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牛李黨爭

大唐眼下的科舉,對於寒門士子來說,難度非常之高,幾乎像是給他們畫的大餅。

開元十七年,國子祭酒楊場上言:

「伏聞承前之例,每年應舉常有千數,及第兩監不過一二十人。臣恐三千學徒虛費官,兩監博士濫摩天祿。臣竊見入仕諸色出身,每歲尚二千餘人,方於明經丶進士多十餘倍......」」

兩監,就是國子監設置在長安和洛陽的兩個分部,長安是西監,洛陽東監,

有「進士不出兩監不爲貴」的說法。

他這句話的重點在於「入仕諸色出身,每歲尚二千餘人,」這個諸色,指的就是門蔭丶舉孝廉丶挽郎丶制科丶以及其它容易走後門的科目。

這類入仕的,每年多達兩千餘人,而走明經進士上來的,每年才一二十個。

這就導致一個極大的問題,肯幹丶能千丶想乾的人上不來,而高門大閥出身的二代三代們,做官之後,大部分是混日子的,剩下的那小部分,控制了整個國家。

李瑁將自己關在書房呢,靠着前世的記憶,:以及桌案上一些關於科舉的卷宗,詳細研究着大唐的科考制度。

實話實說,繼續這麼下去的話,沒有安祿山也會有其他人,天下大亂不過是遲早的事情。

因爲寒門士子的上升渠道,其實是不通的,你可以忽悠他們一時,忽悠不了他們一世,當他們看穿科舉本質的時候,就是報復大唐的時候。

這個時候,敲門聲響起,嚴衡在屋外道:

「郎君,高不危醒了,想要求見道別。

「讓他進來,」李瑁道。

不一會,高尚被帶來了,他望着滿屋的典藏,彷彿置身於一座寶庫,眼中燦燦生輝。

李瑁看在眼中,心知對方是一個渴求知識的人,可惜了,出身不行,沒有多少書可以讀。

「不危坐下吧,就坐在本王身邊,」李瑁指了指一旁的位置。

高尚行禮之後,撩起下襬跪坐下來。

「百般無聊,隨便寫了些,不危不妨看看,」李瑁將桌子上的草稿遞給了對方。

「喏!」

高尚接過來,仔細的品讀着,但是他的表情,從原先的平靜逐漸轉變爲震驚。

只見他雙手顫抖,表情驚孩的望着草稿上的文字,彷彿見到了魔鬼,仇人,

雙目猩紅。

「明經丶進士二科,每歲應詔而舉者多則二千人,少不減千人,所收百纔有一,」李瑁淡淡道:

「難度之大,前所未有,你常居鴻臚客館,當知近年及第之人凡幾,那麼他們眼下又在做什麼,我可以告訴你。」

高不危表情呆滯,一動不動,整個人形同一座雕塑。

李瑁接下來隨便唸了幾個名字,這些人都中過進士,眼下的崗位,最牛逼的,也就是一個縣令了,而這個縣令,人家姓李,宗室旁支,所以前程似錦。

他這麼做,就是要擊碎高尚的美夢,科舉這條路,不是你的路,走不通的,

還不如老老實實跟着我幹。

而培養這類寒土對朝廷的仇恨,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沒有對制度的切齒痛恨,何談改革?

「我這裡隨便寫了一篇議文,你看看吧,看過之後,旁邊有火爐,燒了,」

李瑁又遞給對方几頁草稿。

高尚深吸一口氣,調整了一下翻江倒海的思緒,仔細瀏覽着。

「進士者,時共貴之,主司褒貶,實在詩賦,務求巧麗,以此爲賢,溺於所習,悉昧本原,欲以啓導性靈,獎成後進,斯亦難矣...

這句話是在秤擊當今的進士科,以詩賦爲主,捨本逐末。

高尚大受震撼,因爲他本來就是務實的人,所學的學問,也都是實在的東西,忽略了詩賦一道,以至於兩次落第。

他不是沒有本事,真是個笨蛋的話,李齊物看不上,高力士和吳懷實也看不上。

高尚沒有說話,而是繼續閱讀。

「舉人大率二十人中方收一人,故沒齒而不登科者甚衆,其事難,其路隘也如此,而雜色之流廣通,其路也此一彼十,此百彼千,其秩序,無所差降.... 」

「故受官多底下之人,修業抱後時之嘆,待不才者何厚,處有能者何薄!崇末抑本,啓昏室明。故土子舍學業而趨末使.... 收人既少,則爭第急切,交馳公卿,以求汲引,毀訾同類,用以爭先..::

高尚渾身劇震,心裡防線徹底被擊潰了。

「待不才者何厚,處有能者何薄,待不才者何厚?處有能者何薄.......」高尚神情激動,口中癡癡念道。

李瑁淡淡道:「燒了吧。」

「呼....·..」高高尚深吸一口氣,手臂顫抖着將兩頁草稿放入爐火,他的夢想也隨之被燒爲灰燼。

李瑁接着道:「談談你的看法。」

高尚擡頭看向李瑁,像是在望着一位無比偉岸的聖賢,只覺高山仰止,心中欽佩萬般。

片刻後,高尚緩緩說道:

「自鮮卑拓跋氏入住中原,凡三百餘年,出現了八氏丶十姓丶三十六族丶九十二姓。三世公稱爲膏樑,令僕稱爲華腴,尚書領戶以上稱爲甲姓,九卿方伯稱爲乙姓,散騎常侍丶大中大伯稱爲丙姓,吏部正員郎稱爲丁姓,甲乙丙丁此爲四姓,朝中官位世代繼承。」

「舊隋強天子,不滿門閥勳貴把持朝政,創科舉,選寒土,我大唐立國之後,進取改革,去蕪存菁,太宗文皇帝有言:天下英雄,入吾毅中矣,何其豪壯?」

「進士科於太宗皇帝一朝,位極人臣者十之二三,登列顯位者十之六七,開元后,宰相之中,劉幽求丶魏知古丶陸象先丶張說丶盧懷慎丶源乾曜丶宋璟丶蘇頤丶張嘉貞丶裴耀卿丶張九齡,皆爲進士出身,何其壯哉..::.:

說着,高尚神情突然變得落寞起來,幽幽道:

「然近年來,進士明經出身,列顯赫者,卻是屈指可數,怎能不叫人痛惜......

他說的這些宰相,確實都是進士出身,剩下的開元宰相,明經的也有幾個,

但是問題來了,他們是什麼時候中的進土呢?

答:武則天時期。

而開元朝考中進土的,天多都是什麼人呢?

答:詩人。

裡面最出名的就是王維,王維是宰相之才嗎?很明顯不是。

所以說,武則天時期,爲了抑制關隴貴族集團,大量徵闢寒門士子,給國家貢獻了一大批非常牛逼的人才,但是到了李隆基這裡,貴族集團重新掌權,寒門土子登第的機會越發渺茫。

而做爲科舉當中,最重要的進士科,詩賦,成了能否中第的最關鍵所在,因此冒出了一大批千古留名的大詩人,卻沒有幾個國之棟樑。

到了後來的唐憲宗時期,因爲進土這一科目,大唐中樞展開了大規模的黨爭,也就是歷史聞名的「牛李黨爭」。

問題就出在四年前,開元二十四年,一個名叫李權的考生,跟當時的主考官,吏部郎中李昂槓上了。

因爲李昂的一句詩:耳臨清渭洗,心向白雲閒。

其中耳臨清渭洗,出自典故許由洗耳。

大概意思是,堯帝想要禪位許由,自命清高的許由嚴詞拒絕,並連夜逃至箕山隱居,堯帝退而求其次,又派人去找許由,讓他出任九州長,許由不願聽這些話,就跑到穎河邊洗耳朵,表示不會接受。

所以這個典故到了後來,延伸爲不想當皇帝。

然後那個李權就說,當今聖人正值壯年,沒說要禪位,你洗什麼耳朵呢?

這下子可把李昂給嚇壞了,事情當時鬧得很大,李昂被罷官,李權也被收押。

但卻因此而引發禮部奪權。

專管科考的本來的吏部,這一次被一考生大肆奚落,沒了顏面,禮部趁勢而起,奪走主持科考的權利,而進士的官職任命權,則還是在吏部手裡。

因爲吏部官員從上到下,全部出身門閥,禮部的情況稍微好點。

漸而漸之,就形成了進士黨(寒門士族,牛黨)和任子黨(門閥貴族,李黨)長達四十年的黨爭。

高不危本來就只是殘存了一絲希望,如今也被李瑁徹底擊碎。

就憑他的出身,沒有頂級人物在背後幫他運作,考中進土那是做夢。

王維什麼出身?五姓七望啊,人家那種頂了天的才華,都得靠雲真公主,你高尚算哪根蔥啊?

「這裡是我的書房,不危若是有興趣,隨時可以來翻閱典籍,如果不方便,

我可以讓你譽抄,」李瑁淡淡道。

譽抄,一般是犯大忌的,沒有人會將自已的藏書,輕易交給他人譽抄,因爲書籍,是最爲寶貴的財富。

李瑁當然也沒有這個意思,何況這間書房,只是他三座書房中,可以給人看到的一座,另外兩座,那是私人知識寶庫,不可予人的。

他是在試探高尚,看看對方下定決心了沒有。

高尚沉默片刻,叉手正色道:

「若不棄,願爲隋王效力。

「好!」李瑁雙手一拍:

「你今天先回去,我會與高將軍他們打個招呼,李齊物還未走,我也會跟他說一聲,將來我會派人,將吏部任命送到你手上。」

高尚一臉感激,鄭重其事的朝李瑁行禮。

李瑁清楚,高力士和吳懷實會放人的,李齊物是個麻煩。

第152章 右羽林軍右翊府右郎將第114章 你有意見第280章 白羽大箭第244章 意見不合第108章 不禁行走第95章 粟特人第20章 你想讓我死?第272章 應該扯平了吧第266章 金飾鋪子第310章 沒的選第五十章 九死一生第202章 郡縣二級制第257章 離開第371章 聖人英武第263章 禍亂根源第137章 公非人世之人第132章 律疏上沒有這一條第157章 忠義第329章 能幫就幫第282章 兒媳之爭第384章 你不也有個好外孫嗎?第269章 春天裡的一把火第102章 忠王友第241章 中樞大官候補第一順位第308章 官職小,衙門大第238章 清平三章第187章 讓皇帝第1章 朔方節度使第133章 祖宗顯靈第203章 第一責任人第182章 胡思亂想第260章 偃月堂議事第188章 我也是受人之託第200章 願與諸君共富貴第4章 太原郭氏第225章 生不怕京兆尹第六十八章 家國永安第165章 當家三年狗也嫌第249章 綏和守捉城第10章 誰給你賣命第27章 那你可真不行!第272章 應該扯平了吧第314章 十事要說第131章 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第103章 一世英名第四十三章 延興客棧第250章 亮如白晝第109章 什麼叫睹物思人?第147章 豪蕩第316章 勞民傷財第11章 大宗嗣小宗第4章 太原郭氏第七十二章 蹭飯第138章 無情無義的孽障第203章 第一責任人第377章 針尖對麥芒第114章 你有意見第2章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第193章 老黃狗第159章 勤勉盡責,材優幹濟第四十二章 以卑職舉劾高官第30章 永徽律疏第112章 三千怨女放出宮第252章 後顧之憂第348章 三贏第174章 伊州大麴第222章 給他多準備點紙錢第四十七章 古怪癖好第41章 外任之重無比焉第125章 隴右第5章 我們該如何道別第316章 勞民傷財第78章 別問了第28章 這家人最是心狠手辣第76章 上架感言第356章 宰了他第311章 親戚關係第329章 能幫就幫第149章 狗舌頭第199章 夢中懷孕第160章 他跟我是一類人第139章 真爭氣第277章 李亨第122章 老哥糊塗啊第386章 契丹第179章 河西進奏院第四十五章 什麼叫大家閨秀第162章 隴右道採訪處置使第五十章 九死一生第6章 度壽王妃為女道士敕第381章 錢監第195章 早晚死在女人身上第315章 反間計第七十一章 武功蘇氏第276章 莫以當代論古人第287章 庫房鑰匙第228章 讖書第40章 公主的驕傲第321章 憋了九年的怨氣第13章 珍饈丞
第152章 右羽林軍右翊府右郎將第114章 你有意見第280章 白羽大箭第244章 意見不合第108章 不禁行走第95章 粟特人第20章 你想讓我死?第272章 應該扯平了吧第266章 金飾鋪子第310章 沒的選第五十章 九死一生第202章 郡縣二級制第257章 離開第371章 聖人英武第263章 禍亂根源第137章 公非人世之人第132章 律疏上沒有這一條第157章 忠義第329章 能幫就幫第282章 兒媳之爭第384章 你不也有個好外孫嗎?第269章 春天裡的一把火第102章 忠王友第241章 中樞大官候補第一順位第308章 官職小,衙門大第238章 清平三章第187章 讓皇帝第1章 朔方節度使第133章 祖宗顯靈第203章 第一責任人第182章 胡思亂想第260章 偃月堂議事第188章 我也是受人之託第200章 願與諸君共富貴第4章 太原郭氏第225章 生不怕京兆尹第六十八章 家國永安第165章 當家三年狗也嫌第249章 綏和守捉城第10章 誰給你賣命第27章 那你可真不行!第272章 應該扯平了吧第314章 十事要說第131章 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第103章 一世英名第四十三章 延興客棧第250章 亮如白晝第109章 什麼叫睹物思人?第147章 豪蕩第316章 勞民傷財第11章 大宗嗣小宗第4章 太原郭氏第七十二章 蹭飯第138章 無情無義的孽障第203章 第一責任人第377章 針尖對麥芒第114章 你有意見第2章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第193章 老黃狗第159章 勤勉盡責,材優幹濟第四十二章 以卑職舉劾高官第30章 永徽律疏第112章 三千怨女放出宮第252章 後顧之憂第348章 三贏第174章 伊州大麴第222章 給他多準備點紙錢第四十七章 古怪癖好第41章 外任之重無比焉第125章 隴右第5章 我們該如何道別第316章 勞民傷財第78章 別問了第28章 這家人最是心狠手辣第76章 上架感言第356章 宰了他第311章 親戚關係第329章 能幫就幫第149章 狗舌頭第199章 夢中懷孕第160章 他跟我是一類人第139章 真爭氣第277章 李亨第122章 老哥糊塗啊第386章 契丹第179章 河西進奏院第四十五章 什麼叫大家閨秀第162章 隴右道採訪處置使第五十章 九死一生第6章 度壽王妃為女道士敕第381章 錢監第195章 早晚死在女人身上第315章 反間計第七十一章 武功蘇氏第276章 莫以當代論古人第287章 庫房鑰匙第228章 讖書第40章 公主的驕傲第321章 憋了九年的怨氣第13章 珍饈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