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呼風喚雨,人前顯聖,天神莫過如此

卻說李翊與左慈對賭,由李翊出題。

衆人拭目以待,李翊緩聲開口:

“我只與你比一樣,油鍋洗手。”

話音方落,在場諸人無不爲之色變。

“……油鍋洗手?”

左慈先是一愣,然後一捋鬍鬚,緩聲道:

“只是不知是由貧道先洗,還是由相爺先洗。”

李翊笑道:

“既是吾提出來的,自然由吾先洗。”

左慈這才寬心,當即同意比試。

須臾,

官員們安下油鍋,架起乾柴,燃着烈火,將油燒滾。

在衆人注視的目光下,不一會兒,便火花熊熊,油鍋翻滾。

顯然,這就是一鍋燒紅了沸騰的油鍋。

唯一的區別就是,油鍋隱隱飄來淡淡的酸味。

李翊取出兩枚銅錢,擲於油鍋之中,道:

“汝與我各取一枚銅錢,若汝取出,即算汝勝。”

左慈暗忖:

“……油鍋滾滾,常人若伸手進去,豈得生全乎?”

“且看這李翊如何將之取出。”

“……善。”

左慈猶豫再三,到底是點了點頭。

“……那就請相爺先去。”

衆人都以爲李翊要伸手下油鍋了,李翊卻忽然開口道:

“……吾之道法,豈能只用於己身哉?”

“願請一人上臺,替我取錢。”

啊?

此言一出,衆皆譁然。

暗道怎麼到了最後關頭,李翊卻不肯親自去取了。

可若要說李翊慫了,那最後比輸,損害的終究是他自己的威信。

其奈何如此?

原來,李翊心裡清楚,現在伸手去取銅錢,是如何也傷不到的。

可若是自己親自去取,旁人只道他動了手腳。

若是直接讓現場觀衆上去,必能更加使人相信自己的“道法”。

李翊一聲問罷,底下無人敢應。

魏延見此,主動上前,拱手說道:

“……相爺,便讓某去罷!”

要說魏延完全不害怕,那也是不可能的。

但他願意相信李翊,心裡也明白。

關鍵時刻在領導面前露臉,比什麼都重要。

不過卻李翊揮了揮手,拒絕了魏延的主動請纓。

他不想自己去,也不想讓自己的人上去。

只想隨機抽取一個幸運觀衆上去。

就在底下羣衆無人敢應之時,忽聽得一道清越的女聲傳來。

“……我敢上去!”

話音方落,但見一女子排衆而出。

衆視之,身披赤鱗軟甲,腰懸寶劍。

杏目含威,青絲高束。

步履生風,英氣逼人。

百姓頓時譁然:

“竟是一女流!”

荀攸識得此人,乃對李翊介紹道:

“此乃呂溫侯虎女,玲綺是也。”

呂玲綺走至李翊跟前,躬身行禮:

“久聞丞相通曉萬物之理,末將願證真僞!”

李翊細觀其貌,果然英氣逼人,英姿颯爽,乃笑道:

“溫侯鎮守遼東,勞苦功高。”

“今見虎女,更勝鬚眉。”

“不過這油鍋洗手,非是玩笑。”

“汝細皮嫩肉,如何敢去?”

呂玲綺脣角微微翹起,哼哼道:

“但爲丞相計,刀山火海亦敢赴也!”

李翊大喜,即命呂玲綺去洗手。

臨去前,又故弄玄虛,口誦仙法護體。

呂玲綺會意,走至油鍋前。

在場諸人,無不屏住呼吸。

如此嬌滴滴的美人,倘若就此殘了手足,未免太過可惜。

玲綺站在油鍋邊,緩緩蒸騰的水氣薰紅了她的臉。

而那張俏臉上,沒有半分懼色。

玲綺只是覺得空氣中隱隱傳來股淡淡的酸味,似是陳醋。

乃深吸一口氣,伸手探進油鍋之中。

只那一瞬,玲綺便覺得這油只是稍有些燙。

但並不至於燙傷人,不由大喜:

“……李相爺果真天神也!”

而李翊則全神貫注地看着油鍋,見底下氣泡翻滾,乃催促玲綺道:

“……女公子,可速取銅錢。”

“莫要耽擱,吾道法不能久持。”

呂玲綺聽話地點了點頭,手在鍋裡去尋。

臺下諸人皆提心吊膽,注視着這小娘子的一舉一動。

俄頃,玲綺青蔥的玉手從油鍋裡伸出來,手中多了一枚銅錢。

觀者無不驚歎,不少人更是拍手叫好。

“彩!”

