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有神秘的東西發掘,我和程思泯都來了興致,仔細的聽着,一點不也敢分神。
老教授繼續說道:“等到秦國橫掃六國統一華夏後,丞相李斯實行文字改革,以結構簡練書寫方便的小篆代替先秦所有雜亂無章的文字,故詛楚文基本就不再使用,慢慢的退出了歷史的舞臺。這五塊石碑一直到北宋年間才被髮掘出來,於是人們纔開始再一次的瞭解詛楚文的文筆結構。這些文字類同先秦時代的大篆,史料上記載的也少,發現帛書後,當時我們國家可是沒有幾個人能認識這上面的文字。怎麼辦呢?你們知道做考古的人最擅長的就是一探究竟。於是我自己一張張的從帛書上臨摹後,再帶去圖書館遍查古籍篆刻文典,三個月後,終於大致搞清楚了這裡面的內容。”老人說完後面色凝重,開始停頓了起來,像是在思索、回憶着過去的事情。
“到底是什麼樣的書,說的什麼?”程思泯好奇的問道。
“是道教符籙書,名字是《三洞神符記》。只一卷,撰者不詳,書中記載了三洞各經關於天書、神符之名稱和解說,還有一點逸聞趣事和典故。我當時正在對金石研究有很濃厚的趣味,恰好看到了裡面有一段記載祭祀琀蟬的故事。”盧教授一說到這裡,我的心緊了一下,下意識的往前傾斜了身子。
只聽老教授說道:“說的是古氏族部落祭祀的大巫師,他們的身份象徵就是冠羽額琀。意思是頭頂插野雉的羽毛,額頭上佩帶琀蟬裝飾。這琀蟬的描述着墨不多,寥寥數語但能大概說出了形狀,描述和小石帶來的這塊玉石有些相似。還說大巫師們代代相傳的除了這塊黃玉琀蟬外,還有一段什麼暗室密傳的歌訣《星宿謠》。哦!小石,你祖上有沒有傳下來什麼歌訣民謠的?”
我心頭一驚,因爲我正在想那個瞎子的事情,我想該不會那《星宿謠》就是老瞎子讓我念叨的那數星星的口訣吧!聽到盧教授擡頭問我,我只能故作鎮定,結結巴巴的搖搖頭說道:“沒……沒有!盧教授,我沒有聽我家人說起過什麼星宿歌謠的。”
“哦!或許年代久遠,歌訣早已失傳。”老人點了點頭,沒有再追問,繼續往下面說去:“當時我也不懂得這《三洞神符記》是本什麼樣子的書,更不知道這黃玉琀蟬的具體意思,怎麼辦呢?我想到這個既然是道家人士的故事,道士應該懂得這其中的意思!於是我專門去拜訪鶴鳴山的一位年過百歲的玄門蓿老,那老道長和我有些交情,我造訪這位真人多次後,他纔將這《三洞神符記》和黃玉琀蟬的原由告訴了我,並且告戒我不能輕易泄露出去。”
老人說到這裡,或許是口渴難耐,又喝了一口水,停頓了片刻神色凝重的說道:“所以今天你們既然問起,我也只能把這黃玉琀蟬的故事給你們說個大概。那意思大概是說春秋戰國時候,齊國有個巫師叫甘忠可的,他有次在深山中練氣的時候,一位無名老者傳授他一塊玉蟬和一段歌訣,並指點用法。還告戒他玉蟬有靈氣是要靠主人的精氣來養,養好了會受益無窮,但是如果弄的不好就如同雲南苗疆養蠱一樣是會反噬主人。”
“竟然還有這樣的事情!太玄乎了。”程思泯說道。
老教授繼續說道:“是呀,後來果然這甘忠可法力大增!成了戰國有名的巫師,於是他和他的徒弟于吉以《太平經》爲寶典,廣收門徒,創立符籙派。這符籙派對後面其他的道教派別影響非常大,分支也很繁縟。所以說這黃玉琀蟬,應該是巫教裡面的一種法器,據說上面附屬着某種神秘力量。除這之外,還有一種說法,說這黃玉琀蟬在唐代的時候竟然跟一個寶藏有了關聯,憑藉那《星宿謠》的口訣,便是開啓寶藏的唯一鑰匙。當然,這些都只是傳說,目前爲止也沒有人考證出來什麼。”
聽了盧教授說完這些後,我想到那數星星的民謠和這塊從天而降的玉蟬,突然的害怕起來,害怕事情複雜麻煩。我擔心他們看出我的失常,於是找了一個問題來掩飾自己,我說道:“盧教授,這道教和巫到底有什麼樣子的聯繫和區別呢?”
