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黃橋戰役

華北百團大戰仍在繼續,即便日軍換了一個司令官,岡村寧次也得想想辦法收拾爛攤子。北面的大同、綏遠等地,岡村寧次也不打算去進攻了,現在的他根本沒有那麼多兵力,只能以第十師團爲主,加上戰車第二師團防守察哈爾西部的張家口附近地區,先保證八路軍不再東進。

其次把原本駐守察哈爾的第二獨立混成旅團調離張家口,配合第九師團,開赴山西,恢復正太線鐵路的暢通。第一混成旅團(重新改編了,成了一個步兵旅團)則是調至保定等地,配合110師團以及當地的皇協軍打通並恢復各個交通線。

對於岡村寧次來說,現在的當務之急,就是打退八路軍的進攻。至於發起掃蕩,也得等交通線完全暢通之後,纔有條件,畢竟缺乏便利的交通,日軍增援以及物資供給都是一個大問題。

第九師團的加入,可謂給日軍帶來極大的助力,這是日軍那麼多師團裡面戰鬥力僅次於第二師團、第六師團的部隊。現在第二師團駐紮在哈爾濱,防備蘇聯,第六師團也駐紮在華北地區,現在就出現了日軍戰鬥力最強的三個師團有兩個在華北方面軍。

而岡村寧次還在計劃,再次從關東軍申請援兵,希望能再給他增援一個師團,這樣他就有足夠的兵力去對八路軍的根據地發起大掃蕩。

而就在日軍在忙着恢復華北地區的交通線時,南邊發生的一個戰鬥,可算是幫了他的大忙。那件事及其後續事件的發生,讓八路軍暫緩了在華北地區對日軍的進攻,轉而去應對來自國民黨政府帶來的壓力。

。。。。。。

1940年5月底,江北新四軍在半塔集、黃橋、姜堰等地跟四人江蘇省主席的韓德勤軍隊發生了幾次大的衝突,而且都是新四軍取得了勝利,並佔領了這幾個地方。

而且此時,八路軍山東軍區第八縱隊的獨24師師長王洪坤,率領獨24師,加上加上幾支游擊隊以及大量的幹部,約2.7萬人分批開始南下,進入到皖東地區,以增強這裡的新四軍實力,並對韓德勤部形成了夾擊之勢。

此時的新四軍蘇北指揮部主要的部隊有陳義的第一支隊、粟玉的第二支隊。論實力粟玉第二支隊,絕對是新四軍最強的,無論是人數、戰鬥機、還是裝備,不過由於資歷問題,他只是蘇北指揮部的副總指揮,陳義是指揮。

此時的蘇北地區,兩個支隊的發展都挺快,加上游擊隊這些,有着近十萬人,也算是兵強馬壯。不過由於新四軍最近一年很少從國民黨手裡拿到補給,包括彈藥、糧食、軍費這些,國民黨都不怎麼給了,相對於八路軍來說,新四軍的確有點像後孃養的。

倒不是中央偏心,而是沒法照顧到新四軍。軍費還好說,派人偷偷地送過來沒啥大問題,但是武器彈藥就沒法了。這中間的道路。國民黨、日軍、僞軍的勢力犬牙交錯,後方根據地根本無法把彈藥安全送到活動位於長江、淮河下游的新四軍活動範圍。

就跟山東軍區一樣,現在山東軍區的正規軍人數都超過18萬人,游擊隊等非正規武裝也有數萬,別看人數多,但是裝備這些都不算太好。雖然偶爾能從山西、河北等地的八路軍那裡得到一些援助,但根本無法滿足增加的這麼多人,並經當初兩個師挺進山東的時候,帶過去的武器只夠六萬人使。

現在部隊擴張到這麼多,大部分的武器都是從日僞軍手裡搶的,反正山東的僞軍多,甚至有些還是從國民黨軍隊手裡搶的。

山東一直是原西北軍的地盤,即便韓復渠後面被槍決了,但是他的部隊很多都分散在山東等地,加上其他派系的軍隊,最多的時候差不多有17萬人。

這裡的有着這麼多國民黨軍隊,日本人肯定不會看着不管,對付八路軍那得慢慢來,對付國民黨軍隊對日軍來說可是很容易的事,特別是還有很多雜牌軍。

所以山東的國民黨軍隊也就越來越少,中間有被鬼子消滅的,也有投降鬼子的。在39年國民黨開始執行反共政策後,兩黨的軍隊之間摩擦也就越大,對於國民黨進攻,當時時任山東軍區司令的聶榮真直接下令反擊,就造成很多國民黨軍隊被八路軍給消滅了。

