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曹孫劉三家聯合,抗袁紹?

第154章 曹孫劉三家聯合,抗袁紹?

劉備一番好言勸導,闡明瞭自己,執意要爲李翊封侯的意願。而在郯侯爵位之後,劉備還表奏了李翊爲軍師中郎將。

如果說此前的郯侯還只是一個封賞的名號,用來彰顯尊位的。

那後面這個將軍職位,軍師中郎將就是實打實的給實權了。

中郎將的特點就是地位雖然不高,但權力極大。

最高可以直接節制一個軍區的兵馬。

黃巾起義之時,盧植、朱儁、皇甫嵩都是各自節制一路兵馬,跨州郡作戰。

他們的戰區都是轄制至少一個州,朝廷給予了其相當大的自治權。

再直觀一點兒,你可以直接理解爲後世的“大帥”。

“主公,這……”

李翊望著這軍師中郎將的職位,自己也頗感意外。

從前他都是隨軍出謀劃策,少有負責領兵。

他雖爲謀主,但此前在劉營並未有過具體的職位。

如果非要說的話,至少在軍中他更多是扮演軍師祭酒的職位。

但軍師中郎將就是實打實的獨自領兵了。

劉備開口說道:

“今淮南方定,百廢待興,我欲讓軍師據廣陵,節制九江兩路兵馬。”

言外之意,就是直接把廣陵、九江兩個戰區交給了李翊。

這裡的兵馬都要受他節制,聽他調用。

儘管李翊一直是徐州謀主,劉營里名義上二把手。

但還從未具體掌握過多少實權,劉備這次屬於是直接放權了。

“只是翊年紀尚幼,功德微薄。”

“前封郯侯,已是誠惶誠恐,若再節制兩路兵馬,恐未必能夠威服衆心。”

劉備卻握住李翊的手,正色說道:

“不然,凡事豈能盡如人意?只求無愧於心便好。”

“自與先生共事以來,立朝廷,君之相爲輔弼,君之相爲舉人。”

“君之相爲建計,君之相爲密謀,亦已多矣。”

“夫功未必要著於野戰也,願君勿要推辭。”

劉備言語真誠,語氣竟是近乎懇求。

他是真希望能夠報答李翊這三年來的付出。

並且老劉一直都很捨得放權。

歷史上他在擁有四個郡時,就曾讓諸葛亮直接節制三個郡的兵馬。

今時,李翊爲老劉規劃了平南的大戰略。

所以老劉便將淮南、廣陵地區的兵馬交予李翊,由他全權處理南方事務。

“……哈哈哈。”

李翊彎脣一笑,“承蒙主公不棄,翊願效犬馬之勞。”

一番推辭過後,見劉備堅持,李翊便坦然接受了。

劉備大喜,即命人將所奏之書,發往朝廷。

不表。

……

就在曹劉兩家浩浩湯湯擊破袁術之後,不遠處的南方,位於吳郡的孫策,擴張也是神速。

他在平定吳郡不久,又趁著曹、劉、袁三家大戰分神之際,馬上繼續向南進攻。

攻打會稽郡的王朗。

王朗以漢吏自居,宜保城邑,舉全城之兵與孫策交戰。

不能敵,爲孫策所敗,只能向他投降,於是會稽平定。

孫策將原有長吏全部替換,又自領會稽太守。

命老將朱治爲吳郡太守。

命叔父吳景爲丹陽太守,命從弟孫賁爲豫章太守。

此二地孫策並未直接控制,但還是命自己的人自領太守,以便將來圖之。

孫策勢力膨脹極快,他也知道自己的身份屬於“亂賊”,急需得到官方的認可。

於是又派遣奉正都尉劉由,五官掾高承拿著奏章,去拜謁陳地朝廷。

並且帶上了禮物向朝廷進貢。

這日,

孫策正聚集麾下文武,打算商議進兵豫章郡一事。

卻聞得北方傳來消息,袁術被曹劉兩軍擊破,淮南之地盡失。

孫策驚道:

“袁公路敗耶!”

