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南洋風雲(一)

“衛國,聽說咱們那位校長,聽到我們收復晉西南,可是把蔣鼎文責罵了一番,問他爲何不趁機也出兵,白白讓我們取得如此大的收穫。”

就在李衛國正在寫東西的時候,聶榮臻拿着一封電報,邊說邊笑的走了進來。

“蔣鼎文這人貪污腐敗是個好手,但根本就不適合帶兵。在指揮上缺乏戰略眼光,要是他在我們進攻日軍的時候,也出兵進攻日軍,說不定還能提前從日軍搶回幾座黃河以北的縣城。

可惜他存着坐收漁翁之利的想法,想看我們與日軍拼個你死我活,可惜最後並沒有如願。”看見是聶榮臻,李衛國就放下了手中的鋼筆,也笑着說道。

蔣鼎文等人雖然打仗不行,但是他可以堅定地反共分子,他當了第一戰區司令官,中共還得擔心兩軍會不會再起摩擦。所以對於第一戰區的情報滲透也就挺抓緊的,自然對方的一切動態都被中共所掌握。

“有個事,最近有人在議論,說是孫蔚如他們毫無紀律,花費巨大的財力去開個慶祝晚會,勞民傷財。說軍隊就該乾點軍隊的事,這些後面加入我黨的將領就是擺脫不了以前的那種思想,置紀律於無物。”聶榮臻擔憂地說道。

現在整風運動一直在進行,雖然尺度都控制的很好,但難免會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這個機會來挑事,爲自己謀得利益。

“哦!還真有人拿這件事說事?”李衛國眼角一挑,淡淡地說道。

“可不是嗎?本來沒什麼大事,這個晚會也是經歷過我們同意的,而且也沒動用多大的人力物力,有不少都是老百姓自發組織的,在這些別有用心人的眼裡,就變了意味。”聶榮臻憤憤不平道。

“無妨,讓他們說去,不過吩咐下去看看都是誰在挑事,找到之後警告一番。若是不改,按章辦事,前面的部隊在拼死打仗,後面有些人坐享其成嘴裡的話還不少,有這功夫還不如好好辦事。”李衛國冷聲說道。

“是!”

“對了,你來找我就是這個事?”李衛國詢問道。

“當然不是,這個只是附帶說說。我這有這其他重要的事給你說呢,有兩個事。一是,國民黨要組建遠征軍,聽說有意讓衛立煌出任司令官;二是南洋的事。

在南洋的方面,日軍已經佔領法屬印度支那、泰國、馬來亞大部、菲律賓大部,並準備計劃攻佔緬甸、新加坡、荷屬東印度。日軍進攻很順利,不知道美國爲什麼不幫忙,英國的艦隊根本擋不住日本的海軍,英美等國可謂是節節敗退。”

聶榮臻把手中的電報遞給李衛國,一邊認真地說道。

當他看到這封電報的時候,真的很驚訝,出了日軍的進展迅速外,還有日軍龐大的海軍,也讓他感到無比的羨慕。現在八路軍可謂是海軍基礎爲零,沒有自己的軍艦,羨慕是很正常的。

“英美等國節節敗退是很正常的。別看他們是資本主義強國,但是打仗這事上,也不見得有多強,頂多就是裝備強,軍官以及士兵的戰鬥意志不是多好,他們可是喜歡打不贏就投降的。”

美國可是財大氣粗,軍隊都是統一的加蘭德半自動步槍,估計是二戰所有國家裡面,半自動步槍普及率最高的。要說二戰的美國軍隊戰鬥力有多強,還真算不上有多強,大了不少勝仗基本都是靠強大的武器碾壓對方,戰鬥意志很薄弱。

無論是太平洋戰場、歐洲戰場、北非戰場,都是如此。太平洋戰場,日本陸軍的火力跟美軍比,差了不是一點半點,可美國打的依然很吃力。

北非戰場,隆美爾才幾萬部隊,剩下的都是意大利那種坑比部隊,美國人開始可是被隆美爾吊打的,後面才靠着人數以及裝備拉回了優勢;歐洲戰場更是好笑,德國的主要軍隊都在跟蘇聯交戰,西歐等地的軍隊本來就不多。

爲什麼美國在二戰,雖然是世紀第一工業兼經濟強國,但是其他大國對於他的軍隊評價不高。因爲在二戰前的美國軍隊只能用一個字形容:菜,後面之所以強大起來,都是在戰場上打出來的。打多了部隊就有經驗了,加上裝備又好,自然成了前世那支非常強的軍隊。

