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曹孫劉三家聯合,抗袁紹?

第154章 曹孫劉三家聯合,抗袁紹?

劉備一番好言勸導,闡明瞭自己,執意要爲李翊封侯的意願。而在郯侯爵位之後,劉備還表奏了李翊爲軍師中郎將。

如果說此前的郯侯還只是一個封賞的名號,用來彰顯尊位的。

那後面這個將軍職位,軍師中郎將就是實打實的給實權了。

中郎將的特點就是地位雖然不高,但權力極大。

最高可以直接節制一個軍區的兵馬。

黃巾起義之時,盧植、朱儁、皇甫嵩都是各自節制一路兵馬,跨州郡作戰。

他們的戰區都是轄制至少一個州,朝廷給予了其相當大的自治權。

再直觀一點兒,你可以直接理解爲後世的“大帥”。

“主公,這……”

李翊望著這軍師中郎將的職位,自己也頗感意外。

從前他都是隨軍出謀劃策,少有負責領兵。

他雖爲謀主,但此前在劉營並未有過具體的職位。

如果非要說的話,至少在軍中他更多是扮演軍師祭酒的職位。

但軍師中郎將就是實打實的獨自領兵了。

劉備開口說道:

“今淮南方定,百廢待興,我欲讓軍師據廣陵,節制九江兩路兵馬。”

言外之意,就是直接把廣陵、九江兩個戰區交給了李翊。

這裡的兵馬都要受他節制,聽他調用。

儘管李翊一直是徐州謀主,劉營里名義上二把手。

但還從未具體掌握過多少實權,劉備這次屬於是直接放權了。

“只是翊年紀尚幼,功德微薄。”

“前封郯侯,已是誠惶誠恐,若再節制兩路兵馬,恐未必能夠威服衆心。”

劉備卻握住李翊的手,正色說道:

“不然,凡事豈能盡如人意?只求無愧於心便好。”

“自與先生共事以來,立朝廷,君之相爲輔弼,君之相爲舉人。”

“君之相爲建計,君之相爲密謀,亦已多矣。”

“夫功未必要著於野戰也,願君勿要推辭。”

劉備言語真誠,語氣竟是近乎懇求。

他是真希望能夠報答李翊這三年來的付出。

並且老劉一直都很捨得放權。

歷史上他在擁有四個郡時,就曾讓諸葛亮直接節制三個郡的兵馬。

今時,李翊爲老劉規劃了平南的大戰略。

所以老劉便將淮南、廣陵地區的兵馬交予李翊,由他全權處理南方事務。

“……哈哈哈。”

李翊彎脣一笑,“承蒙主公不棄,翊願效犬馬之勞。”

一番推辭過後,見劉備堅持,李翊便坦然接受了。

劉備大喜,即命人將所奏之書,發往朝廷。

不表。

……

就在曹劉兩家浩浩湯湯擊破袁術之後,不遠處的南方,位於吳郡的孫策,擴張也是神速。

他在平定吳郡不久,又趁著曹、劉、袁三家大戰分神之際,馬上繼續向南進攻。

攻打會稽郡的王朗。

王朗以漢吏自居,宜保城邑,舉全城之兵與孫策交戰。

不能敵,爲孫策所敗,只能向他投降,於是會稽平定。

孫策將原有長吏全部替換,又自領會稽太守。

命老將朱治爲吳郡太守。

命叔父吳景爲丹陽太守,命從弟孫賁爲豫章太守。

此二地孫策並未直接控制,但還是命自己的人自領太守,以便將來圖之。

孫策勢力膨脹極快,他也知道自己的身份屬於“亂賊”,急需得到官方的認可。

於是又派遣奉正都尉劉由,五官掾高承拿著奏章,去拜謁陳地朝廷。

並且帶上了禮物向朝廷進貢。

這日,

孫策正聚集麾下文武,打算商議進兵豫章郡一事。

卻聞得北方傳來消息,袁術被曹劉兩軍擊破,淮南之地盡失。

孫策驚道:

“袁公路敗耶!”

