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九一八(四)

“既然貴部這麼有自信,我就把我們十七路軍需要的武器清單給你,看看貴部能夠提供多少!”說完馮欽哉就從身邊的人手上的文件夾裡拿出一張紙,遞給了李振華。

“等會,我先看看!”李振華接過那份清單,看了看上面需要的武器,隨後便遞給了旁邊兵工廠派來的張代表,這事還得兵工廠這邊同意才行。

張代表接過來看了一下,再想想了軍火庫的存貨以及生產進度,便對着李振華點點頭。

“馮師長,這批貨我們能提供,不知道你還有什麼疑問,要是沒疑問我們就進入商討價格的環節。”李振華見兵工廠代表點頭示意之後,便笑着對馮欽哉說道。

“李軍長,你們真的能夠提供?確定?我們這邊是需要一個月就到貨的,時間挺急。”馮欽哉被李振華的回答驚訝到了,不確定的問道,他知道自己需要的那一批貨是多少。

“沒問題,我們剛好有存貨,但是有些武器不止一款,到時就得看你需要哪一款了。”李振華跟張代表對視了一下,從對方眼神裡得到了答案。

只見兩人談論的清單上寫着:重機槍30挺、75mm山炮20門、步槍10000支等,而楊虎城最想要的則是前面兩樣,火炮跟重機槍他那裡生產不出來,只能購買。

“沒想到貴部這麼有實力,我們能看看實物嗎?”買武器肯定不能只在紙面上談,看看實物是最合適的。

“行,直接去城外的一個靶場吧,我們已經提前準備好了。”李振華聽到對方要看實物,李振華求之不得,剛纔清單上寥寥幾樣武器,讓他不是很滿意,反正對方有錢,肯定得讓對方看看實物,特別是其他的武器,讓他們多買點。

“好,那就請李軍長前面帶路吧!”

很快一行人就來到了城外,紅軍的一個訓練營地的靶場,只見一排排武器就整整齊齊地擺在那裡,旁邊站立着很多紅軍士兵,正在認真地執勤。

“馮師長,要不先看看我們兵工廠所生產的75mm山炮以及重機槍吧!”說完,李振華就帶着馮欽哉來到一挺紅四式重機槍(就是mg08的仿製品),並對着機槍旁的兩個士兵示意了一下,讓他們開槍。

噠噠噠,

隨着馬克沁那悅耳的槍聲響起,遠處的靶子被打的稀爛,通過望遠鏡看到遠處的景象之後,不禁嘆了一口,這槍真的不錯,可惜他的部隊裝備的很少,而且看了紅軍生產的這個性能這些都還不錯,很接近原產的mg08。

“李軍長,我們能看看你們的山炮嗎?”看完了重機槍試射的馮欽哉,想看看紅軍生產的山炮性能,這可是他們部隊遠程壓制必須的武器,而且山炮這個東西價格也貴,所以得着重查看。

“沒問題,請跟我來。”由於這是靶場,所以兩着之間隔得不遠,一行人便很快來到一門看着已經用過的山炮面前(廢話,都是第四軍的火炮,都是正在服役的)。

“馮師長,這就是我們兵工廠生產的火炮,是根據德國克虜伯1908式75mm火炮仿製而成,採用的是17倍口徑,彈丸重,最大射程6000m,炮身全重550kg。”作爲兵工廠的人,張代表一路上給馮欽哉介紹着眼前這一門火炮的一些性能參數。

轟轟

在幾個士兵熟練地操縱下,這門火炮就很快發起威來,4000m處的靶子在第二輪就被命中,可見這門炮的精度很高以及紅軍士兵的操炮技術很好。

接下來,馮欽哉一行人還看了紅四式式步槍、漢陽造步槍、29式82mm炮擊炮、29式仿捷克輕機槍等一系列武器。雖然看完了武器,馮欽哉覺得很滿意,但是價格方面覺得有點貴,其實也不算貴,就是馮欽哉想壓下來點,畢竟他買的東西不少。經過幾天的談價以及馮欽哉幾次跟楊虎城詢問意見,最後才敲定了這一批武器交易。

楊虎城的17路軍最後買了:

紅四式重機槍40挺,每挺售價1200銀元,共48000銀元;

75mm山炮10門,每門售價20000銀元,共200000銀元;

紅四式步槍4000支,每支80銀元,共320000銀元;

75mm山炮炮彈1000枚,每枚100銀元,共100000銀元;

