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孫劉組成盟軍,在赤壁大破曹操與荊州水師。
曹操大敗,在曹洪的救護下,倉皇上岸。
齊軍諸將,無不摩拳擦掌,準備廝殺。
而就在這時,李翊突然下令,撤回齊軍主力,任由東吳軍去追殺。
對於這道命令,衆人皆感到不解。
紛紛踊躍請命,諫道:
“今赤壁既捷,北軍潰退。”
“曹賊已經敗走,正是我等乘勝追擊之時。”
“若是成功,曹賊一舉可擒。”
“相爺何故使我等撤軍?”
李翊按劍叱曰:
“止!”
命令一下,大部分主力盡皆停止了追擊。
衆人攔不住,只得讓本部將士回來。
否則,便是違反軍令。
陳登見此,只得替衆人過來問道:
“今曹操狼狽,若縱之歸,恐養虎貽患。”
“……子玉兄莫非忘記此下江南,所爲之事乎?”
“……從未有忘。”
李翊正色答,振袖一指輿圖。
“我倒覺得是諸君忘了吾等南下之本意。”
衆人一怔,皆面面相覷。
李翊的話還在繼續。
“此下江南,非是爲了誅曹,乃取荊州也!”
“觀曹操雖敗,猶有曹洪等死士相隨。”
“若窮追入北,其勢必困獸猶鬥。”
“且東吳覬覦江陵久矣,吾等若遠征,徒使周瑜坐收漁利耳。”
“吾讓追曹之功於吳,吾自取荊襄之實,何所不可?”
衆人這纔想起,此時的荊州還有一個“麻煩”未曾解決。
那就是東吳。
周瑜手上足有兩萬水軍,在江南之地,也是一支十分彪悍的力量。
而孫劉同盟,出於共同的利益,即擊退曹操聯合在了一起。
如今曹操已經敗退,那麼這場同盟沒有了可以聯繫在一起的利益,出些破裂就成了必然。
只是曹操剛敗,沒必要使兩家馬上撕破臉皮罷了。
“荊州之地,沃野千里,北據漢川,帶甲兵十餘萬。”
“吾等在江夏人馬不多,欲要盡吞楚地,恐非易事。”
陳矯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認爲荊州之地,想要直接掠過東吳全吞,有些困難。
畢竟消化土地,與直接攻城略地是兩碼事兒。
即便是歷史上的曹操,在赤壁之戰前,盡吞荊州之地。
當時的賈詡也認爲,曹操要消化它們,至少需要好幾年時間。
而如今正是爭分奪秒的時候,荊襄足有九郡,要如何掠過東吳將之全部吞併呢?
李翊脣角微微翹起,環視衆將,笑指輿圖說道:
“諸君且看,荊州富地,盡在荊北襄陽、南郡之地。”
“至於荊南四郡,地廣人稀,便是讓與東吳何妨?”
荊州光看地圖是非常大的,但是荊北和荊南完全是兩個概念。
雖然同爲荊州人,但荊北人大多看不上荊南的窮哥們兒。
主要還是因爲荊南位置太偏,所轄之地多爲瘴地。
還有山川、河流,農業、手工業極其落後。
我們常說的荊州是亂世桃園,是北方士大夫避難的首選之地。
其實指的就是荊北。
荊南四郡加起來比不上一個襄陽,這話一點不誇張。
當時的荊南甚至還是一個流放之地。
並且荊南地區雖然看起來很大,但交通不方便。
如此幅員遼闊的土地,反而削弱了政府的中央集權。
因爲地方傳達命令不便利,容易有割據的風險。
當然了,荊南各郡的太守,其實大多也是牆頭草。
基本上誰控制荊州,他們就投靠誰。
比如長沙太守韓玄,最早跟劉表。
曹操來了,就跟曹操。
後來曹操敗了,劉備徵荊南,韓玄又跟劉備。
這纔是標準的職場人。
他們知道荊南這種窮地方,跟中央對抗是沒好果子吃的。
所以誰來他就投靠誰,一個月幾百塊犯不着去拼命。
荊州的核心地帶,其實就南郡、南陽,還有江夏。
江夏主要是戰區,這裡是荊州生產戰船、訓練水師的地方。
而富庶發達之地,只有南陽、南郡兩地。
單就這兩地而言,甚至是不輸冀州的。
還是得益於劉表的死保荊州之策,這兩地幾乎沒有遭受過戰亂。
同時,由於北方大亂,大量的北方士人逃亡了襄陽等地避亂。
這不僅爲襄陽帶來了充足的勞動力與財富。
還將北方的許多先進的技術,知識一併給帶到了南方。
本來荊北從戰略位置上講,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如今其巨量的財富,更是使得它成爲了一塊香餑餑。
陳登蹙眉說道:
“荊北富庶,荊南苦窮。”
“周郎多謀,豈會舍肥肉而就糟糠?”
