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崛起(三)

在休息一晚之後,李衛國、徐向淺、陳更三人就在何東等人的陪同下,視察兵工廠。

一行十幾人在河東的帶領下,進入了這個李衛國着力打造的未來安身立家的兵工廠。由於兵工廠的配套工廠挺多,一行人就進了步槍生產車間,一進去一千多平米步槍組裝車間,工人們正在用心的組裝步槍,作爲帶兵的李衛國一眼就看出了眼前正在組裝的是毛瑟1898式步槍。

“何部長,你給我們說說現在兵工廠的情況!”看着眼前正在忙碌的生產車間,李衛國問着兵工廠的實際情況,他心裡也得有一個譜。

“好的軍長!現在整個兵工廠一共有着13個分廠,1200餘臺機器,不過由於設備以及經費的原因,現在正常工作的設備只有700餘臺。”何東一臉尷尬的介紹着,在看見李衛國並沒有責怪的意思就繼續講了下去。

“兵工廠現在有着職工3500餘人,技術人員一百多人,大部分是漢陽兵工廠過來的。現在兵工廠能生產手槍、步槍、輕重機槍、迫擊炮、山炮、野炮、各類槍彈、火藥、手榴彈等。”何東帶着衆位視察人員,在兵工廠邊走邊介紹道。

“現在我們都在生產什麼步槍?產量如何?”李衛國順手拿起一隻組裝好的的毛瑟1898,熟練地拉了一下槍栓,問着何東這個兵工廠的負責人。

“步槍方面,我們現在只在生產兩款步槍,一是漢陽造,還有就是軍長你手上的仿製的毛瑟1898。

產量方面漢陽造因爲很熟練,設備、工人也是現成的,產量高點,每天能生產50支左右;毛瑟1898則要低點,因爲技術不成熟,設備也在調節,以及成本高點的原因,現在產量每天只能達到20支。若是經費充足以及機器都全部運行,這產量能提升不少。”何東見自己說道產量的時候,李衛國眉頭不禁皺着,他趕忙解釋道。

“沒事,我知道這些難處,產量現在我不會對此做出太大要求,你得抓緊讓工人儘量熟悉生產工藝,吃透裡面的生產技術。明白嗎?”對於剛聽到手下介紹的武器產量,跟李衛國的預期是有點出入,不過想想也就看開了,兵工廠現在能搭起來生產就已經很不錯了,畢竟現在兵工廠纔剛剛建立沒多久。

“來之前你說兵工廠生產出一些‘新’武器,帶我們去看看!”李衛國這次來兵工廠主要就是來視察兵工廠生產情況以及剛生產出來的幾款武器。

“好的軍長,我已經安排好了,請跟我來!”何東聽到李衛國的吩咐,便帶着一行人來到了一個露天的廣場,隨着越來越往廣場中間走去,就發現了中央位置放着不少武器。

“軍長、徐參謀長、陳副軍長,這就是我們兵工廠在電報裡說的那幾款武器!”何東帶着帶着一行人到了武器面前,對着幾人家介紹道。

“mg08重機槍?勃朗寧重機槍?路易斯輕機槍?。。。咦?這是什麼步槍?”憑着記憶,李衛國挨個叫出了眼前武器的原版名字,但看到其中一支步槍的時候,卻很疑惑,因爲這款步槍在李衛國印象中應該沒有在各國大量列裝過。

“軍長真是見多識廣,居然能一口氣說出在場武器大部分的原版名字!至於這款步槍,軍長不知道也很正常,因爲這款步槍並沒有在各國的軍隊裡列裝過。這款步槍沒有確切的名字,因爲並沒有真正成型,但他是我國第一款自裝槍,是漢陽兵工廠前總辦劉慶恩先生設計的!

