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雖離乃復有私

人在出事之前,都有一種預感,或者可以說,他已經看清楚了形勢,知道距離自己出事不遠了。

張九齡就是如此。

他在被罷相之前,已經察覺到了一絲端倪,那個時候,他就已經向李林甫低頭了,想着以緩解予盾的方式,避免自己過早下臺。

但那個時候的李林甫,怎麼可能放過他,自然是一鼓作氣,鐵了心將張九齡給幹了下去。

張九齡就曾勸說過嚴挺之,不要跟哥奴對着幹,但嚴挺之這個人還挺硬氣,

直接在衆人面前大罵李林甫,結果就是,他比張九齡更早一步滾出了長安。

嚴挺之先是被貶去了洺州,去年又轉遷終州。

眼下的嚴挺之,就在絳州刺史府的後院,獨自一個人溜達。

漫無目的,就這麼揹着雙手,來回的轉圈圈,這是他習慣的思考方式。

他今年六十八歲,按理說已經接近致仕之年,但他的身體卻非常好,雖然外貶已有四年之久,但是他從未有一刻停下對長安的思念。

他一直都覺得,那裡纔是他的舞臺。

嚴武就站在屋檐下,也不做聲,就這麼注視着自己的老爹來回晃悠。

他還年紀小,很多事情都不明白,他甚至一直認爲,他爹外貶,是因爲當年幫王元琰說話。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

那活該!

開元二十四年十一月,蔚州刺史王元琰,坐贓下獄,罪名是什麼呢?就是銜私枉法,貪污腐敗一類的。

刺史一級,這已經是大官了,所以需要三司會審,最後的結果自然也是證據確鑿,罪名成立。

但是,嚴挺之在私下裡積極奔走,託關係找門路,爲王元琰求情。

爲什麼呢?因爲王元談的妻子,是嚴挺之的前妻,兩人早年關係不睦,和離了,嚴武的媽裴氏,這是第二個老婆了。

當時這件事鬧得很大,李林甫抓住機會,集結朋黨,猛攻嚴挺之。

而張九齡發覺不妙,選擇硬保,畢竟是自己的小弟,肯定得護着不是?

於是他直接面見聖人,幫嚴挺之說話,意思是這事跟嚴挺之沒有關係,就因爲王元談的妻子是嚴挺之的前妻,就被別人抓住這一點誣告嚴挺之。

他還爲嚴挺之辯解,說什麼嚴與前妻沒有感情,有感情的話怎麼會和離呢?

而當時因爲各種原因,已經對張九齡非常不滿的李隆基,直接來了一句:雖離乃復有私。聽到這句話之後的李林甫,猜測出了皇帝的心意,轉而將嚴挺之結黨營私,

上升到了張九齡結黨營私。

雙方你來我往,互相攻計。

這下好了,嚴挺之先滾蛋,張九齡和裴耀卿被定性爲同黨,同一天被罷了宰相。

嚴武因此覺得自己的老爹,是自作孽,你管前妻那點破事幹什麼?

「大郎,你過來,」

一棵柳樹下,嚴挺之朝兒子招了招手。

嚴武撇了撇嘴,走過去道:

「啥事?」

嚴挺之囑咐道:「明日,你便隨你的阿孃一起回長安,期間任何人問起,你們爲什麼來,都只說是探親,別的,一概不能提,明白了嗎?」

嚴武點了點頭。

這小子特別早熟,別看今年才十五歲,已經不知道睡了多少女人了,嚴挺之夫妻倆也管不了。

因爲嚴武在大事上特別有主意,遇事冷靜果斷,深沉的讓人覺得,他不該才十五歲,他該三十五。

嚴挺之眼下很緊張,但也非常興奮。

既能勞駕哥奴親自找上他的弟弟給他下套,說明聖人屬意他回京的心思,已經很急切了,要不然哥奴不會這麼冒失。

一個吏部一個戶部,空着兩個堂官,聖人早晚都需擬定人選,而他對吏部的事務駕輕就熟,簡直就是當下的不二人選。

不過呢,如果有機會返回長安,他肯定不願再跟李林甫對着幹了。

沒有張九齡,裴耀卿也下去了,自己又一把年紀,兒子還小,實不宜再冒風險,不然哥奴若是舊怨未消,真給他來個狠的,他也頂不住。

「還有,」嚴挺之忽然道:

「算了,讓你阿孃過來,我交代她。」

嚴武沒好氣道:

「跟我說也是一樣。」

什麼叫老來子?敢跟親爹頂嘴,敢指使親爹的,就是老來子。

嚴挺之聞言也是一臉無奈,沒辦法,就這麼一個接班人,但凡還有一個,看我不抽他大嘴巴子:

「回到長安之後,讓你阿孃準備一份禮物,給右相送過去,要讓右相知道,我嚴挺之眼下對他只有敬意,從前的恩怨早已忘懷,一片誠意,還請右相海納。」

嚴武點了點頭。

這就是這小子的優點,我是不懂,但事情我一定會辦好,要不是大事不糊塗不冒失,嚴挺之也不敢交代兒子這種事情。

畢竟朝堂上因爲兒子被牽連的人,可不在少數。

過年,是親友團聚的日子。

楊洄雖然元日一直在他媽那邊,但是初三這天,還是跟妻子一塊來了隋王宅。

「韋堅和李齊物是昨天走的,」

楊洄與李瑁閒聊,而咸宜則是一直詢問着郭淑,肚子有感覺了沒有。

她已經有兒子了,但是自己的哥哥還沒有,弟弟就別提了,連媳婦都沒有。

楊洄邊喝酒邊說道:

「眼下都亂套了,聖人去了興慶宮,每日常朝停罷,大小事宜都在中書門下決斷,我想知道點消息都不容易。」

李瑁淡淡點頭:

「常朝不可缺,聖人目前剛剛移仗興慶宮,一切都還未安頓好,等過一段日子,應該會像以前一樣,在興慶宮舉辦朝會。」

興慶宮的主殿是興慶殿,以前李隆基就是在這裡主持朝會,百官們也是叫苦不選。

因爲各官署的辦公地點,都在太極宮,如果朝會在興慶宮的話,他們參加完朝會,還得走很遠的路才能返回皇城辦公,一天有半天的時間,都消耗在路程上面了。

畢竟興慶宮就這點面積,沒有地方再建衙了。

「未必!」楊洄搖了搖頭:

「聖人身邊可是帶着楊太真呢,多半不會在興慶宮處理政務,聽說梨園都搬過去了。」

他的意思很明瞭,認爲李隆基沒臉皮讓那麼多人知道,他天天跟楊太真打情罵俏。

這才哪到哪?人家以後還要封貴妃呢。

李瑁笑了笑,岔開話題道:

「韋光乘現在是你的頂頭上司,你們相處的如何?

1

楊洄抿酒笑道:「還不錯,他初來乍到,寺裡很多事情都需要倚仗我,再者說,他是右相的人,與我公務協作,還算默契。

楊洄當年可是和李林甫一起幫着李瑁爭奪儲君的,早早便與李林甫建立聯盟關係了。一直到現在,李林甫從未將楊洄當作外人。

「對了,我還聽說了一件事,」楊洄道:

「皇甫惟明上奏聖人,說什麼吐蕃一直在打鐵仞城的主意,恐今年有犯邊之可能,希望朝廷額外調撥糧。

李瑁一愣,開始在腦中仔細回憶。

今年是開元二十九年,也就是公元741年,石堡城還真就是今年丟的。

鐵仞城,就是石堡城,但歷史上石堡城是蓋嘉運丟的,這一世,輪到皇甫惟明瞭?

難道真的因爲自己的穿越而引發蝴蝶效應?畢竟蓋嘉運眼下不是隴右節度使了,隴右現在歸皇甫惟明節制。

那麼這一仗,是否會像歷史上一樣,慘敗丟城呢?

「然後呢,聖人怎麼說?」李瑁詢問道。

楊洄搖了搖頭:「這我就不知道了,我剛纔都跟你說了,罷了每日常朝之後,我有很多事情也不知道。」

李瑁頓時陷入沉默。

石堡城可不能丟啊,歷史上蓋嘉運丟了之後,一直到八年之後,才被哥舒翰以慘痛的代價拿回來。

這個地方的戰略位置太過重要,是隴右與吐蕃之間的橋頭堡,誰佔據石堡城,誰就在雙方的拉鋸中佔據上風。

皇甫惟明不能輸啊。

「別喝了,」李瑁擡手將楊洄已經舉起來的酒杯拉下去,道:

「你現在幫我跑個腿,去一趟右相府,轉告右相,隴右務必不能有失,否則一旦出事,太子必以此攻計右相,財政大權都在右相手裡,若是不答應皇甫,恐其故意戰敗,將事情推到右相頭上。」

楊洄一臉錯愣道:「有那麼複雜嗎?你是不是有點杞人憂天了?皇甫有幾個膽子敢這麼幹。」

李瑁短時間內也想不到別的辦法說服李林甫,只能是沉聲道:

「事情總是要考慮周全的,聖人最聽不得的就是戰敗這兩個字,誰攤上這倆字誰完蛋。」

楊洄笑道:「那豈不是更好?皇甫真要敗了,右相必有辦法罷了他的隴右節度,太子根本沒有那個能耐推到右相頭上。」

李瑁不知道該怎麼解釋,在他看來,石堡城不能丟,皇甫惟明也不能出事,

因爲他還指望對方跟韋堅合謀,幫助太子奪位呢。

反正歷史上是這麼記載的,究竟他們有沒有那個念頭?說不清楚。

但李瑁覺得,可以想辦法將他們逼到那個份上,讓太子開團,他在後面撿裝備。

他是看明白了,靠自己發動宮變難度太大,得跟太子組團才行。

「算了算了,你去也說不清楚,我想個辦法親自見見右相,」李瑁思來想去,這種事情還是不要傳話筒了。

自己親自出馬,才更爲放心。

第1章 朔方節度使第283章 互毆第316章 勞民傷財第246章 殺牲歃血誓神第142章 水滿則溢第六十二章 小心氣死他第311章 親戚關係第40章 公主的驕傲第130章 宗籍擴容第334章 三策第224章 好戰第223章 語言是一門藝術第229章 亡秦者胡也第四十九章 鴻臚少卿第37章 2王3恪第31章 誰給你的多第268章 領地意識第243章 局面複雜,各懷心思第18章 戶房朝集使第六十六章 李齊物第153章 養老送終第179章 河西進奏院第84章 牛李黨爭第344章 庭杖第12章 眼下富裕第五十五章 白月光第280章 白羽大箭第41章 外任之重無比焉第348章 三贏第260章 偃月堂議事第273章 點到即止第319章 斬斷親情第138章 無情無義的孽障第387章 隔閡第126章 騎驢的南方人第77章 太子的怨念第112章 三千怨女放出宮第五十章 九死一生第184章 歷史最大變數第6章 度壽王妃為女道士敕第五十二章 一千個韋堅第257章 離開第253章 撤軍第84章 牛李黨爭第295章 最大節日第189章 左領軍將軍第321章 憋了九年的怨氣第210章 打穿了第35章 父皇聖明第116章 也就是我心眼好第174章 伊州大麴第41章 外任之重無比焉第139章 真爭氣第132章 律疏上沒有這一條第91章 國寶郎第232章 報喜不報憂第76章 上架感言第182章 胡思亂想第7章 我排在第3第351章 鑰匙第329章 能幫就幫第8章 他敢不認朕?第285章 五大巨宦第173章 瀚海侯第327章 護短第376章 宜稱陛下第295章 最大節日第78章 別問了第174章 伊州大麴第292章 秘書第218章 何所懼?第200章 願與諸君共富貴第235章 我乾淨着呢第13章 珍饈丞第196章 同室操戈第77章 太子的怨念第225章 生不怕京兆尹第190章 賜名第168章 願分擔一二第314章 十事要說第21章 大膽的押第134章 她是你的相好?第340章 畜......畜生......第144章 三戟崔家第98章 長安百萬家第255章 出人頭地第320章 以夫爲天第9章 不差我這1個第156章 躺平第一人第188章 我也是受人之託第357章 長生牌位第134章 她是你的相好?第305章 三大理財官員第258章 你怎麼這麼賤?第356章 宰了他第148章 太原尹第374章 你們不高興嗎?第四十八章 職分不明第116章 也就是我心眼好第288章 有時候也是可以破例的
第1章 朔方節度使第283章 互毆第316章 勞民傷財第246章 殺牲歃血誓神第142章 水滿則溢第六十二章 小心氣死他第311章 親戚關係第40章 公主的驕傲第130章 宗籍擴容第334章 三策第224章 好戰第223章 語言是一門藝術第229章 亡秦者胡也第四十九章 鴻臚少卿第37章 2王3恪第31章 誰給你的多第268章 領地意識第243章 局面複雜,各懷心思第18章 戶房朝集使第六十六章 李齊物第153章 養老送終第179章 河西進奏院第84章 牛李黨爭第344章 庭杖第12章 眼下富裕第五十五章 白月光第280章 白羽大箭第41章 外任之重無比焉第348章 三贏第260章 偃月堂議事第273章 點到即止第319章 斬斷親情第138章 無情無義的孽障第387章 隔閡第126章 騎驢的南方人第77章 太子的怨念第112章 三千怨女放出宮第五十章 九死一生第184章 歷史最大變數第6章 度壽王妃為女道士敕第五十二章 一千個韋堅第257章 離開第253章 撤軍第84章 牛李黨爭第295章 最大節日第189章 左領軍將軍第321章 憋了九年的怨氣第210章 打穿了第35章 父皇聖明第116章 也就是我心眼好第174章 伊州大麴第41章 外任之重無比焉第139章 真爭氣第132章 律疏上沒有這一條第91章 國寶郎第232章 報喜不報憂第76章 上架感言第182章 胡思亂想第7章 我排在第3第351章 鑰匙第329章 能幫就幫第8章 他敢不認朕?第285章 五大巨宦第173章 瀚海侯第327章 護短第376章 宜稱陛下第295章 最大節日第78章 別問了第174章 伊州大麴第292章 秘書第218章 何所懼?第200章 願與諸君共富貴第235章 我乾淨着呢第13章 珍饈丞第196章 同室操戈第77章 太子的怨念第225章 生不怕京兆尹第190章 賜名第168章 願分擔一二第314章 十事要說第21章 大膽的押第134章 她是你的相好?第340章 畜......畜生......第144章 三戟崔家第98章 長安百萬家第255章 出人頭地第320章 以夫爲天第9章 不差我這1個第156章 躺平第一人第188章 我也是受人之託第357章 長生牌位第134章 她是你的相好?第305章 三大理財官員第258章 你怎麼這麼賤?第356章 宰了他第148章 太原尹第374章 你們不高興嗎?第四十八章 職分不明第116章 也就是我心眼好第288章 有時候也是可以破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