“若其強爭南郡,我兩家必陷入爭端,反使曹操得利。”
李翊輕哼一聲,冷聲笑道:
“吾自有計,可得荊北。”
“諸君只管召回本部兵馬,我另有調度。”
衆人從其言,將在外作戰的兵馬,加緊催督回來。
然後又報說,大部分部曲都已調回。
只有少量部曲,諸如高順部、黃忠部因外派的遠,短時間內回不來。
李翊道一聲無妨,命人收兵回夏口,一面又派人緊密監視前線戰況。
且看曹操走到哪裡了。
……
說起這曹操,被曹洪從江上救起之後。
見江上還有些戰船,曹操便命人將剩下的船給燒了。
然後仰天大笑,笑聲悽苦。
“李翊小兒,汝休得狂。”
“汝會用火,孤亦會用火。”
“不用汝加追趕,孤燒船自走便是,成全你的浪得虛名!”
於是,剩下未着的戰船,也被曹兵給點了。
一時間,火雲徹天,在江上形成一道紅潮。
將後面的淮南水軍、東吳水軍盡皆阻隔在外。
曹操大敗,顯然有些失心瘋。
但他腦子還是清醒的,隨着赤壁一把火的燒起。
曹操已經失去了與劉備,甚至是孫權爭奪江南的機會。
這些戰船,有他自己帶來的,也有荊州軍的。
但不管是誰的,一旦自己走了,最後都會便宜給劉備或者孫權。
那還不如一把火燒了。
反正我得不到,你們也休想得到!
望着熊熊大火,曹操知道江上的孫劉水軍肯定是追不上自己的了。
但仍然不能放鬆警惕,
於是縱馬加鞭,走至五更。
回望火光漸遠,曹操心中這才稍稍安定。
顧謂左右人道:
“此是何處?”
左右人答曰:
“此地是烏林以西,宜都之北。”
曹操將手搭在眉間,見樹木叢雜,山川險峻,乃於馬上仰面大笑不止。
衆人驚問道:
“今我大軍方敗,明公何故大笑?”
曹操笑道:
“孤不笑別人,單笑這李翊無謀,周公瑾少智。”
“若是孤用兵之時,定要預先在這裡伏下一軍。”
“不然敵軍定難逃脫!”
說猶未了,忽聞兩邊鼓聲震響,火光竟天而起。
驚得那曹操險些墜馬,忙舉目看之。
刺斜裡一彪軍殺出,大叫:
“陷陣營奉李相爺將令,在此等候多時了!”
曹操教曹休、曹真雙雙敵住高順,自己冒煙突火去了。
高順陷陣之兵,多爲步兵,追不上曹操。
乃只顧這搶奪旗幟,方使其逃脫。
天色微明,黑雲罩地。
東風大風尚不息,忽然又落下傾盆大雨。
曹操所部將士,衣甲盡皆溼透。
曹操只得與軍士冒雨而進,見諸君皆面有飢色。
李典乃上前請命:
“魏公,將士們趕了一夜之路。”
“又冷又困,又餓又乏。”
“是否可以殺馬充飢?”
李典也算軍中宿將,什麼困難什麼苦痛沒有吃過?
