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相父!相父!相父!

李翊將劉備的手書緩緩收起,心中風起雲涌。

此刻,他總算明白爲何劉備要嚴令張飛,務必親手將此手書交給自己。

萬不許假手他人了。

作爲一個父親、一個丈夫、一個君父,甚至一個男人。

尤其是像劉備這樣的男子,他是不會在人們面前展示自己脆弱的一面的。

唯獨在李翊面前,在這封手書中,劉備向他的子玉展示了自己脆弱的一面。

他內心一定是無比煎熬、無比難受的。

這封手書的行文模式,也不是往常劉備的風格。

通常劉備在與李翊寫信箋時,雖時時提及舊情,但多是作爲一個君主正常聊工作。

唯獨這次不同以往,劉備放下了自己齊王的身份,放下了作爲君主的架子。

僅僅以一個老朋友、老兄弟的身份,跟李翊聊了聊自己的心裡話。

他對李翊沒有什麼好隱瞞的,將內心裡想說的話一股腦地全倒了出來。

李翊指節輕叩劉備手書,帛上“如魚得水”四字墨跡猶是那般亮眼。

窗外春雨敲檐,擊落冬雪,竟似當年徐州夜雨一般。

“玄德公……”他長嘆一聲,驚得案頭燭火搖曳。

袁瑩手執團扇,掩脣近前,輕聲問:

“……未知夫君意下如何?”

呼。

李翊長舒一口氣,將書帛放在案上,答,“當問稚子本心。”

在古代生活十幾年,其實李翊的思想多少已經受到些影響了。

但饒是如此,他相比本地土著而言,他的思想仍算開明。

至少在擇父方面,他覺得還是應該把主動權交給孩子。

如果孩子本身不願意,那苦惱的不單單是孩子。

還有父親……

於是轉過身去,蹲下來與劉禪目光平視:

“世子可願拜我爲父?”

阿斗尚年幼,七歲的孩童此刻揪着衣帶囁嚅,不知如何作答。

身後的張飛小聲提醒道:

“阿斗,忘了三叔昨夜與你說的話了麼?”

劉禪一擡眸,緩聲道:

“阿……阿斗……願、願意……”

“王后之意?”

李翊目光一轉,又看向袁瑛。

袁瑛素手撫過腰間玉佩——正是當年李翊所贈之信物。

此玉本是一對,李翊將其分作兩半,給與姊妹一人一個。

持此玉佩,便無人敢來侵擾她們。

“若無妹婿,妾與瑩妹早歿於亂軍之中矣。”

“阿斗……”

她突然哽咽,看向孩子。

“這孩子自幼少見父顏,今能得天下奇才之教誨……”

“嗚……”

話未盡,淚已溼了半幅羅帕。

李翊見此,忽然拔劍。

左右一驚,卻見他將衣襟的袍袖給割了下來。

李翊手持斷帛,緩緩走至劉禪身前,沉聲問:

“再問一次——可願?”

袁瑛急推幼子後背,劉禪終於伏地叩首:

“兒臣願拜相父!”

恰有春雷劈落,照得李翊面上陰晴不定。

他緩緩蹲下身子,將那截青緞纏在劉禪腰間,語重心長地說道:

“古有‘割袍斷義’,今日本相‘系袍結親’。”

“此衣襟乃天子賜服,今系汝身。”

“望汝記得,這衣帶纏身,便如爲父教誨當時刻在心。”

“錦袍雖貴,終需束帶方顯威儀。”

講到這,李翊頓了頓。

將青緞結得更緊了些,沉聲說道:

“若他日行差踏錯,爲父解此衣帶時,便是恩斷義絕之日。”

這話說得很沉重,連張飛聽到這裡時,心尖兒都跳了一下。

劉禪雖不能完全明事理,但這個年紀已有自己的心智。

或許在他看來,這只是大人們在“教”他做一下事。

但直覺告訴他,這件事非常重要,會影響自己的一生。

李翊俯身逼視,語氣加重:

“既認相父,可知規矩?”

孩童瑟縮着點頭,略作沉吟,又挺直腰板:

“兒臣……兒臣明白……!”

“善!”

李翊突然提高聲量,“既然如此,日後逃學嬉戲之舉,萬不可再行。”

“否則不用汝父,吾之戒尺亦不長眼。”

話落,又一指門外,那裡是李治、李平在院子裡玩耍。

“不信,你去問這二子。”

“當年逃學嬉遊,手還在否?”