孫策對袁術的戰敗在預料之內。

畢竟他把自己的宗室將領、孫香、孫輔、吳景、孫賁等人全部暗搓搓地抽調出了淮南。

袁術手下能打仗的將領,幾乎全是孫氏武將。

ωwш_тт kǎn_CΟ

沒了他們,袁術斷不可能是曹劉聯軍的敵手。

但令孫策沒想到的是,袁術會敗得如此神速。

按照他與周瑜等人原本定製好的戰略構想,讓曹、劉、袁三家混戰。

怎麼著也得打個一兩年。

這一兩年的時間,孫策有信心把豫章、丹陽也都給打下來。

可沒想到,他剛剛打下會稽,就傳來袁術已經敗亡的消息。

這曹劉聯軍的攻勢未免太猛了些。

“袁術敗亡,曹操、劉備擁據淮南,直指江東。”

“爲之奈何也?”

此前陳登、李翊一直主張壓制孫吳的政策。

嚴格限制孫策在江東的發展。

孫策都是趁著曹劉與袁術大戰之時,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快速打下會稽的。

原本想趁著戰事結束前,把豫章、丹陽一併打下來。

但現在曹劉基本上已經騰出手了,只怕不會再任由自己亂來了。

“曹操擁廬江、劉備擁九江。”

“此二地分別毗鄰豫章、丹陽。”

“恐不易取啊。”

吳景皺著眉頭,表情十分嚴肅。

以他們目前的實力,倒是不把丹陽的袁胤、豫章的華歆、劉繇放在眼裡。

可問題是,曹劉打下了淮南,肯定是將豫章、丹陽視爲了自己的後花園。

他們要是敢去打的話,曹劉不可能不插手。

“公瑾,你怎麼看?”

孫策主動徵詢周瑜的意見。

周瑜沉吟半晌,才道:

“計劃不變,先去取豫章。”

謀士陳端問道:

“豫章華歆乃守戶之犬,劉繇乃敗軍之將,不足爲慮。”

“只是若取下豫章,便與廬江接壤,如何應對曹操?”

周瑜解釋道:

“袁術雖滅,劉勳尚在。”

“曹操對付劉勳還需要時間,在他解決掉劉勳之前,我們先把豫章打下來。”

“只有合三郡之力,方有能與曹劉上桌談判的資格。”

衆人聞言,俱是面色一怔。

“公瑾,你適才說的與曹操、劉備談判,是什麼意思?”

孫策主動開口詢問。

聽周瑜這話的意思,似乎還想和曹劉合作。

周瑜有條不紊地分析道:

“當今天下,二袁實力最強。”

“今袁術雖滅,其殘餘勢力仍在。”

“曹操、劉備雖據淮南,但消弭袁術勢力尚需時間,這個時間便是我們發展的好機會。”

“袁術死後,袁紹便是當今第一諸侯。”

“其擁據河北之地,早有南顧之心。”

“今曹劉兩家能夠聯合,我料其必是爲了防備袁紹。”

周瑜一眼看透曹劉戰略合作的根本原因。

瓜分袁術只是順勢而爲,合力抵抗袁紹纔是利害所求。

孫策一頷首,背手道:

“公瑾的意思是,曹劉爲了防備袁紹,在南方無法投入大量兵力?”

“……正是如此。”

周瑜點了點頭。

曹劉聯合打袁術,與其說是爲了壯大自身實力,倒不如說是解除南方的隱患。

要是袁紹徹底統一北方,騰出手來,那肯定是要把矛頭轉向河南的。

身處河南的曹操、劉備便是首當其衝,自然要聯合起來。

如果在袁紹南下之前,孫吳勢力能夠快速地壯大起來。

壯大到足以和曹劉談判,讓他們也不能輕易地滅掉自己。

那即使是曹操、劉備也得考慮一下他們的戰略價值了。

畢竟這兩家肯定不希望在面對河北大軍的時候,又面臨南方孫吳的威脅,腹背受敵。

“那依公瑾之見,如何應對曹操、劉備?”