現在日本人在南洋如此順利,也是很正常的。

“現在林標的南洋縱隊已經跟日軍交上了手,他們能挺住嗎?畢竟我們無法向他們提供大量的援助,一切都得靠他們自己去克服一切困難。”聶榮臻擔憂地說道。

“別擔心,這幾年他們都挺過來了,後面的日子最多條件苦點,不過我擔心南洋土著那些人的態度,他們估計對林標的南洋縱隊不會很友善。”想着前世日軍以東南亞解放者的姿態進入東南亞,李衛國不禁擔憂地說道。

二戰以前,東南亞都是西方國家的殖民地,日本人趕走西方殖民者,在當地人看來那就是恩人,也給日軍提供了很大的幫助。遠征軍之所以失敗,除了上面的指揮有問題,這些土著人幫日本人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即便到了21世紀,從東南亞對日本人的態度就可以看出,他們依然沒有把日本人當作侵略者,在當地人的教科書中,依然把日本寫成了解放者。

“不會吧,日本人可是去侵略這些地方,他們應該聯合起來反抗日軍的侵略啊。”聶榮臻疑惑道。

“那得看當地的政權性質,現在的南洋除了泰國以及那個文萊算是獨立國家,其他的可都是殖民地,被西方列強殖民了數百年。現在日本人打着解放的旗號,南洋的那些土著肯定會偏向日本人的。

所以告訴林標他們,別太相信緬甸那些土著,主要抓住華人、華僑就行。在南洋,他若是想立足,必須以當地的華人華僑爲根本,其他的不太可靠。”李衛國囑託道。

“好的!”雖然聶榮臻不太相信,但還是答應了下來。這些事情,他沒有李衛國瞭解的多,所以他也沒不好下結論。

後面兩人聊了聊遠征軍的事,不過李衛國卻表達了對遠征軍前景不看好的態度。遠征軍的絕大多數將士的確是好漢,但是指揮害人。除了史迪威跟老蔣爭奪指揮權是個原因,國民黨不少高級將領的指揮也是一個重大的問題。

歷史上遠征軍第一次失敗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但是從目前李衛國來看,估計遠征軍還是會像歷史一樣。雖然李衛國不忍心看着遠征軍傷亡那麼慘,但是他也是有心無力。

遠征軍第一次出國的作戰,肯定還是圍繞緬甸中西部以及北部地區,而林標的南洋縱隊之前一直活躍在泰國北部、老撾西北部地區,緬甸的活動區域也都在東部的撣邦高原。

即便李衛國讓林標的部隊去策應遠征軍,也是鞭長莫及。更何況現在日本人也注意到了林標所率領的南洋華人統一戰線組織的存在,肯定會集中軍隊來對付他的,不一定有功夫去幫助遠征軍。

。。。。。。

婆羅洲坤甸市,這是婆羅洲華人的一大聚居地,整個城市人口超過一半以上都是華人。所以在這個城市裡,隨處可見的華人以及漢字標語,更能聽見中國沿海的幾個省份多方言。

不過此時的坤甸卻沒有之前的和平景象,日軍的大舉入侵已經傳遍了南洋各地,坤甸作爲婆羅洲最大的城市,自然也得知了這個消息。此時的坤甸城可謂激流涌動,英荷的人則是忙着把家產搬離南洋,華人則是有點不知所措,當地土著則是十分激動。

雖然目前日本暫時還沒有進攻荷屬東印度,但是周圍的新加坡、菲律賓都在遭受日軍的進攻,肯定不會放棄荷蘭這個小國家控制的這麼大一塊殖民地。

此時的坤甸可以說非常的混亂,那些土著也都變得非常活躍,襲擊華人以及英荷殖民者的莊園、工廠等,搶奪財物。不過他們在襲擊華人的時候,大多數討不到好,因爲他們發現華人手上有槍,而且數量還不少,就把攻擊目標轉移到了英荷等幾個國家人的身上。

這個時候荷蘭人的命令,當地的土著軍隊根本不搭理了,華人更是不鳥荷蘭人。這個有政府的存在,跟沒有政府差不多了,因爲荷蘭人已經指揮不動除了荷蘭人以外的人了。

跟英荷兩國的人再把資產往外轉移不同,華人卻是在大規模的往婆羅洲內陸遷徙,都是拖家帶口的。看着那些遷徙的華人,土著以及荷蘭人都很眼饞,那都是大量的財產啊,華人有錢那是出了名的。不過當他們看見跟華人遷徙隊伍隨行的那些人後,雙方都放棄了各自的想法,那是一支軍隊,一直持槍的軍隊。