孫策對袁術的戰敗在預料之內。

畢竟他把自己的宗室將領、孫香、孫輔、吳景、孫賁等人全部暗搓搓地抽調出了淮南。

袁術手下能打仗的將領,幾乎全是孫氏武將。

沒了他們,袁術斷不可能是曹劉聯軍的敵手。

但令孫策沒想到的是,袁術會敗得如此神速。

按照他與周瑜等人原本定製好的戰略構想,讓曹、劉、袁三家混戰。

怎麼著也得打個一兩年。

這一兩年的時間,孫策有信心把豫章、丹陽也都給打下來。

可沒想到,他剛剛打下會稽,就傳來袁術已經敗亡的消息。

這曹劉聯軍的攻勢未免太猛了些。

“袁術敗亡,曹操、劉備擁據淮南,直指江東。”

“爲之奈何也?”

此前陳登、李翊一直主張壓制孫吳的政策。

嚴格限制孫策在江東的發展。

孫策都是趁著曹劉與袁術大戰之時,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快速打下會稽的。

原本想趁著戰事結束前,把豫章、丹陽一併打下來。

但現在曹劉基本上已經騰出手了,只怕不會再任由自己亂來了。

“曹操擁廬江、劉備擁九江。”

“此二地分別毗鄰豫章、丹陽。”

“恐不易取啊。”

吳景皺著眉頭,表情十分嚴肅。

以他們目前的實力,倒是不把丹陽的袁胤、豫章的華歆、劉繇放在眼裡。

可問題是,曹劉打下了淮南,肯定是將豫章、丹陽視爲了自己的後花園。

他們要是敢去打的話,曹劉不可能不插手。

“公瑾,你怎麼看?”

孫策主動徵詢周瑜的意見。

周瑜沉吟半晌,才道:

“計劃不變,先去取豫章。”

謀士陳端問道:

“豫章華歆乃守戶之犬,劉繇乃敗軍之將,不足爲慮。”

“只是若取下豫章,便與廬江接壤,如何應對曹操?”

周瑜解釋道:

“袁術雖滅,劉勳尚在。”

“曹操對付劉勳還需要時間,在他解決掉劉勳之前,我們先把豫章打下來。”

“只有合三郡之力,方有能與曹劉上桌談判的資格。”

衆人聞言,俱是面色一怔。

“公瑾,你適才說的與曹操、劉備談判,是什麼意思?”

孫策主動開口詢問。

聽周瑜這話的意思,似乎還想和曹劉合作。

周瑜有條不紊地分析道:

“當今天下,二袁實力最強。”

“今袁術雖滅,其殘餘勢力仍在。”

“曹操、劉備雖據淮南,但消弭袁術勢力尚需時間,這個時間便是我們發展的好機會。”

“袁術死後,袁紹便是當今第一諸侯。”

“其擁據河北之地,早有南顧之心。”

“今曹劉兩家能夠聯合,我料其必是爲了防備袁紹。”

周瑜一眼看透曹劉戰略合作的根本原因。

瓜分袁術只是順勢而爲,合力抵抗袁紹纔是利害所求。

孫策一頷首,背手道:

“公瑾的意思是,曹劉爲了防備袁紹,在南方無法投入大量兵力?”

“……正是如此。”

周瑜點了點頭。

曹劉聯合打袁術,與其說是爲了壯大自身實力,倒不如說是解除南方的隱患。

要是袁紹徹底統一北方,騰出手來,那肯定是要把矛頭轉向河南的。

身處河南的曹操、劉備便是首當其衝,自然要聯合起來。

如果在袁紹南下之前,孫吳勢力能夠快速地壯大起來。

壯大到足以和曹劉談判,讓他們也不能輕易地滅掉自己。

那即使是曹操、劉備也得考慮一下他們的戰略價值了。

畢竟這兩家肯定不希望在面對河北大軍的時候,又面臨南方孫吳的威脅,腹背受敵。

“那依公瑾之見,如何應對曹操、劉備?”

