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射程之內

安祿山如今學聰明瞭,比以前低調了,逢人便說好話,露笑臉,從前挺囂張,那是因爲他有一個當節度使的乾爹。

如今千爹沒了,他正處於一個後臺空窗期,所以張守去世之後,安祿山送往長安賄賂各路官員的財物,年年劇增。

在賄賂了那麼多大臣之後,他也漸漸琢磨出,哪些人可以被他收買,哪些不會,但是他依然是雨露均沾,照樣一個不落的全都送禮。

他的錢從來哪來的呢?完全繼承了張守那一套,謊報軍功。

殺一百等於殺一千,殺一千等於殺三千,軍功賞賜,朝廷是會如數照撥的,

這個錢不敢賴,否則影響太壞。

那麼爲什麼,這個錢安祿山就能掙,別人就掙不了呢?因爲這小子和契丹丶

奚的那些酋長一氣,私下裡都商量好了,安祿山負責謊報軍功,契丹負責配合,然後領分紅,兩邊配合演戲,賺的都是大唐的錢。

這就是爲什麼安祿山坐鎮平盧之後,這裡穩得一批,朝廷也對他越來越信任此番入京,他卻不低調了,因爲他知道自己眼下有了一個非常硬的後臺,雖然目前還比較朦朧模糊,但是他清楚,會越來越清晰的,那就是當今聖人。

平盧升爲節度區,就是分割了范陽的權利,明擺着聖人在以他制衡裴寬,既然聖人用他,那麼他自然而然就要按照聖人的思路走。

所以安祿山並不希望裴寬真的出事,他只是希望平盧能夠得到朝廷重視,得到各方認可,將他們這個最小的藩鎮當回事。

三十多名心腹外加五十名親軍,從明德門入京,不到一百人的隊伍,展現出來的氣勢卻勝過數百人。

每個人的臉色都是陰沉凝重,眼神如利刃出鞘,狠戾兇惡,給人以極強的壓迫感。

隊伍非常整齊,軍紀嚴明,安祿山一馬當先,緩緩朝着平康坊而去,沿途所過,隊伍陣型嚴整,絲毫未亂。

藩鎮節度,封疆大吏,這個級別的官員入京,按理說應該有大臣迎接,但是安祿山沒有。

對於這一點,他心裡有些不滿意,但也並未放在心上,而是令魔下射生官張忠志將節度使那杆大高高舉起,好讓長安的百姓們知道,平盧現在是節度區,

不再隸屬於范陽。

該高調的時候就得高調,否則容易被輕視,安祿山很清楚,如果人人都輕視他,他不好辦事的,只有受重視的人,別人纔會予你方便。

平康坊的坊門外,李微笑的站在這裡。

安祿山早早下馬,朝着李揖手:

「多年不見,六郎風采更盛,可是右相讓你在此處等我?」

李點了點頭:「正是。」

安祿山社忙做出一副看急的表情,道:

「那便快請帶路,勿讓右相等的急了。」

「請!」李擡了擡手,引導這幫人進入平康坊。

一個裡坊的重要性,完全取決於這裡住着誰,安祿山這種級別,此番進坊,

也是不敢怠慢,與屬下盡皆步行。

平康坊不是不讓騎馬,但是安祿山這一表現,很明顯是在表達對李林甫的敬畏。

番將興起,李林甫確實是幕後主導人之一,因爲他管着財政,番將用起來便宜,能給朝廷省錢,爲了省錢才導致眼下的藩鎮番將遍地的局面,也就是說,番將基本都認他。

進入偃月堂,所有人的目光都朝着安祿山看了過來,他們也在打量着這個滿臉褐色絡腮鬍的慄特人。

沒有人起身迎接,因爲大家並不將安祿山放在眼裡,節度使也是有區別的,

王忠嗣和裴寬進來,可不是這個待遇。

「見過右相,見過諸君,安胡兒給諸位行禮了,」說罷,他朝着在場的官員挨個拱手,面帶質樸的笑容,眼神澄澈,一副小心翼翼的樣子。

他不認識這些官員,但是他知道,能坐在偃月堂的,他一個都不能得罪,況且,他分的清衣服。

見到紫衣,自然會更加客氣一點,尤其是年紀很小的紫衣。

「郎君貴氣盈面,氣態不凡,可是高不危府主,隋王當面?」安祿山站在李瑁面前,卑微道。

李瑁微笑起身,直接上前拉着安祿山的手臂,令人在自己的坐席旁邊加設了一個位置,道:

