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義士

第288章 義士

劉景和賴恭正在爵室內談論着蒯越,忽然接到了後者自刎而死的消息,賴恭當即一愣,失神下手一鬆,酒杯不由跌落地上。

“長史……”賴恭深深嘆了一口氣,面上露出悲切之色。

劉景亦是放下酒杯,心中感到十分惋惜,蒯越可謂荊州最傑出的人才之一,當年劉表勢單力薄,正是靠着他的輔佐才得以強大。歷史上曹操在奪取荊州後,忍不住同荀彧寫信說:“不喜得荊州,喜得蒯異度耳。”由此可知其人的名望與才能。

無奈蒯越和劉表牽連極深,而且劉景的零陵太守之位,是由張羨表舉,與私署無異,實際上的身份僅爲四百石酃縣長,和皇伯、州牧的劉表,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一比,如雲泥之別。

甚至劉景都比不上蒯越本人,其乃是鎮南將軍府長史、故章陵太守、樊亭侯。因此,蒯越根本不可能歸順劉景。

不過即便蒯越不能爲己所用,劉景仍然不希望他死,因爲死了的蒯越,對他毫無價值,只有活着的蒯越,對他纔有價值。

蒯越堪稱劉表麾下首屈一指的重臣,劉景若將其俘虜並善待,必會對劉表造成巨大的打擊,可惜蒯越未能讓他如意。

接着劉景又聽說蒯越六名門客親信,皆自刎而死,無一苟活,心裡不禁大爲感慨,古人素重忠孝節義,爲此不惜性命。

從前田橫守義不辱,橫刀自刎,其麾下五百人浮於海上,得知田橫已死的消息,盡皆自殺。

後世諸葛誕起兵反抗司馬昭,兵敗被殺,其部衆數百人,面對“降者生,不降者斬”的選擇,無一肯降,全都從容赴死。

蒯越雖不及田橫、諸葛誕得人效死至此,亦足以自傲了。

劉景忍不住想,如果他兵敗身亡,會有人追隨他而死嗎?但這個念頭轉瞬間就被他驅逐出腦海,他絕對不會落到這副田地,所以這個問題根本就不存在。

劉景不由和賴恭感慨道:“蒯異度乃楚國之望,士之冠冕,其人深有謀略,文武兼資,論才能還要超過他的先人蒯通。當今漢室不幸,社稷淪喪,九州雲擾,蒯異度身負濟世之才,本該輔佐明主,興復漢室,名垂青史,可惜現在卻因劉荊州一己私利,興不義之兵,枉死於荊南。”

賴恭聞其言,心裡頗爲不快,都到這個時候了,劉景還不忘向劉表身上潑髒水,出言反駁道:“將軍乃荊州之主,張長沙倔強不順,舉三郡而叛,將軍命州兵跨江討伐,此上徵下戰,去暴舉順,怎能說是不義之兵?”

劉景不疾不徐地道:“賴君久在北軍,這兩年來荊南百姓遭受的苦難,相信沒有人比賴君更瞭解。在我等荊南之人眼中,北軍就是不義之兵。”

賴恭道:“荊南之所以戰亂連年,皆因張長沙不肯屈服。”

劉景搖頭道:“如此說來,曹孟德奉天子之命征討四方,其軍入南陽時,劉荊州應該束手就擒纔對,何以抗拒王師?”

賴恭嘿然無語,他當然可以說曹操是亂臣賊子,今年正月爆發的天子衣帶詔事件就是證明。

不過真要這麼強辯下去,最後必定會變成“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口舌之爭,賴恭現在實在沒心情與劉景爭論這個。

見賴恭沉默下來,劉景也不再多言,適時將話題轉移到嫂子賴慈和侄兒虎頭身上。

蒯越乃是荊州軍主帥,其自殺身亡的消息一經傳出,立時擊垮了荊州軍將士僅存的抵抗之心,各個“孤島”皆望風而降。

至此,劉景水軍以秋風掃落葉之勢迅速掃平了“諸島”,俘敵萬餘人,目前僅剩據守新營地的數千荊州軍執意不肯投降。

劉景一聲令下,水軍數百艘戰艦立刻將荊州軍新營地圍得水泄不通。爲了畢其功於一役,劉景只留下千餘人看押俘虜,其餘士卒全部抽調到前線,包括劉修、劉亮、嚴肅部三千餘人。

望着水面上鱗次櫛比的戰艦,以及甲板上密密麻麻的甲士,荊州軍將士無不神色憂懼,惴惴不安。

如果不是礙於劉磐淫威,或許衆將士早就向劉景軍投降了,畢竟連主帥蒯越都已自殺身亡,他們還有什麼理由奮戰下去?

劉磐作爲劉表親侄,爲人剛猛,寧死不屈,曾有司馬、校尉勸其投降,劉磐二話不說將其等收押,之後當着數千將士的面,親自手刃幾將,以示決心。此後,再無一人敢言“降”字。

不過劉磐此舉看似穩住了軍心,其實私底下暗潮涌動。

劉磐對此亦是心知肚明,可他不這麼做,只會死得更快,任何人都可以投降,唯獨他不行。

去年孫策進攻江夏,從兄劉虎奉命率兵救援黃祖,最終被孫策所敗,死於亂軍之中。從兄劉虎不以武事見長,尚且能夠戰死沙場,不損名節,他素來自詡驍勇,如果畏死投降敵人,日後還有何面目立於天地間?

