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最大節日

竇家一直都是大唐開國至今的第一外戚,從李世民開始,老李家身上便一直有老竇家的血脈,雖然越來越稀薄,但是到了李隆基,又給續上了。

這家門閥,是絕對的天子擁是,竇銘接手家族的惡錢話事人之後,爲家族賺錢肯定是無比重要,但還有一點更重要,不能侵犯到聖人的利益。

所以竇銘在仔細整理過戶部的帳目之後,深知大唐財政入不敷出的根本原因,其實是在聖人身上,李林甫就是一個裱糊匠,東補補西補補。

所以他很清楚李林甫爲什麼會同意讓他進入戶部,因爲李林甫知道,竇家不敢拆聖人的臺。

單是每年賞賜給藩鎮有功將士的開支,就高達二十一萬貫,這還不算藩鎮的總體開支,只是聖人賞賜的。

賞賜教坊和梨園子弟的,每年大約一萬貫。

對臣子的賜宅丶賜衣丶賜食丶賜邑等等,開銷不計其數,貴妃家裡的賞賜,

今年至今,已經下撥出去六萬貫。

王元寶開闢嶺南驛路,耗費十三萬貫,王營造瓊林丶大盈,修華清宮,

耗費二十七萬貫,照例賞賜佛寺丶道觀的香火錢,每年累計四萬貫,今年在全國各州縣營造道祖神像,耗費四萬貫..:::

再算上西北戰事,朔方戰事的耗費,這些數字加起來,竇銘看的頭都炸了。

就按照這麼一個花法,李林甫就算抱着一座金山,也填不上的。

而他也知道,楊玉瑤在補太府寺的虧空,由此可見,李林甫丶楊玉瑤這類爲國家丶聖人補虧空的人,才能獲得聖人的恩寵。

所以竇銘意志堅定,一定要在戶部任上有所作爲,爲國庫增賦。

五月十三,這一天,是竇銘提前預約好的,他要約李瑁走一走南城。

所以李瑁在左衛點卯之後,安排了一些事情,便離宮與竇銘匯合。

與竇銘一起來的,還有韋家的惡錢話事人,韋昭明。

南城,是長安貴族很少涉及的一個地方,他們出城也只是走長安的主街道,

不會選擇進入南城的裡坊,有些貴族子弟,甚至一輩子都沒有踏足過南城的一些地方。

正如你住在一座縣城,縣城雖然不大,但肯定有你沒有去過的角落,甚至你終其一生,都沒有去過。

再繁華的地方,也有其陰暗的一面,紐約做爲世界第一大城市,還有號稱第三世界的「皇后區」呢。

而李瑁他們今天要去的,就是南城的經濟中心,大安坊。

大安坊就在長安西南,南邊緊挨城牆,東面便是安化門大街,出了裡坊就是安化門,永安渠丶清明渠都是從這裡進入,而這兩條水渠,與長安城內所有的內城渠都連通在了一起,這便是大安坊的優勢所在。