29式82mm迫擊炮40門,每門1000銀元,共40000銀元。

一共加起來708000銀元,爲了表示誠意,紅軍省去了零頭,一共70萬銀元,算得上一筆非常大的交易了。

由於這筆錢對於楊虎城來說也算是一筆鉅款了,一下拿出這麼多還是有點吃力,所以李衛國便提了一個建議,可以以物換物,比如馬匹、棉花等都可以。

作爲訂金,楊虎城需要繳納20%的訂金,剩下的錢則是交貨的時候支付,不過由於根據地兵工廠很多都有現貨,所以供應方面沒什麼問題,只要楊虎城這邊的資金到位就可以交貨。

。。。。。。

“欽哉,對於這次紅軍根據地之行,你有什麼看法?”在馮欽哉跟紅軍談好交易之後,一回到西安就被楊虎城叫了過去,並詢問道。

“很強,幸好我們沒有繼續跟他們爲敵,否則吃虧的絕對是我們。”馮欽哉一臉認真地說道,這個表情讓對面的楊虎城很是驚訝。

“仔細說說!”

“我這次去漢中看了很多,首先百姓安居樂業,鄉間的田地在勞作,可見gcd的那一套土地政策很受歡迎;其次紅軍士兵的戰鬥力很強,就拿我這次這一路見過的那些士兵,令行禁止,就憑這點就不是我們的士兵能及的;最後,還有一個他們的兵工廠,能生產這麼多,實力完全不弱於我們,要不是被老蔣的圍在這個地方,估計會比現在更強。”馮欽哉慢慢的說來,神色十分凝重。

“聽你這麼說,那我們還是別去跟紅軍交惡了,他們讓老蔣去對付,犯不着我們去跟紅軍拼殺。”對於紅軍楊虎城也是心裡不知道怎麼對待,紅軍的那一套讓他不一定能夠適應,但對於這麼強大的紅軍作爲自己的鄰居,他也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

“我明白了!”

“對了你去找南秘書長(南漢宸,我黨黨員,現在是楊虎城的大管家----陝西省政府秘書長),把用來買那些武器的錢和物資準備好,然後給紅軍送去,把武器帶回來,老蔣現在已經開始過河拆橋,我們必須壯大自己的力量。”楊虎城吩咐道。

“是!”

。。。。。

31年是個風起雲涌的一年,老蔣打贏了中原大戰之後,就開始調集大軍圍剿紅軍,結果被紅軍利用圍剿的各軍的弱點,逐一擊破,當然這還是黨外的事。

國民黨黨內也發生了一件特別大的事,那就是老蔣把胡漢民給軟禁了,這可在國內以及國民黨內掀起了狂然大波。其中兩廣籍的人士李宗仁、孫科、陳濟棠等人反應最爲激烈,這還不是結尾。

在胡漢民被軟禁之後,國民黨內的胡派(胡漢民)、汪派(汪精衛)、桂系、孫科(孫大炮的兒子)等在廣州召開會議,成立了廣州國民政府,汪精衛爲主席,公開發布反蔣宣言。

九月一號這天,廣州政府進行動員,開始出兵討蔣,並在天津設立了‘北方軍事政務委員會’,任命閻錫山、馮玉祥等人爲委員,統一北方反蔣武裝。見國內再次掀起反對自己的浪潮,並且出兵來討伐自己,老蔣親自前往南昌督戰,再加上南方紅軍的威脅,除此之外南方暴發的洪水也讓南京政府手忙腳亂,這些因素加起來便讓老將便把所有注意力集中到了南方,他沒有想到北方會發生一件本年度最大的一件事。

1931年9月18日傍晚,日本關東軍一個連的士兵,在離着東北軍北大營駐地800米的遠的柳條湖南滿鐵路段上引爆了炸藥,並把3具穿着東北軍軍服的中國人屍體扔在了這裡,日本關東軍便以此爲藉口污衊東北軍襲擊日本軍隊,因爲這件事發生在九月十八號,所以就成爲‘九一八事件’。

在有了藉口之後,日本關東軍一部在川島中隊長的率領下開始舉兵南下,打算襲擊東北軍的北大營。

在傍晚的事情發生之後,東北軍邊防軍的中將參謀長榮臻把這件事稟報給了遠在北京的張學良,但是張學良卻下達了不抵抗的命令,命令北大營的士兵8000士兵把槍扔到庫房,站着死在那裡爲國犧牲,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士兵都會那麼沒血性。

