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隴右

大唐的獵犬,是正兒八經的中華本土源生犬,也就是二郎神的哮天犬原型,學名中華細犬。

李瑁府上肯定是有的,貴族打獵出行必備,以前有十來只,被盛王琦一次次的索要,只剩下了四隻。

屬於河東種,產自山西,兩隻黑的兩隻灰的,都是宮內狗坊配種調教出來的。

真正的苑獵犬與家裡的看門犬不一樣,看門犬有時候是隻叫喚不下口,

但是獵犬,非常具有攻擊性,它是獵手,不是看大門的,它們有領地意識。

韋妮兒還沒進入蓄養獵犬的狗舍,裡面便聞犬吠聲大作,獵犬們靈敏的嘎覺已經察覺到,有陌生人侵入它們的領域。

它們不是被關在鐵籠子裡,而是木質的柵欄,分開圈養,狗舍管事的就是張並的親弟弟張池,以前是李瑁身邊絕對的好獵手,但因一次外出狩獵失足墜崖,左腿瘤了。

張池一瘤一拐的上前打開狗舍的大門,口中牢騷道:

「阿郎需找二十一郎,將咱們的獵犬要回來,偌大的狗舍才養這麼幾隻,您今後還去不去狩獵了?」

韋妮兒顯然驚訝於一個下人跟主子說話,竟也如此隨意,忍不住掩袖偷笑。

李瑁看向張池,沒好氣道:

「你都瘤了,還惦記着狩獵啊?

+

「不影響啊,」張池咧嘴道:

「山中狩獵能走道就行,想跑也跑不起來啊。

前身壽王李瑁,最多的放風機會就是外出狩獵,所以與張池這類獵手關係親近,李瑁也依然如此。

他對待自己人,還是很溫和的。

「去跟王妃訴苦去,這種事別找我,」李瑁擺了擺手,張池無奈的搖了搖頭。

進入狗舍,獵犬的動靜更大了,紛紛衝着韋妮兒狂吠,那口水都噴的老遠。

「再叫!」

張池猛地了一腳,拿着一隻細竹竿敲打在柵欄上:

「再叫挨鞭子。」

你還別說,他這番訓斥非常管用,畢竟獵犬都是他養看的,它們心自中,張池纔是主人,李瑁還在後面。

「黑犬比較少見,我家裡倒也有幾隻,」韋妮子走上前去,嘴裡發出1

嘬嘬」的逗狗聲,說道:

「就是難尋配種,隋王這兩隻都是公犬,我能否厚顏相求呢?」

她們家絕對不缺好狗,更不會缺配種的,質量比之基哥的狗坊也不逞多讓,李瑁只當對方是在說恭維的話:

「行,反正就這兩隻黑犬了,需要配種的時候,你來帶走就行。」

一旁的張池趕忙道:「按照規矩,公犬的主人多一仔。」

大唐不論是馬匹配種還是獵犬配種,都有說法,獵犬這邊,是公犬在配種之後,母犬生的狗仔可以多分一隻。

馬匹配種,大多時候是給錢。

韋妮兒笑道:「自然了。」

說罷,她轉頭看向李瑁,李瑁與她雙目對焦,只覺此女的眼神所蘊含的感情,比韋妃還複雜。

你們韋家閨女都是這個德行啊?天生長一雙勾人的眼晴。

李瑁避開對方的目光,片刻,他又重新看去,只見韋妮依然直勾勾的門着他,眼神彷彿都拉絲了。

她的模樣,特別像小百花的李雲霄,一一笑可謂媚骨天成。

「你看我做什麼?」李瑁訝異道。

韋妮兒脖子一歪:「不能看嗎?」

「呵..!..呵呵...—.」李瑁負手往外走去,韋妮兒笑了笑,慢悠悠的跟上。

兩人就這麼在後園子裡閒逛着。

李瑁是目視前方,腳下看路,韋妮則是沒有移開過眼神,始終落在李瑁身上。

這讓李塌如芒在背,只覺這丫頭精神有問題。

「我與太子妃的談話,不要外傳,干係太大,跟你阿爺也不要說,否則會牽連他的,」李瑁的話裡有些嚇唬的意味,畢竟讓人家瞞着自己親爹,不嚇唬嚇唬恐怕不行。

韋妮兒笑道:「知道啦,您來找我,不就是心裡面惦記這事嗎?也難得隋王憋了半天,帶我觀了獵犬,才終於忍不住說出來。」

李瑁裝作放心的點了點頭,問道:

「太子妃今天來我這,爲什麼要帶上你?」

韋妮兒笑道:(「因爲我剛好在少陽院,阿爺是太子的屬官,所以我經常去十王宅的。」

說罷,韋妮兒補充道:

「阿爺得到金吾衛的任命之後,常擔心隋王不喜他,可是您又不認識我阿爺,爲什麼會不喜歡呢?」

「胡說!」李瑁沉聲道:

「他是杞人憂天,我與他素不相識,哪來的成見?」

「也許因爲我阿爺,是太子的人吧,」韋妮兒道。

李瑁挑眉道:!「你的意思是,我跟太子有成見?」

「難道不是嗎?」韋妮兒也是真敢說,別人都不敢在李瑁面前聊的話題,她以一種天真無邪的語氣給說出來了!

「張良娣一事,可是鬧得沸沸揚揚,傳言都說是您故意羞辱太子。」

李瑁頓時哭笑不得,這就是韋妃口中的穩重聰明,這小嘴叭叭的什麼都敢說。

「小心禍從口出,你在太子妃面前,也敢這麼說嗎?」李瑁問道。

韋妮搖了搖頭:「我只是在您面前這麼說過,其他人從未有過,阿爺阿孃也沒有。」

這下李瑁更好奇了,咱們初次見面,就這麼交淺言深?你根本不瞭解我這個人,誰給你的膽子說我和太子不和的?

「你是覺得我好說話?」李瑁好奇道。

韋妮點了點頭:

「隋王的眼神告訴我,你是一個溫柔的人,我在王府門外第一眼見到你,就覺得在哪見過,有種很熟悉的感覺,所以有心親近。」

怎麼?你也穿越了?李瑁忍不住在一旁坐下,不停搖頭苦笑。

其實這種現象,很多人都有過,科學的說法叫做海馬效應,也叫即視感,成因是左右腦的信息處理突然不協調所致。

年輕人當中,超過百分之九十七的人,都有過這種經歷,會在某一時間見到某一種事物或者人之後,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科學的說法是神經元出問題了,迷信的說法就是帶着前世記憶,沒喝孟婆湯。

你還別說,這種效應對於男女戀愛作用巨大,很多人都是憑藉看這種既視感,主動開始聯繫對方,然後戀愛結婚,一見鍾情就是從這來的。

李瑁突然覺得,自己是不是躲不過去了?歷史上這丫頭本該就是他的媳婦,這一世兩人還是見面了,而且第一次見面,對方的表現有點.....

有點讓他不適應。

韋妮兒就這麼站在李瑁面前,打開話匣子,叻叻叻叻的開始說個沒完。

鄯州,也就是後世青海西寧這一片,

在當下,是隴右節度使藩鎮衙署所在,這裡主要的作用就是防禦突厥,

下設十三軍,統兵七萬五千人。

節度使幕僚,是一個龐大的集團,人員成分複雜,有來自節帥親屬,也有朝廷任命,還有節度使自行招募的才於之人。

皇甫惟明官職的全稱,叫做鄯州都督丶持節隴右經略節度使,在這裡,

他的話比基哥的話還管用。

這便是:唯知其將之恩威,而不知有天子。

這裡是偏遠地區,絕大多數人這輩子都離不開這片土地,皇帝這個稱呼,對他們來說太過遙遠了。

能帶給他們福利的,只有皇甫惟明。

「長安有一種態度,希望咱們派使者與吐蕃聯絡,暫時修好,」鴻臚卿充和州刺史丶鎮西軍軍使杜希望,眼下就在鄯州的藩鎮衙署,與皇甫惟明商議對策。

他曾經在李林甫遙領隴西的時候,擔任鄯州都督丶知留後。

知留後就是節度使不在時的代理官職,差不多就是隴右老大了,後來在李林甫卸任之後,短暫的擔任過兩個月正使,結果在宦官牛仙童身上吃了個暗虧,被貶了。

大堂內,從鄯城趕來的河源軍使王難得,聞言皺眉道:

「這次與往常不一樣了,金城公主去年逝,咱們與吐蕃之間,沒有了說和之人,邊境已然蠢蠢欲動,吐蕃正在集結大軍,我若反應不及,恐出大事。」

河源軍的駐地在鄯城,就在鄯州的西北方,距離不遠,是正兒八經後世西寧市所在,領兵4000人,戰馬650匹。

至於金城公主,便是三十年前大唐與吐蕃之間的和親公主,中宗李顯養女,王李守禮親女,嫁給了當下仍是吐蕃贊普的尺帶珠丹。

金城公主是歷史上僅次於文成公主,對大唐與吐蕃邦交作出重大貢獻的和親公主。

但是去年,去世了。

洮州刺史安思順嘆息一聲:

「我們眼下的儲備,不足以應對大規模入侵,朝廷遠在長安,根本不瞭解實際情況,王忠嗣那邊會不會打起來,還不知道,總不能因爲顧忌朔方,

就不管咱們啊?」

他就是安祿山名義上那個並沒有血緣關係的堂兄,眼下職位不低,洮州刺史兼任臨洮丶莫門兩軍軍使。

臨洮軍,領兵15000人,戰馬8000匹,莫門軍,領兵5500人,戰馬200匹也就是說,安思順手下有兩萬兵馬,算是當下隴右地區權力最大的軍將。

杜希望點了點頭,看向主位的皇甫惟明道:

「各家自掃門前雪,朔方什麼樣子,咱們不管,也輪不到咱們操心,但是隴右的事情,必須儘快解決,藩鎮軍務,重在提前預判,應對及時,指揮靈活,快速反應,吐蕃這一次無論如何都不會退兵,應立即發文長安,要求兵部,備戎仗之物數,籌糧帛兵械之軍需,什麼修好?吐蕃都集結大軍了,修哪門子的好?」

皇甫惟明直接將手裡來自中書門下的發文扔在一邊,臉色陰沉道:

「本帥也應再奏聖人,痛陳利害,河西蓋嘉運必須協防,這次不同以往,敵軍兵力過盛,恐以隴右之力,難以防禦。」

我願署名同奏,」杜希望一臉懇切道:

「還需再請太子幫忙力爭,軍國大事,茲事體大啊。」

皇甫惟明神情凝重.:::

隴右這邊,局勢緊張,皇甫惟明已經緊急調動兵馬,沿線佈防,並派人前往河西節帥衙署所在的涼州,通知蓋嘉運調兵防範。

吐蕃與大唐的戰爭,歸根結底在青海和西域,準確點說叫做資源,因爲吐蕃那個地方資源相對匱乏,而青海地區做爲水草風茂的天然牧區,自然是他們所惦記的。

兩邊只要開打,原因只有一個,吐蕃內部資源不能自給,內亂的可能性大增,必須對外輸出矛盾。

兩邊不打的時候,那自然是因爲吐蕃的日子還能勉強過得去,只要日子還能過,誰都不願意主動挑起戰爭。

因爲戰爭是非常大的變數,一個操作不好,會影響皇權的統治力。

而每年從五月開始至十月之間,是大唐與吐蕃邊境關係最緊張的時期,

因爲這個時候麥子熟了,水草豐茂,牲畜肥肉厚,是打劫的絕佳時機。

所以皇甫惟明非常清楚,吐蕃用兵,就在四月份,留給他的時間只有不到三個月了。

爲了彰顯軍情緊急,從西北方向而來的驛卒,一日三報,隴右的軍情急奏如雪般飛入長安。

嚴武的事情,在二月中旬的時候,依然沒有一個清晰的眉目。

很多證人都還沒有抵達長安,侯莫陳超府上下人的指正,因爲嚴武的矢口否認,而無法做爲定罪證言。

要給一個人定刑,需要關鍵證據,只要有人真的看到嚴武殺死侯莫陳三娘,嚴武就算不認,也無法逃避。

但是隴右的軍情,已經抵達。

眼下沒有比這個更大的事情了。

勤政務本樓,

李隆基召見了一班大佬級人物,商量邊境軍事。

「吐蕃內部兵力過衆,分屬衛如丶約如丶葉如丶如拉統之,轄下六十一東岱,每年一會盟,去年的會盟是在十一月,緊接着皇甫惟明便上奏,石堡城外圍出現大量鐵騎,今又有大量急報,可見吐蕃此番動作,是在去年會盟之時決定,」

資歷最深的信安王李禕,皺眉指着殿內的一張地圖說道:

「既是早有預謀,恐大戰無法避免,石堡城爲隴右屏障所在,不容有失,應急令蓋嘉運往瓜州丶肅州丶甘州南線佈防,以對吐蕃形成壓力,迫其主力不能集中於隴右,長安這邊,需緊急籌備軍需,以保供應。」

