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問題出在豎心旁

接下來的日子,李瑁一直往十王宅跑,因爲他的親弟弟李琦,就要結婚了。

郭淑做爲阿嫂,與楊絳和咸宜公主幫忙佈置着婚房,而李則是幫着待客。

他不太喜歡李琦的那幫狐朋狗友,雖然也都是頂級官二代,但很顯然,

其中大部分人在歷史上的名聲,還不如神雞童賈昌響亮,雖然賈昌在這些人眼中,不過就是個鬥雞的伶人。

「聽說你有新職了?」李瑁在院子裡與一幫人喝酒,打趣王準道。

王準笑道:,「我阿爺覺得,雞坊小兒終究不是正道,所以請右相給小子謀了一個千牛備身。」

「還說不是正道,」裴寬的兒子裴謂笑道:

「若不是鬥雞斗的好,你能做的了千牛備身?」

其他人也紛紛起鬨,吆喝着讓王準請客。

實際上,大唐的千牛備身發展到如今,已經是大打折扣了,主要職能已經從皇帝禁衛,改成了朝會上站崗的。

但是眼下,常朝是不定期的,你不知道聖人什麼時候會舉行朝會,所以千牛備身當下完全是領着俸祿不幹事的差事。

從前的千牛備身能做到封疆大吏,現在嘛,年齡一到,皇帝按照慣例給你個官,就算是打發了,今後能有多大出息,只能靠自己。

「你阿爺高升之後,我還沒來得及恭賀他,聽說他最近去了華清宮?」李瑁詢問道。

王準笑道:「阿爺一直將隋王掛在嘴邊,常說您是我們家的貴人,只因公務過於繁重,沒有清閒的時候,纔不能與隋王把酒言歡,他現在是長安驪山兩頭跑,焦頭爛額。」

「你小子將來不得了啊,王已經是戶部侍郎了,將來若是做了尚書,

我還得巴結你呢,」李琦打趣道。

他跟王準認識的比較早,也算是少年之交了,差不多就是李瑁和李那種關係。

王準哈哈一笑:

「先不說做得做不得,他就是做了宰相,也只有我們巴結盛王的份,嚴公如今不是吏部尚書嗎?嚴大郎不照樣屁顛屁顛的跟在隋王身邊,這就是尊卑。」

一身常服的嚴武,當下正在院子裡幫忙搬着一口水缸,吃菜喝酒沒他的份,聞言冷哼一聲:

「想挖苦我,話都不會說,你小子皮癢了是吧?

衆人捧腹大笑。

長安兩大頂級紈,就是嚴武和王準,小一輩當中就沒有比這倆更橫的了。

但是王準比起嚴武,終究還差着檔次,他也殺過人,但不是嚴武那種殺人不眨眼。

一個是黨羽成羣,出門鮮衣怒馬,耀武揚威,一個是獨來獨往,形單影隻卻給人一種極大的壓迫感。

這倆本來就是死對頭,沒有私怨,矛盾完全來自於名氣之爭。

「今年的科舉開始報名了,吏部眼下是最忙碌的,」李林甫六子李笑道:

「李太白也來了,聽說正在四下奔走,想入宗屬譜,但很可惜,還是與咱們隴西李氏攀扯不上,這個人今年要是報考進土,其他人一點機會都沒有。」

李琦警了他哥一眼,皺眉道:

「不對吧,坊間不是都在盛傳,金部司郎中李彥允,與李白是親戚嗎?

他都入了譜,李白怎麼就入不了?」

「我也聽說了,他們族譜對不上,」王準的爹眼下就是戶部侍郎,管着李彥允,自然知曉內情:

「李彥允也認這個親戚,但認歸認,但你得拿出族譜才行,有譜系追溯,宗正寺纔好查檔,李太白拿不出來啊。」

李瑁在一邊聽着衆人議論,默不作聲。

看樣子李白不願意接受李琳的好意,還是想以正大光明的方式進入宗屬,一根筋吶,路都給你鋪好了,你不肯走啊。

或許這就是文人的傲骨吧。

「那個杜子美怎麼樣?這小子整日與高官廝混在一起,將來考試的時候,或許能得到上面些許優待,」王準朝李琦問道。

他其實是想從李瑁嘴裡知道答案,因爲在座的這些人裡面,只有李與杜甫有交情。

因爲杜甫的社交圈,確實比他們高一層。

李瑁自然是不會回答的,因爲他也不知道杜甫現在行不行。

衆所周知,杜子美進入開掛超神期,是在安史之亂開始之後,那個時候的杜甫,就算李白,也不敢說穩壓一頭。

正如蘇軾的那句評價:古今詩人衆吳,而子美獨爲首者,豈非以其流落飢寒,終身不用,而一飯未嘗忘君也軟!