“彩!!”

衆人直呼過癮,大飽眼福。

就連左慈亦是瞠目結舌,從未見過如此景象。

“相爺!”

玲綺興高采烈地走至李翊跟前,雙手奉上銅錢,恭恭敬敬地交給李翊。

李翊微微一笑,接過銅錢,轉而對左慈冷聲說道:

“……道人,該你了。”

左慈戰慄不能進,強顏歡笑道:

“丞相神術,無人能及,貧道甘拜下風……”

“嗯?”

李翊劍眉一揚,面露不悅之色。

魏延當即按劍上前,厲聲叱道:

“……老匹夫,汝敢不去?”

左慈無可奈何,戰慄地走到油鍋前。

望着翻滾的氣泡,不由吞嚥了一口口水。

然後顫巍巍地伸手入釜。

“啊呀!!”

只伸手的一瞬,但見左慈枯手驟縮,皮開肉綻。

慌得他踉蹌後退,撞翻香案。

道冠跌落,白髮散亂。

衆人望一眼左慈的手,果然被油鍋燒壞了皮肉。

“……那油鍋果然是真,相爺竟真有如此道力!”

羣衆再確定油鍋是真的以後,情緒一下子被點燃了。

不少人開始叱責左慈,呼道:

“汝不是說自己有仙人麼?如何連油鍋都不能下?”

“下油鍋!”

“下油鍋!”

“……”

羣衆們開始起鬨,嚷嚷着要左慈下油鍋。

李翊拍案怒喝:

“妖道惑衆,死不足惜!”

“來人,將左慈扔進油鍋裡去。”

話落,一衆武士上前,將左慈架了起來。

此刻的左慈,對李翊的畏懼已經勝過對油鍋的恐懼了。

因爲他與李翊下的是同一個油鍋,可那嬌滴滴的小娘子卻安然無事。

自己只是一伸手,就被燙的皮肉翻卷。

看來,傳說中的天樞先生,果真得真傳於仙人吶!

“道友饒命!”

“道友饒命吶!”

左慈連連求饒。

被衆人一把推入油鍋之中。

“啊啊啊!!”

油鍋裡傳出一陣慘嚎之聲。

只見道袍觸油即燃,其枯瘦身軀沉浮三遭。

皮肉立潰,白骨浮沉。

焦臭彌散於市井。

百姓中有曾受騙者,泣而高呼:

“蒼天有眼!使相爺誅此妖人。”

衆人對李翊佩服的五體投地,齊齊拜伏於地。

唯李翊知道,此非仙術。

實乃陳醋其中,以油摻醋。

看似沸騰,實則溫如浴湯耳。

蓋因醋的沸點僅60℃,而油的沸點大約約200℃。

故在醋燒開之時,李翊先叫呂玲綺去取。

等呂玲綺取完之後,油也漸漸燒開。

故左慈凡人身軀,承受不了。

隨後,李翊命人將左慈屍首打撈出來。

曝屍於市,以警示後人。

又見羣衆的情緒都被調動了起來,乃謂衆人說道:

“公等皆知吾師從於得道仙人。”

“吾既曉道術,自然懂得祈風禱雨。”

“豈不見赤壁之時,吾設壇求來一場東風乎?”

衆人紛紛喝彩,表示知道知道。

李翊便順勢說道:

“方今天旱,明日我便吾爾等祈雨一場,求得三尺甘霖如何?”

衆人大喜,連呼大善。

呂玲綺亦不曾想,自己一來冀州就見着了李翊。

還能見到他祈風禱雨,真是不枉此行。

於是,有些直女地問李翊說道:

“相爺神通廣大,只是爲何要明日求雨,而不在今日?”

爲何在明天,不在今天。

這個問題問得好。

你猜猜我爲什麼要選擇明天祈雨?