“團長,日本鬼子已經打來了,我們還不還手嗎?”北大營的一個營長問着自己的團長,日本就300來人,但是他們的兄弟卻因爲上面下達了不抵抗的命令紛紛不抵抗,直接讓那300鬼子殺了個‘痛快’。

“都給我待好了,這是榮參謀長的下達的命令,說是總司令的親自下令的,一律不得抵抗,我們是軍人,必須服從命令。”這個團長也很無奈,可是上面的命令讓他沒法發對。

砰砰,此時的大營門口傳來陣陣槍聲,不用想北大營的東北軍士兵都一邊倒的潰敗,就是因爲張學良的不抵抗。

“團長,下令抵抗吧,兄弟們死的太慘了,我們得爲他們報仇啊!”這時一個軍官跑了進來,他的身上有着不少血跡,進來大聲的對着自己的團長說。

“我也沒辦法,大帥的命令就是不能抵抗,吩咐兄弟們撤吧!”聽着外面的槍聲,這個團長也很無奈,爲了不違抗上級命令,只能讓自己的部隊撤退,這也算是沒有抵抗。

“是!”

在得到撤退的命令後,那個營長就回到自己的部隊,幾百士兵便紛紛圍了上來。

“營長,上面怎麼說?是不是讓我們抵抗?”

“營長,我們給兄弟們報仇吧,那些兄弟們死的太慘了。”

。。。。。

而就在此時,一個士兵快速的來到這個營長面前,在其耳朵邊上小聲的說了幾句,只見這個營長隨即露出笑容,便立即揮了揮手讓吵雜的一衆士兵安靜下來。

“兄弟們,都安靜一下,拿起你們的武器,我們去給兄弟們報仇,消滅那些日本鬼子。”只見這個營長在聽了剛纔那個人的話後,立馬就變了態度,不管上面不抵抗的命令,直接讓自己的士兵拿起武器抵抗。

“消滅鬼子!爲戰友報仇!”

“消滅鬼子!爲戰友報仇!”

聽到自己營長下達了反擊命令,便高興地舉起槍大聲喊道。於是這個營長帶着幾百人,走出了自己的營地,開始朝着北大營門口衝去,發起突圍。

很快激烈的槍聲就在北大營傳開了,很多士兵馬上就反應過來,有人反抗了。

“怎麼回事?不是說不允許抵抗嗎?”北大營駐軍現在的最高指揮官第七旅參謀長兼619團團長趙鎮藩聽到外面傳來的槍聲,便大聲問道。

“不清楚,應該是下面的士兵忍不住了,參謀長,我們還是快撤吧,不然等日本人全部包圍北大營後,我們就走不了了。”雖然日本人開始只有300餘人,但日本人肯定有援軍到來的到時候北大營的8000將士一個都跑不掉了。

