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度壽王妃為女道士敕

如今的李隆基,每日常朝還是按時參加的,今年是開元二十八年,距離天寶元年還有兩年,而這短短的兩年時間,這位歷史上讓人詬病頗多的皇帝,將從明君逐漸轉變爲昏君,一手締造了盛唐的崩塌。

本來在兩年前,李隆基已經移杖皇城外的興慶宮聽政,但是自從擄走兒媳婦之後,他又返回了大明宮,因爲太真觀就在大明宮,裡面只住了八個女冠,七個是正經女道士,另外那個已經跟妃子差不多了。

李隆基早早醒來,在內侍的服侍下梳洗更衣,比他大一歲的宦官高力士,就在一旁的席案上整理卷宗。

他可以決定皇帝先看哪些奏章後看哪些,甚至決定哪些不用看。

他現在是內侍省的老大,兼任皇城左監門衛大將軍,勳位爲銀青光祿大夫,另外,他身上還兼著一個東宮的差事,太子太保。

五十七歲的高力士仔細的閱覽著各方堆積在這裡的卷宗,與殿內其他服侍的奴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麼久都沒有看完嗎?”李隆基一卷大袖,在另一邊盤腿坐下,接過內侍呈上的早湯,溫潤著喉嚨。

一口熱湯入喉,白皙的臉頰逐漸紅潤,李隆基笑眯眯的看向高力士。

“快了,聖人稍待片刻,您先看看這個,”說著,高力士將來自十王宅的那封卷軸雙手遞給李隆基。

他心裡清楚,皇帝最在意的是什麼。

李隆基一撩長髮,展開卷軸凝神御覽,很快,他便將卷軸擱置在一旁,眼神望向敞開的大殿外,半晌後,喃喃道:

“你說,朕是不是該給十八郎,找一門親事了?他今年也二十一了,尚無子嗣。”

高力士將所有卷宗擺放規整,朝李隆基的方向跪坐下來,道:

“聖人英明,是該給壽王賜婚了。”

“哈哈.......”李隆基笑了笑,道:“只怕朕那位兄長,不樂意啊。”

高力士最懂皇帝心意,心知皇帝想要將楊太真收入後宮,寧王和壽王那邊,得有個說法,於是道:

“聖人待寧王最厚,手足情深,寧王雖與聖人一時置氣,但依老奴看,他早晚會想開的。”

“朕也知道他早晚會體諒朕,”李隆基挑眉道:“但是會有多晚呢?”

高力士眉角一動,心知皇帝最近與楊太真整日廝混,如膠似漆,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將此女迎入宮中了。

“解鈴還須繫鈴人,”高力士道:“在老奴看來,最好是壽王主動請求寧王謀親,由寧王全權張羅,此題可解。”

李隆基以一個打坐的姿勢,長長的籲出一口濁氣,呼吸吐納之間猶如一位得道真君:

“力士在,朕無憂矣。”

說罷,他離開大殿,儀仗轉往宣政殿主持朝會。

李隆基兄弟六個,他排行老三,所以世人多稱爲李三郎,寧王李憲爲長兄,比他大六歲,還是皇后嫡出,本該是皇位繼承人,但是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聯手發動唐隆政變,扶持自己的父親李旦復辟,功勞最大,所以李憲將儲君之位讓給了弟弟。

很多人認爲,李憲是迫於當時李隆基手握兵權,背後支持者衆,不得已謙讓儲位,但是李隆基心裡很清楚,他這個大哥心性淡泊,對權利並無多大追求,更何況兩人確實是手足情深。

老六李隆悌早夭,李隆基與另外四個兄弟,是在祖母武則天給他們修建的五王宅一起長大的,做爲曾經被幽禁的皇孫,他現在反手幽禁了自己的兒孫。

初衷是認爲,子孫們在一起長大,多少可以避免手足相殘,這也是每一個繼位的大唐新君最想改變的事情,但是他沒有想過,他的兄弟沒幾個,想要維持骨肉之情相對簡單,但是他的兒子實在太多了.......