孫策耐心詢問。

周瑜正色答:

“凡事皆要分清輕重緩急,今曹操、劉備皆不易圖。”

“況其兩家有聯合之勢,此誠不可與之爭鋒也。”

“若是打下豫章,則與荊州劉表接壤。”

“劉表與兄長有殺父之仇,這纔是我們的大敵。”

“而曹操亦忌憚劉表在南方威脅其治所潁川,若是我們主動攻打劉表,定能得到曹操的支持。”

“誠如是,劉備也不好從中干預。”

孫策一頷首,大是認同周瑜的建議。

曹劉不好對付,就只能先對付劉表了。

何況荊州富庶,劉表守戶之犬,與自己還有殺父之仇。

自己幾乎沒有理由不先打劉表。

“善,那就依照公瑾之言,遣使交好曹操、劉備。”

“然後即刻發兵先攻豫章,待拿下豫章之後,再發兵江夏。”

“斬黃祖,爲吾父報仇。”

孫策雷厲風行,即刻定下了接下來的戰略方針。

正說間,一名侯吏匆匆走進堂內。

“主公……”

嗯?

孫策一挑眉,沉聲問,“何事?”

“許貢秘密上書朝廷的文書,適才被末將截住了。”

“許貢?”

孫策眉頭微蹙,許貢自被他打敗後,便只是安置在了吳郡。

之前他忙著打會稽,所以一直沒騰出手來處理他。

“什麼文書,拿來我看!”

侯吏將許貢上表的文書,雙手奉給孫策。

吳郡太守許貢上表漢帝,言道:

“孫策梟雄,與項籍相似,宜加貴寵,召還京邑。”

“若被召不得還,放於外,必作世患!”

這是一封表章,一般會放在木匣子裡面。

驛吏是不可以隨便查看官員表章的,但孫策任命的驛吏可不講究這個。

他看得就是你吳郡太守的表章。

發現不對,馬上就拿了交給孫策。

孫策看罷,勃然大怒。

“此輩怎敢使計害我!”

說罷,將表章重重摔在地上。

表文中心思想就一個,把孫策召到朝廷去。

這顯然不符合孫策的核心利益。

把他困在京師裡圈養,實在太陰險了。

其實歷史上孫策“小霸王”的外號,就是來源於許貢這封表文。

許貢在文中把孫策比作項籍,但這卻並不是在誇他。

因爲項籍是漢高祖的敵人,在當時屬於反賊。

而孫策打江東,恰好被本地士族定義爲作亂。

所以孫策看了這封表文後,纔會如此生氣,這戳中了他內心的最痛處。

“來人,將許貢帶來!”

孫策一聲令下。

少時,兩名武士將許貢帶進了大堂之內。

許貢見孫策麾下文武都在,自己內心裡也有點犯怵。

走至近前,誠惶誠恐地向他拜道:

“……貢見過孫將軍。”

孫策怒目圓瞪,嗔目而視,厲喝:

“許貢,吾待你不薄,緣何使計害我?”

許貢被嚇了一大跳,忙躬身拜道:

“將軍此話從何說起?”“貢哪裡曾使計害過將軍?”

孫策冷聲笑道:

“汝上表,欲使我歸朝廷,困我於京師。”

“還敢說沒有嗎?”

許貢咬咬牙,抵死不承認。

“本無此事,奈何非要強加於我?”

孫策將表文取出,冷笑道:

“表文在此,汝還敢抵賴嗎?”

許貢見此大驚失色,惶然道:

“此乃我上書朝廷的奏文,汝怎敢擅自拆開來看?”

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無一錯版本!

孫策彎脣道:

“吾若不拆開看,怎知汝暗藏禍心,意欲加害於我?”

“今日事敗泄露,證據確鑿,汝還有何話說?”

許貢默然不能答,似對此事已經默認了。

孫策見狀,更加惱怒,即命武士將許貢絞死於殿上。

許貢見此,駭然失色。

“孫策!吾乃朝廷任命的吳郡太守,汝竟敢殺我?”

“汝有什麼資格審判我的罪過?”