早在前日時,李翊便與自己的科研團體,推算出來明天大概未時時分,會降甘霖。

雖然具體時間可能有誤差。

但是沒關係,反正李翊是設壇求雨。

會有一套祈雨儀式動作。

等雨真正下來的時候,自己再結束動作就可以了。

包管萬無一失。

“……天機不可泄,汝明日便知。”

李翊澹澹地回覆道。

遂命設壇於渤海南郊。

翌日,萬民聚觀。

九丈高臺上,青幡招展。

銅龍吐霧,玉磬鳴雷。

李翊身披鶴氅,執桃木劍。

呂玲綺在臺下注視着李翊,忍不住悄聲問荀攸說道:

“丞相當真能夠呼風喚雨?”

荀攸捻鬚微笑,“且觀之。”

午時三刻,但見烏雲漸至。

李翊抓準時機,以劍指蒼穹。

登時狂風驟起,風過處,四下陰雲漸合。

“太乙敕令,雷部聽宣。”

只見李翊劍尖處竟燃起一道火光。

乃是李翊提前準備好的磷粉,專於此刻自燃。

衆人見此,無不驚呼。

李翊又是一指,

霎時風起雲涌,雷電齊發。

大雨如注般落下。

頃刻之間,電閃雷鳴,雨落如豆。

街市成河,溪澗皆滿,足有三尺甘雨。

百姓歡呼跪拜:

“李公真神人也!”

呂玲綺目眩神馳,按劍嘆曰:

“向聞相爺在赤壁設壇借風,我神往已久。”

“今日竟見得丞相召來雷雨,真大開眼界。”

李翊佯裝力竭,由侍者攙下。

至夜宴時候,荀攸密問道:

“相爺何以……”

李翊乃一指案頭的《天文志》,笑道:

“此非我之力,乃格物院三十人演算半月之功耳。”

“吾佈政河北,民衆信鬼神,而不幹實事。”

“故吾處置左慈,設壇祈雨。”

“此皆是爲了穩定人心,使河北穩固。”

“目今正是多事之秋,爾等也當打起精神來。”

“勿得鬆散懈怠,使奸佞之徒,趁虛而入。”

荀攸喏喏趁是。

如此一來,河北的要緊之事,總算一一解決。

至於剩下來的公務,李翊乃回到自己久違的相府。

召集幕僚,與自己一起討論,一起處理。

一年中,有不少新人加入。

衆人皆急於在李翊面前表現,各自埋頭苦幹,宵衣旰食。

不表。

……

荊州,江陵。

卻說諸葛亮至荊州後,以李翊爲榜樣,每日夙興夜寐,辛苦工作。

再伊籍、馬良等人的共同努力下,總算將荊州的民生恢復到了戰前水準。

由於諸葛亮並沒有上來就去動荊州豪強們蛋糕,所以衆豪強還算安分。

基本上也配合諸葛亮的工作,各取所需。

這日,諸葛亮在江邊觀望許久,遲遲等不到想見的人來。不由眉頭蹙起,長長地嘆了口氣。

“……子喬負我也。”

張鬆答應諸葛亮要回江陵來看他,可最後卻沒有回來。

諸葛亮知道,張鬆不回來,說明他不止去見過曹操了。

甚至肯定還與曹操達成了某項交易,以致於最後不敢回來見自己。

“……先生不必煩惱。”

一少年郎自身後走出,替諸葛亮披了一件鶴氅。

“外邊兒秋風甚緊,先生還是回屋裡去罷。”

諸葛亮望他一眼,脣角下意識地勾起了一抹淺笑。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馬良的弟弟,馬氏五常中的幼常馬謖。

諸葛亮到荊州後,大肆徵辟本土人才,馬氏五兄弟俱在其中。

這馬氏可不簡單,他們是地地道道的襄陽本地人。

此前說過,劉表將荊州打造成世外桃源,大量北方來避難的士大夫都集中在了襄陽。

故而襄陽號稱天下第一大郡。

所以土生土長在這裡,有着襄陽戶籍,那是真正的“爺是爺”了。

雖然鄉里人都說,“馬氏五常,白眉最良。”

但諸葛亮最喜歡的,卻還是五兄弟中的小子馬謖。

此時的馬謖年僅十八歲。

可別欺馬謖年幼,

即便是歷史上的馬謖,才二十出頭就已經當上荊州從事,綿竹縣令了。

如今其剛滿十八歲,諸葛亮便將他徵辟爲了自己幕府上的功曹。

也就是秘書,幫自己處理文案,有軍事要務時也常與其相商。

見其來到,諸葛亮當即便問:

“……劉公子病體好些了麼?”