高力士這一次,沒有隨皇帝一起參加朝會,其實對他來說,去不去都是一樣的。

他這裡看到的卷宗,包攬了舉國大事,朝會上發生的事情,事後問問中書省就知道了。

“派人給韋堅打個招呼,有些事情不要摻和,”高力士沉聲吩咐一名宦官,由後者出宮,去給韋堅提個醒。

韋堅的妻子,是李隆基的從龍之臣,已故的楚國公姜皎之女,而姜皎的姐姐,是李林甫的親媽,所以韋堅一開始,與李林甫關係非常不錯。

但是韋堅還有兩個姐妹,姐姐嫁給了李隆基的五弟李隆業,妹妹嫁給了眼下的太子李紹,與皇帝太子都是親戚,這樣的出身,只要他本身才幹足夠,進入中樞可以說輕而易舉。

何況韋堅現在還傍上了高力士,宮裡面也有人幫他說話,此人目前爲止的仕途,可謂一帆風順。

高力士心知肚明,韋堅心氣高,不甘於一個長安令,但是李林甫感受到了來自韋堅的威脅,堵死了韋堅的上升渠道,所以後者依附太子,寄希望藉助太子黨之力,進入中樞。

高力士收了韋堅不少好處,已經有意的開始提攜對方了。

思來想去,如何去規勸壽王主動請求聖人賜婚,高力士不放心交給旁人去做,所以也只能由他這個天子近侍親自去一趟了。

壽王府。

李琩昨天喝高了,少陽院喝了一場,半醉,回來與自己的幕僚大飲一場,直接不省人事,指望早晨這個點能夠醒來,那是不可能的。

而高力士之所以願意親自辦這件事,主要還是因爲他和李琩母妃的孃家那邊,關係匪淺。

因爲他的養父高延福就是出自武三思家裡,而李琩的媽武惠妃,是武三思的侄女。

高力士本名馮元一,出身嶺南大族,是隋朝嶺南酋首馮盎的曾孫,母親則是隋朝名將麥鐵杖的後人,武則天蕩平嶺南後,幼年的高力士就被閹送入宮。

本來呢,成爲宦官的他因爲小罪已經被鞭打出宮,要不是武三思保他,武則天也不可能復召其入宮,他也就沒有機會伺候李隆基了。

臥房內,李琩原本身上的被子已經被踢下牀榻,只穿著一件褌衣四仰八叉的躺在上面。

高力士示意嚴衡等人噤聲,他則躡步來至塌前,將被子重新蓋在李琩身上,隨後打了一個手勢,示意嚴衡和王卓隨他出去。

嚴、王二人在高力士面前極爲卑微,對方不開口詢問,他們就不敢說話,耷拉著腦袋站在一旁。

而高力士顯然,也沒打算跟這兩人說話,雖然二人以爲高力士會詢問他們一些什麼。

“妾身見過高將軍,”收到消息的楊絳,趕忙迎了過來,給高力士行禮。

她剛剛纔知道高力士來了,可見高力士在十王宅有多麼的隨便,王府門口的侍衛壓根就不敢攔。

“貴人快快請起,老奴當不起的,”一改方纔的嚴肅,高力士微笑著上前扶起楊氏。

不看僧面看佛面,眼前的少女可是楊太真的陪嫁女,高力士比任何人都清楚,聖人有多麼寵幸楊太真。

而且楊絳經常被楊玉環召入宮內小敘,與高力士也時常見面。

“高將軍怎的來了?殿下還沒醒嗎?我去喊醒他吧?”說著,楊絳的眼神朝關閉的寢門看了一眼。

高力士溫和笑道:“不必,讓他再睡一會吧,老奴來此也沒有什麼事,就在這裡等著壽王醒酒,還請貴人迴避一下。”

