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長安處處失意人

大唐從建國至今,一直保留着使用重甲騎兵的習慣,主要源自於李世民的玄甲軍。

但是這類軍種代價太大,所以自前爲止,全國範圍之內,大概也只有不到兩萬人的具裝甲騎,其中一半在長安,也就是羽林和龍武。

安思順臨洮軍的騎兵,有整整八千人,但其中具裝甲騎只有八百,他這一次帶出來的三千騎兵,全是輕騎。

因爲他要發揮騎兵在湟中平原的機動性,在鄯州腹地,騎兵是橫着走的。

別看只有三千人,能嚇壞三萬人。

帶着三天的乾糧,安思順已經在賊軍的行軍路線上四進四出,絕不戀戰,摸進丶偷襲,甩幾個技能立馬就走。

吐蕃這邊也是很聰明的,行軍非常分散,綿延十幾公里,從高空俯瞰,彷彿十餘條血管正在朝着綏和城這個心臟位置匯聚而去。

但是不管他們有多少條行軍路線,中軍肯定是在中間。

而安思順就是來找中軍的。

一座隆起的小山坡上,安思順帶着魔下五百騎兵,望着下方徐徐行軍的吐蕃大軍。

下面的人自然也看到了他們,所以會有一支長槍隊列陣於道路之外,負責阻擊大唐騎兵,剩下的兵團則非常悠閒的繼續進軍,軍士們時不時便撿起一塊石頭,朝着安思順的方向扔過來,各種叫囂謾罵充斥周邊。

吐蕃的長槍比大唐的還要長,有六米,主要就是針對大唐騎兵用的。

而安思順眼下的騎兵,已經分散成六股,遊弋四方,這就是騎兵最瑟的一點,你追不上我,所以我愛去哪去哪。

安思順手執馬鞭,坐在馬背上望着遠處長蛇一般綿延至天際的賊軍,打開手裡的一幅地圖,上面用墨塊標記了十餘處,這都是他已經去過的地方。

自前爲止還沒有確定中軍的位置。

魔下赤頭郎穆譽朗道:

「如今看來,他們的中軍似乎應在靠南位置,北邊我們已經掃過一遍了,沒有發現,往南穿插,非常冒險,就算抓到,我們六軍分散在外,難以集中,衝陣作用有限。」

大唐的騎兵經常以五百人爲常用戰鬥編制,因爲人數少的話更加機動靈活,

打的時候快,撤的時候也快。

所以史書上經常記載,誰誰誰以五百騎軍打破敵軍,獲得戰鬥勝利。

歷史上竇建德十餘萬大軍,就是被李世民三千騎兵給擺平的。

「擒賊先擒王,若能抓到中軍,一舉擊潰,此番入境之賊軍,便是全軍覆沒之局,」安思順指着地圖,沉聲道:

「幾次攻打石堡未果,我已經憋了一口氣了,這一次必須要出了這口氣,傳令各軍,往南遊弋,保持在這條線上,東西各爲策應,相距不要超過十里。」

穆譽朗點了點頭,在自己的地圖上做上標記,然後叫來傳信兵指給他看。

接下來,安思順調轉馬頭,沿着坡脊向東緩緩移動。

他動,下面的吐蕃長槍兵團也跟着他動,如果安思順加速離開,會有吐蕃遊騎負責盯上,然後傳信給另外一部分的槍兵,做好防襲準備。

騎兵,他不是一直在跑,人能受的了,馬也受不了啊,又不是汽車,加滿油想怎麼跑怎麼跑。

只有在衝鋒和撤退的時候,騎兵纔會進入百分百的速度階段,平時就是百分之三十四,擺脫追蹤也頂多六十,還需要時不時的下馬,讓戰馬喘口氣。

而安思順的八百精銳具裝甲騎,眼下就跟着大後方,主將是安思順的絕對心腹何宥,也是慄特人。

何宥眼下就在北面的一座村莊內休整,只等安思順確認中軍位置,他便會率領具裝甲騎一口氣衝破賊軍外圍所有防線,直撲中軍所在。

在他的大後方,則是安貞率領的臨洮主力,整整一方兩千人。

雙方的遊騎已經遍佈整個境內,一場場單兵斯殺,正在悄無聲息的上演着。

這天晚上,李光弼開始了他進駐綏和城之後,最爲艱難的一個夜晚。

廝殺聲從太陽落山的那一刻就沒有停止過,外側城牆上已經是千瘡百孔,被賊軍以各類工具挖出了數不清的小坑,戶體在城牆下已經堆砌了兩米之高。

但是李光弼很清楚,這些只不過是炮灰,因爲他們的裝備非常簡陋,真正的攻城,恐怕要等到藝力徐的中軍抵達。

不管再怎麼雜牌的雜牌軍,它當中肯定是要有一支精銳的,輔助軍團付出的巨大傷亡,都是爲了主力能夠建功。是的,功勞從來都是主力的,輔助的永遠都是代價。

李光弼眼下擔心的不是自己,而是其他人能不能與他產生默契,明擺着他已經是誘餌了,人家的目標就是他,那麼皇甫惟明是否已經做出安排,這纔是他真正在乎的。

他魔下的赤水軍,無論任何情況都有一戰之力,但最差的情況,就是像眼下這樣,因爲李光弼故意將自己搞成了甕中之鱉,導致赤水軍成了敵軍眼中的肥肉。

大概半夜時分,南城牆和北城牆,敵軍也已經發動了攻勢,但對李光弼造成的壓力並不大,因爲有火拔歸仁的三千城外駐軍,分攤了這一壓力,頻頻騷擾敵軍攻城部隊,打亂了他們的節奏。

等到天明的那一刻,李光弼爬上北側城牆,除了看到昨夜戰事留下的狼藉之外,並沒有再看到吐番軍陣的身影。

「敵軍剛剛撤退,是結陣往北走的,北邊應該是來人了,」負責望風的一名烽後朝李光弼彙報導。

李光弼點了點頭,當即下令孫立明率五十騎出城往北,查看情況。

北邊確實來人了,而且即將進入李光弼的視野。

王人傑的振武軍直到抵達距離綏和城不足五里的地方,才被吐蕃發現,眼下雖然已經被吐蕃攔阻不能往前,而且廝殺已經開始。

但是這個距離,是安全距離,因爲他處在赤水軍的有效支援範圍之內。

李光弼收到消息之後,立即派出白孝德率兩千人馬往北接應,火拔歸仁不準休整,往東翼掩護。

那麼這支阻擊王人傑的吐番軍,便陷入腹背受敵的局面,短時間內沒有能燒掉王人傑的馬車輻重,那就只能暫時撤走。

振武軍在午時之前,順利進入綏和城。

王人傑本來就出自赤水軍,這裡面的人都是他的老夥計,大家見面之後也是相互擁抱,感情深厚。

「沒想到是你來了,今晚你替我吧,我已經累得抗不住了,」

城中的臨時指揮所內,火拔歸仁將王人傑給他帶來的一包烤羊肉分給大家,

故意說了這麼一句話。

李光弼面帶微笑,表情不變,但對火拔歸仁的這句話是比較反感的。

他是振武軍,爲什麼能接替你的任務?你想幹什麼?拉攏河西舊將。

火拔歸仁眼下對李光弼是有意見的,因爲自從李光弼來了赤水軍,他就一直是前鋒敢死隊,就算他願意顧全大局,忍氣吞聲,但手下的人也不願這麼累死累活。

每次出城應戰都是我們這幫弟兄,你就不能換一撥人嗎?

當初蓋擎執掌赤水軍的時候,火拔歸仁有什麼想法,都敢說,說出來,蓋擎也會仔細考慮,但是眼下對李光弼,他已經懶得說了,因爲說了對方也不同意。

那麼就只能像現在這樣,說一些陰陽怪氣的話,言語中對李光弼的排斥是顯而易見的。

王人傑自然也聽到火拔的話不對勁,看向李光弼道臨行之前,隋王有吩附,振武軍只要抵達綏和城,一切聽李將軍調度,如果今晚需要我出城駐守,將軍只管下令。」

名義上,王人傑和李光弼都是兵馬使,但是品階相差巨大,赤水軍也不是隨便哪個軍鎮都敢碰瓷的,人家是整個大唐建制最大的一座軍鎮,所以赤水軍使在戰場兼領其它軍鎮,是非常常見的事情。