有水渠,便於大宗商品入城,省去了人力牲力,一直都是最划算的運輸方式,那麼這麼一個重要的地方,自然是龍蛇混雜,因爲利益會讓人眼紅的。

區別於長安其它地方,這裡的商人,只有中原人,外族一概插手不進來,甚至不準外族入內。

金吾衛當中,明顯帶着外族特徵的馬敦,都不能被派來這裡巡查,便可見這裡有多排外,有多亂了。

爲什麼叫大安呢?從長安城建成的那一刻,這個地方就是南城最亂的,時至今日,依然如此。

李瑁三人沒有穿官服,而是簡單的便服,但身邊圍繞着的打手,至少都是三十多個,人人身穿便裝,腰攜橫刀,避免出現意外。

街道兩邊的商鋪之外,也是擺滿了攤位,本來可供四乘同行的主街道,眼下只能供五人並肩通過。

售賣的貨物什麼都有,而且很多都是大宗交易,別看人家只擺出幾筐木炭,

你要是想買,人家能賣給你兒百筐,但同樣,你只買半筐,人家也賣。

「這裡流通的,良錢只佔十一,剩下的都是以惡錢交易,之所以排斥鬍子,

並不是不願與鬍子做生意,誰也不會跟錢過不去嘛,而是鬍子不喜歡用惡錢,本坊商戶會覺得鬍子輕視他們的交易方式,逐漸的便不準鬍子進入了,」

竇銘邊走邊爲李瑁解釋道:「這個地方的錢要是不夠用了,對京師的影響非常之大,長安不比洛陽,洛陽大多爲富戶,窮人沒有長安多。」

洛陽由楊廣建成之後,遷天下富戶十餘萬遷入洛陽城,所以那邊的富人居多,不像長安,什麼都有。

李瑁也是一次踏足這裡,不過這裡的髒亂差,他倒是早有耳聞。

第一次來,便有人給他上了一課。

三人駐足在一間布莊外的攤子前,李瑁正拿起那一匹一匹材質粗劣的布帛上手觀看時,一名壯漢突然撞了過來,狠狠撞在李瑁背後,然後一把將他腰間的玉佩扯掉,轉身就走。

沒錯,人家是走,不是跑,就好像壓根不怕李瑁去追他一樣。

連李瑁都愣住了,好家夥,真是好家夥。

李瑁身邊的隨從沒有去追,而是趕忙將李瑁圍了起來,不準任何人靠近。

一直在街道上巡查的金吾衛,第一時間便上去將那個人給架進了一條巷子。

然後就這麼在行人不斷的窄巷內,一棒子一棒子的敲在那人的頭頂,直打的頭破血流。

而巷子外的同夥,此時也及時趕到,直接將巷子兩頭堵死,跟四名金吾衛對峙起來。

「在下大安坊李十二郎,本人的份子錢從未少給過右金吾的兄弟,今遭怎的不認自家人了?」

模樣像是領頭的一個人,將巷內的行人驅散之後,朝着金吾衛拱手道:

「下手未免太狠了,我們有什麼做的不對的地方,幾位大可以直說嘛,我瞧着幾位面生,可認識金吾王大郎?咱們和王大郎是一口鍋裡就食的。」

河西兵高見,今天是因爲李瑁來了這裡,所以特別帶着人來的,他本來不負責這一塊,也沒有來過大安坊,於是道:

「讓你的人今天都老實點,手癢癢了自己撓一撓,忍一忍。」

地痞頭子聞言皺眉道:「涼州口音,你是河西那夥的?」

「怎麼?你還想知道我是誰?」高見冷冷道。

地痞頭子冷笑一聲:

「因爲你們,我手裡吃飯的碗可是砸了不少,但我敬你是金吾,把那塊玉留下,咱們今天便各走各的,今後河西來的金吾,不準進大安坊。」

李瑁收拾的那五十名本地金吾衛當中,就有大安坊的幾個坐地虎,他們是罩着這一片的地痞流氓的,本來分贓均勻,結果那些人失業了,換了一撥新人之後,新來的金吾又開始扶持其他黑惡勢力,導致眼前這幫人,收入大爲下降,可不就是心裡窩火嗎?

高見也不跟他多廢話,直接抽出橫刀,四人扭頭就往外走,誰要敢攔,那就是看誰的刀口硬了。

嘿,人家還真就攔了。

要知道,橫刀在大唐,不是違禁品,平民也可以持有,那麼地皮流氓肯定更有了。

堵在巷子那頭的地痞們也是紛紛拔刀,兩撥人直接就幹起來了。

金吾的優勢在於身上有甲,劣勢在於,人太少了。

即使如此,高見是非常能打的,一個人衝在前頭,直接幾刀下去便砍翻了三個。

河西出身的,不留手的,出手就是殺人。

地痞頭子一見這情形,立馬搖人,他自然聽說過河西來的那幫人一個比一個狠,但也沒想到這才幾句話就殺人了。

殺人見血就容易上頭,他當老大的,今天找不回場子,威嚴勢必掃地,今後還怎麼領導手下,也就顧不得對方是金吾衛了。

喊殺聲吆喝聲四起,不少人都堵在巷子口看熱鬧,這就導致高見更難出來了。

武慶見狀,朝不遠處的望樓打出旗語,立時便有金吾登樓,持弩瞄準巷子,

可惜各種視野遮擋,根本就看不到巷子裡的情形。

竇銘朝李瑁笑道:「財不外露,知道厲害了吧?」

李瑁警了一眼竇銘和韋昭明的腰間,別說是玉佩了,他發現兩人連腰帶都是簡單的牛皮帶,一點裝飾都沒有。

看樣子以前吃過虧。

李瑁苦笑着搖了搖頭:「聽說南城亂,但沒想到這麼亂。」

「而且還不好管,」韋昭明笑道:

「管的太嚴了,要出事,太鬆了,還是出事。」

說罷,韋昭明朝身後的一個老僕道:

「你過去,讓他們罷手。」

老僕點了點頭,過去巷子那邊朝着裡面高喊道:

「本人嚴末,即刻停手,本人嚴末,即刻停手.

別說巷子裡了,就連街道上,似乎在聽到這個名字之後,也都迅速安靜下來。

堵在巷子口看熱鬧的人羣也迅速散去,給老僕留出一條通道,嚴末輕輕鬆鬆的進去了。

李一臉論異的看向韋昭明:

「有說法?」

韋昭明哈哈一笑,道:

「就是一個看門護院的,只不過是家中伺候久了的老人兒,所以在外面還有些面子。」

竇銘在一旁打趣道:

「十五年前,嚴末在大安坊管着東西大街,其實就是韋家放在大安坊的一個奴婢,做些雜事。】

明白了,李瑁點了點頭,韋家在大安坊的雙花紅棍唄。

韋昭明道:

「不知者無罪,那幫人不知道得罪的是隋王,所以隋王無需問罪,這樣的人在大安坊隨處可見,殺了一撥,另一撥便冒頭了,殺不盡的,只能用,用他們來管理這裡,比衛府來人強太多了,也是節省衛府開支的一種辦法。」

李瑁微笑點頭:

「有道理。」

他這個級別的人,是不會跟一個地痞計較的,小人物根本就沒辦法讓他動氣。

他要是生氣,反倒是他輸了。

四個金吾衛被打,聽起來好像是大事,但是在大安坊,不算。

這裡除了嚴禁出現走水,其它的亂象都有,不能說每天都會發生,但隔三差五死個人,一點都不新鮮。

也算是長安的一處法外之地了。

要知道,這裡是南城最大的一塊蛋糕,而切蛋糕的人,可不在這裡,他們有可能在朝堂,也有可能在皇宮。

韋昭明勸李瑁不要動氣,是因爲大家都是分蛋糕的人,大安坊的穩定,符合大家的利益。

那幫子地痞就是收保護費的,而金吾衛收的保護費就是從他們手裡面拿,說白了,咱們是一個系統的。

這裡的貿易吞吐量過大,只讓商戶吃的肥體胖,不符合市場規律,大家都吃能吃飽,這桌子飯就能一直吃,有人吃不飽,掀桌子大家都別吃。

但肯定也有區別,有人是上桌吃,有人是站着吃,還有等人家吃完了,上去收拾殘羹剩飯。

總之,這樣一個髒亂差,極難管理的法外之地,對長安的經濟貢獻卻是非常重要的。

還是那間布樁,竇銘乾脆帶着李瑁進去。

東市布樁上擺放着的奢侈綢緞,這裡有,西市的普通布帛,這裡也有,最差的葛丶麻,這裡還有,而且還都是隨意擺放着,非常的亂,但卻擺的滿滿當當,

連個落腳的地方都不好找。

還是嚴末出面跟布莊的老闆打了個招呼,後者才趕忙將店裡擁擠的客人都請了出去,門口遮了一半的擋板,意思是暫時不營業。

「歲首,是一年當中最重要的節日,接下來便是上元節,剩下的節日都無法替代,原因如何,隋王知否?」竇銘等到布莊安靜下來之後,朝李瑁笑道。

李瑁搖了搖頭:「說來聽聽。」

竇銘抓起一匹葛布,道:「原因就在這些布帛上面。」

接着,他耐心的爲李講解道:

「我大唐過冬,皇親貴胃,世家豪族,家裡有暖牆,暖牀,有些日夜不熄火,屋內如春,所以冬天對他們來說,並不艱難,差點的,便是買些木炭來用,

每天入夜之前,將屋子烘暖便熄火,但也只能維持一個時辰,差點的就不用說了,過夜如過關,每日能醒來見到初陽,便是挺過了一關,這只是取暖。」

「至於禦寒,我大唐布帛總分爲四大類,葛丶麻丶絲丶皮,前二主要爲平民所用,後二主要爲貴族所用,葛之物,布質粗厚,極爲散熱,因此貴族夏季常服也多以葛製成,而平民卻以此禦寒,算上麻在內,其夾層塞入柳絮丶蘆花丶千草以做防寒之物,而貴族的衣物,裡面塞得是更爲保暖的絲棉,絲棉就是未經紡織的蠶絲,蓬鬆而保暖,隋王家裡的過冬衣物,被褥,大多以此製成。」

接着,竇銘來到一側,從櫃子上取過來一件裘衣,朝李瑁道:

「皮毛,謂作裘衣,我手裡這件,隋王能看出什麼端倪?」

李塌警了一眼那件顏色斑斕的裘衣道:

「應該取自多種獸皮拼湊而成。」

韋昭明在一旁點頭道:「這叫百獸裘,多取自獸身上最差的皮毛,別人看不上的,四拼五湊縫製起來,用來過冬禦寒,不過這件百獸裘,價格也是不菲的。」

他剛說完,嚴末便看向布莊的老闆,老闆第一時間道:

「這件得一千七百錢,還是因爲眼下要入夏了,如是秋末,當在三千錢下一點。」

竇銘接着道:

「就以扶風郡下面的縣城來論,尋常百姓家裡,除去賦稅能落進口袋的,不足一千五百錢,而這一千五百錢,是一家人一年的用度,所以能買得起百獸裘的,家裡還是寬裕的,但也是白日青壯穿,夜裡老幼穿。」

韋昭明接着也道:

「貴族則是虎裘爲貴丶狐裘次之,貂裘再次,富戶以狗裘爲貴,羊裘次之,

牛裘再次,至於平民,過冬如過關,這就是爲什麼歲首爲一歲之最大節,因爲熬過了歲首,便等於熬過了冬天,又能多活一年了。」

說罷,韋昭明揮了揮手,布莊老闆退下去了。

「大安坊是關中最大的葛麻交易地,周邊郡縣全是來這裡拿貨,而他們的交易,都是以惡錢來算的,整個大安坊,所有貨物的價格,都是以惡錢算,」

竇銘請李瑁坐下,然後道:

「良錢很難落在平民手裡,而大安坊皆爲平民日常所需之物,關中地區的商戶,基本都是來這裡貿易,然後返回本地售賣,如果惡錢再供應不上,大安坊瞬間就亂了,這裡亂了,南城就得亂,長安丶關中,都要出問題,如今長安的惡錢放出去的太多了,我們需要收回一些,否則物價居高不下,會引發動亂。」

李瑁點了點頭,看向韋昭明道:「你也是這個意思?」

韋昭明點了點頭:

「我們是最見不得長安出亂子的,因爲我們的根在這裡,但是錢好放,卻不好收,大家都明白這個道理,要讓人自己割肉,也是下不去手的,竇銘找我談過,我贊成選一個人出來,暫時主持大局,但是我並不看好武氏,她過於專斷了一些,說話又難聽,我擔心別人受不了她這個氣。」

「那你這裡,有合適的人選嗎?」李瑁問道。

韋昭明猶豫了一下,道:

「宗室牽頭,大家沒話說,我認爲應是嗣虢王李巨。」

李瑁搖頭笑道:「他不會答應的,你以爲誰都願意當這個主事嗎?明擺着會得罪人,我雖然不瞭解李巨,但我知道他沒這個膽子。

1

竇銘點頭道:「李巨是宗室小宗,雖是嗣王,卻沒有職事,我們需要的人,

是可以在中書門下說的上話,他連偃月堂都進不去。」

李巨,是李淵十五子李鳳這一支,傳到如今,絕對的小宗了,正牌親王都沒地位,你個小宗嗣王,誰會給你面子呢?