一個陪嫁女,其實當不起高力士稱呼一聲貴人,但人家這個宦官,對誰都是客客氣氣,少有擺臉色的時候,年輕時候其實不這樣,但見識的多了,吃的虧多了,又是在宮內當值,待人接物自然是萬分小心。

因爲他很清楚,有些人現在看起來不起眼,保不準人家將來出人頭地。

這種事情,他見的多了。

楊絳自不敢多言,行禮之後退了下去,她其實比較害怕高力士,因爲每次進宮與阿姐相聚的時候,高力士看自己的眼神,很不對勁。

她擔心對方看穿自己入宮的目的,畢竟與阿姐之間通傳消息,一旦被發現, 下場會很慘。

高力士默默的注視著楊絳離開的背影,洞穿一切的他內心嘆息一聲。

早在聖人有意搶奪兒媳的時候,高力士就開口勸過,這是忠君,不希望聖人揹負這樣的臭名,畢竟這不是人乾的事。

還有一方面原因,是因爲武家對他有恩,所以他才幫著李琩說話,結果呢,那道度楊玉爲女道士的敕文,是他來傳達的,楊玉出家之後,還得他來安撫李琩,給李琩做心理工作。

這都叫什麼事啊?

高力士尤記得,去年他就是站在這個院子裡,手捧《度壽王妃爲女道士敕》,望著面容驚駭的李琩和一臉茫然的楊太真,念出了敕文中的旨意:

“聖人用心,方悟真宰,婦女勤道,自昔罕聞。壽王琩妃楊氏,素以端懿,作嬪藩國,雖居榮貴,每在精修。屬太后忌辰,永懷追福,以茲求度,雅志難違。用敦宏道之風,特遂由衷之請,宜度爲女道士。”

敕文的意思是,楊玉環主動請求度牒,給竇太后追福,“雅志難違”一片孝心李隆基不好拒絕,才這麼幹的。

回憶當初,高力士不禁內心苦笑.......

“誰在外面?”屋內傳來李琩的聲音,他隔著窗紙,可以看到門外人影駐足。

他是被剛纔楊絳故意大聲說話驚醒的。

屋門被打開,一臉和煦笑容的高力士邁步走了進來:

“十八郎醒了,是老奴來了。”

李琩一臉驚詫,趕忙起身相迎:

“阿翁怎的不叫醒我,怎當得起阿翁久侯.......”