不慘不是杜甫,吃不飽飯的杜甫,是無敵的。

但現在杜甫能吃飽。

「胡說八道!杜子美確實常年混跡於權貴之間,但進士科,可是被吏部丶國子監盯得死死的,集賢院弘文館也都會參與進來,最後還要經中書門下審覈,再由聖人親測,」李冷笑道:

「誰敢在這科開後門?要走後門,科目多的是,就進士科,想都別想!

他說的是實話,報考資格可以走後門,但最後能否及第,還得看真本事,就像王維一樣。

李琦看向李瑁,笑道:

「我聽說杜子美的生母那邊,也有我們家的血緣?」

李瑁點了點頭:「他的外祖母,是太宗皇帝之孫,紀王李慎次子義陽郡王李琮的女兒,出身清河崔氏。」

李唐皇室因爲名字叫單字的太多,又喜歡用玉字旁,所以重名的不少。

衆人聽完李瑁的解釋之後,目瞪口呆,他們完全不知道,杜甫與皇家還有這一層關係?

不知道很正常,因爲太遠了。

「京兆杜氏,名不虛傳,就算是小宗,與皇室都有牽扯,」王準感嘆道。

李琳交給李白的那份族譜,被李白看過一眼之後,就一把火燒了。

他知道這是暗中有貴人在幫他,希望他能夠趕上今年這趟科舉的末班車,先把名給報了。

但是李白不願意這麼幹,他曾經將自己殘缺的那份族譜,請李彥允看過,李充允私下獨自核對了一番,問題出在高祖那一輩兒。

李白這邊記載的高祖,叫李道霽,而人家李彥允那邊是有字輩兒的,還是單字,對不上號,再往上的祖宗,倒是都一樣。

但是當時李彥允只告訴李白族譜對不上,但沒告訴李白問題出在豎心旁,畢竟攀親戚這種事情,他也得謹慎一些,他又不是宗長,不敢亂來。

如今李彥允這份來歷清楚的族譜,被交到李白手上,李白只需將自家族譜中的李道霧,後面加一行小字:本名李...帶個豎心旁的單字,就可以了。

因爲他們家就是高祖這一輩,離開隴西往西域避難的,這一輩要是對不上,下面的都不用看了。

但是古代人呢,沒幾個敢隨便給祖宗改名字的,李瑁的問題就出在,他以一個現代人的思想去籌劃這件事,卻忽略了古人的立場和思維。

後世爲了某些考試,別說改祖宗了,爹媽都能改,但古人不行,我哪怕不考,我也不能幹這種沒PY的事。

都說咱們中國人的信仰是祖宗,是的,就是祖宗。

李白本來寄希望於駙馬張咱幫忙,請宗正寺再好好的查閱一些宗屬資料,找到關於他們這一支記載,宗正寺那邊也很痛快:沒有這個記載。

所以眼下的長安,時常能見到一襲白衣的醉酒客,晃晃悠悠的走在繁鬧的長街。

李白終究還是不得意。

五月初九,楊玉瑤回來了。

她沒有第一時間入宮,而是去了隋王宅。

勤見聖人,灰頭土臉可不行,她要給自己的親侄女崔氏,好好的打扮一番。

「你將內庫中最好的絹帛給我幾匹,我趕緊找人趕製新衣,」楊玉瑤纏着妹妹楊絳,要東要西。

楊絳先是跟她姐姐大吵了一架,埋怨對方不打招呼就走,當清楚事情經過之後,也不敢怠慢,仔細打量過出落的極爲標緻的侄女之後,眉道:

「那可是貢品,王妃不同意,我怎麼敢動?」

「就是貢品纔跟你索要,」楊玉瑤催促道:

「尋常之物,大姐家裡又不缺,十八郎呢?怎麼還沒回來?」

楊絳道:「盛王大婚在即,郎君一直在十王宅,只有晚上纔會回府,王妃也在那邊,我派人傳個消息吧。」

楊玉瑤一臉看急的趕至前院,直接拉扯看管家張並就往外走:

「你速去一趟十王宅,告訴十八郎,就說我借他幾樣東西,需要開他的庫,趕緊回話。」

張井一臉爲難的挪動腳步,磨磨蹭蹭的去了。

他對楊玉瑤的人品,絕對沒有意見,相反,人家對待王宅的奴僕們都很大方,還經常從外面帶來好吃的好玩的送給張井的兒子。

但是對方在王宅辦事的態度,是真沒將自己當外人啊,壽王妃還在的話,你想幹嘛幹嘛,但眼下做主的,可不姓楊了。

「早知如此,你怎不在河東準備周全,偏要回到長安,以至如此倉促?」楊絳不滿道。

楊玉瑤直接破口道:

「你懂什麼?我這是給太子長子選正妻呢,一刻都耽擱不得,咱們先一步進長安,聖人那邊有玉環在,會有耐心等着的,我們可以在長安磨蹭,但不能在河東磨蹭,你呀,近來吃的白白胖胖的,全長肉了,沒長腦子。」

楊絳如今的身材也豐了不少,但肯定比不上楊玉環,她們姐妹之所以要比別人胖一些,就是因爲喜歡吃甜食。

胖了也好,軟軟的......

博陵崔氏,頂級中的頂級,牛比中的牛比,超級大門閥。

與清河崔氏祖上是一家,兩家堪稱河北雙壁。

眼下在長安混的博陵崔不少,但是大多級別都不高,如左司郎中崔宗之,鴻臚寺錄事崔顥,被嚴挺之舉薦的崔乾佑。

但是外放的刺史當中,博陵崔數量恐怖。

李世民時期,因爲河北士族太囂張,於是他自欺欺人,將博陵崔降爲第三等,第一等是隴西李,第二等洛陽長孫氏,接着到了李治時期,直接下了禁婚詔,規定七姓十家禁止通婚。

結果一點作用都沒有,還擡高了這些人的身份。

本意是打壓,結果反過來自己被瞧不起了。

楊玉瑤大姐夫崔,就是禁婚詔當中,前燕博陵崔懿這一支的,按照律法,他不能與隴西李的李寶這一支通婚。

而李淵他們這一支,是認的西涼後主李歆這一支。

所以崔氏嫁給李,不違反禁婚詔。

李治吃飽了撐的,怎麼可能將他們這一支列入禁婚詔呢?他們家想跟誰聯姻,就跟誰聯姻前宰相張說,與河北氏族的關係極佳,《唐國史補》記載:張燕公(張說)好求山東婚姻,當時皆惡之,及後與張氏爲親者,乃爲甲門。

他的長子大理寺卿張均的媳婦,就是出身清河崔,孫子的婚姻裡,與河北氏族聯姻的也不少,這就是爲什麼歷史上他這兩個兒子會投降安祿山,因爲人家在叛軍那邊,有人啊。

「你阿爺官太小,纔是個安邑縣令,在這長安城,縣令還不如金吾衛一個巡檢使呢,」

楊玉瑤一直在PUA少女小崔,好讓小崔能夠安心的嫁入皇室,畢竟人家這個家族,從來都不覺得與皇室聯姻,是多麼榮幸的事情,有沒有,無所謂。

崔氏的模樣,相當標緻,這一點楊玉瑤沒有撒謊,因爲她姐姐楊卉本就生的極爲美貌,只不過就是現在年紀大了。

她甚至認爲,大姐要是年輕,楊玉環都得靠邊站。

「哎呀,跟你說過多少次了,要多眨眨眼皮,你老是瞪着眼睛,別人還以爲你蔑視人家呢,」

楊玉瑤無奈的看向剛剛回來的李塌,叉腰道:

「你有沒有覺得她看不起你?」

李瑁頓時大笑:

「你不說,我還真沒覺得,你這麼一說,噴噴......還真有。」

崔氏羞郝一笑,垂下頭去。

郭淑也是圍繞着崔氏轉了幾圈,好好打量半響後,點頭道:

「問題還真就出在眼睛上,她眨眼的次數太少了,總是讓人覺得被審視,好像在被人死死的瞪着看,確實讓人不舒服。」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李瑁也發現,這個小丫頭眼神非常凌厲,恐怕不是什麼好脾氣。

有一個典故叫做醉打金枝,就是郭子儀的兒子郭暖,打了李傲與眼前崔氏所生的女兒昇平公主。

這不巧了嘛,眼下郭子儀的女兒和崔氏都在場。

「進宮之後,儘量不要擡頭,也不要直視聖人,更不能不眨眼,」李瑁哭笑不得的勸說道:

「聖人非常討厭這種眼神,你只要過了聖人這一關,哪怕你嫁過去瞪太子呢,也沒人管你。」

他是在收到張井消息後,便與郭淑第一時間趕回了家裡,畢竟這可不是小事,是給李傲選媳婦。

這裡面,只有李瑁心知肚明,崔氏一定會被選上,其她人目前都是抱着試試看的態度。

郭淑是非常希望丈夫與少陽院和好的,雖然不喜歡楊玉瑤這麼上趕着巴結皇室,但自己多少出點力,能夠讓太子高興,也是值得的。

至於李瑁,無所謂,他清楚崔氏嫁過去,也改變不了太子對楊玉環的敵視。

李紹又不是傻子,難道不知道崔氏會成爲楊家在少陽院的小奸細嗎?

「庫裡的絹帛隨意挑吧,趕製新衣的事情交給高孝娘,她們那邊人手也足,再從府內挑幾個曾在尚衣局做工的婢女幫忙,七八天也差不多了,」李瑁吩咐妻子道。

郭淑點了點頭,立即着手去辦。

之所以崔氏要換新衣,並不是人家的衣服不好,而是事關一些宮廷禮儀的臭規矩。

一個未出閣的少女,肯定是沒有禮服的,穿着平日裡的閨裙去見李隆基,不合適,需要符合禮儀的衣飾裝扮,這一點,出身尚衣局的宮女最清楚。

楊玉瑤高興的拋給李瑁一個媚眼,嬌笑道:

「算你有良心,我沒有白疼你。」

「少廢話了,趕緊張羅去吧,」李瑁不耐煩的揮了揮手,返回寢院去了五月十五,盛王李琦的婚事,與西北的戰報撞在了同一天。

以至於很多貴胃高官,都接到了中書門下的緊急召集,他們不敢耽擱,

第一時間趕往興慶宮參加議事。

像這樣的突發情況,朝會是肯定要舉行的,李隆基再懶政,也不敢將這種事情不當回事。

盛王府,喧鬧依舊,畢竟李琦的兄弟友人,夠資格參加朝會的,實在是沒幾個。

不過酒場上,大家都有所收斂,話題也都轉到了西北的戰事上面。

「這麼快就打起來了,可見皇甫惟明年初的軍報消息無誤,若只是小摩擦,李林甫不可能令五品以上職事官,盡數入宮,我看吶,恐怕打的還挺激烈,」

汝陽王李,邊喝酒便說道:「吐蕃是該好好的懲治一番了,自從金城公主去年逝之後,他們越來越不老實。」

李點頭道:

「朝廷這邊,隴右的軍需保障,可是一直都供着呢,皇甫這回要是給聖人丟臉,他這個節度使也就算幹到頭了,只可惜咱們無法參與大事,我這都等的心焦了,恨不得立即知道西北戰況如何。 」

這無疑是今天最熱門的話題,明天開始,就會以極快的速度傳遍長安。

李琦都沒有看急入洞房,而是坐在這裡,與衆人口若懸河的分析看隴右戰事。

李隆基是個好大喜功的皇帝,導致整個長安的風氣,都頗爲好戰,一羣不在邊疆的好戰分子,左右着邊疆戰事,這纔是最可怕的。

像汝陽王李丶李林甫六子李,這都是些紙上談兵之輩,真要把他們扔去隴右,還能像現在這樣洋洋灑灑,指點疆場?

