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三戟崔家

父子關係,是非常複雜的,父親對兒子的感情有多深厚,很多情況下取決於,他養過沒有?

寧王與李瑁不過是叔侄關係,但卻有了父子親情,就是因爲親手撫養。

李隆基在李瑁剛剛出生的那一刻,完全是當做嫡子對待的,認爲這個兒子,纔是擁有李家和武家高貴血統的繼承人,是打算好好培養的。

想法是好的,但問題就在於,剛滿月兒子就給抱出去了。

剛開始的時候,李隆基和武惠妃幾乎每隔幾天,就會去寧王宅看兒子,

漸漸的,每次探望間隔的時間逐漸變久,到最後,幾個月看一次都算不錯了。

但即使如此,李隆基仍然非常看重李瑁,因爲他打心眼裡,看不上廢太子瑛,因爲李瑛的母親出身太差了,是個唱使,再者,李瑛做了二十年太子,已經表露出着急的心態。

廢李瑛之前,李隆基原本的儲君人選,就是李瑁,但千不該萬不該,李林甫摻和進來了。

這個人從一開始,便展露出極強的治國才能及財政專長,還在門下省的時候,就能將張九齡的啞口無言。

李隆基有心扶持對方擔任首相,或者說,當時只有李林甫有能力梳理好國事。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李瑁便被排除出儲君人選。

因爲李隆基害怕內外勾結,將自己架空,一如當年,父親李旦主動退位,將皇位傳給他,其實就是因爲自己那時候已經是大權獨攬,擁有架空李旦的能力。

太平公主從盟友轉爲死敵,就是因爲看出哥哥李旦太懦弱,李隆基過於強勢,擔心哥哥被架空,才決定廢了李隆基。

夾在中間的李旦,看透了形勢,加上他本身便厭倦了宗室內鬥,只能無奈放權退居幕後。

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太平公主固然不是什麼好鳥,但李隆基也絕對強不到哪去。

龍池邊上的方亭內,三人默然不語,任由清風吹拂,將他們三人身上那點少得可憐的親情,吹了個一乾二淨。

李隆基仍然處在憤怒當中,不過他一直有一個非常好的習慣,那就是自省。

一日三省吾身,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雖然他的自省,並非一日三次,而是很久一次,但總比不自省強上很多。

他知道,自已和李瑁這輩子的父子緣分,其實已經走到盡頭了。

倆人之間,沒有任何修復的可能,後半生惟有逢場作戲。

李隆基緩緩嘆息一聲,如果當年李林甫沒有摻和進來,如果當年自己沒有將十八郎送出去,他們爺倆之間,肯定不會是眼下這個樣子。

沒辦法,你我生在這個家裡,親情是最不值一提的東西。

「力士.!.:..」李隆基緩緩開口,神情倦怠。

他的聲音並不大,但習慣了隨時被召喚的高力士,一直在注意這邊的動靜,就算聽不清楚聖人在說什麼,但只看脣形,就知道是在叫他。

於是他疾步進入方亭:「老奴在。」

李隆基淡淡道:

「頒旨,嗣隋王,朕十八子,今雖出嗣,然磐石之情,尤能更之?宜屬皇子之列,王妃郭氏,性行溫良,克嫺內則,望爾夫婦恪守禮德,可得欽慎,朕爲父皇,自應教誨督之,望勉..::.

2

高力士一愣,警了一眼跪在地上的李瑁,趕忙道:

「老奴現在就去中書省擬旨。」

說罷,他又開溜了,什麼時候能在場,什麼時候不能,他最清楚。

「起來吧,」李隆基嘆息道:

「等孩子生下來,抱進宮讓朕瞧一瞧。」

「謝父皇!」李瑁緩緩起身。

他可不是發自內心的感謝,因爲這樣一來,太子又要顧忌他了,玉真公主其實是幫了倒忙。

不過有一點好處在於,李瑁不用服喪。

他是需要表明服喪的態度,好讓汝陽王李這些兄弟們,知道他不是一個白眼狼,但李瑁內心,是不願意服喪的,他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服喪三年,什麼都不能幹,那不是完犢子了嗎?