馬謖搖了搖頭,嘆道:

“……不太樂觀,劉琦公子今日又咳血了。”

“醫者看過,說公子這是酒色過度,以致脾虛腎虧。”

“只恐、只恐活不過兩年了……”

歷史上的劉琦,大概率是染上了肺結核。

這對於醫療技術落後的古代而言,是相當棘手的。

諸葛亮聞言,忍不住嘆了口氣:

“可令醫者好生照看。”

微微一頓,又道:

“待公子病體好些,將之送去襄陽養病罷。”

“那是他的故土,留在那裡,或許公子的病能好的快些。”

“先生,將劉琦公子送回襄陽,萬一……”

馬謖小聲提醒諸葛亮。

襄陽是劉表一朝的州治,也是荊州派系最頑固的勢力。

現在憑空將劉琦給送回到襄陽去,那萬一襄陽人擁戴劉琦上位。

咱們對漢水一帶的控制力,可就要減弱了呀。

而且真要再腹黑一點去想,萬一劉琦是裝病,就是爲了脫離咱們的掌控。

那不是縱虎歸山麼?

諸葛亮一揮羽扇,沉吟道:

“劉公子雖然懦弱,但秉性善良。”

“荊州方歷戰火,其必不忍再見兵燹。”

“今吾將其送回襄陽養病,正爲告訴襄陽之衆。”

“吾不僅會善待劉景升後人,更會善待荊州老臣。”

馬謖聽罷,當即拱手作揖:

“……先生遠見,無人能及。”

諸葛亮無奈一笑:

“亮之見識,比之李相來,可真是螢蟲比皓月矣。”

馬謖乃正色說道:

“先生何必妄自菲薄?”

“非是謖不敬李相,只是在下認爲。”

“李相不過比先生早生幾年。”

“倘使先生與李相同齡,先其一步遇着齊王。”

“未必便不能有今日之基業。”

諸葛亮聞言,只是彎脣笑笑。

既不反駁,也不認可。

要知道,他也是一個意氣風發,極度自信的人。

不然的話,如何敢把自己比作管仲、樂毅?

只是李翊的光芒太過耀眼,功業也基本建成。

說句大不敬的話。

即便李翊現在突然出師未捷身先死,憑他現有功績。

也足能夠名垂青史,與管仲、韓信、鄧禹等先輩們比肩了。

“……幼常,汝如何看待西川之事?”

諸葛亮話分一轉,忽然將話題轉到益州來。

他之所以喜歡馬謖,就是因爲這個年輕人非常有才華,器量也遠遠超過普通人。

尤其他還是一個軍事迷,可以說是一個行走的軍事辭典。

一旦他聊起軍事來,那必然是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能聊一宿。

諸葛亮一直很關注西川問題。

因爲他人在荊州,西川可以說是荊州的後花園。

至少對於目前的劉備陣營而言,唯一能進入西川的道路,那就是從荊州走。

這也是最便捷的路。

你要真從漢中打進去的話,那西川會狠狠地教你什麼叫: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眼看劉備無心於馬上奪取西川,心急如焚地諸葛亮,多次上書劉備。

盼他允許自己,干涉西川之事。

然劉備多次安撫諸葛亮,告訴他,先穩定住荊州後,再討論西川事宜。

馬謖乃作揖,向諸葛亮進言道:

“稟先生,在下以爲,齊王之意。”

“圖西川者,當先固荊州。”

“今齊王以荊土託先生,必欲治安而後取。”

“若荊襄未穩,遽伐西蜀,是猶築臺於流沙也。”

“曹操雖覬蜀地,然齊王順天應人。”

“但得中原,則萬民景從,孰不謂漢室當興?”

“彼時西川傳檄可定,何須勞師遠征?”

諸葛亮眉頭稍緩,靜靜地轉身往室內走。

馬謖小心翼翼地跟在身後,繼續發表自己的看法:

“荊南四郡易取難守,可徙荊北官吏以治之。”

“分其黨羽,弱其根基。”

“如此一來,大族不敢妄動,新政得以施行。”

“先生在荊州的根基,也能夠日漸深厚。”

末了,又是一個長揖。

“願先生思之。”

諸葛亮聽罷,連連頷首。

笑着握起馬謖的手,讚歎道:

“……幼常真是機敏過人,機敏過人吶!”

