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好雨知時節

元日就快要到了,可是長安至今,沒有下一場雪。

原因嘛,當下大唐的氣候比較暖和,李瑁身在關中,又是冬日,幾乎沒有幾天覺得寒冷。

溫暖的氣候適宜農業的發展,這是好事,這是上天對大唐百姓的恩賜,不是李隆基帶來的。

開元盛世,無法忽略的一點就是,氣候。

「春秋時期晏子有云: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積,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李瑁說道。

十二月二十七,皇城放假了,傍晚時分,李瑁來到寧王府,參加一場小型宴會。

大唐元日的七天假期,是前三後三加元日當天,也就是二七丶二八丶二九丶

三十丶初一丶初二丶初三。

李瑁繼續好奇道:

「前幾年,江陵進乳柑橘,聖人以十枝種於蓬萊宮,去年,果實最盛者,結實一百五十顆,味道與江南所進無異,真的無異嗎?」

他口中的蓬萊宮,就是大明宮,唐高宗李治龍朔三年改名蓬萊宮,武則天神龍元年又改回大明宮,所以稱呼它蓬萊丶大明都可以。

蓬萊仙境嘛,裡面住着仙人,李隆基對蓬萊宮這個稱呼還是很喜歡的。

今天這場宴會,人數很多,但是其中真正吃過那個橘子的,只有寧王李憲和他的兒子們。

因爲那些橘樹種在皇宮,去年第一次結果,沒多少,幾百個,李隆基賞賜宮內官員之後,也就不剩多少了。

十王宅裡的兒子們,都沒有品嚐到,寧王也就五十來個,本來給李瑁留了,

但是那會不是出了楊太真那檔子事嗎,誰還在意幾顆橘子呢。

李憲眼下還是一臉的病態,聞言展顏一笑道:

「確實甘甜,比起南郊外的橘林,味更美。」

因爲氣候的緣故,關中這地方都種橘子了,長安南郊就有一大片皇家橘林,

這個李瑁是吃過的,味道真不錯。

還有今天宴會,每人面前的餐几上,都擺有一盤橘子,眼下正是橘子成熟的季節。

秦嶺以北長出來的橘子能有這個味道,只能說明一點,氣候溫熱。

「今年還是不下雨,太常寺已經設壇祈雨了,今冬若是無雨,明年關中的收成,必有所降,」李適之剝着手裡的橘子,淡淡道:

「年關過後,韋堅和李齊物,肯定會立即赴任,明年關中又要依靠江南了。」

今天的宴會,是一個嚴肅的場合,與長安名士小團體的風流場,區別很大,

李適之在李憲面前,還是表現的很正經的。

寧王老三李琳看了一眼李瑁,隨後說道:

「不得不說,中書門下這一次確實未雨綢繆,右相的治國之能,還是有目共睹的。」

這是李瑁曾經交代過他的,想要拿下宗正卿,不但得皇帝同意,你也得討好李林甫。

因爲宗正寺管着道教,明年就要有道舉了,這是年底的朝會已經定下來的事情。

而管着官員任命的李林甫,必然與宗正寺之間會有更多交流,所以宗正寺卿,必須是一個不能跟李林甫對着幹的人。

李琳現在已經獲得了很多人的支持,李隆基已經默認,就差中書門下點頭了那麼李琳這句話自然也不是白說的,因爲今天在場的客人當中,有一個人,

眼下是跟着李林甫混。

而這個人呢,以前得過寧王的恩惠,所以李琳這句話,他是很樂意轉告給李林甫的。

果然,第一個搭茬的就是宋遙:

「國之大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右相身居宰輔,眼光自然比他人更爲長遠,江南漕糧,是萬萬不容有失的。」

這個人是前宰相宋璟的族侄,而寧王李憲短暫的仕途生涯當中,與宋璟關係最好,而這個宋遙是進士出身,他的舉薦人就是寧王李憲,因爲宋璟不方便自己舉薦,所以託付給寧王了。

前幾天剛剛從吏部調任戶部,眼下是戶部下設度支司的郎官。

大家聊着聊着,突覺涼風陣陣,廳外似有風起。

「打開廳門,」

汝陽王李吩附下人。

冬日起風本來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眼下的風非寒風,而是帶着一股沁涼之意,這是雨水到來的前兆。

