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綏寧會戰(三)

“我們暫時得知的是,日軍第26師團以及日軍第十師團的步兵第八旅團、以及第十師團的騎兵聯隊、還有一個僞蒙軍騎兵師接近三萬人。暫時沒有發現重武器的蹤跡。

日軍110師團也到了包頭,相信過段時間就出現在綏西。

不過日軍第109師團正駐紮在包頭和歸綏,應該是防備騎兵第二軍以及第六縱隊的。”

陳更想了一會兒,才慢慢說道。

“第四師團呢?那支部隊在哪?”

李衛國突然想到什麼,便問着旁邊的陳更。

“你說第四師團?我也很奇怪,開戰到現在,差不多快十天了,日軍大部分軍隊都到了歸綏、包頭一線,就是這個第四師團還在集寧(今烏蘭察布),具體什麼原因我們也不清楚。”

陳更也是一臉疑惑的說道,這跟日軍的習慣明顯不符,前線早已跟傅作義的部隊打起來,但是居然還有一支甲種師團還在後方墨跡。

“不奇怪!這個師團在日本那裡是出了名的,我就不明白日軍怎麼把這個師團派了過來,拍一個乙種師團也比派第四師團的作用大吧!”

聽到第四師團果然這樣,李衛國也就放心了。

“怎麼?你對第四師團很瞭解?”陳更好奇道。

“很瞭解算不上,還是知道一點第四師團的事!這個師團也叫作‘大阪師團’,因爲它的士兵基本來自日本大阪地區。

雖然他是一個甲種師團,也是建立很早的一個老牌師團,但實際戰鬥力趕日軍其他的甲種師團還是差不少。因爲這個師團信奉的原則不是武士道精神,而是‘保命第一’!”

李衛國說到這,也不禁有點樂。

“保命第一?這在日本軍隊裡豈不是一個奇葩!”

“沒錯,就是一個奇葩。現在對我們發起侵略的日軍,在戰鬥順利的時候都喜歡說‘武運長久’;不順利的時候,就喜歡說‘九段阪見’,因爲日本的靖國神社就在九段阪。

而這個第四師團在臨別的時候都喜歡說‘御身大切’,翻譯過來就是保重身體或者保命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前任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寺內壽一當過這個師團的師團長。”

李衛國把自己知道的一些關於第四師團的說了一下,雖然不全,但對於一點都不知道的陳更來說,卻是聽得很驚訝。

“那日軍派這支部隊來幹什麼?送死?”陳更疑惑道。

“送死倒不至於,這支部隊可是很擅長保命的。之前彭老總那裡鬧得太厲害,所以關東軍趁機把他打發到華北方面軍來了,估計日軍現在的司令官杉山元大將想到這也是一個甲種師團,也不想浪費軍隊,便把他派了過來。”

李衛國解釋道。

“聽你這麼說,我倒是有點期待這次戰鬥跟這個第四師團練練了。”

陳更笑着說道。

其實李衛國沒說錯,此時的日軍第四師團正在集體生病,因爲他們聽說了要打仗。本來第四師團就是最早一批出發的軍隊,同批的第十師團現在都在前線作戰了,但是第四師團卻還在集寧這個離着前線差不多500公里外的縣城裡.

而爲了讓這些士兵儘快‘康復’,日軍的幾個聯隊長親自坐鎮問診室,給‘生病’的士兵問診。有着聯隊長親自診斷,第四師團的士兵這纔開始準備出發,至於什麼時候能到前線就不好說了。

。。。

“首長,飛機還有一會兒就降落了!”

在陳更與李衛國的交談中,專機也抵達了銀川城外的機場上空,很快飛機就降落在了銀川機場。

在李衛國的專機降落之後,不少殲1戰鬥機也紛紛從天空中降落下來,整個機場都充滿了螺旋槳和發動機的聲音。

那些地勤人員,都在忙碌的安排那些降落的飛機進入計劃的停機坪,把降落跑道騰出來,好讓天上的飛機降落下來。不過八路軍的空軍畢竟還是剛剛起步,加上準備不足,也出現了一些混亂的情況,幸好沒有出安全事故。

因爲隨着第一航空旅的進駐,前線的幾個機場都裝滿了作戰的戰鬥機,作爲寧夏最大的機場,銀川機場也不例外。

之前八路軍的重點主要在陝西、山西,對於寧夏這邊並不怎麼重視,除了一個裝備一般的守備師和一個騎兵旅沒有其他什麼部隊。飛機方面也只是一些偵察機,而且數量也不多,這也就造成對飛機場的需求不大。

