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荊州關公來投

卻說周瑜在江口小勝了一場曹軍,展現了一下實力。

希望以此來換得與李翊討論荊州劃分的事宜。

見李翊意興闌珊,周瑜又提出將自己在江陵處探得軍情作爲交換。

李翊聞言,朗聲大笑:

“江陵軍情如何,又何須多問?”

“無非就是曹操用蔡瑁、張允統水軍,爲其訓練魏卒。”

“此二人久居江漢,深諳水戰。”

“待其將魏卒練得精熟,自爲我軍大患矣。”

周瑜一驚,問:

“公何以知之?”

他仔細回想,齊國的人衆都留在了江夏。

沿路上,也沒見着有別的船隻到江陵去刺探軍情,他是如何得知的?

“……善,既然李相亦知此事早晚爲患,不知打算如何處理此事?”

周瑜也不關心李翊是怎麼知道的,只當他是能夠料算到這一步。

“我想周大都督不必知道的太清楚,李某沒有義務向你說明此事。”

“你只管看我如何除掉蔡瑁、張允即可。”

李翊背起手,示意從人送客。

周瑜見此,也不再堅持。

退出去後,左右人圍上來,問齊國方面態度冷淡。

如今爲之奈何也?

周瑜應道,“且回夏口,別作商議。”

既然李翊現在用不到江東水軍,周瑜又何必一直熱臉去貼冷屁股。

幾次交手下來,也使周瑜明白了一個道理。

只有當別人需要你時,你纔是最有價值的。

顯然,東吳目前的戰略地位,並不符合齊國方面的利益需求。

周瑜只能先回夏口,保存實力,避免無意義的消耗。

在送走周瑜之後,關平來問:

“不知相爺有何法子,可以除去蔡瑁、張允?”

由於關平算是自己的親近之人,李翊也不瞞他。

轉身取出一封書信,遞給他來看。

這竟是一封來自江陵的信。

其書略曰:

“江陵守將魏延,謹拜致書丞相李公麾下:”

“延本荊楚鄙人,蒙劉景升收錄,得效微力。”

“今蔡瑁、張允賣主求榮,引曹賊入寇,使我荊州父老陷於水火。”

“延每思之,憤懣填胸,恨不能手刃此二賊,以謝天下!”

“曹阿瞞暴虐無道,屠戮百姓,延雖粗鄙,亦知忠義。”

“素聞齊王劉備仁德佈於四海,丞相李公智略冠絕當世,此真延平生所傾慕者也!”

“今延奉命守江陵西門,將士多懷舊主,不願爲曹氏鷹犬。”

“若丞相不棄,延願爲內應,約期舉火,開城相迎。”

“則江陵可復,曹賊可破。”

“而荊州士民,皆感丞相再生之德矣!”

“書不盡言,延拭劍以待,唯丞相察之。”

落款寫着魏延二字。

關平看完書信,第一反應不是替李翊得了一個內應感到高興。

而是對這封信的真實性存疑,當即問:

“……相爺,恕平孤陋寡聞,未有聽說過荊楚有個叫魏延的將領。”

“此人乃是一看門的無名小卒,公對其瞭解多少?”

“萬一是敵人使得詐降之計,誘我軍前去,卻於城內埋伏。”

“豈非禍事乎?”

關平的擔憂不無道理。

因爲此時的魏延確實只是一個無名小卒。

甚至他加入劉備的時候,都是從底層開始幹起的。

最後能夠一直做到漢中太守、徵西大將軍的位置,不得不令人佩服。

真正詮釋了什麼叫出身寒微不是恥辱,能屈能伸纔是丈夫。

李翊聞言,淡然一笑,撫信言道:

“非詐也!”

“魏文長性情剛烈,素惡蔡、張賣主之事,其心可察。”

“且書中言及荊州父老,情辭懇切。”

“以吾平生觀人之經驗來看,此信絕非僞作。”

關平對李翊識人的本領自然是知曉的,絲毫不亞於自己的劉伯父。

既然他對這魏延這麼信任,關平也就沒什麼好懷疑的了。

當即朝李翊一拱手,言道:

“……既然丞相信任這個魏延,那平願意領一支小隊。”

“今夜便去江陵西門,若是殺進城內,奪了江陵,當爲丞相之功。”

“若是有詐,千刀萬仞,平自替丞相擋之!”