劉禪聞言,輕嚥了口口水,連道再不敢了。

袁瑛見此,突然上前,將劉禪往李翊跟前輕輕一推:

“先生儘管管教,這孩子如有不到之處,該罰也得罰。”

常言道,至親規過,雖善而見惡。

外人勸善,雖苛而蒙納,此乃人情之常也。

意思就是,

有的人啊,明知道家裡人是爲你好,但你就是會覺得他們煩。

而同樣的行爲,換成是外人,就會覺得他們是在關心你。

袁瑛就是這樣典型的例子。

劉備要是嚴加管教孩子,袁瑛就會覺得你當父親的不關心兒子。

換成是李翊嚴加管教,她就會覺得這是在關心阿斗。

這叫安全島效應。

次日。

寅時三刻,十二名玄甲力士已列陣階前。

各執金鉞、玉斧、彤弓等儀仗用品。

阿斗正式開始拜李翊爲相父。

袁瑛親自爲劉禪梳着角髻,以五色絲纏發,低聲道:

“阿斗,好孩子。”

“你相父是青雲之士,天下士人之冠冕。”

“既然拜其爲父,見之當見汝父,切不可失了禮數。”

微微一頓,又道,“日後當好生跟着相父學習課業,不能再似往常那般貪玩好遊。”

袁瑛頗有一種要送兒子“出嫁”的感覺,恨不得把這輩子想說的話全說了。

很快,李翊正襟危坐於案上。

劉禪赤足踏着素席,趨步走近。

袁瑩手捧銅盆,向行洗手禮。

然後行獻贄禮。

劉禪將自己作爲世子的一些貴重物品,精挑細選出來。

當然大部分都是昨晚袁瑛這個母親替他把關,幫忙揀選出來的。

李翊目光掃過禮品,僅僅只取了束脩一條。

餘者令袁瑛收回,此謂“取薄納厚”之意。

然後是授戒禮。

劉禪跪在地上,向李翊恭敬行禮:

“請相父訓誡!”

李翊手執戒尺,輕擊劉禪左肩,即戒驕矜。

又輕擊其右肩,即戒怠惰。

最後輕點其眉心,即戒愚昧。

此爲三戒禮。

諸禮行罷,李翊正式成爲劉禪的相父。

既收阿斗爲義子,李翊端坐於案前,喚劉禪至跟前來。

“……阿斗,爲父現在要教你的第一件事,就是責任。”

“什麼是責任?”阿斗問。

“責任是貫徹汝之一生的物什,吾不願強加於汝身。”

“奈何汝須明白,自汝降生以來,便有此責任在兩肩之上。”

“此汝父與吾所必須教你之事。”

言罷,李翊命人取來紙筆,令阿斗執筆寫字。

“現在,汝當修書致歉汝父。”

見幼童懵懂,乃撫其首嘆道:

“癡兒,豈不聞‘慈父之愛子,非爲報也’?”

“父之愛子,非止舐犢之情。”

“汝父乃萬民君父,非獨汝之父也。”

“其日理萬機猶念汝學業,其心可鑑。”

話落,李翊取來一面銅鏡,照住劉禪,問:

“此何人也?”

劉禪怯道:

“是……是兒臣?”

“錯!”

李翊將鏡子置於案上,鏗然有聲:

“此乃未來齊王!”

“我大齊之萬里疆土,他日皆繫於汝肩。”

“大齊千萬子民,亦汝之子民。”

“若汝德不配位,將來何以繼大統?”

講到這裡,李翊的語氣變得異常嚴肅,似乎對此事非常看重。

幾位“小母”也都場,甄宓也不例外。

她望着李翊的神情,驚訝地發現,李翊眸中竟有一絲……一絲恐懼?

甄宓掩住嘴脣,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那個意氣風發、算無遺策的天樞先生,此刻在提到阿斗能不能繼承大統一事時。

內心裡竟流露出了一絲恐懼?

李翊的話還在繼續。

只見他手執禮劍,鏗然作聲。

“汝父課業之嚴,實爲宗廟計也。”

“血脈所繫,社稷所託,豈可不慎乎?”

“若德不配位——”

講到這兒,劍鋒忽一指窗外,“則禍起蕭牆,甚於魏師百萬!”