孫策背著手,冷聲笑道:

“汝欲害我,我豈能留你?”

“況你乃敗軍之將,已不再是吳郡太守了,我已命我麾下將領朱治爲吳郡太守。”

“上奏朝廷的表文已經發出,你便安心去吧。”

許貢漲紅了臉,氣得直跺腳。

“汝……汝這犯上作亂的逆賊,侵吾吳土,還要奪我官位。”

“公道人心何在?”

孫策斜睨他一眼,澹澹道:

“公道真理不在人心,是非曲折在乎實力。”

說完,兩名武士將許貢架起,將他生生絞死在了殿上。

叔父吳景走過來,有些擔憂的對孫策說道:

“伯符,這許貢在當地頗有名望,縱然要殺他,也該先奏朝廷,審明其罪。”

“擅自將之處死,未免太過魯莽了些。”

孫策對此卻不以爲然,“殺便殺了,何必多言?”

微微一頓,又道,“況本土大族,不能容我,視我等爲逆賊。”

“早晚要與之一戰,不如現在就直接動手。”

與李翊幫助老劉,撫慰徐州各派不同。

孫策在江東處理本地豪族的方式更加簡單粗暴,那就是殺殺殺。

史書叫,“轉鬥千里,盡有江南之地,誅其名豪,威行鄰國。”

史書上對孫策屠士族簡單概括爲了,是孫策想要立威。

但這只是淺層原因。

孫策不是傻子,他知道當地豪族意味著什麼。

但他沒辦法像李翊那樣,一一撫慰各派。

因爲時間不等人,孫策起兵必須要快。

其次,江東大族極多,孫策很難一一撫慰。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孫策不具備撫慰這些大族的條件,他只能選擇亂殺這一條路。

孫策並不是江東的世家大族,他帶著江淮的人,卻跑到江東去稱王稱霸。

屬於名不正言不順,是犯上作亂。

吳郡許貢、會稽王朗、揚州刺史劉繇都是朝廷任命的地方官。

抵抗孫策,屬於是爲國討賊。

當地的士族當然也擁護他們。

要說靠強硬手段壓制本地世家,也不是沒有先列。

比如劉焉入益州,殺本地豪強十五戶。

劉表單騎入荊州,殺江南豪強五十五人。

兩人都選擇了同樣的操作。

外地君主到了本地,就是得殺當地地頭蛇來立威,不然鎮不住。

但劉表與劉焉在立完威後,都選擇了及時收手,開始撫慰本地豪強,恩威並施。

可孫策卻沒辦法收手,他只有“威”,只能選擇一直殺下去。

因爲他與劉表、劉焉不同。

這二人是漢皇宗親,自帶漢室苗裔光環。

第二,劉表入荊州時他是荊州牧,劉焉入益州時他是益州牧。

可孫策只有一個袁術給的殄寇將軍,有什麼資格去佔有江東領土?

所以孫策的軍隊素質非常高,凡大軍過處,幾乎與民秋毫無犯。

因爲孫策知道,他已經選擇得罪了士族,就絕對不能再得罪軍民了。

孫策軍隊紀律在三國時代屬於名列前茅的存在,所過之處,多有百姓夾道相送。

這是孫策自己給自己打的補丁。

既殺許貢,孫策又命人將許貢家屬一併屠戮,萬不可留活口。

衆武士領命,前去抄了許貢之家,將家中老幼一併殺於室內。

只殺得許府哀嚎聲、慘叫聲不絕於耳。

之後,武士向孫策回報說,許貢上下八十餘口,盡數殺死。

孫策滿意地點了點頭,忽又有人來報。

乃謀士秦鬆也。

“主公,許貢的小兒子,還有三名奴客不見了蹤影。”

孫策一叉腰肢,不屑道:

“那孺子我曾見過,只八九歲,不足爲慮。”

“至於那三名奴客,乃喪家之犬耳,何足道哉?”

“任其自去!”