只見此時的華人突然冒出了上萬拿着美式步槍的武裝,極大地震懾了雙方的行動。此時的荷蘭人還得擔心,華人會不會趁機報仇,要知道此時荷蘭人在坤甸地區只有不到1000人的軍隊,而且都沒有戰鬥的想法了。

坤甸的港口,這兩天更是被大量涌入的華人擠爆了。由於英國的節節敗退,馬來半島的以及荷屬東印度的那些華人都感覺像末日到來一樣。特別是他們知道日軍佔領這些地方不會放過這些有錢的華人的,於是在致公黨的宣傳下,菲律賓、荷屬東印度、馬來半島的華人紛紛坐船來到婆羅洲。

不過跟整個南洋的華人來說,這些遷移過來的華人只是其中一部分,大量的愛華人因爲不捨得離開,就待在了之前生活的地方。現在南洋呈現出一個有意思的格局,南洋華人有點資產的大多去了婆羅洲,普通大衆,特別是印(法屬印度支那)、緬、泰、馬等地的不少華人,往南洋華人統一戰線控制的地區逃去,還有相當一部分逃回了國內。

坤甸的一處五層高的大樓,門前掛着四海礦業公司的招牌,此時大樓附近的幾條街道,都是持槍以待的華人士兵,甚至還搭建了不少機槍陣地,甚至還有火炮的存在。

不過在外面還有十來個白人士兵,正五味陳雜的看着眼前的這些華人士兵。不過這些華人士兵沒怎麼搭理這些白人士兵,甚至還是怒目而是,一臉戒備的表情,手上的槍都是握得緊緊的。

而在大樓裡面,正在發生的激烈的爭吵,一邊是華人,一邊是白人。

“李,你能告訴我你麼華人想幹什麼?擁有這麼武器,還據不聽從荷蘭王國的號令,你們是不是想造反。”此時一個40多歲的白人正在對他眼前那些華人趾高氣揚的說道,一點也不客氣。

“克拉克市長,我們華人只是想自保而已,你要說我們造反,那就造反吧。不過你這個我們造反的對象在我們這些造反部隊的司令部裡,你覺得你能活着出去嗎?”在白人面前,一個30歲左右的男子,不客氣地說道。

聽到他的話後,周圍那些手持湯姆遜衝鋒槍的華人士兵面無表情的圍了過來,槍口也在微微上揚。看到這些之前軟弱的華人如此反應,以克拉克爲首的幾個白人瞬間臉色大變,手上想掏槍,不過卻沒有那個膽子。

“李,你是美國商人,你這麼做就不怕美國方面的反應嗎?還有你考慮過得罪荷蘭王國的下場嗎?”此時的克拉克市長,還是不肯服軟,出言威脅道。

“不好意思,我不是美國人,我也沒加入美國國籍。至於你們的荷蘭王國,讓它見鬼去吧,都被德國滅國了,還這麼囂張!”