這就是諸葛亮喜歡馬謖的原因。

要知道,

歷史上的諸葛亮,每次跟馬謖討論軍事謀略之時,都是從白天一直聊到黑夜。

人諸葛丞相是何等的大忙人?

那是“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真正日理萬機的存在。

結果百忙之中的諸葛亮,卻仍願意抽出時間每次跟馬謖聊那麼久。

足見諸葛亮是真的很喜歡馬謖。

當然了,我們都知道。

劉備臨駕崩前,專門叮囑了諸葛亮:

——“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劉備不僅提醒諸葛亮不要重用馬謖,還專門說,如果你不信,可以考察他。

諸葛亮還真就認真去考察了。

仔細一考察,發現不是這樣啊。

馬謖這人其實很有軍事謀略,先帝看人也有過失誤。

比如曾經錯看龐統和蔣琬,和錯用彭羕。

所以我應該堅持自己的判斷!

諸葛亮不僅沒聽劉備的,還直接將馬謖提拔爲了參軍。

直到街亭之戰爆發之前,馬謖一直都是諸葛丞相的心頭好。

當然了,你真要說馬謖一點本事也沒有也不至於。

正如上面所說,馬謖能夠和諸葛亮聊軍事,一聊聊一宿。

這事兒可不簡單,

諸葛亮本身就是一位軍事家。

現實中,

你要是真跟國內外高層次的人才、專家、教授甚至院士交流學術的話。

用不了五分鐘,你就得詞窮。

可馬謖能跟諸葛亮聊這麼久,足見其肚子裡是有貨的。

他的軍事知識的深度與廣度,肯定有特別之處,而不是單純的死記硬背的書呆子。

眼下,馬謖提出先撫荊南,在望西川的戰略,受到了諸葛亮的大加讚賞。

乃回到府中,又與馬謖聊具體的撫定荊南事宜。

“荊南恃其險遠,不服江陵久矣。”

“幼常既勸我先撫定荊南,可先說說汝之看法。”

諸葛亮一邊剝着橘子,含在口中,一邊與馬謖討論。

馬謖一捋鬍鬚,沉吟半晌,聲若沉鍾:

“……長沙最近,可先討長沙。”

“太守韓玄,平生性急,輕於殺戮,衆皆惡之。”

“若見我軍至,民衆必竭誠歡迎,不助韓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韓玄失其道,長沙可不戰而下。”

“然後次收桂陽,零陵。”

“桂陽太守趙範生性怯弱,見旗即降。”

“零陵太守劉度庸碌無志,見我大軍,亦必獻印綬。”

“如此一來,荊南四郡,可定其三。”

“至於武陵之計麼……”

馬謖微微一頓,緩聲開口:

“可遣人齎金珠以交好五溪蠻王沙摩柯。”

“許其鹽鐵百車,幽毳千匹,邀其出兵,攻伐武陵。”

“武陵太守金旋見有蠻兵相助,必膽裂請降。”

“如此,荊南四郡,可一鼓而下。”

諸葛亮站起身來,仔細斟酌馬謖的意見。

馬謖則在其耳邊,繼續唸叨:

“待四郡完全平定,局勢穩固以後。”

“徙荊北能吏以治荊南,調荊南士族駐襄陽。”

“分其黨羽,弱其根基。”

“如此,則荊州如臂使指,西川之門自開矣。”

在馬謖看來,撫定荊南的目的,更多是爲了削荊北豪族的影響力。

通過將荊北人遷到荊南去當官,等於是變相地將其“流配”。

這種處理方式,就不會操之過急,逼反荊襄豪族。

因爲說白了,我就是調你去南方當官兒,難道你還要造反不成。

被遷官的人,心裡不痛快,但也會勉強接受。

等他們一走,其在荊北的影響力自然會被淡化。

“幼常之言,甚合吾意,既照此辦理。”

諸葛亮一聲令下,即點兵一萬五千人。

用老將黃忠爲先鋒,又用趙雲爲護軍。

諸葛亮與馬謖爲中軍,留伊籍、高順、馬良守江陵。

大軍直奔長沙而去。

太守韓玄聞之,急出城去看。

遙望見塵頭起處,黃忠軍馬早到。

因黃忠之前一直在長沙當官,算是半個長沙人。

故諸葛亮遣他去招降長沙民衆。

韓玄素知黃忠之勇,急忙問衆人誰敢迎之?