見幼主茫然,李翊又嘆口氣,俯身解喻道:

“外寇猶可塹壕御之,內蠧實難堤防。”

“譬若金城湯池,自毀則童孺可陷。”

“非是汝相父大言欺人。”

“吾視天下鼠輩,如同草芥耳。”

“外賊雖有百萬,亦彈指可滅,不足爲懼。”

“然,吾不懼外敵,唯患內憂耳。”

“阿斗,你能明白相父的意思麼?”

李翊語重心長地問。

劉禪惶然拜道:

“兒臣定當勤勉,不負相父教誨。”

李翊見此,眉頭緊皺,只是嘆了口氣:

“儲貳之教,非徒立志可成。”

“吾輩唯盡人事,以聽天由命耳。”

這下,殿內的人都不淡定了。

凡是與李翊相處過的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們從未想過這輩子,居然能聽到李相爺喊出聽天由命這句話來。

李翊的意思,就是他會盡力而爲。

大家一起努力去嘗試,努力讓阿斗成爲一個合格的創二代。

李翊聰明一世,可唯獨在這件事上,他沒辦法對未來做出判斷。

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

因爲沒有人能夠預料一個孩子的未來軌跡。

生老病死,心態變化,這些都是有影響的。

而偏偏劉禪的身份擺在這裡,由不得李翊不努力。

因爲一旦他失敗了,那麼他與劉備合力建立起來的齊國江山。

將很有可能陷入一場浩劫中去。

倒不是說這場浩劫便挺不過去,但它肯定是要遠比曹操難對付的多的。

正如李翊所說的那樣。

外敵從來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人內鬥!

自己人如果團結一致,不管來多少敵人,他都會被打倒。

可自己人一旦開始內耗,不用外敵出手,它便會自己瓦解。

這纔是李翊所恐懼的點。

因爲這種事,廟算如他也不可能避免。

從古至今,也還沒見着那個王朝完美避開過這一點。

講完大道理之後,李翊便督促劉禪開始寫信向父親道歉。

然後又轉過來開導袁瑛。

“王后,恕臣僭越。”

“只是臣適才所言之事,未知王后明白否?”

袁瑛擡眸,淚痕猶新:

“妾非是不知大丈夫當心懷天下,然阿斗終究是骨肉。”

李翊又將案上的銅鏡取來,置於其前。

“請王后觀此。”

鏡中映出袁瑛憔悴玉容,李翊以指輕點:

“此非尋常婦人,乃齊國國母也。”

又取金印示之,苦口婆心地說道:

“此印亦非尋常飾物,乃萬民之託。”

“王后與玄德公,譬如日月並懸。”

“王上臨朝理政,王后母儀六宮。”

“若因私情廢公義,則朝野何依?萬民何仰?”

袁瑛素手微顫,一時不知該說什麼好。

李翊衝一旁的袁瑩使了個眼色,袁瑩會意,捧着一本古書便走了出來。

來到姊姊跟前,柔聲說道:

“阿姊,你看這裡。”

袁瑩以手指典籍。

“昔衛姬諫齊桓公罷遊獵,樊姬阻楚莊王納鄭女,皆不以私情害國事。”

“今阿姊貴爲王后,作爲國母,當母儀天下。”

“倘若將來因溺愛,致世子荒廢學業,他日史筆如刀……”

話未畢,袁瑛已掩面而泣。

“妾知罪矣!”

李翊與袁瑩對視一眼。

袁瑩竟俏皮地嘟了嘟嘴,露出了一抹計謀得逞的笑容。

李翊瞪了她一眼,轉而仍舊嘆道:

“非敢言罪。”

“唯願王后憶當年壽春城破時,玄德與君夫妻結髮之情。”

“豈不聞蘇子卿有言,‘結髮爲夫妻,恩愛兩不疑’。”見袁瑛怔忡,復又道:

“夫妻縱有齟齬,然共撫儲君以安社稷,方不負同甘共苦之義。”

“惟願王后思之,慎之。”

袁瑛連連點頭,雖不知她聽沒聽得進去。

有可能下次遇到這種情況,她還是會撲上去。

但李翊相信,在撲上去之前,至少她會謹言慎行,不會再似這次一般莽撞了。

窗外忽聞更鼓之聲,李翊取錦帕遞給袁瑩。

袁瑩上前,爲姊姊拭淚。

“明日當修書與玄德公,臣願作釋冰人。”

“然阿斗學業——”

李翊也擔心他教育阿斗,袁瑛這個當母親的會來搗亂。

所以提前給她打好預防針。

袁瑛突然正襟危坐,道:

“妾當每日親督其課。”

“善!”