這款槍槍管長,全長110mm(全長沒有查到,所以就按照一般的步槍算的),口徑是尖彈,子彈初速780m/s,連刺刀重5kg,彈重10g,射速50發/分,裝彈六發,使用內置彈倉。”何東小小的拍了一個馬屁,在看到李衛國對於最後那款步槍十分感興趣,便着重介紹道。

“什麼?這就是我們國家第一款半自動步槍?早就聽說過,不過這款步槍不是應該在美國嗎?怎麼會出現在這?”對於這款步槍李衛國光聽介紹就很感興趣。

“這款槍之前其實我也不知道,在漢陽兵工廠的機器設備到達後後,一個技術人員就跟我提了一下這款步槍,說是他以前參與過這款步槍的研製。我聽了覺得有點意思,就讓他花了一個月時間終於繪製出了這款步槍的圖紙,並造出了兩支樣槍。”何東這才慢慢解釋道。

“這款槍,我們兵工廠能生產嗎?”李衛國比較關心的問道。

“軍長,若是生產這款步槍有點難度,首先沒有專門的機械設備,而且這是半自動步槍,子彈消耗快,若是裝備這個我們的後勤壓力會很大。”作爲陝鄂特區的後勤部部長,何東擔憂的說道。

“機械設備不是問題,你們派人擬出需要的機器設備,我會叫人去訂購。至於後勤也不用太過擔心,短時間內這款步槍只會少量裝備,現在你們的任務就是把這款槍多多試驗,爭取早日定型。”對於半自動步槍,李衛國真想自己部隊人手一支,到時橫掃敵軍不在話下,可是不現實,只能等定型生產之後開始少量裝備,試試武器性能。說完就拿着一支半自動步槍的樣槍來到靶場。

“唰”李衛國拉一了下槍栓之後,就對着遠處的靶子打去。“砰!”瞬間感覺來了的他,對着遠處的靶子直接來了五槍。槍聲結束後之後,對面的靶子也就多了五個洞,而洞都在8環、九環的位置。

“100米的精度還可以,不過就是槍有點重,還有就是後坐力有點大!”李衛國在試射五槍之後,揉了揉自己的肩膀,對着衆人說道。

“槍身重量的問題我們正在想辦法,我們計劃給槍身的木料換成質地輕一點的,至於後坐力就沒辦法了。”何東趕忙解釋道。

“你們下去再想想辦法,定型的時候必須把槍重減下來。”李衛國只強調槍重,而對於後坐力則沒有要求了。

現在李衛國手下的第四軍以及其他的gcd武裝的槍都是採用的子彈,這種口徑的子彈產生的後作力是有點大,不過好在還在能接受的範圍內。李衛國前世看過一個帖子,說的就是日式的38式步槍在當時的步槍裡最適合黃種人使用,理由就是後坐力小,符合黃種人的體格。雖然這不一定對,但說的的確有道理。

“對了現在兵工廠以及這些配套工廠的技術人員都什麼情況,當初把他們都弄到這裡來,情緒不小吧!”李衛國在業餘之餘關心着兵工廠等工廠的技術人員道。

“開始來是有點,不過現在都挺喜歡這的,生活有保障,子女上學這些都能解決了,而且最近湖北局勢混亂,之前不想來的漢陽兵工廠的技術人員和工人,現在也來了不少。”何東聽到李衛國問着那些技術人員的事便輕鬆地說道,他作爲兵工廠的負責人大多數時間都在這邊,所以還是挺了解的。

“是嗎?這倒是意外之喜,這些工廠這邊你多費費心,特別是兵工廠。經費問題不要擔心,特區政府會優先照顧這些工廠,但必須保證那些技術人員的福利。兵工廠我不要求盈利,但其他的工廠不能墨守成規,生產出來的產品可以在特區政府的範圍裡售賣,若是市場太小還可以往外面擴張。

還有就是你給訂立一個獎賞方案,無論兵工廠或者其他工廠,只要發明出節省生產工藝的方法,或者發明新的技術,都給獎勵。知道不,這個事一定得落實下去。”李衛國邊走邊給何東說着,一旁還有一個文職人員專門在記李衛國的講話。

“好的,這些我一定落實下去。”何東在一旁認真地說道。

。。。。。

接下來的時間,李衛國等人分別考察了兵工廠展示的武器,對於自己兵工廠能生產這麼種類的武器,他還是挺滿意的。不過對於一些不錯的武器他也吩咐兵工廠別在仿製了,例如勃朗寧1917式重機槍,雖然仿製的比較成功,但勃朗寧的口徑的子彈對於目前都在採用的子彈相沖突,而且會加重後勤供應。因此,李衛國便吩咐兵工廠繼續生產馬克沁重機槍着重仿製生產德國的mg08這一款。

