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結局

大結局

應編輯與讀者要求,本章作爲大結局收尾吧。

如果各位讀者對在下的拙作感興趣,新作《明末之虎》,期待你的觀看。

。。。。。。

李嘯此次進京,遭到多人忌恨。

虎嘯軍被故意怠慢,安排招待甚不如意,有將士發泄不滿,被五城兵馬司拿獲。

崇禎因爲這個原因,懷疑虎嘯軍兵驕將悍,難於馴服,對李嘯原本欣賞之情,消失不少。

隨後御花園召對,李嘯所獻條陳,雖切中時蔽,卻因爲觸及大多人的利益,難於實施,崇禎對李嘯更無好感。

虎嘯軍離開京師返回安東衛,李嘯心意消沉,原本一心效忠的心思,開始轉變。

對於朝廷的各種徵召,李嘯開始陽奉陰違,表面忠誠,內心淡漠。

接下來的兩年內,李嘯軍逐步擴大自已的各類產品經營範圍,爲今後發展鋪平道路。

李嘯長子李建出生。

兩年後,資金不成問題的李嘯,開始重點組建水師。

李嘯長女李玉出生。

此時皮島已失,李嘯找了個藉口,以朝鮮救援不力爲由,征伐朝鮮。

虎嘯軍戰力強悍,包圍朝鮮都城,逼迫朝鮮割讓濟州島。

朝鮮嚮明朝告狀,崇禎下令處罰李嘯,卻不敢對他有實質性動作。

有濟州島作基礎,李嘯的水師日益強大。

同時扶持朝鮮內部反對勢力,讓朝鮮處於內鬥之中,從而無力對自已造成威脅。

崇禎十年時,虎嘯軍擁有先進戰艦數百,開始南下拓展。

虎嘯軍先敗鄭芝龍,再敗荷蘭人,用了近一年的時間,成功拿下臺灣。

拿下臺灣後,李嘯大力發展農業和海軍,招了大批流民,把臺灣建成了一個巨大的糧倉和海軍基地。

李嘯二子李世出生。

崇禎十二年,李嘯戰船千艘,全力南下,與西班牙爭奪菲律賓。

菲律賓土地廣大,島嶼衆多,西班牙人亦是十分能戰,李嘯用了近兩年時間才全部攻下菲律賓各個島嶼。

菲律賓拿下後,李嘯更加大力開展農業,招收流民。讓菲律賓與臺灣一樣,成了虎嘯軍最大的兩個糧倉。

李嘯二女李妤出生。

兵精糧足,錢錢豐厚的李嘯,開始了侵吞山東的計劃。

在崇禎十六年末,李嘯完成了對整個山東的吞併,迫使明朝承認自已爲山東總兵兼都指揮使。

崇禎十七年初,李嘯大敗李自成,近使其放棄入侵山東的計劃。李自成無奈,轉而全力攻打京城。

京師陷落,李嘯帶人秘密入京,崇禎已盡殺女眷,在自盡前,給李嘯留下血書一封,希望他能帶太子出城,保全帝脈,重振大明。

李嘯感慨涕泣,在掩埋了帝后及一衆公主的屍首後,帶太子出城,返回山東,此時,吳三桂引清軍入關。

李嘯三女李婕出生。

李自成大敗,被吳三桂及多爾袞派出的清軍大肆追殺,一路西逃。

李嘯讓太子於濟南稱帝,年號弘興,自任太師,任天下兵馬大元帥,李建封爲世子,號令天下。

李嘯趁清軍與李自成死戰之際,向南兼併了江北西鎮,剷除了最大的隱患。

兵力強大的李嘯,用了一年的時間,整合明朝殘餘勢力,剷除左良玉,讓整個南方聽命自已。

弘興二年,李嘯進位爲唐國公。

李嘯三子李吉出生。

同年,李自成被地主武裝所殺,清軍入寇四川,與張獻忠激戰。

趁清軍戰線拉至最長之際,一直隱忍無爲的李嘯,誓師北伐。

虎嘯軍兵分三路,一路從山東直逼京師,一路從南直隸徵河南山西,一路從湖廣直攻漢中陝西。

虎嘯軍攻勢凌厲,清軍大敗,陝西,山西,河南,北直隸大部光復。

韃子主力,苦守京師,虎嘯軍形成了圍點打援之勢。

清軍主力困陷四川,動彈不得,陷入虎嘯軍與張獻忠餘部夾攻之中。

徵川主力英親王阿濟格,見得京師危急,不得不率軍北返,被虎嘯軍與張獻忠部合擊,軍潰身滅,清軍西征主力全被消滅。

吳三桂及關寧軍重新倒戈,效忠李嘯。

李嘯進位爲唐王,封山東全地,世子世襲。

清軍全滅後,李嘯與張獻忠反目,經過一番苦戰,張獻忠於成都斃命,李嘯收降李定國,孫可望等人。

經過一年的圍困,京師終於被李嘯攻陷,在清軍的死命保護下,以死傷無數的代價,攝政王多爾袞被明軍射殺,順治出逃遼東.