劉磐已存必死之心,他現在就一個念頭,儘可能多殺死劉景軍士卒,自己在這裡每多殺一人,叔父的壓力就減輕一分,這也是他唯一能爲叔父做的事情了。

目前營中有士卒七千餘人,然而能稱得上精銳的,僅兩千餘人,剩下的不是羸兵,就是降卒。他們先前被派來修建新營地,吃了不少苦頭,沒想到陰差陽錯下,竟然躲過了這場洪災。

劉磐心裡很清楚光靠這兩千餘人,根本抵擋不住劉景軍,羸兵不堪一戰,只能打打下手。降兵雖有戰力,卻不可信任,以眼下的形勢,如果讓他們頂在前面,說不定立刻就會反戈相向。

無奈之下,劉磐只好讓與劉景有深仇大恨的區雄統領長沙降兵。他覺得軍中諸將,要說誰不會投降劉景,除了自己外,區雄應該能夠排在第二。

“咚……咚……咚……”

隨着宛若雷霆般的戰鼓聲響徹天地,大雨似都緩和了下來。

劉景軍要發動進攻了。

(本章完)

第514章 後事第318章 放歸第124章 宴會第201章 北上 (感謝盟主浮沉一年間)第344章 中箭第4章 賴慈第346章 青綬第284章 澤國第78章 曬書第324章 膝席第177章 施恩第405章 防疫第299章 兵臨第241章 蔣琬第455章 投降第293章 奇策第418章 預備第529章 詔書第228章 斬首第46章 馬周第105章 八陣第494章 戰臨第116章 再見第405章 防疫第375章 返回第277章 急報第98章 高利貸第521章 傾出第401章 城塌第135章 歸來第70章 攤牌第38章 諸葛玄第26章 市樓第444章 東曹掾第134章 流淚第144章 褚方第323章 爲壽第148章 警鼓第254章 突圍第493章 猝遇第329章 康伯 (感謝盟主北極熊2018)第201章 北上 (感謝盟主浮沉一年間)第290章 可惜第252章 週歲第428章 突圍第263章 水戰(下)第203章 魄力第491章 徐宗第89章 桃板第27章 皓月第430章 落幕第450章 官學第370章 同州第340章 部督第381章 江陵第418章 預備第320章 來投第163章 解土第329章 康伯 (感謝盟主北極熊2018)第428章 突圍第359章 八月第275章 交趾第96章 建安第365章 劉備第94章 族宴(感謝盟主七月流風帝)第336章 區景第113章 啓程第22章 交談第492章 名士第414章 託孤第178章 來接第473章 迴歸第503章 餓虎第81章 必須死第248章 心絞第289章 倒戈第522章 變故第526章 薄行第535章 人望第10章 劉伯嗣第475章 妹夫第304章 北上第159章 退讓第354章 屯田第55章 鄧瑗第384章 招攬第19章 桓階第384章 招攬第27章 皓月第32章 求字第375章 返回第57章 示好第157章 仁和第483章 定議第137章 洞房第353章第99章 王彊第13章 張羨第472章 失策第215章 南下
第514章 後事第318章 放歸第124章 宴會第201章 北上 (感謝盟主浮沉一年間)第344章 中箭第4章 賴慈第346章 青綬第284章 澤國第78章 曬書第324章 膝席第177章 施恩第405章 防疫第299章 兵臨第241章 蔣琬第455章 投降第293章 奇策第418章 預備第529章 詔書第228章 斬首第46章 馬周第105章 八陣第494章 戰臨第116章 再見第405章 防疫第375章 返回第277章 急報第98章 高利貸第521章 傾出第401章 城塌第135章 歸來第70章 攤牌第38章 諸葛玄第26章 市樓第444章 東曹掾第134章 流淚第144章 褚方第323章 爲壽第148章 警鼓第254章 突圍第493章 猝遇第329章 康伯 (感謝盟主北極熊2018)第201章 北上 (感謝盟主浮沉一年間)第290章 可惜第252章 週歲第428章 突圍第263章 水戰(下)第203章 魄力第491章 徐宗第89章 桃板第27章 皓月第430章 落幕第450章 官學第370章 同州第340章 部督第381章 江陵第418章 預備第320章 來投第163章 解土第329章 康伯 (感謝盟主北極熊2018)第428章 突圍第359章 八月第275章 交趾第96章 建安第365章 劉備第94章 族宴(感謝盟主七月流風帝)第336章 區景第113章 啓程第22章 交談第492章 名士第414章 託孤第178章 來接第473章 迴歸第503章 餓虎第81章 必須死第248章 心絞第289章 倒戈第522章 變故第526章 薄行第535章 人望第10章 劉伯嗣第475章 妹夫第304章 北上第159章 退讓第354章 屯田第55章 鄧瑗第384章 招攬第19章 桓階第384章 招攬第27章 皓月第32章 求字第375章 返回第57章 示好第157章 仁和第483章 定議第137章 洞房第353章第99章 王彊第13章 張羨第472章 失策第215章 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