李翊欣然,讓侍女伺候袁瑛回屋歇息去了。

轉而回到內室,對諸位夫人感慨道:

“家國之事,終需內外同心。”

“爾等如今可明白吾爲何叫你們讀《孫子兵法》了麼?”

“有誰能找到對應其篇?”

出乎意料的是,竟是麋貞最先翻開,找到了兵法中的《九地篇》。

但不是很感確認,問道:

“不知夫君想說的,是否是這句——”

“善用兵者,攜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這句話的意思,指揮者需要通過管理和教育,使全軍上下團結一致。

從而形成整體性的強大威力。

他所強調的,就是一個團體需要領導者來對底下人,加強管理與教育。

並且還專門強調了,這種團結不是自願的。

而是受客觀形勢所迫使的,大家在特定的情況下。

就需要團結起來,一起面對挑戰。

“正是、正是!”

李翊大喜,他將此兵書看了不下八百遍,早已爛熟於心、倒背如流。

“不想竟是夫人最先背熟。”

李翊手執麋貞的素手,這位自己的結髮之妻。

她是一位非常傳統古典的女子,李翊其實跟她沒有太多共同語言。

但她有一點很好,就是很聽話。

李翊讓背《孫子兵法》,她就真的老老實實去背。

但有一人,天性就不愛學習。

那就是骷髏王之女。

“瑩兒,怎麼回事,不把爲夫之話放在心上?”

李翊板着個臉,沉聲問。

袁瑩聞言撇了撇嘴:

“妾身最厭這些之乎者也嘛……”

“再說,有夫君這等經天緯地之才。”

袁瑩突然上前挽住李翊手臂,杏眼流轉。

“妾便讀盡天下書,還能聰明過你去?”

說着,將前兩日繡好的荷包系在丈夫腰間,嬌聲道:

“倒不如多繡幾個香囊,助夫君提神醒腦。”

甄宓掩口輕笑,卻見李翊皺着眉,有點兒對這丫頭束手無策。

正要開口,忽被袁瑩打斷道:

“宓妹妹評評理,可是夫君講《莊子》時自己說的——”

她突然板起張臉,模仿李翊的神態,有模有樣地說道:

“——‘巧者勞而智者憂’,妾這是成全夫君呢!”

李翊搖頭嘆道:

“罷罷罷,倒是爲夫着相了。”

又看向室外,問:

“阿斗的書信還未寫好嗎?”

“一會兒可就到晚膳時間了。”

李翊的規矩很嚴,該學習時學習,該吃飯休息時就吃飯休息。

勞逸兩者,絕對不能夠顛倒。

此前李治就因爲貪玩,沒回來吃晚飯。

等錯過晚點時,李翊便不許下人再給他飯吃。

到深夜,李治餓得大吵大鬧。

當母親的心疼,袁瑩起來爲孩子煮麪,麋貞也送去糕點。

有下人及時報給李翊,李翊立馬親自出面制止。

不僅將煮好的飯食,下令全部倒掉。

還將麋貞、袁瑩給一起罰了。

嚴令說,沒有到第二日的早膳時間,任何人不得給李治飯吃。

爲此,袁瑩還鬧了幾天脾氣。

但至此以後,李治再也不敢錯過飯點了。

基本上養成了按時吃飯的習慣。

“或許是阿斗不會寫呢。”

甄宓一語道破玄機。

衆人皆是醍醐灌頂。

是啊,阿斗一個七歲的小孩兒,字都認不全,如何去寫道歉信呢?

“罷,待吾去來。”

李翊轉身走出內室。

麋貞忙在身後招呼:

“夫君,一會兒就吃晚膳了,可別耽誤太久。”

李翊不來,沒人敢動筷子。

所以李翊吃不吃飯,是關係着全相府的人能不能按時吃上飯。

“阿斗,信箋寫好了麼?”

李翊揹着手走出來,溫聲問道。

“……相父、我、我不知這個‘愚’字怎麼寫。”

李翊更不答話,蹲下身來,看一眼書信。

眉頭漸漸皺成了一個川字。

先不說行文流不流暢了,單說這字體,就簡直是鬼畫符!