孫策耐心詢問。

周瑜正色答:

“凡事皆要分清輕重緩急,今曹操、劉備皆不易圖。”

“況其兩家有聯合之勢,此誠不可與之爭鋒也。”

“若是打下豫章,則與荊州劉表接壤。”

“劉表與兄長有殺父之仇,這纔是我們的大敵。”

“而曹操亦忌憚劉表在南方威脅其治所潁川,若是我們主動攻打劉表,定能得到曹操的支持。”

“誠如是,劉備也不好從中干預。”

孫策一頷首,大是認同周瑜的建議。

曹劉不好對付,就只能先對付劉表了。

何況荊州富庶,劉表守戶之犬,與自己還有殺父之仇。

自己幾乎沒有理由不先打劉表。

“善,那就依照公瑾之言,遣使交好曹操、劉備。”

“然後即刻發兵先攻豫章,待拿下豫章之後,再發兵江夏。”

“斬黃祖,爲吾父報仇。”

孫策雷厲風行,即刻定下了接下來的戰略方針。

正說間,一名侯吏匆匆走進堂內。

“主公……”

嗯?

孫策一挑眉,沉聲問,“何事?”

“許貢秘密上書朝廷的文書,適才被末將截住了。”

“許貢?”

孫策眉頭微蹙,許貢自被他打敗後,便只是安置在了吳郡。

之前他忙著打會稽,所以一直沒騰出手來處理他。

“什麼文書,拿來我看!”

侯吏將許貢上表的文書,雙手奉給孫策。

吳郡太守許貢上表漢帝,言道:

“孫策梟雄,與項籍相似,宜加貴寵,召還京邑。”

“若被召不得還,放於外,必作世患!”

這是一封表章,一般會放在木匣子裡面。

驛吏是不可以隨便查看官員表章的,但孫策任命的驛吏可不講究這個。

他看得就是你吳郡太守的表章。

發現不對,馬上就拿了交給孫策。

孫策看罷,勃然大怒。

“此輩怎敢使計害我!”

說罷,將表章重重摔在地上。

表文中心思想就一個,把孫策召到朝廷去。

這顯然不符合孫策的核心利益。

把他困在京師裡圈養,實在太陰險了。

其實歷史上孫策“小霸王”的外號,就是來源於許貢這封表文。

許貢在文中把孫策比作項籍,但這卻並不是在誇他。

因爲項籍是漢高祖的敵人,在當時屬於反賊。

而孫策打江東,恰好被本地士族定義爲作亂。

所以孫策看了這封表文後,纔會如此生氣,這戳中了他內心的最痛處。

“來人,將許貢帶來!”

孫策一聲令下。

少時,兩名武士將許貢帶進了大堂之內。

許貢見孫策麾下文武都在,自己內心裡也有點犯怵。

走至近前,誠惶誠恐地向他拜道:

“……貢見過孫將軍。”

孫策怒目圓瞪,嗔目而視,厲喝:

“許貢,吾待你不薄,緣何使計害我?”

許貢被嚇了一大跳,忙躬身拜道:

“將軍此話從何說起?”“貢哪裡曾使計害過將軍?”

孫策冷聲笑道:

“汝上表,欲使我歸朝廷,困我於京師。”

“還敢說沒有嗎?”

許貢咬咬牙,抵死不承認。

“本無此事,奈何非要強加於我?”

孫策將表文取出,冷笑道:

“表文在此,汝還敢抵賴嗎?”

許貢見此大驚失色,惶然道:

“此乃我上書朝廷的奏文,汝怎敢擅自拆開來看?”

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無一錯版本!

孫策彎脣道:

“吾若不拆開看,怎知汝暗藏禍心,意欲加害於我?”

“今日事敗泄露,證據確鑿,汝還有何話說?”

許貢默然不能答,似對此事已經默認了。

孫策見狀,更加惱怒,即命武士將許貢絞死於殿上。

許貢見此,駭然失色。

“孫策!吾乃朝廷任命的吳郡太守,汝竟敢殺我?”