爲了統一稱呼,李衛國還專門給幾款武器取了新的名字。例如仿製的毛瑟1898步槍叫紅四式步槍,mg08的仿製版則稱爲紅四式重機槍。

除了參觀步槍的生產之外,李衛國一行人還去參加了機槍、衝鋒槍、火炮、子彈等生產車間,慰問了一下兵工廠的工人。到最後李衛國還沒忘去看看技工學校,李衛國專門設立培養技術人才的學校,不過現在剛剛創立,教職工還是差不少,不過架子倒是搭起來了。

。。。。

“衛國,我們現在部隊槍支都夠用,之前從漢陽兵工廠以及武漢的軍械庫搬過來的漢陽造就有着數萬支,兵工廠還在生產武器,會不會太多了?”視察的期間,陳更再得知了目前軍械庫數量之後,便問着李衛國,因爲若是存貨太多對於陝鄂特區政府會造成極大地財政壓力。

“老陳,這個你就不用擔心了,首先不說我們的隊伍需要擴充,而且現在全國各地都在打仗、鬧革命,都需要武器,到時候我們的武器你還愁沒用武之地?”這個年代有槍的纔是大爺,李衛國可不擔心自己生產出來的武器沒人要,首先自己人都非常需要武器,實在不行還能出售武器呢。

“我們現在開始列裝紅四式步槍(毛瑟1898仿製版),那換下來的那些漢陽造怎麼辦?”陳更又繼續問道。

“紅四式步槍產量低,我們的部隊想要全部換成紅四式就別想了。毛委員、先雲已經在湖南發動了一次秋收起義,現在退居井岡山建立了根據地。雖然之前武漢起義分師後,他帶走一萬多支步槍,但畢竟幾個月下來肯定損失不少,我們可以讓情報局想辦法給他們運送點武器。

還有就是黃安(今湖北黃岡紅安縣)、麻城正在策劃起義,雖然我不看好,但畢竟是我黨同志,你就把我們倉庫裡換下來的那些雜牌武器拿出2000支步槍給他們送過去吧。還有陝北看能不能穿過馮玉祥的封鎖,也給送點吧。”李衛國想了一下,一下給周邊值得送的黨的武裝差不多一萬支步槍,雖然大多都是雜牌,只有一半纔是漢陽造。雖然對於現在已經步槍制式化的紅四軍來說不算什麼,但對於其他部隊確實非常不錯的了。

“衛國,你這一下送出這麼多武器會不會太多了?”陳更這會反而變得像守財奴似的,開始心疼了。

“你呀,我給他們送那麼多不是白送的,他們有了這些武器之後可以在當地發動更大的起義,對我黨來說豈不是好事。”李衛國笑着說道,其實他的心裡就是想其他部隊拿了槍之後多吸引附近的敵人,這樣他這裡的壓力在未來反圍剿的時候就不會那麼大。