嚴嵩沒有鬥過徐階,不就是因爲妻子死了,徐階他們想方設法讓嚴世蕃回江西分宜老家丁內憂三年,年老的嚴嵩沒有嚴世蕃輔佐,頻出昏招,才被徐階佔盡優勢。

後期的嚴黨,嚴世蕃纔是主心骨。

中書省,

當蕭華和韋陟收到高力士帶來的這個消息後,都是一臉懵逼。

不是不認這個几子了嗎?怎麼又認了?

高力士親自傳話,他們倆是不用再去找聖人確認的,一來聖人說過:朕之口諭,只付力士一人,無需請驗。

再者,也不是什麼不得了的大事。

「右相那邊,你們自去說去,現在就可以擬旨了,隋王妃有了身孕,按例是要賞賜的,內府局我來的路上已經打了招呼,屆時旨意和賞賜一併送去隋王宅,」

高力士故意在中書省磨蹭着,不願早早回去,接過韋陟遞來的茶水,慢悠悠的品着。

蕭華點了點頭,找出一份敕文,遞給高力士,道:

「這是太子長子的冊封詔書,高將軍看一看吧?」

「不必了,」高力士緩緩推開,笑道:

「不該我過問的事情,我不過問,徐國公回來了嗎?」

蕭華將救文重新放好,點頭道:

「前日剛剛回來。」

蕭嵩的河南尹,上任沒多久就被免了,繼任者就是李林甫的心腹裴敦復。

官場就是這樣,你是太子太師,我動不了你,你成了河南尹,動你,完全在我的權利範圍之內,李林甫是非常顧忌蕭嵩和李禕的,如今蕭嵩算是徹底告別中樞了,與信安王李禕一樣,除了偶爾可以勤見聖人之外,大事小事都摻和不了,等死就行了。

「年紀大了,好好休養,這次從洛陽回來,行途勞頓,聖人時常掛念,

有珍賜下,」高力士笑道:

「等徐國公身子調養過來,宮裡會送過去的。」

皇帝賞賜,是有說法的,賞錢那是打發要飯的,賞賜宮內美食珍,那纔是拿你當自己人。

別看一點吃的不值錢,但這是榮耀啊。

皇孫出生,皇帝還賞尿布呢,不是誰都能用上這個尿布。

蕭華謝恩之後,了一眼對面的韋陟,道:

「爵位已立,那麼婚姻呢?成家立業,還缺一半啊?」

高力士笑道:

「這是大事,聖人近來也正在忙着爲皇孫挑選良配,你們也不用着急,

聖人比你們更着急,等等吧。」

韋陟不動聲色的笑道:

「是該謹慎一些,我們也是瞎操心,聖人細心擇選,纔是勞心費神啊。」

他勞心費神個屁,天天擱那搞創作呢,壓根就沒怎麼當回事。

高力士琢磨看時間差不多了,起身告辭。

等人走後,韋陟皺眉道:

「是先跟右相說一聲,咱們再草擬,還是草擬過後,再交右相審閱?」

蕭華淡淡道:「用不着,聖人旨意,他審閱也改不了,直接頒旨吧。」

中書門下的設立,門下省算是完蛋一半,但是中書省權利依舊,別看李林甫是中書令,下面兩個侍郎,四個舍人,都是皇帝直管,以確保李林甫不能左右詔命。

你可以管了國家大事,但是皇帝下達命令的渠道,你還是插不進手來。

李瑁早早回家等待,也提前將消息告訴了妻子郭淑,

郭淑無疑是非常興奮的,她自打嫁給李塌,就沒有叫過父皇,雖然大家都知道她嫁的聖人親子,但沒有人將她當做聖人兒媳。

不過眼下不一樣了,旨意一發,一切都變了她摸着自己還沒有變樣的肚子,小聲的呢喃着,像是在跟孩子交流。

她以爲,聖人是看在她肚子裡的孩子面上,纔會讓他們夫妻改口,

這便是母憑子貴了。

「孩子啊,你千萬是個兒子啊,阿孃全靠你了....!.」郭淑輕語道。

李瑁的心情則是極差,腦子裡在琢磨着,如何與太子夫婦解釋。

必須面對面解釋才行,機會不是沒有,李琦的婚禮,李的冊封禮,這都是可以的。

「楊三娘呢?又瘋哪去了?」

李瑁見到了楊絳,卻沒有見到楊玉瑤,於是好奇問道。

楊絳笑道:「被玉環叫進宮了,眼下已是傍晚,也該回來了。」

「你以後少去那邊,三娘是見了好處邁不開腳的那種人,」李瑁沒好氣道:

「一心想在長安混出點名堂,倒是遍地撒錢,沒見她對你大方過,她以後身上的是非不會少,你別牽扯進去。」

楊絳笑道:「我和她的性子不一樣,她喜動,我喜靜,玩不到一塊去,

郎君放心好了。」

聊着聊着,管家張井來了,道:

「三娘派人回來通傳,說是今天不回來了,她已經離開長安,要回河東一趟。」

李瑁頓時一愣:,「她的車馬都在府內,她靠什麼回河東?」

「宮裡派龍武軍護送回去的,」張井答道。

李三人目瞪口呆。

楊絳頓時冒火道:

「幹什麼都是風風火火的,也不提前打個招呼,吃白飯的蠢婦,兒子還在這邊,她倒一個人回了?」

李瑁則是大概猜到了原因,但也不敢確定。

畢竟自從他穿越過來之後,好多事情與歷史上並不相符,因爲他的存在,很多事情都改變了,而且時間線也被大大推前。

不會那麼神奇吧?如果真是那樣,韋妮兒是不是這輩子,還會是我的媳婦?

是我在改變歷史,還是歷史在改變我?

楊玉瑤是一個非常善於把握形勢的人,這一點比楊玉環強太多了。

李隆基只是在宮內與姐妹倆閒聊的時候,隨意問了問她們另外兩個姐妹在外面過的如何,楊玉瑤便開始亂扯,扯着扯着就扯到大姐楊卉有個閨女,

生的花容月貌,直追楊玉環。

李隆基什麼人,瞬間就聽出楊玉瑤打的什麼主意,因爲他曾經在楊玉環面前提過李的婚事。

甚至都明說了,不喜歡韋家的那個閨女。

聽到楊玉瑤這麼一說,李隆基立時就覺得,如果將楊卉的女兒許給太子長子,不失爲一個好主意。

他難道不知道太子對楊玉環切齒痛恨嗎?

如今冊封貴妃的事情,反對者基本都被他擺平了,就剩下一個無聲的反對者,太子了。

你想要和公房聯姻?你想的倒美。

那麼楊卉的女兒,無疑是上上之選,甚至李隆基一度認爲,楊玉瑤這番提醒,簡直就是上天給他的啓示,好處非常多。

首先,博陵崔氏出身,頂級門閥,並不辱沒自己的孫子,再者,可以降低太子對楊玉環的反感情緒,使得他可以順利冊封,第三,楊卉的女兒嫁過去,方便自己掌握李的日常舉動,最後,扶植楊玉環這邊的勢力,方便自已今後收拾李林甫。