正是因爲地位不高,所以李巨絕對不敢代替宗室去做這個決斷,幹好了啥也不說,幹不好,責任背不起啊。

何況李巨的恩師,也就是可以幫他兜底的岐王李隆範早死了,他現在犯了錯,可沒人能替他兜着。

宗室真正在惡錢上說了算的,是李隆基的堂兄,李。

這個人本來是嗣澤王,幹了件不太好的事情,被基哥削爵了,成了郢國公,

自那以後,庇護於寧王之下,特別照顧宗室子弟,史稱:宗子有一優點,無不推薦爲官,故宗室在省闊者多謬所啓。

於是在宗室的支持下,又升爵爲褒信郡王,如今暫時接替李琳,管理宗正寺這個人才是真大佬。

韋昭明看向竇銘,反駁道:

「武氏憑藉是裴敦復的夫人,便能進得了偃月堂了?」

竇銘不說話了,你這不是明知故問嘛,偃月堂誰說了算?人家進不去偃月堂,但能跟說了算的那個人說上話,這就足夠了。

其實韋昭明也清楚這一層關係,但是他就是不樂意武明堂主事,薛和露才是武家管惡錢的,你插什麼手?

「你們倒是說說,打算怎麼將錢收回來?」李瑁問道。

竇銘嘆息一聲:

「難點就在這裡,大家放出去的錢,數額是不一樣的,有多有少,看上去,

似乎是誰放的多,誰就多收回來一些,但是呢,明面上放了多少,和暗地裡放了多少,數額肯定不一樣,誰也不會認,至於收回倒是很簡單,降低惡錢兌換良錢的比例,比如從前是二十兌一,現在十五兌一,那麼惡錢就會被大量出手,方便我們集中收回,這是賠錢的買賣,割肉太狠,反對的肯定不少。」

李瑁皺眉道:「收回來的錢,你們打算怎麼處理?」

「暫時囤積起來,以備後用,」竇銘道。

李瑁搖了搖頭:「不行,你們要交給達奚盈盈,我來給錢找一個出路,放心,這也是中書門下的意思。」

韋昭明一愣:

「惡錢一項,事關重大,輕易不可動用,隋王不通此道,還是不要插手,中書門下如果銷燬,我們的損失誰來承擔?」

「誰跟你說要銷燬了?」李瑁道。

韋昭明道:「右相深惡惡錢,不是銷燬,還能做什麼?」

「你們現在不用問,時候到了,我自然會告訴你們,」李瑁看向竇銘道:

「裴夫人那邊,我來說,那些人你去說,最好儘快讓他們碰個頭。」

竇銘趕忙點頭:「事關重大,今晚最好,每年的春耕至秋收,長安糧價都會有一波上漲,朝廷要用錢糧平抑物價,如果我們能提前做好,朝廷便無憂了。」

他的話裡,其實已經暗示的非常明白了,朝廷沒有錢糧可以拿出來平抑物價,所以我們必須出手,否則就是李林甫對我們出手。

李瑁點了點頭:「那就今晚。」

第35章 父皇聖明第320章 以夫爲天第240章 三五七言第314章 十事要說第384章 你不也有個好外孫嗎?第334章 三策第31章 誰給你的多第20章 你想讓我死?第39章 3角關系第254章 三月初三第295章 最大節日第127章 服務業第228章 讖書第264章 寧親公主第110章 超級奶爸第150章 這纔是男人第178章 體弱,不能封疆第94章 黃鶴樓形象大使第295章 最大節日第2章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第150章 這纔是男人第231章 妖女第233章 七絕聖手第247章 風調雨順第189章 左領軍將軍第24章 道本玄元皇帝之教第103章 一世英名第269章 春天裡的一把火第236章 刺激第209章 六味地黃丸第201章 河西進奏院第356章 宰了他第311章 親戚關係第279章 入右龍武軍第95章 粟特人第37章 2王3恪第336章 我一定會贏的第108章 不禁行走第120章 忠心不是擋箭牌第360章 體面第321章 憋了九年的怨氣第132章 律疏上沒有這一條第239章 絕世高手第94章 黃鶴樓形象大使第389章 金花箋第285章 五大巨宦第310章 沒的選第144章 三戟崔家第80章 下簾詩第321章 憋了九年的怨氣第七十章 婚假三十天第30章 永徽律疏第110章 超級奶爸第260章 偃月堂議事第五十九章 挾私報復第94章 黃鶴樓形象大使第六十章 要死一起死第332章 茲事體大第125章 隴右第368章 託付後事第136章 你別告訴別人第248章 狗頭軍師第314章 十事要說第109章 什麼叫睹物思人?第382章 武家二虎第280章 白羽大箭第98章 長安百萬家第286章 敲鐘第209章 六味地黃丸第351章 鑰匙第306章 右相救我第六十章 要死一起死第163章 莫要負了我一番苦心第145章 問題出在豎心旁第210章 打穿了第10章 誰給你賣命第126章 騎驢的南方人第189章 左領軍將軍第140章 我只是欣賞他第142章 水滿則溢第324章 和平使者第33章 表妹第179章 河西進奏院第270章 做皇帝難度更大第五十七章 外重內輕第222章 給他多準備點紙錢第四十七章 古怪癖好第40章 公主的驕傲第121章 無心與物競第115章 我是你姨第116章 也就是我心眼好第174章 伊州大麴第183章 西市第183章 西市第369章 朱墨第169章 從前的我,你愛搭不理第81章 文壇元帥第362章 醉酒第229章 亡秦者胡也第102章 忠王友
第35章 父皇聖明第320章 以夫爲天第240章 三五七言第314章 十事要說第384章 你不也有個好外孫嗎?第334章 三策第31章 誰給你的多第20章 你想讓我死?第39章 3角關系第254章 三月初三第295章 最大節日第127章 服務業第228章 讖書第264章 寧親公主第110章 超級奶爸第150章 這纔是男人第178章 體弱,不能封疆第94章 黃鶴樓形象大使第295章 最大節日第2章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第150章 這纔是男人第231章 妖女第233章 七絕聖手第247章 風調雨順第189章 左領軍將軍第24章 道本玄元皇帝之教第103章 一世英名第269章 春天裡的一把火第236章 刺激第209章 六味地黃丸第201章 河西進奏院第356章 宰了他第311章 親戚關係第279章 入右龍武軍第95章 粟特人第37章 2王3恪第336章 我一定會贏的第108章 不禁行走第120章 忠心不是擋箭牌第360章 體面第321章 憋了九年的怨氣第132章 律疏上沒有這一條第239章 絕世高手第94章 黃鶴樓形象大使第389章 金花箋第285章 五大巨宦第310章 沒的選第144章 三戟崔家第80章 下簾詩第321章 憋了九年的怨氣第七十章 婚假三十天第30章 永徽律疏第110章 超級奶爸第260章 偃月堂議事第五十九章 挾私報復第94章 黃鶴樓形象大使第六十章 要死一起死第332章 茲事體大第125章 隴右第368章 託付後事第136章 你別告訴別人第248章 狗頭軍師第314章 十事要說第109章 什麼叫睹物思人?第382章 武家二虎第280章 白羽大箭第98章 長安百萬家第286章 敲鐘第209章 六味地黃丸第351章 鑰匙第306章 右相救我第六十章 要死一起死第163章 莫要負了我一番苦心第145章 問題出在豎心旁第210章 打穿了第10章 誰給你賣命第126章 騎驢的南方人第189章 左領軍將軍第140章 我只是欣賞他第142章 水滿則溢第324章 和平使者第33章 表妹第179章 河西進奏院第270章 做皇帝難度更大第五十七章 外重內輕第222章 給他多準備點紙錢第四十七章 古怪癖好第40章 公主的驕傲第121章 無心與物競第115章 我是你姨第116章 也就是我心眼好第174章 伊州大麴第183章 西市第183章 西市第369章 朱墨第169章 從前的我,你愛搭不理第81章 文壇元帥第362章 醉酒第229章 亡秦者胡也第102章 忠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