這種惡劣悲慘的情況,他能夠忍受。
並能夠判斷出,將士們身子已經快要熬不住了。
這時候,只能是宰一些老馬來進行充飢。
曹操見此,並未馬上答應,而是憑高而望。
見不遠處有村落,於是命令士兵即刻入村,去劫掠糧食,尋覓火種。
然後又嚴令勿要殺老百姓,而是將他們一併劫掠帶走。
古代搶人口是常事兒,曹操其實也喜歡搶人口。
即便是打了敗仗,正在逃命之時,也不忘搶些人口走。
因爲一方面人口確實很重要,是兵家必爭之要。
另一方面,這些都是充足的勞動力,可以供他驅使。
至於有累死、餓死的,那也無所謂。
死就死了,至少別給東吳或者劉齊留就可以了。
將士們接到命令後,即刻入村。
把村落裡的糧食劫掠一空,又將當地百姓全部捲走。
既得糧食,曹操便命人抓緊趕路,先擺脫追軍再說。
忽聞後面蹄聲如雷,遙見一軍趕到。
曹操心中甚慌,唯恐是追兵殺到。
視之,卻是樂進、呂虔保護着衆謀士來到。
曹操大喜,令軍士趕緊吃完飯,然後接着趕路。
軍民起行,未有數裡,曹操便問:
“前面是哪裡地面?”
人報曰:
“一邊是南彝陵大路,一邊是北彝陵山路。”
曹操又問:
“哪裡投南郡江陵去近?”
一敗塗地之後,曹操其實已經失去了對荊州的控制。
荊南四郡肯定是直接完全失控,這不用說。
至於南郡、南陽,肯定也開始慢慢從曹操地船上跳下去。
不過曹操並非全無準備。
對於作爲重要的襄陽、江陵兩城,曹操是留有心腹之人鎮守的。
尤其是江陵,這個荊州之心,曹操更是屯有重兵。
因爲曹操一旦打輸,要逃回中原去,就必須先過江陵。
眼下一敗塗地,曹操別無所想,只想趕緊回到江陵。
然後回潁川去。
江南水太深,他真沒能夠把握的住。
“稟魏公,此取南彝陵道,過葫蘆口去最爲便利。”
曹操便教走南彝陵。
行至葫蘆口時,軍馬飢餒,行走不上。
馬亦睏乏,多有倒於路者。
曹操便教人安歇,馬上帶有鑼鍋的,便將從村莊劫來的糧米。
于山邊揀幹處埋鍋造飯,又將累死的馬了剝了皮,割馬肉燒來吃。
望着鐵鍋,曹操又忍不住發出一聲慨嘆:
“孤敗於李子玉手,今奔逃亡命之時,卻要用他造的鐵鍋用飯。”
“真真苦也!”
鐵鍋的發明,本是李翊喜歡吃炒菜,讓匠人造出來的。
因這玩意兒方便,又是民用物品。
所以幾年時間,中原、河北地區,都有人用上鐵鍋了。
曹操也不例外,他發覺這玩意兒比釜甑攜帶更爲方便,很適合在軍中使用。
便普及到了全軍,讓人們取代原來的做飯用具,全部改用鐵鍋。
只是如今狼狽不堪,再用這鐵鍋吃飯,讓曹操感覺無比的辛辣與諷刺。
生火造飯之時,魏軍將士盡皆脫去溼衣,於風口處吹曬。
皆摘鞍野放,咽咬草根,權得少歇。
曹操坐於疏林之處,忽然仰面大笑。
衆官員紛紛問:
“適來魏公笑李翊、周瑜無謀,引惹出來了高順。”
“折損了許多人馬,如今爲何又笑?”
曹操咬牙笑曰:
“孤笑那李翊、周瑜畢竟智謀不足。”
“若是我用兵之時,就在這個去處,也埋伏個一彪人馬,以逸待勞。”
“到時候,縱然我脫得性命,也不免重傷矣!”
“彼見不着此處,我故此笑之。”
“……哈哈哈!”