一將應聲出列,大喊:

“量一老卒何足爲患,憑某這口刀,定將之活捉來。”

“挫其斬夏侯的聲價。”

韓玄視之,乃管軍校尉楊齡。

其人約三十出頭,正是年輕體壯之時。

他欺黃忠年老,並不將之放在眼裡。

於是韓玄乃撥楊齡一千人馬,飛奔出城去。

撞着黃忠軍馬,張口便罵:

“……老卒,何以侵我境界?”

黃忠叱道:

“普天之下莫非漢土,吾主漢皇宗親。”

“汝主侵佔漢地,尚有理耶!”

楊齡大怒,挺槍驟馬,直取黃忠。

黃忠更不答話,拍馬舞刀,來戰楊齡。

不三合,老將軍手起刀落,砍楊齡於馬下。

率衆追殺敗兵,直殺到城下。

韓玄聞之大驚,急忙來城上觀看。

見着黃忠兵馬雄壯,個個健兒,心中震懼。

顧謂左右人道:

“古時廉頗八十尚食鬥米,肉十斤。”

“今黃忠年未及七十,吾豈是其敵手耶?”

“更兼其有諸葛之謀,長沙必不能保。”

於是,率衆出降,將大印奉給黃忠。

黃忠率軍入城,張榜安民。

後諸葛亮大軍亦至,重賞黃忠。

又安撫韓玄,仍令其長沙太守。

此舉是爲了穩住韓玄部衆之心。

韓玄喏喏謝過,連連感謝諸葛亮厚恩。

“吾等再不敢與孔明先生作對矣。”

韓玄既降,長沙其餘諸縣,自無抵抗之力。

都向諸葛亮軍投降。

黃忠又找到諸葛亮,向他舉薦人才:

“吾有一舊友,此人驍勇過人,萬夫莫敵。”

“當年與吾同守攸縣。”

“今正是用人之際,孔明先生何不將之召來?”

諸葛亮便問是誰。

黃忠答曰:

“此人乃是劉景升從子劉磐也。”