這……

秦鬆有些遲疑,出聲勸道:

“主公,斬草要除根,這些奴客平日飽受許貢恩惠。”

“今主公殺之,保不齊將來他們會爲主報仇。”

孫策卻只是淡然一笑,“吾怕誰來?”

周瑜見此,也出聲勸道:

“兄長,秦先生說的有理。”

“縱然兄長武勇過人,須知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孫策見周瑜都這般說了,便嘆口氣,道:

“罷,那你便帶些人手,去追查這幾名逃走的奴客便是。”

“喏。”

周瑜領命而去,與秦鬆一同出了大堂。

“公瑾,臉色似乎看起來不太好啊?”

秦鬆見周瑜面色不對,主動關心詢問。

周瑜嘆一聲:

“吾主雄才蓋世,奈何有時候輕慮無備。”

“我擔心其有一天,會爲小人所害。”

秦鬆聞言有些吃驚,道:

“我主頗有勇力,身邊戰將數十員,怎會爲刺客所害?”

周瑜一挑眉,正色道:

“正如我方纔所言,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一個人縱是天下無敵,也敵不過陰謀詭計,世道人心。”

秦鬆聞言,默然許久。

“既如此,我等之後還須多加防備。”

“以免主公受害。”

周瑜卻嘆道:

“我等再是防備也無用,須主公自己重視起來纔好。”

“罷了,只盼是我多慮了吧……”

……

孫吳這邊已經規劃好了自己的戰略,打算北交好曹劉,向西面擴展,重錘劉表。

而此時的劉表,同樣坐在襄陽城中,思考著自己的對外策略。

“袁公路居然敗了?”

劉表望著探馬傳回來的軍報,感到十分地詫異。

此前曹劉大戰袁術時,劉表大發戰爭財。

不斷往淮南輸送糧秣、軍械。

爲荊州積攢了大量財富。

原以爲可以多吃兩年,順便消耗三家的實力。

不想袁術如此不經打,這麼快就敗下陣來了。

“主公,如今廬江已經被曹操佔據了。”

蒯良向劉表說道。

劉表眉頭一蹙,拍案怒道:

“此前劉備與我通商之時,曾許諾將廬江給我。”

“如今卻將它轉手給了曹操,是欺我也!”

衆皆默然,面面相覷。

在徐州的貿易中,他們家族也從中獲利不少。

蒯良出言安慰劉表道:

“夏侯惇乃是天子親自任命的廬江太守。”

“如今曹操據有廬江,名正言順,主公卻不好發兵。”

“劉備也有理由搪塞我荊州使者。”

劉表表情十分難看,感覺自己就是被曹操、劉備給演了。

這兩人明顯是串通好了,就是不想讓自己插手揚州事務。

“此輩甚是可惡!”

“曹操、劉備聯河南之地,威脅甚大。”

“尤其曹操將治所遷至潁川,直接威脅到了我荊州。”

“曹操不可不圖,但吾向來不欲在荊州用兵,諸位可有什麼好的建議?”

劉表意識到了曹操的威脅。

他把治所遷到潁川,直接與荊州接壤。

劉表感到不安,但出兵又不符合他的中庸之道。

他有統一天下的野心。

但實現的方略卻是慢慢苟,苟到漢室衰落了,他便可以出來據有天下了。

所以劉表的外交策略,一直都是左右逢源。

他願意看別的諸侯自相攻伐,但卻不願意自己下場。

蒯良出聲說道:

“主公可還記得前不久攻穰城的張濟嗎?”

張濟?

劉表眉頭一皺,此人此前因爲軍中缺糧,便引關中之兵來寇略荊州地界。

但在穰城的攻伐戰中,中流矢而死。

“是,此事是我有虧張濟。”

劉表有些自責地說道。

蒯良接著道:

“張濟死後,其子侄張繡接管了他的部隊,已經收兵退出穰城了。”

“主公何不收降張繡,招誘其部衆,令其屯兵於宛城。”

“作爲我荊州北面屏翼,以防備曹操?”

“如此我荊州便不用主動出兵,解決曹操的外患了。”

劉表聞言,大喜道:

“此正合吾意也!”