說完這話,他看向了李林甫。

李林甫面帶微笑,一言不發。

朝廷各機構衙門,張嘴要錢的時候都只會衝着他來,給聖人修建內庫,

耗費巨大,今年聖人還要遊幸驪宮,宮殿修又是一筆大費用,王忠嗣要打,隴右也要打。

我坐在這個位置,真是要難死。

李隆基臉色凝重的點頭道:

『金城公主逝不足一年,他們就要挑起紛爭,朕亦不能容忍,隴右的軍需不得貽誤。」

說着,他也看向李林甫:

「此事還需右相操勞,勿使我隴右兒郎有後顧之憂。』

要錢的時候,他說話的語氣都很溫柔。

李林甫微笑點頭:

「聖人放心,臣必然盡力籌備。」

他每逢答應這種事情,都是絕對能辦到的,所以朝堂衆臣在這方面,對李林甫心服口服,不管人家以什麼樣的方式搞錢,從來沒有讓人失望過。

但大家也都心知肚明,這差事是真特麼難幹,累不死也要愁死,

「好!有右相這句話,朕就放心了,」李隆基點頭道:

「儘快議一個方案出來,如何部署應變,要做到萬無一失,此事由右相主持,左相協理,各部司傾力配合,要是讓朕知道有人懈怠軍事,嚴懲不貸!」

他繼位至今,對吐蕃的戰事,基本上沒有吃過什麼大虧,在他之前,唐與吐蕃的紛爭由來已經,也涌現出了一大批超卓名將:蘇定方丶薛仁貴丶裴行儉丶王孝傑丶韋待價丶黑齒常之..:::

直到金城公主和親,雙方戰事的頻繁程度有效降低,戰事大多發生在河西九曲之地,青海方向反倒沒有那麼激烈。

直到圍繞石堡城的攻防出現,雙方在青海湖方向的衝突,已經是愈演愈烈。

如今可以爲李瑁提供國家重大信息的人,已經不只是楊洄了,裴耀卿是首選,因爲人家可以參與到更高級別的會議當中。

而幫助裴耀卿傳遞信息的人,是嚴挺之,人家完全有理由來李瑁這裡,

我的好大兒在這,我老婆也在這,我自然隨時都能來。

眼下仍舊留守在王府外面的大理寺官員已經不多了,張均正在爲隴右的事情發愁,這個時候沒工夫搞黨爭,那麼負責此案的就成了李道邃。李道邃是宗室,他親哥李道堅,是上一任的宗正卿,宗室成員基本是不牽扯黨爭的,常常置身事外。

還有關鍵一點,因爲誡宗屬制的原因,他們比較無慾無求,生下來就有遠超於別人的待遇,生活樂無邊,吃飽了撐的,我去拉幫結派?

在王府官署門外,李道邃與前來探望兒子的嚴挺之,寒暄了幾句。

人家對他非常客氣,沒有談論任何有關案子的事情。

事後,嚴挺之便去了王府。

「那個小娘子是誰?」

嚴挺之進來的時候,正巧遇到一名衣着華貴的少女,領着家僕,還牽了兩條毛髮烏黑的獵犬,去了王府後院。

李塌請對方在會客室坐下後,苦笑道:

「她是韋昭訓的女兒,來我這給獵犬配種來了。」

狗狗一年發情兩次,一次春季,一次秋季,眼下是二月中旬,正是配種的好時節。

李瑁本來還以爲人家當初是開玩笑,沒曾想對方是來真的。

「你這宅子裡,眼下可是各路神仙齊聚啊,」嚴挺之哈哈一笑:

「宣陽坊已經動工了,一個是楊舒宅,一個是裴謬宅,監工之人你猜是誰?」

李瑁搖了搖頭:「總不會是李,也不會是王。」

「是裴泛,」嚴挺之道。

李瑁嘴角一抽,基哥可真有意思,這是讓裴耀卿在外面給楊玉瑤站臺呢?

