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單于大都護

秦國李斯做過看守糧倉的小吏,他發現糧倉內的倉鼠「食積粟,居大房之下,不見人犬之憂」。

而他上廁所的時候,發現廁鼠在吃屎,「食不絮,近人犬,數驚恐之」。

於是李斯做了一個實驗,將倉鼠和廁鼠調換了一下位置,然後發現他們的行爲也隨之發生了改變。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這輩子有多大成就,往往取決於他身處什麼樣的平臺元從,意指自始相隨之人,也就是說,我一開始就跟着你,而且會永遠跟着你。

這樣的人隨着主子得勢,是可以一步登天的,主子的平臺越大,你登高的位置越重。

那麼當下來說,什麼樣的平臺,可以稱的上最大呢?

答案是東宮。

李泌認爲,在太子如此被動的情況下,他追隨太子,輔佐獻策,那麼將來太子給他的回報絕對不會低。

他是一個非常矛盾的人,生性淡薄,卻又特別想要證明自己,他的追求不是高官厚爵,而是名揚天下。

又或者說,他想得到世人的景仰。

「嗣吳王連這樣的事情都辦不好,也難怪在左衛府被隋王壓的喘不過氣來,」

少陽院,一身素雅長衫的李泌,頭戴星冠,就站在太子身後。

這句話不是他說的,而是太子詹事崔。

只聽崔繼續道:「今晨我去了一趟偃月堂,這件事李林甫已經知道了,但是他什麼都沒有說,這纔是最危險的。」

「沒錯,」賀知章嘆息道:

「以老夫對哥奴的瞭解,他越是打算拿來做文章的事情,越是默,往往會在衆人都意想不到的時候,突然發難,嗣吳王遠不如其兄手段,等到隋王回京,

他只會越來越被動。」

「現在的情況比較複雜,」韋堅手裡抱着一個匣子,就坐在自己妹妹面前,

給太子妃描述着匣子內的寶貝是如何如何的珍貴,此刻也開口道:

「惡錢那幫人也要有所動作,他們害怕哥奴,當下想要緩解與右相府的矛盾,或許我們可以在這件事情上面做做文章。」

他自從進來,焦點便一直放在自己的妹妹身上,就是做給太子看的。

指望我效命,我妹妹的地位必須穩如泰山。

這就是爲什麼,前幾次少陽院的會議,太子妃韋氏沒有參加,韋堅從頭到尾愣是不開口。

他知道,太子在埋怨自己妹妹曾經努力化解少陽院與隋王宅的矛盾,等到兩家徹底鬧之後,妹妹最近沒少被太子埋怨。

我妹妹那也是一番好心,爲了誰?還不是爲了你?

韋堅現在勢力大了,必須擺出強硬姿態來確保妹妹在少陽院的地位,畢竟新來的那個杜良娣端莊淑雅,極得太子寵愛,太子也過於冷遇太子妃了。

「我今天來之前,信安王派人找到我,請我轉告太子,嗣吳王的事情,他會設法解決,」右庶子高仲舒道:

「今後,他也會約束嗣吳王,避免對方再出大錯,往後的事情,太子可託付李恆來做。」

李恆就是信安王李禕的大兒子,是中書門下五房朝集使當中的工房朝集使,

處在權力中心,也就是那位南宮郎了。

李亨聞言,欣慰感嘆道:

「幸有信安王匡助,否則孤定被宵小所辱。」

他眼下的形勢修爲不利,外有李瑁這個首席大對頭,內有十王宅四王黨。

天寶元年過去還不到一半,蟄伏多年的皇子們,一個個都開始蠢蠢欲動了,

因爲所有人都認爲,聖人的壽元頂多還有七八年,他們是從大唐歷代皇帝的歲數來判斷的。

那麼在此期間,他們必須謀劃了,以前沒有那個膽子,但是現在有了。

因爲聖人老了,如今呈現出來的也是一副養老的姿態,父子關係從來都是這樣,只有在父親逐漸老去之後,兒子纔會逐漸掌握家裡的話語權。

父親也只有在意識到自己衰老的那一刻,纔會改變以往對兒子的嚴厲態度,

轉爲逐漸妥協。

也就是說,在基哥放權李林甫,少陽院與隋王宅明着撕破臉之後,所有人的膽子都大了。

「我以爲,今後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着手佈置,」一直沒有開口的李泌,終於說話了。

別看他只是太子內坊書令史,這小子的地位可不低,因爲他少年時期結交的,就已經是頂級權貴了。

他跟張九齡是忘年交,在座的哪個比得上張九齡?