哈哈哈……

聽到這話,李翊還是很高興的。

不過仍是拒絕了他的請纓。

“無須你去。”

“爲何?”

關平瞪大眼睛,臉上略顯失落。

“莫非丞相疑平之膽氣否?”

倒不是疑你膽氣。

只是你是關羽的親兒子啊,縱然我有九成把握,那一成的險也不敢讓你去冒啊。

當年你爹把你託付給我,讓我照顧好你。

現在這種用兵弄險的時候,能派你去嗎?

當然了,你說關平真要是因此事被李翊害死。

關羽真的會來找李翊算賬嗎?

以關羽的脾氣,應該不會。

但是隔閡就此產生是肯定的,實在沒必要去冒這個險。

李翊站起身來,揹着手目視遠方,徐徐說道:

“吾雖信任魏延,然吾所慮者,非是汝能不能賺開西門,而是魏延能不能成事。”

說着,回過頭來看向關平。

那張稚嫩的臉上,寫滿了單純。

“魏延雖掌西門,然其勢孤,若貿然相應。”

“只恐我師尚未及至,其首已爲曹仁懸於轅門矣。”

關平着急地說道:

“江陵城險固,易守難攻。”

“今難得有人主動願爲內應,丞相又信之不疑。”

“卻不肯用,平實在不能解!”

“……非是不用,只是不能如此用。”

李翊取出了三個錦囊,將之交給關平。

“此爲吾適才所寫,現在江陵城險固,吾等不好與魏延頻繁來往。”

“否則只恐曹仁見疑。”

“況且聽聞郭嘉似也來到了江陵,這酒鬼雖病,然內心狡猾,吾亦憚之。”

“當用巧計,徐徐圖之。”

關平當即會意,鄭重其事地朝李翊拜道:

“……末將領命,一定會將此錦囊交到魏延手中。”

“此事幹系重大,萬一泄露,只恐害了他。”

李翊再三叮囑。

關平亦知此事,自己責任重大。

也是再三向李翊保證,自己一定會完成使命。

再拜李翊後,方纔離去。

這時,陳登入見,向李翊拱手道:

“……丞相有事召我?”

李翊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道:

“不是什麼大事,只乞一隻樓船借我用用。”

陳登鬆一口氣:

“吾道是什麼事,原來是要用船。”

“公乃當今丞相,此下江南,雖是諸葛孔明爲督帥。”

“然大夥兒又豈敢不聽你令?”

李翊笑笑,對此並不迴應。

“……只是。”

陳登話鋒又一轉,“如今大晚上的,丞相要樓船做什麼?”

李翊微微一笑,“張允不是在替曹仁練水軍麼?”

“吾也精通水戰,待我前去江陵水寨,爲其指導一二。”

什麼?!

陳登一驚,“丞相莫非是要去夜襲江陵水寨?”

“不是夜襲,只是去一探究竟罷了。”

“縱然不是夜襲,可江陵是荊州重鎮,屯有重兵。”

“今又有曹仁的魏軍爲其爪牙,公身爲丞相,豈可輕動。”

“……呵呵,元龍此言差矣。”

“如今孔明纔是三軍主帥,某下江南,是一閒職,無關痛癢。”

誒你!

聽到這話,陳登有些氣樂了。

堂堂總制北疆的冀州牧,你跟我說無關痛癢?

你要是死在這了,老劉的北方立馬大規模叛亂你信不信?

“縱然要去探江陵水寨,也可多備些樓船。”

“你道我淮南無有舟楫否?”

別的不敢說,陳登這些年在淮南最不缺的就是船。

一方面是因爲淮南本身就富,有造船的本錢。

一方面是李翊支持水軍發展,有政策扶持,讓陳登可以放開手腳大規模生產。

“……呵呵,吾縱橫十餘載,怕誰來?”

“元龍只管放心,莫非忘了當年在廣陵時。”

“小霸王孫策亦曾乘船要我面談,彼時我豈非也只乘一小舟便過去了?”