李林甫最後的結局,其實在李隆基打算用他的時候,就已經註定了,歷史上楊國忠就是李隆基爲李林甫準備的棺材板。

所以李隆基纔派遣禁軍,將楊玉瑤護送至河東,將崔那位眼下只有十五歲的獨女,接入長安。

李隆基是需要親自過目的,樣貌是其次,首先得有教養,畢竟是給自己的親孫子找媳婦,又不是大街上買菜。

隋王改口的事情,很快便在長安的貴族們之間傳開了,李林甫知道之後,故意鼓譟時勢,爲的就是氣死太子。

人在生氣的時候,最容易做出錯誤的行爲,李林甫眼巴巴的盼着少陽院那邊有動靜,但李紹讓他失望了。

少陽院風平浪靜,像是什麼都沒有發生過。

正如李瑁曾經說活的一句話:東宮有高人。

賀知章不行,充其量只是太子的文學老師,真正牛比的,是三戟崔家。

太子少保,中書舍人崔琳,刑部侍郎丶補任太子少詹事崔,司農寺卿崔瑤,他們在長安的宅子,都是門前列戟十二,人稱三戟崔家,又稱三虎。

出身清河崔氏。

實際上,人家兄弟有五個,剩下那倆也是刺史級別的大官。

眼下在少陽院的,只有崔,他的本官是刑部侍郎,齊浣死後,他補任了太子少詹事,但也不是時常來少陽院,因爲他也清楚,自己在這裡也就是掛個名。

但是太子不肯放過與崔氏兄弟結交的機會,常常降尊纖貴的請教很多事情,久而久之,崔也開始給太子出主意了。

「你的意思是說,隋王今後無論如何,孤大可不必憂之?」李紹與崔瑾相對而坐,眼神在中間的棋盤上,心思則是在李瑁身上。

崔微笑點頭:

「有些事情不能說的太明白,其實臣以爲,太子心裡應該是透如明鏡,

但心魔難除,以至於需要外求他人,實則以太子的智慧,本不需臣這樣的糊塗人解惑。」

「二郎可不糊塗,」李紹嘆息一聲,落子後笑道:

「正如你說的,其實有時候,孤的心裡也都明白,但外面的言語,讓孤的顏面掛不住啊,這幾年來,孤屢屢挫敗,身爲儲君,威嚴盡喪,怎能不叫人憤慨?」

李紹心知自己這幾年的失敗,外面人嘴上不說,但背地裡肯定都覺得他很窩囊。

而這一切,歸根結底,都是他那個王八老爹一手促成的。

李林甫是棋子,李瑁也是棋子,但是李紹不想背上這麼窩囊的名聲繼位,既然無法跟他爹對狙,那麼只能跟李林甫和李瑁比劃了,爲的也是顏面二字。

錯不在你倆,但錯也在你倆。

崔緩緩道:

「太子動作越多,麻煩就會越多,如果什麼都不做,自然就不會被如此針對,充國公(陸象先)有詩云: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太子若是肯隨波逐流,當不會再有眼下之窘迫。」

他的親大哥崔琳,就在中書省任職,天子近臣,知曉的秘辛不要太多,

自然清楚聖人與太子的父子關係,問題出在哪裡。

而他們家也有心爲以後鋪路,所以崔纔想要勸說太子,以後什麼都別幹,你越找事,事越找你。

李紹也明百這個道理,但明百歸明白,能不能做到那是另外一回事。

言行一致丶知行合一,那是聖人(儒家),李紹顯然不是。

你也知道得好好學習,但你好好學習了嗎?

「聽說前天,那個楊氏婦,在陳玄禮兒子的護送下,去了河東?二郎知否?」李紹問道。

這件事昨天就傳開了,但只限於頂層人士,崔按理說不應該知道,這不是昨天跟大哥在一塊吃飯的時候聽說了嗎?

他這個人是比較謹慎的,向來不會在外面亂說話,但是他又清楚,今天如果回答說不知道,那麼太子今後對他的信任,將會大打折扣。

於是思慮再三,崔點了點頭:

「聽說了,禁中之事,太子切忌胡亂言語。」

胡亂言語這四個字,就是《誡宗屬制》當中的精華所在,裴虛已就是以這個罪名被流放的,禍從口出,古人誠不欺我。

李紹悽然一笑:,「我這張嘴,從記事起,就沒有亂說過話,這是母后教導給我的。」

他口中的母后,就是王皇后,他曾經被王皇后撫養,但李隆基打算廢后時,又將李紹送回給了楊貴嬪。

崔點了點頭,小聲道:

「太子需要順着聖人的心意來,無論事情會如何發展,你都不要有任何不當言語,你身上肩負國祚,萬事務要多加思量,隋王那邊,最好的方式就是撕破臉,他無論做什麼,都不必在意,但必須讓外人覺的,你與他關係不睦。」

