)第433章 中條山之戰(四)第636章 大結局(上)第551章 日軍的反擊(二)第384章 周昆事件和整風運動第109章 中東路事件(二)第180章 長征開始第280章 晉東南之戰(四)第609章 興安嶺雄風(九)第105章 漢中攻略(七)第352章 綏寧會戰(十二)第552章 日軍的反擊(三)第140章 谷城起義(二)第430章 中條山之戰第238章 奇襲太原(七)第425章 皖南事變(五)第293章 洛陽會議(二)第387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三)第135章 九一八(五)第514章 收復外蒙(一)第515章 興安嶺雄風(十五)第590章 津浦線風雲(六)第237章 奇襲太原(六)第15章 北伐之戰平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