「長源快說,」李亨頗爲興奮道。

嗣吳王李抵爭奪左衛財政大權,是被高仲舒慫的,當時李泌就反對,認爲吳王畏懼隋王在前,做事必然不能放開手腳,必然會予人把柄,如今算是應驗了。

李泌緩緩道:

「其一,隋王爲左衛大將軍,收權財政無可厚非,我們以此着手毫無意義,

他在左衛做的事情,惟有一點存在貓膩,那就是頻繁更換軍械。」

「這個挑不出毛病吧?」崔琳皺眉道:

「規矩就是這麼定的,隋王是更換,又不是藏匿,如何做文章呢?」

李泌微笑道:「聖人放手國事,但是皇城成衛乃重中之重,高將軍必然盯的很緊,不容任何紕漏,我們放出風聲,就說隋王對武庫圖謀不軌,他雖無此心,

шшш ¤ttκǎ n ¤c o

但高將軍必然防範,那麼隋王今後在左衛的任何動作,都會被內侍省嚴密監視。」

「不合適吧?這不是污衊嗎?」賀知章皺眉道:

「我們要對付隋王,必須抓到真憑實據才能下手,憑空誣陷,只會是竇鱷的結局,長源的想法還是過於輕浮了。」

「其二呢?」李亨問道。

李泌繼續道:

「如今不只是隋王在太子之位,十王宅不安分的還有好幾個呢,這幾個想要坐觀虎鬥,我們不能遂了他們的心願,要早早將其拉下水,就要炮製一些事情,四王的背後是竇家和獨孤家,韋昭明不是說了嗎,這兩家與裴敦復夫人有矛盾,我們可以藉機挑撥。」

他的這兩條計策,都只是一個大致框架,如何細分,那是要一步一步看形勢來決定的。

第二條還好說,利用惡錢集團想要討好李林甫的機會,挑破雙方關係,將四王拉進來,是符合少陽院利益的。

但是第一條,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

污衊這種事情,一個不好就是引火燒身,誰也不敢冒這個風險。

但是有膽大的。

韋堅就非常認同:

「想要李瑁完蛋,罪名只有逆和造反,武庫圖謀不軌,便是很好的由頭,我們又不是無的放矢,他最近往來武庫確實太過頻繁了一些,事出反常必有妖,適當放些風聲出去,讓御史臺的那幫人傳到聖人那裡,聖人就算不信,心裡也會提防着他,長源此計絕妙,乃攻心之術,諸位怎麼就看不明白呢?」

這就是抓住了皇帝的心理特點,對於造反這類事情,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而李隆基最防範的偏偏就是他的兒子們,所以李泌這一招,確實殺傷力極大。

看似污衊,實際上叫做捕風捉影,讓聖人有杯弓蛇影之感,便會對李瑁產生疑心。

還是韋堅那句話,想要幹倒李,只有那兩個罪名,這可是歷史上無數先輩用鮮血換來的經驗。

李亨眼見堂下衆人憂心,沉聲道: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孤如今也是沒有退路了,李瑁做事越來越大膽,孤若還是像從前那般忍讓,必吃大虧。」

李泌點頭道:

「正所謂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敵者,無常也,太子最近要多去慶王宅,姿態要放低一些,他們想利用我們對付隋王,我們何嘗不能如法炮製呢?三方角逐,在形勢也,仇之敵,吾之友也。」

李亨頓時大笑:「得長源,孤無憂亦。」

韋堅也一個勁的稱讚李泌謀略過人,有廟勝之策,他知道,少陽院也是有派系的,而李泌當下無疑是紅人,必須爭取過來,與他一起支持太子妃。

四王黨,其實是不團結的,因爲裡面有一個真正的老好人,榮王李琬。

他不願看到兄弟閱牆,卻又勸阻不了,所以便乾脆置身之外,誰也不幫,也徹底斷絕了與李瑁的來往,免得自己那兩個親兄弟跟他翻臉。

他現在腦子裡,經常會想起一個人,寧王李憲。

爲什麼寧王就能謙讓大位,而其他人卻要爭個頭破血流呢?如果兄弟當中人人皆是寧王,那該有多好?