在河西就是這樣,赤水軍被派去某個地方,那麼那裡蓋擎說了算。

人家剛來,就願意擔此重任,可見誠意滿滿,隋王還是明事理啊,李光弼笑道:

「人傑是新軍,城外駐防職責最重,還是需要歸仁的精銳才能應對,你既然來了,我肯定不會讓你閒着,你可以幫助協防。」

王人傑點了點頭:「唯命是從。」

「王將軍帶來的布帛有多少?」白孝德問道。

他雖然是李光弼一路提攜上來的,但是王人傑呢,也是他曾經的上司,尤其人家還是蓋帥的愛將,於公於私,他都不會排斥王人傑。

王人傑道:「有六百匹,是用作搞賞積石城振武軍將士的。」

火拔歸仁一聽這話,雙目放光的看向李光弼。

李光弼見狀笑道:「我可以借來一用,但你要珍惜着點,髒了可以洗,破損了我得賠。」

火拔歸仁滿意笑道:「總算是有些遮風擋雨之物了。」

布帛不是讓他們裹在身上禦寒的,是以兵器挑起來,搭建臨時帳篷,主要就是避風,破損幾乎是不可避免。

本來就夠冷了,冷風再嗖嗖的颳着,還讓不讓人活了。雖然昨晚打了一個晚上,激戰之下也不覺寒冷,但是如果今晚不打呢?

李光弼拍了大腿一下,道:「這樣,明天開始,白天的時候,人傑駐防城東,歸仁晚上換防,好了,你趕緊下去休息吧,晚上有你累的。」

火拔歸仁點了點頭,起身拍了拍王人傑的肩膀,離開屋子。

長安。

蓋擎幾乎每天都會去隋王宅,就像點卯一樣,大家也都知道他每天會去,而且是明目張膽的去。

但是沒有人告他的狀,因爲人家是去向隋王妃彙報當下的隴右戰事,這是高力士特批的。

爲什麼是高力士特批呢,因爲他的幹閨女韋妮兒懷孕了,天天憂心着丈夫的安危也不是個事,所以高力士吩咐蓋擎,報喜不報憂。

郭淑出月子的第三天,聖人便下旨,讓她將孩子帶進宮,聖人要看孫子。

興許是李瑁現在身兼重任,所以李隆基當下對隋王宅是非常照顧的,隔三差五還將宮裡的美食給送來。

這就叫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

本來他是打算早早將李信送去百孫院的,但是眼下這個當口肯定不合適,甚至今年都不行了,因爲他不能讓李瑁難堪啊。

名義上,孫子進入百孫院,是方便照顧,集中培養,但任誰都明白,那是人質啊。

「陳黃門昨天找過我,希望我能找個理由將元載從隴右調回來,」蓋擎夫婦在蘭芳院,與郭淑等人喝茶聊天,道:

「人,是隋王挑走的,我怎麼去開這個口啊?」

韋妮兒懷孕已經兩個半月,肚子不顯懷,但是一直在不停的吃,所以稍微胖了一些,已經與蓋擎的妻子盧氏一樣豐了,她聞言好奇道:

「軍國大事在前,陳黃門怎麼能這麼糊塗?眼下整個長安都在心焦西北戰事,他倒好,從前線要人?」

蓋擎笑道:「他不便明說,但我猜測,應該是與今年的科舉有關,元載來長安,本就是參加科舉的,結果陰差陽錯被隋王挑走,五月份就要開考,陳黃門應該是擔心來不及,元載應該是有一個非常體面的門路,才能讓陳黃門親自過問他的事情。」