李紹雙目一眯,點了點頭。

李瑁這邊,有很多值得他利用的地方,所以不睦,也只能是表面上,是做給聖人看的,背地裡,他必須將李瑁牢牢控制在手。

崇仁坊的禮院,諸親王公主的禮儀,比如祭祀丶誕子丶及冠丶婚嫁丶冊封等,都是在這裡辦。

李傲的冊封禮,在李琦的婚禮之前。

這邊辦完冊封禮之後,禮院就需要撤掉佈置,換成婚禮的陳設佈局。

李瑁沒有在這結婚,是因爲出嗣了,這裡只給親王公主辦,不給嗣王辦。

太子長子的冊封禮儀,自然規格極高,需要祭祀天地四方,以璧禮天,

以琮禮地,以圭禮東方,以琥禮西方,以璋禮南方,以璜禮北方。

便是六器當中的玉璧丶玉琮丶玉圭丶玉琥丶玉璋丶玉璜。

李瑁做爲親叔叔,自然也要準備禮物,禮物不在貴重,而在象徵意義。

李塌送的就是一塊玉,雕刻成麒麟的一塊玉。

龍丶鳳丶龜丶麒麟丶貔貅爲瑞獸,瑞,以玉爲信也。

別人不願意這麼送,因爲這件禮物,基本上等同於李認可李傲是他們老李家的接班人。

這玩意就是給皇家小一輩用的,龍鳳那是上一輩,但是麒麟代表看被寄予厚望的小輩,間接等於接班人。

李瑁也不怕別人亂說,反正基哥當年在可是親口說過:此兒甚有異相,

他日亦是吾家一有福天子也。

李紹對此也是大感意外,心知李瑁是在爲那件事情,請求他的諒解,態度很不錯。

但是李紹在表面上,不能與李瑁親近,所以從頭至尾,他在李瑁這邊都是查拉看個臉,好像李瑁欠他多少錢似的。

禮儀結束之後,大家要離開了。

因爲今天人特別多,不但宗室都來了,很多高官大臣也都在場,所以散場的時候比較亂,有先走的,有後走的。

李瑁發覺李靜忠那個沒鳥貨趁人不注意,給他使了一個眼色,於是悄咪咪的跟着對方,進入禮院的一座.....咳咳.....一座房,女子出恭的地方。

真敗興啊,大家都是皇帝的兒子,見面還得在這種見不得人的地方。

這座房,也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用的,至少是正一品從一名的內命婦。

李瑁進去之後,只見到了一個人,太子妃,而李靜忠和幾名宮婢,守在外面,以免其它婦人過來上廁所。

「長話短說,」太子妃湊近過來,小聲道:

「你阿兄沒有生你的氣,但在明面上,他必須表現出與你不睦,今後你我聯繫,讓雲娘傳話即可。

「如此甚好!」李瑁長鬆了一口氣,身心輕鬆不少,本能的抽了抽鼻子,嗅了幾口。

這座房沒有尿騷味,還挺香。

韋妃頓時眉:「我只是在這裡等你而已,沒有幹別的。」

她以爲李瑁誤會她在這裡出恭了,有味道。

「不是不是,阿嫂不要亂想,」李瑁尷尬道:

「我只是聞到一股龍涎香的味道。」

韋妃一愣,瞬間又臉紅了,那是她身上的味道,

李瑁見狀,心叫不妙,別啊,你老是臉紅幹什麼?還是在這麼危險的場合?

你別害我啊!