陳登聽到這話,一下子被勾起了不好的回憶。

當時他攔着李翊不讓去,李翊非要去。

好在最後真的沒事兒,不然陳登還不好向劉備交代。

“……好罷,我知你從不弄險,既然敢去,就必有成算。”

“還須準備什麼東西,儘管與我說。”

“……好說!”

李翊微微一笑,一把摟住陳登的肩膀。

“元龍兄若能隨我同去,再多東西也不需要了。”

“……誒!什麼我?”

陳登傻眼了,早知道剛剛就應該勸李翊多帶些舟船的。

你放心只帶一艘樓船,我不放心啊!

我陳徵南哪怕出於牌面,那肯定少說得有百隻舟船隨行纔是。

陳登欲哭無淚,只得應從。

又忽然想起些什麼,忙問道:

“丞相且慢!”

“我等此去,雖然夜探水寨。”

“然終究是一場軍事行動,是否應當通稟一聲諸葛先生?”

李翊捋須道:

“孔明此時在水寨檢閱水軍,來回一趟少說耽誤半個時辰。”

“你我只便宜行事便好。”

李翊最後一句本來想說我身爲丞相,難道去探個水寨還得去專門申請一聲不成?

但考慮了一下,還是改成了我們便宜行事就可以了。

其實,

凡是涉及到此下江南,誰是一把手,誰是二把手的話題,李翊都避而不談。

現在整支徵南軍中,李翊與諸葛亮的關係也很微妙。

除李翊外,大夥兒全都聽諸葛亮的。

除諸葛亮外,大夥兒又全都聽李翊的。

兩人不論是誰說話發令,大夥兒都聽。

兩邊都不敢得罪。

李翊自不必說,齊國第一權重之人。

而諸葛亮雖然年少資歷淺,但在座的都是職場老人。

又豈會看不明白諸葛亮背後的靠山是劉備?

劉備傾盡資源來捧諸葛亮。

得罪他,就等於是得罪劉備。

就是在與自己的仕途作道別,衆人可不會傻到這樣去做。

所以當李翊、諸葛亮同時下令時,不論是誰,大家都聽。

至於李翊與諸葛亮呢?

按理說,諸葛亮是此次南下的督帥,李翊被劉備派去軍中。

理論上也得聽諸葛亮的。

而李翊作爲諸葛亮的師長,兼前輩,諸葛亮幾乎也對李翊的話言聽計從。

所以兩人的關係在軍中算是極爲微妙的。

好在二人相處之間,並沒有產生什麼分歧。

要不然,到時候大家真不知該聽誰的了。

雖然那種情況發生的概率很低,不過真到了那個時候。

大概率最後還是李翊乾綱獨斷。

理由也很簡單,首先淮南派的陳登肯定是支持李翊的。

兩人算是刎頸之交,十幾年的友誼了。

陳登站隊李翊,就等於他麾下徐盛、甘寧那批淮南將都會站李翊這邊。

可以說,陳登這一票的權重很高。

而剩下的人,諸如孔明帶來趙雲、高順等輩。

都是些清白威嚴之人,遇上這種事兒根本應付不來。

並且退一萬步講,

要是南方之事,李翊與諸葛亮在意見上真有衝突,鬧了矛盾。

以劉備的性格,到時候會幫誰?

所以,聰明如諸葛亮,是絕對不會去與李翊發生政見衝突的。

第一,真衝突了,最後只可能是自取其辱。

第二,到時候大夥兒要是真站李翊那邊,折損的是諸葛亮自己的個人威望。

所以,沒那個必要。

諸葛亮雖然全權總攬江南事務,但很多大事,都會私下裡跟李翊商議。

明面上說的是徵詢前輩的意見,實際上就是再向李翊彙報。

如果李翊不同意,他也會以“虛心採納”建議的方式,將之更改。可以說,丞相在職場方面,絕對也是一個會來事兒的高手。

計較已定,陳登乃命人收拾了樓船一隻。

帶着鼓東,又欽點隨行健將數員。

使趙雲、甘寧隨之左右,配備強弓硬弩。

上船之後,迤邐前進。

大船開撥,及至寨邊,李翊便命人下了矴石。

時值暮春,江霧瀰漫。

李翊便命艄公緩緩搖櫓,自於船頭觀望。

見着曹軍水寨哨塔上弓弩齊備,水門處巡邏嚴密。

觀罷,乃謂左右人道:

“看來傳言不虛,曹軍正大肆啓用荊州將領,爲其士卒練水。”

“倘使其練成,大江之上,淮南兒郎再無優勢矣。”

陳登在一旁催促:

“……丞相既已看完水寨,可速回。”

“若教曹軍察覺,發大船來圍,我軍危矣。”

李翊微微一笑,道一聲不急。

點一心腹之人過來,對他授予密計。

那心腹領命,乘小船渡江去了。

時曹仁方醒,總覺今日江霧瀰漫,恐有敵人來襲。

索性親登哨塔,來此巡務。

忽見一葉扁舟,駛於江上,急忙下令:

“速速擒之!”

十艘小船急出了水門,來捉這隻輕舟。

船上之人見大量小艇來捕自己,只得放棄抵抗。

衆魏兵將之擒住,從身上搜出一封信來。

乃匆匆回報曹仁,言說:

“稟將軍,此人乃是齊軍細作。”

“我等從他身上搜出一封密信。”

曹仁接過,拆開密信,只見上書:

——“張允將軍:約定三更舉火爲號,共破曹賊。”

曹仁驚疑,道:

“張允已通敵耶?”

或有人諫道:

“齊人多詐,只恐是賊人使得離間計。”

“將軍可要仔細查看。”

曹仁說道:

“蔡瑁、張允並非勢窮來投,今能投魏公,亦能投劉備。”

“江陵又是荊州重鎮,今我與之同守。”

“萬一其要加害於我,殺我獻城,我死之日而不知矣。”

或再諫曰:

“今郭祭酒尚在江陵,將軍不妨與之一同商議。”

曹仁又道:

“今天未大亮,郭祭酒尚在休息。”

“其病體沉重,不宜煩擾。”

衆人紛紛問:

“既不與郭祭酒相商,這密信是真是假也不得而知。”

曹仁沉聲道:

“吾召張允來一問便知。”

於是,命人去把張允叫來質問。

張允知道前因後,亦覺冤枉,忙道:

“此必齊人離間之計也,將軍豈可輕信?”

正辯解之時,忽報西門火起!

原來是魏延早的李翊錦囊妙計,故意於三更時分,在西門點火。

以證張允“通敵”之罪狀。

曹仁急忙奔至西門,見火光大作,更信張允有異,乃拔劍怒喝:

“逆賊安敢如此!”

“縱那李翊有兩口四眼,又豈能在我門內縱火?”

“……這!!”

張允百口莫辯,事發突然,一時想不出原因。

這時又有人報,江上出現了大量舟船。

由於趕上江霧,看不清數量,曹仁只傳令道:

“今重霧迷江,彼軍忽至,未知多少。”

“可先撥水軍弓弩手引亂箭射之,勿使其近水門。”

比及號令到來,弓弩手齊至寨前放箭。

少頃,江上箭矢如雨。

高順引陷陣甲士,持盾擋在前頭。

箭矢打在盾牌面上,囔囔作響。

一輪箭下,未能逼退敵軍。

那邊李翊已使人喊話:

“張將軍可速殺曹仁,待我拿下江陵,必在齊王爲你表功!”

曹仁聽得江上的喊話真切,分明是李翊的聲音。

其本人都親至了,哪裡還能有假?

“張允狗賊,安敢害我!”

曹仁大怒,即命衆武士將張允拿下。

張允高呼:“無罪!”

曹仁叱道:

“李翊生平用兵,從不弄險。”

“今趁大霧而來,若非你與之爲內應,彼安敢如此有恃無恐!?”

再聯想到西門無故起火,曹仁就更加堅信是張允早已與李翊勾結。

今不先下手爲強,必爲其所害!