所有人的目光在此時望向門外,眼神期盼,希望這股清涼之風,能爲長安帶來一場好雨。

李瑁此時此刻也在望向廳外,農耕社會對於天氣是非常依賴的,雨水不足,

不單單他的日常口糧會受到影響,真正有切膚之痛的,是平民百姓。

因爲他熟悉歷史,所以知道華夏古代是溫暖期和寒冷期交替而行的。

第一個溫暖期,是夏商與西周,緊接着便是第一個寒冷期,東周。

第二個溫暖期是東漢與西漢,第二個寒冷期是魏普南北朝。

第三個溫暖期,就是眼下的唐朝了,第三個寒冷期,就是五代十國。

這裡面的規律已經很明顯了。

史書記載,單是唐高宗時期,長安曾先後有3年無冰無雪無雨的冬日,整個唐朝時期,無水的冬天多達19次。

眼下冬至已過,小寒大寒過後就是立春了,而整個唐朝三百年期間,大雪奇寒的冬天屈指可數。

所以眼下這個時節,就不要盼雪了,該盼雨了,

這也就是爲什麼,北邊的遊牧民族對當下的大唐,沒有多大威脅,因爲人家現在也是水草豐茂丶牛羊成羣,有吃有喝,我自然也犯不着南下掠奪物資。

但是非常不巧,安史之亂爆發的年份,偏偏大唐和外族,都在經歷一場短暫的小型寒冷期。

有時候大治與大亂,還真就是老天爺決定的。

廳內異常安靜,大家聊天的聲音也很小了,因爲他們都想見到第一滴雨水,

聽到第一聲雨聲。

「下雨了!」

王維眼尖,位置又比較偏向於門口,所以第一個發現了降雨。

只見他興奮的起身,跨過門廊,越過外廊,雙臂伸展着望向天空。

起初,只是零零散散,漸漸地,雨水浙瀝瀝的落下,漸成瓢潑。

廳內數十人頓時歡呼,氣氛也爲之活躍起來。

人人起身,推杯換盞,慶祝着開元二十八年冬的第一場降水。

「下吧下吧.:

王維渾身淋的溼透,興奮的在雨中舞蹈着,焦遂丶王縉丶張旭丶崔宗之等人,也隨着跳入雨中,縱情高歌。

這是大自然的饋贈,這就是爲什麼,古人敬天丶敬地。

在外宦遊的杜甫,也回來了,今天就在,他要參加明年的科舉。

大唐的科舉,是五月報名丶十月開考,所以他得提前準備一下,人家不需要舉薦人,他是以河南鞏縣鄉貢的身份參加科舉的。

京兆杜氏小宗,河南鞏縣是他們家這一支的地盤,他爹還活着,在山東充州擔任司馬。

不過杜甫得抓點緊,因爲李瑁知道,他爹明年就要掛了,大唐律法明文規定,服喪期禁止參加科考。

幾個人在外面淋成了落湯雞,硬是被李憲給叫回來了:

「勿染風疾,不要仗着年輕就不愛惜身體,本王就是你們的例子。」

幾人然一笑,趕忙恭祝寧王身體康健。

「今夜乃良宵,又逢貴雨,摩詰居士是不是該做詩了?」宋遙笑着說道。

眼下堂內在座之人,沒有比王維才華更高的了,杜甫眼下還不行,他的巔峰期還未到,暫時不是王維的對手。

而且王維極擅賦雨。

王維哈哈一笑,抱來一個酒罈子,先是痛飲一口,隨後豪爽的以袖擦拭嘴角,正要作詩。

「等等,」李瑁突然擡手打斷。

他的這一舉動,引發了很多人的不滿,因爲廳內不乏詩詞大家,深知作詩講究的靈光一現下的妙手偶得。

李瑁這麼一打斷,直接就將王維的靈感給打沒了。

人家正在興頭上,正是福至心靈時刻,你說你插什麼嘴啊?