加上有着吉鴻昌這個出身於西北軍的中共高級將領,就勸降了不少原西北軍的軍隊,山東地區的八路軍也就在兩年之間,人數增加了兩倍,而且還是正規軍的人數。

勸降了國民黨軍隊,自然也就有了武器,這就造成山東軍區的部隊武器很雜,特別是火炮這些嚴重不足。當然跟新四軍比,山東軍區的部隊又要好了很多。

由於新四軍活動的地方一直是國民黨軍隊密集的地方,發展比較困難,勢力比較弱,爲了增強這裡的新四軍實力。中央就命令山東軍區調一部分人去皖東、蘇北地區,但番號還是八路軍。

面對八路軍和新四軍可能聯合作戰,韓德勤也慌了,爲了收回黃橋地區,便先下手爲強,集中了數萬軍隊進攻黃橋等地數量只有一萬人餘的新四軍江北指揮部。雙方於是就在黃橋等地爆發激烈的衝突。

國民黨軍隊跟中共軍隊的摩擦主要就從39年開始增多,基本上每個月都有幾起摩擦的出現。不過一般的都比較小,大點的就有晉西事變、朱懷冰等人進攻八路軍總部等戰鬥,在這些大一點摩擦中,取勝的一方一般都是八路軍或者新四軍。

當然中共這邊也吃了不少虧,由於怕國民黨方面找到藉口,一般八路軍都不會主動招惹國民黨軍隊,就造成是否產生摩擦的主動權掌握在國民黨軍隊手裡。這樣的話,國民黨軍隊就喜歡挑中共軍隊實力弱點的地方下手,手段也很慘很,不比鬼子差,對於俘獲的中共人員以及羣衆,都是血腥屠殺。

但是事情一鬧大,八路軍這邊就能很快的反應過來,對國民黨軍隊展開反擊不過新四軍與國民黨軍隊的衝突,則跟八路軍有些不一樣。八路軍所處的地方,國民黨軍隊實力很薄弱,以前大多被日軍吊打並撤退了,留下的的實力並不是很強。

但新四軍不一樣,他們所處的地方,國民黨軍隊很多,有多是中央軍。而且前期的新四軍也嚴重依賴國民黨政府的補給。由於新四軍活動的地方,是以前國民黨政府統治的核心區域,國民黨就給限制了發展範圍,就是要防止新四軍力量的壯大。

前期的新四軍實力薄弱,倒也聽衝了國民黨的安排,先開到了國民黨指定的活動區域。但隨着華北地區八路軍的發展迅猛,中共便指示新四軍要敢於衝破國民黨軍隊的限制,向廣大的蘇中、蘇北地區發展。

在這樣的指示下,新四軍就制定了‘向東作戰,向北發展,向南鞏固’的發展方針。隨着新四軍的發展,就難免跟國民黨軍隊發生衝突,特別是在39年之後,雙方的矛盾也就愈發明顯。

特別是跟韓德勤以及顧祝同等人率領的軍隊發生矛盾,摩擦也就難以避免。這個事情也不好說誰對誰錯,那些游擊區在國民黨軍隊控制下,根本難以起到大作用,加上國民黨軍隊又不會打游擊,放在國民黨軍隊手裡也是白白浪費。

但畢竟那裡是國民黨地盤,新四軍插進去,人家肯定不樂意。但是新四軍如不去那些地方發展,遲早得被國民黨逼死,所以中共領導層也就不管國民黨反對,放任部隊去發展。

黃橋戰役就是在這個背景下展開的。

雖然韓德勤出動了數倍於新四軍的部隊參戰,但是有些部隊實際上沒有跟新四軍交手,而是在看戲。這就造成韓德勤的部隊實力下降,結果幾天的戰鬥下來,韓德勤的部隊被粟玉領導的新四軍打的落花流水,近兩萬軍隊被擊斃或俘虜。

其中韓德勤麾下的第八十九軍軍長李守維還因意外淹死,其他師旅團級軍官被擊斃數人,被俘獲40餘人,其中還包括一個師長,幾個旅長以及師級參謀。韓德勤這次戰鬥可算是元氣大傷,這就讓江北地區的新四軍一下子無人敢欺了。

不過這件事雖然新四軍大勝而歸,不過卻讓老蔣抓住了把柄。就在黃橋戰役結束沒幾天,國民黨政府就跟李衛國、彭得淮、葉挺等人發佈了‘皓電’。

在這封皓電裡,國民黨肯定是大肆污衊中共及其領導的武裝力量,不聽中央政府命令,該如何如何。最後並強令黃河以南的八路軍新四軍,一個月內開赴黃河(老黃河,就是現在黃河河道。但當時由於花園口決堤之後,黃河改道淮河入海)以北。

