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長官,現在兵工廠人員方面,一共有工人3000多人,還有200餘名技術人員;武器彈藥,有10000支漢陽造步槍,各種槍重機槍400多挺,火炮100餘門,彈藥有100多萬發;機器方面有640部機器,不過基本都用了不少年了。”王良陪着王爾琢邊走邊給他介紹自己所瞭解到的兵工廠資料。
“王營長,總指揮派你來的任務,你沒忘吧!”王爾琢在聽完兵工廠的基本情況,便認真問道之前李衛國給他吩咐的事情。
“長官放心,這個事我已經各兵工廠的領頭人商量過,他也去做了工作了。機器我們可以全部拆了搬走,至於這些工人,則有點問題了,很多工人在武漢已經習慣了,聽說去山區,都不去。只有糾察隊的那些人以及他們的朋友同意跟我們一起,不過我們得把他們的家人也給接過去。”王良想到這個事,頓時頭都大了,3000多人只有一半多點願意去,其他的都不想去受苦,這讓他也沒轍。
“先不管那些了,先把機器都給拆了,主要先拆製造步槍、機槍、子彈的相關的機器,至於製造大炮的那些機器先別管,先把繼續的搬走,後面這些不是很急的,能辦多少,算多少。”王爾琢想了一下自己接到的命令,嚴肅的說道。
“是!”王良立正之後回答道。
“同志們,工人們,快點動手把這些機器給拆了!”在王良的帶頭下,上千的士兵以及工人在專業的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快速的拆着兵工廠的設備,拆下來的就好好裝箱,運到停在漢江邊上的輪船上,然後再通過漢江運到竹山縣的兵工廠。
“劉師傅,你就跟着我們去襄陽吧,武漢政府這邊根本就不重視你,你何必在這留着,荒廢了你的才能!”就在兵工廠在轟轟烈烈的拆除機器設備時,辦公室裡,幾個工人正在勸着一個三十多歲的中間男子,可那個男子就是不爲心動。
“不行,說什麼我也不會去,就算武漢政府不重視我。那個你們所說的兵工廠難道就能滿足我的要求?我還不如在這等着,總有人會看到我的才能的。”這個被稱爲劉師傅的男子,倔強的說道。
由於王爾琢得負責整個漢陽的事務,所以就去忙了,劉明也是知情人,便留下來負責監督兵工廠拆遷。
“怎麼回事?”劉明正在監督士兵把兵工廠的所有武器設計圖都給好好裝箱時,聽到前面的辦公室正在爭吵,便上前詢問。
“報告長官,這是劉師傅,我們兵工廠一個非常有能力的槍械設計師,之前曾經參與設計過我國第一種半自動步槍----‘慶恩步槍’。他是劉總辦(就是劉慶恩,1912年-1920年出任漢陽兵工廠的總辦,現在已經離職修養)的徒弟,我們不是聽到上面需要技術人才嗎,就想讓他跟我們一起去根據地,可他死活不去。”其中一個工人站出來對着劉明恭敬地說道。
“你好劉師傅,我是襄陽警備師下面教導團團長劉明,能方便告訴我,你不想去的理由嗎?”由於李衛國的吩咐,所以劉明對這些技術人才也比較客氣。
“我就想問,你們的那個兵工廠有多大,我沒聽說過中國還有這麼一下兵工廠,誰知道是不是騙我!”劉師傅雖然現在在漢陽兵工廠工作,但對於國內的兵工廠還是有點了解,沒聽說在襄陽有兵工廠,所以很是懷疑其真實性。
“原來是擔心這個!劉師傅你放心,我們這個兵工廠確實存在,而且規模也不小,一個全新的漢陽兵工廠也不爲過。而且已經投產,現在只要在仿造毛瑟1898式步槍,這就是我們兵工廠仿製的,你可以看看!”劉明也知道對放擔心什麼了,還有自己手下的士兵有列裝自產的步槍,便拿過來一支步槍,給劉師傅看。
“咦?不錯,這絕對是一個好機器才能生產出來的,不過就是工人的技術有點差勁,不然這把槍還能更好。”劉師傅結果劉明遞給他的槍,翻來覆去的看了半天,作爲專業人士一眼就看出了這個仿製槍的優點以及不足,不禁十分疑惑。
“劉團長是吧,你真的沒騙我?這真的是你們自己的兵工廠生產的?”