張濟死時,荊州的官員都來向劉表表示祝賀。

劉表卻說,張濟因窮途末路而來,我作爲主人家卻如此無禮。

此並非我的本意,故我只受弔唁,不受祝賀。

光看這番言論,會感覺劉表是個實誠君子。

但劉表本人是很腹黑的,並且他有自己的戰略眼光。

張濟來時,曹操已經牽治所到潁川了。

當時劉表便意識到了曹操的威脅,打算在南陽養一個外州客將,作爲防備曹操的廕庇。

張濟來的恰到好處,但此人有點兒莽。

上來就直接攻城掠地,劉表連跟他打招呼,招降他的機會都沒有。

你要是缺糧你就直說啊,又不是不給你。

劉表很無語,想派人去解和,結果人到時,張濟已經嗝屁了。

他的侄子張繡接管了他的部隊。

現在蒯良提出招降張繡,將他養在宛城防備曹操的提議,與劉表不謀而合。

“就按子柔說的做,即刻傳我命,去招降張繡部衆。”

劉表一聲令下,派出人去招誘張濟部隊。

……

第352章 合肥有我,便無敵!第133章 烽煙起,尋愛似浪淘沙第23章 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求追讀!)第109章 一天是劉營人,一輩子是劉營人第150章 看你欲造的城邦,在白骨之上第182章 曹劉共舉河南謀主,李翊獲先斬後奏之權第68章 元龍豪氣(求追讀!)第177章 十萬哥:為河南規劃戰略的人,一定是一個天才第283章 李翊:這都是我跟我主玩爛的戲碼第98章 反客為主,挖我牆角,我也挖曹操你的牆角(求訂閱!)第138章 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猶在眼前第221章 若有李郎憐花意,洛水宓神也垂眸第123章 六馬十二兵,高順陷陣營第199章 見着李翊,方知天下庸才甚多,不如翊者多,勝似翊者少第112章 遙想李翊當年,雄姿英發,鶴氅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第323章 泗水,請別爲我哭泣第391章 論單打獨鬥我不怵你,論行軍佈陣我更比你強!第283章 李翊:這都是我跟我主玩爛的戲碼第337章 開兩漢之先河,最高權力的合法漢相第133章 烽煙起,尋愛似浪淘沙第144章 疆土不懂分與合,隻歎人心隔第238章 關張趙李全部回徐州,將有大事發生?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75章 大漢魅魔第260章 羽,威震華夏第263章 曹操:只要曹仁堅持住,一切都會好第217章 劉備:先生之學識,超邁今世千載矣第73章 腹黑狠人魯子敬第355章 一句久違知是我,卻問當年狂客第78章 待上濃妝,好戲開場(求首訂!15)第387章 君不見,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溼聲啾啾。第27章 士人豪族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求追讀!)第267章 李關張陳四大元從,竟都不是劉備下第182章 曹劉共舉河南謀主,李翊獲先斬後奏之權第321章 中原大戰正式打響,開闢第一戰場陳第24章 老劉的千層套路(求追讀!)第334章 順天應人,劉協禪位;炎劉不絕,劉第118章 劉備:老李,你要老婆不要?第325章 不要問喪鐘爲誰而鳴,喪鐘爲你而鳴第184章 反袁同盟正式形成第362章 李相從不犯錯,他如果錯了,一定是第286章 呂布:少見太久,終於輪到我粉墨登第149章 李翊用兵如神,雖韓 白複生,亦未必至此也第27章 士人豪族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求追讀!)第79章 兄弟相爭,我要看到血流成河(求首訂!25)第206章 蓋用韓 白之奇策,破袁軍於烏巢,不亦奇士乎?第160章 軍事我管,農事我管,醫療衛生我還第182章 曹劉共舉河南謀主,李翊獲先斬後奏之權第138章 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猶在眼前第88章 劉備震驚,難不成我真是天命所歸?(求訂閱!)第28章 魚膾外交(求追讀!)第285章 東吳滿盤皆輸,諸葛亮治楚益齊第71章 三路兵馬共伐徐州第322章 皇帝老子喊得萬歲,獨俺哥哥喊不得第320章 中原大戰:翊歷戰至今,不下六十餘第283章 李翊:這都是我跟我主玩爛的戲碼第134章 史冊間,一筆書,萬民哭第189章 李子玉生子麒麟兒,猛張飛鏖戰張儁乂第168章 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李翊也第162章 劉備:敢罵我的軍師?