李瑁對此不發表任何看法,只是低看頭小口的抿看酒,腦子裡也在關心着這場戰事。

不知道杜鴻漸有沒有獲得杜希望的信任,但凡能有一些,杜希望即使改變不了皇甫惟明的作戰方略,但在其它一些地方佈置得當,也是可以起着關鍵作用的。

如果河西蓋嘉運能夠全力參與進來,隴右的壓力會小很多,但李瑁對此不抱希望。

蓋嘉運和皇甫惟明,有矛盾,朝廷將兩個有矛盾的人放在一個需要協防的地方。

一切都是權力角逐下的結果,李林甫在隴右節度使的任命上,輸給太子一籌。

而當下的宴會中,最悶悶不樂的,就屬太子了。

身爲儲君,國家出了這樣的大事,沒有自己參與的份,臉上實在是掛不住,所以他和李瑁一樣,也是低頭喝着悶酒,有人搭話了,纔會漫不經心的說上幾句。

「想什麼呢?」榮王李琬拎着一壺酒過來,直接給李瑁倒滿,然後幹了一杯,笑道:

「聽說楊三娘從河東帶回來一個小娘子,是給李傲準備的?」

李瑁在李琬這裡,話還是比較多的,聞言笑道:

「你消息挺靈通的嘛?」

「廢話,龍武軍都跟着去了,你不知道我跟陳賓關係還不錯?」李琬爽朗一笑。

你還有這層關係?李瑁一愣,盤算着若是將來開團,李琬能做團隊中拉人的術士,似乎還挺合適。

李瑁異道:「關係好,他也不能來你府上吧?」

「他弟弟陳圭不是我府上的典軍嗎?你不知道?」李琬反異道。

我真不知道.....

「怪不得禁中那麼多事情,你都清楚,感情有內鬼啊?」李瑁打趣道。

李琬嘿嘿一笑,壓低聲音道:

「十王宅裡,哪個沒有點消息來源?只不過他們不像我這麼實誠,會告訴你而已,憋在這個地方,好奇心比誰都重,巴不得天下大小事情都打聽的清清楚楚。」

說罷,李琬的眼神掃了一眼在座的那些親王們,道:

「這件事情,他們肯定都知道,但是不敢說,你瞧太子的臉色就能看出來,他不樂意啊。」

「你跟太子走的近,有機會了幫我解釋一下,此事屬實與我無關,」李瑁囑咐道。

李琬笑道:

「我早就提過了,但是李那個攪屎棍,總是在太子面前說你壞話,這小子對你的意見大得很吶,尤其是聽說你今後照舊稱父皇,他都快氣死了,

在兄弟們面前揚言,他也要學你出嗣,反正出去了還是父皇的兒子,誰樂意呆在這個地方?你還別說,他的話還真的挺鼓動人心。」

「他那是找死找不着地方,」李瑁冷笑道:「等着吧,父皇這幾天肯定會找個由頭敲打他。」

李琬剛端起酒杯,聞言愣道:

「不至於吧,我們當時聊這事的時候,沒有內侍在場。」

李瑁眯眼道:「你敢保證其他兄弟不會泄露出去嗎?」

李琬一愣,陷入沉思,片刻後,長長嘆息一聲: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說,其他人會藉着李,去試探父皇心意?」