順治自降國號,稱清王,以遼東爲界,向大明稱臣,李嘯思慮良久,暫從其議。

李嘯爲崇禎帝舉辦了盛大的祭祀活動,同時宣佈,京師由行都濟南,回遷北京。

至此,天下基本平定,舉國皆知李太師復國之功。

李嘯決定,天下戰亂已久,財力耗竭,故決定休養三年,再征伐清朝及蒙古。

弘光六年,李嘯受九錫,三辭,乃受。

弘興帝朱慈烺,對李嘯十分感激,又十分疑慮。

弘興帝受人盅惑,設計欲殺李嘯,以防李嘯功大奪國。

李嘯識破此計,將盅惑之人全部誅滅三族,隨後於帝階前裸衣自數身上傷痕,以剖心跡。

然朝中洶洶,各朝臣紛紛要求皇帝行禪讓之事,帝大驚而泣,哀求李嘯放過自已。

李嘯亦感泣,爲撫慰皇帝,以長女李玉許配於帝,爲皇后。

然李嘯此舉,並不能平息朝臣之議,有人建議,現在北方未靖,唐王乃國家柱石,孰可再起風波,羣臣一致要求,弘興帝若不殺,則必要流放。

整整一年,朝廷皆處於動盪之中。

年末,皇后李玉生下一子。

李嘯無奈,爲免弘興帝被人毒害,乃從羣臣之議,將皇帝流放菲律賓棉蘭老島。

接下來,李嘯接受羣臣建議,不再復立明帝,而受其禪讓,改國號爲唐。

然李嘯允許,弘興帝於菲律賓棉蘭老島復建明朝,以李玉之子爲太子,並以此島爲界,子孫世代永傳,成爲大唐屬國。

李嘯自稱大唐神武皇帝,封李建爲太子,李世爲秦王,李吉爲齊王。

神武二年,李嘯掃滅了暗圖復國的前明藩王及遺老,國中大定。

同年春末,命太子爲督師,率國中近半精銳唐軍,征伐蒙古,清朝。

唐軍勢若破竹,一年之內,攻滅清朝,順治自殺,李嘯殺盡老奴子孫,滿州餘部皆降,李嘯遂大招漢人入女真舊地,接收其土地人口,令滿洲人皆爲漢人百姓之奴僕.