“劉師傅,你這還不相信嗎?之前幾個月你們兵工廠是不是有不少人離職,他們就是去我們新開的那家兵工廠去上班了,現在每個人的待遇也很好,沒有工資剋扣,那也很安全,你完全不用擔心。而且我們兵工廠現在正在籌備設計一種新的步槍,難道劉師傅你就不想去看看?”劉明就開始用着李衛國教他的忽悠大法,開始忽悠這些技術人員,最後在費了很多口舌,劉明才把這個劉師傅以及一些有能力但又不想去受罪的技術人員給說動了。
當然有去的就有不去的,這些現在很多沒去,沒幾年就後悔了,特別是國民政府的黑暗統治以及腐敗的官僚階層,讓很多有理想的年輕人才都爭相去gcd的根據地去。
就在漢陽這邊進展順利的時候,武昌這邊卻在因爲是否據守武昌發生了爭吵。
“我覺得我們應該據守武昌城,打敗來犯的敵人,然後立足武昌城發動附近的工人暴動!”會議室裡,張國套大聲的說道,在他看來就不能捨棄武昌。
“我反對,武漢乃戰略要地,國民政府不會讓我們佔據這,現在還只是幾個師的軍隊來襲,就算打退這一批敵人,還會有更多的敵人來攻打我們,根本不適合我們防守。而且國民政府還有軍艦再加上對面漢口還有外國軍艦,他們不會坐視我們佔領武漢,我覺得我們應該突圍,去廣大農村建立根據地。”李衛國本來就是黨內新秀裡反對城市中心論的代表人物,所以毫不留情的反駁了張國套的提議。
“我覺得也是,武漢不是我們立足的好地方,我們應該認清現實,只有去農村開展土地運動,我們纔能有機會反攻回城市,只要我們佔領了廣大農村,從農村包圍城市未必不是一個方法。”在李衛國站起來發言後,老毛也起來闡述自己的觀點,言語之間支持李衛國的意思很明顯,有着李衛國在前面衝鋒,他在後面支持,矛頭也不會指向他,何樂而不爲。
“我同意毛委員以及李委員(此時李衛國和老毛由於領導了起義,已經成爲正式的中央委員)的看點。”惲代英站起來大聲說道。
“我也同意!”
。。。。
越來越多的人同意撤出武昌,這讓張國套等一起的臉色很難看。不過最後的投票上,還是決定撤出武昌,
經過商討後,在7月2號這天,發動突圍,起義部隊撤出武昌。其中蔣先雲帶着工人糾察隊以及27師的一部,撤往湖南山區;李衛國則帶着警備旅以及27師的一部渡過長江撤往鄂西北,在兩地開展土地革命。
七月一號下午,第八軍的兩個師趕到了武昌城,與城內的起義軍,在郊外發生了激烈的戰鬥,雙方各有損傷。而第八軍的的部隊由於暫時也攻不進武昌城就在城外駐紮,等待援軍。
第二天凌晨,武昌城內。
“先雲,你能行嗎?”在確定了各自的突圍方向之後,李衛國看着因爲大腿受傷被士兵用擔架擡着的蔣先雲問道。
“衛國,這你就放心吧,我就腿受了點傷,不礙事!”蔣先雲樂觀的說道,就好像腿上只是皮外傷而已,一點都不在乎。
“先雲,這樣吧,我這邊把輕重機槍還有迫擊炮給你多留點,反正之前繳獲的也多,彈藥也多留點,至於山炮這些你那邊就別帶了,是個累贅,還拖累速度,一般的戰鬥迫擊炮也夠用了。”李衛國想着之前在武昌城的軍械庫的那些繳獲,自己也帶不走,還不如讓蔣先雲帶走,總比留給敵人好。
“好,那我就多拿點輕武器以及補充的彈藥,好好保重,我們後會有期!”蔣先雲伸出手握着李衛國的手,鄭重的說道。
“一路保重,後會有期!”李衛國說的時候,手上的勁也不禁加重了點。
就這樣蔣先雲帶着包括工人糾察隊以及27師2團、3團一共12000餘人,帶着一萬多支槍還有100多萬發子彈開始了突圍。李衛國不知道的是,在今天與蔣先雲這次離別,確是兩人的最後一次見面。
在蔣先雲帶着隊伍突圍之後,城內的黨組織也開始轉移,基本都是乘坐外國人的輪船前往上海,那裡的租界能幫助黨組織不被政府當局發現,想想也是悲哀,在中國的國土上,還得找洋人庇護。想想之前跟日本的那次衝突,雖然名義上自己被貶,不也是上面不想得罪日本,又不想真把他交出去,而想出的瞞天過海之計嗎。
也正是李衛國心中的這股不甘之心,讓很多外國人談李衛國色變。
感謝書友“是金子嗎”的打賞,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