“撤!”看着不時響起槍聲的北大營,趙鎮藩帶着自己的一部分嫡系部隊撤離了北大營。

第3章 汝城之戰(二)第251章 南京大屠殺(二)第69章 家的感覺第207章 西安事變終第236章 奇襲太原(五)第386章 第三大規模掃蕩(二)第138章 九一八(八)第81章 第一次反圍剿(七)第339章 天津第631章 武漢反擊戰第280章 晉東南之戰(四)第535章 觀察團事件(九)第498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五)第147章 一二八事變(二)第635章 武漢反擊戰(五)第258章 白銀銅礦第237章 奇襲太原(六)第584章 緬甸反擊戰(十)第484章 渡河戰役(七)第573章 戰平漢線(九)第523章 奪取新疆第590章 津浦線風雲(六)第38章 到達襄陽第90章 李立民以及東陵盜墓事件第235章 奇襲太原(四)第200章 東征(十)第293章 洛陽會議(二)第229章 太原!太原!(二)第633章 武漢反擊戰(三)第118章 第二次反圍剿(二)第165章 西征(八)第186章 根據地風雲(二)第6章 安仁之戰(三)第132章 九一八(二)第451章 後續(四)第242章 奇襲太原(十一)第239章 奇襲太原(八)第226章 太原告急(二)第364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四)第273章 與傅作義的合作第524章 奪取新疆(二)第278章 晉東南之戰(三)第157章 西征前奏之紅四方面軍來投(三)第519章 收復外蒙(六)第401章 大同戰役(五)第210章 紅軍改編(二)第47章 平叛(二)第448章 後續第131章 九一八(一)第63章 大撤退(三)第201章 兩廣事變第528章 觀察團事件(二)第406章 百團大戰(一)第217章 激戰板垣師團(五)第106章 漢中攻略(八)第214章 激戰板垣師團(三)第114章 歸程第115章 紅四軍團(二)第384章 周昆事件和整風運動第9章 空閒之餘第384章 周昆事件和整風運動第543章 太原光復(四)第303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四)第188章 《莫斯科協定》(二)第588章 津浦線風雲(四)第420章 黃橋戰役第205章 西安事變(五)第323章 挺進冀中(一)第369章 晉西事變第202章 激戰板垣師團(九)第463章 華北大掃蕩(十二)第632章 武漢反擊戰(二)第14章 升職第270章 綏西攻防戰(五)第607章 興安嶺雄風(七)第52章 武漢起義(一)第4章 安仁之戰第228章 太原!太原!第26章 武漢之戰(七)第162章 西征(五)第310章 第一次反掃蕩(四)第520章 收復外蒙(七)第339章 天津第356章 綏寧會戰(十六)第280章 晉東南之戰(四)第450章 後續(三)第614章 興安嶺雄風(十四)第56章 武漢起義(五)第148章 一二八事變第90章 李立民以及東陵盜墓事件第157章 西征前奏之紅四方面軍來投(三)第541章 太原光復(二)第177章 事件後續(二)第250章 回蘭州(二)第540章 太原光復(一)第306章 花園口決堤第32章 boss出現第161章 西征(四)第135章 九一八(五)第78章 第一次反圍剿(四)
第3章 汝城之戰(二)第251章 南京大屠殺(二)第69章 家的感覺第207章 西安事變終第236章 奇襲太原(五)第386章 第三大規模掃蕩(二)第138章 九一八(八)第81章 第一次反圍剿(七)第339章 天津第631章 武漢反擊戰第280章 晉東南之戰(四)第535章 觀察團事件(九)第498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五)第147章 一二八事變(二)第635章 武漢反擊戰(五)第258章 白銀銅礦第237章 奇襲太原(六)第584章 緬甸反擊戰(十)第484章 渡河戰役(七)第573章 戰平漢線(九)第523章 奪取新疆第590章 津浦線風雲(六)第38章 到達襄陽第90章 李立民以及東陵盜墓事件第235章 奇襲太原(四)第200章 東征(十)第293章 洛陽會議(二)第229章 太原!太原!(二)第633章 武漢反擊戰(三)第118章 第二次反圍剿(二)第165章 西征(八)第186章 根據地風雲(二)第6章 安仁之戰(三)第132章 九一八(二)第451章 後續(四)第242章 奇襲太原(十一)第239章 奇襲太原(八)第226章 太原告急(二)第364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四)第273章 與傅作義的合作第524章 奪取新疆(二)第278章 晉東南之戰(三)第157章 西征前奏之紅四方面軍來投(三)第519章 收復外蒙(六)第401章 大同戰役(五)第210章 紅軍改編(二)第47章 平叛(二)第448章 後續第131章 九一八(一)第63章 大撤退(三)第201章 兩廣事變第528章 觀察團事件(二)第406章 百團大戰(一)第217章 激戰板垣師團(五)第106章 漢中攻略(八)第214章 激戰板垣師團(三)第114章 歸程第115章 紅四軍團(二)第384章 周昆事件和整風運動第9章 空閒之餘第384章 周昆事件和整風運動第543章 太原光復(四)第303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四)第188章 《莫斯科協定》(二)第588章 津浦線風雲(四)第420章 黃橋戰役第205章 西安事變(五)第323章 挺進冀中(一)第369章 晉西事變第202章 激戰板垣師團(九)第463章 華北大掃蕩(十二)第632章 武漢反擊戰(二)第14章 升職第270章 綏西攻防戰(五)第607章 興安嶺雄風(七)第52章 武漢起義(一)第4章 安仁之戰第228章 太原!太原!第26章 武漢之戰(七)第162章 西征(五)第310章 第一次反掃蕩(四)第520章 收復外蒙(七)第339章 天津第356章 綏寧會戰(十六)第280章 晉東南之戰(四)第450章 後續(三)第614章 興安嶺雄風(十四)第56章 武漢起義(五)第148章 一二八事變第90章 李立民以及東陵盜墓事件第157章 西征前奏之紅四方面軍來投(三)第541章 太原光復(二)第177章 事件後續(二)第250章 回蘭州(二)第540章 太原光復(一)第306章 花園口決堤第32章 boss出現第161章 西征(四)第135章 九一八(五)第78章 第一次反圍剿(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