真是活膩了!第122章 君臣相得,萬能套路屢試不爽第14章 徐州要有大事發生了(求追讀!)第73章 腹黑狠人魯子敬第152章 袁氏二女,你我共享之何如?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30章 休說草魚甚膾(求追讀!)第118章 劉備:老李,你要老婆不要?第75章 大漢魅魔第215章 用兵如神,打仗的最高境界,是指揮敵人第145章 李翊猶人也,並非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第38章 東萊豪傑,使命必達(求追讀!)第316章 曹魏爆兵,與齊國的殊死一搏第354章 歷史證明,惹誰都別惹漢使第107章 支援劉備,這是一個忠厚人!(求訂閱!)第297章 劉備賜婚,李翊感慨:大王真是害苦第69章 劉備:“誰還有夢想?”第284章 臥龍得水,孔明掌權第269章 劉備知道,李翊知道,所以早早地在第384章 漢軍來了,青天就有了!吳地易主,陰霾就散了!第250章 說過多少遍了,工作的時候稱職務!第368章 劉備:朕不想當高祖,也不想讓阿斗第378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兒輩們皆已成婚,元老們終究是真的老了第293章 呼風喚雨,人前顯聖,天神莫過如此第373章 起二十萬大軍,五軍伐吳第217章 劉備:先生之學識,超邁今世千載矣第51章 臧霸:“劉備有高人相助啊!”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88章 劉備震驚,難不成我真是天命所歸?(求訂閱!)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80章 我有郭圖,何懼劉備?(求首訂!35)第182章 曹劉共舉河南謀主,李翊獲先斬後奏之權第360章 朕與曹操不同,若不能爲兄弟報仇,第273章 荊州關公來投第229章 郯侯治河北,誠守其法,大之垂舉後世,小之造福一身第209章 劉備 李翊俱得一子,本初用兵再圖南下第59章 五指成拳,開始屯田(求追讀!)第268章 周瑜:李翊若不來,荊州勢在必得。第28章 魚膾外交(求追讀!)第377章 李相已經做得足夠好了,你到底還想要什麼呢?第140章 我準備了一桌好菜,請了兩桌客人來吃
第352章 合肥有我,便無敵!第133章 烽煙起,尋愛似浪淘沙第23章 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求追讀!)第109章 一天是劉營人,一輩子是劉營人第150章 看你欲造的城邦,在白骨之上第182章 曹劉共舉河南謀主,李翊獲先斬後奏之權第68章 元龍豪氣(求追讀!)第177章 十萬哥:為河南規劃戰略的人,一定是一個天才第283章 李翊:這都是我跟我主玩爛的戲碼第98章 反客為主,挖我牆角,我也挖曹操你的牆角(求訂閱!)第138章 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猶在眼前第221章 若有李郎憐花意,洛水宓神也垂眸第123章 六馬十二兵,高順陷陣營第199章 見着李翊,方知天下庸才甚多,不如翊者多,勝似翊者少第112章 遙想李翊當年,雄姿英發,鶴氅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第323章 泗水,請別爲我哭泣第391章 論單打獨鬥我不怵你,論行軍佈陣我更比你強!第283章 李翊:這都是我跟我主玩爛的戲碼第337章 開兩漢之先河,最高權力的合法漢相第133章 烽煙起,尋愛似浪淘沙第144章 疆土不懂分與合,隻歎人心隔第238章 關張趙李全部回徐州,將有大事發生?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75章 大漢魅魔第260章 羽,威震華夏第263章 曹操:只要曹仁堅持住,一切都會好第217章 劉備:先生之學識,超邁今世千載矣第73章 腹黑狠人魯子敬第355章 一句久違知是我,卻問當年狂客第78章 待上濃妝,好戲開場(求首訂!15)第387章 君不見,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溼聲啾啾。