面對國民黨的指責,八路軍和新四軍也毫不客氣地反駁,最後並表示爲了顧及抗戰大局,願意把長江以南的新四軍撤到長江以北地區。

但對於中共的回覆,國民黨也不甚滿意,並繼續在自己的輿論陣地上大肆污衊。

雙方就這樣,你來我往,利用各自的渠道,大打口水戰,私底下卻是在展開不斷的談判、鬥爭。而此時國內的愛國人士則是非常擔憂,現在國難當頭,國內最大的兩個黨派現在卻在大打口水仗,甚至有演變爲衝突的可能。

面對此種情況,衆多民主人士都紛紛致電國共雙方的領導人,希望能暫緩矛盾,團結一致對外。但是這些民主人士說的話也沒人聽,包括中共也都是委婉的答應,但也不見做出太大的妥協。

國民黨方面早就視中共爲眼中釘,巴不得除之而後快;而中共現在也不是紅軍時期那樣弱小,不可能任由國民黨擺佈。甚至有人還提議大不了分開抗日,沒有國民黨他們八路軍和新四軍照樣打鬼子,不過有這個想法的人都被狠狠地批評教育了一頓。

由於國共雙方在長江下游及地區存在巨大的矛盾,中共方面就命令華北的八路軍除非日軍大舉來犯,否則不要進行大的作戰行動,靜候長江下游地區的情況進展。

。。。。。。

“稼祥,現在的局勢,你怎麼看?”

主席的家裡,只見主席看了一下王家祥遞過來的電報,然後就遞給了李衛國,他則是詢問着王家祥的看法。

“我覺得以現在的局勢,我們最好是儘快渡過長江,即便是按照國民黨所說的那樣從繁昌、銅陵渡江也行,現在就是不能讓國民黨抓住我們的把柄,以免對方趁機發難。”

王家祥最先看的電報,所以很快就把他的看法說了出來。

原來在這封電報是新四軍那邊傳來的,是國民黨政府催促他們的北上的電文,並附了現在新四軍軍部的內部分歧。

“衛國,你呢?”此時的李衛國也看完了電報,不過他的眉頭一直緊鎖着,主席在王家祥那裡沒有得到想要的答案,就問向了他。

“新四軍北渡,這是必然的,而且速度越快越好,不然我擔心遲則生變。”李衛國擔憂地說道。

這個時空,所謂的曹甸戰役並沒有出現,但由於粟玉在黃橋把韓德勤打疼了,讓老蔣等人已經下了解決江南新四軍的決心,已經下令顧祝同調動軍隊了。

“你是擔心國民黨方面會對新四軍動手?”主席不確定的問道。

“這是軍情局早上遞給我的情報,第三戰區的顧祝同正在頻繁地調集軍隊,用途不明,我擔心他們會趁着新四軍北渡之際,發起進攻。”