李瑁點了點頭。

試問,十王宅裡哪個不想出來?李瑁開來一個好頭,他們已經眼紅了,

正好李沒腦子大放厥詞,他們可以藉機將李拱上去,試探李隆基的反應。

反應小的話,他們就會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謀劃離開十王宅的辦法。

第90章 美輪美奐第184章 歷史最大變數第16章 這可不是1般的紅豆第367章 龍要過江第385章 棺材板第195章 早晚死在女人身上第四十八章 職分不明第270章 做皇帝難度更大第166章 祭祖典禮第228章 讖書第165章 當家三年狗也嫌第344章 庭杖第234章 便宜行事第101章 既要馬兒跑第98章 長安百萬家第七十五章 隆基白第245章 某也一樣第243章 局面複雜,各懷心思第123章 尿不到一個壺裡第106章 欲蓋彌彰第232章 報喜不報憂第六十八章 家國永安第366章 白月光第149章 狗舌頭第211章 兩個都是第353章 入京述職第267章 天生跋扈第108章 不禁行走第18章 戶房朝集使第245章 某也一樣第304章 單于大都護第326章 荔枝外交第158章 自然是打算造反了第325章 無恥又可惡第101章 既要馬兒跑第102章 忠王友第12章 眼下富裕第13章 珍饈丞第101章 既要馬兒跑第376章 宜稱陛下第307章 買房子第163章 莫要負了我一番苦心第81章 文壇元帥第348章 三贏第361章第296章 明帳和暗帳第157章 忠義第138章 無情無義的孽障第271章 一報還一報第355章 射程之內第114章 你有意見第7章 我排在第3第211章 兩個都是第36章 長安名士小團體第346章 家賊難防第85章 月俸第378章 房貸第292章 秘書第32章 空中樓閣第七十章 婚假三十天第329章 能幫就幫第172章 勳官十二轉第11章 大宗嗣小宗第320章 以夫爲天第313章 大家都是要吃飯的第288章 有時候也是可以破例的第85章 月俸第14章 老子肯定不去第274章 貴妃出宮第113章 平康坊三曲第371章 聖人英武第190章 賜名第277章 李亨第117章 我的團長我的團第8章 他敢不認朕?第355章 射程之內第32章 空中樓閣第176章 古君子之風第229章 亡秦者胡也第六十三章 這是朕的家第95章 粟特人第8章 他敢不認朕?第294章 五武第五十四章 這話當我沒問過第111章 你說誰錯就誰錯第七十二章 蹭飯第198章 永王李璘第79章 回去吧第228章 讖書第354章 大愚若智第347章 天下無不是的君父第37章 2王3恪第98章 長安百萬家第六十章 要死一起死第349章 烏龜第317章 好奇寶寶第113章 平康坊三曲第221章 唐,實亡於李隆基第180章 姚 宋第311章 親戚關係
第90章 美輪美奐第184章 歷史最大變數第16章 這可不是1般的紅豆第367章 龍要過江第385章 棺材板第195章 早晚死在女人身上第四十八章 職分不明第270章 做皇帝難度更大第166章 祭祖典禮第228章 讖書第165章 當家三年狗也嫌第344章 庭杖第234章 便宜行事第101章 既要馬兒跑第98章 長安百萬家第七十五章 隆基白第245章 某也一樣第243章 局面複雜,各懷心思第123章 尿不到一個壺裡第106章 欲蓋彌彰第232章 報喜不報憂第六十八章 家國永安第366章 白月光第149章 狗舌頭第211章 兩個都是第353章 入京述職第267章 天生跋扈第108章 不禁行走第18章 戶房朝集使第245章 某也一樣第304章 單于大都護第326章 荔枝外交第158章 自然是打算造反了第325章 無恥又可惡第101章 既要馬兒跑第102章 忠王友第12章 眼下富裕第13章 珍饈丞第101章 既要馬兒跑第376章 宜稱陛下第307章 買房子第163章 莫要負了我一番苦心第81章 文壇元帥第348章 三贏第361章第296章 明帳和暗帳第157章 忠義第138章 無情無義的孽障第271章 一報還一報第355章 射程之內第114章 你有意見第7章 我排在第3第211章 兩個都是第36章 長安名士小團體第346章 家賊難防第85章 月俸第378章 房貸第292章 秘書第32章 空中樓閣第七十章 婚假三十天第329章 能幫就幫第172章 勳官十二轉第11章 大宗嗣小宗第320章 以夫爲天第313章 大家都是要吃飯的第288章 有時候也是可以破例的第85章 月俸第14章 老子肯定不去第274章 貴妃出宮第113章 平康坊三曲第371章 聖人英武第190章 賜名第277章 李亨第117章 我的團長我的團第8章 他敢不認朕?第355章 射程之內第32章 空中樓閣第176章 古君子之風第229章 亡秦者胡也第六十三章 這是朕的家第95章 粟特人第8章 他敢不認朕?第294章 五武第五十四章 這話當我沒問過第111章 你說誰錯就誰錯第七十二章 蹭飯第198章 永王李璘第79章 回去吧第228章 讖書第354章 大愚若智第347章 天下無不是的君父第37章 2王3恪第98章 長安百萬家第六十章 要死一起死第349章 烏龜第317章 好奇寶寶第113章 平康坊三曲第221章 唐,實亡於李隆基第180章 姚 宋第311章 親戚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