因爲八路軍沒有想過日軍會從河套平原打過來,之前有着一個傅作義,再加上第二騎兵軍的牽制,鬼子也就只能在綏東一帶待着,對寧夏也就不會造成什麼威脅。

所以八路軍對於寧夏的軍事建設力度就不是很大,就說眼前的銀川城,城牆並不高,根本扛不住重炮的轟炸。在李衛國進入銀川城的時候,還有很多士兵工人,正在用混凝土加固城牆,城外也是在修建防禦工事。

啪,

進了指揮部,李衛國把手套接下來扔在了桌上,這玩意戴着太久,讓他覺不舒服,所以還不如不戴。而且屋裡要比外面暖和不少,在進了屋之後,李衛國和陳更等人便把身上的扣子鬆了幾顆,透會氣,人也比在外面隨意不少。

“老陳,你這次打算怎麼打?”

李衛國來到地圖面前,問着一旁正在喝水的陳更。

“能怎麼打?先把戰場往外移,在臨河、磴口等地節節阻擊,先給後面的部隊爭取時間,我的意思是最後在銀川附近打一場大仗,來決定這次戰役的勝負。”

只見陳更來到地圖面前,用着指揮棒,最後在銀川附近劃了一個大大的圈。日軍這次無非就是想佔領西北甘肅等地,但是由於時間因素,陳更並不能把戰場完全放在根據地以外,而寧夏平原再往後退就是蘭州和河西走廊,所以把主戰場放在寧夏是最合適的。

“想法不錯,不過記得讓晉綏軍區跟你這邊配合作戰,那樣這裡的壓力就會小很多,還可以跟傅作義聯繫,他應該不希望一直待在狼山那種地方吧。”

李衛國補充道。

“這是肯定的,所以這就需要前線的部隊給後方部隊的集結爭取時間。”陳更認真地說道。

“前線是哪支部隊?”

“十一縱隊獨立第30師師長許是友,按照他的行軍速度也該到臨河縣了!”

陳更想了一會兒說道。

“原來是他呀!”李衛國聽到這個名字,眼角一擡,不禁有點詫然。

許是友之前是129師385旅副旅長,因爲他之前在忻口還是晉東南之戰、第一次大規模反掃蕩的戰爭中打仗都挺猛,一把大刀那是砍得所向披靡。

歷史上八路軍高級將領裡面,玩刀的比較出名的就三個人,許是友、賀炳炎、秦基偉,前面二人最後是上將軍銜,後者則開始是中將,後面晉升爲上將。

正因爲許是友的之前的戰績不錯,所以在這次編制調整中,他成了一個新的師的一把手,也算是晉升了吧。

。。。。。。

此時的臨河,也就是後世巴彥淖爾市,這個地方在後世那是一個新興的工業城市,也被譽爲‘塞上江南,黃河明珠’。不過此時的臨河縣,卻是還達不到後世的稱謂。

臨河縣地處河套平原,也算是土地肥沃,但民國的這裡人口不多,加上交通、氣候以及戰爭原因,發展也不算太好。不過這裡因爲從31傅作義出任綏遠主席之後,便開始有了改觀,在任期間大興水利,才讓綏遠的發展有了很大的起步。

但是在民國時期真正享有‘塞上江南’美譽的時候,歷史上是40年以後。也難怪傅作義在新中國成立,會成爲水利部長,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此時的臨河縣,早已沒有了傅作義部隊的存在,城裡的百姓也少了不少,偌大的縣城此時居然很冷清。

不過許是友可不管這些,直接讓部隊進城,接管全城防務,根據命令他得在這裡阻擊敵人兩天,然後才能撤退,所以對他也是一個考驗。

看着這些進入縣城的八路軍,城裡的百姓便鬆了一口氣,之前國民黨部隊的撤走,讓他們很是擔驚受怕,可是他們卻不想撤到山裡去。直到八路軍的到來,他們才知道他們也不是被拋棄的對象,還有人管他們,幫他們守這座縣城。

對於八路軍,城裡的百姓都不陌生,因爲他們這裡跟不遠處八路軍佔領的磴口縣(此時磴口應該屬於寧夏)或者更遠的銀川,都有着貿易往來,所以有一定的瞭解。

“吩咐下去,讓偵察營給我派出去,看看鬼子到哪了?”

臨河縣縣政府,之前傅作義任命的縣長早已走了,此時的縣政府只有少數不願意走的在留守。對於八路軍的到來,他們也沒有不讓他們進,反而是積極配合八路軍的工作。

“是!”

“等等!”就在面前的人要離去的時候,許是友叫住了他。

“師長,還有什麼事嗎?”