屆時太子登基,兄友弟恭,一團和諧共享榮華,這纔是盛世局面啊。

但是他也知道,他這是癡人說夢,皇權和平交接,在歷史上其實並不多見。

也正因爲他這樣的性格,其實頗得李隆基欣賞。

李隆基是真的認爲,榮王琬的品德,是他的兒子當中最好的。

所以今天,內侍省來人了,五大巨宦之一的黎敬仁親自來宣讀旨意,聖人冊封榮王琬爲單于大都護。

雖然是虛名,是遙領,但還是足見李隆基對李琬的信任。

當年剝奪了人家的河西節度使,李琬就沒有任何意見,似乎覺得挺無所謂的,沒了就沒了。

這一次,也算是聖人的一種彌補吧。

「突厥完了?」李琬接旨之後,詢問黎敬仁道。

黎敬仁點了點頭:

「降部已經安頓在順丶佑丶化丶長四州,及定襄丶雲中兩個都督府,由單于都護府節制,治所不變,還在雲中郡,副都護爲張齊丘。」

說白了,管事的就是這個張齊丘。

此人就是當年差點被基哥任命爲宰相的那位,基哥當時實際上屬意的是張嘉貞,但沒有記住人家名字,差點搞錯。

而張齊丘,是此番王忠嗣攻略突的最大功臣,就是他聯絡突厥各部,分化離間,最終促成拔悉密丶回與葛邏祿三部攻打烏蘇米施可汗,纔有此大功,徹底瓦解了大唐在塞外的威脅。

這個人的本職,是右千牛衛大將軍。

聽起來真唬人啊,實際上左右千牛衛在十六當中,屬於最沒有地位的,本來應該是皇帝的貼身禁衛軍,但是職責都被北衙四軍給幹了,弄得他們挺尷尬,如今只有成衛皇城之責,人數還沒有左右金吾多。

「這個人我知道,好像是郭虛己當年舉薦的吧?」李琬問道。

黎敬仁笑道:「榮王對這些事情,還是很熟悉嘛,不錯,確實如此。」

別看郭虛己的官職聽起來沒有張齊丘大,事實上,郭虛己可不是一般人,駕部司的郎官,權力可不小,要不然也不會被王忠嗣這麼倚重。

而且人家跟裴寬丶牛仙客是一輩的,曾經是蕭高的幕僚,也是永王李的親舅舅。

歷史上,被他舉薦的人,做過節度使的有張齊丘丶鮮于仲通,高官的,有司馬垂丶劉璀丶陸衆丶韓洽。

而且與郭子儀有同樣的曾祖。

送走黎敬仁之後,李琬總覺得父皇這樣的安排,恐怕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簡單。

我都一把年紀了,還遙領那樣的虛名幹什麼?早晚又得被奪了,有意思嗎?

恐怕人家張齊丘本該是單于大都護,父皇覺得不妥,才硬是拿我來壓人家一頭吧?

張齊丘是郭虛己的人,郭虛己是李的親舅舅,李又是太子的人。

說到底,還是防着太子嘛。

李琬是心善,可不是老實,他其實猜對了。

大唐北疆防衛之重,都在朔方身上,王忠嗣是支持太子的,再來個單于大都護,太子等於可以遙控北疆了。

單于都護府的地盤,就是內蒙古大部,治所就在呼和浩特附近。

在李琬看來,王忠嗣對父皇再忠心,終究手握重權,這樣的人,父皇也是不得不防啊。

「怎麼感覺你不高興呢?」王妃薛氏走過來說道。

李琬搖頭嘆息道:

「王忠嗣這次回京,指不定又要鬧出什麼風波,我是想躲清閒的,就怕躲不開啊。」

他知道,自己身在局中,想要徹底置身事外,可能性爲零,早晚會有人逼他站隊的。

可是他又躲不開,因爲大家都在十王宅,擡頭不見低頭見。

「大兄是你的同胞兄弟,你長此以往,會讓兄弟心寒的,」妻子薛氏勸說道「隋王丶盛王,人家纔是親兄弟。」

李琬一愣,眼神茫然。

第88章 左領軍府胄曹參軍第387章 隔閡第370章 豪情壯志第16章 這可不是1般的紅豆第208章 公主很平靜第3章 16王宅第198章 永王李璘第28章 這家人最是心狠手辣第79章 回去吧第83章 美名冠之第267章 天生跋扈第358章 還差三個月第195章 早晚死在女人身上第109章 什麼叫睹物思人?第五十三章 左衛勳一府中郎將第302章 你們得求我第380章 重整秩序第79章 回去吧第90章 美輪美奐第10章 誰給你賣命第111章 你說誰錯就誰錯第284章 融合劑第41章 外任之重無比焉第95章 粟特人第385章 棺材板第364章 能騙你的都是自己人第231章 妖女第118章 萬壽仙君第205章 清流領袖第264章 寧親公主第270章 做皇帝難度更大第105章 丟朕的臉第222章 給他多準備點紙錢第296章 明帳和暗帳第96章 莊嚴一家第6章 度壽王妃為女道士敕第364章 能騙你的都是自己人第354章 大愚若智第33章 表妹第360章 體面第199章 夢中懷孕第361章第146章 漢中之於關中第224章 好戰第368章 託付後事第291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第184章 歷史最大變數第161章 手勁可真大第287章 庫房鑰匙第127章 服務業第371章 聖人英武第371章 聖人英武第313章 大家都是要吃飯的第110章 超級奶爸第361章第263章 禍亂根源第107章 拜倒在石榴裙下第144章 三戟崔家第179章 河西進奏院第313章 大家都是要吃飯的第91章 國寶郎第163章 莫要負了我一番苦心第171章 有所論請,天子難違第113章 平康坊三曲第277章 李亨第387章 隔閡第367章 龍要過江第381章 錢監第24章 道本玄元皇帝之教第377章 針尖對麥芒第17章 朕以孝治天下!第97章 好雨知時節第210章 打穿了第334章 三策第295章 最大節日第232章 報喜不報憂第84章 牛李黨爭第145章 問題出在豎心旁第376章 宜稱陛下第308章 官職小,衙門大第174章 伊州大麴第2章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第137章 公非人世之人第24章 道本玄元皇帝之教第294章 五武第280章 白羽大箭第228章 讖書第六十五章 女強男弱第329章 能幫就幫第362章 醉酒第四十八章 職分不明第五十二章 一千個韋堅第157章 忠義第98章 長安百萬家第五十一章 給他找個事幹第268章 領地意識第240章 三五七言第111章 你說誰錯就誰錯第345章 翹tun第174章 伊州大麴
第88章 左領軍府胄曹參軍第387章 隔閡第370章 豪情壯志第16章 這可不是1般的紅豆第208章 公主很平靜第3章 16王宅第198章 永王李璘第28章 這家人最是心狠手辣第79章 回去吧第83章 美名冠之第267章 天生跋扈第358章 還差三個月第195章 早晚死在女人身上第109章 什麼叫睹物思人?第五十三章 左衛勳一府中郎將第302章 你們得求我第380章 重整秩序第79章 回去吧第90章 美輪美奐第10章 誰給你賣命第111章 你說誰錯就誰錯第284章 融合劑第41章 外任之重無比焉第95章 粟特人第385章 棺材板第364章 能騙你的都是自己人第231章 妖女第118章 萬壽仙君第205章 清流領袖第264章 寧親公主第270章 做皇帝難度更大第105章 丟朕的臉第222章 給他多準備點紙錢第296章 明帳和暗帳第96章 莊嚴一家第6章 度壽王妃為女道士敕第364章 能騙你的都是自己人第354章 大愚若智第33章 表妹第360章 體面第199章 夢中懷孕第361章第146章 漢中之於關中第224章 好戰第368章 託付後事第291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第184章 歷史最大變數第161章 手勁可真大第287章 庫房鑰匙第127章 服務業第371章 聖人英武第371章 聖人英武第313章 大家都是要吃飯的第110章 超級奶爸第361章第263章 禍亂根源第107章 拜倒在石榴裙下第144章 三戟崔家第179章 河西進奏院第313章 大家都是要吃飯的第91章 國寶郎第163章 莫要負了我一番苦心第171章 有所論請,天子難違第113章 平康坊三曲第277章 李亨第387章 隔閡第367章 龍要過江第381章 錢監第24章 道本玄元皇帝之教第377章 針尖對麥芒第17章 朕以孝治天下!第97章 好雨知時節第210章 打穿了第334章 三策第295章 最大節日第232章 報喜不報憂第84章 牛李黨爭第145章 問題出在豎心旁第376章 宜稱陛下第308章 官職小,衙門大第174章 伊州大麴第2章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第137章 公非人世之人第24章 道本玄元皇帝之教第294章 五武第280章 白羽大箭第228章 讖書第六十五章 女強男弱第329章 能幫就幫第362章 醉酒第四十八章 職分不明第五十二章 一千個韋堅第157章 忠義第98章 長安百萬家第五十一章 給他找個事幹第268章 領地意識第240章 三五七言第111章 你說誰錯就誰錯第345章 翹tun第174章 伊州大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