正大笑之時,前軍後軍一齊發喊。
曹操大驚,面如土色,在曹休的攙扶下,棄甲上馬。
只見四下裡火煙布合,山口一軍擺開,爲首之人乃老將黃漢升也。
漢升橫刀立馬,大叫道:
“曹賊休走!黃忠在此!”
黃忠!曹操見着那寶刀璨雪的老將,只是此人殺了夏侯淵。
對他又恨又怒。
而魏軍將士久聞黃忠威名,乃齊國四方將軍之一。
兼之又困又乏,全無戰意,盡皆膽寒。
黃忠率神臂營殺來,命前排軍士衝鋒,後排軍士往高了射。
一輪箭雨下來,曹兵死傷無數。
黃忠親自催馬,要來擒曹操。
曹操走得快,早早地去了。
老黃忠拈弓搭箭,照面便射。
曹操後脊一涼,知有危險,側身躲過。
不想那箭矢飛得快,正從曹操面門劃過,一箭射穿了他的嘴巴。
曹操口中流血不止,門牙脫落。
伏在馬背上,倉皇逃竄。
黃忠還欲再追,曹洪騎無鞍之馬來戰,拼死抵住黃忠。
李典、樂進二將,亦縱馬過來夾攻。
兩邊軍馬混做一團,曹操撥馬先脫走。
黃忠本部人馬雖精,但人數不多。
魏兵雖睏乏,然人多勢衆,兼之又是置之死地,拼死抵抗。
黃忠一時討不得便宜,見魏軍也無心戀戰,便教收了軍馬。
令將士卷旗收甲,打掃完戰場,回江夏覆命去。
那邊曹操迤邐奔逃,追兵漸遠,回顧衆將多已帶傷。
心中苦楚,正行之時,又見前有兩條大路。
軍士稟說道:
“前面又兩條路,請問丞相該走哪條?”
曹操又問哪條路近。
軍士答曰:
“大路稍平,卻遠五十里。”
“小路投華容道,卻近五十里。”
“只是地窄路險,坑坎難行。”
曹操一捋鬍鬚,分析道:
“走小路,小路最爲安全。”
衆人皆大感不解,忙問道:
“小路乃險要之地,最易設伏兵。”
“魏公何以說小路最安全?”
曹操冷聲一笑,爲衆人分析道:
“公等有所不知,吾之好頭顱,劉備、孫權皆欲奪得。”
“只是仗打到如此地步,兩邊將士皆睏乏。”
“若走大路,路平坦勢,賊軍將士見易走,必來追趕。”
“而正因爲小路,地勢陡峭難行,賊軍怕難,定不是人人願追。”
曹操也算是一位出色的軍事家,對人性的分析很透徹。
我們看問題,太喜歡站在上位者視角去分析事物。
戰爭從而不是打遊戲,只要下一道命令,即便是火坑將士們就會真往裡面跳。
就拿張飛據水斷橋來說,
歷史上追趕張飛的是虎豹騎,算是曹操最爲精銳的騎兵了。
結果被張飛一人就嚇得不敢過去,十分具有傳奇性。
以致於讓很多人懷疑這段歷史的真實性。
其實道理很簡單,
虎豹騎日行三百里去追擊劉備,本來就又困又累。
結果突然遇上這麼一個狠角色,殺了他,也不見得有多大的封賞。
虎豹衆騎犯不着去跟張飛拼命。
畢竟歷史上的曹操是不在現場的。
如果曹操在,虎豹騎倒是可以上去,在領導面前露個臉兒。
好讓領導記住自己,混個臉熟。
可領導不在,我拼什麼命吶?
職場上做事就是隻看結果,不過過程你有多拼命。
領導只看結果好不好。
當時的虎豹騎心思,都在劫掠邀功上。
彼時又正好有大量的百姓逃亡。
如果他們去劫掠人口,搶奪的財富,必然巨厚。
這難道不香嗎?
反倒是跟張飛拼命,不僅有喪命的風險。
到時候殺了張飛,還得跟五千個同事一起分這份軍功。
五千人吶,即便是擒住劉備,都有些不夠分。
何況是張飛呢。
同理,曹操看透人性,認定那些底層軍官不會冒險走小路來追自己。
因爲領導們只需在辦公室裡喝茶拍案做決定就可以了,而底層員工要考慮的就很多了。
曹操不信,有那麼多人會冒險走小路。
尤其是還不見得能夠追着自己。
而魏軍士兵們呢?