歷史上的劉磐曾經數次侵佔孫策的領土。

孫策對他頭疼不已,派出了太史慈到建昌坐鎮,才讓劉磐消停。

諸葛亮從之,即派人去徵辟劉磐來軍。

……

第229章 郯侯治河北,誠守其法,大之垂舉後世,小之造福一身第263章 曹操:只要曹仁堅持住,一切都會好第254章 一勞永逸的解決遊牧問題,並不能只第235章 李翊收關家義子,麋竺回冀州探親(附當前勢力圖)第79章 兄弟相爭,我要看到血流成河(求首訂!25)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9章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張飛(求追讀!)第33章 一個穩定的金主爸爸(求追讀!)第3章 人活一世不能白來一趟(求追讀!)第308章 人心是最好的一課,劉禪與李治的成第15章 徐州的水太深,很難把握(求追讀!)第250章 說過多少遍了,工作的時候稱職務!第227章 天樞 臥龍 鳳雛,拉動天下的三駕馬車第242章 曹操新得冢虎,李翊初試度田第279章 臨江仙赤壁懷李子玉第12章 天生職場聖體(求追讀!)第153章 一廂情願的傾慕,萬人之上的孤獨第334章 順天應人,劉協禪位;炎劉不絕,劉第338章 劉備:朕剛當上皇帝,你便要抗旨嗎第43章 孔融該不該救?(求追讀!)第218章 袁尚歎服,上一個這麼打仗的還是白起第109章 一天是劉營人,一輩子是劉營人第185章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爲貴,以民爲本,以民爲重,君輕第232章 郯侯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第166章 郯侯為天下計,豈見小民哉?第157章 強中更有強中手,一士可擋百萬兵第192章 李翊變樂毅,呼吸間,下齊七十餘城第247章 曹操夜夢三馬食槽,劉備舉國動員兵第64章 未見其人,便識破其圖謀(求追讀!)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260章 羽,威震華夏第302章 《一剪梅墨染更籌夜未央》第82章 徐璆震驚,劉備一年到底幹了多少事?(求首訂!55)第80章 我有郭圖,何懼劉備?(求首訂!35)第124章 老劉:不差錢兒,他要多少我給多少!第171章 原來跟著徐州躺贏的感覺是這樣的第251章 子龍斬將建首功,興霸百騎劫魏營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306章 李翊:我又當爹了?還是個七歲的兒第248章 曹操:劉備有的,孤不能沒有第58章 徐盛歸附,孔融接到(求追讀!)第154章 曹孫劉三家聯合,抗袁紹?第79章 兄弟相爭,我要看到血流成河(求首訂!25)第21章 恨不能與君共成大事也!(求追讀!)第134章 史冊間,一筆書,萬民哭第64章 未見其人,便識破其圖謀(求追讀!)第192章 李翊變樂毅,呼吸間,下齊七十餘城第37章 搶人才的時候到了(求追讀!)第284章 臥龍得水,孔明掌權第9章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張飛(求追讀!)第199章 見着李翊,方知天下庸才甚多,不如翊者多,勝似翊者少第9章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張飛(求追讀!)第326章 馬謖這一死,比他一生的貢獻都要大第104章 張良計,李翊謀第77章 上架感言第77章 上架感言第110章 許劭震驚,李翊強的可怕,這我主還玩個毛?(求訂閱)第117章 曹操兵鋒甚急,快去找玄德公求救!第149章 李翊用兵如神,雖韓 白複生,亦未必至此也第339章 相爺要做的事,是足以影響後世千年第24章 老劉的千層套路(求追讀!)第172章 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雄豪傑,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第276章 世人皆知,赤壁乃李翊之謀,幹孔明第218章 袁尚歎服,上一個這麼打仗的還是白起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109章 一天是劉營人,一輩子是劉營人第312章 這世上竟有人能逼得李相爺讓步!第6章 百折不撓,終不為下(求追讀!)第331章 漢中之戰:曹劉爭霸第107章 支援劉備,這是一個忠厚人!(求訂閱!)第220章 曹操:孤這一生走過最長的路,是李翊的套路第286章 呂布:少見太久,終於輪到我粉墨登第261章 劉備已非昔日那個阿備,關羽仍是那第184章 反袁同盟正式形成第212章 龐統:馬超竟是先生的迷弟?第10章 李先生為我們帶來了久違的勝利(求追讀!)第257章 老黃忠陣斬夏侯,錦馬超渡河破曹第230章 衛青開幕,劉備闢土,校尉嫖姚,李翊捕虜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273章 荊州關公來投第127章 大耳哥冷靜!這會打破軍師的苦心孤詣第318章 天下誰人不投齊?第156章 秦晉未諧吳越鬥,婚姻惹出甲兵來第284章 臥龍得水,孔明掌權第231章 呂布 馬超:“郯侯在上,受我二人一拜!”第263章 曹操:只要曹仁堅持住,一切都會好第42章 先人智慧,買鹿製楚(求追讀!)第37章 搶人才的時候到了(求追讀!)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豈可困坐終老?第104章 張良計,李翊謀第47章 惶恐不安的曹豹第315章 劉備:河北居然這麼富,李相這幾年第325章 不要問喪鐘爲誰而鳴,喪鐘爲你而鳴第109章 一天是劉營人,一輩子是劉營人第234章 一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不負班超之志第313章 冢虎降臨,司馬懿的進化第111章 許劭相面,李翊乃超世之傑,非本時代人物第241章 二袁爭霸的時代已成過去,如今是齊魏相爭矣第256章 夏侯淵:爺們兒就愛修鹿角第75章 大漢魅魔