“給宣傳科的人說一聲,讓他們給城裡的百姓通知一下,讓他們儘快撤離縣城,最好往後面的根據地撤,這個縣城我們待不了幾天,到時候鬼子來了,他們肯定會遭到鬼子的報復的!”

想到城裡的那些百姓,許是友最後補充了一點。

“是!”

。。。。。。。

有着許是友的命令,獨30師的宣傳科的士兵就開始挨家挨戶的敲門,勸說他們搬家。

咚咚

只見一個士兵敲着一戶百姓的木門,上面貼着門神,大紅紙上的程咬金和秦瓊寄託着他們的期望,旁邊還有着一副春聯。由於新年剛過,本來開開心心的一個新年就因爲鬼子的進攻給攪和了。

城裡的雖然有着不少大紅燈籠證明這是春節期間,但是冷清的大街以及城樓上正忙着的八路軍,讓節日的氣氛早已消散的無影無蹤。他們現在擔心的是還能不能活下去,至於春節他們已經不重視了。

咯吱

因爲從門縫裡看見是八路軍,所以裡面的百姓大大方方的開了門,對於八路軍的品行,他們還是有所耳聞的。

“八路軍同志,你們是有什麼事嗎?還是需要我們幫助什麼?”只見一個老漢,打開木門,對着面前的八路軍士兵客氣的說道。

“老伯,是這麼回事。鬼子馬上就要打來了,我們師長讓我們給你們說一聲,早點搬離縣城,等打走了鬼子,咱再回來,不然鬼子後面肯定會報復你們的。”

那個八路軍同志也很客氣的說道,或許是因爲這個老漢看着心地還不錯吧。

“你們不是來幫我們守縣城的嗎?有你們在,我們不就很安全嗎?”老漢不解道。

“老伯,我們是來首縣城的,但是我們的軍隊人數不多,鬼子人數是我們的幾倍,到時候能守多久還不清楚。我們要一走,你們這些城裡的百姓肯定就會遭殃,所以爲了你們的安全,還是儘快撤離縣城,可以到我們的根據地去。”

“是這樣啊,還以爲你們八路軍來了,我們就不用擔心了。八路軍同志,不是我們不想撤,只是我老伴身體不好,實在不適合遠行。”聽到眼前八路軍士兵所說,那個老漢還是有點失望,不過也把實情說了出來。

“沒事,這個我們可以幫你們,你們只要把東西收拾好就行。”

由於八路軍佔領了青海、甘肅這些適合養馬的地方,在這些地方,八路軍也建立不少軍馬場,這讓八路軍部隊也在開始馱馬化。像獨立30師除了那些可以乘騎的戰馬,還有不少馱馬,平時都是用來拉彈藥等物資的。

因爲黃河兩岸的地勢起伏不大,加上有着公路,所就有不少馬車,現在彈藥已經拉了過來,除了留下以做備用的,其他的就可以用來幫助這些百姓轉移。

“好的!”