江陵城中,張允心腹極多。

但好在曹仁也算是一代名將,趁着張允身邊人少。

即叫武士將之拿下,也不等其身邊人反應,立即將之斬首。

張允人頭落地,左右之人盡皆惶恐。

曹仁厲聲止之:

“軍士休慌,張允一人通敵,與爾等無關。”

“回頭我稟明魏公,盡恕爾等罪過。”

曹仁急忙穩住軍心,安撫衆人。

而衆人見張允已死,城外又是大敵當頭,也不知如何是好。

只得先遵照曹仁吩咐,先把敵人打退了再說。

很快,天已矇矇亮。

李翊見江霧漸漸散去,便下令把船吊回。

比及天明,曹仁這纔看清李翊的船隊未有多少人衆。

心中正詫異不定,郭嘉也已睡醒。

拖着沉重的病體,來到城頭,問曹仁昨晚發生了何事。

曹仁乃安撫道:

“祭酒休驚,昨夜賊人趁着江霧,欲襲我水寨。”

“仁已引弓弩手射之,將之擊退。”

郭嘉一捋鬍鬚,沉聲問:

“昨夜是東吳的人來襲,還是齊國的人來襲?”

曹仁回答道:

“霧太大,看不清,或許兩邊都有。”

“反正仁已將之擊退。”

郭嘉卻覺得事有蹊蹺,問昨晚是誰領兵來的?

曹仁答說是李翊親至。

郭嘉聞之一驚:

“李翊乃齊國千金之子,若無十全把握,豈會親自領兵來夜襲水寨?”

“昨晚他來,還做了些什麼?”

曹仁本是後知後覺,覺得張允這事有些蹊蹺。

但紙終究包不住火,隱瞞也無用。

乃將昨晚之事,如實向郭嘉說了。

郭嘉聽完,氣得連連跺腳:

“……將軍中計矣!”

“若張允當真與李翊有勾連,其又豈會不發一箭一矢,便撤軍回去?”

這……

曹仁後脊一涼,心中已覺不妥,但還是努力辯解道:

“可昨夜西門確實起火,李翊總不能隔空在我城中點火對吧?”

郭嘉咬牙道:

“倘城中有人與李翊爲內應,約定三更點火。”

“李翊趁此時而來,便欲使將軍疑張允通敵!”

嘶……

聽完郭嘉的分析,曹仁倒吸了一口涼氣。

昨晚半夜三更因爲睡不着起牀,腦子都還不夠清醒。

怎麼就沒有多考慮一下,便草草地將張允給殺了呢!

“張允乃是江陵大將,殺之,恐動搖軍心。”

郭嘉眉頭緊鎖,“將軍昨晚何不與我相商?”

曹操剛入駐荊州,結果沒多久就殺了張允這個荊州重將。

此舉肯定會使荊州將士感到不安。

殺死張允事小,安撫荊州人心事大啊……

曹仁大窘,一拍腦袋,嘆道:

“因昨晚已是深夜,吾念郭祭酒病體沉重,故不想打擾祭酒休息。”

“及至事發之時,變故接踵而至。”

“仁未及細想,便……唉!”

曹仁也知道自己闖禍了,這下可如何向襄陽的曹公交代喲。

此時,天已大亮。

不少將領都登上了牆頭,見張允身死,城上一片狼藉。

衆人驚問道:

“……曹將軍,郭祭酒,不知昨晚發生了何事?”

不等曹仁開口,郭嘉率先說道:

“張允通敵,欲害我等,然後向李翊獻城。”

“虧得曹仁將軍及時發現,已將之斬殺。”

郭嘉先幫曹仁把鍋給摘乾淨,這是必須要做的事。

雖然確實是曹仁做錯了,但不能真的讓曹仁認錯。

否則大家都知道張允是冤枉的以後,軍心肯定動搖。

曹仁當即會意,將手搭在脣邊,輕咳兩聲:

“……不錯,正是如此。”

“張允一人通敵賣國,與爾等無關。”

“諸位將軍休慌,可各回本部,安心守禦。”

“待擊退齊賊以後,魏公自有厚賞,必不虧待爾等。”

衆人唯恐惹事,都不細究,喏喏而退。

在打掃完戰場,清洗乾淨城頭以後。

郭嘉又問曹仁:

“昨夜負責值守西門的將領是誰?”

曹仁思索半晌,答:

“貌似是荊州本土將領,是個義陽人,叫做魏延。”

郭嘉眼眸蹙起:

“可差人速速將之拿下!”

曹仁從其言,即命武士去西門捉拿魏延。

少時,衆武士回報說:

“我等去西門時未見着其人!”

曹仁忙問:

“哪裡去了?”