“阿斗,自明日起,你先從練字開始。”

李翊正色說道,“人家說,見字如見人。”

“字可以不美,但不能不正。”

“汝父寫得一手好字,汝當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纔是。”

“相父這裡都還有些汝父寄過來的竹帛,汝不妨模仿一下汝父的字體。”

言罷,李翊轉身來到劉禪身後。

握住他的手,教他寫字。

同時代他寫請罪書。

一邊寫,一邊爲他講解爲什麼要這樣說話。

並耐心地爲阿斗解釋,每一個字的含義,平時行文中應該怎麼用。

《請罪書》寫好以後,李翊即使人星夜發回下邳去。

劉備得其書時,正在批閱奏摺。

侍從將書信送上,劉備只淡淡回了一句。

“——知道了,將書信置下。”

待侍從們走後,劉備乃急忙將書信展開來看。

其書略曰:

“臣禪頓首再拜父王王上:”

“兒臣愚鈍,不識父王教誨之深意,屢逃課業,使父王憂勞。”

“今蒙相父訓導,方知父王日理萬機,猶念兒臣學業,實乃望兒成才,以繼大統。”

“兒臣年幼無知,不解父王苦心,反生怨懟,此乃大不孝也。”

“父王乃齊國萬民之君,肩負社稷之重,兒臣本當勤學修身,以分父憂。”

“卻因貪玩懈怠,致父王失望。”

“思及此,兒臣羞愧難當。”

“今相父嚴加管教,兒臣始知學問之重、責任之大。”

“自今以後,必當勤勉向學,不負父王期望。”

“伏惟父王寬宥兒臣之過,兒臣定當痛改前非,以慰父心。”

“兒臣禪惶恐再拜。”

“建安十四年春月。”

劉備看罷書信,已經猜到是李翊幫他寫的了,雖然字跡有所不同,行文結構也刻意改變。

但以劉備對李翊的瞭解,還是猜了出來。

不禁感慨道,“子玉有心了。”

饒是知道真相,可劉備依然很感動。

他樂於見着幼子能明事理,於是提筆回信,殷殷叮囑。

發回河北,其書略雲:

“吾兒阿斗親啓——”

“見汝手書,墨跡雖稚。”

“然字裡行間,已見悔悟之意,爲父甚慰。”

“汝自幼失恃,長於亂軍之中。”

“爲父征戰四方,憂於國事,未能朝夕相伴,實乃吾平生之大憾。”

“今託付子玉先生教誨,非爲苛責,實盼汝能承繼大業,不負先賢之志。”

“子玉先生,才略冠世,德行爲師,汝當以父事之。”

“謹遵訓導,勤習文武。”

“他日若成大器,方不負爲父與相父一片苦心。”

“天寒歲暮,望自珍重。”

“父,玄德手書。”

……

(相傳此爲《劉備家書》,是後世保存完好的劉備真跡之一)

(後世有裴松之對此點評道:

“帝王之家,雖權柄在握,然父子之情,未嘗異於庶民。”

“蓋亂世梟雄,於馬背上得天下,故於膝下孺子,愈顯溫情。”

“其明知書出翊公代筆,仍作迴音,非獨全相父體面,實乃藉機抒父子之懷。”

“帝王心術在此,天倫至性亦在此。”

“此昭武所以異於古今帝王者也。”)

……

接下一段時間,劉禪便待在河北相府,跟着李治、李平一起學習。

學習環境對孩子的心態影響是巨大的。

此前在下邳,劉禪接觸的孩子比較少,如張苞等輩,也不需要學王室中的東西。

但李翊家教很嚴,從小便讓孩子們學習古之經典。

阿斗跟他們在一起,便得到了一個很好的學習環境。

因爲你周圍的“同學”都在認真學習時,你就很難不認真學。

經過半月時間的觀察,李翊發現劉禪在學習方面的天賦確實遠不如李治、李平。

這兩孩子幾乎都能夠舉一反三,劉禪雖不算愚笨。

但跟自己這兩個親生的比起來,就顯得有些遲鈍了。

學習這方面,真的很講究天賦。

如果天賦不夠,就只能靠努力勤奮來湊了。

但阿斗……

能讓他認真把該學的都學了就已經非常不錯了。

想讓他自發的主動去學,那聰明如李翊也對此無計可施。

不過李翊教學也注重勞逸結合,並非是一味地讓孩子們悶頭去學。

該玩時就要痛快去玩,玩累了再好好休息。

休息好之後,再去學習。

這一日,劉禪課業既畢。

與李治攜家僕數員,微服出遊。

二人各跨小驢,自園門溜出。

時值上巳佳節,鄴城萬人空巷,車水馬龍。

李治搖手一指瑤臺,那裡聚滿了人羣。

他眉宇間傲色隱現,說道:

“昔年此地尚是馬廄,父親命引漳水爲池,方有今日之盛。”

劉禪澹澹道:

“我在下邳,不見輸此鄴城。”

李治忙道:

“下邳亦多賴我父建設之功!”

兩個小孩兒爭論着,入了一家酒肆坐下。

一名家僕慌忙地走過來,在李治面前彎腰道:

“……公子、您、您可不能喝酒啊!”

李治勃然變色道:

“大人喝得?吾爲何喝不得?”

“吾非男兒乎?”

“況家母亦時常飲酒,怎偏吾喝不得?”

“這、這不是您還小嘛!”

“胡說!”

李治啐了他一口,將倒滿酒的一隻碗遞給劉禪。

“阿斗別理他,我們只管喝我們的。”

“這,相父要是知道了,會不會責罰啊?”

劉禪還是很怕李翊的。

“嘿,你不說我不說,誰會知道?”

李治嘿嘿一笑,又瞪了眼那名家僕。

“你會說嗎?”

“這、小人……小人……”

那名家僕暗暗叫苦,不知該如何處理此事。

李治已經將第一碗酒吞下肚了。

“……咳咳……咳……”

李治連咳嗽兩聲,發覺胸中豪氣頓生。

一指城牆道:

“他日我若能繼得父業,當將此城擴建三十里!”

劉禪吮着蜜餞含糊說道:

“表兄何苦再造?現下這些……”

小手劃拉一圈,“不都是咱家的麼?”

