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進兵

第504章 進兵

交州水步大軍順利通過洭浦關,繼續沿溱水北上,橫穿湞陽縣境,最終大軍停於曲江縣以北十餘里處的一座渡口內。

鄧羲等人皆是一頭霧水,眼下才剛過中午,遠未到休息的時候,不知大軍爲何停止不前。

王彊來見鄧羲, 面上略帶歉意地道:“鄧君,我還有要務在身,只能止步於此,不過鄧君不必擔心,我會派兵船繼續護送諸君北上,荊州境內頗爲安寧,少有寇盜,鄧君無須擔心安全。”

鄧羲大感意外,心裡更加疑惑了,這裡有什麼值得劉景不遠千里,從交州調來上萬大軍?

他們剛從南邊而來,桂陽郡內部平穩,不是自身問題,北爲長沙郡,西爲零陵郡,皆是劉景久營之地,士民擁戴,也不會出問題,東面……是揚州廬陵郡。

“劉景莫非要對江東用兵了?”鄧羲心裡暗暗吃驚。

此時劉景出兵豫章的消息尚未傳開, 鄧羲僅憑王彊的隻言片語, 竟然猜到了結果。

王彊自然不會和他解釋,很快就派船將鄧羲等人送走, 接着下令全軍棄舟登陸,向東進發, 三日後抵達桂陽與廬陵交界處。

臺領山下,豫章水畔, 此地屬於偏僻地帶,原本應該少有人煙纔對,可此時這裡卻聚集了數以萬計的民夫、工匠,正熱火朝天的運輸物資,修造舟船。

“王將軍,你終於到了……”桂陽太守桓彝得知王彊終於率軍到來,立刻抽身趕來相見。

桓彝在這荒郊野嶺蹲守了足有一個多月,面龐曬得黝黑,衣冠也不再整潔,簡直和王彊印象中的判若兩人,險些沒認出來。

“桓桂陽辛苦了。”王彊忍不住乾笑兩聲,隨後問起正事,“不知船、資是否已經準備齊全?”

桓彝輕輕頷首道:“糧谷足夠萬人兩月之食,舟船也已裝造數百艘,隨時都可以出發。”

王彊不禁感嘆道:“有桓桂陽爲我籌措,足食足兵,我可以安心的出兵了。”說罷,和桓彝並肩前往豫章水畔,視察地形。

沒錯,劉景實際上不是兩路進攻豫章, 而是兵分三路,同時攻打豫章、廬陵。

劉景順江東下,爲北路軍;諸葛亮出長沙,爲中路軍;王彊率交州軍萬人,乘船沿豫章水而進,直攻廬陵郡,爲南路軍。

王彊的這條進攻路線,歷史上東晉時期盧循麾下大將徐道覆曾經走過。

盧循乃盧植後代,與孫恩起兵戰敗,率領殘部南下佔領廣州。後徐道覆趁劉裕北上攻打南燕之際,說動盧循再度起兵。徐道覆十餘日內便修造戰艦數百,然後自豫章水而入贛水,先克廬陵,再下豫章,橫掃晉軍,一鼓作氣殺入長江,直撲建康,直到劉裕回師,才平息盧、徐之亂。

徐道覆麾下精兵數萬,或爲三吳舊賊,百戰餘生,或爲交州勁卒,驍捷善鬥,加上劉裕盡起精銳,北伐南燕,以致後方空虛,這才被徐道覆鑽了空子,一路勢如破竹,攻佔數郡。

劉景也沒指望王彊能夠複製徐道覆的奇蹟,他對王彊的要求並不高,只要率兵攻取廬陵南部南野、贛縣、雩都諸縣,從南邊牽制住廬陵太守孫輔即可。

王彊雖出身卑微,卻素有雄志,自然不會甘心於劉景爲他定下的目標。他率交州精卒萬人,不遠千里北上,難道就是爲了攻打廬陵南部的幾座偏遠小縣嗎?

全取廬陵!斬殺孫輔!

這是王彊爲自己制定的目標。

接下來王彊下令全軍休整兩日,同時派人快馬北上長沙通知諸葛亮,第三日即揮師殺入廬陵。

卻說諸葛亮率軍回到長沙,會合荊南之衆,屯於醴陵縣。

這日王彊信使抵達軍營,諸葛亮看過王彊的信後,忍不住暗鬆一口氣,拿着信對左右笑道:“王子健終不失期……”