郭淑笑了笑,點頭道:「既然是陳黃門打招呼,事情還是需要慎重考慮的,

他管着道舉,難道元載要走道舉嗎?」

「聽說是進士科,具體情形我也不甚清楚,但是我知道,元載的行卷是投給陳黃門的,陳黃門是他的舉薦人,」蓋擎道。

他現在每日巡查長安,自然也收到一些小道消息,聽說元載和王忠嗣的閨女有一腿,但是呢,他不能確定,也不方便亂問,畢竟涉及到了王忠嗣的臉面。

郭淑和韋妮兒她們,則是非常非常確定,因爲韋妮兒和楊絳在咸宜府上,親眼見到了兩人的大白屁股。

不過這種事情呢,涉及到了個人隱私,她們也沒有好意思告訴蓋擎。

大家都知道,王忠嗣特別要臉。

而蓋擎呢,又一直在試探郭淑她們,因爲他認爲,李瑁不可能無緣無故帶這麼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去隴右,但是他沒有來得及詢問李瑁。

韋妮兒吃着糕點,看向郭淑道:「不合適的,歷來只有邊關跟長安要人,沒聽說長安從戰場上要人的,陳希烈這個面子,我們還真就給不了,再說了,考中進士怎樣呢?沒有人提攜的話,也是在守選嘛,跟在郎君身邊立了功,再考進土也不晚。」

蓋擎微笑點頭。

他今天來,其實就是走過場,陳希烈託付給了他,而他呢,自然不可能跟李瑁開這個口,那麼請求王妃她們開口,也算是盡人事了,可以給陳希烈一個交代。

郭淑沉吟片刻後,也是贊成了韋妮兒的看法,她是正妻,考慮的比較全面,

陳希烈地位太高,人家既然開了口,正常情況下,肯定是要變通的。

但是眼下這個關頭,西北方面從上到下,都在全身心的經略戰場,你卻寫信要將一個無足輕重的人調回來,怎麼看都不合適,雖然這個人將來會是王忠嗣的女婿。

雞毛蒜皮的小事,現在不能去麻煩丈夫。

於是郭淑轉移話題道:

「聽說李太白被封了翰林待詔,他應該滿意了吧?他在上元夜的詩詞,是真的好,我至今仍在回味,終南山匆匆一,至今仍沒有機會再見,蓋將軍將來若是偶遇,請幫忙傳達我的誠意。」

韋妮兒聽到這話,又是眉,她和郭淑的性子是完全不一樣的,兩人平時言語上也會有些較勁,但只限於分歧,絕非什麼矛盾。

「四孃的意思,請李白來王府?」韋妮兒道。

郭淑一愣,點了點頭,道:「怎麼了?不妥嗎?」

「不妥的,」韋妮兒道。

楊絳也趕忙道:「郎君與王維是至交,我們並不合適與李白接觸,最好還是不要讓他來。」

郭淑異道:「我只是聽說他們不睦,矛盾有那麼大嗎?兩大詩家,本該是悍悍相惜纔對,不是嗎?」

韋妮點頭道:「他們倆雖然相逢無語,但應該沒什麼矛盾,但是..:::.哎呀,我也說不上來,總之,郎君與王維是至交好友,就不能再與李白有交情。」

盧氏在一旁微笑道:

「兩人當下在長安,都擁有大量的擁,上元夜雖然已經過去了,但是士子們因爲他們倆在興慶宮的鬥詩,仍舊爭論不休,寒門支持李白,高門支持王維,

已經形成了兩個派系的矛盾,隋王府確實不宜與李白接觸,妾身看來,隋王也應該沒有這種念頭。」

「可惜了..:..」郭淑嘆息一聲,她是李白的粉絲,自然希望能和偶像見一面。

當初她和李瑁在玉真公主的延生觀下,見到過李白,那時便驚爲天人,而且她很清楚,丈夫對李白是特別敬重的,當初也找李彥允丶李琳張羅李白入宗籍的事情。

所以她纔會認爲,邀請李白來王府做客很正常,但是被韋妮兒這麼一說,又打消了主意。

而韋妮兒,是王維的擁,主要是因爲出身緣故,所以對王維有着天生的親近,指望她看得起一個商人,那是不可能的,我欣賞你的詩,欣賞你的人,但我還是看不起你。

蓋擎笑道:

「李白一直以來的願望,便是能夠入仕,如今也算是達成心願了,翰林待詔與集賢殿書院學士分掌制詔書敕,屬中樞貴職,沒幾個進士能進翰林院,他今後也不用再四處奔波求人了。」