第27章 士人豪族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求追讀!)第267章 李關張陳四大元從,竟都不是劉備下第182章 曹劉共舉河南謀主,李翊獲先斬後奏之權第321章 中原大戰正式打響,開闢第一戰場陳第24章 老劉的千層套路(求追讀!)第334章 順天應人,劉協禪位;炎劉不絕,劉第118章 劉備:老李,你要老婆不要?第325章 不要問喪鐘爲誰而鳴,喪鐘爲你而鳴第184章 反袁同盟正式形成第362章 李相從不犯錯,他如果錯了,一定是第286章 呂布:少見太久,終於輪到我粉墨登第149章 李翊用兵如神,雖韓 白複生,亦未必至此也第27章 士人豪族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求追讀!)第79章 兄弟相爭,我要看到血流成河(求首訂!25)第206章 蓋用韓 白之奇策,破袁軍於烏巢,不亦奇士乎?第160章 軍事我管,農事我管,醫療衛生我還第182章 曹劉共舉河南謀主,李翊獲先斬後奏之權第138章 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猶在眼前第88章 劉備震驚,難不成我真是天命所歸?(求訂閱!)第28章 魚膾外交(求追讀!)第285章 東吳滿盤皆輸,諸葛亮治楚益齊第71章 三路兵馬共伐徐州第322章 皇帝老子喊得萬歲,獨俺哥哥喊不得第320章 中原大戰:翊歷戰至今,不下六十餘第283章 李翊:這都是我跟我主玩爛的戲碼第134章 史冊間,一筆書,萬民哭第189章 李子玉生子麒麟兒,猛張飛鏖戰張儁乂第168章 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李翊也第162章 劉備:敢罵我的軍師?真是活膩了!第122章 君臣相得,萬能套路屢試不爽第14章 徐州要有大事發生了(求追讀!)第73章 腹黑狠人魯子敬第152章 袁氏二女,你我共享之何如?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30章 休說草魚甚膾(求追讀!)第118章 劉備:老李,你要老婆不要?第75章 大漢魅魔第215章 用兵如神,打仗的最高境界,是指揮敵人第145章 李翊猶人也,並非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第38章 東萊豪傑,使命必達(求追讀!)第316章 曹魏爆兵,與齊國的殊死一搏第354章 歷史證明,惹誰都別惹漢使第107章 支援劉備,這是一個忠厚人!(求訂閱!)第297章 劉備賜婚,李翊感慨:大王真是害苦第69章 劉備:“誰還有夢想?”第284章 臥龍得水,孔明掌權第269章 劉備知道,李翊知道,所以早早地在第384章 漢軍來了,青天就有了!吳地易主,陰霾就散了!第250章 說過多少遍了,工作的時候稱職務!第368章 劉備:朕不想當高祖,也不想讓阿斗第378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兒輩們皆已成婚,元老們終究是真的老了第293章 呼風喚雨,人前顯聖,天神莫過如此第373章 起二十萬大軍,五軍伐吳第217章 劉備:先生之學識,超邁今世千載矣第51章 臧霸:“劉備有高人相助啊!”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88章 劉備震驚,難不成我真是天命所歸?(求訂閱!)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80章 我有郭圖,何懼劉備?(求首訂!35)第182章 曹劉共舉河南謀主,李翊獲先斬後奏之權第360章 朕與曹操不同,若不能爲兄弟報仇,第273章 荊州關公來投第229章 郯侯治河北,誠守其法,大之垂舉後世,小之造福一身第209章 劉備 李翊俱得一子,本初用兵再圖南下第59章 五指成拳,開始屯田(求追讀!)第268章 周瑜:李翊若不來,荊州勢在必得。第28章 魚膾外交(求追讀!)第377章 李相已經做得足夠好了,你到底還想要什麼呢?第140章 我準備了一桌好菜,請了兩桌客人來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