第229章 郯侯治河北,誠守其法,大之垂舉後世,小之造福一身第263章 曹操:只要曹仁堅持住,一切都會好第254章 一勞永逸的解決遊牧問題,並不能只第235章 李翊收關家義子,麋竺回冀州探親(附當前勢力圖)第79章 兄弟相爭,我要看到血流成河(求首訂!25)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9章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張飛(求追讀!)第33章 一個穩定的金主爸爸(求追讀!)第3章 人活一世不能白來一趟(求追讀!)第308章 人心是最好的一課,劉禪與李治的成第15章 徐州的水太深,很難把握(求追讀!)第250章 說過多少遍了,工作的時候稱職務!第227章 天樞 臥龍 鳳雛,拉動天下的三駕馬車第242章 曹操新得冢虎,李翊初試度田第279章 臨江仙赤壁懷李子玉第12章 天生職場聖體(求追讀!)第153章 一廂情願的傾慕,萬人之上的孤獨第334章 順天應人,劉協禪位;炎劉不絕,劉第338章 劉備:朕剛當上皇帝,你便要抗旨嗎第43章 孔融該不該救?(求追讀!)第218章 袁尚歎服,上一個這麼打仗的還是白起第109章 一天是劉營人,一輩子是劉營人第185章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爲貴,以民爲本,以民爲重,君輕第232章 郯侯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第166章 郯侯為天下計,豈見小民哉?第157章 強中更有強中手,一士可擋百萬兵第192章 李翊變樂毅,呼吸間,下齊七十餘城第247章 曹操夜夢三馬食槽,劉備舉國動員兵第64章 未見其人,便識破其圖謀(求追讀!)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260章 羽,威震華夏第302章 《一剪梅墨染更籌夜未央》第82章 徐璆震驚,劉備一年到底幹了多少事?(求首訂!55)第80章 我有郭圖,何懼劉備?(求首訂!35)第124章 老劉:不差錢兒,他要多少我給多少!第171章 原來跟著徐州躺贏的感覺是這樣的第251章 子龍斬將建首功,興霸百騎劫魏營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306章 李翊:我又當爹了?還是個七歲的兒第248章 曹操:劉備有的,孤不能沒有第58章 徐盛歸附,孔融接到(求追讀!)第154章 曹孫劉三家聯合,抗袁紹?第79章 兄弟相爭,我要看到血流成河(求首訂!25)第21章 恨不能與君共成大事也!(求追讀!)第134章 史冊間,一筆書,萬民哭第64章 未見其人,便識破其圖謀(求追讀!)第192章 李翊變樂毅,呼吸間,下齊七十餘城第37章 搶人才的時候到了(求追讀!)第284章 臥龍得水,孔明掌權第9章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張飛(求追讀!)第199章 見着李翊,方知天下庸才甚多,不如翊者多,勝似翊者少第9章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張飛(求追讀!)第326章 馬謖這一死,比他一生的貢獻都要大第104章 張良計,李翊謀第77章 上架感言第77章 上架感言第110章 許劭震驚,李翊強的可怕,這我主還玩個毛?(求訂閱)第117章 曹操兵鋒甚急,快去找玄德公求救!第149章 李翊用兵如神,雖韓 白複生,亦未必至此也第339章 相爺要做的事,是足以影響後世千年第24章 老劉的千層套路(求追讀!)第172章 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雄豪傑,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第276章 世人皆知,赤壁乃李翊之謀,幹孔明第218章 袁尚歎服,上一個這麼打仗的還是白起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109章 一天是劉營人,一輩子是劉營人第312章 這世上竟有人能逼得李相爺讓步!第6章 百折不撓,終不為下(求追讀!)第331章 漢中之戰:曹劉爭霸第107章 支援劉備,這是一個忠厚人!(求訂閱!)第220章 曹操:孤這一生走過最長的路,是李翊的套路第286章 呂布:少見太久,終於輪到我粉墨登第261章 劉備已非昔日那個阿備,關羽仍是那第184章 反袁同盟正式形成第212章 龐統:馬超竟是先生的迷弟?第10章 李先生為我們帶來了久違的勝利(求追讀!)第257章 老黃忠陣斬夏侯,錦馬超渡河破曹第230章 衛青開幕,劉備闢土,校尉嫖姚,李翊捕虜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273章 荊州關公來投第127章 大耳哥冷靜!這會打破軍師的苦心孤詣第318章 天下誰人不投齊?第156章 秦晉未諧吳越鬥,婚姻惹出甲兵來第284章 臥龍得水,孔明掌權第231章 呂布 馬超:“郯侯在上,受我二人一拜!”第263章 曹操:只要曹仁堅持住,一切都會好第42章 先人智慧,買鹿製楚(求追讀!)第37章 搶人才的時候到了(求追讀!)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豈可困坐終老?第104章 張良計,李翊謀第47章 惶恐不安的曹豹第315章 劉備:河北居然這麼富,李相這幾年第325章 不要問喪鐘爲誰而鳴,喪鐘爲你而鳴第109章 一天是劉營人,一輩子是劉營人第234章 一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不負班超之志第313章 冢虎降臨,司馬懿的進化第111章 許劭相面,李翊乃超世之傑,非本時代人物第241章 二袁爭霸的時代已成過去,如今是齊魏相爭矣第256章 夏侯淵:爺們兒就愛修鹿角第75章 大漢魅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