盧教授點了點頭,笑着說道:“問得好,現在好多的人都搞不懂這兩者之間的聯繫,這道教的歷史理起來還比較順暢,但這巫就難說了,它如同一團亂麻一樣,你越是去理它越是凌亂,不是沒法理關鍵是它本身就是散亂的沒有章法可言。就如同你要砍倒幾棵大樹比較容易,但是要叫你去砍倒一個山頭的藤蔓植物就比較麻煩了。所以要搞清楚‘巫’這個字啊,最好的辦法就是旁敲側推的去一步步瞭解。當然這些都是不在自然科學解釋的範疇內,所以不能用我們所學的東西去理解它。”盧教授說到這裡,取下眼鏡,用指母按摩起額頭來。
“我知道巫術比道教的起源更遙遠,我在想道教是不是巫教的彙總和昇華呢?比如說你看印度的瑜迦和其他的一些古老的原始宗教到後來都成了佛教的一份子,佛教完善和系統了它們。”程思泯也開始發問起來。
老人點了點頭,表示認同他的說法,然後繼續說道:“道士的主要道術有服食、辟穀、外丹術、內丹術、引導、行氣、煉神、嘯法、符籙、咒語、雷法、占驗、禹步手訣等等。而巫師卻不會學這麼多,往往就學一些嘯法、符籙、咒語、雷法、占驗這些術數。道教是完善和系統化了巫教,但你說它彙總了巫教就不準確。道教的創立應在周晚期春秋時代,當時楚國苦縣的李耳,他做了幾十年周朝管理藏書的史官後。見周朝氣數已盡,於是歸隱泉林。大約在老子五十歲的時候,他便離開東周去秦國,西行途中經函谷關,關令尹喜強求他著書,於是老子寫下了講道德內容的文章五千字。這就是人們所說的《道德經》,也就是《老子》這本書。《老子》一書中,他用‘道’來說明宇宙萬物的演變,解釋客觀自然規律,闡述大自然和人體內部的神秘現象等。後來尹喜創立樓觀派,他以《老子》一書爲教典,尊奉李耳爲教主,以得道歸真爲目的。這樣一直傳到東晉的樑諶後才逐漸的被其他的派別所取代,到後來道教的派系就枝繁葉茂了,先後出現了五斗米、天師道、太平道、上清派、靈寶派、龍虎宗、茅山、正一、太一等等的派系……”
我們全神貫注的聽盧教授破析道教,正聽得出神的時候貴姨端來一大盤的水果。盧教授牙不好,貴姨爲他準備了一杯熱茶。我看了看時間,已經是晚上九點半了,我們吃過飯後不知不覺的已經談論了將近兩個小時,我想到老年人休息的早,雖然還想聽下去,但是出於禮貌我還是低聲的對程思泯說時間不早,我應該回去了。
話剛說出來,程思泯馬上的反對,說難得有如此交流的興致,話題都還沒有結束就要撤退。又說要不等會就和他睡不要回去了,非要回去的話就開車送我回去。
我爲難的看了看盧教授,老人明白我的意思,打了打手勢說道:“小石啊!你難得來一次,我們也聊得愉快,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我平時也睡得比較晚,我們不妨再把這個問題談論結束。要是時間晚了,今天你就不要回去了好嗎?”
我連忙答應着,說實話我是我們這裡面最不想結束話題的人,只是出於禮節問題我才提出離去。老人今天晚上精神很好,神采奕奕的談論着話題。我想到人上了年紀是很孤獨的,特別是伴侶要是離去後更是如此,盧教授這樣的家境看來什麼物質需求也是不缺的,但他也有寂寥的時候。
不知道怎麼回事這個時候我突然的掛念起婷婷來,想到我的這一生就要她來陪伴了,她是我的愛人是我這輩子相扶持的人。儘管現在我們之間有了小的問題存在,但我想到真心相愛的兩個人是無所畏懼的……
老先生喝掉大半杯子熱茶後,我們已經把一大盤水果基本吃完。程思泯找來衛生紙胡亂的搽着手和嘴巴,那小子在外面斯斯文文的一本正經,在家裡面什麼都原形畢露了。
老先生放下杯子,繼續說道:“傳統的來說,巫術的發源就更早了。巫師最早的用意應該是企圖藉助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對某些人、事物施加影響或給予控制的方術。古代施術者女稱巫,男稱覡。巫術,有少數人說是伴隨着古代藏族先民們對自然的崇拜而開始的,但大部分學者專家不這樣的認爲,堅信它的最早起源應該是來自華夏的漢民族。”
“原本就是漢民族的產物,怎麼又成了藏民族的產物呢?”聽到這裡,程思泯一口接過來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