答曰,“聽人說,昨夜趁着江上大亂,西門起火,魏延便趁此時逃出城去了!”

唔!

聽到此話,曹仁兩眼一黑。

捂住胸口,痛不可當。

好個李子玉,好個魏文長!

唱得一出好大的戲!

不僅使曹仁誤殺了張允,居然還能讓魏延全身而退。

曹仁瞬間感覺自己的智商被踩在地上,狠狠地被李翊羞辱了。

不!

是奇恥大辱!

“吾誓殺此賊!”

曹仁咬着牙,發誓道。

郭嘉無奈地搖了搖頭,安慰曹仁道:

“事已至此,悔也無用。”

“爲今之計,當先撫定城中軍民。”

“張允身死事小,其身後之事事大。”

曹仁只得聽從郭嘉的建議,回去安撫荊州軍民去了。

由於大敵當前,荊州人也不敢去追究曹仁殺張允這件事。

但對魏人的提防之心,已悄然埋下了一顆種子。

不表。

……

卻說魏延縱火燒了西門,趁亂駕一葉扁舟,逃出江上,直奔江夏而去。

由於在荊州未有太大建樹,自己也沒混得太大的官位。

都怪劉表無有進取之心,魏延建功的機會不多。

他比較羨慕的是劉備,不是在征戰就是在征戰的路上。

而劉備麾下的將領,也是個個揚名,人人建功。

魏延在荊州,每每聞之,好不歎羨。

尤其當荊州人黃忠,在劉備麾下大顯神威,陣斬夏侯。

以年近甲子之年,封了四方將軍。

叫人如何不羨慕?

大丈夫就當如是!

終於,盼星星盼月亮,總算盼來了劉備南下。

雖然劉備本人未有親至,但有他的代理人李翊在。

魏延可以與之聯繫。

本來是想打開西門,配合李翊一舉拿下江陵的。

可李翊卻回覆說,茲事體大,未可輕動。

只讓他在三更時分放火,然後趁亂逃走便好。

這逃走就逃走,何須放火那般麻煩?

魏延雖然不解,但爲了給李相爺留下一個好印象,還是依言照做了。

“……將軍,江夏到了!”

有艄公一搖船櫓,謂魏延說道。

“……善,隨我速速登岸去見李相爺去!”