第二年夏,蒙古諸部亦降,李嘯被尊爲天可汗。

李嘯繼續征伐,西吞烏斯藏,南並東南亞,北至西伯利亞,最遠之處,到達與奧斯曼帝國接壤之地。

李嘯終於創建了一個比唐朝還大的帝國,天下之大,無如我唐。

中華文明,重新進入了鼎盛之時,傲立於世界之巔。(。)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139章 綢緞換種馬第147章 招聘書生第104章 高龍堡守衛戰(一)第93章 崇禎皇帝第111章 高龍堡守衛戰(八)第175章 周延儒的毒計第183章 敗軍言和第98章 後金之亂(四)第192章 進度喜人第161章 孫之獬第183章 敗軍言和第137章 事在人爲第219章 凱旋分配第80章 整備出發第21章 千戶黎應笙第141章 女子澡堂之爭第106章 高龍堡守衛戰(三)第109章 高龍堡守衛戰(六)第152章 雙劍對決第20章 火燒牛蹄墩(下)第210章 朱徽姵第207章 魯王府論兵第162章 大明第一路第173章 俘虜與朝爭第179章 激戰夾龍道第67章 重整與規劃第228章 仇人對戰第37章 槍盾訓練第105章 高龍堡守衛戰(二)第11章 母親吳氏第121章 碑廓破襲戰(二)第165章 軍階考覈(下)第195章 如何對付李嘯第115章 惡毒的陰謀第183章 敗軍言和第216章 兗州之戰(六)第39章 高溪村之戰(上)第30章 必須要吃肉第142章 桑田與啓發第9章 回家探親第166章 勳章與學習第144章 李嘯的女人第214章 兗州之戰(四)第163章 超越時代的政府模式第44章 馬耆山從此姓李第91章 頭顱分配(上)第83章 收服海寇第23章 署總旗的野望第87章 血戰黃骨島堡(四)第115章 惡毒的陰謀第70章 吳之菡的心事第47章 孫婉兒第12章 小地主李長材第177章 野鬼欺家神第146章 獨特優惠第118章 晉升同知第163章 超越時代的政府模式第142章 桑田與啓發第187章 雄唐衛指揮使第54章 歡宴的陰影第179章 激戰夾龍道第44章 馬耆山從此姓李第129章 莫非,李嘯欲反?第64章 戰功爭奪第226章 烽煙再起第90章 凱旋獻捷第217章 兗州之戰(七)第2章 牛蹄墩第153章 馬耆山重工業區第55章 最後的準備(一)第88章 疑忌第149章 讀書爲何用第77章 宴會暗流第225章 遼東陰雲第195章 如何對付李嘯第72章 陳友德的突襲第12章 小地主李長材第15章 以弓換耕第22章 若不勝,請砍頭第111章 高龍堡守衛戰(八)第113章 全殲叛軍第1章 悲催的穿越第162章 大明第一路第36章 得道多助第156章 無利益,不出兵第207章 魯王府論兵第58章 鬧餉(上)第59章 鬧餉(中)第144章 李嘯的女人第153章 馬耆山重工業區第37章 槍盾訓練第5章 碑廓百戶所第154章 盔甲設計第106章 高龍堡守衛戰(三)第31章 規定與訓練第66章 移軍高龍堡第114章 不如歸去第206章 見面衝突第24章 有寶送來第232章 隆重饋贈
第139章 綢緞換種馬第147章 招聘書生第104章 高龍堡守衛戰(一)第93章 崇禎皇帝第111章 高龍堡守衛戰(八)第175章 周延儒的毒計第183章 敗軍言和第98章 後金之亂(四)第192章 進度喜人第161章 孫之獬第183章 敗軍言和第137章 事在人爲第219章 凱旋分配第80章 整備出發第21章 千戶黎應笙第141章 女子澡堂之爭第106章 高龍堡守衛戰(三)第109章 高龍堡守衛戰(六)第152章 雙劍對決第20章 火燒牛蹄墩(下)第210章 朱徽姵第207章 魯王府論兵第162章 大明第一路第173章 俘虜與朝爭第179章 激戰夾龍道第67章 重整與規劃第228章 仇人對戰第37章 槍盾訓練第105章 高龍堡守衛戰(二)第11章 母親吳氏第121章 碑廓破襲戰(二)第165章 軍階考覈(下)第195章 如何對付李嘯第115章 惡毒的陰謀第183章 敗軍言和第216章 兗州之戰(六)第39章 高溪村之戰(上)第30章 必須要吃肉第142章 桑田與啓發第9章 回家探親第166章 勳章與學習第144章 李嘯的女人第214章 兗州之戰(四)第163章 超越時代的政府模式第44章 馬耆山從此姓李第91章 頭顱分配(上)第83章 收服海寇第23章 署總旗的野望第87章 血戰黃骨島堡(四)第115章 惡毒的陰謀第70章 吳之菡的心事第47章 孫婉兒第12章 小地主李長材第177章 野鬼欺家神第146章 獨特優惠第118章 晉升同知第163章 超越時代的政府模式第142章 桑田與啓發第187章 雄唐衛指揮使第54章 歡宴的陰影第179章 激戰夾龍道第44章 馬耆山從此姓李第129章 莫非,李嘯欲反?第64章 戰功爭奪第226章 烽煙再起第90章 凱旋獻捷第217章 兗州之戰(七)第2章 牛蹄墩第153章 馬耆山重工業區第55章 最後的準備(一)第88章 疑忌第149章 讀書爲何用第77章 宴會暗流第225章 遼東陰雲第195章 如何對付李嘯第72章 陳友德的突襲第12章 小地主李長材第15章 以弓換耕第22章 若不勝,請砍頭第111章 高龍堡守衛戰(八)第113章 全殲叛軍第1章 悲催的穿越第162章 大明第一路第36章 得道多助第156章 無利益,不出兵第207章 魯王府論兵第58章 鬧餉(上)第59章 鬧餉(中)第144章 李嘯的女人第153章 馬耆山重工業區第37章 槍盾訓練第5章 碑廓百戶所第154章 盔甲設計第106章 高龍堡守衛戰(三)第31章 規定與訓練第66章 移軍高龍堡第114章 不如歸去第206章 見面衝突第24章 有寶送來第232章 隆重饋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