「就坐本王身邊吧。」

「胡兒之幸,」安祿山趕忙一個反手,先扶李瑁坐下,他自己才小心翼翼落座,面對十餘道看向他的目光,一一點頭致笑。

安祿山非常害怕李瑁,因爲他現在很器重高尚,此番也帶着進京了。

器重,那麼對方自然而然會參與進他的密事當中,高尚會不會告訴隋王,隋主會不會責怪他,這都是說不準的。

明知高尚有主子,但他還是重用,原因無它,高尚這個人智謀高絕,所言之策,無一失靈,他現在非常倚重對方。

而他對李瑁說的第一句話,就是聲明高不危是你的人,我絕對沒有橫刀奪愛的意思。

「既然胡兒來了,剛纔所議之事暫時擱置,咱們談一談河北的事情吧,」李林甫將卷宗合上,揉了揉發酸的雙眼,慢悠悠道:

「怎麼來的這麼早?」

安祿山一愣,趕忙答道:

「聖人旨意,胡兒不敢耽擱,星夜兼程,路上都沒有睡過幾覺,本來眼晴睏倦,都已經睜不開了,但是見到聖人和右相之後,便重又精神起來。」

目前爲止,他還是一個小趴菜,待人接物自然謹慎卑微,等到他身兼三鎮節度使之後,就不是這樣了。

「倒也辛苦了,難得你這份忠心,」李林甫並未將安祿山的馬屁當回事,因爲他聽的太多了,而對方的馬屁明顯並不高明。

只見李林甫繼續道:

「馮內侍已經收到驪山的傳信,裴尚書今天就在這裡,你跟他講一講你的委屈吧。」

裴敦復笑了笑,看向安祿山道:

「平盧升鎮,後勤事宜你應該提前規劃好的,軍餉掌握在別人手裡,你可不就要吃虧嗎?我們剛纔已經議過了,追責范陽,那是不可能的,裴寬來個矢口否認,朝廷就算派人去查,也是徒勞無功,犯不着大張旗鼓,我會以兵部的名義,

發文范陽,讓他們給你的軍資放行,等到回程的時候,你去一趟薊縣,見見裴寬,給人家賠個不是。」

安祿山點頭道:「胡兒明白了。」

爲什麼要賠禮道歉呢?因爲你在長安告人家的狀了,賠禮道歉都不一定能解決的了,不賠禮道歉,其它小鞋還等着給你穿呢。

但安祿山真的會去嗎?不會了,他不傻,大家已經翻臉了。

「舟車勞頓,一路辛苦,給他拿點吃食美酒,解解飢渴,」李瑁見到安祿山嘴脣乾裂,朝李說道。

安祿山趕忙拱手道:「多謝隋王體貼卑職。」

「節度使不要稱卑,不卑了,」李瑁笑道。

衆人聞言,也是盡皆大笑。

如果當下的范陽節度使是安祿山,他們照樣不會將安祿山放在眼裡,因爲不是漢人,不是高門大閥,在朝廷沒有根基,所以他們會認爲,胡人節帥,也只會任由他們拿捏。

這裡面,唯獨李瑁一個人不敢輕視對方,只見他拍着安祿山肩膀道:

「聖人詢問過范陽部將的事情嗎?」

安祿山搖頭道:「聖人沒問,胡兒也沒敢說。」

「你不說是對的,」李林甫道:

「御史臺已經接了狀疏,你該說的不該說的,眼下都不要說,免得別人誣告你在謀陷裴寬。」

李瑁陷入沉默,如果基哥沒有問,那麼就代表這件事他默許李林甫全權處置,看樣子基哥對裴寬繼續留任范陽,已經有所排斥了。

安祿山也是一個極爲聰明的人,他從李林甫這句話中,似乎捕捉到了一絲內涵,但是暫時還沒有授清楚。

畢竟他自己也想不到,李林甫想讓他兼任范陽節度。

平盧從范陽剝離,是因爲裴寬,如今李林甫有意安祿山接手,還是因爲裴寬,沒辦法,那個地方太重要,距離京師又太遠了,非常容易讓人不放心。

因爲歷來華夏南北分裂,都是以長江爲線,而東西分裂,多以山西丶河北爲線。

「左相不希望御史臺來查辦此事,」王皺眉道:

「我接手御史臺時日不久,臺內來自左相的人還是不少的,他們大多也認爲三法司當中,御史臺常爲協辦,不應主辦。」

爲什麼御史臺經常是協辦呢?因爲它同時也是告狀的,以前並沒有司法權,

是從貞觀時期開始,設立臺獄之後,纔開始逐漸受理訴訟,不過大多數時候,還是扮演監審的角色。

大理寺負責審,刑部負責覆審,御史臺監審。

但是當下,其實已經比較混亂了,三省的事務都集中到了中書門下,那麼宰相說在哪審,就能在哪審。

「他想讓刑部審,其實就是想給裴寬開脫,」李林甫警了一眼李瑁後,道:

「那麼這一次,以示公允,刑部御史臺都不要審,讓大理寺來審吧。」

李瑁私下裡,跟李林甫提過與李適之等人見面的事情,他建議御史臺不要摻和,因爲明擺着御史臺會給裴寬定罪,用意太明顯了。

而李林甫當下,因爲楊釗那件事,得罪的人確實太多了,罵他濫用司法的聲音,一直都充斥朝野,所以他認可了李瑁的看法,認爲適當迴避一下確實合適。

案子交到大理寺,裴寬一樣跑不了,因爲安祿山很多年前,與張均兄弟便有往來了,送出去的錢,如今該有回報了。

那麼裴寬這一次會不會被牽連,決定權已經交到了張均手上。

李瑁離開右相府的時候,安祿山還在那裡,看得出,李林甫留下對方,應是還有密事要談。

巷子內,李無傷走了過來,小聲道:

「高......咳咳......高尚剛纔已經帶着幾個人去了王府拜謁王妃,他應該是有事。」

他和高孝娘,已經在郭淑的撮合下湊對了,這對新婚小夫妻在王府有單獨的一間屋子,屋子不大,卻也溫馨。

也就是說,高尚現在是他的老丈人,雖然高孝娘至今不認這個爹,但是高尚可是認這個閨女的。

李瑁點了點頭,登車回府。

王府內,高尚正帶着幾個人坐在前堂,與郭淑聊着天,聊天內容大概就是去了平盧之後的一些所見所聞。

他在平盧的官職並不低,平盧的地盤其實就是營州,現在叫柳城郡,而他是柳城郡丞,二把手。

這個級別自然少不了與安祿山接觸,加上高尚本就是河北人,所以雙方也算是很快就熟悉起來,加上高尚這個人蟄伏多年,一朝爲官,免不了愛展現自己,

幫着安祿山出謀劃策,屢屢應驗,因此很短時間內便得到安祿山的器重。

「阿郎回來了,」管家張井進來通報了一聲,郭淑緩緩起身。

高尚與他身邊那幾人趕忙站起,開始整理衣冠。

李瑁邁入門檻的一瞬間,幾人同時向他行禮,只見李瑁擺了擺手:

「不要客氣,坐坐坐其他人都坐下了,但是高尚還站着,只見他朝着李瑁遞出一個隱秘的眼神後,隨後向李瑁介紹起他身旁那位略顯拘謹的年輕人:

「這位便是安節帥長子安仁行。」

安仁行再次起身,朝李瑁揖手:「見過隋王。」

高尚又指着第二位道:

「這位便是隋王幕臣嚴希莊的兄長,嚴莊。」

身形枯瘦,面容清瘤的嚴莊施禮道:

「見過隋王。」

高尚又指着一人道:「這位是平盧射生官,張忠志。」

「見過隋王,」張忠志恭敬道。

高尚又道:「這位是安節帥幕臣,劉駱谷。」

「見過隋王,」劉駱穀道。

高尚指着最後一個道:「康孝忠。」

「見過隋王,」康效忠道。

李瑁點了點頭:「坐吧坐吧,不要拘謹,剛在右相那邊見過你們的節帥,不危是我的屬官出身,既然帶你們來,必有用意。」

說罷,郭淑起身朝李瑁點了點頭,退出前堂,而李瑁在妻子原先的位置坐下,看向高尚道:

「怎麼回事?」

高尚帶着幾個陌生人突然拜訪王府,必然是有原因的,尤其是他們本該在平康坊等待安胖子纔對,不該出現在這裡。

高尚警了嚴莊一眼後,道:

「平盧升鎮,但是在京師卻沒有進奏院,安節帥此番入京,有意請奏朝廷,

在長安開闢進奏院,這件事,最好還是請中樞顯貴提出來爲好,我們奏請的話,

不太方便。」

李瑁點了點頭,不方便的原因,是因爲平盧奏事,目前還是走的范陽進奏院,而安祿山想在長安獨立門戶,要打通的關節太多。

但高尚在說完這句話的時候,給李使了一個眼色,而李意會到,對方恐怕是別有內涵,關鍵並不在設置進奏院上面。

尤其是他發現,那個嚴莊的眼睛一直在盯着他,似乎非常期待下文。

「暫時不必,」李瑁試探性的說道:

「中樞沒有議過這件事,驟然提出,可行性不大,范陽部將即將入京,還是等等看吧。」

他話說完,高尚頓時露出一抹詭異的笑容,那個嚴莊也似乎瞬間放鬆下來。

李瑁明白了,他們不是希望平盧設置進奏院,而是在試探朝廷是否有拿走裴寬的意思。

如果拿走裴寬,安祿山自然會爭取范陽,到那個時候,范陽平盧又是一家,

設什麼進奏院啊。

不過李瑁從高尚的一些微小提示上看得出,眼前這幫人,應該是處在一種猜測狀態,而高尚帶他們來王府,就是尋找答案來了。

「你們在長安,住在哪裡?」李瑁問道。

高尚道:「按照規矩,應是范陽進奏院,但是我們住客棧,不去那邊。」

李瑁噢了一聲,點了點頭。

這時候,嚴莊非常隱秘的以肘子頂了一下高尚,於是高尚繼續道:

「有一件事情,卑職斗膽相詢。」

李瑁笑了:「早該如此了,跟你們打了半天啞謎,我這腦子都有點暈了,有什麼便說什麼。」

這次反倒不是高尚說了,而是嚴莊主動起身道:

「卑職請教隋王,朝廷是否會在范陽有所變動。」

「你直說換不換裴寬不就得了嗎?哪那麼多彎彎繞繞?」李瑁笑道。

嚴莊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不敢接話,但是卻在等待李瑁的下文。

其他人也是跟着傻乎乎的笑。

看的出,這幫人應該是安祿山手下的謀臣,他們嗅覺敏銳,從朝廷的一些動作中,察覺到一絲端倪,但是不敢確定,於是讓高尚出面,來李瑁這裡打探消息來了。

這幫人確實膽子大,一個個的官階低的可憐,卻敢打聽這種事情。

而李瑁捅破之後,他們竟然也沒有否認,確實是一票幹大事的啊,難怪能將大唐捅破天。

「事在人爲,」李瑁給出了答案。

嚴莊等人瞬間激動,朝李瑁行禮道:

「請隋王相助,平盧必有厚報。」

李瑁沒有應聲,只是淡淡道:「我可什麼都沒說,今天到此爲止,不危留下,你們先回去吧。」

嚴莊也沒有想到李瑁就這麼下了逐客令,只好然的帶着其他人離開。

等到人的走後,不等李瑁詢問,高尚便主動開始解釋道:

「裴寬有意拿回平盧,所以與左相有所交往,安祿山自然不會坐以待斃,提前收集范陽部將的罪證,請人捅到了御史臺,他的想法只是希望朝廷換個范陽節度使,但是我和嚴莊猜測,右相應有託付之意,那麼藉着此番進京,若能謀劃妥當,安祿山還是有可能執掌范陽的,畢竟在范陽,也有很多張節師舊將,這些人與安祿山關係很好,他若執掌范陽,也許比裴寬更爲合適。」