楊玉瑤的宅院,肯定不叫虢國夫人府,什麼時候冊封還不知道呢,婦人以夫立門庭,先有國公纔有國夫人,所以她的死鬼丈夫,將來還會被追封一個虢國公,眼下只能叫裴繆宅。

至於裴泛,現任將作監下設的百工監,是裴耀卿的二兒子。

等於是老裴家在長安的勢力,要庇護楊玉瑤她們這對孤兒寡母。

「隴右的事情,你聽說了沒有?」嚴挺之岔開話題道。

本來這種事情,他輕易也不敢向李瑁透露,但是裴耀卿專門請他幫忙傳話,所以他就來了。

因爲李瑁在去年的時候,就跟裴耀卿打過招呼,有隴右的事情,儘量告訴他。

裴耀卿也覺得沒什麼,邊境軍事,告訴你一個身在長安是嗣王,可以說沒有任何風險,你還能左右軍國大事?

你能踢走蕭嵩丶張是迎合了聖意,運氣成分居多,但是皇甫惟明,李林甫也動不了。

李瑁皺眉搖頭:「要開戰了?」

嚴挺之嘆息一聲,點了點頭:

「多事之秋啊,多半是要打起來了,幸好右相是讓我接吏部,要是戶部,這個節骨眼下,我也不敢接手啊,中書門下這幾天一直在商討方案,張均已經快愁死了,國庫根本拿不出錢來。」

「怪不得這幾天大理寺老實了很多,」李瑁皺眉道:

「大約需要多錢?」

嚴挺之凝重道:

「這個時候,就不單單是錢的問題了,而是物資,軍械儲備,兵馬糧草,後勤人力,都是讓人頭疼的事情,皇甫惟明的軍報上,說的很嚴重,他大致任算

這不是口靠隴右就能解決的,蓋嘉運如果不能足夠分擔,隴右這次扛不住。」

李瑁道:「那麼中書門]下是怎麼議的?」

嚴挺之答道:

「有反對聲音,這是正常的,畢竟藩鎮誇大其詞,索要軍需,也不是一次兩次了,有人認爲吐蕃當下沒有能力集結如此龐大的軍隊,認爲軍備無需準備太多,否則都是便宜了皇甫惟明,這種聲音還不少,目前主要的爭論,

是戶部短時間內,無法籌集太多的軍備,所以咬死了皇甫惟明是在誇大戰事。」

「是否誇大,那是以後的事情,大可秋後算帳,」李瑁苦笑道:

「如果沒有誇大,後勤補給失當,可是要出大問題的。」

大唐的藩鎮,一直以來都是這個尿性,不停的跟朝廷要錢,名目多得很,究其原因,還是募兵制。

當下的邊軍將士,叫做長征健兒,因其被落籍在了某個固定防區,所以沒有兵員流動性,漸漸形成了以大小軍鎮爲主的各種軍事小團體,又延伸爲龐大的軍事利益集團。

這種勢力,已經與朝廷之間有着鮮明的僱傭關係,有錢好辦事,沒錢別嘩嘩。

朝廷也是迫於無奈,所以藩鎮軍費連年遞增,肥了邊鎮,窮了內地。

節度使有時候也很無奈,比如說,他明知道一百萬貫可以解決的事情,

但是下面的人開口跟他要兩百萬。

你給不給?不給,那不好意思,我沒法動員我的將土。

好在當下的隴右地區,重要的將領,還是心向朝廷的,否則就是歷史上安祿山那幫子河北叛軍了。

所以安史之亂,李瑁一直都認爲,安祿山極大可能,是被下面脅迫了,

當然了,也是被楊國忠給逼的,他的反心,絕對沒有他下面那幫人大。

「我得見見右相,」李瑁心知,這樣的大事,必須與李林甫當面談一談,因爲他清楚,皇甫惟明這一次絕對沒有誇大。

嚴挺之一愣:「這個恐怕不容易。」

第355章 射程之內第六十七章 尚周遊不歸侍養第382章 武家二虎第234章 便宜行事第301章 這是貴人啊第103章 一世英名第304章 單于大都護第106章 欲蓋彌彰第四十六章 情理切害第108章 不禁行走第374章 你們不高興嗎?第118章 萬壽仙君第78章 別問了第207章 真婦人也第159章 勤勉盡責,材優幹濟第383章 玩命第380章 重整秩序第24章 道本玄元皇帝之教第五十二章 一千個韋堅第285章 五大巨宦第362章 醉酒第205章 清流領袖第266章 金飾鋪子第333章 伴君如伴虎第223章 語言是一門藝術第145章 問題出在豎心旁第124章 勳國公房第128章 三代之內必出興家之子第314章 十事要說第260章 偃月堂議事第192章 你可真會捧第261章 田舍郎第390章 有喜第80章 下簾詩第226章 洛陽來的貴婦人第386章 契丹第313章 大家都是要吃飯的第365章 什麼是籌碼第380章 重整秩序第331章 罪魁禍首第180章 姚 宋第37章 2王3恪第223章 語言是一門藝術第208章 公主很平靜第248章 狗頭軍師第317章 好奇寶寶第300章 死人不會說話第206章 衆生平等第99章 給你封個國公第252章 後顧之憂第83章 美名冠之第172章 勳官十二轉第387章 隔閡第167章 賞罰第334章 三策第135章 老和尚有交代第183章 西市第385章 棺材板第115章 我是你姨第222章 給他多準備點紙錢第308章 官職小,衙門大第203章 第一責任人第80章 下簾詩第342章 天塌了第五十七章 外重內輕第208章 公主很平靜第148章 太原尹第116章 也就是我心眼好第386章 契丹第158章 自然是打算造反了第369章 朱墨第176章 古君子之風第77章 太子的怨念第280章 白羽大箭第122章 老哥糊塗啊第六十七章 尚周遊不歸侍養第七十一章 武功蘇氏第358章 還差三個月第174章 伊州大麴第4章 太原郭氏第260章 偃月堂議事第241章 中樞大官候補第一順位第143章 好一個逆子!第385章 棺材板第148章 太原尹第26章 文士之極任,朝廷之盛選第109章 什麼叫睹物思人?第177章 封疆大吏第256章 膽子小第四十二章 以卑職舉劾高官第169章 從前的我,你愛搭不理第108章 不禁行走第98章 長安百萬家第19章 那多不好意思第32章 空中樓閣第127章 服務業第334章 三策第82章 恩怨兩消第177章 封疆大吏第302章 你們得求我
第355章 射程之內第六十七章 尚周遊不歸侍養第382章 武家二虎第234章 便宜行事第301章 這是貴人啊第103章 一世英名第304章 單于大都護第106章 欲蓋彌彰第四十六章 情理切害第108章 不禁行走第374章 你們不高興嗎?第118章 萬壽仙君第78章 別問了第207章 真婦人也第159章 勤勉盡責,材優幹濟第383章 玩命第380章 重整秩序第24章 道本玄元皇帝之教第五十二章 一千個韋堅第285章 五大巨宦第362章 醉酒第205章 清流領袖第266章 金飾鋪子第333章 伴君如伴虎第223章 語言是一門藝術第145章 問題出在豎心旁第124章 勳國公房第128章 三代之內必出興家之子第314章 十事要說第260章 偃月堂議事第192章 你可真會捧第261章 田舍郎第390章 有喜第80章 下簾詩第226章 洛陽來的貴婦人第386章 契丹第313章 大家都是要吃飯的第365章 什麼是籌碼第380章 重整秩序第331章 罪魁禍首第180章 姚 宋第37章 2王3恪第223章 語言是一門藝術第208章 公主很平靜第248章 狗頭軍師第317章 好奇寶寶第300章 死人不會說話第206章 衆生平等第99章 給你封個國公第252章 後顧之憂第83章 美名冠之第172章 勳官十二轉第387章 隔閡第167章 賞罰第334章 三策第135章 老和尚有交代第183章 西市第385章 棺材板第115章 我是你姨第222章 給他多準備點紙錢第308章 官職小,衙門大第203章 第一責任人第80章 下簾詩第342章 天塌了第五十七章 外重內輕第208章 公主很平靜第148章 太原尹第116章 也就是我心眼好第386章 契丹第158章 自然是打算造反了第369章 朱墨第176章 古君子之風第77章 太子的怨念第280章 白羽大箭第122章 老哥糊塗啊第六十七章 尚周遊不歸侍養第七十一章 武功蘇氏第358章 還差三個月第174章 伊州大麴第4章 太原郭氏第260章 偃月堂議事第241章 中樞大官候補第一順位第143章 好一個逆子!第385章 棺材板第148章 太原尹第26章 文士之極任,朝廷之盛選第109章 什麼叫睹物思人?第177章 封疆大吏第256章 膽子小第四十二章 以卑職舉劾高官第169章 從前的我,你愛搭不理第108章 不禁行走第98章 長安百萬家第19章 那多不好意思第32章 空中樓閣第127章 服務業第334章 三策第82章 恩怨兩消第177章 封疆大吏第302章 你們得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