第86章 右賢左戚第21章 大膽的押第239章 絕世高手第六十四章 非你莫屬第2章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第78章 別問了第302章 你們得求我第85章 月俸第17章 朕以孝治天下!第140章 我只是欣賞他第7章 我排在第3第339章 一襲紅衣第79章 回去吧第282章 兒媳之爭第3章 16王宅第159章 勤勉盡責,材優幹濟第357章 長生牌位第222章 給他多準備點紙錢第258章 你怎麼這麼賤?第130章 宗籍擴容第151章 是誰偷偷,偷走我的心第242章 前因後果第93章 兵制崩壞第88章 左領軍府胄曹參軍第353章 入京述職第345章 翹tun第80章 下簾詩第83章 美名冠之第219章 好一個癡呆兒第309章 王八看綠豆第261章 田舍郎第152章 右羽林軍右翊府右郎將第11章 大宗嗣小宗第241章 中樞大官候補第一順位第106章 欲蓋彌彰第320章 以夫爲天第280章 白羽大箭第161章 手勁可真大第130章 宗籍擴容第181章 英武果毅五十人第282章 兒媳之爭第271章 一報還一報第115章 我是你姨第190章 賜名第293章 我同意第206章 衆生平等第218章 何所懼?第184章 歷史最大變數第15章 走別人路第158章 自然是打算造反了第299章 腦瓜子嗡嗡的第15章 走別人路第238章 清平三章第305章 三大理財官員第290章 大魚吃小魚第191章 河西駐長安話事人第243章 局面複雜,各懷心思第177章 封疆大吏第七十三章 紫金魚袋第5章 我們該如何道別第306章 右相救我第6章 度壽王妃為女道士敕第300章 死人不會說話第388章 那是老子的地第六十六章 李齊物第376章 宜稱陛下第235章 我乾淨着呢第273章 點到即止第349章 烏龜第177章 封疆大吏第四十四章 一個寫碑文的第五十一章 給他找個事幹第162章 隴右道採訪處置使第244章 意見不合第14章 老子肯定不去第30章 永徽律疏第252章 後顧之憂第218章 何所懼?第79章 回去吧第205章 清流領袖第390章 有喜第312章 各路豪傑,齊聚京師第329章 能幫就幫第247章 風調雨順第13章 珍饈丞第13章 珍饈丞第303章 我爹是個老實人第376章 宜稱陛下第269章 春天裡的一把火第358章 還差三個月第124章 勳國公房第32章 空中樓閣第5章 我們該如何道別第297章 爲民除害第267章 天生跋扈第324章 和平使者第269章 春天裡的一把火第373章 軍之大者第213章 再說就封了第389章 金花箋
第86章 右賢左戚第21章 大膽的押第239章 絕世高手第六十四章 非你莫屬第2章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第78章 別問了第302章 你們得求我第85章 月俸第17章 朕以孝治天下!第140章 我只是欣賞他第7章 我排在第3第339章 一襲紅衣第79章 回去吧第282章 兒媳之爭第3章 16王宅第159章 勤勉盡責,材優幹濟第357章 長生牌位第222章 給他多準備點紙錢第258章 你怎麼這麼賤?第130章 宗籍擴容第151章 是誰偷偷,偷走我的心第242章 前因後果第93章 兵制崩壞第88章 左領軍府胄曹參軍第353章 入京述職第345章 翹tun第80章 下簾詩第83章 美名冠之第219章 好一個癡呆兒第309章 王八看綠豆第261章 田舍郎第152章 右羽林軍右翊府右郎將第11章 大宗嗣小宗第241章 中樞大官候補第一順位第106章 欲蓋彌彰第320章 以夫爲天第280章 白羽大箭第161章 手勁可真大第130章 宗籍擴容第181章 英武果毅五十人第282章 兒媳之爭第271章 一報還一報第115章 我是你姨第190章 賜名第293章 我同意第206章 衆生平等第218章 何所懼?第184章 歷史最大變數第15章 走別人路第158章 自然是打算造反了第299章 腦瓜子嗡嗡的第15章 走別人路第238章 清平三章第305章 三大理財官員第290章 大魚吃小魚第191章 河西駐長安話事人第243章 局面複雜,各懷心思第177章 封疆大吏第七十三章 紫金魚袋第5章 我們該如何道別第306章 右相救我第6章 度壽王妃為女道士敕第300章 死人不會說話第388章 那是老子的地第六十六章 李齊物第376章 宜稱陛下第235章 我乾淨着呢第273章 點到即止第349章 烏龜第177章 封疆大吏第四十四章 一個寫碑文的第五十一章 給他找個事幹第162章 隴右道採訪處置使第244章 意見不合第14章 老子肯定不去第30章 永徽律疏第252章 後顧之憂第218章 何所懼?第79章 回去吧第205章 清流領袖第390章 有喜第312章 各路豪傑,齊聚京師第329章 能幫就幫第247章 風調雨順第13章 珍饈丞第13章 珍饈丞第303章 我爹是個老實人第376章 宜稱陛下第269章 春天裡的一把火第358章 還差三個月第124章 勳國公房第32章 空中樓閣第5章 我們該如何道別第297章 爲民除害第267章 天生跋扈第324章 和平使者第269章 春天裡的一把火第373章 軍之大者第213章 再說就封了第389章 金花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