鄰座老丈聞言,頓時嗆酒,偷忍不住眼打量這對錦衣童子。

忽然,肆外傳來一陣騷動。

一羣凶神惡煞的河北官兵,押解着一羣人走來。

這些官兵顯然是剛從戰場上回來的。

……

第334章 順天應人,劉協禪位;炎劉不絕,劉第239章 李翊 徐庶 諸葛亮:請我主進位稱王!第234章 一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不負班超之志第290章 河北來神仙,道是李翊故人?第131章 這裡都是忠臣,哪有奸臣?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314章 臥龍戰略:四路集團軍,給曹操來個第33章 一個穩定的金主爸爸(求追讀!)第250章 說過多少遍了,工作的時候稱職務!第336章 高祖盟誓,非劉不王,臣不敢爲此破第6章 百折不撓,終不為下(求追讀!)第85章 劉備軍難道是長翅膀飛過來的?(求訂閱!)第251章 子龍斬將建首功,興霸百騎劫魏營第205章 昔者李翊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第176章 只要對方不用核武器,我徐州絕不出動大漢魅魔第184章 反袁同盟正式形成第131章 這裡都是忠臣,哪有奸臣?第39章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求追讀!)第179章 五千鐵騎入徐州,騎戰二寶終見用第164章 那就各自粉墨亮相,看誰的演技驚豔全場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224章 劉備:子玉必不負我,願舉北國之事,盡付先生第131章 這裡都是忠臣,哪有奸臣?第215章 用兵如神,打仗的最高境界,是指揮敵人第38章 東萊豪傑,使命必達(求追讀!)第317章 劉玄德再得一子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118章 劉備:老李,你要老婆不要?第8章 曹豹第一層,曹操第二層,誰在第三層?(求追讀!)第89章 袁譚感動,我與子玉親如兄弟(求訂閱!)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178章 北方一統,袁神啟動!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99章 李先生是我許攸的知心朋友啊!(求訂閱!)第293章 呼風喚雨,人前顯聖,天神莫過如此第323章 泗水,請別爲我哭泣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41章 壯士前行,所向披靡(求追讀!)第297章 劉備賜婚,李翊感慨:大王真是害苦第10章 李先生為我們帶來了久違的勝利(求追讀!)第236章 觀李翊用兵,虛實相生,奇正相合,頗得孫吳之法第218章 袁尚歎服,上一個這麼打仗的還是白起第75章 大漢魅魔第306章 李翊:我又當爹了?還是個七歲的兒第280章 曹操挾民渡江第276章 世人皆知,赤壁乃李翊之謀,幹孔明第285章 東吳滿盤皆輸,諸葛亮治楚益齊第155章 君臣相得,遙相顧,道是帝業未可知第205章 昔者李翊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第118章 劉備:老李,你要老婆不要?第13章 長歎息以掩涕兮(求追讀!)第325章 不要問喪鐘爲誰而鳴,喪鐘爲你而鳴第219章 李翊使妖法,呼神兵鬼卒?第223章 劉備:吾麾下才俊,未有過李翊者,此任非他不可第242章 曹操新得冢虎,李翊初試度田第215章 用兵如神,打仗的最高境界,是指揮敵人第322章 皇帝老子喊得萬歲,獨俺哥哥喊不得第143章 朝天上放兩箭,也算對得起吃得餉了第77章 上架感言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135章 打黃巾能致富,曹劉打了都說好第305章 曹操失愛子,李翊得凰女,劉備父子第107章 支援劉備,這是一個忠厚人!(求訂閱!)第266章 劉備權術之:荊州該給誰?第89章 袁譚感動,我與子玉親如兄弟(求訂閱!)第88章 劉備震驚,難不成我真是天命所歸?(求訂閱!)第237章 李翊泣血《出師表》,劉備怒叱徐州臣第131章 這裡都是忠臣,哪有奸臣?第268章 周瑜:李翊若不來,荊州勢在必得。第171章 原來跟著徐州躺贏的感覺是這樣的第188章 曹操初戰袁本初,關公威震白馬津第140章 我準備了一桌好菜,請了兩桌客人來吃第73章 腹黑狠人魯子敬第155章 君臣相得,遙相顧,道是帝業未可知第246章 周郎英姿取廬江,曹操腹背受強敵第124章 老劉:不差錢兒,他要多少我給多少!第288章 劉備:丞相是寡人之蕭何,卻不須爲第270章 一時瑜亮,周郎見孔明第303章 七成是我的,剩下三成纔是你們分!第191章 李翊妙算謀東城,徐州諸郎施穴攻第161章 君臣組合連擊,龐統直呼頂不住第297章 劉備賜婚,李翊感慨:大王真是害苦第261章 劉備已非昔日那個阿備,關羽仍是那第294章 天下女子不少,大丈夫何患無妻?第169章 老李:終於不用我來演壞人了第114章 李先生是張良韓信蕭何三合一聖體啊!第313章 冢虎降臨,司馬懿的進化第178章 北方一統,袁神啟動!第290章 河北來神仙,道是李翊故人?第145章 李翊猶人也,並非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第266章 劉備權術之:荊州該給誰?第213章 半渡而擊,馬超一戰降幷州;袁神謝幕,兄弟之爭起腥風第80章 我有郭圖,何懼劉備?(求首訂!35)第296章 劉備大宴玉龍臺,李翊吟詩抒情懷第83章 袁譚敢來,定叫他有來無回!(爆更,求訂閱!)第157章 強中更有強中手,一士可擋百萬兵第54章 泰山幫兄弟以後跟玄德公混了!(求追讀!)第329章 讓你守一年的雄關,你一天就丟了?