“汝有什麼資格審判我的罪過?”

孫策背著手,冷聲笑道:

“汝欲害我,我豈能留你?”

“況你乃敗軍之將,已不再是吳郡太守了,我已命我麾下將領朱治爲吳郡太守。”

“上奏朝廷的表文已經發出,你便安心去吧。”

許貢漲紅了臉,氣得直跺腳。

“汝……汝這犯上作亂的逆賊,侵吾吳土,還要奪我官位。”

“公道人心何在?”

孫策斜睨他一眼,澹澹道:

“公道真理不在人心,是非曲折在乎實力。”

說完,兩名武士將許貢架起,將他生生絞死在了殿上。

叔父吳景走過來,有些擔憂的對孫策說道:

“伯符,這許貢在當地頗有名望,縱然要殺他,也該先奏朝廷,審明其罪。”

“擅自將之處死,未免太過魯莽了些。”

孫策對此卻不以爲然,“殺便殺了,何必多言?”

微微一頓,又道,“況本土大族,不能容我,視我等爲逆賊。”

“早晚要與之一戰,不如現在就直接動手。”

與李翊幫助老劉,撫慰徐州各派不同。

孫策在江東處理本地豪族的方式更加簡單粗暴,那就是殺殺殺。

史書叫,“轉鬥千里,盡有江南之地,誅其名豪,威行鄰國。”

史書上對孫策屠士族簡單概括爲了,是孫策想要立威。

但這只是淺層原因。

孫策不是傻子,他知道當地豪族意味著什麼。

但他沒辦法像李翊那樣,一一撫慰各派。

因爲時間不等人,孫策起兵必須要快。

其次,江東大族極多,孫策很難一一撫慰。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孫策不具備撫慰這些大族的條件,他只能選擇亂殺這一條路。

孫策並不是江東的世家大族,他帶著江淮的人,卻跑到江東去稱王稱霸。

屬於名不正言不順,是犯上作亂。

吳郡許貢、會稽王朗、揚州刺史劉繇都是朝廷任命的地方官。

抵抗孫策,屬於是爲國討賊。

當地的士族當然也擁護他們。

要說靠強硬手段壓制本地世家,也不是沒有先列。

比如劉焉入益州,殺本地豪強十五戶。

劉表單騎入荊州,殺江南豪強五十五人。

兩人都選擇了同樣的操作。

外地君主到了本地,就是得殺當地地頭蛇來立威,不然鎮不住。

但劉表與劉焉在立完威後,都選擇了及時收手,開始撫慰本地豪強,恩威並施。

可孫策卻沒辦法收手,他只有“威”,只能選擇一直殺下去。

因爲他與劉表、劉焉不同。

這二人是漢皇宗親,自帶漢室苗裔光環。

第二,劉表入荊州時他是荊州牧,劉焉入益州時他是益州牧。

可孫策只有一個袁術給的殄寇將軍,有什麼資格去佔有江東領土?

所以孫策的軍隊素質非常高,凡大軍過處,幾乎與民秋毫無犯。

因爲孫策知道,他已經選擇得罪了士族,就絕對不能再得罪軍民了。

孫策軍隊紀律在三國時代屬於名列前茅的存在,所過之處,多有百姓夾道相送。

這是孫策自己給自己打的補丁。

既殺許貢,孫策又命人將許貢家屬一併屠戮,萬不可留活口。

衆武士領命,前去抄了許貢之家,將家中老幼一併殺於室內。

只殺得許府哀嚎聲、慘叫聲不絕於耳。

之後,武士向孫策回報說,許貢上下八十餘口,盡數殺死。

孫策滿意地點了點頭,忽又有人來報。

乃謀士秦鬆也。

“主公,許貢的小兒子,還有三名奴客不見了蹤影。”

孫策一叉腰肢,不屑道:

“那孺子我曾見過,只八九歲,不足爲慮。”

“至於那三名奴客,乃喪家之犬耳,何足道哉?”

“任其自去!”