第93章 固軍壩起義第2章 汝城之戰第310章 第一次反掃蕩(四)第101章 漢中攻略(三)第168章 西征(十一)第341章 綏寧會戰(一)第588章 津浦線風雲(四)第92章 東陵盜墓案第62章 大撤退(二)第572章 戰平漢線(八)第177章 事件後續(二)第600章 津浦線風雲(十六)第99章 漢中攻略第542章 太原光復(三)第182章 長征(三)第246章 新的任命(二)第144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三)第79章 第一次反圍剿(五)第348章 綏寧會戰(八)第595章 津浦線風雲(十一)第265章 衛立煌來訪(二)第593章 津浦線風雲(九)第65章 大撤退(五)第428章 皖南事變(八)第635章 武漢反擊戰(五)第101章 漢中攻略(三)第245章 新的任命第282章 晉東南之戰(六)第140章 谷城起義(二)第368章 交易第278章 晉東南之戰(三)新四軍首戰一更第443章 蘇日中立條約(二)第449章 後續(二)第57章 武漢起義(六)第585章 津浦線風雲(一)第258章 白銀銅礦第453章 華北大掃蕩(二)第422章 皖南事變(二)第621章 攻克濟南(四)第56章 武漢起義(五)第356章 綏寧會戰(十六)第552章 日軍的反擊(三)第300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第506章 察哈爾反擊戰(四)第630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五)第367章 調動第115章 紅四軍團(二)第503章 察哈爾反擊戰(一)第462章 華北大掃蕩(十一)第499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六)第23章 武漢之戰(四)第597章 津浦線風雲(十三)第363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三)第235章 天津(十)第168章 西征(十一)第247章 新的任命(三)第233章 天津(八)第99章 漢中攻略第534章 觀察團事件(八)第236章 天津(十一)第578章 緬甸反擊戰(四)第533章 觀察團事件(七)第17章 北伐之戰平江(三)第280章 晉東南之戰(四)第377章 諾門坎事件(二)第588章 津浦線風雲(四)第624章 攻克濟南(七)第20章 武漢之戰(一)第136章 九一八(六)第237章 天津(十二)第443章 蘇日中立條約(二)第626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第112章 夜襲(二)第384章 周昆事件和整風運動第311章 第一次反掃蕩(五)第520章 收復外蒙(七)第198章 東征(八)第191章 東征第475章 珍珠港事件(三)第103章 漢中攻略(五)第633章 武漢反擊戰(三)第573章 戰平漢線(九)第233章 中日山西空戰(一)第596章 津浦線風雲(十二)第136章 九一八(六)第490章 南洋風雲(二)第24章 武漢之戰(五)第353章 綏寧會戰(十三)第427章 皖南事變(七)第166章 西征(九)第94章 固軍壩起義(二)第565章 戰平漢線(一)第590章 津浦線風雲(六)第518章 收復外蒙(五)第391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七)第604章 興安嶺雄風(四)第382章 僞南京國民政府第247章 新的任命(三)第429章 皖南事變
第93章 固軍壩起義第2章 汝城之戰第310章 第一次反掃蕩(四)第101章 漢中攻略(三)第168章 西征(十一)第341章 綏寧會戰(一)第588章 津浦線風雲(四)第92章 東陵盜墓案第62章 大撤退(二)第572章 戰平漢線(八)第177章 事件後續(二)第600章 津浦線風雲(十六)第99章 漢中攻略第542章 太原光復(三)第182章 長征(三)第246章 新的任命(二)第144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三)第79章 第一次反圍剿(五)第348章 綏寧會戰(八)第595章 津浦線風雲(十一)第265章 衛立煌來訪(二)第593章 津浦線風雲(九)第65章 大撤退(五)第428章 皖南事變(八)第635章 武漢反擊戰(五)第101章 漢中攻略(三)第245章 新的任命第282章 晉東南之戰(六)第140章 谷城起義(二)第368章 交易第278章 晉東南之戰(三)新四軍首戰一更第443章 蘇日中立條約(二)第449章 後續(二)第57章 武漢起義(六)第585章 津浦線風雲(一)第258章 白銀銅礦第453章 華北大掃蕩(二)第422章 皖南事變(二)第621章 攻克濟南(四)第56章 武漢起義(五)第356章 綏寧會戰(十六)第552章 日軍的反擊(三)第300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第506章 察哈爾反擊戰(四)第630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五)第367章 調動第115章 紅四軍團(二)第503章 察哈爾反擊戰(一)第462章 華北大掃蕩(十一)第499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六)第23章 武漢之戰(四)第597章 津浦線風雲(十三)第363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三)第235章 天津(十)第168章 西征(十一)第247章 新的任命(三)第233章 天津(八)第99章 漢中攻略第534章 觀察團事件(八)第236章 天津(十一)第578章 緬甸反擊戰(四)第533章 觀察團事件(七)第17章 北伐之戰平江(三)第280章 晉東南之戰(四)第377章 諾門坎事件(二)第588章 津浦線風雲(四)第624章 攻克濟南(七)第20章 武漢之戰(一)第136章 九一八(六)第237章 天津(十二)第443章 蘇日中立條約(二)第626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第112章 夜襲(二)第384章 周昆事件和整風運動第311章 第一次反掃蕩(五)第520章 收復外蒙(七)第198章 東征(八)第191章 東征第475章 珍珠港事件(三)第103章 漢中攻略(五)第633章 武漢反擊戰(三)第573章 戰平漢線(九)第233章 中日山西空戰(一)第596章 津浦線風雲(十二)第136章 九一八(六)第490章 南洋風雲(二)第24章 武漢之戰(五)第353章 綏寧會戰(十三)第427章 皖南事變(七)第166章 西征(九)第94章 固軍壩起義(二)第565章 戰平漢線(一)第590章 津浦線風雲(六)第518章 收復外蒙(五)第391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七)第604章 興安嶺雄風(四)第382章 僞南京國民政府第247章 新的任命(三)第429章 皖南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