第334章 順天應人,劉協禪位;炎劉不絕,劉第239章 李翊 徐庶 諸葛亮:請我主進位稱王!第234章 一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不負班超之志第290章 河北來神仙,道是李翊故人?第131章 這裡都是忠臣,哪有奸臣?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314章 臥龍戰略:四路集團軍,給曹操來個第33章 一個穩定的金主爸爸(求追讀!)第250章 說過多少遍了,工作的時候稱職務!第336章 高祖盟誓,非劉不王,臣不敢爲此破第6章 百折不撓,終不為下(求追讀!)第85章 劉備軍難道是長翅膀飛過來的?(求訂閱!)第251章 子龍斬將建首功,興霸百騎劫魏營第205章 昔者李翊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第176章 只要對方不用核武器,我徐州絕不出動大漢魅魔第184章 反袁同盟正式形成第131章 這裡都是忠臣,哪有奸臣?第39章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求追讀!)第179章 五千鐵騎入徐州,騎戰二寶終見用第164章 那就各自粉墨亮相,看誰的演技驚豔全場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224章 劉備:子玉必不負我,願舉北國之事,盡付先生第131章 這裡都是忠臣,哪有奸臣?第215章 用兵如神,打仗的最高境界,是指揮敵人第38章 東萊豪傑,使命必達(求追讀!)第317章 劉玄德再得一子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118章 劉備:老李,你要老婆不要?第8章 曹豹第一層,曹操第二層,誰在第三層?(求追讀!)第89章 袁譚感動,我與子玉親如兄弟(求訂閱!)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178章 北方一統,袁神啟動!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99章 李先生是我許攸的知心朋友啊!(求訂閱!)第293章 呼風喚雨,人前顯聖,天神莫過如此第323章 泗水,請別爲我哭泣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41章 壯士前行,所向披靡(求追讀!)第297章 劉備賜婚,李翊感慨:大王真是害苦第10章 李先生為我們帶來了久違的勝利(求追讀!)第236章 觀李翊用兵,虛實相生,奇正相合,頗得孫吳之法第218章 袁尚歎服,上一個這麼打仗的還是白起第75章 大漢魅魔第306章 李翊:我又當爹了?還是個七歲的兒第280章 曹操挾民渡江第276章 世人皆知,赤壁乃李翊之謀,幹孔明第285章 東吳滿盤皆輸,諸葛亮治楚益齊第155章 君臣相得,遙相顧,道是帝業未可知第205章 昔者李翊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第118章 劉備:老李,你要老婆不要?第13章 長歎息以掩涕兮(求追讀!)第325章 不要問喪鐘爲誰而鳴,喪鐘爲你而鳴第219章 李翊使妖法,呼神兵鬼卒?第223章 劉備:吾麾下才俊,未有過李翊者,此任非他不可第242章 曹操新得冢虎,李翊初試度田第215章 用兵如神,打仗的最高境界,是指揮敵人第322章 皇帝老子喊得萬歲,獨俺哥哥喊不得第143章 朝天上放兩箭,也算對得起吃得餉了第77章 上架感言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135章 打黃巾能致富,曹劉打了都說好第305章 曹操失愛子,李翊得凰女,劉備父子第107章 支援劉備,這是一個忠厚人!(求訂閱!)第266章 劉備權術之:荊州該給誰?第89章 袁譚感動,我與子玉親如兄弟(求訂閱!)第88章 劉備震驚,難不成我真是天命所歸?(求訂閱!)第237章 李翊泣血《出師表》,劉備怒叱徐州臣第131章 這裡都是忠臣,哪有奸臣?第268章 周瑜:李翊若不來,荊州勢在必得。第171章 原來跟著徐州躺贏的感覺是這樣的第188章 曹操初戰袁本初,關公威震白馬津第140章 我準備了一桌好菜,請了兩桌客人來吃第73章 腹黑狠人魯子敬第155章 君臣相得,遙相顧,道是帝業未可知第246章 周郎英姿取廬江,曹操腹背受強敵第124章 老劉:不差錢兒,他要多少我給多少!第288章 劉備:丞相是寡人之蕭何,卻不須爲第270章 一時瑜亮,周郎見孔明第303章 七成是我的,剩下三成纔是你們分!第191章 李翊妙算謀東城,徐州諸郎施穴攻第161章 君臣組合連擊,龐統直呼頂不住第297章 劉備賜婚,李翊感慨:大王真是害苦第261章 劉備已非昔日那個阿備,關羽仍是那第294章 天下女子不少,大丈夫何患無妻?第169章 老李:終於不用我來演壞人了第114章 李先生是張良韓信蕭何三合一聖體啊!第313章 冢虎降臨,司馬懿的進化第178章 北方一統,袁神啟動!第290章 河北來神仙,道是李翊故人?第145章 李翊猶人也,並非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第266章 劉備權術之:荊州該給誰?第213章 半渡而擊,馬超一戰降幷州;袁神謝幕,兄弟之爭起腥風第80章 我有郭圖,何懼劉備?(求首訂!35)第296章 劉備大宴玉龍臺,李翊吟詩抒情懷第83章 袁譚敢來,定叫他有來無回!(爆更,求訂閱!)第157章 強中更有強中手,一士可擋百萬兵第54章 泰山幫兄弟以後跟玄德公混了!(求追讀!)第329章 讓你守一年的雄關,你一天就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