這……

秦鬆有些遲疑,出聲勸道:

“主公,斬草要除根,這些奴客平日飽受許貢恩惠。”

“今主公殺之,保不齊將來他們會爲主報仇。”

孫策卻只是淡然一笑,“吾怕誰來?”

周瑜見此,也出聲勸道:

“兄長,秦先生說的有理。”

“縱然兄長武勇過人,須知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孫策見周瑜都這般說了,便嘆口氣,道:

“罷,那你便帶些人手,去追查這幾名逃走的奴客便是。”

“喏。”

周瑜領命而去,與秦鬆一同出了大堂。

“公瑾,臉色似乎看起來不太好啊?”

秦鬆見周瑜面色不對,主動關心詢問。

周瑜嘆一聲:

“吾主雄才蓋世,奈何有時候輕慮無備。”

“我擔心其有一天,會爲小人所害。”

秦鬆聞言有些吃驚,道:

“我主頗有勇力,身邊戰將數十員,怎會爲刺客所害?”

周瑜一挑眉,正色道:

“正如我方纔所言,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一個人縱是天下無敵,也敵不過陰謀詭計,世道人心。”

秦鬆聞言,默然許久。

“既如此,我等之後還須多加防備。”

“以免主公受害。”

周瑜卻嘆道:

“我等再是防備也無用,須主公自己重視起來纔好。”

“罷了,只盼是我多慮了吧……”

……

孫吳這邊已經規劃好了自己的戰略,打算北交好曹劉,向西面擴展,重錘劉表。

而此時的劉表,同樣坐在襄陽城中,思考著自己的對外策略。

“袁公路居然敗了?”

劉表望著探馬傳回來的軍報,感到十分地詫異。

此前曹劉大戰袁術時,劉表大發戰爭財。

不斷往淮南輸送糧秣、軍械。

爲荊州積攢了大量財富。

原以爲可以多吃兩年,順便消耗三家的實力。

不想袁術如此不經打,這麼快就敗下陣來了。

“主公,如今廬江已經被曹操佔據了。”

蒯良向劉表說道。

劉表眉頭一蹙,拍案怒道:

“此前劉備與我通商之時,曾許諾將廬江給我。”

“如今卻將它轉手給了曹操,是欺我也!”

衆皆默然,面面相覷。

在徐州的貿易中,他們家族也從中獲利不少。

蒯良出言安慰劉表道:

“夏侯惇乃是天子親自任命的廬江太守。”

“如今曹操據有廬江,名正言順,主公卻不好發兵。”

“劉備也有理由搪塞我荊州使者。”

劉表表情十分難看,感覺自己就是被曹操、劉備給演了。

這兩人明顯是串通好了,就是不想讓自己插手揚州事務。

“此輩甚是可惡!”

“曹操、劉備聯河南之地,威脅甚大。”

“尤其曹操將治所遷至潁川,直接威脅到了我荊州。”

“曹操不可不圖,但吾向來不欲在荊州用兵,諸位可有什麼好的建議?”

劉表意識到了曹操的威脅。

他把治所遷到潁川,直接與荊州接壤。

劉表感到不安,但出兵又不符合他的中庸之道。

他有統一天下的野心。

但實現的方略卻是慢慢苟,苟到漢室衰落了,他便可以出來據有天下了。

所以劉表的外交策略,一直都是左右逢源。

他願意看別的諸侯自相攻伐,但卻不願意自己下場。

蒯良出聲說道:

“主公可還記得前不久攻穰城的張濟嗎?”

張濟?

劉表眉頭一皺,此人此前因爲軍中缺糧,便引關中之兵來寇略荊州地界。

但在穰城的攻伐戰中,中流矢而死。

“是,此事是我有虧張濟。”

劉表有些自責地說道。

蒯良接著道:

“張濟死後,其子侄張繡接管了他的部隊,已經收兵退出穰城了。”

“主公何不收降張繡,招誘其部衆,令其屯兵於宛城。”

“作爲我荊州北面屏翼,以防備曹操?”