「罰酒罰酒,就你最掃興!

老六李璃查拉着臉,直接拎着一壺酒過來:

「你毀了一首詩,這壺酒必須喝光。」

「好!」李瑁本來喝酒就很痛快,聞言直接起身一口氣灌進了胃裡。

隨後,只見他看向王維,歉意一笑:

「摩詰不要着急,明年子美就要參加進士科,我們正該趁此時機考一考他,

你既然也在,自應在旁指點一番。」

「正該如此!」王維哈哈一笑,看向杜甫道:

「子美來吧。」

他們這些人裡面,年年盼着杜甫能考上,因爲他們一直都覺得,杜甫有那個本事。

今年都二十九了,滿腹詩才,再考不上你就廢了。

李瑁也是這個念頭,因爲他知道歷史上杜甫就沒有考中過,所以纔想着今日這麼多人在,可以幫着杜甫把把關,類似於考試之前的N對1輔導。

誰讓進士科主考的就是詩賦呢?

杜甫聞言一愣,隨即望向門外,腦海中回憶着自己今年在川蜀乘船遊歷時的那場大雨,沉思片刻後,緩緩吟誦道: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說罷,杜甫一臉慚愧道:

「不應景不應景,想起了今年外出遊歷時的一些景色,結合今晚這場好雨,

方有此詩,算是跑題了。」

廳內鴉雀無聲,本該是主角裝逼的爽點,結果全都集中在了杜甫身上。

王維這下懵逼了。

李瑁也很懵逼,你小子現在就將你二十年後寫的一首詩給吟出來了啊?你到底去過幾次四川啊?

「當算應景,」寧王李憲也是不斷的回憶着這首詩,毫無疑問,上乘之作。

李適之回味良久,撫須笑道:

「今晚沒白來,恐怕諸位與我念頭一樣,此詩一字都改不了。」

「自然自然,」衆人皆感到歎服。

焦遂笑道:「那麼現在,該輪到王摩詰。」

王維一臉尷尬,其實他剛纔腦子裡已經想到了一篇,但是與杜甫這首比起來,遜色不少。

運氣啊運氣,幸虧被十八郎給打斷了,要不然今天要被杜子美給比下去了。

眼下讓他即興創作一首新詩,還要壓過杜甫,無疑是非常非常困難的。

李瑁哈哈一笑:

「罷了罷了,今夜有子美新詩一首足矣,大家就不要爲難摩詰了,這就叫眼前有景道不得,杜甫新詩在前頭。」

衆人紛紛大笑,不停調侃着王維。

王維也是個豪爽人,聞言朝着杜甫揖手道:

「子美厲害,認輸認輸。」

杜甫也起身,戲謔一笑:

「慚愧慚愧。」

第224章 好戰第207章 真婦人也第208章 公主很平靜第164章 如身使臂,如臂使指第157章 忠義第28章 這家人最是心狠手辣第253章 撤軍第228章 讖書第241章 中樞大官候補第一順位第5章 我們該如何道別第156章 躺平第一人第363章 傳言是真的第325章 無恥又可惡第四十四章 一個寫碑文的第83章 美名冠之第五十七章 外重內輕第215章 實力派新生代第四十五章 什麼叫大家閨秀第104章 雖離乃復有私第235章 我乾淨着呢第338章 聖人心疼你第336章 我一定會贏的第111章 你說誰錯就誰錯第224章 好戰第117章 我的團長我的團第214章 憂君之憂第336章 我一定會贏的第330章 搶親第35章 父皇聖明第293章 我同意第205章 清流領袖第六十六章 李齊物第270章 做皇帝難度更大第329章 能幫就幫第304章 單于大都護第五十五章 白月光第86章 右賢左戚第四十三章 延興客棧第256章 膽子小第138章 無情無義的孽障第80章 下簾詩第266章 金飾鋪子第179章 河西進奏院第198章 永王李璘第356章 宰了他第七十四章 左右巡第六十七章 尚周遊不歸侍養第381章 錢監第243章 局面複雜,各懷心思第190章 賜名第7章 我排在第3第127章 服務業第124章 勳國公房第289章 心繫長安第172章 勳官十二轉第122章 老哥糊塗啊第228章 讖書第312章 各路豪傑,齊聚京師第241章 中樞大官候補第一順位第326章 荔枝外交第340章 畜......畜生......第389章 金花箋第六十二章 小心氣死他第332章 茲事體大第167章 賞罰第78章 別問了第200章 願與諸君共富貴第303章 我爹是個老實人第281章 我要喝健力寶第333章 伴君如伴虎第285章 五大巨宦第149章 狗舌頭第189章 左領軍將軍第116章 也就是我心眼好第296章 明帳和暗帳第301章 這是貴人啊第178章 體弱,不能封疆第359章 獻誠第5章 我們該如何道別第321章 憋了九年的怨氣第306章 右相救我第391章 臣願爲陛下分憂第五十八章 追贈太子少保第245章 某也一樣第376章 宜稱陛下第13章 珍饈丞第226章 洛陽來的貴婦人第305章 三大理財官員第388章 那是老子的地第9章 不差我這1個第355章 射程之內第四十七章 古怪癖好第七十三章 紫金魚袋第174章 伊州大麴第3章 16王宅第81章 文壇元帥第338章 聖人心疼你第94章 黃鶴樓形象大使第114章 你有意見
第224章 好戰第207章 真婦人也第208章 公主很平靜第164章 如身使臂,如臂使指第157章 忠義第28章 這家人最是心狠手辣第253章 撤軍第228章 讖書第241章 中樞大官候補第一順位第5章 我們該如何道別第156章 躺平第一人第363章 傳言是真的第325章 無恥又可惡第四十四章 一個寫碑文的第83章 美名冠之第五十七章 外重內輕第215章 實力派新生代第四十五章 什麼叫大家閨秀第104章 雖離乃復有私第235章 我乾淨着呢第338章 聖人心疼你第336章 我一定會贏的第111章 你說誰錯就誰錯第224章 好戰第117章 我的團長我的團第214章 憂君之憂第336章 我一定會贏的第330章 搶親第35章 父皇聖明第293章 我同意第205章 清流領袖第六十六章 李齊物第270章 做皇帝難度更大第329章 能幫就幫第304章 單于大都護第五十五章 白月光第86章 右賢左戚第四十三章 延興客棧第256章 膽子小第138章 無情無義的孽障第80章 下簾詩第266章 金飾鋪子第179章 河西進奏院第198章 永王李璘第356章 宰了他第七十四章 左右巡第六十七章 尚周遊不歸侍養第381章 錢監第243章 局面複雜,各懷心思第190章 賜名第7章 我排在第3第127章 服務業第124章 勳國公房第289章 心繫長安第172章 勳官十二轉第122章 老哥糊塗啊第228章 讖書第312章 各路豪傑,齊聚京師第241章 中樞大官候補第一順位第326章 荔枝外交第340章 畜......畜生......第389章 金花箋第六十二章 小心氣死他第332章 茲事體大第167章 賞罰第78章 別問了第200章 願與諸君共富貴第303章 我爹是個老實人第281章 我要喝健力寶第333章 伴君如伴虎第285章 五大巨宦第149章 狗舌頭第189章 左領軍將軍第116章 也就是我心眼好第296章 明帳和暗帳第301章 這是貴人啊第178章 體弱,不能封疆第359章 獻誠第5章 我們該如何道別第321章 憋了九年的怨氣第306章 右相救我第391章 臣願爲陛下分憂第五十八章 追贈太子少保第245章 某也一樣第376章 宜稱陛下第13章 珍饈丞第226章 洛陽來的貴婦人第305章 三大理財官員第388章 那是老子的地第9章 不差我這1個第355章 射程之內第四十七章 古怪癖好第七十三章 紫金魚袋第174章 伊州大麴第3章 16王宅第81章 文壇元帥第338章 聖人心疼你第94章 黃鶴樓形象大使第114章 你有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