李衛國拿出一封軍情局的電報,遞給了主席,他的臉上也很擔憂,難道皖南事變要提前到來了嗎?這倒是讓他有點驚訝,這才七月份,不會這麼早吧。

第111章 夜襲第104章 漢中攻略(六)第430章 中條山之戰第202章 激戰板垣師團(九)第30章 漢陽兵工廠第528章 觀察團事件(二)第470章 華北大掃蕩(十九)第266章 綏西攻防戰第17章 北伐之戰平江(三)第559章 日軍的反擊(十)第145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四)第322章 殲1戰鬥機第172章 西征(十五)第542章 太原光復(三)第590章 津浦線風雲(六)第290章 晉東南之戰(十四)第517章 收復外蒙(四)第614章 興安嶺雄風(十四)第297章 新四軍首戰(三)第275章 挺進山東(二)第397章 大同戰役(一)第98章 入川(四)第132章 九一八(二)第373章 晉西事變(五)第238章 奇襲太原(七)第65章 大撤退(五)第231章 天津(六)第560章 日軍的反擊(十一)第413章 百團大戰(八)第177章 事件後續(二)第484章 渡河戰役(七)第505章 察哈爾反擊戰(三)第92章 東陵盜墓案第131章 九一八(一)第315章 第一次反掃蕩(九)第274章 挺進山東第585章 津浦線風雲(一)第607章 興安嶺雄風(七)第578章 緬甸反擊戰(四)第266章 綏西攻防戰第490章 南洋風雲(二)第515章 收復外蒙(二)第123章 第二次反圍剿(七)第600章 津浦線風雲(十六)第232章 天津(七)第240章 奇襲太原(九)第65章 大撤退(五)第476章 珍珠港事件(四)第286章 晉東南之戰(十)第544章 太原光復(五)第205章 西安事變(五)第351章 綏寧會戰(十一)第306章 花園口決堤第3章 汝城之戰(二)第109章 中東路事件(二)第556章 日軍的反擊(七)第207章 西安事變終第206章 西安事變(五)第27章 武漢之戰(八)第424章 皖南事變(四)第165章 西征(八)第267章 綏西攻防戰(二)第511章 察哈爾反擊戰(九)第399章 大同戰役(三)第480章 渡河戰役(三)第166章 西征(九)第586章 津浦線風雲(二)第237章 天津(十二)第282章 晉東南之戰(六)第585章 津浦線風雲(一)第472章 華北大掃蕩(二十一)第387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三)第287章 晉東南之戰(十一)第216章 激戰板垣師團(四)第212章 激戰板垣師團第589章 津浦線風雲(五)第92章 東陵盜墓案第531章 觀察團事件(五)第259章 白銀的銅礦(二)第592章 津浦線風雲(八)第154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六)第171章 西征(十四)第56章 武漢起義(五)第427章 皖南事變(七)第148章 一二八事變第488章 渡河之戰第577章 緬甸反擊戰(三)第446章 除閻計劃(三)第208章 諜影第51章 起義前夕(二)第428章 皖南事變(八)第106章 漢中攻略(八)第77章 第一次反圍剿(三)第43章 四一二第365章 綏寧會戰之反擊(五)第2章 汝城之戰第59章 武漢起義(八)第612章 興安嶺雄風(十二)第140章 谷城起義(二)第162章 西征(五)
第111章 夜襲第104章 漢中攻略(六)第430章 中條山之戰第202章 激戰板垣師團(九)第30章 漢陽兵工廠第528章 觀察團事件(二)第470章 華北大掃蕩(十九)第266章 綏西攻防戰第17章 北伐之戰平江(三)第559章 日軍的反擊(十)第145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四)第322章 殲1戰鬥機第172章 西征(十五)第542章 太原光復(三)第590章 津浦線風雲(六)第290章 晉東南之戰(十四)第517章 收復外蒙(四)第614章 興安嶺雄風(十四)第297章 新四軍首戰(三)第275章 挺進山東(二)第397章 大同戰役(一)第98章 入川(四)第132章 九一八(二)第373章 晉西事變(五)第238章 奇襲太原(七)第65章 大撤退(五)第231章 天津(六)第560章 日軍的反擊(十一)第413章 百團大戰(八)第177章 事件後續(二)第484章 渡河戰役(七)第505章 察哈爾反擊戰(三)第92章 東陵盜墓案第131章 九一八(一)第315章 第一次反掃蕩(九)第274章 挺進山東第585章 津浦線風雲(一)第607章 興安嶺雄風(七)第578章 緬甸反擊戰(四)第266章 綏西攻防戰第490章 南洋風雲(二)第515章 收復外蒙(二)第123章 第二次反圍剿(七)第600章 津浦線風雲(十六)第232章 天津(七)第240章 奇襲太原(九)第65章 大撤退(五)第476章 珍珠港事件(四)第286章 晉東南之戰(十)第544章 太原光復(五)第205章 西安事變(五)第351章 綏寧會戰(十一)第306章 花園口決堤第3章 汝城之戰(二)第109章 中東路事件(二)第556章 日軍的反擊(七)第207章 西安事變終第206章 西安事變(五)第27章 武漢之戰(八)第424章 皖南事變(四)第165章 西征(八)第267章 綏西攻防戰(二)第511章 察哈爾反擊戰(九)第399章 大同戰役(三)第480章 渡河戰役(三)第166章 西征(九)第586章 津浦線風雲(二)第237章 天津(十二)第282章 晉東南之戰(六)第585章 津浦線風雲(一)第472章 華北大掃蕩(二十一)第387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三)第287章 晉東南之戰(十一)第216章 激戰板垣師團(四)第212章 激戰板垣師團第589章 津浦線風雲(五)第92章 東陵盜墓案第531章 觀察團事件(五)第259章 白銀的銅礦(二)第592章 津浦線風雲(八)第154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六)第171章 西征(十四)第56章 武漢起義(五)第427章 皖南事變(七)第148章 一二八事變第488章 渡河之戰第577章 緬甸反擊戰(三)第446章 除閻計劃(三)第208章 諜影第51章 起義前夕(二)第428章 皖南事變(八)第106章 漢中攻略(八)第77章 第一次反圍剿(三)第43章 四一二第365章 綏寧會戰之反擊(五)第2章 汝城之戰第59章 武漢起義(八)第612章 興安嶺雄風(十二)第140章 谷城起義(二)第162章 西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