魏延興奮地摩拳擦掌,認爲自己終於有機會實現平生的志向了。

……

第86章 天不絕炎漢,劉郎再逢張良(求訂閱!)第258章 世事雖變,主公猶是主公,翊亦猶是第106章 你四世三公,當然不如我帝室貴胄了第140章 我準備了一桌好菜,請了兩桌客人來吃第59章 五指成拳,開始屯田(求追讀!)第258章 世事雖變,主公猶是主公,翊亦猶是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110章 許劭震驚,李翊強的可怕,這我主還玩個毛?(求訂閱)第30章 休說草魚甚膾(求追讀!)第18章 聰明人最瞭解聰明人(求追讀!)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139章 李翊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第58章 徐盛歸附,孔融接到(求追讀!)第192章 李翊變樂毅,呼吸間,下齊七十餘城第162章 劉備:敢罵我的軍師?真是活膩了!第15章 徐州的水太深,很難把握(求追讀!)第198章 曹操羨慕麻了,劉備的張良怎麼還能充當魯班?第70章 曹操:“大耳賊欺我太甚!”(求追讀!)第36章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求追讀!)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30章 休說草魚甚膾(求追讀!)第130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第3章 人活一世不能白來一趟(求追讀!)第172章 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雄豪傑,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第90章 劉備的恩情還不完,根本還不完!(求訂閱!)第29章 麋家的決定(求追讀!)第258章 世事雖變,主公猶是主公,翊亦猶是第150章 看你欲造的城邦,在白骨之上第132章 天下英雄聚陳地,訴衷情,覓封侯第24章 老劉的千層套路(求追讀!)第190章 益德巧計破張郃,雄風浩蕩震山川第233章 劉備有雄才,諸葛亮善治國,李翊識虛實,龐統見兵勢,難第80章 我有郭圖,何懼劉備?(求首訂!35)第143章 朝天上放兩箭,也算對得起吃得餉了第141章 劉備:我的軍師真是什麼都能做啊第62章 我們需要一個新的軍製!(求追讀!)第64章 未見其人,便識破其圖謀(求追讀!)第172章 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雄豪傑,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第132章 天下英雄聚陳地,訴衷情,覓封侯第173章 黃忠:李輔導劉輔導,能教好我兒子的就是好輔導!第204章 賈文和料算人心,李子玉忘履相迎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豈可困坐終老?第249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長非孔明莫屬第61章 曹操:“他劉備一介匹夫,哪裡來的如此膽識白嫖我!”(求追讀)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271章 名不虛傳,李相智激周郎第95章 劉曄羨慕,這對君臣真是明良千古(求訂閱!)第106章 你四世三公,當然不如我帝室貴胄了第30章 休說草魚甚膾(求追讀!)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209章 劉備 李翊俱得一子,本初用兵再圖南下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163章 鳳雛歸附,臥龍還會遠嗎?第88章 劉備震驚,難不成我真是天命所歸?(求訂閱!)第235章 李翊收關家義子,麋竺回冀州探親(附當前勢力圖)第48章 教老劉真正的禦人之術(求追讀!)第51章 臧霸:“劉備有高人相助啊!”第142章 天下健者,豈獨袁氏一家?第223章 劉備:吾麾下才俊,未有過李翊者,此任非他不可第252章 劉備:李相完人,臨書依依,不勝眷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72章 淮南劉子揚(求追讀!)第259章 關公水淹七軍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166章 郯侯為天下計,豈見小民哉?第253章 總制北疆,令出則山海可移。第14章 徐州要有大事發生了(求追讀!)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238章 關張趙李全部回徐州,將有大事發生?第140章 我準備了一桌好菜,請了兩桌客人來吃第26章 鞭撻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求追讀!)第168章 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李翊也第261章 劉備已非昔日那個阿備,關羽仍是那第244章 昭姬歸漢,匈奴降齊,楚魏同盟,東第101章 單刀赴會?李翊也幹了!第68章 元龍豪氣(求追讀!)第274章 孔明子玉皆不在,劉備獨治齊第254章 一勞永逸的解決遊牧問題,並不能只第232章 郯侯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第137章 李翊纔是全職高手啊第107章 支援劉備,這是一個忠厚人!(求訂閱!)第123章 六馬十二兵,高順陷陣營第164章 那就各自粉墨亮相,看誰的演技驚豔全場第175章 李翊是大善人吶,怎麼會擺鴻門宴呢?第75章 大漢魅魔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256章 夏侯淵:爺們兒就愛修鹿角第99章 李先生是我許攸的知心朋友啊!(求訂閱!)第208章 聯匈奴,袁本初全力一搏;見長子,李子玉榮歸故里第120章 利用好手牌,專克曹賊第212章 龐統:馬超竟是先生的迷弟?第99章 李先生是我許攸的知心朋友啊!(求訂閱!)第229章 郯侯治河北,誠守其法,大之垂舉後世,小之造福一身第155章 君臣相得,遙相顧,道是帝業未可知第210章 比肩垓下,李翊將諸侯之兵,決戰袁紹十五萬大軍第55章 幸虧沒與老劉為敵(求追讀!)第66章 曹 呂誰贏都不好,要讓他們雙輸(求追讀!)第104章 張良計,李翊謀