第323章 挺進冀中(一)第169章 西征(十二)第527章 觀察團事件(一)第182章 長征(三)第582章 緬甸反擊戰(八)第529章 觀察團事件(三)第514章 收復外蒙(一)第107章 漢中攻略(九)第4章 安仁之戰第460章 華北大掃蕩(九)第59章 武漢起義(八)第498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五)第600章 津浦線風雲(十六)第497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四)第515章 興安嶺雄風(十五)第267章 綏西攻防戰(二)第284章 晉東南之戰(八)第610章 興安嶺雄風(十)第368章 交易第450章 後續(三)第498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五)第193章 東征(三)第488章 渡河之戰第362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二)第634章 武漢反擊戰(四)第1章 獨立團營長第539章 親歷駝峰航線(四)第221章 激戰板垣師團(八)第461章 華北大掃蕩(十)第206章 西安事變(五)第614章 興安嶺雄風(十四)第209章 紅軍改編(一)第322章 殲1戰鬥機第309章 第一次反掃蕩(三)第326章 天津(一)第160章 西征(三)第175章 噩耗接踵而來第283章 晉東南之戰(七)第539章 親歷駝峰航線(四)第137章 九一八(七)第141章 古城起義(三)第454章 華北大掃蕩(三)第125章 第二次反圍剿(九)第49章 平叛第101章 漢中攻略(三)第509章 察哈爾反擊戰(七)第259章 白銀的銅礦(二)第519章 收復外蒙(六)第190章 伊列夫少將第46章 二次北伐以及平叛第48章 平叛(三)第301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二)第63章 大撤退(三)第517章 收復外蒙(四)第619章 攻克濟南(二)第519章 收復外蒙(六)第150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二)第251章 南京大屠殺(二)第345章 綏寧會戰(五)第63章 大撤退(三)第250章 回蘭州(二)第325章 玉門石油(二)第108章 中東路事件第232章 奇襲太原(三)第123章 第二次反圍剿(七)第553章 日軍的反擊(四)第218章 激戰板垣師團(六)第84章 新年第422章 皖南事變(二)第356章 綏寧會戰(十六)第98章 入川(四)第454章 華北大掃蕩(三)第320章 長治之戰(一)第74章 崛起(五)第132章 九一八(二)第390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六)第364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四)第155章 西征前奏之紅四方面軍來投第632章 武漢反擊戰(二)第85章 二次北伐以及濟南慘案第437章 閻錫山的動搖(二)第371章 晉西事變(三)第617章 興安嶺雄風第310章 第一次反掃蕩(四)第467章 華北大掃蕩(十六)第261章 晉綏根據地(二)第452章 華北大掃蕩(一)第59章 武漢起義(八)第394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第163章 西征(六)第283章 晉東南之戰(七)第480章 渡河戰役(三)第170章 西征(十三)第541章 太原光復(二)第239章 奇襲太原(八)第50章 起義前夕第296章 新四軍首戰(二)第298章 援助第4章 安仁之戰第267章 綏西攻防戰(二)
第323章 挺進冀中(一)第169章 西征(十二)第527章 觀察團事件(一)第182章 長征(三)第582章 緬甸反擊戰(八)第529章 觀察團事件(三)第514章 收復外蒙(一)第107章 漢中攻略(九)第4章 安仁之戰第460章 華北大掃蕩(九)第59章 武漢起義(八)第498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五)第600章 津浦線風雲(十六)第497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四)第515章 興安嶺雄風(十五)第267章 綏西攻防戰(二)第284章 晉東南之戰(八)第610章 興安嶺雄風(十)第368章 交易第450章 後續(三)第498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五)第193章 東征(三)第488章 渡河之戰第362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二)第634章 武漢反擊戰(四)第1章 獨立團營長第539章 親歷駝峰航線(四)第221章 激戰板垣師團(八)第461章 華北大掃蕩(十)第206章 西安事變(五)第614章 興安嶺雄風(十四)第209章 紅軍改編(一)第322章 殲1戰鬥機第309章 第一次反掃蕩(三)第326章 天津(一)第160章 西征(三)第175章 噩耗接踵而來第283章 晉東南之戰(七)第539章 親歷駝峰航線(四)第137章 九一八(七)第141章 古城起義(三)第454章 華北大掃蕩(三)第125章 第二次反圍剿(九)第49章 平叛第101章 漢中攻略(三)第509章 察哈爾反擊戰(七)第259章 白銀的銅礦(二)第519章 收復外蒙(六)第190章 伊列夫少將第46章 二次北伐以及平叛第48章 平叛(三)第301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二)第63章 大撤退(三)第517章 收復外蒙(四)第619章 攻克濟南(二)第519章 收復外蒙(六)第150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二)第251章 南京大屠殺(二)第345章 綏寧會戰(五)第63章 大撤退(三)第250章 回蘭州(二)第325章 玉門石油(二)第108章 中東路事件第232章 奇襲太原(三)第123章 第二次反圍剿(七)第553章 日軍的反擊(四)第218章 激戰板垣師團(六)第84章 新年第422章 皖南事變(二)第356章 綏寧會戰(十六)第98章 入川(四)第454章 華北大掃蕩(三)第320章 長治之戰(一)第74章 崛起(五)第132章 九一八(二)第390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六)第364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四)第155章 西征前奏之紅四方面軍來投第632章 武漢反擊戰(二)第85章 二次北伐以及濟南慘案第437章 閻錫山的動搖(二)第371章 晉西事變(三)第617章 興安嶺雄風第310章 第一次反掃蕩(四)第467章 華北大掃蕩(十六)第261章 晉綏根據地(二)第452章 華北大掃蕩(一)第59章 武漢起義(八)第394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第163章 西征(六)第283章 晉東南之戰(七)第480章 渡河戰役(三)第170章 西征(十三)第541章 太原光復(二)第239章 奇襲太原(八)第50章 起義前夕第296章 新四軍首戰(二)第298章 援助第4章 安仁之戰第267章 綏西攻防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