北面劉景連戰連捷,南面王彊業已就位,諸葛亮當即下令,盡起大軍,東進豫章。

眼下豫章北部,彭澤、歷陵、柴桑等縣先後失守,太史慈大敗而逃,形勢岌岌可危,整個豫章的注意力都放在北方,相應的,西面的防備自然就有所鬆懈。

此時宜春可用之兵,不會超過千人,諸葛亮率領兩萬步騎,突然從西面的羣山中殺出。

正所謂“人到一萬,無邊無沿。”兩萬步騎大軍浩浩蕩蕩,沿着南水北岸而行,連旗成雲,精甲曜日,光照天地,軍容之壯,聲勢之大,沿途莫不矚目。

南水兩岸土地肥沃,宜種莊稼,人口稠密,由於諸葛亮大軍來得太過突然,百姓多來不及逃亡,只能躲在家中瑟瑟發抖。

不過很快他們便驚奇的發現,這支大軍不但軍容威武壯觀,軍紀也十分嚴明,所過之處,秋毫無犯。

豫章乃久亂之地,這十來年裡就從來沒有一刻安寧過,不管是官兵,還是賊寇,在豫章百姓眼裡並無區別,皆一丘之貉,何曾見過這等毫不擾民的軍隊。

說實話,這是隻有在書生講古中,纔會出現的仁義之師。

期間不止一次發生百姓舉家逃亡時被大軍從後追上,軍民並肩而行,兩兩相望的尷尬場面。

諸葛亮持軍整齊,雞犬不驚,很快就贏得了南水兩岸百姓的歡心,甚至有一些膽大之輩,紛紛跑到諸葛亮面前想要投軍。

諸葛亮也不好寒了他們的心,將他們編爲義營,等到抵達宜春城下時,義營已有三百餘人。

卻說宜春自得知數萬敵軍從西面殺來,軍民相顧駭然,旋即城中大亂,百姓紛紛攜家帶口,出城逃往鄉下,守兵不能止。

發展到最後,連縣吏也開始逃亡,轉眼縣寺諸曹,便已十去九空。

宜春乃是劇縣,歷來山越橫行,宗賊肆虐,非勇士無以鎮守,前任縣長乃孫權愛將周泰,現任縣長也是一位勇士。

不過他們雖然勇猛善戰,能夠平息外部叛亂,卻也粗鄙少文,不知收服內部人心,是以縣中諸吏,皆不親附,一旦大難臨頭,諸吏皆棄職而走。

(本章完)

第332章 徐庶第240章 說和第339章 出戰第239章 嚴法第207章 合兵第99章 王彊第129章 雙戟第544章 葛周第34章 志向第114章 襄陽第351章 班底第509章 設計第186章 八月第20章 南陽來客第191章 計議391.第391章 大敗第481章 團圓第184章 七夕第22章 交談第165章 猛將第534章 歸心第414章 託孤第455章 投降第461章 守節第15章 救命恩人第101章 招撫第111章 歸來第407章 烽火第369章 出使第63章 突襲第44章 單程第311章 吐血第360章 獻計第143章 縣丞第364章 使者第23章 赴任第91章 壁畫第348章 南下第309章 終抵第277章 急報第365章 劉備第432章 獻計 (2)第96章 建安第172章 出兵第171章 結束第330章 封拜第40章 悲歌第480章 買馬第530章 仁義第157章 仁和第521章 傾出第248章 心絞第330章 封拜第109章 難題第151章 全殲第397章 攻城(1)第270章 醫所第243章 學官第376章 出征第146章 劇縣 (感謝長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4章 賴慈第214章 定計第290章 可惜第418章 預備第316章 禁酒第466章 射策(上)第156章 邀請第133章 鄧芝第180章 回鄉第373章 盟約第347章 鬱林第208章 斬殺第491章 徐宗第11章 帶經耕鋤第107章 轟動第280章 投靠第206章 逃亡第16章 決定第226章 死第325章 泉陵第129章 雙戟第140章 二年第33章 示衆第532章 用意第97章 目的第271章 火攻第427章 身當第481章 團圓第152章 改名第2章 劉亮第386章 面曹第176章 親耕第5章 虎頭第326章 相遇第215章 南下第279章 連雨第408章 試探第17章 杜襲第508章 南昌
第332章 徐庶第240章 說和第339章 出戰第239章 嚴法第207章 合兵第99章 王彊第129章 雙戟第544章 葛周第34章 志向第114章 襄陽第351章 班底第509章 設計第186章 八月第20章 南陽來客第191章 計議391.第391章 大敗第481章 團圓第184章 七夕第22章 交談第165章 猛將第534章 歸心第414章 託孤第455章 投降第461章 守節第15章 救命恩人第101章 招撫第111章 歸來第407章 烽火第369章 出使第63章 突襲第44章 單程第311章 吐血第360章 獻計第143章 縣丞第364章 使者第23章 赴任第91章 壁畫第348章 南下第309章 終抵第277章 急報第365章 劉備第432章 獻計 (2)第96章 建安第172章 出兵第171章 結束第330章 封拜第40章 悲歌第480章 買馬第530章 仁義第157章 仁和第521章 傾出第248章 心絞第330章 封拜第109章 難題第151章 全殲第397章 攻城(1)第270章 醫所第243章 學官第376章 出征第146章 劇縣 (感謝長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4章 賴慈第214章 定計第290章 可惜第418章 預備第316章 禁酒第466章 射策(上)第156章 邀請第133章 鄧芝第180章 回鄉第373章 盟約第347章 鬱林第208章 斬殺第491章 徐宗第11章 帶經耕鋤第107章 轟動第280章 投靠第206章 逃亡第16章 決定第226章 死第325章 泉陵第129章 雙戟第140章 二年第33章 示衆第532章 用意第97章 目的第271章 火攻第427章 身當第481章 團圓第152章 改名第2章 劉亮第386章 面曹第176章 親耕第5章 虎頭第326章 相遇第215章 南下第279章 連雨第408章 試探第17章 杜襲第508章 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