第86章 天不絕炎漢,劉郎再逢張良(求訂閱!)第258章 世事雖變,主公猶是主公,翊亦猶是第106章 你四世三公,當然不如我帝室貴胄了第140章 我準備了一桌好菜,請了兩桌客人來吃第59章 五指成拳,開始屯田(求追讀!)第258章 世事雖變,主公猶是主公,翊亦猶是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110章 許劭震驚,李翊強的可怕,這我主還玩個毛?(求訂閱)第30章 休說草魚甚膾(求追讀!)第18章 聰明人最瞭解聰明人(求追讀!)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139章 李翊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第58章 徐盛歸附,孔融接到(求追讀!)第192章 李翊變樂毅,呼吸間,下齊七十餘城第162章 劉備:敢罵我的軍師?真是活膩了!第15章 徐州的水太深,很難把握(求追讀!)第198章 曹操羨慕麻了,劉備的張良怎麼還能充當魯班?第70章 曹操:“大耳賊欺我太甚!”(求追讀!)第36章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求追讀!)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30章 休說草魚甚膾(求追讀!)第130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第3章 人活一世不能白來一趟(求追讀!)第172章 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雄豪傑,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第90章 劉備的恩情還不完,根本還不完!(求訂閱!)第29章 麋家的決定(求追讀!)第258章 世事雖變,主公猶是主公,翊亦猶是第150章 看你欲造的城邦,在白骨之上第132章 天下英雄聚陳地,訴衷情,覓封侯第24章 老劉的千層套路(求追讀!)第190章 益德巧計破張郃,雄風浩蕩震山川第233章 劉備有雄才,諸葛亮善治國,李翊識虛實,龐統見兵勢,難第80章 我有郭圖,何懼劉備?(求首訂!35)第143章 朝天上放兩箭,也算對得起吃得餉了第141章 劉備:我的軍師真是什麼都能做啊第62章 我們需要一個新的軍製!(求追讀!)第64章 未見其人,便識破其圖謀(求追讀!)第172章 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雄豪傑,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第132章 天下英雄聚陳地,訴衷情,覓封侯第173章 黃忠:李輔導劉輔導,能教好我兒子的就是好輔導!第204章 賈文和料算人心,李子玉忘履相迎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豈可困坐終老?第249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長非孔明莫屬第61章 曹操:“他劉備一介匹夫,哪裡來的如此膽識白嫖我!”(求追讀)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271章 名不虛傳,李相智激周郎第95章 劉曄羨慕,這對君臣真是明良千古(求訂閱!)第106章 你四世三公,當然不如我帝室貴胄了第30章 休說草魚甚膾(求追讀!)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209章 劉備 李翊俱得一子,本初用兵再圖南下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163章 鳳雛歸附,臥龍還會遠嗎?第88章 劉備震驚,難不成我真是天命所歸?(求訂閱!)第235章 李翊收關家義子,麋竺回冀州探親(附當前勢力圖)第48章 教老劉真正的禦人之術(求追讀!)第51章 臧霸:“劉備有高人相助啊!”第142章 天下健者,豈獨袁氏一家?第223章 劉備:吾麾下才俊,未有過李翊者,此任非他不可第252章 劉備:李相完人,臨書依依,不勝眷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72章 淮南劉子揚(求追讀!)第259章 關公水淹七軍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166章 郯侯為天下計,豈見小民哉?第253章 總制北疆,令出則山海可移。第14章 徐州要有大事發生了(求追讀!)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238章 關張趙李全部回徐州,將有大事發生?第140章 我準備了一桌好菜,請了兩桌客人來吃第26章 鞭撻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求追讀!)第168章 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李翊也第261章 劉備已非昔日那個阿備,關羽仍是那第244章 昭姬歸漢,匈奴降齊,楚魏同盟,東第101章 單刀赴會?李翊也幹了!第68章 元龍豪氣(求追讀!)第274章 孔明子玉皆不在,劉備獨治齊第254章 一勞永逸的解決遊牧問題,並不能只第232章 郯侯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第137章 李翊纔是全職高手啊第107章 支援劉備,這是一個忠厚人!(求訂閱!)第123章 六馬十二兵,高順陷陣營第164章 那就各自粉墨亮相,看誰的演技驚豔全場第175章 李翊是大善人吶,怎麼會擺鴻門宴呢?第75章 大漢魅魔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256章 夏侯淵:爺們兒就愛修鹿角第99章 李先生是我許攸的知心朋友啊!(求訂閱!)第208章 聯匈奴,袁本初全力一搏;見長子,李子玉榮歸故里第120章 利用好手牌,專克曹賊第212章 龐統:馬超竟是先生的迷弟?第99章 李先生是我許攸的知心朋友啊!(求訂閱!)第229章 郯侯治河北,誠守其法,大之垂舉後世,小之造福一身第155章 君臣相得,遙相顧,道是帝業未可知第210章 比肩垓下,李翊將諸侯之兵,決戰袁紹十五萬大軍第55章 幸虧沒與老劉為敵(求追讀!)第66章 曹 呂誰贏都不好,要讓他們雙輸(求追讀!)第104章 張良計,李翊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