「一口一個裴寬,裴寬是你叫的?」李瑁沉聲道:

「這裡是京師,切記說順了嘴。」

高尚趕忙道:「府主教訓的是,在平盧跟着這幫人,確實叫習慣了。」

李瑁皺眉道:「照你這個說法,裴寬鎮不住范陽?」

高尚道:「沒有人搗亂,自然是鎮得住,但是有人搗亂,他便是捉襟見肘了,這就是爲什麼裴節師一直在以各種藉口扣押平盧的軍資,兩邊的矛盾,現在已經擺在明面上了,說句不當的話,卑職認爲,平盧這個地方,就不該從范陽割離出去,一旦出去,仿若流落在外,方方面面都要看范陽臉色。」

「那你覺得,爲什麼平盧被割離出去?」李瑁問道。

高尚也不隱瞞,在李瑁這裡有什麼說什麼,坦誠道:

「在卑職看來,這是聖人對裴節帥不信任,故而分離。」

李瑁笑了笑,他知道高尚能看清這一點,因爲高尚是跟着他混的,平時從自已的一些言語當中,就能猜到這個答案。

裴寬之所以能夠赴任范陽,其實是李林甫對裴耀卿的一次妥協,因爲他需要裴耀卿的支持,而當時李瑁與裴耀卿的關係非常不錯。

但是當下,裴耀卿退出了,二裴全都起來了,所以李林甫的第一想法就是先分離二裴,讓他們不和,然後再針對裴寬。

寬兄弟八人,皆擢明經,任臺丶省丶州刺史,只憑這一句話,李林甫不顧及裴寬是不可能的。

但是想要因爲范陽部將就將裴寬拉下水,也不可能,所以李林甫的目標只有一個,讓裴寬從河北迴來,在他的眼皮子底下當官,這樣他才能放心,這叫射程之內。

「剛纔那幾個,算是安祿山比較倚重的吧?」李瑁道。

高尚道:「若是安節帥此番能夠功成,除了嚴莊之外,其它幾個就是要留京的,負責清肅進奏院。」

李瑁點了點頭。

那個安仁行,就是安慶鳴,安祿山元配妻子康氏的長子,次子安慶緒,現在應該還叫安仁執,因爲兄弟倆後來的名字是李隆基賜的,現在還沒賜。

張忠志,奚人,本名就叫這個,但是在歷史上,他有個更響亮的名字,李寶臣。

至於那個康孝忠,給史朝義當過戶部尚書,原本是安祿山的人,後來跟了安慶緒,再跟史思明,最後跟史朝義,後來在河北紛亂世被殺。

安史之亂,河北冒出不少梟雄人物,安祿山在用人這方面還是有眼光的,魔下皆精銳。

當然,也都是膽大包天之輩,說到底,是河北那邊的官場氛圍造就的。

第234章 便宜行事第21章 大膽的押第124章 勳國公房第180章 姚 宋第218章 何所懼?第362章 醉酒第312章 各路豪傑,齊聚京師第315章 反間計第342章 天塌了第174章 伊州大麴第329章 能幫就幫第五十二章 一千個韋堅第350章 秘書省第213章 再說就封了第98章 長安百萬家第五十五章 白月光第355章 射程之內第351章 鑰匙第四十四章 一個寫碑文的第287章 庫房鑰匙第101章 既要馬兒跑第四十三章 延興客棧第170章 你在反駁我?第38章 356萬戶第118章 萬壽仙君第205章 清流領袖第153章 養老送終第12章 眼下富裕第334章 三策第123章 尿不到一個壺裡第77章 太子的怨念第138章 無情無義的孽障第248章 狗頭軍師第138章 無情無義的孽障第207章 真婦人也第138章 無情無義的孽障第105章 丟朕的臉第31章 誰給你的多第104章 雖離乃復有私第30章 永徽律疏第233章 七絕聖手第109章 什麼叫睹物思人?第167章 賞罰第149章 狗舌頭第124章 勳國公房第250章 亮如白晝第262章 撕破臉第211章 兩個都是第3章 16王宅第348章 三贏第315章 反間計第316章 勞民傷財第150章 這纔是男人第157章 忠義第153章 養老送終第281章 我要喝健力寶第338章 聖人心疼你第150章 這纔是男人第350章 秘書省第311章 親戚關係第202章 郡縣二級制第9章 不差我這1個第120章 忠心不是擋箭牌第37章 2王3恪第41章 外任之重無比焉第202章 郡縣二級制第17章 朕以孝治天下!