弘文館丶集賢殿書院丶史館丶翰林院,集中了當下大唐最頂級的一撥知識分子,他們的社會地位非常之高,而且屬於天子近侍,是屬於中樞行列的。

其中的翰林院,掌起草詔制,這也是很牛逼的,等於是國家大事,你是第一個知道的。

但是呢,翰林院有這個權力的,只有六個人,叫做翰林學士,其中有一個更爲特殊,叫做承旨,等於是李隆基只會將旨意告訴他,然後他和另外五個人負責起草。

眼下的承旨,叫蔡有鄰,當下大唐八分書第一人。

八分書是隸書的一種,常用在皇帝頒佈的制詔書敕當中,那麼翰林學士這一職責,明擺着與中書舍人重疊了。

那麼區別在哪呢?就是正式詔和急詔,兩邊都具備最高法律效應。

李隆基爲了避免詔書交給一個部門,從而導致難以保守機密和應付急需,所以將急詔的權利給了翰林學士。

蓋擎來長安不久,又是在軍府,所以對皇城的官制並不瞭解,雖然眼下正在逐漸熟悉的過程當中,但他還是說錯了。

韋妮兒笑着糾正道:

「李白只是待詔,不是學士,他沒有權利起草急詔,翰林院分爲兩種人,一種叫翰林學士,一種翰林待詔,翰林學士只有六個,可參議政事,起草急詔,翰林待詔多爲文藝專長之人,分爲四類,文學待詔丶書畫待詔丶琴棋待詔丶陰陽待詔,蓋將軍覺得,李白應該是哪種待詔呢?」

蓋擎一愣,沒想到翰林院原來也挺複雜,他從前沒有在長安做過官,加上皇城的部門編制,其實也一直在頻繁改動,所以他也是糊里糊塗,一知半解,只是聽說翰林院權利不小,敢情說的是翰林學士啊。

「那麼他應該是......文學待詔?」蓋擎好奇道。

韋妮兒點了點頭,笑道:

「什麼叫待詔呢?你每天需要去翰林院,但是並沒有職事,也可以不去,但不準離開長安,以備聖人隨時召見,李白有文學之長,詩詞有鬼神之變,聖人就是看上了他這點,眼下宮宴繁多,聖人常攜貴妃外出遊玩,肯定會找他應制作詩,李白的機會還是有的,但想要真正進入中樞,幾乎沒有可能。」

郭淑皺眉道:「你就這麼看不上李太白啊?郎君對太白先生可是極爲推崇的3

韋妮兒搖了搖頭,笑道:

「王維夠厲害了吧?出身太原王氏,宗內入仕者遍佈皇城要職,天下郡縣,

他都難以升遷,何遙李白?四娘要知道,王維可不是隻會作詩,其人精通詩丶

書丶畫丶樂舞,人稱詩畫雙絕,更是普寂禪師的弟子,他如果都不能升官,李白永遠都不可能。」

郭淑等人面面相,她們對政治一途的瞭解,是遠不如韋妮兒的,沒辦法,

韋家在長安吃這口飯,吃了幾百年了。

蓋擎嘆息一聲:「如果是這樣,李白應該會很失意吧?」

「失意的人多了去了,」韋妮兒表情恬靜道:

「長安處處失意人。」

第171章 有所論請,天子難違第361章第37章 2王3恪第15章 走別人路第91章 國寶郎第77章 太子的怨念第323章 口技奇才第260章 偃月堂議事第七十章 婚假三十天第390章 有喜第四十八章 職分不明第287章 庫房鑰匙第379章 處理別人處理不了的問題第93章 兵制崩壞第五十一章 給他找個事幹第272章 應該扯平了吧第171章 有所論請,天子難違第352章 顏值拉胯第102章 忠王友第103章 一世英名第六十七章 尚周遊不歸侍養第7章 我排在第3第197章 破兇迎吉第191章 河西駐長安話事人第360章 體面第241章 中樞大官候補第一順位第366章 白月光第372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256章 膽子小第263章 禍亂根源第351章 鑰匙第366章 白月光第331章 罪魁禍首第349章 烏龜第270章 做皇帝難度更大第193章 老黃狗第162章 隴右道採訪處置使第340章 畜......畜生......第354章 大愚若智第五十五章 白月光第100章 集大成者第86章 右賢左戚第126章 騎驢的南方人第326章 荔枝外交第六十七章 尚周遊不歸侍養第215章 實力派新生代第21章 大膽的押第37章 2王3恪第382章 武家二虎第263章 禍亂根源第215章 實力派新生代第339章 一襲紅衣第196章 同室操戈第201章 河西進奏院第316章 勞民傷財第306章 右相救我第211章 兩個都是第297章 爲民除害第223章 語言是一門藝術第四十五章 什麼叫大家閨秀第290章 大魚吃小魚第11章 大宗嗣小宗第261章 田舍郎第256章 膽子小第340章 畜......畜生......第363章 傳言是真的第338章 聖人心疼你第293章 我同意第105章 丟朕的臉第143章 好一個逆子!第233章 七絕聖手第七十三章 紫金魚袋第308章 官職小,衙門大第264章 寧親公主第142章 水滿則溢第四十四章 一個寫碑文的第343章 報什麼喜報喜?第348章 三贏第154章 偃月堂第106章 欲蓋彌彰第263章 禍亂根源第262章 撕破臉第130章 宗籍擴容第280章 白羽大箭第360章 體面第97章 好雨知時節第271章 一報還一報第338章 聖人心疼你第255章 出人頭地第285章 五大巨宦第204章 豪門與寒門第248章 狗頭軍師第108章 不禁行走第258章 你怎麼這麼賤?第五十章 九死一生第22章 便下襄陽向洛陽第92章 各演各的戲第378章 房貸第386章 契丹第128章 三代之內必出興家之子
第171章 有所論請,天子難違第361章第37章 2王3恪第15章 走別人路第91章 國寶郎第77章 太子的怨念第323章 口技奇才第260章 偃月堂議事第七十章 婚假三十天第390章 有喜第四十八章 職分不明第287章 庫房鑰匙第379章 處理別人處理不了的問題第93章 兵制崩壞第五十一章 給他找個事幹第272章 應該扯平了吧第171章 有所論請,天子難違第352章 顏值拉胯第102章 忠王友第103章 一世英名第六十七章 尚周遊不歸侍養第7章 我排在第3第197章 破兇迎吉第191章 河西駐長安話事人第360章 體面第241章 中樞大官候補第一順位第366章 白月光第372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256章 膽子小第263章 禍亂根源第351章 鑰匙第366章 白月光第331章 罪魁禍首第349章 烏龜第270章 做皇帝難度更大第193章 老黃狗第162章 隴右道採訪處置使第340章 畜......畜生......第354章 大愚若智第五十五章 白月光第100章 集大成者第86章 右賢左戚第126章 騎驢的南方人第326章 荔枝外交第六十七章 尚周遊不歸侍養第215章 實力派新生代第21章 大膽的押第37章 2王3恪第382章 武家二虎第263章 禍亂根源第215章 實力派新生代第339章 一襲紅衣第196章 同室操戈第201章 河西進奏院第316章 勞民傷財第306章 右相救我第211章 兩個都是第297章 爲民除害第223章 語言是一門藝術第四十五章 什麼叫大家閨秀第290章 大魚吃小魚第11章 大宗嗣小宗第261章 田舍郎第256章 膽子小第340章 畜......畜生......第363章 傳言是真的第338章 聖人心疼你第293章 我同意第105章 丟朕的臉第143章 好一個逆子!第233章 七絕聖手第七十三章 紫金魚袋第308章 官職小,衙門大第264章 寧親公主第142章 水滿則溢第四十四章 一個寫碑文的第343章 報什麼喜報喜?第348章 三贏第154章 偃月堂第106章 欲蓋彌彰第263章 禍亂根源第262章 撕破臉第130章 宗籍擴容第280章 白羽大箭第360章 體面第97章 好雨知時節第271章 一報還一報第338章 聖人心疼你第255章 出人頭地第285章 五大巨宦第204章 豪門與寒門第248章 狗頭軍師第108章 不禁行走第258章 你怎麼這麼賤?第五十章 九死一生第22章 便下襄陽向洛陽第92章 各演各的戲第378章 房貸第386章 契丹第128章 三代之內必出興家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