他們現在是在逃命,在艱苦的環境都得忍受。
不到萬不得已,是沒有人願意當俘虜的。
這不僅僅是屈辱問題,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家屬都在魏國。
被俘就有可能很親人永遠分別。
何況兩地不同,生活飲食習慣也不同。
在無親無故的背景下,誰又願意去強行適應異地的環境呢?
“……兵書有云:虛則實之,實則虛之。”
“孤只管走小路,且看有多少軍官敢來追吾。”
聽完曹操的分析,衆官員齊齊拜服:
“魏公妙算,人不可及!”
於是衆人勒兵走了華容道。
時值隆冬淫雨,華容道泥濘沒膝。
北軍飢疲交加,傷病相枕,日行不過十里。
連趕三日之路,軍士們困苦不堪。
人皆飢倒,馬盡睏乏。
焦頭爛額者,扶策而行。
中箭着槍者,勉強而走。
衣甲溼透,個個不全。
軍器旗幡,紛紛不整。
大半皆是彝陵道上被趕得慌,只騎得禿馬,鞍轡衣服,盡皆拋棄。
正值隆冬嚴寒之時,其苦何可勝言!
忽然,軍馬不能行進,曹操忙使人問其緣故。
軍士回報說:
“前面山僻路小,因早晨下雨,坑塹內積水不流。”
“泥陷馬蹄,不能前進。”
曹操大怒,厲聲叱道:
“軍旅逢山開路,遇水架橋。”
“豈有泥濘不堪,不能行之理?”
於是,傳下號令。
教此前擄掠的百姓,前去填塞道路。
使強壯者在後擔土束柴,搬草運蘆。
使老弱病殘者在前,發鐮刀割茅草,使鋪路而行。
正開路之時,曹操登高而望,見後方追兵煙塵已現。
於是恨道:
“來追我者,必是一員大將!”
曹操知道,肯定只有齊吳兩軍中,位高權重者。
才能再追的這麼遠的情況下,還敢驅使將士走小路來追自己。
換成一般的中低層軍官,不可能往華容道走。
於是,召騎督曹純過來,呼曰:
“事急矣!”
“可率虎豹騎在後,催促老幼加緊鋪路。”
“萬一有變,吾自有計使軍士得脫。”
曹純領命,引虎豹騎執刀在手,催趕百姓。
務要及時行動,如有違令者立斬。
但有遲慢延誤者,也立斬!
時耄耋翁媼,盡皆匍匐於泥中。
十指滲血以捋蒿草,羸病稚子負薪填窪。
時有陷沒者,哀呼不絕。
一老叟抱孫跪泣:
“將軍開恩!”
“將軍開恩吶!”
曹操以馬鞭指天,叱道:
“天不助曹,爾等即爲天路!”
於是命曹純立斬生事者,一時間死者不可勝數。
嚎哭之聲,於路不絕。
曹操兵敗,正好心煩意悶之時,聽得衆人號哭,於是破口罵道:
“生死有命,何哭之有!”
“如有再哭者,立斬!”
衆人只得將淚水嚥進肚子裡。
三停人馬:一停落後,一停填了溝壑,一停跟隨曹操。
忽聞後方鼓角震天,一彪軍馬已至三裡外。
而泥途猶未及半,魏軍將士皆不得過。
有不少人皆心中震怖,以爲必死無疑。
曹休急忙來找曹操,報曰:
“魏公!追兵來了!”
“是東吳的軍馬,周瑜的先鋒軍已行至三裡開外!”
曹休神色慌亂,因爲他們目前被困在華容道。
前方是泥濘,後面是追軍。
是進亦憂,退亦憂。
而且他們也沒辦法“背水一戰”,那是需要很多前提條件的。
更別提魏軍士兵個個累乏,無心再戰了。
曹休擔心,一旦使周瑜的兵馬殺到,他們必定難以取勝。
最後爲周瑜所擒!