“如此我荊州便不用主動出兵,解決曹操的外患了。”

劉表聞言,大喜道:

“此正合吾意也!”

張濟死時,荊州的官員都來向劉表表示祝賀。

劉表卻說,張濟因窮途末路而來,我作爲主人家卻如此無禮。

此並非我的本意,故我只受弔唁,不受祝賀。

光看這番言論,會感覺劉表是個實誠君子。

但劉表本人是很腹黑的,並且他有自己的戰略眼光。

張濟來時,曹操已經牽治所到潁川了。

當時劉表便意識到了曹操的威脅,打算在南陽養一個外州客將,作爲防備曹操的廕庇。

張濟來的恰到好處,但此人有點兒莽。

上來就直接攻城掠地,劉表連跟他打招呼,招降他的機會都沒有。

你要是缺糧你就直說啊,又不是不給你。

劉表很無語,想派人去解和,結果人到時,張濟已經嗝屁了。

他的侄子張繡接管了他的部隊。

www¤ тTk an¤ ¢O

現在蒯良提出招降張繡,將他養在宛城防備曹操的提議,與劉表不謀而合。

“就按子柔說的做,即刻傳我命,去招降張繡部衆。”

劉表一聲令下,派出人去招誘張濟部隊。

……

第277章 齊國政場風雲變,幾多官吏下河南?第294章 天下女子不少,大丈夫何患無妻?第168章 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李翊也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172章 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雄豪傑,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第6章 百折不撓,終不為下(求追讀!)第254章 一勞永逸的解決遊牧問題,並不能只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236章 觀李翊用兵,虛實相生,奇正相合,頗得孫吳之法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156章 秦晉未諧吳越鬥,婚姻惹出甲兵來第202章 劉備一則先生,二則先生,昔桓公呼管仲亦未必至此也第311章 亂世被髮好人卡,何嘗不是一種悲哀第62章 我們需要一個新的軍製!(求追讀!)第271章 名不虛傳,李相智激周郎第245章 馬孟起威震幷州,曹阿瞞割須棄袍第313章 冢虎降臨,司馬懿的進化第56章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砍人頭(求追讀!)第153章 一廂情願的傾慕,萬人之上的孤獨第42章 先人智慧,買鹿製楚(求追讀!)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122章 君臣相得,萬能套路屢試不爽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68章 元龍豪氣(求追讀!)第267章 李關張陳四大元從,竟都不是劉備下第206章 蓋用韓 白之奇策,破袁軍於烏巢,不亦奇士乎?第64章 未見其人,便識破其圖謀(求追讀!)第50章 劉備:我也遇到吾之子房了第253章 總制北疆,令出則山海可移。第131章 這裡都是忠臣,哪有奸臣?第245章 馬孟起威震幷州,曹阿瞞割須棄袍第10章 李先生為我們帶來了久違的勝利(求追讀!)第317章 劉玄德再得一子第188章 曹操初戰袁本初,關公威震白馬津第139章 李翊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第31章 好你個李子玉,在這裡等我呢(求追讀!)第45章 英雄所見略同(求追讀!)第199章 見着李翊,方知天下庸才甚多,不如翊者多,勝似翊者少第221章 若有李郎憐花意,洛水宓神也垂眸第88章 劉備震驚,難不成我真是天命所歸?(求訂閱!)第138章 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猶在眼前第4章 李先生果然是一位經綸濟世的高人(求追讀!)第81章 三路出兵,劉備這福氣能小了?(求首訂!45)第168章 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李翊也第137章 李翊纔是全職高手啊第253章 總制北疆,令出則山海可移。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277章 齊國政場風雲變,幾多官吏下河南?第200章 若向三國覓君臣,李郎才氣配劉君第290章 河北來神仙,道是李翊故人?第160章 軍事我管,農事我管,醫療衛生我還第132章 天下英雄聚陳地,訴衷情,覓封侯第58章 徐盛歸附,孔融接到(求追讀!)