第300章 死人不會說話第231章 妖女第109章 什麼叫睹物思人?第四十九章 鴻臚少卿第165章 當家三年狗也嫌第86章 右賢左戚第381章 錢監第366章 白月光第159章 勤勉盡責,材優幹濟第297章 爲民除害第六十二章 小心氣死他第352章 顏值拉胯第296章 明帳和暗帳第四十九章 鴻臚少卿第237章 先生大才,一字不改第180章 姚 宋第七十二章 蹭飯第342章 天塌了第255章 出人頭地第318章 枉爲宗室第136章 你別告訴別人第375章 議立新君第370章 豪情壯志第128章 三代之內必出興家之子第355章 射程之內第五十六章 三個女人第147章 豪蕩第376章 宜稱陛下第33章 表妹第240章 三五七言第223章 語言是一門藝術第274章 貴妃出宮第17章 朕以孝治天下!
第234章 便宜行事第21章 大膽的押第124章 勳國公房第180章 姚 宋第218章 何所懼?第362章 醉酒第312章 各路豪傑,齊聚京師第315章 反間計第342章 天塌了第174章 伊州大麴第329章 能幫就幫第五十二章 一千個韋堅第350章 秘書省第213章 再說就封了第98章 長安百萬家第五十五章 白月光第355章 射程之內第351章 鑰匙第四十四章 一個寫碑文的第287章 庫房鑰匙第101章 既要馬兒跑第四十三章 延興客棧第170章 你在反駁我?第38章 356萬戶第118章 萬壽仙君第205章 清流領袖第153章 養老送終第12章 眼下富裕第334章 三策第123章 尿不到一個壺裡第77章 太子的怨念第138章 無情無義的孽障第248章 狗頭軍師第138章 無情無義的孽障第207章 真婦人也第138章 無情無義的孽障第105章 丟朕的臉第31章 誰給你的多第104章 雖離乃復有私第30章 永徽律疏第233章 七絕聖手第109章 什麼叫睹物思人?第167章 賞罰第149章 狗舌頭第124章 勳國公房第250章 亮如白晝第262章 撕破臉第211章 兩個都是第3章 16王宅第348章 三贏第315章 反間計第316章 勞民傷財第150章 這纔是男人第157章 忠義第153章 養老送終第281章 我要喝健力寶第338章 聖人心疼你第150章 這纔是男人第350章 秘書省第311章 親戚關係第202章 郡縣二級制第9章 不差我這1個第120章 忠心不是擋箭牌第37章 2王3恪第41章 外任之重無比焉第202章 郡縣二級制第17章 朕以孝治天下!第300章 死人不會說話第231章 妖女第109章 什麼叫睹物思人?第四十九章 鴻臚少卿第165章 當家三年狗也嫌第86章 右賢左戚第381章 錢監第366章 白月光第159章 勤勉盡責,材優幹濟第297章 爲民除害第六十二章 小心氣死他第352章 顏值拉胯第296章 明帳和暗帳第四十九章 鴻臚少卿第237章 先生大才,一字不改第180章 姚 宋第七十二章 蹭飯第342章 天塌了第255章 出人頭地第318章 枉爲宗室第136章 你別告訴別人第375章 議立新君第370章 豪情壯志第128章 三代之內必出興家之子第355章 射程之內第五十六章 三個女人第147章 豪蕩第376章 宜稱陛下第33章 表妹第240章 三五七言第223章 語言是一門藝術第274章 貴妃出宮第17章 朕以孝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