聽到八路軍士兵願意幫他們搬家,這個老漢也很好心,就爽快地答應了。

就這樣八路軍士兵就挨家挨戶地敲門,不過有三分之一的房子裡面都沒有,外面的大門也被上了鎖。顯然這些人,在幾天前就已經離開了這裡,去安全的地方躲避戰火去了。

第565章 戰平漢線(一)第290章 晉東南之戰(十四)第261章 晉綏根據地(二)第364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四)第320章 長治之戰(一)第590章 津浦線風雲(六)第393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九)第343章 綏寧會戰(三)第464章 華北大掃蕩(十三)第516章 收復外蒙(三)第464章 華北大掃蕩(十三)第398章 大同戰役(二)第23章 武漢之戰(四)第462章 華北大掃蕩(十一)第268章 綏西攻防戰(三)第238章 奇襲太原(七)第619章 攻克濟南(二)第282章 晉東南之戰(六)第490章 南洋風雲(二)第83章 第一次反圍剿第531章 觀察團事件(五)第237章 天津(十二)第373章 晉西事變(五)第288章 晉東南之戰(十二)第173章 西征(十六)第499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六)第120章 第二次反圍剿(四)第81章 第一次反圍剿(七)第16章 北伐之戰平江(二)第630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五)第274章 挺進山東第567章 戰平漢線(三)第593章 津浦線風雲(九)第387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三)第99章 漢中攻略第454章 華北大掃蕩(三)第606章 興安嶺雄風(六)第56章 武漢起義(五)第369章 晉西事變第316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第389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五)第51章 起義前夕(二)第75章 紅四軍的第一次反圍剿第155章 西征前奏之紅四方面軍來投第330章 天津(五)第177章 事件後續(二)第549章 43年的到來(四)第260章 晉綏根據地第81章 第一次反圍剿(七)第236章 奇襲太原(五)第585章 津浦線風雲(一)第622章 攻克濟南(五)第387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三)第576章 緬甸反擊戰(二)第428章 皖南事變(八)第223章 激戰板垣師團(十)第364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四)第603章 興安嶺雄風(三)第77章 第一次反圍剿(三)第399章 大同戰役(三)第276章 挺進山東(三)第49章 平叛第544章 太原光復(五)第322章 殲1戰鬥機第544章 太原光復(五)第121章 第二次反圍剿(五)第443章 蘇日中立條約(二)第320章 長治之戰(一)第358章 綏寧會戰(十八)第356章 綏寧會戰(十六)第501章 特殊的禮物和客人第9章 空閒之餘第437章 黃公略歸國第524章 奪取新疆(二)第529章 觀察團事件(三)第160章 西征(三)第204章 西安事變(三)第450章 日軍反擊(一)第125章 第二次反圍剿(九)第351章 綏寧會戰(十一)第186章 根據地風雲(二)第633章 武漢反擊戰(三)第522章 收復外蒙(九)第371章 晉西事變(三)第430章 中條山之戰第425章 皖南事變(五)第30章 漢陽兵工廠第445章 除閻計劃(二)第487章 渡河戰役(十)第127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一)第417章 百團大戰(十二)第527章 觀察團事件(一)第565章 戰平漢線(一)第42章 大婚第235章 天津(十)第458章 華北大掃蕩(七)第221章 激戰板垣師團(八)第381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三)第181章 長征(二)第247章 新的任命(三)
第565章 戰平漢線(一)第290章 晉東南之戰(十四)第261章 晉綏根據地(二)第364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四)第320章 長治之戰(一)第590章 津浦線風雲(六)第393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九)第343章 綏寧會戰(三)第464章 華北大掃蕩(十三)第516章 收復外蒙(三)第464章 華北大掃蕩(十三)第398章 大同戰役(二)第23章 武漢之戰(四)第462章 華北大掃蕩(十一)第268章 綏西攻防戰(三)第238章 奇襲太原(七)第619章 攻克濟南(二)第282章 晉東南之戰(六)第490章 南洋風雲(二)第83章 第一次反圍剿第531章 觀察團事件(五)第237章 天津(十二)第373章 晉西事變(五)第288章 晉東南之戰(十二)第173章 西征(十六)第499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六)第120章 第二次反圍剿(四)第81章 第一次反圍剿(七)第16章 北伐之戰平江(二)第630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五)第274章 挺進山東第567章 戰平漢線(三)第593章 津浦線風雲(九)第387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三)第99章 漢中攻略第454章 華北大掃蕩(三)第606章 興安嶺雄風(六)第56章 武漢起義(五)第369章 晉西事變第316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第389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五)第51章 起義前夕(二)第75章 紅四軍的第一次反圍剿第155章 西征前奏之紅四方面軍來投第330章 天津(五)第177章 事件後續(二)第549章 43年的到來(四)第260章 晉綏根據地第81章 第一次反圍剿(七)第236章 奇襲太原(五)第585章 津浦線風雲(一)第622章 攻克濟南(五)第387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三)第576章 緬甸反擊戰(二)第428章 皖南事變(八)第223章 激戰板垣師團(十)第364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四)第603章 興安嶺雄風(三)第77章 第一次反圍剿(三)第399章 大同戰役(三)第276章 挺進山東(三)第49章 平叛第544章 太原光復(五)第322章 殲1戰鬥機第544章 太原光復(五)第121章 第二次反圍剿(五)第443章 蘇日中立條約(二)第320章 長治之戰(一)第358章 綏寧會戰(十八)第356章 綏寧會戰(十六)第501章 特殊的禮物和客人第9章 空閒之餘第437章 黃公略歸國第524章 奪取新疆(二)第529章 觀察團事件(三)第160章 西征(三)第204章 西安事變(三)第450章 日軍反擊(一)第125章 第二次反圍剿(九)第351章 綏寧會戰(十一)第186章 根據地風雲(二)第633章 武漢反擊戰(三)第522章 收復外蒙(九)第371章 晉西事變(三)第430章 中條山之戰第425章 皖南事變(五)第30章 漢陽兵工廠第445章 除閻計劃(二)第487章 渡河戰役(十)第127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一)第417章 百團大戰(十二)第527章 觀察團事件(一)第565章 戰平漢線(一)第42章 大婚第235章 天津(十)第458章 華北大掃蕩(七)第221章 激戰板垣師團(八)第381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三)第181章 長征(二)第247章 新的任命(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