第83章 袁譚敢來,定叫他有來無回!(爆更,求訂閱!)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21章 恨不能與君共成大事也!(求追讀!)第189章 李子玉生子麒麟兒,猛張飛鏖戰張儁乂第251章 子龍斬將建首功,興霸百騎劫魏營第235章 李翊收關家義子,麋竺回冀州探親(附當前勢力圖)第283章 李翊:這都是我跟我主玩爛的戲碼第61章 曹操:“他劉備一介匹夫,哪裡來的如此膽識白嫖我!”(求追讀)第152章 袁氏二女,你我共享之何如?第54章 泰山幫兄弟以後跟玄德公混了!(求追讀!)第233章 劉備有雄才,諸葛亮善治國,李翊識虛實,龐統見兵勢,難第96章 劉備懵圈,曹操要把屁股讓給我?(求訂閱)第4章 李先生果然是一位經綸濟世的高人(求追讀!)第208章 聯匈奴,袁本初全力一搏;見長子,李子玉榮歸故里第180章 何謂袁神?第64章 未見其人,便識破其圖謀(求追讀!)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5章 我有一計,可破曹軍(求追讀!)第321章 中原大戰正式打響,開闢第一戰場陳第113章 劉備:我就離開幾天,先生便乾出這麼大的事來?(求追訂!)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216章 李翊佈局,天下諸侯皆爲棋矣第298章 吾輩魚水,豈在簿牘之間?第35章 合作共贏,三七分成(求追讀!)第150章 看你欲造的城邦,在白骨之上第119章 呂布是張好牌,不要浪費了第228章 老劉扎心,原來李翊跟孔明纔是心意相通的“天生一對”第236章 觀李翊用兵,虛實相生,奇正相合,頗得孫吳之法第130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170章 神醫來徐州,外贈一神將?第48章 教老劉真正的禦人之術(求追讀!)第229章 郯侯治河北,誠守其法,大之垂舉後世,小之造福一身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336章 高祖盟誓,非劉不王,臣不敢爲此破第205章 昔者李翊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第301章 魏延 陳到:丞相,我們太想進步了!第22章 我料二人此去必回!(求追讀!)第143章 朝天上放兩箭,也算對得起吃得餉了第74章 劉曄的人生十字路口(求追讀!)第259章 關公水淹七軍第106章 你四世三公,當然不如我帝室貴胄了第297章 劉備賜婚,李翊感慨:大王真是害苦第159章 虎狼縱暴互奔馳,狐魅紛紜擅肆欺第299章 李文侯罵昏司馬懿,王朗再現名場面第103章 陳登驚駭,李翊身處驚濤駭浪之中,尤弄潮兒(求訂閱!)第217章 劉備:先生之學識,超邁今世千載矣
第277章 齊國政場風雲變,幾多官吏下河南?第294章 天下女子不少,大丈夫何患無妻?第168章 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李翊也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172章 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雄豪傑,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第6章 百折不撓,終不為下(求追讀!)第254章 一勞永逸的解決遊牧問題,並不能只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236章 觀李翊用兵,虛實相生,奇正相合,頗得孫吳之法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156章 秦晉未諧吳越鬥,婚姻惹出甲兵來第202章 劉備一則先生,二則先生,昔桓公呼管仲亦未必至此也第311章 亂世被髮好人卡,何嘗不是一種悲哀第62章 我們需要一個新的軍製!(求追讀!)第271章 名不虛傳,李相智激周郎第245章 馬孟起威震幷州,曹阿瞞割須棄袍第313章 冢虎降臨,司馬懿的進化第56章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砍人頭(求追讀!)第153章 一廂情願的傾慕,萬人之上的孤獨第42章 先人智慧,買鹿製楚(求追讀!)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122章 君臣相得,萬能套路屢試不爽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68章 元龍豪氣(求追讀!)