不止曹休,其餘魏國高級軍官,都紛紛來到曹操面前。
報說事情緊急,請曹公趕緊拿出一個辦法來。
畢竟當初是你非要走華容道的,說敵人不會追來。
結果敵人追來了,這事兒還是老闆您自己拿主意吧。
見衆人焦頭爛額,曹操臉色卻顯得異常平靜。
“諸公休驚,此一行,吾等定能生還!”
衆人皆是跟隨曹操多年的宿將,眼下形勢萬分緊急,也只能選擇相信曹操了。
曹操催馬,走至曹純身邊,拔劍厲喝:
“虎豹騎聽令——踏路而過!”
一聲令下,衆虎豹騎嘶吼一聲,向前方碾去。
前方婦孺老幼尚在鋪路,忽聽得後方喊聲大振。
回頭視之,駭然失色。
正欲奔逃,卻因道路泥濘,走脫不得。
被一衆虎豹騎盡皆踩死。
鐵蹄翻飛之間,白髮顱骨碎於蹬下,病軀殘肢陷爲路基。
一婦人緊摟嬰兒沒入泥淖,猶見小手乍現即沉。
血泥翻涌,竟成暗紅色硬土,三軍乃得疾行。
原來,這曹賊早有算計。
如果這些老弱病殘,能夠及時鋪好路,就將他們一併帶走。
如果未能鋪好,被敵軍追上,就讓騎兵碾過去,把他們變成路。
這樣一來,魏軍將士就能順利通過華容道了。
這也是爲什麼,一開始曹操不讓手底下士兵去砍樹伐木,割草鋪路的原因。
不單單是爲了給他們節省體力,更重要的是他捨不得犧牲自己的士兵去填路。
後軍樂進見此慘狀,向曹操諫道:
“……民亦人子,這——”
曹操冷笑一聲,打斷說道:
“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於是親率曹純等衆,踏屍而過。
遺民嚎啕之聲,上幹雲霄。
對比歷史上的長阪坡,彼時的曹操吞掉荊州,志得意滿。
率五千騎兵去追擊劉備,而劉備當時也是行軍速度極緩。
扶老攜幼,帶着十萬百姓。
劉備不願放棄百姓,喊出那句千古名言:
“夫濟大事必以人爲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
因此,劉備被曹操追上,被曹操大殺特殺。
兩個女兒也落入曹純之手。
而長阪坡過後沒多久,就輪到曹操被劉備追了。
事實證明,要論逃跑,劉備跟曹操都是頂級。
這次追擊曹操,劉備也沒能夠追上。
劉備追上曹操放火燒他時,曹操已經帶着精銳部隊逃走了。
並且還大笑說:
“劉備確實是我的對手,可惜智謀來的太晚。”
“如果他早點放火,我們就完了。”
歷史上的華容道是沒有關羽的,也沒有諸葛亮故意放曹操一馬。
當時的劉備跟曹操早就勢不兩立了,巴不得早點兒弄死對方。
至於某電視劇上說的,孫劉都希望對方殺死曹操,好使其結怨於魏國,自然也是全無邏輯。
畢竟赤壁火燒之仇,你殺不殺曹操,都已經跟曹魏結下生死大恨了。
怎麼可能因爲害怕殺死曹操,而不敢去追。
很快,曹操大軍成功通過了華容道。
比及周瑜率軍追至,見着眼前景象,頓時大驚。
但見泥濘道上,
斷簪與殘甲俱沉,童骸共箭鏃並陷。
一老嫗僵立道旁,懷中幼孫已成肉泥,猶瞪目如生。
周瑜爲首的一衆東吳將官見了,無不掩面嘆息。
他們雖然也是軍閥,雖然也幹過軍閥乾的事兒。
但像曹操這樣,把老百姓當成地基鋪路,生生碾死的情況,還真是見所未見。
周瑜掩面長嘆道:
“此役,吾雖勝猶恥!”
於是下令暫緩追擊,把百姓們救出來,就於路邊安葬。
不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