第81章 文壇元帥第271章 一報還一報第1章 朔方節度使第311章 親戚關係第196章 同室操戈第384章 你不也有個好外孫嗎?第六十三章 這是朕的家第159章 勤勉盡責,材優幹濟第四十五章 什麼叫大家閨秀第28章 這家人最是心狠手辣第221章 唐,實亡於李隆基第307章 買房子第七十一章 武功蘇氏第19章 那多不好意思第5章 我們該如何道別第139章 真爭氣第8章 他敢不認朕?第14章 老子肯定不去第340章 畜......畜生......第120章 忠心不是擋箭牌第89章 今朝有酒今朝醉第326章 荔枝外交第196章 同室操戈第103章 一世英名第168章 願分擔一二第325章 無恥又可惡第3章 16王宅第306章 右相救我第301章 這是貴人啊第四十五章 什麼叫大家閨秀第95章 粟特人第271章 一報還一報第155章 最將風味念家鄉第291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第七十一章 武功蘇氏第326章 荔枝外交第230章 韓珠團第371章 聖人英武第223章 語言是一門藝術第171章 有所論請,天子難違第六十四章 非你莫屬第3章 16王宅第五十一章 給他找個事幹第293章 我同意第16章 這可不是1般的紅豆第115章 我是你姨第五十七章 外重內輕第156章 躺平第一人第234章 便宜行事第215章 實力派新生代第236章 刺激第169章 從前的我,你愛搭不理第389章 金花箋第197章 破兇迎吉第147章 豪蕩第140章 我只是欣賞他第325章 無恥又可惡第83章 美名冠之第353章 入京述職第222章 給他多準備點紙錢第375章 議立新君第20章 你想讓我死?第112章 三千怨女放出宮第136章 你別告訴別人第84章 牛李黨爭第190章 賜名第254章 三月初三第284章 融合劑第347章 天下無不是的君父第12章 眼下富裕第155章 最將風味念家鄉第80章 下簾詩第350章 秘書省第191章 河西駐長安話事人第七十三章 紫金魚袋第205章 清流領袖第389章 金花箋第292章 秘書第六十章 要死一起死第370章 豪情壯志第157章 忠義第79章 回去吧第184章 歷史最大變數第306章 右相救我第188章 我也是受人之託第194章 西北三虎第168章 願分擔一二第350章 秘書省第109章 什麼叫睹物思人?第119章 小畜生第183章 西市第209章 六味地黃丸第115章 我是你姨第386章 契丹第345章 翹tun第358章 還差三個月第306章 右相救我第23章 有野心的女人第198章 永王李璘
第81章 文壇元帥第271章 一報還一報第1章 朔方節度使第311章 親戚關係第196章 同室操戈第384章 你不也有個好外孫嗎?第六十三章 這是朕的家第159章 勤勉盡責,材優幹濟第四十五章 什麼叫大家閨秀第28章 這家人最是心狠手辣第221章 唐,實亡於李隆基第307章 買房子第七十一章 武功蘇氏第19章 那多不好意思第5章 我們該如何道別第139章 真爭氣第8章 他敢不認朕?第14章 老子肯定不去第340章 畜......畜生......第120章 忠心不是擋箭牌第89章 今朝有酒今朝醉第326章 荔枝外交第196章 同室操戈第103章 一世英名第168章 願分擔一二第325章 無恥又可惡第3章 16王宅第306章 右相救我第301章 這是貴人啊第四十五章 什麼叫大家閨秀第95章 粟特人第271章 一報還一報第155章 最將風味念家鄉第291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第七十一章 武功蘇氏第326章 荔枝外交第230章 韓珠團第371章 聖人英武第223章 語言是一門藝術第171章 有所論請,天子難違第六十四章 非你莫屬第3章 16王宅第五十一章 給他找個事幹第293章 我同意第16章 這可不是1般的紅豆第115章 我是你姨第五十七章 外重內輕第156章 躺平第一人第234章 便宜行事第215章 實力派新生代第236章 刺激第169章 從前的我,你愛搭不理第389章 金花箋第197章 破兇迎吉第147章 豪蕩第140章 我只是欣賞他第325章 無恥又可惡第83章 美名冠之第353章 入京述職第222章 給他多準備點紙錢第375章 議立新君第20章 你想讓我死?第112章 三千怨女放出宮第136章 你別告訴別人第84章 牛李黨爭第190章 賜名第254章 三月初三第284章 融合劑第347章 天下無不是的君父第12章 眼下富裕第155章 最將風味念家鄉第80章 下簾詩第350章 秘書省第191章 河西駐長安話事人第七十三章 紫金魚袋第205章 清流領袖第389章 金花箋第292章 秘書第六十章 要死一起死第370章 豪情壯志第157章 忠義第79章 回去吧第184章 歷史最大變數第306章 右相救我第188章 我也是受人之託第194章 西北三虎第168章 願分擔一二第350章 秘書省第109章 什麼叫睹物思人?第119章 小畜生第183章 西市第209章 六味地黃丸第115章 我是你姨第386章 契丹第345章 翹tun第358章 還差三個月第306章 右相救我第23章 有野心的女人第198章 永王李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