第267章 李關張陳四大元從,竟都不是劉備下第206章 蓋用韓 白之奇策,破袁軍於烏巢,不亦奇士乎?第64章 未見其人,便識破其圖謀(求追讀!)第50章 劉備:我也遇到吾之子房了第253章 總制北疆,令出則山海可移。第131章 這裡都是忠臣,哪有奸臣?第245章 馬孟起威震幷州,曹阿瞞割須棄袍第10章 李先生為我們帶來了久違的勝利(求追讀!)第317章 劉玄德再得一子第188章 曹操初戰袁本初,關公威震白馬津第139章 李翊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第31章 好你個李子玉,在這裡等我呢(求追讀!)第45章 英雄所見略同(求追讀!)第199章 見着李翊,方知天下庸才甚多,不如翊者多,勝似翊者少第221章 若有李郎憐花意,洛水宓神也垂眸第88章 劉備震驚,難不成我真是天命所歸?(求訂閱!)第138章 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猶在眼前第4章 李先生果然是一位經綸濟世的高人(求追讀!)第81章 三路出兵,劉備這福氣能小了?(求首訂!45)第168章 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李翊也第137章 李翊纔是全職高手啊第253章 總制北疆,令出則山海可移。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277章 齊國政場風雲變,幾多官吏下河南?第200章 若向三國覓君臣,李郎才氣配劉君第290章 河北來神仙,道是李翊故人?第160章 軍事我管,農事我管,醫療衛生我還第132章 天下英雄聚陳地,訴衷情,覓封侯第58章 徐盛歸附,孔融接到(求追讀!)第83章 袁譚敢來,定叫他有來無回!(爆更,求訂閱!)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21章 恨不能與君共成大事也!(求追讀!)第189章 李子玉生子麒麟兒,猛張飛鏖戰張儁乂第251章 子龍斬將建首功,興霸百騎劫魏營第235章 李翊收關家義子,麋竺回冀州探親(附當前勢力圖)第283章 李翊:這都是我跟我主玩爛的戲碼第61章 曹操:“他劉備一介匹夫,哪裡來的如此膽識白嫖我!”(求追讀)第152章 袁氏二女,你我共享之何如?第54章 泰山幫兄弟以後跟玄德公混了!(求追讀!)第233章 劉備有雄才,諸葛亮善治國,李翊識虛實,龐統見兵勢,難第96章 劉備懵圈,曹操要把屁股讓給我?(求訂閱)第4章 李先生果然是一位經綸濟世的高人(求追讀!)第208章 聯匈奴,袁本初全力一搏;見長子,李子玉榮歸故里第180章 何謂袁神?第64章 未見其人,便識破其圖謀(求追讀!)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5章 我有一計,可破曹軍(求追讀!)第321章 中原大戰正式打響,開闢第一戰場陳第113章 劉備:我就離開幾天,先生便乾出這麼大的事來?(求追訂!)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216章 李翊佈局,天下諸侯皆爲棋矣第298章 吾輩魚水,豈在簿牘之間?第35章 合作共贏,三七分成(求追讀!)第150章 看你欲造的城邦,在白骨之上第119章 呂布是張好牌,不要浪費了第228章 老劉扎心,原來李翊跟孔明纔是心意相通的“天生一對”第236章 觀李翊用兵,虛實相生,奇正相合,頗得孫吳之法第130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170章 神醫來徐州,外贈一神將?第48章 教老劉真正的禦人之術(求追讀!)第229章 郯侯治河北,誠守其法,大之垂舉後世,小之造福一身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336章 高祖盟誓,非劉不王,臣不敢爲此破第205章 昔者李翊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第301章 魏延 陳到:丞相,我們太想進步了!第22章 我料二人此去必回!(求追讀!)第143章 朝天上放兩箭,也算對得起吃得餉了第74章 劉曄的人生十字路口(求追讀!)第259章 關公水淹七軍第106章 你四世三公,當然不如我帝室貴胄了第297章 劉備賜婚,李翊感慨:大王真是害苦第159章 虎狼縱暴互奔馳,狐魅紛紜擅肆欺第299章 李文侯罵昏司馬懿,王朗再現名場面第103章 陳登驚駭,李翊身處驚濤駭浪之中,尤弄潮兒(求訂閱!)第217章 劉備:先生之學識,超邁今世千載矣